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孔子并不主张愚民

2018-08-11 8页 doc 22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孔子并不主张愚民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孔子并不主张愚民 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孔子并不主 张愚民 第3卷第8期 2011年8月 赤峰学院(科学教育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cience&education) V01.3No.8 Aug.2011 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孔子并不主张愚民 肖丽容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论语?泰伯》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关于此句的句读,后世有许多 争议,之所以会出现多种句读,...
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孔子并不主张愚民
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孔子并不主张愚民 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孔子并不主 张愚民 第3卷第8期 2011年8月 赤峰学院(科学教育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cience&education) V01.3No.8 Aug.2011 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孔子并不主张愚民 肖丽容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论语?泰伯》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关于此句的句读,后世有许多 争议,之所以会出现多种句读,源于各家对孔子思想的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孔子生于春秋末年,作为统 治阶级的一份子,孔子自然主张愚民政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孔子是一位主张"教民"的伟大教育家.那么, 孔子到底是不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愚民政策呢?本文试用《论语》,《史记》,郭店楚简《尊德义》篇 及《孟子》中的观点来证明孔子并不主张愚民. 关键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教民思想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231(2011)08—0045—03 《论语》一书辑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 家经典中的创世之作.在流传过程中,愈来愈受到 人们的重视,研究的人也很多. 一 ,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句读 《论语?泰伯》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日民可使由 之不可使知之",关于这句话的句读,归纳起来,大 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予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种观点以郑玄,何晏,朱熹,邢呙,杨伯峻等 为代,分别见于《后汉书》郑注:"民,冥也.其见人 道远.由,从也.言王者设教,务使人从之.若皆知 本末,则愚者或轻而不行?."《论语注疏》何注:"由, 用也.可使用而不可使知者,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 邢疏:"此章言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也.由,用 也.民可使用之而不可使知之者,以百姓日用而不 能知故也?."《四书章句集注》:"民可使之,由于是 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论语译 注》:"老百姓,可以让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 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 (二)子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种观点以宦懋庸,俞志慧等为代表.最早见 于宦书《论语稽》:"对于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而 不可者亦使共知之.或日舆论所可者则使其由之, 其不可者亦使共知之."台湾学者俞志慧发表了两 篇文章:一是《<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章心解》?,一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心 解补正》?.在《心解》一文中,俞志慧通过对《论语》 一 书中有关"由","民","使"三字的全部义项和句 例的研究,结合儒家仁民爱物,"政者正也"的思想 进行分析,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可点 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三)子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种观点以蒋家俊?等为代表,他认为孔子是 一 位开发民智的教育家. 二,孔子是主张愚民还是主张教民 以上七种句读的出现,源于各家对孔子思想的 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孔子生于春秋末年,作为 统治阶级的一份子,自然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另一 种观点则认为孔子是一位主张"教民"的教育家.我 们认为,要想弄清楚这句话的真实内涵,可以多角 度地加以证明.在证明时,我们主要采用《论语》中 的观点,其次借助于《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和出 土文献郭店楚简《尊德义》篇,另外还可以参考《孟 子》中的一些观点. (一)《论语》中的观点 1.教育对象 在书中,孔子曾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 焉."(《述而》)"束修"就是十条干肉,是古代童子初 次拜见老师的礼物,是礼中最薄者.孔子认为对于 一 切可施教者,只要"自行束修以上",均可以在他 那儿接受教育.他又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 即不分尊卑,贵贱,贫富,长幼,人人都可得到教育. 孔子的弟子也大都是下层平民,例如颜渊,他最得 意的门生,身居陋巷,箪食瓢饮(《雍也》),死后有棺 一 4一 无椁(《先进》),可以说是十分贫困了,却深得孔子 的称赞和喜爱.例如:"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 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贤哉! 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季康子问:"弟子孰 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 矣!今也则亡."(《先进》)又如仲弓,家无"置锥之 地",孔子却称赞他"犁牛之子口且角,虽欲勿用,山 川其舍诸?"(《雍也》) 像孔子这样一位热心于创办私学,为教育奉献 一 生精力的人,我们实在想象不出他怎么会有愚民 思想. 2.重民思想 在《论语》一书中,有很多反应孔子"重民"思想 的记载.例如《颜渊》:"樊迟问仁.子日:'爱人."' 孑L子认为"仁"的基础便是爱护人民.《先进》:"季氏 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日:'非吾 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可以看出孔子 对老百姓利益的重视.《子路》:"子日:'以不教民 战,是谓弃之.'《乡党》:"厩焚.子退朝,日:'伤人 乎?'不问马."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人的生命的重 视.又《颜渊》:"子贡问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 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日:'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 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治 理国家的三件要务中,他把老百姓是否信任政府看 得最重要.又"《尧日》:"所重:民,食,丧,祭".他认 为统治者必须重视的四个问题中,居于首位的应该 是"民". 3.教民思想 在"重民"的同时,孔子还主张对人民施行教 育,《卫灵公》中有这样一段话:"赐也,女以予为多 学而识之者与?对日:然.非与?日:非也,予以一贯 之."由此可见,主张对人民实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 是孔子一生的追求.例如《子路》:"子适卫,冉有仆. 子日:'庶矣哉!'冉有日:'既庶矣,又何加焉?'日: '富之.'日:'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又 如《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即戎矣","以不教 民战,是谓弃之."《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尧 日》:"不教而杀谓之虐."另外,孔子还说"诲人不 倦"(《述而》),自觉地因材施教,例如《先进》:"子路 问:'闻斯行诸?'子日:'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 之?'冉有日:'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公西 一 46一 华日:'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日,'有父兄在';求也问 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日: '求也退,故进之;赤也兼人,故退之."'而且在实施 教育时,孔子对学生们也毫无隐瞒,例如"子日:'二 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述而》)教育弟子 的内容主要是"文,行,忠,信."(《述而》) 4.重视学习 在"教民"的同时,孔子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吾尝终日 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 公》)又"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叛亦 夫!"(《雍也》)君子通过学习后不至于离经叛道.同 时也注重学习方式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述而》) 5.强调道德和礼教引导 对于国家的治理,孔子主张不能仅用刑罚,而 且还要用道德和礼教来引导,让人民懂得廉耻礼 仪.例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二)《史记》中的观点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幼年丧父(丘生而叔 梁纥死),家境十分贫寒,社会地位也不高(贫且 贱).长大后迫于生活的压力,孔子做过诸如季氏史? (管理仓库的小吏),乘田(牧场管理员)之类的活 儿.孔子自己也说过"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 能鄙事."(《论语?子罕》)有这样的家庭环境和生活 经历,孔子一定会接触到社会下层人民,体察到他 们的生活状况.另外,孔子还广收门徒,"弟子盖三 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一个积极施行教育 的人怎么会主张愚民呢? (三)对郭店楚简《尊德义》篇的解读 1993年10月于湖北省出土的郭店楚简中有 14篇先秦时期的儒家典籍,这些典籍在秦始皇焚 书坑儒中幸免于难,为我们现在的研究提供了非常 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有一篇就是《尊德义》.其第 二十一,二十二简的文字是:"民可使由之,而不可 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刘钊先生认为"民 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即是《论语?泰伯》中的 "子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 不可强也"即是《成之闻之》嘴的"是以民可敬道 也,而不可掩也;可御也,而不可牵也."@ 我们不难发现,简文和《论语》的文字有两处不 同.一是《论语》的"民可使由之"简文作"民可使道 之";二是简文多了"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一句. 简文的后半句"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就是说 民众可以引导而不可以强迫,其实也就是孔子"为 政以德"的基本精神.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 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道";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就是"强".《成之闻之》篇说 "民可敬道也,而不可掩也;可御也,而不可牵也." "可御不可牵"与"可道不可强"应该是同义的. 简文的前半句与《论语》基本相同,只是《论语》 的"民可使由之"简文作"民可使道之",主体都是只 "民",所以简文前句"民可使道之"与后句"民可道 也"这两个"道"字似应作不同的解释.后句的"道" 字作"引导"讲,前句的"道"则不可作"引导"讲. "道"与"由"相通是相对的;但不是以"道"释"由", 把"由"解释为"引导";而应是以"由"释"道","民可 使道之"就是"民可使由之",就是可以使老百姓顺 道而行. 因此,简文就可以做这样的解释:两句话包含 "可使道之不可使知之"和"可道不可强"两层意思. 前句"可使道之不可使知之"是就"民"来说,意思与 《论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相同;后句"可 道不可强"是就治国治民来说,意思是只能依靠德 治教化,不能依靠行政强制.这是孔子和儒家治国 思想的基本精神,两层意思相互联系,但并不相同. 三,结论 无庸讳言,孔子作为统治阶级的一份子,他从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难免也有"治民"的一 面,如提倡"正名"(《子路》),"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颜渊》),这与他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也是极其 吻合的.在他的思想中,也有强烈的"使民"意识,如 他曾说:"小人学到则易使也."(《阳货》),但是他在 主张"使民"的同时,也强调对民力的爱惜和使用的 恰当,如"使民以时"(《学而》),"其使民也义"(《公 冶长》),"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定 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日:'上好 礼,则民易使也."'(《宪问》)"择可劳而劳之,又 谁怨?"(《尧曰》).这些主张与所谓的"愚民"思想是 风马牛不相及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对待人民的问题上,孔 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我们既不能否认他有"治民","使民"的一面, 但也不能抹杀其一贯主张"重民"和"教民"的一面, 更不能给孔子扣上"愚民"的帽子.因此,我们的结 论是,孔子不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愚民 政策,而是主张教民.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一句的句读,我们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 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来说是没有任何 伤害的. 注释: ?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2705. ??何晏,邢禺.论语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70,70.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106.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81. ?台北《孔孟月刊》第._a-f-~卷第五期,1997年1 月号. ?台北《孔孟月刊》第三十七卷第九期,1999年5 月号. ?蒋家俊.也谈"由之","知之".新民晚报,1997-9- 30. ?《索引》有本作"委吏".按:赵岐日:"委吏,主委积 仓库之吏." ?《成之闻之》篇和《尊德义》篇一样,都是郭店楚简 中的儒家典籍.其第十五,十六简的文字是:"上 不以其道,民之从之也难.是以民可敬道也,而不 可掩也;可御也,而不可牵也.故君子不贵庶物, 而责与民有同也."李零先生认为是讲君子教民, 贵在反己知人,即只有顺于民心,与民同乐,人民 才会敬爱之.详见李零着.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 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1? ?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132(j~ 参考文献: [1](~)4--r晏,(宋)邢禺.论语注疏f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0. [2]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 版社.1998. .. 47——
/
本文档为【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孔子并不主张愚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