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于中国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分析

2017-12-19 4页 doc 15KB 8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中国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分析关于中国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分析 对于我国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一直是我国学者争论的问题,而且好像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作为一名金融学的学生,我也斗胆说一说我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分析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说一下货币供给。所谓的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非银行部门所拥有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量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M1=流通中的现金(M0)+支票存款(以及转账性用卡存款); M2=M1+定期存款(包括储蓄存款); 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当然,具体各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关于中国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分析
关于中国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 对于我国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一直是我国学者争论的问题,而且好像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作为一名金融学的学生,我也斗胆说一说我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分析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说一下货币供给。所谓的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非银行部门所拥有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量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M1=流通中的现金(M0)+支票存款(以及转账性用卡存款); M2=M1+定期存款(包括储蓄存款); 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当然,具体各国的货币层次划分又会有所不同。对于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是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给量指标,具体划分的方式为: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决定。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经济体系以外的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对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进行比较有助于本文的分析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根据货币主义和凯恩斯学派的不同看法,可以得到以下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比较。 外生性 内生性 理论假说 交换的货币经济 生产的货币经济 货币概念 存量 存量和流量的统一 考察角度 货币的使用 货币的使用和创造 货币需求 灵活偏好 信贷需求 银行作用 不重视 重视 储蓄决定信贷 信贷决定储蓄 创造过程 准备金决定储蓄 供给决定需求 储蓄金决定准备金 需求决定供给 利率决定 利率与货币供给负相关 利率与货币供给正相关 政策取向 货币数量控制 综合货币,财政和收入政 策 政策操作 主动随机,直接影响供给 被动适应,通过利率间接 作用 那么中国的货币供给究竟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呢,这一问题应该直接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控制货币供给这一角度解答。 认为中国银行能够有效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观点为:( 1 )经济体系中的全部货币都是从银行流出的,更进一步地,根本上来源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中央银行处于货币供给的源头,自然能够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2 )中国的中央银行并不是没有控制货币供给的有效手段,而是没有利用好这个手段,中央银行无法完全抵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始终不渝地按照稳定通货、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调控货币供给。 一种观点从“究竟谁是货币当局”的角度出发,认为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并没有独立的决策地位,货币政策实际上大部分出自更高的决策层。因而只能认为,货币政策的执行权在中央银行,而决策权并不在中央银行。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从另一角度肯定了货币供给的外生论,因为他们认为是真实经济活动之外的因素(更高的决策层)在决定货币供给。 实际上就货币供给数量看,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并不存在问题。从2006年11月份的统计数字看,广义货币M2余额为3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 狭义货币M1余额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流通中现金M0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2%。显然,广义货币增长被稳定在13—15,这一平稳区间,说明我国货币供给量指标具有外生性。 另一方面,著名的“倒逼机制”观点可视为货币供给的内生论。这种论点认为,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下,货币供给往往是被动地行之有效应货币需求,中央银行实施调控具有较大的难度。 首先,政策性因素使得商业银行难以拒绝大中型国有企业(不论经济效益如何)的贷款需求,从而无法选择经营状况较好的贷款对象以实现其利润目标;其次,银行的各地分支结构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当地政府的丈夫力,要求获得货款以发展地方经济;再次就是工人的工资收入具有刚性的特点,即“上升容易下降难”,这也通过国有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依赖迫使货币供给增长。 事实上,如果商业银行惜贷程度得到缓解,在货币基数不变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乘数得到扩大,我国的货币供给数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即使中央银行能够准确控制货币基数,实现对货币乘数的完全控制也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整个过程应该被视为内生的。 由于我国目前的货币供给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转型经济的特点,使货币供给在外生性与内生性并存。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仍然有着很强的控制力,但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也在不断增强。 以上就是我关于中国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巍~郝雁.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 刘巍.宏观金融理论解析——从自变量到因变量的传递机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3, 丁欣.中国货币环境与货币运行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 杨长江~张波~王一富.金融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
本文档为【关于中国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