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自评报告

2017-09-25 20页 doc 40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自评报告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自评报告 一、学院与专业概况 (一)学院概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4月30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坐落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占地面积708亩,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现有教师近500人,其中正副教授10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5人,“双师”素质教师8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学院现开设31个专业;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46个专业实验(训)室和3个实训中心。新建图...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自评报告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自评报告 一、学院与专业概况 (一)学院概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4月30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坐落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占地面积708亩,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现有教师近500人,其中正副教授10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5人,“双师”素质教师8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学院现开设31个专业;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46个专业实验(训)室和3个实训中心。新建图书馆1.6万平方米,各类藏书73万余册,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改革之路,在省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8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几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居于领先水平,毕业生质量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2007年5月学院顺利通过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为优秀。学院自成立以来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模范基层党组织”。2005年被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专业基本情况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设立于2001年(2003、2004曾更名为国际物流与报关专业),2004年10月被遴选为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现有在校生695人,累计毕业生724人。现有专业教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助教6人;双师素质教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人,在读研究生6人,其余均为本科学历;另有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4人。拥有国际贸易业务模拟实训室、 国际贸易电子化实训室2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0.9735万元。同时建立了秦皇岛海关、秦皇岛商检局、秦皇岛顺通报关行、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公司等1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自2004年10月被遴选为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后,院、系十分重视试点专业的建设,在政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倾斜和 2 支持;管理工程系及专业教研室认真研讨专家组在遴选过程所提出的宝贵和建议,进一步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制定了试点专业建设规划和改革,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两年的改革与建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已发展成为学院的特色品牌专业。 二、申报专业自评方式和结果 (一)专业教育思想与办学机制改革 1、教育思想转变 (1)树立高职高专教育理念,重视教育思想学习和研讨,实现了教育思想的转变。管理工程系十分重视教育思想、理论的学习,制定了教育思想、理论学习计划。尤其在迎评工作中,专业教研室经常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国务院和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理念,结合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开展教育思想、理念的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树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改革之路” 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就业观,确立了“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专业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推动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在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中遵循教学质量第一原则、能力培养核心原则。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逐步树立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质量观”,即把作为职业专门能力的报关能力、报检能力、处理国际贸易单证能力、处理商务信息能力、组织国际货运及代理能力等的培养放在教学第一位,并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强化培养效果。 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从“普通高等专科人才”转向“培养报关与国际货运领域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二、在教学主体上,从以教师为主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个体职业能力的发展;三、在教学目的上,从教师为学生应试而教,转向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而教;四、在教学形式上从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转向以理论与实践教学并举;五、在教学方法上,从灌输式转向了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六、在学科与课程观念上,从强调学科系统性、完整性转向以能力为主线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七、在教育质量上,从过多地 3 注重教育内部的比较转向注重满足社会用人要求,以社会用人评价来衡量教育质量。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开展一系列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为专业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自评结果:A 2、产学研结合。为了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高专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我们在校企合作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大胆改革,不断创新。04、05届毕业生的“双高”就业充分证明了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使专业培养目标紧密贴近企业需求,我们成立了由企业界人士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优化,构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我们依托行业建立了10家校外实习基地,有报关行、报检行、进出口贸易公司和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使之能覆盖各个主干专业课程。在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建设、教师专业实践、学生实习与毕业设计指导、毕业答辩、课题研究、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与企业进行了紧密地合作。在学生整个的培养过程中,实现了职业界的全程参与,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鲜明特色。 具体开展的合作如下:(1)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合作;(2)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3)面向社会、行业进行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4)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方面的合作;(5)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合作。 自评结果:A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经过3年的专业教学改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 4 案,突出以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在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中,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每年进行地区和行业的人才需要预测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调查分析,并形成调查分析报告,对市场需要的本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规格作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分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毕业生质量明确具体、可检测、可实现,符合国家规定和社会需要。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 掌握报关和国际货运专业知识,熟悉国际物流和进出口报关流程,有较强的报关业务和国际货运业务综合能力,可从事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代理、现代物流等相关国际贸易业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自评结果:A 2、人才培养计划 本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专家及职业界人士的参与和指导下,进一步理清了专业办学思路,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充分地论证和优化。2005年,专业教研室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CBE/DACUM方法进行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研讨,开发出了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图表,在此基础上我们修订了2005级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了2006级、2007级人才培养计划。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基本要求,改革了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现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充分体现出以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明确、实践训练环节和双证书制度落实、产学研结合特色明显,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型化范式。在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方面我们坚持“动态适应”原则,根据行业发展、岗位需求变化、就业市场的要求,及时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实现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动态优化。 自评结果:A 5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从社会需求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地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的一般要求和岗位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知识面较宽广、技能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知识平台。对课程进行整合,采用模块化、进阶式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全面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具体落实;进阶式的课程设置瞄准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在循环中得到强化和提升。例如,专业课程的开出顺序,第二学期开设《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第三学期开设《外贸业务英语》、《商品知识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商品归类与关税实务》,第四学期开设《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货物运输与代理实务》、《报关实务》,第五学期开设《国际市场营销》、《进出口贸易电子化》、《仓储与配送》、《国际金融》 。依据培养方案中职业能力要素的要求,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符合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顺序,采用了阶段集中实训的方式,第二学期开设了《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设计,第三学期设置了国际贸易业务专项实训,第四学期设置了报关、货运代理业务专项实训,第五学期设置了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训,第六学期设置了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现场教学、课内实训、课程设计、专项实训、综合实训以及专业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本专业积极推行“多证书制度”,在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取得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2)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在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我们密切地关注报关与国际货运业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将最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例如,将最新的报关员资格证书考试、报检员资格证书考试、国际货运代理员资格考试、跟单员证、单证员的考试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时刻关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动态,在授课过程中插入最新考 6 试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为了更好的联系实践,使学生学到最新的实用技能,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长期深入企业及相关单位,确保讲授内容与实际业务操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了就能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报关员、报捡员、国际货运代理、跟单员、单证员等人才。 狠抓主干课程的建设。我们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基础,进行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确定了《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 》、《报关实务》、《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国际货物运输与代理实务》、《外贸英语函电》、 《仓储与配送》为院级重点课程;《报关实务》2005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现在正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同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国际货物运输与代理实务》正在积极申报院级精品课程。挑选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重点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并在各方面给予扶持。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旨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条件下,建设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课程,以点带面,从而提高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 根据社会需求的最新动向,开设了提高人文综合素质的《儒家经典讲读》、《商务谈判》、《区域经济学》等专业选修课,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评结果:A 4、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根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较好地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是我们在专业教学中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我们大力推行: ?案例教学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或若干个综合案例贯穿始终,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环境,使他们的职业技能得到系统的训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实际案例对理论进行分析,引入操作案例使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增强实际动手 7 能力。我们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单向灌输为师生的协同互动,既改革教学的方法,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和思考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情景式教学法 就是将报关、报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编成小品,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报关实务》课程在讲授通关程序时,学生扮演在通关环节所涉及的主要角色,办理一票业务的实际通关程序,并解决在通关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实际的通关手续。 ?体验式教学法 目前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和课堂讲授一直占有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只通过理论授课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只有将复杂、繁琐的通关业务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的培养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 ?专题讲座 针对某一专题,请报关、报检、货代等企业知名企业家或某业务部门经理人员作专题讲座,就真实的企业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 ?播放录像资料 教师在讲课中为配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播放有关录像,增加教学的形象性。如在“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组织典型案例录像的播放,取得较好课堂教学效果。 ?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适时利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开发教学CAI课件,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都制作了符合课程内容需求的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本专业教师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得到学生的好评。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利用学校的现代教学资源,在讲授课程的同时采用在国际贸易业务模拟实训室、国际贸易电子化实训室进行课内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8 ?对学生三年的综合能力评估实行教师主评、学生自评(实践环节的学生个人总结)和企业外评(主要是实践技能)的“内视、个视、外视”三结合的方法,改变过去的检查知识的继承和记忆为主的单一的卷面考试的考试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考试内容注重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知应会应考的充分兼顾,既考知识,又考技能和素质,强化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为本教育理念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促进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采用多种灵活的考核方法(闭卷、开卷、开闭卷、口试、专题研究、答辩等单独考或结合考);可采用部分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学生的思路、见解的思维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自评结果:A 5、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技能培训 通过专业调研,确定本专业学生所要掌握的专门技术能力为:报关能力、报检能力、组织国际货运及代理能力、从事国际贸易业务能力、处理单证能力、处理商务信息的能力。针对各项专业能力制定并完善教学培养方案,调整并改进了了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与学生技能鉴定方法。主要工作有: 职业专门技能培养: (1)建立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和国际贸易电子化实训室,引进国际贸易业务、报检、报关、函电等模拟操作系统,进行各门课程的模拟操作,使课内实训变为一个连贯的过程。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整体的、系统的把握。 (2)建立、完善综合实训体系。利用外贸综合业务模拟实训系统,对毕业生进行综合训练。通过综合实训,集本专业3年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训练与考评于一体。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实务、报关实务、货运代理等多门课程,通过全套单据的制作,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 (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报关行、进出口公司和货代公司等签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每学年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上手。 9 职业能力考核鉴定: (1)组织并培训学生参加报关员、报检员和货代员考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通过率达到90%。 (3)建立与教学模式相对应的考核体系。建立起相应的笔试、口试、实操考试的题库,明确各种考核所占成绩的比例,形成符合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评价体系。 自评结果:A 6、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 除职业专门能力以外,本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关键能力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心理素质,具有法律意识,具备沟通和交流能力、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计算机和外语的应用能力等。在教学工作中,不仅关注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强调了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课”教学具有针对性。一方面注重理论的科学性,讲课中不仅强调概念的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逻辑的严密性。另一方面也强调理论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内在价值、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同时,将“两课”内容与时代最新理论发展相结合,增强“两课”的时效性。 (2)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把育人为本摆到学院工作的中心位置,力求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建立大学生业余党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建设,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断增强,平台之间良性互动、资源共享。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将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教育相结合。 (3)职业道德教育成效显著。在课堂教学上,根据本专业的职业特点,以正确的人生价值为引导,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 10 理论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确立主人翁的社会意识和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明确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与规范。充分利用实践环节,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统筹安排,分工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职业道德教育准备良好的心理基础。聘请实际工作岗位上的从业人员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结合他们自身成功、成才的实践体会,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敬业、勤业精神教育 (4)开设足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有就业通行课程、应用文写作、社交与礼仪、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管理学原理、高级商务交流。选修课有心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与发展、儒家经典将读、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国际投资学、世界市场经济等。 (5)开展丰富的课余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自评结果:A (三)专业建设 1、教师队伍建设 (1)注重师德建设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根据学校师德建设的有关精神,组织本专业教师对师德内涵,师德规范及师德建设进行深入研讨。按照学院和管理工程系的师德建设目标,提出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灵魂工程来抓。培养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强烈的事业心,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关心爱护学生,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排除学生心中对国家、社会、家庭、和自身的一些不明确、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疑虑。 (2)搞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1 的关键。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教学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强,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适应专业教育与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3)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 培养了一名对报关与国际货运在专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师德好、教学效果好,热心教学研究与改革,在学院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培养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师德好、教风好、治学严谨、教学效果良好的主讲教师队伍,能够承担2门及其以上专业课程(其中至少一门主干课或主要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指导;具有“双师”职称或“双师”素质;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满足课程建设基本要求和任职资格要求、德才兼备、教学质量与效果良好的实践专任指导教师队伍。 本专业研究生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3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3%,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和素质满足教学要求。 自评结果:B 2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由于报关于国际货运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对报关、报检及国际货运的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要精通实际操作流程,为此我系专门建有具有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国际贸易业务模拟实训室和国际贸易电子化实训室,并与校外的相关企业如秦皇岛大通报关行、顺通报关行、秦皇岛开发区进出口公司、嘉里大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及内蒙古货运(秦皇岛)公司签订了学生实训协议,使之成为我校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国际贸易业务模拟实训室和国际贸易电子化实训室进行报关、报检及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模拟试训。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并进行实际业务的操作。为了规范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使用,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实训效果很好。 自评结果:A 12 3、课程和教材建设 专业教研室以社会需求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开发了职业能力图表。在通用能力上,强调英语的运用能力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在专业能力上本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备国际贸易经济、法律、管理及报关、国际货运方面的能力,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岗位,并且根据岗位特点,合理的选择课程,目的是要培养国际贸易业务中高技能人才。自2001年,本专业已经有4届毕业生,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说明课程改革初见成效。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本着“必需够用”原则,对理论与实践课程及其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删减公共基础课的比例,提高专业课的比例,增加专业课中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利用国际贸易业务模拟实训室和国际贸易电子化实训室,使实训课程起到仿真模拟的作用,很受学生认可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专业首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既能满足够用的目的,又能极大了发挥高职教育的优越性。此外我们自编了特色系列实训教材,包括《报关实训》、《报检实训》、《外贸英语函电》、《国际结算》、《进出口单据缮制》实训手册,涵盖了国际贸易主要业务领域,而且还在不断的完善中。自编教材紧跟时代脚步,重申了活学活用的宗旨,现在已正式投入使用,效果良好,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自评结果:B (四)质量管理与控制 1、管理队伍与制度 在管理队伍与制度建设方面,院、系两级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结构,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各个管理层次的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管理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现代管理技术在管理工作得到广泛运用,管理工作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为进一步促进和深化教学改革,管理工程系建立了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试点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专门组织。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专门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系成立了由系主任任组长、主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的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小组,机构 13 健全,全员参与,为促进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各级就业指导部门的有序管理下,三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自评结果:A。 2、质量控制 在质量控制方面,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系里也相应的制定了配套措施,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学院和系里的规章制度,合理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了使教学工作更加有序,各相关部门建立了完整、规范、齐备的教学运行档案;为保证教学主要环节的顺利开展,学院和各个系部都为主要教学环节建立了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各个主要教学环节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合理量化;各相关部门建立了相关人员的工作规范,在教学运行中严格执行,同时建立了从学院的教学督导室到系部的教学督导组这一完善的教学督导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并制定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反馈,这些措施促进了教师教学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学院和系部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活动的质量监控,来指导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每年通过进行一次社会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新生素质调查,来促进专业结构调整,并据此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优化。 自评结果:A (五)教学效果 1、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效果 本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学生知识掌握与应用程度进行考核,学生学习考试效度、信度较高,成绩呈正态分布,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满意度高;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必备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14 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达到就业的职业岗位(群)要求,学生获取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产学合作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在校期间90%学生取得报关员、报检员或货代员证书。本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是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考核。使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学生成绩总体上形成了以“良好”为纵向近似对称轴线的近正态分布,取得较为良好的总体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通过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极大的地转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专业学生在科技文化创新活动中专业知识、技能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良好的校园精神文明氛围。 学校积极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本专业学生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占学生总数6.8%,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 自评结果:A 2、就业与社会声誉。 2004、2005、2006年本专业新生报到率都在85%以上,新生报到率居省内同类专业领先水平,生源很好,招生范围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前景乐观。毕业生就业率包括签约率、自主创业率和升学、出国率等,2004届、2005届、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符合最优标准。毕业生跟踪回访和院系各种形式的调查分析资料表明本专业的毕业生质量高,上手快,留得住,安心本职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在各方面都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受到各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在90%以上,优良率在80%以上,就业声誉良好,在秦皇岛、天津、北京、苏州、昆山等城市的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用人单位每年都通过招聘录取到满意的员工,目前本专业已经基本形成了高报到率和高就业率的良性循环。 自评结果:A 15 三、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的特色或创新项目的简要说明 2004年10月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被遴选为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以后,我们一直致力于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代理、现代物流等相关国际贸易业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次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关键环节是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课程的整合和优化,根据国家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职业资格考试,即学生知识建构体系,合理安排《报关实务》、《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国际货物运输与代理实务》等相关课程,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有利条件。第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促进职业能力的养成。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认识实习阶段、专项素质和能力训练阶段、 综合能力训练阶段、 毕业实习训练阶段,在实践环节考核方法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制定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稳步实施。在此基础上完成国际贸易业务模拟实训省级课题的研发,专业职业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市级课题正在进行中,专业产学结合课题正在酝酿中,以此推进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通过教学改革本专业已逐步形成以下特色: 1.形成和发展了“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较为先进的校内模拟实训体系,自行研发了一套涵盖国际贸易主要业务流程的实训教材,极大地提高了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 2.按职业能力的共性(职业资格要求)和针对性(职业能力分析)相结合、动态适应的原则优化调整专业教学体系。 3.大力开展毕业生就业推广,以“双高”为目标,以“领导推动,专人负责,全员参与”为原则,发展特色区域就业市场,全面推动毕业生就业,实现了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的目标,并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自从成为省级试点专业以来,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但是由于底子薄等一些因素,还存在以下问题: 1、师资力量较薄弱,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不高。通过学院的人才引进 16 战略的实施,本专业师资力量有了很大的改进,虽然也引进了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和兼职教师,但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仍然较低。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效果仍有待提高。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规定,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为此,我们制定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大纲,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专项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四个阶段,并开发了实训教材,制定了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多、实训场所限制、以及学生认识上不够重视等因素,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实训室软硬件建设有待加强。虽然已经建立了国际贸易业务模拟实训室、国际贸易电子化实训室,有一些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软件,但是还不能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需要加强。 4、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够理想。虽然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受到路途远、学生人数众多、基地作业场所的限制,利用率不高。 五、整改思路及措施 1、为教师进修创造条件,提供平台,深入生产一线实地考察,提高实践技能,提高双师比例。有计划的进行教师培训,提供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进行专业和学历进修。利用假期、工作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的带领教师深入海关、商检局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熟悉报关、报检业务流程及相关业务;深入报关行、进出口公司、货代公司熟悉具体业务操作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专业教师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整体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制定规划和措施,继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软硬件建设。有步骤的投入资金进行实训室建设,购置硬件设施;同时购置、引进教学软件;建设国际贸易业务模拟仿真环境;完善国际贸易业务实训教材。 3、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构建职业能力体系。通过认识实习、阶段实训、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教学管理,强化实训效果监控,引导和严格管理双管齐下,力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7 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结合。“请进来,走出去”,联系实际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了解实践的机会,锻炼操作技能,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争取成为准职工,实现人才需求与学生供给之间的零距离。 5、加大“双证书”的推行力度,根据学院的有关文件,结合试点专业验收指标,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挂钩制度。学生在必修课成绩全部合格后,还要求取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至少一个)才能毕业。以此推进职业资格证书的施行。同时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有力的支持。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国际贸易教研室 2007年9月10日 18 19
/
本文档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自评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