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天下有道貌岸然则世界和谐

天下有道貌岸然则世界和谐

2018-03-01 3页 doc 14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天下有道貌岸然则世界和谐天下有道貌岸然则世界和谐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黄帝传说与道家老子的哲学思想。如果从东汉中后期道教教团组织的建立开始算起,道教已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道教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举凡哲学思想、神女方术、斋醮科仪、医学养生等方面的内容皆所包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思想的根本特点,是将至高无上的“大道”作为天下万物产生的本源,以“道法自然”作为其思想学说的最高原则,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与一致,从而为人类追求世界的和谐与和平提供了具有东方文明特色的宗教启迪。 老子的《道德经...
天下有道貌岸然则世界和谐
天下有道貌岸然则世界和谐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黄帝传说与道家老子的哲学思想。如果从东汉中后期道教教团组织的建立开始算起,道教已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道教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举凡哲学思想、神女方术、斋醮科仪、医学养生等方面的内容皆所包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思想的根本特点,是将至高无上的“大道”作为天下万物产生的本源,以“道法自然”作为其思想学说的最高原则,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与一致,从而为人类追求世界的和谐与和平提供了具有东方文明特色的宗教启迪。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这部书原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著作,它同《周易》一样,天、地、人三才无所不包,其内容涵盖了哲学、伦理、军事、养生等各个方面,言简意赅,含义深邃,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杰出智慧。《道德经》对于人与世界的观察、理解与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立意高远:一般思想家关切社会人生,大多基于特定的社会人群、国家集团的利益和立场来进行思考和观察,即“以家观家,以国观国”;而老子却是着眼于人类整体,“以天下观天下”,从天下即整个世界的立场来观察和思考问,有着广阔的思想视野和深厚的历史意识。第二个特点为寻求根本:先秦至秦汉的诸多思想大多是为治理天下开出的精神“药方”,或主张“仁义”,或倡导“非攻”,从具体问题出发,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法;但老子认为这些主张即或对于现实问题有所帮助,却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只有着眼于人的本性,从文明的建构和方面进行深层的思考和规范,采取“釜底抽薪”的方法,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天下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和困境。第三点尤其重要,老子具有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对人的生命的关切和慈爱、人类命运的发展和归宿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胸怀。 《道德经》对于人类社会的思考,首先是基于“道”的立场。它认为至真无上的“大道”是创生天下万物的最终本源,因此万物皆是有得于“道”,也即天下万物先天就禀赋了“道”的“自然”属性,天、地、人同源同构同性,紧密相联,互相依存,形成为一个自然和谐的整体、这是老子思想的独特之处。基于这种思想,《道德经》认为,远古以来,人类文明社会可以区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天下有道”的社会,另一种是“天下无道”的社会。天下有道的社会是民性质朴,乐俗安居,既无“圣人’的欺诈,也无残酷的战争,政治无为,社会和谐,这是自然祥和的文明形态;而天下无道的社会却是人心浇薄,欺诈丛生,战祸不断,社会动乱,天、地、人处于严重的紧张和对立,这是违反自然的社会形态。因此,《道德经》深刻指出,人类的智慧要严格遵循和效法“道”的自然规律和法则,理智地对待和处理人与社会集团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人世社会和自然界的自身法则去办事,“自然无为”,这样才会获得“吉利”,最终取得成功;如果放纵人的贪欲和意志,执意“有为”,背离“道”的原则,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而为所欲为,就会遭遇“凶”,招致危险和失败的结果。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可以说东汉中后期道教教团组织的孕育产生及其系列宗教活动与政治、军事活动,都与《太平经》的思想宗旨有关。《太平经》的思想是古典东方哲学思想之一,而古典东方哲学的特点大多属于直觉性的整体思维,这种整体思维所着重把握的是天、地、人三才同构的来源、性质及其存在状况,从而体现了对于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整体认识与思考。 《太平经》的中心思想是“致太平”。何谓“太平”?它说:“太者大也,平者正也。”按照《太平经》作者的解释,所谓“正”即是“公正”、“平均”的意思,表明作者追求的是最大的公正与最大的平均。这种愿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自然界追求最大的和谐,一是在人类社会追求最大的公正。用《太平经》作者的话语来讲,就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要“三合相通”,道乃可成,才能达到“致太平”的“大顺”境界。“三合相通”最为根本的是元气、阴阳之气与中和之气,三气相通,共成天地;其次是已呈现形状的最大物类——天、 地、人相通:然后是天有三名日、月、星,地有三名山、川、土,人有三名父、母、子,国有三名君、臣、民。而这三类物事又可互相相通,譬如天是阳气所化生的,故又可为日、为君、为父;地为阴气所化生,故又可为月、为臣、为母。《太平经》的作者即以此“三合相通”的特殊思维方式,建构了一个涵盖自然、社会、人伦等整个世界的天人同源同构的宇宙模式。 道教经典中关于世界和谐与和平的论述还见于《阴符经》。《阴符经》大约成书于南北朝时期,托名于黄帝,故又名《黄帝阴符经》,宋人评论该书为“文少而义博,词近而理深”。所谓“阴符”,就是以人事暗合天机,阐述关于“阴阳”变化、“五贼”生克、“三盗”相宜等深邃“天机”的道理。《阴符经》认为,宇宙的最高存在即为“天道”,这种无形的天道规定了世界有形万物的生存方式和变化法则。人们可以通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观察和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和法则,洞察宇宙万物的生成毁灭和人世社会的盛衰成败,就能“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掌握天地万物变化发展的奥秘,尽力安排好人世社会的一切活动。可以看出,《阴符经》在人的行为论方面是二元论者,一方面认为人的行为是天道暗中安排,另一方面认为人世社会的成功也要取决于“人心”的主观努力,而“人心”契合“天机”的目的在于“三盗相宜,三才既安”,天、地、人互相资取利用然而又互相依存,才能相安无事地共同生存于这个渺溟难知的世界之中。《阴符经》特别重视世界的变化法则和毁灭现象,认为正常的生死毁灭是天道的自然显现,而非正常的人为毁灭却会破坏三才相安的和谐世界。
/
本文档为【天下有道貌岸然则世界和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