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诗书联”三绝

“诗书联”三绝

2018-05-15 5页 doc 16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诗书联”三绝“诗书联”三绝 “诗书联”三绝 ——东方乔“书法现象”平议 李振纲 书法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故其称之为“书学,”“书道。”书法家既是艺术家,也是学问家,更是诗人。或者说,书法家首先是学问家,其次是诗人,再次才是书法家。何以见得,中国历史上,大凡名传千古、独步古今的书法家无不如此。如钟繇、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刘墉、吴昌硕、启功等,无不是大学问家、大诗人,其次才是大书法家。因此,古人认为书法是学之馀也,诗之馀也,文之馀也,业之馀也。 所以,在书法家心目中,往往不以书法而自诩...
“诗书联”三绝
“诗书联”三绝 “诗书联”三绝 ——东方乔“书法现象”平议 李振纲 书法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故其称之为“书学,”“书道。”书法家既是艺术家,也是学问家,更是诗人。或者说,书法家首先是学问家,其次是诗人,再次才是书法家。何以见得,中国历史上,大凡名传千古、独步古今的书法家无不如此。如钟繇、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刘墉、吴昌硕、启功等,无不是大学问家、大诗人,其次才是大书法家。因此,古人认为书法是学之馀也,诗之馀也,文之馀也,业之馀也。 所以,在书法家心目中,往往不以书法而自诩,虽不得已而言之,也往往强调其学问第一,诗文第二,书法第三。学、诗、书次第本应如是。其轻重,其紧要,由此可知也。因此,但凡以书名家者,皆以学问诗文并传,或“诗书双绝”、或“诗书画三绝、”或“诗书画印四绝,”是为知言知书之人。无以学,无以诗,无以文,唯有以书法鸣世者,无一昙花一现,媚世惑人,其书法艺术价值可想而知。其能写,写字而已;其能书,书匠而已。与其说是书法,实际不过就是写字涂鸦、临摹作手而已。何也,书与心隔膜,笔与意相悖,与书法有何关系,写字涂鸦之人与书法家又有何关涉,若以书法家自号自鸣自居,徒为人嗤笑而已~如此看来,做一名书法家何其难也~进而对我们现代人而言,尤其更难。难在学问,难在诗文,难在“书学、”“书道。”所谓难,不是做不到,而是很难做到;不是所有人都办不 1 到,而是很少有人办得到。 吾友东方乔,字乔木,号双烛堂主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文化学博士后,现在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人们只知道他的书法自成一体,独步当今,而不知道他为什么能够自成家数,而不同于常人。如果我们从传统的角度去审视书法家及其知识结构、学问体系,就不难得出结论了。 首先,东方乔教授是学者,是学有所成的学者。主攻唐宋文学,兼及国学研究,旁涉佛学,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居士佛教与居士词论略》一文,是当今学术界探讨佛学与唐宋词之艳詞的关系,无疑是最有影响的一篇学术论文;《禅宗——宗教的超越》一文,可以说,都是谋篇开山立祖之作。时至今日,仍是孤响,无人接踵其后。 在国学研究方面,他三十年读书,数年积淀与撰述,用古文、文言文写就《国学闻见录》、《学林传习录》二书,先后由中国书店出版社付梓印行,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普遍的反响与关注,其国学根底如是。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中国辞赋学会、北京大学国文研究中心于2013年12月22日发起并主持了“‘当代视野中的国文研究、教学与写作’研讨暨《国学闻见录》、《学林传习录》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河北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学院、中国书店出版社、《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等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学报学刊,平面媒体,中央电视台及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学者,共七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表们一致认 2 为,《国学闻见录》、《学林传习录》的出版与问世,说明国学研究不是一句空话,必须从古文与文言文、古诗词的角度及其创作为基础。可以说,东方乔先生之“二录”是引领学术风气的先声,代表了时代的呼唤与学术风气转换的唯有的抗鼎之作。 吾友东方乔先生,他首先是学者;其次,是诗人,是颇有才情、饶有情趣的诗人。书法不异于写诗,写诗不异于书法。品鉴东方乔先生的书法,应该从他的诗风词韵里找到其书法的理路和韵味。所谓风味在诗外,逸韻在字外,品行在言外,人在无为而无所为之外是也。 古人云,就书画而言,品艺如品人,是谓达道焉。诗文第一,书法第二,绘画第三。品其诗文,赏其书画,其人品性情,如指诸掌。此论乃知人论世之知言者也。 我庆幸的是,我深知其人,其人也知我。此谓数十年之功,彼此相得焉。东方先生雅好山水,酷嗜烟霞,情深高怀,心放意痴,寄寓有见,流连吟咏,如《徽州写真》绝句云:“青瓦砖雕白粉墙,细雨轻燕小池塘。绿桑杨柳寒食路,莺语忽闻花里藏。”这是一幅徽州风情图,“青瓦、”“白墙、”“细雨、”“轻燕、”“池塘、”“绿桑、”“杨柳、”“莺语,”简洁明快,引人入胜,使人浮想联翩,如同身受。再如《闲赋》绝句云:“四十年来看不足,平生不问入时无。诗馀行状闲花草,酒醒把玩小楷书。”诗人之情,才人之想,一览无遗。即是写自己,也是写诗人;即是写诗人,也是写自己;自己就是诗人,诗人就是自己。世有才人之笔,学人之笔,诗人之笔,风人之笔,痴人之笔,灵性之笔,吾谓乔木先生兼得之乎~ 3 写诗不易,写对联更难。如果在一幅对联里,既要写进对方的身份、地位、情趣、志量,又要揉进自己所感所想,尤其难也。如一位信访部门朋友向他请受墨宝,他即兴发挥,当场撰写一联云:“检点人间长短事,察勘今古是非情。”此联既符合对方身份,又寄寓着无限的殷殷之情,随手拈来,贴切蕴藉。再如有一生意场上的朋友,既是商业大贾,又是风雅中人,向他讨赏书法,欣然撰联云:“春水一池生意满,四面青山诗情高。”“生意”一语双关,“诗情”一词肯綮。有学问不一定能诗,能诗不一定能书,能书不一定有学问。学问、诗才、书法样样精通,且能自出机杼,不雷同与人,不随人脚跟,不嚼古人馀沫,即使当下所谓的大师、宗师们,也未必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俯仰之间而成辞章。 当然,有学问,有诗才,就一定能够成为书法家吗,那也未必。但是,没有学问,不具诗才,不识文章为何物,日以写字为能,惟名利为念,却一定不能成为书法家。这是一条普遍规律,古今作证,天地可鉴。学问、诗才、临帖,这是一种功夫,更是一种良能。学问,是一种积淀;诗才,是一种天分;临帖,自然是一种功夫。功夫,既有书内功夫,也有书外功夫。因此,学问、诗才、功夫三者具备,是造就书法家的重要条件,但又不是绝对的。除此之外,既是唯一的,又是绝对的条件就是人的心境。一个人学问再大,诗才再高,功夫再深,如果没有平常心境,求名逐利,唯利是图,那就不可能成就为一名书法家,更不可能成就为一名独步古今的书法大家。这也是一条普遍规律。东方乔教授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4 东方乔教授的书法有两个特点:一是高,其学问之馀作书,诗情之馀作书,把玩书法,不求名利,其书法故无尘埃烟火之气,无躁动争竞之气,无窃职掘金之气,无逞能卖弄之气,无搔首弄姿之气,境界自然就高;一是真,从古人以入,自古人以出,书中方有笔墨,笔墨才见自我,玩味笔墨,一尘不染,其书法无作做粗俗之态,无狂妄之态,无奔兢之态,无浇薄之态,无金刚怒目之态,无丑恶谫陋之态,而一团和气,氤氲肃穆,厚道宽容,气象平和自然就真。他的成功,学术界、文化界有识之士或称之为“东方乔现象”,不无道理。 我认为成就一名书法家的条件很多,但有一条最为重要,那就是一个人的心态,真正做到不为心动,不为物移,不为境迁,不任妄为,心止如水,眼目高迈,其书法艺术必定惊世骇俗,出人意表。当然,岂止书法家如是,所有大学问家、大艺术家又何尝不是,我想东方乔教授的诗、书、联三绝,绝不是偶然的。他的成功,与其说是他自己走向成功的,倒不如说是他走向古人,接近古人,亲近古人,以古人为师,以古人为教,寻摸着古人所开辟的路而走向自我的。 东方乔现象,虽说是孤立的、偶然的,但是偶然存在于必然,必然蕴含着偶然,必然之于偶然,是谓理所当然者也。 (作者:河北大学图书馆馆长、我国著名学者李振纲教授) 5
/
本文档为【“诗书联”三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