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张家界花灯戏的生态发展和传承

2017-11-26 7页 doc 20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张家界花灯戏的生态发展和传承张家界花灯戏的生态发展和传承 张家界市第一中学 陈锋 张家界天门小学龄 石成 (摘要)花灯戏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特发生、发展形态的剧种。张家界花灯是一种非常有趣、极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性小戏曲。每逢春节,张家界各乡各村的花灯队伍便云集城里,每到一处,登台演唱,会引来千百群众围观,一人唱,万人和。台上演员全身投入,台下观众如痴如醉,笑声不绝,有如着魔一般。张家界花灯戏表现内容丰富、音乐形式多样、表演风格独特、观众面广的特征。本文从花灯戏的生成、特征、艺术表现等几个方面对其形态特征做了探讨。抢救、保护与传承张家界花灯戏,对于丰富民众...
张家界花灯戏的生态发展和传承
张家界花灯戏的生态发展和传承 张家界市第一中学 陈锋 张家界天门龄 石成 (摘要)花灯戏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特发生、发展形态的剧种。张家界花灯是一种非常有趣、极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性小戏曲。每逢春节,张家界各乡各村的花灯队伍便云集城里,每到一处,登台演唱,会引来千百群众围观,一人唱,万人和。台上演员全身投入,台下观众如痴如醉,笑声不绝,有如着魔一般。张家界花灯戏现内容丰富、音乐形式多样、表演风格独特、观众面广的特征。本文从花灯戏的生成、特征、艺术表现等几个方面对其形态特征做了探讨。抢救、保护与传承张家界花灯戏,对于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促进土家族民俗艺术活动及其张家界的原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1.研究目的 1.1花灯戏的起源 花灯戏源于巴渝歌舞,张家界花灯戏从川东巴国故地——今鄂西一带土司区传来。理由是清同治初张家界(大庸)永定县令王日修在反复观看并研究了大庸花灯之后,做了一首土家竹枝词《小南京词》,是为佐证: 登台也喜唱南词, 一阕桃花感旧时。 可惜巴渝杂歌舞, 崑生妙谛未全窥。 这首词至少讲了两条线索:一是“南词”,二是“桃花扇”。据考,“南词”现流传于鄂西长阳、五峰、恩施一带,其源头可能是皇家宫廷音乐(南明王朝);而“桃花”当指明末清初传入容美土司的孔尚任戏剧《桃花扇》。而定根土司区内的“南词”、“桃花”舞曲,既渊源于古代巴人民间音乐唱腔,又吸收了地方土家族的舞乐特色,故被称为“巴渝杂歌舞”。王日修认定大庸花灯就是一种“巴渝杂歌舞”,这恰恰符合大庸土家与鄂西土家同宗同源同支脉的民族源本融合之说。 张家界永定花灯源于何时,但据清朝同治八年(1869)《续修永定县志》卷六《风俗志》载:“岁时初三日后,城乡盛鼓吹,扮鱼龙、狮子、花灯诸戏。而初九曰上久,十三曰上元,十五元宵尤盛”。由此可知,早在清朝同治之前,永定花灯即在张家界市区城乡盛行。 据花灯老人口传,清代晚期,张家界中湖乡有覃氏兄弟玉龙玉凤常去四川贩盐,途中见许多花灯演出,时间一长,学会了不少词、曲、调,回乡后收徒授艺,使花灯在张家界流传开来。花灯戏来自民间,剧本人物少,情节比较简单, 唱词和道白,通俗易懂,唱腔都是吸收民歌小调的特点,欢快明朗,表演动作活泼风趣,歌舞味很浓,多以表现生活的小喜剧见长,充满了泥土的芬芳。花灯在形成了载歌载舞的形式以后,艺人们经过多年实践,将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和民间武术加以艺术加工,创造和发展了风格不同的文、武花灯。文花灯秀丽洒脱,武花灯健美刚劲。由于永定花灯是由一丑一旦各持一把折扇,按唱词叙述散事情节且歌且舞地进行戏剧性的表演,动作温文尔雅,极少摸、爬、滚、打的激烈场面,故被人称之为“文花灯”。 张家界永定花灯因在永定区城乡流传久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故擅演花灯的艺人甚多,仅老一辈出类拔萃的花灯艺人就有数仅有十名。 1.2研究目的 1.1.1让社会了解张家界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间体育活动,了解张家界民间土家族节日习俗,感受土家族的风土人情。 1.1.2尊重张家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激发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培养社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1.1.3开发张家界花灯戏的健身娱乐、健心、旅游等社会价值和文化特征对 1.1.4进一步提高张家界张家界花灯戏和艺术性和推动原生态旅游发展的积极作用。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概述了张家界花灯戏的起源和发展,对流行于张家界(大庸)土家族传统文化艺术花灯戏的健身娱乐价值和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了研究。 研究表明,张家界花灯戏存在大量原生态元素,具有自然、朴素、原始的美, 值得积极加以妥善保护与开发。 2.1.1文献资料研究法 通过查阅“教育科研网”、“百度网”、“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官方网站”、发布的学术和专业行业资料,以及查阅有关民族教育最新文献、研究成果,以把握方向、掌握规律、取长补短;同时了解湘西北张家界相关对花灯戏文化艺术研究。 2.1.2调查访问研究法 开展书面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张家界地区市民、学生对花灯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访问张家界(沅古坪、大坪、中湖、桑植瑞塔铺、湘西自治州永顺、龙山土家族少数民族生活区,人民从事民族文艺花灯戏活动情况。 2.1.3行动研究法 参与研究的人员,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特长,结合当地的民间民族文化的实际情况,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从而进行实证性的行动研究与实践检验,以总结经验、探讨规律,增强开展民族文化艺术活动的的实效性。传承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 3.结果与分析 3.1研究结果 3.1.1传统表演程序有一定的规范性 张家界花灯戏的传统表演程式有一定的规范化的身、手、步、扇功法,且都有一个漂亮的名称。如身法有:河鹰展翅、风摆杨柳、嫦娥奔月、美女卧蕉、乳燕戏水、魁星点斗、观音坐莲、降龙伏虎、金鸡独立、蜻蜓点水、骑马推车、描容整妆、怀中抱月等数十种。手法名称有:兰花手、凤头指、柳叶掌、鸳鸯手等。步法有:丁子步、踏步、云步、鸡仔步、齐步、启步、踢腿、攒步等。扇子功有:雪花盖顶、鸳鸯戏水、描龙绣凤、蝴蝶双飞、紫燕穿柳、荷叶映日、玉掌托盘等。 3.1.2表演特点 张家界花灯戏的特点是演员少(一丑一旦),道具少(两把折扇、一支牧笛、一根马鞭),乐器少(大筒一把、鼓一面、大、小锣各一、钵两对),场地小(一方木桌);唱词源于民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曲调婉转悠扬,既有江南丝竹婉约之韵,又不失土家峒蛮俚俗之音,“咦儿呀得喂”是每出花灯曲目必用之衬 词;表演动作载歌载舞,粗狂中透出土家山寨的泥土芬芳;有广泛的群众性,每盘花灯演出时,围观群众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台上两人表演,台下数十人帮腔。 3.1.3调查结果 在张家界市区对市民、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围绕花灯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内容有认识花灯、对花灯戏的文化了解、对花灯的喜欢度、是否会花灯戏的技能等四个问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为85.5%知道有花灯戏,81.5%的看过花灯表演,18.5%喜欢花灯戏艺术,3%的人接触过花灯戏。2013年、2014年参加全国健美操比赛间,调查了100人来自全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竞没有一位知道张家界花灯戏这样的民间文化艺术。 3.2研究分析 花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在张家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与阳戏、气功并称为张家界“三绝”,可谓家喻户晓。无论是老人,顽皮小童,还是青壮男女,都能知晓。为什么这种下里巴人的歌舞小戏能在本地深深扎根并形成狂欢节一般的文化现象呢,这恐怕和它有如下几个特点是分不开的: 3.2.1娱乐性 花灯是民间艺术,多由农民或街巷市民自发组织,平日事农经商,春节期间,它才露面。尤其是元宵那天,城里每年都要举行灯会,各路花灯纷纷出马,唱擂台赛,四乡农民涌进城里,人山人海,通宵达旦,犹如庆祝狂欢节。娱乐性是张家界花灯戏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3.2.2地域性 花灯自传入张家界以后,经过长期加工演变、锤炼提升,已经成了本土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它一直被众多的爱好者自觉传唱,深入城乡,且少能外渗。花灯演唱也只限于张家界本地,从不外出,这使它显得较为封闭,地域性很强。而很强的地域性更能让张家界人自我陶醉,终至成为一种地方文化经典而升值。 3.2.3大众性 花灯是大众性的事业。真正登台表演的,只有一旦一丑,但演员身边还有鼓师、锣师、钹师等六七人,演员台上载歌载舞。乐师们台下伴乐伴唱。一出花灯戏的完整表演,需要大众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另外,张家界人民有看花灯的嗜好, 大众参与意识也正是张家界人民对花灯感情深厚的一大原因。亦可见花灯在张家界有着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 3.2.4随意性 张家界花灯戏不同于京剧、越剧等大型正规剧种,它规模小,简便易行,勿需舞台布景,也勿需好大场地,商店柜台、街头小巷、临时露台即可表演。只要花灯队摆开架势,乐声一起,旦丑朱唇轻启,百姓马上会蜂拥而至,即兴捧场。甲地表演完毕,又可马上流动到乙地进行表演。而围观群众则又会潮水般追随而去,非常随意。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张家界花灯戏是一门综合艺术 张家界花灯戏不只是一种民族歌舞,而是一种包含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美术、服装等艺术在内的中国地方戏剧,而是一门综合艺术。张家界花灯戏的形成,是集体劳动的成果 , 张家界花灯戏作为一种地域戏剧艺术种类。它既具有戏剧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符合一般规律,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4.1.2花灯戏的传承要注重保护原生态元素,保留其艺术感染力。 在重新认识张家界花灯戏的价值和张家界花灯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机遇的前提下,需要重新精心打造张家界花灯。要使文化品牌具有竞争力,必须具有民族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紧密相联的。张家界花灯戏蕴含的是湘西北地区土家族神奇而独特,质朴而粗犷的民族气息,要在本土文化上大作文章,尽可能的挖掘和保留原生态元素,突出土家族民族特色和张家界地域特征,让人们在传统艺术的感染下,产生对张家界和土家族文化的美好向往。 4.1.3花灯戏是张家界城乡广为流传的民族民间歌舞,是土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张家界是世界级的旅游热点,凭它那绝色的山水风光傲然于世。与此同时,张家界也应该大力炒作旅游文化,使山水资源与文化资源相得益彰。如果将张家界花灯艺术进行包装,精心打造,完全可以使它登堂入室,直接进入游客的视线,为旅游文化添辉增色,这对张家界旅游经济的提升将不无裨益。花灯戏固然不如现代的流行歌顺耳,但是其中保留的文化韵味,张家界人自然会在花灯戏的民俗 文化中找到创造的灵感。 4.1.4借助校园阵地传承张家界花灯戏 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张家界天门小学成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试点校,将张家界花灯戏编成徒手操引进到大课间中进行推广,同时在学校的音乐课中进行张家界花灯戏的唱词教学。 目前张家界天门小学的全体师生对于张家界花灯戏学习与传承正在火热进行中。 4.2建议 4.2.1在张家界花灯戏的发展中,政府、相关部门、文化社团、学校和文化界人士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历史重任。 4.2.2借助校园阵地传承张家界花灯戏. 由张家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把花灯戏引进学校。并在全市学校进行花灯戏比赛。 4.2.3挖掘张家界花灯戏的原生态元素 参考文献 [1] 樊世雄.永定花灯2000,4. [2] 陈自文.张家界传统花灯[J].2000,7. [3]姚祖恩.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舞艺术—秀山花灯探源[J].中国民族;2005,11. [4]《湘西苗族实地调查》,石启贵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 ,,,,:9787543850583
/
本文档为【张家界花灯戏的生态发展和传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