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耳朵外侧有一先天性小孔

耳朵外侧有一先天性小孔

2017-11-25 4页 doc 15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耳朵外侧有一先天性小孔耳朵外侧有一先天性小孔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为胚胎期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腮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瘘管是一种可有分枝而弯曲的盲管,其外口常位于耳轮脚前上方.管腔盖有复层鳞状上皮,腔内含有鳞屑物,挤压瘘口周围,偶有少许粘稠皮脂腺样物自瘘口溢出.一旦感染,则红肿痛而化脓,可反复发作.本病属外显不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第一鳃沟在胚胎期融合不全造成的遗迹.瘘口:常位于耳轮脚前.瘘管:可分支,管壁衬以鳞状上皮,管内有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感染时形成具有臭味的分泌物,反复感染可形成囊肿或脓肿 ...
耳朵外侧有一先天性小孔
耳朵外侧有一先天性小孔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为胚胎期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腮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瘘管是一种可有分枝而弯曲的盲管,其外口常位于耳轮脚前上方.管腔盖有复层鳞状上皮,腔内含有鳞屑物,挤压瘘口周围,偶有少许粘稠皮脂腺样物自瘘口溢出.一旦感染,则红肿痛而化脓,可反复发作.本病属外显不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第一鳃沟在胚胎期融合不全造成的遗迹.瘘口:常位于耳轮脚前.瘘管:可分支,管壁衬以鳞状上皮,管内有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感染时形成具有臭味的分泌物,反复感染可形成囊肿或脓肿 无症状者不需治疗,若有感染化脓,应予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或脓肿切开引流,局部换药等治疗,待感染控制,局部痊愈后,再行瘘管切除术,术前注入少许美蓝于瘘管内,并将探针谈如管腔作为引导.然后将瘘管黑或者其分支一次彻底切除.若遗留部分瘘管感染复发,再行手术即甚困难. 就诊指南: 1,若无感染史者,不必处理. 2,在急性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对已形成脓肿者,则应先切开引流. 3,有感染史者可待感染控制后,行瘘管切除术. 4,饮食上宜清淡,以瘦肉或鲜蛋为主,忌海鲜鱼虾. 您好,这位朋友,首很多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希望对您有所故事.这个手术一定要做,要找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帮你做,因为这个瘘管不是直直的,它像树根一样如果手术时没切干净,特别容易复发.如果有炎症就要先用药控制感染,如果局部脓肿形成,则要切开引流+药物治疗.切开引流很简单,只要门诊做跟换药就行.待以后炎症消退后再行瘘管切除术,才能根治.耳前瘘管或称先天性耳前瘘管,为胚胎期第一腮沟的遗迹.多单侧发病.瘘口常位于耳轮前脚,瘘管可形成分支或树叉状,管内面衬以复层鳞状上皮,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因感染腐败可排泄出有臭味的豆腐渣样分泌物.本病一般常无症状,偶尔在挤压时有少量粘液或粘脓从瘘口溢出;感染时,局部可红肿疼痛或形成脓肿,或脓性分泌物增多;反复感染化脓者,局部可形成脓瘘或瘢痕.一般来说,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若有感染化脓,可给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如青霉素,每次80万单位,肌肉注射(注意做过敏试验);或红霉素,每次0.25g,每日3次,口服.若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局部清洁消毒,碘伏纱条换药;待红肿消失,感染控制后可行瘘管切除术,务必一次彻底切除,否则遗留部分瘘管感染复发,再行手术效果甚差.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易感染及复发,特别是对于感染形成脓肿的病例,治疗上很麻烦,不易根治.我院于2000年至2008期间,采用术前切开引流换药,术中用双棱形切口行感染性耳前瘘管切除术5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 1.1 临床资料 52例均为感染后化脓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2例,年龄13岁至45岁,单侧感染49例,双侧感染3例.其中28例为初次化脓感染,24例为二次以上感染(其中包括2例在外院手术手复发病例).感染程度:52例均为耳轮脚瘘管引起感染,引起其前下方屏前感染化脓,形成脓肿,而其中有7例合并耳轮脚上方及颞部软组织感染.耳屏前脓肿多为纵行椭圆形,纵行长约2.0,4.0cm,横行最宽处约1.0,3.0cm.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行脓肿切开引流,换药及抗感染治疗.用碘氟消毒,可局部注射麻药,脓肿即将破溃的可不用注射麻药,直接切开脓肿,放出脓液,并用双氧水或庆大霉素清洗脓腔,雷氟诺尔纱条引流,每日换药1次,待脓液排净,脓腔变小,脓腔内形成肉芽组织,这个过程约3,6天,期间静滴抗生素,这时就可以手术了. 1.2.2 耳前瘘管切除术加脓腔清创术.手术大部分都在局麻下进行,术前可瘘管口内注入少许美兰,也可不用,以防注入脓腔内造成术野不清.先在瘘管口周围做小棱形切口(若耳轮脚上方感染,切口可向上延长),再向其前下方延长至脓腔处,沿感染腔行大棱形切口,将感染坏死皮肤及肉芽组织包括在内,保留未完全坏死皮肤,以便术手后封闭缝合术腔.先沿小棱形切口分离瘘管,因感染性瘘管多存在分枝,有的向耳轮脚上方延伸,有的延至耳轮脚软骨根部,以至耳屏前,切除瘘管及其分枝后,并将感染后纤维组织,肉芽组织一并切除,在耳屏前尽可能避开颞浅动静脉,如无法避开,可予以结扎.彻底切除后,耳轮脚至耳屏前则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大术腔,可修整创缘,形成近似的一个大棱形术腔,如术腔皮肤缺损较多,可游离术腔前侧皮肤,使易于缝合术腔,在缝皮前,先将皮下组织缝合数针,以封闭死腔,也可达到减张的作用.缝合后术侧耳廓,面部,眼睑均无明显变形.术腔可置放橡皮引流条1个,加压包扎切口,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二天换药时撤出引流条,术后7天可拆线. 1.3 治愈标准 术后1年无复发为治愈 2 结果 所做52例中有51例在术后7天切口愈合拆线,有1例术后切口有渗出,给予局部拆线,术腔清创后重新缝合,术后13天拆线,并痊愈出院.2例在外院手术后复发病例,其中1例在术中发现有残存瘘管,位于耳轮脚软骨根部,切除后未复发.另一例在术中并未发现明显瘘管组织,而将感染的纤维组织切除,术后半年又复发,又重新扩大切除范围,但术后半年内又复发,而后此患者因去外地而失访. 3 讨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外耳畸形,是胚胎期第一,二鳃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裂闭合不全所致,多单侧发病,瘘口常位于耳轮脚前,瘘管可形成分枝或树叉状,深浅不一,管内表面衬以复层鳞状上皮,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因感染腐败可排出有臭味的分泌物,一般的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若感染化脓,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给予抗生素治 疗,通常在控制感染后在非感染期进行手术,治疗时间较长.通过对感染性耳前瘘管治疗的临床观察,体会如下:无症状者可不用手术;轻微感染者可尽早手术,以防感染扩大;而已感染化脓者应选择好手术时机,在感染控制后即可手术. 通过临床观察,感染性耳前瘘管手术时易残留瘘管,造成术后复发,故尽可能在初次手术就将瘘管彻底切除,一旦复发后再次手术,困难极大.我院在术前经过切开引流,及时换药,以及抗生素治疗,至脓腔变小,炎症消退,为手术找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术中采用双棱形切口切除感染性耳前瘘管,达到一次性治愈,效果较好.其优点是:一次治愈,切口及术腔不用植皮或转移皮瓣,缩短住院或治疗时间,复发率低,达到一次性住院后即可手术切除.通过临床观察,患者术后耳廓及面部无残留畸形,也无其它并发症,是治疗感染耳前瘘管的好方法. 米折网9.9包邮|
/
本文档为【耳朵外侧有一先天性小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