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揲蓍法看古人智慧

2017-11-29 3页 doc 14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从揲蓍法看古人智慧从揲蓍法看古人智慧 9为老阳之数,6为老阴之数,7为少阳之数,8为少阴之数。6,7,8,9是从最古老的起卦方法——揲蓍法中所得。 揲蓍法规定: 老阳、老阴为变爻。少阳、少阴为不变爻。即:老变少不变,六九变,七八不变,所以6为最大(老)阴数。 为什么揲蓍法仅得 6、7、8、9 ?,而没有1、2、3、4、5 ?这只能从揲蓍求卦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周易.系辞》中对揲蓍法起卦有详细记载:"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挂一以象三; 二,天三地四...
从揲蓍法看古人智慧
从揲蓍法看古人智慧 9为老阳之数,6为老阴之数,7为少阳之数,8为少阴之数。6,7,8,9是从最古老的起卦方法——揲蓍法中所得。 揲蓍法规定: 老阳、老阴为变爻。少阳、少阴为不变爻。即:老变少不变,六九变,七八不变,所以6为最大(老)阴数。 为什么揲蓍法仅得 6、7、8、9 ?,而没有1、2、3、4、5 ?这只能从揲蓍求卦的过程中寻找。 《周易.系辞》中对揲蓍法起卦有详细记载:"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挂一以象三; 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此过程较为繁琐(但并不复杂),要经过十八变才能确定一卦。每卦有六爻,即三变成一爻。 先看确定一爻的过程: 第一步: 取50根蓍草,去掉一根,只用49根参与演算; 将49根蓍草任意分成两组,从其中一组取出一根,两组共48根; 每组分别4根4根地取出,直至每组留下4根或少于4根为余数; 若一组余数是4,则另一组余数也必定是4,即两组余数共8根; 若一组余数是3,另一组余数不会是5,要再取出4根,余数必定是1; 若一组余数是2,另一组余数必定是2; 若一组余数是1,另一组余数必定是3. 可见,两组余数相加必定是8或4,去掉两组的余数,得: 48-8,40 或 48-4,44 , 第一步完成。 第二步: 将第一步所得 40 或 44 根蓍草任意分成两组; 每组分别4根4根地取出,直至每组留下4根或少于4根为余数; 同理,两组余数相加必定是8或4,去掉两组的余数,得: 40-8,32 或 40-4,36 或 44-8,36 或 44-4,40 , 第二步完成。 第三步: 再将第二步所得 32 或 36 或 40 根蓍草任意分成两组; 每组分别4根4根地取出,直至每组留下4根或少于4根为余数; 还是两组余数相加必定是8或4,去掉两组的余数,得: 32-8,24 或 32-4,28 或 36-8,28 或 36-4,32 或 40-8,32 或 40-4,36 ,至此,三变完成。 可见,演算结果只有四种可能性: 24, 28, 32, 36,不可能有此外的其他结果。将此四数分别除以4,就得 6,7,8,9 。 若得 6 或 8,为偶数,属阴性,画阴爻。其中 6 为老阴,属变爻:8 为少阴,不变爻。 若得 7 或 9,为奇数,属阳性,画阳爻。其中 9 为老阳,属变爻:7 为少阳,不变爻。 按以上三变的步骤演算六次,便可得一卦的六个卦爻。即每爻需三变可得,每卦需十八变可得。这就是"十有八变而成卦"。 远古时期的这种起卦方法,竟然如此周密,其形象性、随机性、机会均等性,至今仍无任何一种方法可与之比拟,更谈不上超越。 最流行的"纳甲筮法",又称"以钱代蓍法",即以铜钱(或硬币)代替蓍草起卦,优点是简便。但摇钱法毫无"易"的形象意义,随机性(只有正、反两面) 远不及揲蓍法,尤其是老阴、老阳与少阴、少阳出现的机会不均等,用摇钱法得出六个变爻的卦象极为罕见。而揲蓍法所得老阴、老阳、少阴、少阳的机会均等,出现概率均为25% 。 其他起卦方法,如时间起卦、方位起卦、数字起卦、笔画起卦、声音起卦、颜色起卦等等,都只有一次随机现象,而且只有一个变爻。(揲蓍法是经过十八次随机现象才得一卦) 很难想象,这些起卦方法怎能得到"周易"的真谛 ? 如果说,"周易"是座神奇的迷宫,那么,揲蓍法则是进入迷宫的一把钥匙。不过,揲蓍法本身就是一个迷。仅仅从数字演算来说,古人能将一个五十之数,经过简单的三变,就得到 6,7,8,9 。 现代科学如此发达,特别是数学及电子技术如此日新月异,为何无法找到一种方法去代替或超越古人的揲蓍法 ?
/
本文档为【从揲蓍法看古人智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