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临床医学妇科论文关于医学的论文卵巢颗粒细胞瘤影像学

2017-12-21 6页 doc 117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808

暂无简介

举报
临床医学妇科论文关于医学的论文卵巢颗粒细胞瘤影像学临床医学妇科论文关于医学的论文卵巢颗粒细胞瘤影像学 临床医学妇科论文关于医学的论文: 卵巢颗粒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摘 要] 目的 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超声及CT特征,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其中11例同时接受CT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中,2例表现为实性包块,21例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包块,1例表现为囊性包块;CT检查者中,1例表现为实性包块,9例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包块,1例表现为囊性包块。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
临床医学妇科论文关于医学的论文卵巢颗粒细胞瘤影像学
临床医学妇科论文关于医学的论文卵巢颗粒细胞瘤影像学 临床医学妇科论文关于医学的论文: 卵巢颗粒细胞瘤影像学现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摘 要] 目的 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超声及CT特征,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其中11例同时接受CT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中,2例表现为实性包块,21例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包块,1例表现为囊性包块;CT检查者中,1例表现为实性包块,9例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包块,1例表现为囊性包块。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CT表现与病理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和CT表现虽具有一定特点,但特异性不高,最后诊断常需依赖病理证实。 [关键词] 卵巢肿瘤;超声检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低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卵巢恶性肿瘤的2%~5%,病因不明,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但具有晚期复发的特点[1]。大部分患者就诊时肿瘤较局限,多为早期。因此,及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4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及CT表现,旨在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两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24例,年龄7~72岁,中位年龄53?0岁,其中21例大于35岁(因子宫肌瘤接受子宫切除术2例),7、14、28岁各1例。24例患者均接 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1例同时接受CT检查。 2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和(或)经期不规律,3例体检发现盆腔包块而就诊。14例已绝经患者中,7例出现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 1?2仪器与方法 超声检查采用Accuvix XQ、GE voluson730、Philips iU22超声检查仪,已婚者采用经阴道超声结合经腹超声检查,阴道探头频率为3~9 MHz;未婚者采用经腹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3?5 MHz,多切面扫查子宫及双侧附件。CT检查采用Siemens sensation 64 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s,准直0?6 mm,扫描层厚3?0 mm,重组层厚1?0 mm,重组间隔0?8 mm,螺距1?25 mm/rot,管球旋转1周时间为1?0 s,矩阵512×512。CT平扫后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为肾门以下至耻骨联合上缘。对比剂用非离子碘对比剂优维显或碘海醇300 mgI/ml,总量90~100 ml(相当于1?5 ml/kg体质量)。采用自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以4 ml/s速率进行团注。2 结果 2?1超声表现 本组24例卵巢颗粒细胞瘤中, 21例(87?50%)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包块(部分呈液性、部分呈实性不均质中低回声),2例(8?33%)表现为实性包块,呈不均质中低回声,1例(4?17%)表现为囊性包块伴不全分隔。13例肿瘤边界较清晰,11例边界模糊(4例有盆腔手术史,术中见肿瘤表面破溃出血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23例患者的肿瘤内实性部分及分隔均检出较丰富的血流信号,1例囊性 包块无明显血流。 2?2 CT表现 11例患者接受CT检查,9例包块为囊实混合性,均表现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伴液性低密度区,液性区内可见较多分隔,增强扫描可见实性软组织部分明显增强,强化程度欠均匀,液性区无增强;实性包块1例,可见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团块影,增 ,增强扫描后未见强化。肿瘤边界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囊性包块1例 情况及内部囊实性病变的分布情况与超声表现基本一致。 2?3手术及病理表现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颗粒细胞瘤,均为单侧卵巢发病,其中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2例(分别为7岁和14岁)。肿瘤最大径<5?0 cm者2例,5?0~10?0 cm者13例,>10?0 cm者9例,最大肿瘤约23?0 cm×21?0 cm×13?0 cm,最小约2?7 cm×2?5 cm×2?0 cm。术中见13例肿瘤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包膜完整,4例有盆腔手术史患者因盆腔内脏器组织粘连较重,肿瘤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7例肿物表面破溃出血患者肿物边界不够清晰。13例腹腔积液,积液量20 ~600 ml,呈血性或淡黄色。肿瘤大体标本切面可见实性部分呈淡黄、黄白色或鱼肉状,质软或脆,囊性部分含有血块和暗红色液体。 2?4合并症 9例合并子宫内膜增生,其中1例为内膜癌,1例为复杂重度不典型增生伴局部恶变;7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并发另一侧卵巢畸胎瘤;1例并发另一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3 讨论 3?1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卵巢颗粒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良好,具有内分泌功能,75%以上具有雌激素活性,当肿瘤分泌雌激素时,临床表现为女性化症候群[2]。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高峰为45~55岁(本组6例处于发病高峰年龄段)。本病可分为成人型及幼年型,成人型发病占95%,而幼年型占5%(本组2例为幼年型)。成人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等,本组20例(83?33%)有此表现;而幼女发病可能会出现性早熟(本组2例表现不明显)。由于高水平雌激素的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可出现增生、息肉或癌变,还会出现子宫肌瘤等。文献[3]报道,80%患者可出现子宫增大及子宫内膜增厚,2%~3%合并子宫内膜癌。少数瘤体可自发破裂,伴腹痛、腹腔积液。本组13例有腹腔积液,7例术中见肿瘤表面破溃整,形态规则,呈卵圆形或圆形,与周边组织分界较清楚,内部回声多为囊实性,囊性部分有较多分隔,分隔较厚,肿瘤壁光滑锐利,少数为单一的较大囊性肿瘤。多数学者认为肿瘤早期较小时以实性为主,多为中低回声[4];后期肿瘤体积较大,并出现多发囊变,此时以囊实性为主;随着液化坏死的组织增多,囊内压力增大,导致分隔破坏,最终融合成一个大囊肿。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囊实混合性肿瘤的实性部分和分隔上可检出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而实性肿瘤内血流信号也较丰富,囊性肿瘤则无明显血流信号。 3?3 CT表现 卵巢颗粒细胞瘤以实性肿瘤内伴多发囊变(即囊实混合性)最为常见(本组9例),CT表现为肿瘤呈圆形、卵圆形,表面光滑, 边界清晰,内常可见大小不等囊变区,单个囊最大直径可达8?0 cm,最小约1?0 cm,囊壁光整,囊间分隔厚薄不均。大体标本上所见肿瘤内囊变区在CT上表现为肿瘤内散在分布的片状或小囊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与静脉期囊壁及囊内实性部分持续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5]。卵巢颗粒细胞瘤表现为实性者比较少见,本组只有1例,表现为边界光整,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动脉期与静脉期都有明显强化。 3?4鉴别诊断 卵巢颗粒细胞瘤需与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癌、发生囊性变的浆膜下子宫肌瘤及小肠系膜来源的间质瘤等相鉴别。卵巢囊腺瘤一般分隔纤薄,实性回声少,而且血流不丰富;而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分隔多较厚,实性成分多,且可探及丰富血流。卵巢囊腺癌一般形态不规则,囊壁及囊内分隔毛糙,可见乳头状软组织结节突入囊腔内;而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形态多规则,囊壁及囊内分隔光滑,无乳头状软组织结节突入囊腔。CT增强检查可发现囊腺癌的囊壁、分隔及乳头结节均明显强化,而颗粒细胞瘤多表现为实性部分的轻度强化。除非发生液化坏死,浆膜下子宫肌瘤内部一般无囊腔,而且常可见其供血动脉来自子宫肌层,而非卵巢动脉[6-7];卵巢颗粒细胞瘤内部多有囊腔,且囊腔内可见较多分隔,供血动脉多来源于卵巢动脉。小肠系膜来源的间质瘤与卵巢颗粒细胞瘤形态接近,CT检查可发现间质瘤在增强扫描时比卵巢颗粒细胞瘤强化明显,且可发现其供血动脉。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诊断及鉴别卵巢颗粒细胞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8-9],而与卵巢颗粒细胞瘤同属性索间质肿瘤的卵巢卵泡膜 细胞瘤、纤维瘤之间的鉴别常需通过病理诊断[5]。 总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和CT表现虽有一定特点,但缺乏足够的特异性,超声和(或)CT结合临床表现可在部分患者术前提示诊断。当幼女或成年妇女出现高雌激素血症体征(假性性早熟、不规则阴道流血等)、且超声或CT检查发现回声(密度)复杂或伴有多个小液性区的巨大实性肿瘤、彩色或能量多普勒超声上又可检出丰富血流时,应考虑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可能[10]。 [参考文献] [1] 袁海琳,曾华英,陈亚梅.卵巢颗粒细胞瘤研究新进展.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34(3):203. [2] 余健,张国楠,田昌英,等.卵巢颗粒细胞瘤40例临床分析.四川肿瘤防治,2004,17(4):215-217. [3] Zaloudek C, Gompel C, Silverberg SG, et al. Pathology in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4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1994:313-314. [4] 刘波,魏光师,陈树良,等.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4):295-297. [5] 陈本宝,王泽,张善华,等.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7):931-933. [6] 邓凤莲,邹建中,李锐,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影响因素探讨.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6(5):457-460. [7] 黄冬梅,张新玲,郑荣琴,等.声学造影在子宫肿瘤诊断中的应 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2):199-201. [8] 贺玲,向红.三维超声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 技术,2008,24(增刊):14. [9] 刘真真,戴晴.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中国医学影 像技术,2005,21(12):1938-1940.[10] Van Holsbeke C, Domali E, Holland TK, et al. Imaging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 (3): clinical and ultrasound characteristics ofgranulosa cell tumors of the ovary.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8,31(4):450-456.
/
本文档为【临床医学妇科论文关于医学的论文卵巢颗粒细胞瘤影像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