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古人读书十二法

2018-08-24 6页 doc 18KB 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古人读书十二法古人读书十二法 书,人人都可以去读,但是有的人就读不懂、读不通、读不进,甚至越读越糊涂。这里说明 读书是有得法与不得法的区别的,但要相信方法总是可寻的。读书不得法,就如上面所说的 那样,反之,也有不少人把书读懂而且读通了。读书的方法,也不止一种,现在选列了古人 读书十二法,以供借鉴与参考„ (法)一、“思?问?习”读书法。这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 [例]1.重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动脑筋。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论语?为政》) [例]2.不懂就问。读书在于求知识,不懂又不问是求不到知识的。他说:“...
古人读书十二法
古人读书十二法 书,人人都可以去读,但是有的人就读不懂、读不通、读不进,甚至越读越糊涂。这里说明 读书是有得法与不得法的区别的,但要相信方法总是可寻的。读书不得法,就如上面所说的 那样,反之,也有不少人把书读懂而且读通了。读书的方法,也不止一种,现在选列了古人 读书十二法,以供借鉴与参考„ (法)一、“思?问?习”读书法。这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 [例]1.重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动脑筋。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论语?为政》) [例]2.不懂就问。读书在于求知识,不懂又不问是求不到知识的。他说:“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例]3.孔子本人也是如此:“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 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 [例]4.当他发现问题时,就要设法解决,而解决的方法,不外乎问人或读有关的 书。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例]5.提倡经常巩固复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例]6.他又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法)二、“假物”读书法。这是孔子的学生荀子所主张的。 [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 也,善假于物也。(《苟子?劝学》) [析]荀子把“假物”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就是说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学 习。他认为人们的天资并没有多大差别,只要善于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就能缩短成才的时间。 (法)三、“精至”读书法。这是王充提出的读书方法,也就是用心专一的读书法。 [例]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也。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 死牛也。(王充{论衡》) (析)王充的“精至”观点,正是一种读书要读到入迷成癖的境界,才能学之“精至”。 (法)四、“不求甚解”读书法。这是陶渊明提出来的读书法。要求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析]明代状元杨慎说:“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两汉以来经书中的繁琐考证 所左右,而是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升庵全集》卷四十八)这种解释是合理的、恰当的。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就是不要被书中的某些琐碎的、枝节的、不一定可靠的材料 所左右,而应该有目的、有辨别、有分析地读书。读书不可囫囵吞枣,不可一知半解,不可 只是知其大意。 (法)五、“提要钩玄”读书法。这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旨在抓要点,明主旨,以便 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内容。 [析]韩愈认为做到“钩玄”、“提要”之后,对书中的浓郁之处和英华部分,必须反 复涵咏,不断温习,才能把文章的妙义要道化为已有。 韩愈勤于读书,注重方法。他在《进学解》中有两句话概括了他的读书法;“记事 者为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他那“提要钩玄”,组成了他自己卓有成效的读书法。 (法)六、“计字日诵”读书法。这是欧阳修统计应读的总字数,再分配为每天的页数, 作为当日读书的进度,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 [例]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这样进行的:他根据自己的需要,精选了《孝 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 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这是经验之谈,明熟读背诵古文的重要。每日定量计字,细水 长流,积少成多,则是欧阳修实践过并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法)七、“一意求之”读书法。这是苏轼提倡的。 [析]苏轼认为:“人的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学者每次作一意 求之。”这种“一意求之”的读书法的最大特点是“求一”,即阅读经典著作,每读一遍,只 围绕一个中心,侧重一项内容,抓住一条线索,解决一个问题。这样的读书做学问,好像打 仗一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为了避免精力分散,在阅读中凡与“求一”、“主攻” 对象无关的,一概不加涉及。这样的定向阅读是值得学习的。 (法)八、“体会?循序?精思”读书法。这是朱熹所提倡的。 [例]?关于“体会”。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心去体会,切不可粗心,„„ 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又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 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观书以己体验,固为亲切,然亦须遍观众理而合其归趣乃佳。若 只据己见,却恐于事理有所不周,欲径急而反疏缓也。” ?关于循序。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 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又说:“量力所至,约 其课程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结旨,未得手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于此,则不敢志 于彼。” ?关于精思。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 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子大全?读书之要》)又说:“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杌陧不安。„„ 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同上) (法)九、“五类四别”读书法。这是以唐彪为代表所提倡的读书法。 [例]唐彪把书分为“五类”:“有当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 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考之书。”他认为分类读书有利于处理好精与博的关系。这种“五类” 读书法与古代有些学者所提出的“四别”读书法相类似。“四别”指的是分出“目治之书(只 看一遍即可),口治之书(不仅要看而且要背),必治之书(不仅要背而且要认真思考研究),手治之书(不仅看、背而且要摘其要而写下来)”等四种类别的书。 (法)十、“五要”读书法。这是蒲松龄从时、书、法三方面保证读书顺利进行的读书法。 [例]?一要天天读。蒲松龄自己订了一个本子,每天清晨起床后,就在本子中标上 一天中读什么书,写什么文章。如果日期下面出现了空白,他就会愧疚万分。 ?二要夜夜读。蒲松龄白天要忙于生计,夜里经常是一卷书、一盏灯,埋头苦 读到深夜。上床后,他还要就着烛光看上几页书。 ?三要老年读。蒲松龄到晚年,发白、耳聋,齿脱,但眼睛好,能派用处,借 以翻书阅读,足以使自己心情愉快。有他的诗为证:“仅目一官能尽职,翻书幸足开心情。” 他《寂坐》诗中写道:“平生喜摊书,垂老如昔狂。日中就南牖,日斜随西窗。” ?四要抄书读。蒲松龄在毕家教书三十年不愿离去,当中一个最大原因就是毕 家书多,可供他抄读。他以借书读、抄书读为幸。 ?五要分类读。蒲松龄把书分成精读、泛读两类,有区别地读。有的书了解大 意就行了;有的要反复诵读,不断玩味,读通为止。读通的要求是:自我疑问,自求解答, 滤尽渣滓,尽得精华。有他的诗为证,“读书析疑如滤水,务使滓尽清澈底。” (法)十一、“贵精”读书法。这是戴震为了获得专精知识而提倡的一种读书 法。 [析]精,就是要在深度上用工夫,把书读懂读通而能有收获,要得到 切实的知识,要做点学问,就得专攻一项,认真而深入地钻下去。 (法)十二、“于无疑处求有疑”读书法。这焦循的读书经验。 [析]焦循在晚年读书经验时说:“学贵善思;吾生平最得力于‘好 学深思,心知其意’八字”。焦循的读书的公式是:“读书??寻疑??深思??再读??再 思??求解”
/
本文档为【古人读书十二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