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2017-09-01 9页 doc 24KB 8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早期南戏传奇的婚变剧1990.1175 期页26 34 本文所要讨论的剧本包括〈张协状元〉、〈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幽闺记〉五种。这五剧都以夫妻婚变为主要内容而造成变故的因素则是男性功名及其伴随的问题。这牵涉到中国传统社会所谓「富易交贵易妻」的现象与争议并反映了个人成长历程中某种身分转变的剧烈情境所导致的社会成就与家庭伦理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在新陈代谢的过渡阶段主要人物所面临的自我省察、人际调整与利害抉择。这类题材的理论性与批判性甚强所根据的多是传统的...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早期南戏传奇的婚变剧1990.1175 期页26 34 本文所要讨论的剧本包括〈张协状元〉、〈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幽闺记〉五种。这五剧都以夫妻婚变为主要内容而造成变故的因素则是男性功名及其伴随的问。这牵涉到中国传统社会所谓「富易交贵易妻」的现象与争议并反映了个人成长历程中某种身分转变的剧烈情境所导致的社会成就与家庭伦理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在新陈代谢的过渡阶段主要人物所面临的自我省察、人际调整与利害抉择。这类题材的理论性与批判性甚强所根据的多是传统的道德教训及生活的累积经验有著分明的爱憎与绝对的是非但可以透过不同的人物情节作多层面的呈现。在探讨这些问题时必须兼顾剧中人事的典型构成传统格套与差异现时代背景。例如其共同格套是这五剧的生旦都是正式夫妻婚后有过短期的蜜月但为了改换门闾报亲封妻男人必须离家去求取功名而致姻绿与音讯的中断丈夫在京师中举成名后被高门权贵招为女婿自此不归发妻则留在家乡饱受威逼折磨或者守节自尽或者上京寻夫或者痴情苦候最后则由於特殊巧合或神意安排夫妻再得相逢阖家团圆美满收场。这样的格套在五剧裏几无例外甚至后起的婚变剧也大多遵循这个结构模式。然而它们还是有细节上的差异这就形成五剧的个别主题与特殊风采。如婚姻情况有的是完成传统仪式父母主婚媒妁说合有的是男女私订终身危难相逢从权结合。其次功名的求取有的是主动赴试志在富贵有的是被迫参加随缘而已。再次对高门逼婚的反应及对发妻的态度有的是欣然相诺忘却前妻有的是怕事勉诺愧对前妻有的是先拒后从迫害前妻有的是抵死不从守定前妻。最后结局有的是弃而复取既往不咎有的是一夫二妻平等同居有的是从一而终彼此无亏。从这些大同小异的情节裏我们可以看到这类婚变剧所关心的问题及其处理的手法也就是剧作者对於功名与婚姻的互动关系的看法。 以下即分别讨论这五个剧本 一、〈张协状元〉 张协与王贫女的故事在早期南戏中是与〈王魁〉、〈赵贞女〉、〈陈叔文〉等同属「负心汉」的主题但他们的结局却不相同前者是重逢团圆后者则是生死报应。其次在本文所列举讨论的其他婚变剧裏〈张协〉也有其特色遗弃并杀害王贫女的只是张协个人的因素境遇的转变嫌贫弃旧忘恩负义而没有任何外力的介入王府招婿他亦推辞不曾被逼这与后四剧的归罪於第三者父母、兄嫂、权贵把冲突客观化的作法显然不同。因此〈张协〉在南戏发展史有关「家庭伦理悲喜剧」的类型中有著承先启后的意义。 张协是自愿离家应试且得其父母同意的他对功名怀有积极的想望所谓「十载学成文武艺今年货与帝王家」、「欲改换门闾报答双亲」这个强烈的愿望从头到尾支持著他并且无可取代。出发前虽曾梦见「此身两山上行瞥见个人如虎类被他伤 2 却股肱」但经圆梦先生解说为「先凶后吉」之后他却勇於前行。路经五鸡山果被强人劫去盘缠又打伤肢体幸得土地公指引到破庙安身因为「张协有佳名桂籍之中有姓名」所以诸神呵护此时邂逅王贫女伊的身世是「幼失恃怙又没弟兄远房亲族更无一人诸姊妹又绝一个祖无世业全没衣 装白日三餐勤苦村庄机织黄昏一觉弯跧古庙荒芜……。」这样的身分与苦境使伊原自安分不曾有过度的奢望「受万千愁闷千种寂寞虚度奴年少 每甘分粗衣布裙寻思令般格调若要奴家好遇得一个意中人共作结发夫妻相与谐老。」伊只能用这种卑微的想法安慰自己。但另一个困难在於「妇女羞自 荐」而伊既贫且孤似乎不能通过正式的结婚仪式来觅取归宿除非奇遇巧逢否则只有耽误了。据伊自供伊家也曾豪贵而后没落所以伊还有几许骨气与贞 烈伊曾拒绝李小二的求婚又不肯与张协苟且成奸。张协落难到庙裏虽说是天注因缘而王贫女全然以同情与母性来照顾他。张协却起了不良意图「病 相将渐 效可恁地归犹未得娘子无夫协无妇共成比翼」他并非真的感恩或日久生情而只想利用伊伊婉拒他便保证「饱学在肚裏异日风云济身定到凤凰 池一举登科……带汝归到吾乡真个好哩。」又经李大公夫妇的撺掇以及求神指示伊才首肯。两人的结合仍不免随便而草率预定了「始乱终弃」的结局。 贫女虽暂免孤伶得其依靠却又耽心「贫穷困苦谁知道双眉暂舒异日休得要忘却奴厚期忘却来庙裏。」这是卑辞恳求冀得终老因为身既相许命亦随 人。而张协的回答只是「诗书礼乐曾谙历我敢负伊」其实 3 这些私事与私心都是没定准而张协也没诚意他心中算计著「近日虽谐贫女未是吾儒活计……争 如投上国赴举夺科名。」这才是他所热衷的但「怎得盘缠到宸京」於是与贫女商量伊虽则说「方得两月安静教奴又成愁闷」而夫命不可逮只得剪下头 发向李大婆典借银钱作为人妻伊自有妇女的贞顺与宽容对丈夫是有求必应是母性的奉献也是共命的意识「不是奴家又谁管你行」相对的张协却稍 不顺意便要责打老婆出气他说「贫女那贱人十人打底九人没下自家不因灾祸谁肯近傍……正是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这样狰狞无耻的面目把 贫女与婚姻只当作是暂时的效用随用随弃。凑够钱临行前贫女说「你莫学王魁薄幸种把下书人打离听。」这种未经父母与媒妁的婚姻是没有保障的 妇人只能被动的寄望於男子的信义而已「只恐我夫荣贵也嫌奴身畔贫。」伊的顾虑极现实也极具体。而张协也曾被感动说「一回上心阿好闷感伊有许多村 价至诚。」但上路之后随著眼界的开展他的功名野心又壮大起来「娶他贫女是不得已幸然脱此处都城在眼下裏尽总是繁华地。」张协竟然有著柳暗花明 又一村的感觉这是很可理解的同时就他与贫女的结合来论会演变成负心遗弃的结果也不能全然怪罪张协因为这件婚姻原不是建立在坚实长久的基础上 彼此不曾慎重其事的考虑门户问题亦未培养起相依为命的共识情感。贫女只是孤贫中胡乱找个依靠无可选择而张协更是落难中临时歇下脚步徒然无奈两个 人若在正常情况下是绝不可能撮合的贫女长期活在绝望裏只想嫁人糊口但张协虽 4 则偶然失志却不曾灭除功名的想望。因此造成悲剧的是这件婚事它是个 根本上的错误。两人贫难中暂且伴随然后又各奔前程若要重逢复合必须在下个阶段双方都脱离旧时困境在全新的环境裏改头换面所以张协考中状元而 贫女被贵族收养。这便是因为「境遇的转变」所带来的新的人生观与社会地位。 张协果然一举登科这时心满意足别无所求因而即使当朝宰执奉圣旨欲招他为婿他也推拒了理由 只是「求名不求妻」他说「寒窗苦志知几秋忽登桂籍魁鳌头已表年生丈夫志身名端与居金甄栖头有女颜如玉自度此生悭分福不如归去奉双亲 侍奉双亲食天禄。」从这个不寻常的想法裏我们可以看出某些问题张协不是迎新弃旧巴结攀附的人。他拒绝高门赘婿是谨守贫士本分不愿因为齑大非耦而 终身受制於岳家他宁可凭自己的功名与本事安稳作官并奉养双亲自在悠游。其次他仅是热衷於科举成名与改换门闾这是私人因素并未因此被逼重婚而 遗弃前妻他对王贫女的看法与态度是在考中状元之前便已决定了可以说中举与弃妇并没有必然的关联而如前述是婚事本身不和谐。这在后起的婚变剧 裏是很特殊的例外。 张协拒绝入赘致使胜花小姐「难忍羞耻」而病死於是王太尉决意报仇。另外古庙裏的王贫女则起身来寻访丈夫「自从嫁他奴辨至诚不成他负心。一举登科有姓名果然负奴绝耗音万水千山奴也去寻。」伊本质上是个自食其力的 5 农村妇女嫁给落难的张协或许暂时相配婚后伊也曾作好人妻的职分并不奢望丈夫求取功名来改善生活而丈夫上京赶考伊 只感到分离的孤苦却不懂得用五花官诰的憧憬来安慰自己及至丈夫中举音耗断绝伊仍不怀疑彼此的关系所以亲身上路千里寻夫为的不是去享受荣华富 贵而只是因为夫妻名分必须保持。伊是个极单纯、朴质、刻苦、安分的女人只想与丈夫终身厮守不论贵贱。但此刻张协已经完全变心了自从他离开古庙 贫女即失去利用价值随即被弃了。他没想到贫女敢来找他於是下令驱逐「曾闻文中子曰辱莫大於不知耻辱貌陋身卑家贫世薄不晓苹蘩之礼岂谐箕帚 之婚吾乃贵豪汝名贫女敢来冒渎称是我妻闭上衙门不去打出」这种话早在结婚时便蕴藏在心了中举后更加强他的轻蔑姿态。到这地步贫女终 於看清了张协的面目也放弃了谐老的想法但伊孤苦惯了两个月的婚姻生活并未磨损伊的志气与本事所以明知被弃也不致於悲痛欲绝却只想到回古庙去 过旧生涯「是我夫不相认见著我忙闭了门我当初闭门不留伊你应及第是无分。千余里到此来 望你厮存问。目下要归没盘缠我今宵更无投奔……没盘缠叫化归买柱好香祝苍天愿你亏心。长 长荣贵。这裏话意没有悲伤沮丧没有咀咒毒恨而只有少许抱怨与讽刺。伊已经放弃夫妻关系了但张协却不肯放过伊在赴任途中经过五鸡山又藉故把正 在采茶的贫女砍杀「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他是想要斩草除根完全切断往日落难的经历与 6 人际关系而从头迎接新生活。对他 而言古庙姻缘像一场恶梦是不愉快的记忆。然而王贫女没死只伤及手臂又被前往梓州报仇的王太尉遇见因为伊长相仿似死去的胜花小姐於是认为养 女带挈上任。到任所后王太尉是上司却不许张协参见「教他自省不接线鞭病。」果然张协低头认错由老将谭节使作媒把王府养女许配为妻此时两 下相认各说前非 外贤既晓文墨不当恁地合没道理。丑它是你妻儿怎抛弃生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张协仍不承认他与贫女的关系。幸而伊如今已脱胎换骨为贵家养女彼此势均力敌门当户对他就无可推辞了 合既当初已得做夫妻今日天教重会休得要恁说日前事不是……。都休要恁说交欢处饮三杯。 丑从今两情如鱼似水日前那怨语如今尽撇在东流水。 古庙相逢结契姻才登甲茅没前程梓州重合鸾凤偶。一段姻缘冠古今。 此处的团圆结局似乎是说他俩破镜重圆旧情新续。但从情节发展与人物心理来看张协所娶的只是王太 尉的养女也就是改头换面后的贵家千金。至於昔日古庙的王贫女其婚姻既不被承认且五鸡山一剑已经砍断这段往事张协心中并无此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 下中举成名的张协似无可能再回头认娶苟 7 且成婚的农村孤贫女。因此他的遗弃或不该视为一般的负心迎新弃旧、重婚再娶他的罪名最多只是嫌贫爱 富、忘恩负义而已。前面说过张协毕生致力的是「改换门闾、奉养双亲」的科举功名这是无可取代的而婚姻问题倒在其次。因此他既不容许贫女阻碍他的仕 宦前程却也不肯夤缘高门美眷而仰人鼻息。这是他的坦白耿直处始终如一不受胁诱虽则因此伤害两个妇女贫女被弃胜花羞死但这种人格描述的特殊 例子总比后起婚变剧惯用「一夫二妻永团圆」的结局来粉饰生角的软弱贪欲并转移读者的情感批判的作法更具人性的深度与艺术的真诚。全剧的悲剧成因乃 由於误会而集中於王贫女身上伊的质朴、无依、柔顺以及对婚姻的信赖使伊不能如实觉察自身的困窘与卑贱并窥知张协的薄情与野心。他俩的条件是极不适 配的又且没有同生共死的爱情作为默契因而无法突破现实与心理的种种障碍终於转成恶缘彼此遗憾。李大婆曾对贫女说「你高门不求低门不就嫁个张 协惹一场臭。」便是此意。 此外不论是中举前或后的张协按其争取功名富贵的心迹是绝不会与贫女复合的而此剧乃曲折的透 过贫女被王太尉收为养女终能再嫁张协而夫妻团圆这种带有神意巧安排的情节与结局不过是为了说明「夫妻原是前生定曾经蟠桃会裏来」的宿命观因此 只要是注定的姻缘不论其过程如何曲折反覆外力阻挠或负心遗弃到后来终究还是要 成眷属的这几乎是所有团圆剧一致的模式与信仰。 8 〈张协状元〉的内容结构为后起的婚变剧开出许多典型的情节单元人物造象、观念形态以及结局模式这些典型的建立长期影响了后来的剧作者加以完整的套用或略作局部的修改但彼此递承之迹还是若隐若现的以下分别探讨其他四剧时便仅说明其承改与同异的特徵 二、〈琵琶记〉 有关此剧作者、缘起、成就、影响等专业问题历来学者讨论极多争议也不少这裏只略提几点直接与婚变主题有关的来谈。 1.它是继承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的故事而来的把原是忘恩负义天雷击死的反派蔡中郎改写 成全忠全孝朝廷旌表的正派蔡伯喈。这种改变有著复杂的因素它反映了中国戏曲中主题思想与伦理观念的演进从民间式有冤必伸有仇必报的「玉碎」转而 为学院式迁就现实既往不咎的「瓦全」这固然对於个体人格与性情有著贬抑或曲解尤其是那些被侮辱与伤害的传统妇女们不但要承担始乱终弃的冤苦还须 接受浪子回头的团圆。这种无怨无悔的贞顺宽容使她们只有绝对的母性而丧失相对的女性但也因为彼此适度的容忍与牺牲而完成社会群体更广大更表面的和谐 共生。前者满足了私人的是非恩怨的正面报偿有著意气的快感后者则兼顾了集团的和平安定的消极维持更须有智慧的观照。在文学表现的形式上后者似乎较 易流於说教与迂腐但却反映了更深沉更普遍的人性与社会的需求——好死不如歹活衔冤相报不如破镜 9 重圆。更何况前者所用惩罚负心的方法多是假托天谴或 鬼诛这比较属於虚妄迷信而后者据以弥缝怨隙的手段则只是强调纲常与妥协这比较顾及现实真象。再者从主要人物生脚的形象看〈琵琶记〉的蔡伯 喈「正反映了元朝知识分子苦闷的心情与窘态……他不同於王十朋也不同於张协、王魁正描写出特定的元朝社会环境中欲避世而不能三被强而出仕软弱 的知识分子的典型性格。全剧所表现蔡伯喈的性格是始终一致的。」钱南扬戏文概论页一四二改造后的蔡伯喈具有特殊的作用——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元朝知识分子的行为与心态。主题既已转移情节发展也就不必胶著於民间传说中负心殛死的模式而可以依照作者的创意导向与社会观察重新结撰这已经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情节内容两种各自独立的表现形式似不必再斤斤计较两者间故事的承改并评定其结构理念的优劣。 2.〈琵琶记〉於第一出副末开场已标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宣言则此剧不是单纯为了娱 乐民众而写些「佳人才子、神仙幽怪琐碎不足观」的故事它有著更严肃的伦理说教与典型建立的作意因此题目并列著「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张广才有 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把重要人物分别配置特定的道德名目形成确定的理念化的形象读者必须遵从这些指标进入戏中情节随时注意考查他们的表 现是否符合或者游离本位而千万不可沉溺於「插科打诨、寻宫数调」的轻佻习惯裏。在这裏「只看子孝共妻贤」的 10 题旨极明朗的剧本裏所要表演的不是一般 的民间传说也不容许读者随意联想与曲解误会。 高明把悲剧的成因归纳在「三不从」使蔡邕也成为受害者而非负心人。他唯一应该被指责的只是性格的 软弱与迟疑。〈六十种曲〉本的第一出副本问内「今日敷衍谁家故事那本传奇」内应「三不从琵琶记」。因此这三不从应即是北剧的关键所在辞试不 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三种为难蔡伯喈的都是外力因素父母、朝廷、牛丞相作为全忠全孝的他只有含泪顺从忘却双亲与发妻的恩义。这三项再归结来 看则真正造成家破人亡以及婚姻变故的祸根还是「功名」与「田园」的矛盾也就是忠孝不两全的冲突。因此我们必须集中讨论这裏面有关「功名」的现实意 义以及「忠与孝」的价值理论。 第二出开场便直接提出这样的问题。蔡伯喈生扮白「经世手济时英玉堂金马岂难登要将菜 彩欢亲意且戴儒冠尽 子情。」又「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幼而学、壮而行虽望青云之万里入则孝出则弟怎离白发之双亲。」在这种仕宦与养亲的 冲突裏蔡伯喈选择了后者「到不如尽菽水之欢甘虀盐之分正是行孝於己责报於天。」他的考虑并没错齐家为治国之基、孝弟为行仁之本且「父母在 不远游」这些都是原始儒家的学说蔡伯喈能把握其义且践行之何况他才娶妻两月「赵氏五娘仪容俊雅也休夸桃李之姿德性幽闲 尽可寄苹蘩之托。正是夫妻和顺父母康宁。」这 11 种全家团聚的田园生活是他真正想望的至少在短期内他不愿因为任何事故而破坏它即使是唾手可得的功名 仕宦。但在高堂庆寿时这个决定却遭到考验作者分别让爹妈妻各唱一曲「锦堂月」说明彼此心事 旦惟愿取偕老夫妻长侍奉暮年舅姑。 外惟愿取黄卷青灯及早换金章紫绶。 净惟愿取连理芳年得早遂孙枝荣秀。 在原本「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成」的气氛裏只有高年父亲想起「人生须要忠孝两全方是个丈夫」 於是要蔡伯喈「上京应取倘得脱白挂绿济世安民。」而蔡伯喈仍持前议「爹妈高年在堂无人侍奉孩儿岂敢违离」这是苦衷也是现实何况他是独子 是双亲不可须臾离的而外又云醉翁子前腔「论做人要光前耀后劝我儿青云万里早当驰骤。」净则云「真乐在田园何必区区公与侯。」这裏已经提出 忠与孝的名目又由父母分别代表功名与田园的立场身为人子的蔡伯喈如何抉择与曲全 第四出又把这个难题延续下来并且回归到儒家经论的根据与发挥。并且除了前面由爹妈对立而成的两 派之外又加入一个张太公末扮也是主张科举进取的「子虽念亲老孤单亲须望孩儿荣责。」宜春令之前腔於是情势有了新的发展这才引起严重的争 议。爹外的意思是「有儿聪慧但得他 12 为官吾心足矣」宜春令前腔又「孩儿若做得官时也改换我门闾。」而妈净则抱怨说「只有一个孩儿 要他供甘旨方才得六十日夫妻老贼强逼他争名夺利。天哪细思之怎不教老娘呕气。」宜春令前腔张太公插口说「男儿汉凌云志气何必苦恁淹滞 秀才你此回不去呵可不干费了十载青灯枉捱过半世黄虀须知此行是亲志你休固拒。」绣带儿前腔伯喈则答以「亲年老光阴有几行孝正当今 日……终不然为著一领蓝袍却落后五彩斑衣。」绣带儿从这四个人对话的内容来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对於科举功名的观点多有不同。父亲所在意的只是 「为官荣贵、改换门闾」这比较是现实功利的所以母亲便直接指斥说是「争名夺利」。倒是张太公的话颇能切中读书汉子的心事以「显亲扬名」为劝告但是 到此为止他们的意见最多也只涉及「孝」的问题而孝有本末先后蔡伯喈从最根本的彩衣娱亲长侍膝前为立论是很明伦尽分的。无奈老父功名心切故意歪 曲他的意思并且指责他「恋著被窝中恩爱舍不得离海角天涯。」太师引这个指控虽未必事实却极严重「恋新婚、逆亲言」於是父子俩便争论起「孝」的 内涵 生凡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问其燠寒搔其疴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所以父母在不远游出不易方复不过时古人的孝也只是如此。 13 外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所以为不孝你若是做得官时节也显得父母好处兀的不是大孝 蔡伯喈所说的是基本的「事亲」之孝是孝子终身不懈的本分也即是孝的主要内容但被老父指为小 节。至於所谓大孝据这裏所引〈孝经〉的开宗明义则须通过「功名」的取得以进而完成「事君」、「立身」之孝。传统的儒家经典果真是如此说的身为 儒者的蔡柏喈不能强辩也不能自限但是他还有一层顾虑既然孝的精神在於「顺事」则奉亲命参加科举便是行孝的「但孩儿此去知道做得官否。若还不 中时节既不能够事亲又不能够事君却不两下耽搁了」这种顾虑是极有可能也极为实际的消极的作法便是与其冒险不如 无为。又即使一举.
/
本文档为【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