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2017-11-09 4页 doc 16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方法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方法,农林科学, 吴淑娟 约2498字 摘要:大豆霜霉病的防治主要以根据当地的生理小种选用抗病品种、严格种子处理、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和配以药剂防治等。 关键词:大豆 霜霉病 防治 大豆霜霉病分布于全国各大豆产区,以大豆生长期间冷凉多雨的地区发生较重。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豆粒,造成植株早期落叶,种子百粒重减轻,种子含油量和发芽率降低,一般引起减产一成左右。黑龙江省重病可减产50%,种子被害率10%左右,严重者26%以上,某些品种发病率达100%。 1 症状 此病从大豆苗期到结...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方法,农林科学, 吴淑娟 约2498字 摘要:大豆霜霉病的防治主要以根据当地的生理小种选用抗病品种、严格种子处理、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和配以药剂防治等。 关键词:大豆 霜霉病 防治 大豆霜霉病分布于全国各大豆产区,以大豆生长期间冷凉多雨的地区发生较重。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豆粒,造成植株早期落叶,种子百粒重减轻,种子含油量和发芽率降低,一般引起减产一成左右。黑龙江省重病可减产50%,种子被害率10%左右,严重者26%以上,某些品种发病率达100%。 1 症状 此病从大豆苗期到结荚期都可发生。病种子长出的幼苗,第一对真叶和第一二片复叶陆续显出症状。初在叶片基部现褪绿斑块,后沿着叶脉向上伸展,使叶片大部分甚至全部变为淡黄色。天气潮湿时斑块背面密生紫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病株生长衰弱,病重的叶片凋萎早落,终至整株枯死。 成株期叶片上散生许多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绿色星点状小斑,后小斑扩大为多角形病斑,中部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背面密生紫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互相合并为黄褐色大斑块,叶片干枯、早落。 豆荚受害,外无明显症状,剥开豆荚,则可见其内壁有灰色霉层,病荚所结种子的表面沾满一层白霉,即病菌的卵孢子和菌丝。病粒大小与健粒的差异不大。 2 病原 病原菌为东北霜霉菌(Peronosporamanschurica),属鞭毛菌亚门。 病菌无性世代产生孢子囊,有性世代产生卵孢子。孢于囊梗自气孔伸出,无色、灰色或淡紫色,单生或数枝束生,呈树枝状,顶部作数次叉状分枝,最末的小梗尖细,向内弯曲,略呈钳状,其上着生1个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或倒卵形,少数球形,五色或略带淡紫色,单胞,表面光滑,多数无乳头状突起。卵孢子黄褐色近球形,厚壁,表面光滑。 大豆霜霉菌生理分化明显,已报道有26个生理小种。 3 发生规律 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种子,其次是病残体。种子发芽时,卵孢子亦萌发芽管,芽管侵入幼苗的胚芽,发展为菌丝。菌丝通过胚芽侵人生长点,并蔓延至幼苗真叶及腋芽,形成系统侵染,病苗发展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大量产生孢子囊,靠风雨传播,落到寄主叶片上,萌发成芽管。芽管从气孔或表皮侵入寄主组织,发展为菌丝。一般侵入后约经7—10天,寄主便表现症状。以后在病部又形成大量孢子囊,继续进行再侵染。结荚后,病菌进一步侵染豆荚和豆粒。后期,病粒上或其它病组织内的菌丝产生藏卵器和雄器,藏卵器内的卵球经受精后形成卵孢子。大豆收获时,病菌又以卵孢子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中越冬。 但是,田间中心病株在病害扩展上所起的作用有多大?越冬病残体的菌源与成株叶片发病的相关性如何?尚待研究。据国外报道,病残体内越冬的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孢子囊萌发芽管侵染叶片。 此病的发生及流行与寄主品种抗病性和温湿度变化的关系最为密切。 (1)品种抗病性不同品种之间抗病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例如在吉林省推广的品种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子粒罹病率以小金黄1号和集体4号最高,为11%一12.5%;黑铁荚和集体5号次之,为6.4%一8.2%;早丰5号和白花锉最低,为0.2%一2.4%。田间病株率以小金黄1号最高,为33%;九农5号和九农6号次之,为20%;九农2号最低,为11%。因而各地发病轻重同品种布局有一定关系。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环境适合,短时间内病害即可蔓延到全田。 (2)温湿度由于较低的温度(晚上10?,午间24?)和较高的湿度有利于病菌孢子囊的形 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所以在大豆生长季节气候冷凉高湿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流行;高温干旱则不利于发病。在黑龙江,6月份大豆处于幼苗阶段,如温度偏低(13?以下)多雨,苗期往往发病重。如气温偏高(1812以上)、干旱,则苗期发病轻。在东北和华北地区,7—8月份正值大豆成株期,月平均气温处于发病适温(20—24?)范围内,病害的发生流行主要取决于此时的降雨情况,如雨水较多,特别是持续阴雨,最易造成病害流行。反之,遇上干旱低湿,发病就轻。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7—8月份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612以上,’往往又是旱季,故发病较轻,进入9月之后,气温虽已下降,但大豆已转人生育后期,此时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少。 4 防治方法 因为大豆霜霉病的发生和为害程度与品种的抗病性关系最大,所以在防治上应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1)选育推广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力较强的品种有早丰5号、白花锉、九农9号、九农2号、丰收2号、丰地黄、合交1号、东农6号等。黑龙江省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接种鉴定,绥76-5187、绥78-5035、绥79-5354、抗霉1号等对霜霉病免疫,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引种推广。同时要积极开展抗病资源和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进一步搞好抗病育种工作。 (2)精选种子和种子处理在无病田或轻病田留种的基础上,播前要注意精选种子,剔除病粒和进行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量0.1%一0.3%的35%瑞毒霉或8096克霉灵(乙磷铝)拌种,防治苗期霜霉病的效果可达100%;其次还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96多福合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7%。如需同时拌根瘤菌的,为避免药剂直接与根瘤菌接触,可把根瘤菌拌在有机肥料或泥粉中,然后施人垄内作基肥用。 (3)药剂防治掌握发病始期及时喷药防治,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扩展蔓延。一般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96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一l 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共喷2次,每公顷用药液1 125kg,防效良好。 (4)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翻地、清除病残体和与禾本科等作物轮作等。 5 总结与展望 大豆霜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仍处于一般性的调查中,有很多问诸如病苗与全田发病的关系、病害流行与温湿度及降雨量的相关性等,均未取得直接数据,从而还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测报方法。 我国大豆资源丰富,为抗病育种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国内有些大豆育种单位虽已注意到抗霜霉病的问题,但由于尚未开展霜霉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抗病育种仍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今后应特别加强有关生理小种方面的研究工作。
/
本文档为【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