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荀子的教育思想

2017-09-19 2页 doc 13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姓荀,名况,尊号荀卿,世人尊称荀子。 荀子青少年时期就刻苦学习,饱读诗书。十五岁远游齐国,在齐国都城稷下学馆读书、讲学。精研诸子各家学说,成为著名的学者。当时七雄并存,兼并战争十分激烈。各国大兴办学养士之风,齐国都城市井繁华,一时也聚集了许多儒士荀子由于天资聪慧,过目成诵,又加上刻苦好学,能言善辩,在学馆里崭露头角。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湣王不听儒士们忠告,反而大骂学馆的儒们都是些“酒囊饭带”儒士们纷纷离去。荀子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写成文章,再三表白他的治国良策,...
荀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姓荀,名况,尊号荀卿,世人尊称荀子。 荀子青少年时期就刻苦学习,饱读诗书。十五岁远游齐国,在齐国都城稷下学馆读书、讲学。精研诸子各家学说,成为著名的学者。当时七雄并存,兼并战争十分激烈。各国大兴办学养士之风,齐国都城市井繁华,一时也聚集了许多儒士荀子由于天资聪慧,过目成诵,又加上刻苦好学,能言善辩,在学馆里崭露头角。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湣王不听儒士们忠告,反而大骂学馆的儒们都是些“酒囊饭带”儒士们纷纷离去。荀子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写成文章,再三白他的治国良策,齐湣王偏偏不听,荀子愤然离开齐国,到秦国游说。秦昭王与宰相范ZUID对荀子的态度也十分冷淡,不采纳他改革时弊的政见。荀子又来到赵国,赵孝成王也是一个不喜欢进谏的君王。对荀子的直言忠谏很不满意。荀子四处游说虽然满怀赤心忠胆,却得不得各国君王的赏识。反而遭到一次次的冷嘲热讽诽谤打击,不免仰天长叹,感慨万端,深为这些君王的无知无识而遗憾。荀子年过半百仍四处游说他再次来的齐国都城在稷下学馆担任祭酒。此时的齐国因战败而时局混乱,但荀子还是难以施展才能。不久他就南行至楚国,当时楚国当权的楚相春申君因一向对荀子比较尊崇,初次见面就任命他为兰陵县令。春申君被李园杀害后荀子也被免职此时他深感年老体弱,无力在四处奔波,就留在兰陵著书讲学,直到公元前238年逝世,葬于兰陵。 荀子一生主要从事教学与著述,其弟子众多,以李斯和韩非最为著名。他的著作中反应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在宇宙观方面,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他,顺应他,运用他,以趋吉避凶。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所以他主张“明礼仪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荀子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恶论,他认为加强对人们的教育,可以使人们变恶为善。荀子关于教育问题的几个基本主张分别为(一)学思行结合,知行合一。他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明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认为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贵致用,而不是为了向人炫耀。不过荀子所说的行并不是指社会实践,而主要是指个体的道德行为要符合社会。 荀子第二个教育主张是“学以致专,贵在持之以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坚持是必要的但目标要明确,方向对头,绝不能见异思迁。对此荀子有精辟论述。“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骐不致。”荀子的学习观,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仍值得借鉴。
/
本文档为【荀子的教育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