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doc】科技支撑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作用

【doc】科技支撑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作用

2017-08-31 25页 doc 48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doc】科技支撑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作用【doc】科技支撑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作用 科技支撑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 作用 科技支撑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作用 崔玉卿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综合实力的提升和 竞争愈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愈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 新,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愈益依靠于科技支撑.世界遗产的 保护与开发是一个新的课题,而科技支撑在世界遗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五台山...
【doc】科技支撑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作用
【doc】科技支撑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作用 科技支撑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 作用 科技支撑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作用 崔玉卿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综合实力的提升和 竞争愈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愈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 新,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愈益依靠于科技支撑.世界遗产的 保护与开发是一个新的课题,而科技支撑在世界遗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 遗产中科技支撑已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目益凸显,未来保护与开发任重道远. 关键词: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科技支撑;作用 中图分类号:B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176(2011)02—0029—19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 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积累 和创新.美国着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 提出:"任何产业都有可能通过增加知识投入 来提升其附加值."因此,知识的价值越来越 大,有关生产知识的科技工作越来越重要,科 技竞争成为全球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只有 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科学技术运用于经济社会中,一个国家,一 个地区在未来发展中,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 展的主动权.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 北端.跨忻州市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 市,忻府区,定襄县,方圆500余里.中心地区台 怀镇,距山西省省会太原市240公里.山西五台 山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 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园,印度 拘尸那迦,鹿野苑,菩提伽耶并称为世界五大 佛教圣地.在((2008中国避暑名山榜》上,五台 山位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榜首.在2009年6月 26日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 委员会会议上,五台山通过审议,被作为文化 景观遗产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 员会评价道:"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 是中国佛教名山之首,以浓郁的佛教文化闻名 海内外.五台山保存有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 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享有'佛国'盛誉,由五座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项目(2009041005—04) 收稿日期:2011-04一ll 作者简介:崔玉卿,女,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五台山文化. 蠢 一总第10期一2011.2 . 台 山 研 究 台顶组成,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 典型地将对佛的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 拜之中,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 想,成为一种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 景观."不言而喻,这是以世界的眼光和尺度对 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所作的权威解读,也是对 五台山在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上的 科学定位. 显然,在我国所有世界遗产中,五台山作 为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是将 佛教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文物保护与当 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 方面,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珠联璧合地将自然地 貌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典型地将对佛的崇信 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五台山的东 ,南台,北台和中台5座如垒似台的山 台,西台 峰高耸环峙,佛教徒利用这一独特的地貌,将 其象征为佛经中的五方文殊菩萨;同时,五台 山属北方高寒地带,终年气温较低,符合佛经 中"清凉世界"的要求.这就"完美地体现了中 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持续1600余年 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一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 的组合型文化景观".另一方面,文物保护,佛 教文化旅游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有力 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1982年五台山 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名单.五台山旅游景区历年来获得 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 胜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地质公 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景 观遗产"等荣誉.据山西省统计局资料显示, 2007年五台山旅游景区接待量位居全省1O个 重点旅游景区之首,接待人数达333.56万人次, 比2006年247.28万人次,同比增长34.89%;门票 收入17858.5万元,~t2006年12363.8万元,同比 增长44.44%.2010年接待游客321.4万人次,旅 游收入218360万元.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科 技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不仅表现 在国民经济总体投人产出函数上产值的明显 增加,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成为推动 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手段和基础.由此可见, 科学技术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作 用.因此,研究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 科技支撑,在今天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 一 ,科技支撑的成效分析 1,科技与生态环境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台山地质构造 古老,该山的冰缘地貌是研究古冰缘和现代冰 缘地貌的活标本.可见,从考古学,历史学,宗 教学,哲学,地质学,美学等价值角度看,五台 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台山寺庙文物和自然遗迹,是不可再生 的重要资源.在"申遗"过程中五台山风景名胜 区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统一,分块 负责"原则,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综合整治.由 于过去认识不到位,在五台山旅游产业迅猛发 展的同时,核心保护区内的盲目开发,错位开 发,超量开发现象也时有发生,导致了景区建 设城镇化,人工化,商业化,对生态环境构成了 较大的压力,影响着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真 实性和完整性.为此,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 结合遗产专家意见,出台了《五台山核心景区 综合整治方案》,从2007年开始,由驻台单位和 村集体带头进行了无偿拆除.2008年完成了一 期拆迁整治,达到了预期目标.2009年,五台山 风景名胜区政府又积极组织实施二期拆迁,彻 底铲除影响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建筑和设 施.另,方面,根据编制的《五台山台顶整治详 细规划》和《景观设计规划》,拆除了台顶不协 调建筑,修复了原有设施,对破坏的植被和地 质遗迹进行了恢复,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原貌恢 一总第10期一o11.2 I蠡 复性治理,再现了台顶古 寺庙的建筑精髓,展露了 "华北屋脊"雄伟壮观的自 然和谐之美.与此同时,还 强制关闭了缓冲区周边的9 个矿区,禁绝了遗产地外 围所有破坏性的采石采矿 行为. 就生态保护工程而 言,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坚 持功能定位与景观建设,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服 务功能和旅游开发"三结合",对拆迁区进行了 生态恢复,以"田""河""遗址"织补传统肌理, 用"园""林"整合现代功能,游览步道,观赏广 场,服务设施相点缀,山体绿化区,农田景观, 寺庙绿化带相协调,乡土树种,观赏植物,风景 树木相搭配,突出历史遗产,重塑景观环境,还 原了山水格局.另外,又组织专业队伍,重点实 施了旅游公路,景点道路两侧和部分荒山荒坡 的生态绿化工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整体 上恢复了五台山的原始风貌. 在环境保护方面,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按照 世界遗产的标准,于2010年投资600多万元,先 后出动人力4.2万人次,动用挖掘机,铲车,清运 车2399台次,清理卫生死角816处,清运垃圾 6.84万立方,疏通河道2.8万米,引进种植当地 特色花草树木1.9万株.为进一步巩固集中整治 成果,落实了"门前三包"制度和《环境卫生监 督#管理办法#》,购置了大铲车,垃圾桶,洒水车, 垃圾平板车,组建了400余人的6支专业清运队 伍,租用了翻斗车,铲车,挖掘机等大型清运机 械,对积存多年的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制定 了《环境卫生长效汇编》.同时,五台 山风景名胜区不断加大环保监测力度,加强烟 尘控制,取缔土食炉灶,中心区所有单位和个 人必须使用液化气,无烟煤,电等清洁能源,锅 茶炉全部安装消烟除尘设施,大气质量一级天 气达到了332天,其余均为二级天气;加大了污 水治理力度,完善了中心区污水管网建设,水质 达到了一类区一级标准. 2011年春节伊始,正值我国北方连续干旱 的火灾高危期,为了杜绝燃放烟花爆竹发生火 灾的现象,五台山风景区政府郑重声明,烟花爆 竹禁止入山,景区内禁放烟花爆竹,并成立了抢 险救灾应急分队及各村扑火队,配置了对讲机, 防火禁示牌等扑火器械,通讯工具,确保森林资 源,文物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杜绝污染空 气质量的因素,为缓解干旱,景区还采用人工降 雨,降雪. 2,科技与文物保护 根据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五台山 风景名胜区聘请文物遗产专家进行了文物,遗 产现状调查与价值评估.对五台山佛光寺,南 禅寺,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碧山寺,殊像寺, 南山寺,金阁寺,龙泉寺,罗喉寺,圆照寺,延庆 寺,广济寺,尊胜寺,繁峙三圣寺,公主寺,岩山 寺,秘密寺以及定襄洪福寺等多处文物保护单 位进行了全面调查,编制了各保护单位的调研 报告.分总论,历史沿革,价值评估, 一 总 第 一^ 0 ,J 期 '一 2 _? 圜目圜嗣 五 台 山 研 究 一 总 第 J 0 ,J 期 一 J 现状评估,保护规划,保护措施,相关专项规 划,管理与服务设施,安全防灾规划,保护管理 规划等lO部分,各部分下又分若干子目,为文 物保护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通过调查,发 现了风景名胜区内文物建筑,附属建筑,附属 文物,寺内外环境等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 出了具体保护修缮和整治意见.同时,将文物 本体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 并完成了文物保护单位的调研,保护维修和环 境整治意见的编制方案.这样,就为寺庙文物 建筑维修和环境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方 案.依据申遗专家指导组提出的《关于五台山 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文物维修工程方案的意 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聘请文物遗产专家对 文物遗产维修过程内容进行了复查,编制了 《五台山世界遗产申报单位第一期保护整治工 程项目表》,并排定了工程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及_丁程项目任务分解时间表,以便组织施T单 位有序展开,在按期完工的同时,以确保维修 工程质量.并对各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解剖, 制定详细的技术测试和施工方案.这样,就为 五台山的文物建筑维修和环境整治工程奠定 了科学基础. 对于文物遗产保护整治,五台山景区和文 物遗产专家都认为,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将 体现在各项保护工程中,各项保护技术手段的 合理性和科学性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而对 五台山的文物遗产保护整治,采取了如下措施: 维修工程开始前,对T程项目进行了分 类,总体上分为保养维修,抢险加固,重点修缮 三种;各类别下;又视不同的残损状况制定了 不同的修缮技术路线和技术手段.无论是哪种 修缮,始终将文物保护放在首位,以文物的真 实性保护为前提,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原 则,既体现文物保护的原则和要求,又体现地 方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使五台山的文物遗产 呈现其原真性,完整性与和谐性. 维修时,每一项施工都不敢怠慢,一些特 殊部位的维修,其维修技术通过反复论证,多 方请教,修复过程体现了当今先进的文物保护 理念和技术手段,并与国际保护理念接轨.如 对菩萨顶"五台圣境"石牌坊维修,对将要使用 的现代连接材料反复试验,对连接手段反复研 究,从根本上解决了断裂问题,最终达到_r修 IE]~I:IIH的效果. 修缮中采用的施工_r艺,力求既达到文物 本体病害的治理,使之延年益寿,又使其材料, 结构,工艺,形制的文化内涵得到体现,所以苦 苦寻求真实,完整与不改变文物原状,尽可能 少地干预三者的最佳结合点.修缮内容涉及到 基础加固处理,木构加固维修,墙面酥碱处理, 墙体择砌,地面修补,装修修配,环境清理等众 多内容.在各项施工中尽可能少地干预,尽可 能多地保留原有构件,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 丁艺,原材料的要求进行维修保护,使各申报 点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充分体现.就补配残 部件而言,对于能加固使用的千方百计加固后 继续使用,尽量降低复制部件的范围和数量, 以确保文物建筑的原装,原貌,原件和原构.对 于缺失和残损部件的修补,其效果以保持整体 和谐为标准,一定程度上可识别,以求符合中 国传统审美习俗.对缺失需要补配的压面石, 踏步石,地面石,筒板瓦等,一方面积极寻找I[j 石料进行补配,一方面进行专门定做加T,尽量 保持建筑材质,式样和风格的统一协调. 文物建筑的维修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_r 程的进展,及时进行修缮技术和手段的调整, 补充和完善.本着对历史负责和对文物负责的 精神,尽力使工程维修不留遗憾.五台山风景 区聘请文物遗产专家参照同期建造,原状保护 较好的建筑,对与历史原貌不符的建筑立面装 修等进行了纠正.维修时以现存的文物遗产为 依据,提供文物遗产整改设计图,大面积地恢 复了传统意义上的文物遗产,揭去了笼罩各寺 的现代面纱.在文物建筑方面,剔除主要建筑 和地面的水泥勾缝,采用传统青油灰重新勾 缝.五台山气候特殊,虽然地处与北京大致相 同的纬度,但气候特征却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 安岭差不多.青油灰的配比要经得起寒冷气候 的考验.文物遗产专家根据多年的文物保护施 工和以前在五台山文物保护修缮技术的经验, 为施工单位提供了正确的青油灰配方,同时将 现存采用青油灰勾缝的实例提供给各施工单 位,从而完成了这项工程量大,传统技术要求 严的任务,很大程度上恢复了文物建筑遗产的 原真性.通过这一系列的整治,修缮,恢复了原 有的淡雅色调,保留了古朴风貌. 在具体的寺庙维修中,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聘请文物遗产专家编制总体保护规划.根据规 划要求,组织技术力量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方 面测绘寺内所有附属建筑,编制维修方案,对 现存文物建筑进行原状恢复性修缮.剔除各建 筑外观的所有水泥抹面和勾缝,剔补糟朽酥碱 墙面,局部拆砌磁砖或裂缝的残损墙体,采用 传统材质和技术补幔殿内地面,恢复原青石板 瓦屋面,以抵御风力大,风速快的自然气候.对 所有门窗按五台山清代门窗风格进行设计装 修.对所有新绘彩绘进行做旧.拆除寺内所有 风貌不良的建筑,设计建造适用,风格协调的 僧舍.补砌朝台故道,重新设计和修筑了人行 人寺道路,对寺内外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另 一 方面,编制完善了"四有"档案,聘请技术人 员改造了监控设施,组织博物馆人员制作了文 物展览室,装修了接待室,修建了星级厕所,从 根本上改善了办公和生活条件.通过维修整 治,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面貌有了历史性的改 善,既保留了文物建筑原始信息和风貌,又展 现了五台山自然美丽的景观. 文化遗产档案是体现文化遗产保护和管 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五台山文化遗产档案不仅 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五 台山文物工作的基础,更是今后更好地保护五 台山文物,实现文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参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记录档案工作(试行)》,坚持以法律为 指引,以"申遗"要求为主导,以史实为基础,以 科学分类为准则,本着依法建档,科学分类的 原则,确定了以"四有"档案为核心,综合档案 为补充的档案建设框架,并自始至终注重档案 的完整性,真实性,科学性和独特性.在对文字 卷的制作上就查阅了大量的史籍资料和碑文, 反复考证各寺的历史沿革;从历史学,科学,美 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准确揭示各文物单位的历 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统一对各文物 保护单位的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进行了测量; 重新调查了各寺的安全保卫情况;对寺内附属 文物进行了核对,保证了内容的真实准确.在 此基础上,共制成45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 档案卷宗386卷,综合档案卷宗821卷,两项合 计1207卷,涵盖了五台山文化遗产的方方面 面.其中,综合档案体现了五台山文化遗产档 案独有性的几大类别,如佛教类,佛寺类,文殊 类,高僧类,地理类,历史事件类,管理类,保护 类,研究类,旅游类,行政类,宣传类及综合类 等,集五台山佛教,历史,文化,艺术,管理,保 护,研究等各方面的资料和研究为一体,内容 上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四有"档案卷宗 和综合档案内容丰富翔实,归类科学合理,检 索简捷方便,设备配置先进.五台山风景名胜 区文化遗产档案的建立,实现了文化遗产档案 从零散到完整,从简单到丰富,从薄弱到科学 的跨越,为五台山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一 总 第一? 0 ,J 期 -一 2 -^ 五 台 山 研 究 一 总 第一 0 期,一 _^ 寺庙文物和宗教活动监测队伍建设,是文 物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风景名胜 区在各寺庙完善消防设施,健全值班巡逻制度 的同时,强化了寺庙文物和宗教活动监测队伍 建设,对文物建筑的木架构,斗棋,砖石,屋面, 饰件,台基,地面,刷浆,木作,屋脊,彩画,附属 文物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对宗教活动的规模, 范围,内容,场次进行系统监测和统计.对监测 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文物保护级别,申请测绘 及制定修缮计划,并上报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 审核批准后实施,直至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的安 全状态. 对所属地僧人进行文物保护培训,也是五 台山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五 台山众多的僧人,是五台山佛教事业的传承 者.为了提高各寺僧人对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 遗产的认识,积极配合各项文物保护工作,五 台山宗教文物管理局对各寺住持及僧人进行 培训,委托专家工作组编写培训资料.根据五 台山的实际情况,编写了以山西文物概述,五 台山佛寺建筑群及附属文物简介,五台山台怀 核心区文化遗产重要保护对象清单及保护措 施,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维修的相关 问题,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执行的相关法律法 规,五台山寺庙安全保卫管理制度,五台山世 界文化遗产10处申报点历史沿革及基本状况 等为内容的培训资料.通过培训,使五台山僧 人的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素质有了综合提高. 3,科技与经济发展 旅游服务基地建设,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社会发展的基础项目和重点工程,也是长期实 施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举措.按照"高 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的主导思 想,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在距离遗产核心区16公 里处选址兴建五台山旅游服务基地,包括游客 接待中心,展示中心,商业服务中心,行政管理 服务中心,文化演艺中心,星级酒店以及学校, 医院等,旅游服务功能健全,社区配套设施完 善.目前,已完成了移民商住区及室外工程,海 会庵桥,大甘河东西桥,供水工程,河道整治, 海会庵主干道,游客中心,旅游市场,停车场, 展示中心,外网工程,集中供热,基地自动化监 控,游客中心内装饰,旅游市场内装饰等T程, 旅游服务基地行政管理区建设工程,学校,医 院,蛤蟆石主干道,展示中心内装饰,污水处理 厂,垃圾处理厂,绿化等工程,五台山国际度假 酒店也已陆续开始建造,华宇酒店,祈福宫(演 艺中心)都通过招商引资,与相关企业签订了 建设,蛤蟆石服务接待区两座星级酒店也 与有关企业达成了建设意向.随着旅游服务基 地的建成和完善,将从根本上解除核心区的旅 游压力,彻底解决旅游与服务"混为一体"的尴尬局面. 建立自动化监控中心,是五台山风景名胜 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五台山风景名胜 区建立了五台山自动化监控中心,于2008年8 月30日正式运行.整个系统以数字化的网络结 构与GIS系统为支撑,在景区内共安装62个摄 像头,48个监控点,其中山咀,镇海寺,龙泉寺, 碧山寺4处主要路口和路段,安装的摄像头可 实现水平360度,垂直l80度旋转.还可对3个人 山口的客流量,重要寺庙和区域的社会治安, 交通状况及火灾等突发事件进行全天候,全方 位监控,并提供110,119,120,】22报警等综合 服务,基本上实现了安全监测无"死角",并完 善应急指挥,信息收集,综合分析,技能培训等 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监控中心预警,协调,指挥 的枢纽作用.同时,由五台山入山管理处对来 山游客提供24/]~时售票,检票服务及来山游客 统计,当游客总量达到景区环境容量上限,就 控制游客进入景区.此外,还教育和引导游客服 从遗产保护的大局,规范游客在景区内的旅游 辘隧 夯 翻 活动,并采用淡旺季门票价格差异,出人景区换 乘环保车等措施对游客进行有效调控. 4,科技与文化建设 数字五台山文化,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文 化建设的一个亮点.所谓数字五台山文化,就 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 具,实现从环节(主要指研究机构,研究基地), 资源(图书讲义,课本等)到活动(主要指科研 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的五台山文化基 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传统五台山文 化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全面提升五台山研 究的效率,扩 展五台山研究 的功能,最终 实现五台山研 究的全面信息 化.在数字化 五台山文化 中,研究人员 可以通过计算 机技术,网络 技术,坐在客 基础.其表现为: 一 是已拥有一定数量的硬件设备.现有硬 件主要包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和数 码照相机. 二是加入了Internet,并已配备了相应的软 件.借助高校优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相关 部门实现了互联网化,工作人员基本能借助网 络获取一定的知识和资源.另外,为了拓宽五 台山文化的研究领域,提升五台山研究的研究 品位,五台山研究主管部门专门为五台山研究 配备了各种软件.作为区域文化研究,现在的 户端计算机前点击浏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别 人交流信息,了解五台山研究的现状,从而决 定研究方向;人们也可以通过电脑了解五台山 的形成过程,现状及其内在的文化底蕴.数字 五台山文化的构建,有利于拓展五台山文化的 传播范围,加快五台山文化的传播速度,进一 步增强人们对五台山这一古老文化的认识.将 五台山研究成果进行信息处理,有利于为政府 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 今天,如何使传统的五台山文化资源实现电子 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面临 的一个新课题.这方面,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 府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不少有 益的工作,为五台山文化数字化的实现奠定了 五台山文化研 究已经具备了 《四库全书》, 《康熙字典》, 《全唐诗》,《全 宋词》,《大藏 经》等各种古 文化查询系 统,极大地方 便了五台山文 化的研究. 三是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人员 队伍.五台山文化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 的.由于五台山文化研究肩负着挖掘,分析,整 合五台山文化的重大责任,因此,五台山文化 数字化显得尤为重要.人员配备则是五台山文 化数字化这一进程的关键因素.五台山文化研 究的有关主管部门已认识到信息技术专业人 员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完善此类人员的配备, 以加快五台山文化数字化的步伐. 在具体实践中,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把佛教 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 源保护统一起来.鼓励佛教界积极参政议政, 高举"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旗帜,维护法律 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 一总第10.7期一011.2 五 台 山 研 究 一 总 第一? 0 期-一 J 统一.多年来,五台山先后有100多名佛教界人 士担任了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五台山的 佛门弟子将"报国土恩,报众生恩"作为自己的 义务和责任.历年来全山僧众为当地修桥铺 路,扶贫帮残,捐资助学,保护环境等各项社会 事业先后捐款达上千万元.近年来,五台山汉 藏僧众还积极响应政府"申遗"号召,参加植树 造林,美化家园活动,为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 遗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景区的生态环境 保护作出了贡献.每当社会面临天灾人祸时, 僧侣们以他们特有的方式举办各种主题活动, 以祈祷黎民平安,世界和平.例如1990年7月, 海湾战争爆发,五台山藏汉僧4~2ooo多人,齐 集显通寺,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祈祷世界和平 人间幸福大会".1990年7月1Et香港回归祖国, 五台山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庆祝香港回归祈祷 世界和平人间幸福大会".2008年5月12日,四 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们在举行祈福消灾法 会的同时,不分青庙黄庙,共同伸出援助之手, 4O多处寺庙的近千名僧人,在灾后第2天,率先 捐款捐物,仅现款就达152万元. 5,科技与社会管理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宗教事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 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地质遗迹保护 管理规定》,《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全国汉传 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 区环境保护条例》,《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山 西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五台山世界遗产提 名地保护与管理规~1J}(2005—2025),《五台山风 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7年版,2007年版)等法 律,法规和规章条例进行保护和管理. 宗教活动的保护和管理五台山风景名 胜区台外佛教寺庙的宗教活动,由所在县的宗 教管理部门管理.五台山台内佛教寺庙的宗教 活动,由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宗教文物管理局管 理.上述机构均由山西省宗教事务局领导.团 体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宗 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利,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 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 活动;引导和促进宗教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框 架内活动.根据国务院1994年发布的《宗教活 动场所管理条例》规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制 定了各项有关宗教活动的管理制度,包括《学 习会议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对僧尼挂单 的管理制度》和《关于收徒,传戒制度》等.五台 山佛教协会是由各寺僧众代表组织成立的民 间团体,它是管理机构联系僧众和居士的桥 梁.各寺庙还组织成立了寺庙管理委员会,制 定了《寺庙管理委员会日常管理制度》. 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五台iJJ台外的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山西省文物局直接管理,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所在县的文物保护机构 管理.五台山台内的寺庙文物由五台山风景名 胜区宗教文物处管理.日常管理内容主要包 括:依法对各寺庙文物的保护,管理,维修进行 指导,监督;配合政法部门打击盗窃和损毁文 物的违法犯罪活动. 从1961年开始,国家,省,市管理机构持续 开展了对寺庙文物的普查和保护评级工作.截 至目前,五台山地区共公布了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33处,并立碑明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要求,对各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建立记录档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五台 山寺庙文物建筑维修遵循严格的审批程序.其 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山西省文物局申 报,国家文物局审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忻 州市文物局申报,山西省文物局审批;五台山 风景名胜区内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五 台山风景名胜区宗教文物处申报,忻州市文物 局审批.修缮指导则是由山西省古建保护研究 所负责,确保文物建筑及其历史风貌不受破坏. 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寺庙文物建筑的日 常管理工作,主要由各寺庙管理委员会承担.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组织寺庙管理委员会,制定 并执行各项文物保护规章制度,包括:《防火安 全制度》《义务消防员职责》《寺院防火负责人 职责》《僧人防火职责》《安全保护制度》《值班 巡逻制度》《文物管理制度》等.一些寺庙离当 地社区生活比较近,管理机构便与当地社区签 署消防合同,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地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五台山地质资 源由五台县国土资源局统一管理,五台山风景 名胜区配合进行地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1997 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环境保护条例》,是地质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第九条,在五台山风景名 胜区内,禁止毁林毁草开荒,开山取石,挖土采 沙,开矿冶炼,建炉锻烧,改变水系等污染和破 坏环境的活动."2005年9月19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土资源部公布五台山为国家地质公园.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8.32万平方公里, 以台怀镇为核心,以众多自然沟谷和山脉为依 托,从沟谷到5个台顶组成了完整的,三维的地 质资源保护区.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内的环境保护 工作主要依据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 条例》.具体由3个部门负责:五台山风景名胜 区环保局,园林局和国营林场.环保局负责环 境监测以及废水,固体污染物和噪声等的治理 和有害有毒化学品的监督管理.已完成的工作 包括:设置了水质监测点,大气监测点和噪声 监测点;邀请权威研究机构协助完成有关大气 质量和水质的环境评价;建设和完善水排放系 统和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目前共建成11座污水 处理站,基本满足了污水处理问题;治理大气 污染,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营业炉灶必须采用 清洁燃料,禁止直接用原煤,并建设了相应的 配套设施,包括液化气供应站,无烟煤供应站 和型煤生产基地等.园林局负责各寺庙内外所 有名木古树的保护和管理,以及所有绿化带和 公路两侧的风景林的培育和保护.基本完成所 有名木古树的普查,建档,挂牌;2001年,对23座 寺庙,10条景点道路,9个建筑隔离带,l2个村 庄,清水河两岸和公路两侧进行了全面绿化.国 营林场负责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培 育,监督林木凭证采伐,防止盗伐等工作. 《五台山世界遗产提名地保护与管理规 划》,是指导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 的基本依据.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台山 风景名胜区的范围,设置目的,资源特征和价 值;保护管理目标体系,涵盖资源保护,社区合 作,游客影响管理与解说教育等三方面的内 容;战略规划,包括多方合作,科学管理战略, 游客管理战略,社区统筹战略,台怀核心区综 合整治战略等五项;分区规划:整个区域分为 资源核心保护区,生态协调区,游赏利用区和 社区协调区等四大类.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 制定了一系列专项的保护与管理规划,包括文 化遗产保护规划,地质遗产保护规划,解说教 育规划,社区调控规划,视觉景观控制规划,管 理机制和台怀核心区整治概念规划等. 二,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 1,生态环境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地表水,地下水,大气 环境和声环境,基本满足国家相关的I类质量标 准或类似要求.有些项目的监测点和监测周期 尚未系统化,有待下一步监测活动开展过程中 蠡 目目圜圜 一总第10期一011.2 五 台 山 研 究 一 总 第 J 0 ,J 期 '一 J 逐步完善.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地质构造,地层学和化 石遗迹,目前基本处于良好状态.冰缘地貌地 区资源状况基本保持完整,但局部范围,有限 程度上受到道路和重建寺庙建筑的威胁. 总体上看,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没有特别显 着的环境压力.从台怀核心区局部区域来看, 环境压力主要体现在空气中的SO:超标.超标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燃煤;二是过境汽车产 生的尾气.现在有两条过境交通穿过五台山中 心区 另外,在五台山核心区内没有显着的自然 灾害及隐患,但在缓冲区范围内相对突出的自 然灾害为森林火灾.五台山春,秋,冬季节为火 灾多发期.五台山总体气候干燥,降水分布在 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而春,秋,冬三季降 水很少.野外用火引发火灾隐患较大,包括居 民上坟祭奠活动中的用火,林区及附近村庄居 住的僧侣生活取暖及燃放鞭炮活动等.另外, 由于森林稠密,树种单一,灌木丛生,易引起火 灾.而且森林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地区,防火 难度较大.特别是近年来沙尘暴天气日益增 多,给文物保护,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因素. 2,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得到了 快速发展,但由于对五台山风景名胜资源的唯 一 性,脆弱性,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加上市场 和利益的驱动,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违反 规划,乱搞非法建设项目,滥采矿产,市场管理 混乱等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现象.具体而言,问 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是采矿压力.尽管五台山核心区范围内 没有采矿点,在缓冲区范围内的采矿点也取 消.但采矿业对地质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显着 的和不可逆转的.非法采矿既破坏了自然资源 和环境,又破坏了五台山本来的生态体系.破 坏了山体,影响到了山顶,水沟里的泉水. 二是游客,旅游压力.根据《五台山世界遗 产提名地保护与管理规划》,五台山风景名胜 区游客环境容量(RecreationCarryingCapacity) 为每年214万人次,每天1万人次.2004--2007 年,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游客规模分别为194.77 万人次,247.28万人次,335.81万人次和330.16 万人次,日游客量最高值达11.3万人次,月游客 量最高值达59.5万人次,游客高峰主要集中在 旺季和周六.总体上看,2010年为321.4万人次, 日均游客量未超出游客环境容量,但在旺季高 峰日的日游客量则远远超过lr游客环境容量. 香客烧香,放炮等宗教朝拜行为,带来了文物建 筑火灾隐患;随着日益增多的游客,景区内排水 及垃圾处理已成为五台山景区的一大问题. 3,文化建设 其一,五台山文化数字化虽已具备了一定 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数字化程度并不高. 这主要体现为:基本信息化数据的采集,录入, 加工和处理的发生简单,录入信息的市盈率不 高;信息化的组合和聚合手段不高;数据的集成 共享水平低;研究人员对计算机应用要求不离. 其二,文物建筑最大的威胁来自台怀核心区 文物建筑周边地区旅游服务设施的不l当建设,影 响了历史环境和宗教文化氛.表现有四: 一 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 过度地商业开发,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 台怀镇变成了高山闹市的一个缩影,各种商 业,办公,餐厅等功能性建筑自发地融人r寺 庙周围,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台怀镇的总体寺墙 风貌.又由于寺院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寺僧人 维修所辖寺庙的积极性高涨,但是由于对文化 遗产保护修缮理念的认识不足,加上缺乏专业 修缮技术指导,使用了不当的修缮材料,采用 了非传统的修缮手段,致使某些修缮对部分文 物本体的原真性造成一定损害;各寺在所辖寺 {||隧蠢 庙的保护范围内新增了不同规模的生活建筑, 个别建筑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平面布局混 乱;一些增建建筑体量过大,不仅对所在寺庙 的传统风貌造成破坏,甚至对整个台环中心区 风貌造成严重地视觉冲击. 二是个别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先前的不当 修缮使建筑原状有所改变.如其围墙,多以现 代机砖为主要砌筑材料,采用水泥砌筑,风格 现代化,总体上与整个台怀镇的寺庙氛围很不 协调.如果将这些信息延续下去,将造成风景 名胜区文物真实性改变的重大遗憾. 三是有些文物保护单位在建筑台基,墙 体,地面等部位使用了大量的水泥进行勾缝, 不但造成与主题建筑的极度不协调,而且造成 寺庙原真性的巨大破坏. 四是在五台山的发展中,有些文物场所既 没有进行科学的修复设计与景观环境设计,又 无履行法定报建审批程序的情况下,陆续开始 了对这些场所的建设与改造,形成了文物建筑 被拆除,平面布局混乱,建筑造型混杂的局面, 对这些场所及景观造成了建设性破坏.由于建 筑建造技术粗糙,建筑材料混杂,建筑质量低 劣,建筑形制不适应所在地的自然气候和地理 环境,加上let常维护不足和管理不善等多种原 因,多数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如屋顶漏 雨,梁架倾斜,基础局部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 倾闪,装修变形,台明地面破碎不平等,有的甚 至破烂不堪,濒临坍塌.周边环境不同程度地 受建筑垃圾的污染,建筑维修和环境整治工程 巨大. 其三,目前文化建筑及其附属文物自身尚 无系统的检测数据,有待下一步监测活动开展 后逐步积累. 其四,开展对文物四周空气,土壤的检测, 对保护文物非常重要.比如壁画,五台山最具 代表性的有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壁画和文殊殿 的明代罗汉壁画,岩山寺文殊殿的金代壁画, 随着岁月的流失,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受损状 况.微生物对文物尤其是壁画等有破坏作用. 一 旦条件适应,就能够在文物上生长.开展监 测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微生 物大量繁殖,一些研究表明,壁画表面存在大 量的真菌和节肢动物,它们可以对壁画产生破 坏作用.这些生物不仅影响壁画的审美效果, 破坏材料的物理结构.土壤空气是这些生物的 主要来源,开展周围空气微生物的检测对保护 壁画非常有必要. 随着旅游的兴盛,游客给文物保护带来大 量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有害生物.对文物遗 迹的空气微生物的监测,可以为我们研究微生 物对壁画的影响提供更好的依据,同时对文物 管理者们制定旅游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其五,缺乏文化旅游品牌创新.风景名胜 区的旅游产品大多是旧的景观,结合所在地的 文化特征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很少,游客往往 只是就旧景观而游览,没有相关的文化活动可 供选择.在当今时代,旅游市场的竞争很大程 度上是品牌的竞争.五台山在中国乃至世界佛 教史上的地位是举世公认的.因此,佛教圣地 品牌,可以说是五台山最大的一笔无形资产, 是五台山在市场竞争中最具有特色的优势所 在.当前,围绕佛教圣地这个主题,充实新的内 容,让旧景观给游人带来新感受是当务之急. 佛教文化应得到充分开发.五台山是文殊 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又是智慧的象征.这方 面,风景名胜区并需要努力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 是精心设计举办与智慧有关的佛事活动,让 游客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二是兴建佛教文化 博物馆,将五台山分散在各寺庙的珍贵文物聚 集于此,使游客在看完寺庙后,还可通过文物 这个载体,了解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三是兴建 佛教文化活动中心,让游人在白天看庙后,晚 ,一 总 第J 0 ,J 期 '一 _^ {鼻l敷螽 五 台 山 研 究 一 总 第J 0 期'一 一? 上到这里欣赏五台山佛教舞蹈和庙堂音乐等. "皇家文化"应得到进一步拓展.五台山是 历代帝王的"皇家道场",从历史上看,先后有 l3位帝王巡幸五台山,留下了不少历史传说. 在五台山景区的发展中,往往还是就景观而景 观,就传说而传说,缺乏拓展"皇家文化"而形 成新的旅游品牌.实际上,拓展"皇家文化"可 对佛教文化起到珠联璧合的效果.因而应科学 论证,合理开发,推出"皇家文化"系列产品.开 发五台山特色?
/
本文档为【【doc】科技支撑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作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