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辨证治疗虚寒性慢性泄泻

2017-12-02 2页 doc 12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辨证治疗虚寒性慢性泄泻中医辨证治疗虚寒性慢性泄泻 中医辨证治疗虚寒性慢性泄泻 【摘要】 目的 观察总结在虚寒性慢性泄泻的治疗中以补益脾肾为主,佐以风药的疗效。方法 将40年临床病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滑泄、肝木乘脾4型,辨证施治。每日煎汤一剂口服,由于慢性虚寒泄泻多病情缠绵日久,气虚不能及时恢复,在治疗后多以丸药培本,以巩固疗效。结果 最长时间治疗8周,最短时间治疗3天痊愈。结论 在慢性虚寒性泄泻的治疗中,补益脾肾为主,佐以少量的祛风湿药,收到良好的疗效,适宜各证型的治疗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慢性泄泻;辨证论治 虚寒性慢...
中医辨证治疗虚寒性慢性泄泻
中医辨证治疗虚寒性慢性泄泻 中医辨证治疗虚寒性慢性泄泻 【摘要】 目的 观察总结在虚寒性慢性泄泻的治疗中以补益脾肾为主,佐以风药的疗效。方法 将40年临床病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滑泄、肝木乘脾4型,辨证施治。每日煎汤一剂口服,由于慢性虚寒泄泻多病情缠绵日久,气虚不能及时恢复,在治疗后多以丸药培本,以巩固疗效。结果 最长时间治疗8周,最短时间治疗3天痊愈。结论 在慢性虚寒性泄泻的治疗中,补益脾肾为主,佐以少量的祛风湿药,收到良好的疗效,适宜各证型的治疗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慢性泄泻;辨证论治 虚寒性慢性泄泻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水样便,慢性泄泻为常见病之一,其发病主要是脾肾阳虚。因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内停成湿,阳气下陷,导致泄泻;泄泻久之累及肾阳也虚。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以脾肾为主,佐以风药,辨证施治,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早在黄帝《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脾病者,虚则胀满,肠鸣飱泄,食不化”,“湿多成五泄。” 体内之湿多是脾的功能失常的产物,而湿盛则更影响脾的功能,二者可互为因果,脾虚而使体内湿邪过盛,是慢性泄泻的发病机制。 脾阳与肾阳有着密切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的运化水谷有赖于命门火的温煦,久泻则往往能形成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的运化功能失去动力。这样脾病及肾,肾病及脾,造成了恶性循环,使泄泻缠绵不愈,这亦是脾肾阳虚而造成慢性泄泻的发病机制。 2 临床分型 2.1 脾胃虚寒型 面色萎黄,胃纳不佳,腹胀肠鸣,腹痛隐隐,喜热喜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次数多;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治以升阳和胃、健脾化湿。方用自拟补脾汤:党参、白术、茯苓、羌活、柴胡、干姜、陈皮、榔片、升麻、甘草,虚寒重者加附子、肉桂;纳呆者,加鸡内金、谷芽、麦芽;胸腹胀满者,加砂仁、枳壳。 2.2 脾肾阳虚型 面色白,头昏眼花,耳鸣耳聋,肠鸣即泻,脐周隐痛,腹部畏寒,腰膝清冷,泄泻多在清晨,完谷不化,或便色淡黄,舌苔淡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脾肾。方用自拟附参汤:附子、党参、炮姜、白术、补骨脂、吴茱萸、肉蔻、诃子、五味子、甘草。 2.3 脾虚滑 泄型 面色白,神疲倦怠,消瘦,纳呆,腹胀满闷,畏寒肢冷,便溏失禁,泻下不止,如水样,脱肛;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治以补中益气,佐以固涩。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柴胡、陈皮、乌梅、五味子、升麻、诃子、甘草;虚寒者加附子、肉桂;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罂粟壳。 2.4 肝木乘脾型 因发怒而发生腹痛泄泻。平时胸膈痞闷,嗳气,叹息,食少,舌质淡红,脉弦细,治以培土泄木。方用自拟补泄汤:党参、白术、防风、羌活、柴胡、白芍、陈皮、甘草、木瓜、半夏。便后不净感加榔片、大黄;腹胀如鼓加大腹皮、川朴,胸闷加砂仁、蔻仁;胃纳不佳加麦芽、谷麦、山楂、神曲、鸡内金、莱菔子。
/
本文档为【中医辨证治疗虚寒性慢性泄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