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透过朱丽解读达吉亚娜形象

2017-09-02 6页 doc 18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8035

暂无简介

举报
透过朱丽解读达吉亚娜形象透过朱丽解读达吉亚娜形象 透过朱丽解读达吉亚娜形象 摘要:卢梭笔下的朱丽是个理想的人物,她渴望并追求爱情。作为文学史上的典型女性形象,朱丽成功传达了作者对人性的高贵与美好的肯定。达吉亚娜作为普希金塑造的俄罗斯灵魂,她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的女性地位的立场和男权主义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抓住达吉亚娜阅读《新爱洛伊丝》这一细节,借助朱丽形象的内涵,来更深刻地对达吉亚娜形象做出解读。 关键词:朱丽;达吉亚娜;女性;解读 别林斯基曾如此定义普希金的最大功绩“他首先第一个以达吉亚娜为代表,诗意地再现 [1]了俄国的妇女”。普希金作为“俄...
透过朱丽解读达吉亚娜形象
透过朱丽解读达吉亚娜形象 透过朱丽解读达吉亚娜形象 摘要:卢梭笔下的朱丽是个理想的人物,她渴望并追求爱情。作为文学史上的典型女性形象,朱丽成功传达了作者对人性的高贵与美好的肯定。达吉亚娜作为普希金塑造的俄罗斯灵魂,她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的女性地位的立场和男权主义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抓住达吉亚娜阅读《新爱洛伊丝》这一细节,借助朱丽形象的内涵,来更深刻地对达吉亚娜形象做出解读。 关键词:朱丽;达吉亚娜;女性;解读 别林斯基曾如此定义普希金的最大功绩“他首先第一个以达吉亚娜为代,诗意地再现 [1]了俄国的妇女”。普希金作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和俄罗斯文学之父,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莫过于诗体长篇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这里暂且不论该作品在诗体形式上的独创意义,先就其作品内容展现的内涵来看,它就已经将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当之无愧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而达吉亚娜作为普希金在《叶普盖尼•奥涅金》中着力塑造的女性形象,她通过自身的性别立场凝聚了诗人普希金对俄罗斯民族的深刻理解和特有的社会背景的现实思考。 厚重的历史感从未退出过他的写作风格,当然这也是作为一纵观普希金的诸多作品, 个现实主义小说家最基本的素养和。在《叶普盖尼•奥涅金》中,普希金将历史的大环境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在主人公的性格中倾注了社会和历史的必然性,所以使得作品就像一部宏大的史诗真实而形象地描绘出了俄国社会。19世纪上半叶的俄国正处于风云变幻的转型期,一方面欧洲社会的变革风云早已席卷了广袤的大地,另一方面保守的俄国民族却仍旧在封建农奴制的桎梏里寸步难行。当时,普希金跟着一大批有思想的进步人士一起四处奔走,为拯救落后的德国而不断摇旗呐喊,如果说奥涅金是诗人在奋斗过程中时而矛盾、时而失望的创作产物,那么达吉亚娜无疑则是诗人思想探索精神的结晶。 受欧洲思潮的影响,在《叶普盖尼•奥涅金》中,普希金写到达吉亚娜最喜欢阅读的是理查逊和卢梭的作品,这里尤其提到了卢梭的《新爱洛伊丝》。“普希金描写达吉亚娜在花园里读《新爱洛伊丝》这本‘危险的’的情节,与《红楼梦》中林黛玉在花园里读《西厢记》的情节如出一辙,有其曲同功之妙。不过应该指出,诗人仅仅在道德的范畴中特别 [2]是在个性解放这一点上表现了这种影响因此,对于全面透。”彻地理解达吉亚娜的形象,《新爱洛伊丝》中的朱丽或许能给予读者这个机会。为了能透过朱丽形象听到达吉亚娜内 心深处的声音,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新爱洛伊丝》对朱丽做个简要的剖析。 《新爱洛伊丝》是一部描写人类最纯真感情的作品,不过卢梭在其中也留下了不少时代的烙痕。他笔下的爱情虽然发自肺腑、真挚感人,却仍旧逃不过社会偏见和等级观念的限制。“从爱情的角度看,朱丽和圣普乐的故事是争取爱情自由而不可得、被封建门第观 [3]悲剧性。”。朱丽出生高贵,是念葬送爱情理想的悲歌,阶级地位的不同,注定了爱情的 个娴静善良、聪慧丽质的贵族小姐。但是命运却和她开起了玩笑,使她疯狂地倾慕于出身并不优越的平民音乐教师圣普乐。两个年轻人品尝着爱情的甜蜜,全然不顾阶级地位悬殊,这惹怒了朱丽的父亲。在他的严加干涉下,朱丽起初并没有妥协,但是经不住父亲的命令乃至后期的恳求,最后善良受礼的朱丽只能听从父命嫁给了俄国贵族沃尔玛。对于圣普 [4]乐,“尽管朱丽把心交给了他,但是在感情与责任的冲突中,她试图接受朱丽作责任。”为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遭受着当时女性普遍存在的想爱却不得的苦楚,朱丽用她的美德抑制着情欲来保持荣誉。虽然得不到理想中的爱人,朱丽与丈夫沃尔玛的婚后却并不如我们预想的不幸。在给圣普乐的信中,她如此描述自己与沃尔玛的生活:“我们两个人,每个人对对方都做得恰到好处;他启发我的思想,我活跃他的心情,我们互相帮助,相处得很严密。”[5]可见朱丽夫妇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家庭生活充满了幸福。朱丽对自己的家庭充满了责任、热情和感激,她至死都维护着家庭生活的和谐。沃尔玛更是真诚地爱着朱丽,宽容了她年轻时候犯下的错误。所以对于朱丽而言,她的爱情始终都是两厢情愿并且美好安详的,虽说卢梭是从肯定自然纯洁的爱情写起,却最终描写了一个理想的贤妻良母。前文提到《新爱洛伊丝》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我想这里的悲剧是作者想要通过朱丽和圣普乐最终并没能结成眷属而对封建等级泯灭自由爱情的控诉与批判,然后文章中却生动表现了青年男女主人公不可抑止的爱之激情,对出自本性的爱情加以美化,“肯定了人 [6]的自然纯真之天性的美好与高贵。”这也使得《新爱洛伊丝》始终传递出一种爱情的圆满,哪怕男女主人公最终仍旧留下了遗憾。 至于达吉亚娜阅读《新爱洛伊丝》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是由于她也曾经像朱丽初恋时一样的爱过。尽管那时候的奥涅金孤傲、狂妄,并没有接受达吉亚娜的爱意,但是达吉亚娜对奥涅金的热情却并不比朱丽对圣普乐的少。在写给奥涅金的情书中,达吉亚娜内心的感情暴露无疑,在仍未知晓奥涅金是否对她有情之前,她就大胆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意:“从此把命运向你托付”。此时的达吉亚娜是如此期盼能够获得奥涅金的爱,希望他便是那个使她一辈子幸福的人。 别林斯基曾经这样评价达吉亚娜“她是一个特殊的造物,有着深刻的、善于爱的、热 情的天性。爱情在她会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也会是最大的灾难,毫无任何调和的折衷可 [7]言。”少女时期的达吉亚娜曾因爱恋而感到甜蜜不已,她将自己的梦想托付给奥涅金,希求他能成全她此生最大的幸福,然而不同于曾发出感叹认为人间君王即使拥有爱情也在他之下的圣普乐,奥涅金本身就是一个被狂躁填满心房的“多余人”,一事无成、终日碌碌无 因此,达吉亚娜爱情为的他又怎能给向往安宁传统生活的达吉亚娜一份美满的家庭生活, 梦想的破灭是读者们意料之中的。而笔者之所以认为达吉亚娜与朱丽相似的不过是她们出于纯朴的本性而都那般热切地爱过,是因为婚后的达吉亚娜与朱丽走上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 在爱情受挫后,达吉亚娜的内心仍旧燃烧着对奥涅金的爱情之火,却无奈被母亲带到“嫁人的市场”上进行交易,成为了一名将军夫人。不久,达吉亚娜就在上流社会中用雍容华贵的气质和落落大方的风度博得了高贵、典雅的美誉,只是这些虚无的东西根本无法磨灭达吉亚娜内心对朴素的乡村生活的向往,这也注定了该人物的悲剧性。成为了贵妇人的达吉亚娜凭借自己的高贵、隐忍和自我牺牲,成全了一个社交场上贞洁、受尊重的女性形象,而她内心无处诉说的忧郁和渴望则慢慢流向了道德的河流。相对比朱丽婚后与丈夫相敬如宾的生活,达吉亚娜在这方面明显呈现出更多的悲剧性。不过这种隐忍的生活方式反而塑造出了“俄罗斯的灵魂”,因为达吉亚娜完成了在精神上的升华,甚至可以说是完成了“肉”与“灵”的转变。“在她身上,‘欲’已不复存在,她已不再是一个现实的女 [8]人,而是一个‘女神’。”或许可以将达吉亚娜的这种超脱认为成她在婚姻生活不尽如人意之后的情感迁移。时隔两年,当在外飘泊的奥涅金回到家乡见到了如此沉静、稳重的达吉亚娜,他立马就深深地爱上了达吉亚娜。而此时的女子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天真的少女,她的心里装载着家庭的责任和道德的使命。纵使奥涅金对她怀有像迷途羔羊对圣母的依恋,达吉亚娜却摆出一副道德训诫的架势,她称奥涅金的爱情为令人羞辱的激情,这俨然是一副道德说教者的形象。 不过,就像朱丽死前对圣普勒的表白“我们的爱情,我们最初的也是唯一的一次爱 [9]情,永远不会从我的心中排除出去。我的生命之花永远不会在我的记忆中凋谢。”达吉亚娜最后的心迹表白也袒露了最深处的自己“我爱您(何必对您说谎,),但是现在我已经 [10]嫁给了别人;我将要一辈子对他忠贞。”简单而又坦率的语句,道出了当时无数像朱丽、达吉亚娜这样的妇女的无奈,她们可以有爱情,但是必须贞洁,以求得道德上的圆满。但这或许便是普希金之所以塑造这个形象的意图所在,他想借达吉亚娜的形象来传递他对理想女性的理解。尽管普希金为达吉亚娜自始至终“保留”了心中的爱人,却在后期为她戴 上了道德的“枷锁”。达吉亚娜近乎圣母的形象和拒绝奥涅金的求爱、始终忠于丈夫的行为是当时封建俄国的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道德诉求。“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达吉亚娜是代表男权文化的普希金为女性树立的一种人生范例,它是飘扬在男性心中的女性的旗帜。 [11]而真正女性的声音则被淹没在父权制‘文明’的禁锢之下。”达吉亚娜真实再现了男权文 模范”,相较于朱丽,人物形象更加充满道德意味的达吉亚娜是映射化规范出的理想的“ 普希金乃至整个19世纪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7]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叶普盖尼•奥涅金[M].满涛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2]郑克鲁等.外国文学史.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325. [3]范晖.爱的悲歌与颂歌——新爱洛伊丝主题再解读[J].开封教育学报,2008,28(3). [4]王学翠.论新爱洛伊丝的爱情主题及其影响[J].社科纵横,2006,21(2). [5][9]卢梭.新爱洛伊丝[M].北京:译林出版社,1993. [6]蒋承勇.西方文学“两希”传统的文化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11]孙金美.解读达吉亚娜的形象重读——叶普盖尼•奥涅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1,30(4). [10]普希金.叶普盖尼•奥涅金[M].智量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
本文档为【透过朱丽解读达吉亚娜形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