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报告

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报告

2018-03-19 5页 doc 16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报告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报告 一、贵阳城市经济圈基本情况 城市经济圈提出背景及规划编制。早在上世纪80年代,省委省政府就已着手研究建设以贵阳为龙头的黔中产业带,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工作中又陆续提出相关建议,直到2004年初,石秀诗省长在工作讲话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推进 “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 建设(后来,在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将其更名为“贵阳城市经济圈”),这是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首次作为工作任务提出来。据此,省开始组织编制相关规划,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正式启动。 根据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贵阳城市经济圈规划编制工作由省发改委牵头...
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报告
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报告 一、贵阳城市经济圈基本情况 城市经济圈提出背景及规划编制。早在上世纪80年代,省委省政府就已着手研究建设以贵阳为龙头的黔中产业带,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工作中又陆续提出相关建议,直到2004年初,石秀诗省长在工作讲话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推进 “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 建设(后来,在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将其更名为“贵阳城市经济圈”),这是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首次作为工作任务提出来。据此,省开始组织编制相关规划,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正式启动。 根据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贵阳城市经济圈规划编制工作由省发改委牵头,贵阳市、安顺市、黔南州参加,组合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关部门及地州市专家,于2005年开始编制,历时一年多完成。其间,组织专家编制组赴贵阳、安顺、黔南进行调研,分别召开了地州市、省直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等会议,向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形成规划送审稿报省政府,于2006年8月批准通过并发布实施。这是我省第一次组织编制的首个区域发展规划。 城市经济圈规划主要内容。规划将贵阳城市经济圈范围界定为以贵阳市为中心、辐射半径80,100公里的区域,包括贵阳市各区市县,安顺市的西秀区、平坝县、镇宁自治县、普定县,黔南自治州的龙里县、惠水县、福泉市、贵定县、瓮安县、长顺县。规划区域国土面积24547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规划明确了城市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需要较长的过程。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即2005,2010年,将着力构建经济圈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重点的经济网络体系、现代城市体系、特色经济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区域整合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城市经济圈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为起飞阶段,即2010,2020年,将在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形成产业集群、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扩大城市经济圈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现代化城市集群、现代化经济网络、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市场体系、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黔中城市群的基本框架。 规划提出城市经济圈发展要围绕形成中国西部重要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战略目标,突出城市经济圈建设和以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基地建设;以实现五个统筹为重点,基本形成区域合作的良性机制,努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经济圈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10年,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现代化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教育科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初步建立起城市经济圈以交通为重点的经济网络,以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群或产业带,以现代化城市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的现代城镇体系和组团式的山水园林城市群,以要素市场为重点的区域市场体系,以区域合作、资源整合和利益共享为重点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城市经济圈的基本框架。力争生产总值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辐射带动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到2020年,力争贵阳城市经济圈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0倍左右,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努力把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集群,形成对全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特色旅游目的地,树立起生态循环经济城市和开放融合的西部都市形象。 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期城市经济圈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一是经济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达1500亿元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43%。人均生产总值达19000元以上(约合230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力争5%以上,到2010年达100亿元左右;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力争15%以上,到2010年达800亿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力争13%以上,到2010年达600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达3200亿元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达14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43%左右。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53?40;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体系;城市经济占经济圈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50%,转移农村人口60万人以上。交通、城市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城市经济圈的经济网络框架。三是城市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城市经济圈规模适当、布局和职能合理、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城市环境优美、产业支撑有力的现代城镇体系,逐步实现中心城市、卫星城市和重点小城镇相互协调、相互联动。四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年均增长7%,2010年分别达13000元和4000元左右。五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38%左右,城市建成区绿化率提高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本解决结构性污染,区域内80%以上的水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饮用水水源地质达国家二类以上标准;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0%,中心城市和县城以上城镇的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5%以上;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规划又提出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要重点构建七大支撑体系,一是建立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及信息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二是建立现代产业支撑体系;三是建立现代城市支撑体系;四是培育发展区域市场支撑体系;五是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支撑体系;六是建立和完善城市(镇)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七是建立推进城市经济圈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体系。 规划实施情况。规划编制完成进入实施阶段以来,总体来说,经济圈内各行政区域发展积极性较高,政府间相互走访和交流加强,但于城市圈经济发展来说,仍欠缺实质性进展。圈内行政区之间交流活动主要有:一是贵阳市于2005年2月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赴安顺及黔南分别就经济圈发展进行政府间商议,并与两市州政府分别签署推动城市经济圈发展;二是安顺市于2005年6月由市政府领导率团来访贵阳市政府,就城市经济圈发展问题进行商讨。2006年3月,安顺党政代表团前来贵阳市对推进城市经济圈发展再行协商,并签署了两市云岩区与西秀区、金阳新区与开发区、南明区与平坝县、小河区与关岭县、白云区与镇宁县、花溪区与普定县、乌当区与紫云县七个对口区县市合作发展协议。 二、2007年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展望 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目标已定,但一年多的规划实施期已过去,工作仍停留在务虚层面,难以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中,我们认为,主要的困难还在于缺乏省级层面强有力的推动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来支撑,圈内各地受制于行政区划的局限,难于进行跨地区、全局面性的谋划和行动。为此,城市经济圈建设的突破口还需有待确立。2007年,我市相关工作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 1(加强经济圈发展舆论宣传,让更多更广的民众了解并参与到经济圈的建设中来。 2(开展专家咨询、论坛活动,让专家在更高的层面为经济圈的发展出谋划策、寻求经济圈发展的突破口。 3(加强规划既定目标和重点的研究工作,为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提供建议意见。 4(继续加强与经济圈各方政府间的交流与协商,达成政府间进一步合作的共识。 5(努力组织落实好与相关地区签署的合作协议内容。
/
本文档为【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