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莼鲈盐豉的诱惑文人与吃

2017-12-27 10页 doc 41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莼鲈盐豉的诱惑文人与吃莼鲈盐豉的诱惑文人与吃 莼鲈盐豉的诱惑 —— 文人与吃 文 赵珩 饮,往往又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和情操。 常常有人出题,让我写一点关于中国文人与吃的文字, ",历来有着很 " 君子远庖厨 " 和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我想这个题目着实难写。首先是中国文人的概念本身就很 多不同的解释,甚至成为批判的对象。在三十年前的荒诞 难界定,文人或文化人历来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一种文 年代,曾说 " 君子远庖厨 " 是看不起炊事工作," 食不厌精, 化程度和出身的划分,又有着入仕与不仕、富贵与贫贱、得 脍不厌细 " 是追求糜...
莼鲈盐豉的诱惑文人与吃
莼鲈盐豉的诱惑文人与吃 莼鲈盐豉的诱惑 —— 文人与吃 文 赵珩 饮,往往又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和情操。 常常有人出题,让我写一点关于中国文人与吃的文字, ",历来有着很 " 君子远庖厨 " 和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我想这个题目着实难写。首先是中国文人的概念本身就很 多不同的解释,甚至成为批判的对象。在三十年前的荒诞 难界定,文人或文化人历来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一种文 年代,曾说 " 君子远庖厨 " 是看不起炊事工作," 食不厌精, 化程度和出身的划分,又有着入仕与不仕、富贵与贫贱、得 脍不厌细 " 是追求糜烂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现在看来很 意与失意的不同境遇。尤其是隋以后的一千多年以来,科 可笑,可那确是事实。也有人说," 君子远庖厨 " 是说君子 举为读书人提供了平等竞争、晋身仕途的机会,文人这一 不要沉湎于对饮食的欲望和追求。其实," 君子远庖厨 " 的 社会群体就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了。其次是口腹之欲人皆 意思是说君子最好不要看到肢解牲畜那血淋淋的景象,也 有之,文人也是人,焉能例外。我一向认为,文人的口腹 就是类似 "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 的一种 之欲没有什么特别的,几乎与普通人别无二致,荤素浓淡, 回避,大抵不视则不思,不思也就食之安心了。" 食不厌精, 各有所钟,咸酸甜辣,各有所适 ;至于那些做了大官,掌了 脍不厌细 " 应该是指对饮食的恭敬,对生活的认真,对完美 大权,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的恶吃,是 的追求,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并不冲突。 历来为人所不齿的。 说 到文 人与吃, 我们不妨这样认为, 文 人以食为地, 饮食之道,说 来也 以文为天,饮食同文化融洽,天地相合,才呈现出一个丰富 极为简单, 正 如《 礼 多彩的世界,于是才有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昨天、今天和 记》" 人饥而食,渴 明天。 而 饮 " 那 样 直 白。 中国的文人对饮食是认真的,远的不说,北宋的苏东 但 是 如 何 食, 坡和南宋的陆游就是两位大美食家,苏东坡自称老饕,有 如 何 《老饕赋》《菜羹赋》这样的名篇,且能身体力行,躬身厨 下,于是后来民间就杜撰出什么 " 东坡肉 " 之类的菜肴。 陆游更是一位精通烹饪的诗人,在他的诗词 无论身在吴下还是蜀 地谈着不经世故的闲话,带了薄醉,踏着悄无人声的一街 中,他都能发现许多 凉月归去 " 的渲染。尽管相隔千年,世殊事异,但那种缱 美食,不但能在厨下 绻之情,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操作,就是采买,也 记得读过钱玄同先生一些关于什刹海的文字,所写好 要亲自选 购," 东门 1919 年前后什刹海北岸的会贤堂,乘着雨后的阴凉, 像是 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听着蛙鸣蝉唱,剥着湖中的莲藕,悠然地俯视那一堤垂柳、 蒸 鸡 最 知 名, 美 不 一畦塘荷,是何等闲适。我想那大约是在会贤堂午餐后的 数 鱼 鳖 "。 又 如 " 霜 小憩。深秋时分的赏菊食蟹,是文人雅集最好的时令,有菊、 余蔬甲淡中甜,春近 有蟹、有酒、有诗,又是何等的惬意。寒冬腊尽围炉炙肉、 录 苗 嫩 不 蔹 ;采 掇 踏雪寻梅则又是一种气氛,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 归 来 便 堪 煮, 半 铢 会对这两次饮宴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曹雪芹能如此生动 盐 酪 不 须 添 "。" 彘 地描绘其场景,自然来源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应该说曹 骨 " 就是猪排骨,从 雪芹也是位美食家,否则,《红楼梦》中俯拾即是的饮食场 陆游这两首诗中,我 面不会如此之贴切和生动。 们没有看到什么山珍 文人对饮食的钟爱丝毫不因其文学观点和立场而异。 苏东坡画像 海味, 不过 是 排骨、 正如林语堂所说 " 吃什么与不吃什么,这完全取决于人们的 鸡和春秋两季的时蔬而已,正说明了和普通人一样,文人也 偏见 "。鲁迅对某些事物的认识是有些褊狭的,例如对中医 过着平常与恬淡的生活,却无不渗透着对生活的挚爱。 和京剧的态度,但他在饮食方面却还是能较为宽泛地接受。 清代的大文人朱彝尊和袁枚也都不愧为美食家,之所 在他的日记中,仅记在北京就餐的餐馆就达六十五家之多, 以称之为美食家,并非仅指他们好吃、懂吃,做到这两点 其中还包括了好几家西餐厅和日本料理店。大概鲁迅是不吃 并不难,大抵多数人都能达到。朱、袁两位难得的是在多 羊肉的,我在六十五家餐馆中居然没有发现一家清真馆子。 种著述之外,还为我们留下了《食宪鸿秘》与《随园食单》 周作人也有许多关于饮食的文字,近年由钟叔河先生辑成《知 两部书,其中不但记载了许多令人垂涎的菜肴,还用相当大 堂谈吃》。周作人虽与鲁迅在文学观点和生活经历上有所 的篇幅记录了菜肴的技法、佐料的应用和饮食的规制。清 不同,但对待中医、京剧的态度乃至口味方面却极其相似, 代戏剧家李渔也是一位美食家,他最偏爱笋,认为是菜中 如出一辙,而对待绍兴特色的饮撰,有比鲁迅更难以割舍 第一品,主张 " 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 ",若伴以他物, 的眷爱。至于梁实秋就不同了,《雅舍谈吃》所涉及的饮食 则食笋的真趣皆无。《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是山东人, 范围很宽泛,直到晚年,他还怀念着北京的豆汁儿和小吃, 一生最爱的是 " 凉拌绿豆芽 " 和 " 五香豆腐干 ",曾撰有《煎 我想这些东西周氏昆仲大抵是不会欣赏的。 饼赋》和《饮食章》,他最钟情的也不过是最普通的食品。 文人与吃的神秘色彩则是炒作者赋予的,尤其是餐饮 清代也有许多文人兼官僚的家中能创造出脍炙人口的 商家,似乎一经文人点评题咏立刻身价倍增。于右任先生 特色菜,像山东巡抚丁宝桢家的 " 宫保鸡丁 ",扬州、惠州 是陕西三原人,幼时口味总会有些黄土高坡的味道,倒是 知府伊秉绶家的 " 伊府面 ",清末潘炳年家的 " 潘鱼 ",吴闺 后来走遍大江南北,才能不拘一格。于右任先生豪爽热情, 生家的 " 吴鱼片 ",乃至后来谭宗浚、谭青父子创出的 " 谭 从不拒人千里之外,所以不少商家求其题字,从西安的 " 陈 家菜 ",等等,我想大抵是他们的家厨所制,与其本人不见 记黄桂稠酒 " 题到苏州木渎的 " 石家饭店 ",直至台湾的许 得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人对于饮食除了烹饪技法、食材 多餐馆,都有他老人家客居时所留下的墨宝。张大千先生 搭配、佐料应用、滋味浓淡的要求之外,可能还有一种意 也算一位美食家,家厨都是经过他的提调和排练,才能技 境上的追求,比如节令 物候,饮馔 环 境以及 文化氛围等。 艺精致,创出如 " 大千鱼 "、" 大千鸡 " 这样的美味。我曾去 春夏秋冬、风霜雪雨都成为与饮食交融的条件,春季赏花, 过他在台北至善路的 " 摩耶精舍 ",园中有一烤肉亭,亭中 夏日听雨,重阳登高,隆冬踏雪,佐以当令的饮宴雅集,又 有一很大的烤肉炙子,一侧的架子上还有许多盛作料的坛 会是一种别样情趣的氤氲,这种别样的情趣会长久地浸润 坛罐罐,上面贴着红纸条,写着作料名称。台北人口稠密, 在记忆里,弥漫在饮食中,于是才使饮食熏染了浓浓的文化 寸土寸金,比不了他在巴西的 " 八德园 ",可以任意呼朋唤 色彩,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眷恋。白居易曾企盼着 " 绿蚁新 友来个 barbecue,于是只能在园中置茅草小亭炙肉,以避 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那样一种意 免烟熏火燎的烦恼。张大千客居台湾期间也不时外出饮宴, 境的享受 ;当代作家柯灵也在写到家乡老酒时有过 " 在黄昏 据说在台北凡是他去过的饭店生意就会特别好,我想这大 后漫步到酒楼中去,喝半小樽甜甜的善酿,彼此海阔天空 概就是名人效应吧。文人美食家除了是常人之外,更重要 的首先是 " 馋人",之后才能对饮食有深刻的理解、精辟的品 云乡、何满子诸位都是其中成员。上海是有这方面传统的, 评。汪曾祺先生是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对饮食有着很高的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海上文人就多以聚餐形式约会, 欣赏品位,其哲嗣汪朗也很会吃。我与他们父子两人在一起 这也是一种类似雅集的活动。上海的饮食环境胜于北京, 吃过多次饭,饭桌上也听到过汪曾祺先生对吃的见解,其 物种、食材也颇为新鲜和多样,不少久居上海的异乡人也被 实都是非常平实的道理。汪氏父子都写过关于饮食的书,讲 同化,我很熟悉的邓云乡先生、陈从周先生、金云臻先生 的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确是知味之笔,十分精到。 都是早已上海化的异乡人。他们也都讲究饮食,家中的菜肴 王世襄先生是位能够操刀下厨的学者,关于他的烹调 十分出色。我至今记得在陈从周先生家吃过的常州饼和邓 手艺,许多文章总爱提到他的 " 海米烧大葱 ",以讹传讹, 云乡先生家的栗子鸡,那味道实在是令人难忘。 其实真正吃过的并无几人,我因此事问过敦煌兄(王世襄 文人中也不尽是好吃的,不少人对饮食一道并无苛求, 先生的哲嗣),他哈哈大笑,说那是他家老爷子一时没辙了, 也不是那么讲究。张中行先生是河北人,偶在他的《禅外说 现抓弄做的急就章,被外界炒得沸沸扬扬,成了他的拿手菜。 禅》等书中提到的饮食多为北方特色。他曾到天津一位老 先生晚年早已不再下厨,一应饮食都是敦煌说了算,做什 友家中做客,吃到一些红烧肉、辣子鸡、香菇油菜之类的菜, 么吃什么,我常在饭馆中碰到敦煌,用饭盒盛了几样菜买回 5 月, 以为十分鲜丽清雅,比北京馆子里做的好多了。1999 年 去吃,我想他一定是不会很满意,只能将就了。每逢旧历年, 我因开会住在西山大觉寺的玉兰院,恰逢季羡林先生住在 总做几样家中小菜送过去,恐怕也不见得合他的胃口。 四宜堂,早晨起来我陪老先生遛弯儿聊天,他见到我第一 朱家溍先生和我谈吃最多,常常回忆旧时北京的西餐。 句话就说 :" 这里的扬州点心很好吃。" 其实,我对大觉寺 有几家西餐馆我是没有赶上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当时 茶苑中的厨艺水平十分了解,虽然那几日茶苑为他特意做了 西餐馆中做的一种 " 鸡盒子 ",这种东西我也听父亲多次提 几样点心,但其手艺也实在不敢恭维。聊天中老先生与我 到,面盒是黄油起酥的,上面有个酥皮的盖儿,里面装上 谈起他的饮食观,他说一生之中什么都吃,没有什么特殊的 奶油鸡肉的芯儿,后来我也曾在一家餐馆吃过,做得并不好。 偏爱,用他的话说是 " 食无禁忌 ",也不用那么听医生和营 朱家溍先生还向我讲起一件趣事,他在辅仁上学时与几个 养学家的话。 同学去吃西餐,饭后才发现大家都没有带钱,只好将随身 居家过日子,平时吃的东西终究差不多,尤其是些家 的照相机押在柜上,回去取钱后再赎回来。当然,那时的 常饮食,最能撩起人的食欲。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年冬 朱先生还没有跨入 " 文人 " 的行列。 天,天气特别冷,我到灯市口丰富胡同老舍故居去看望胡絜 启功先生也不愧为 " 馋人 ",记得上世纪 70 年代末,刚 青先生(那时还没有成为纪念馆),聊了不久,即到吃饭时间, 刚恢复了稿酬制度,彼时先生尚居住在小乘巷,每当中华 舒立为她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拨鱼儿,她慢慢挪到自己 书局几位同仁有拿了稿费的,必然大家小聚一次。我尚记得 面前对我说 :" 我偏您啦~(" 北京话的意思是说我吃了,不 那时他们去得最多的馆子是交道口的 " 康乐 "、东四十条口 让您了)然后独自吃起来。那碗拨鱼儿透着葱花儿爆锅和 的 " 森隆 ",稍后崇文门的马克西姆开业,启先生也用稿费 洒上香油的香味儿,真是很诱人,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 请大家吃了一顿。那个时代还不像今天,北京城的餐馆能 有的食欲,嘴上却只好说 " 别客气,您慢慢吃 ",可实在是 选择的也不过几十家而已。 想来一碗,只是不好意思罢了。 上 海 很 文人与吃的关系或许可以这样理解 :文人因美食而陶 有一 批 好 吃 醉,而美食又在文人的笔下变得浪漫。中国人与法国人在很 的 文 化 人, 多方面都有相通之处,左拉和莫泊桑的作品中都有不少关 他 们 经 常 举 于美食的描述,生动得让人垂涎。法兰西国家电视二台有个 行小 型 的 聚 专题栏目叫做 " 美食与艺术 ",它的专栏作家和编导就是颇 餐 会, 大 家 具盛名的兰风(Lafon)。2004 年,我曾接受过兰风的采访, 趁机见个面, 谈的内容就是美食的文化与艺术,所不同的是,在法国只有 聊 聊 天, 当 艺术家这样一个群体,却没有 " 文人 " 这样一种概念。 然 满 足口腹 " 千里莼羹,末下盐豉 ",是陆机对王武子夸赞东吴饮 之欲 也 是 必 食的典故,虽然对 " 千里 " 还是 " 干里 "," 末下 " 还是 " 未下 不 可 少 的。 " 历来有着不同的看法,但莼羹之美,盐豉之需确为大家所 如 黄 裳、 周 公认,也许远没有描绘的那么美好,只是因为有了情趣的投 劭、 杜 宣、 入,才使许多普通的饮食和菜肴诗化为美味的艺术和永不 唐 振 常、 邓 消逝的梦。 启功先生 fil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本文档.txt 涵盖各行业最丰富完备的资料文献,最前瞻权威的行业动态,是专业人士的不二选择。 fil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本文档.txt2012/8/26 12:19:58
/
本文档为【莼鲈盐豉的诱惑文人与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