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三课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2017-09-19 6页 doc 31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三课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教    案 第三课 课题: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教学目的: 1.以《马赛曲》、《国际歌》两首外国歌曲及《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两首中国歌曲为欣赏曲目,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认识歌曲与他们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联系。         2.依从不同歌曲所流露的情绪,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对音乐的感受。         3.结合欣赏曲目,帮助学生复习回顾本课所涉及的三种歌曲体裁。 教学内容:1.赏识:音乐风格,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2.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祝酒歌》、《春天的故事》。 教材...
第三课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教    案 第三课 课: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教学目的: 1.以《马赛曲》、《国际歌》两首外国歌曲及《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两首中国歌曲为欣赏曲目,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认识歌曲与他们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联系。         2.依从不同歌曲所流露的情绪,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对音乐的感受。         3.结合欣赏曲目,帮助学生复习回顾本课所涉及的三种歌曲体裁。 教学内容:1.赏识:音乐风格,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2.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祝酒歌》、《春天的故事》。 :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一、 本课涉及的三种歌曲体裁介绍 1. 进行曲 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歌曲或乐曲。原来舞曲的一种,多用在群众出场、退场的时候。十七世纪起,渐渐转入音乐艺术的领域。当时的进行曲形式,多为二部曲式;现代进行曲常以三段式出现,中段较抒情,以取得对比,用偶数拍子,节奏明确,结构整齐。群众歌曲常用进行曲体裁,如本课出现的《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 2. 抒情歌曲 一种结构规整、速度中庸、节奏舒缓而多变化、旋律优美的歌曲形式。多表现主体因客观事物所引发的感情,以甜美柔和、深情沉思、轻快跳荡或愤概悲痛为基调,旋律气息宽广且具鲜明的歌唱性。选入本课的《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皆为抒情歌曲体裁。 3. 颂歌 因内容、形式的差异,颂歌大体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速度缓慢,曲调宽广,具有庄严宏伟的气魄,如《黄河颂》。 第二种:采用进行曲体裁,具有刚毅豪迈的气概,如《歌唱祖国》。 第三种: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如《歌唱敬爱的周总理》。 二、 选听歌曲介绍 1.《义勇军进行曲》 (一)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原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部由田汉协作故事,夏衍写作台本的影片,表现处于深重民族危机下的三十年代知识分子,从象牙之塔冲出来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义勇军进行曲》是作为影片主人公、诗人辛白华的长诗《万里长城》的最后一节,在影片开头和结束前唱的。 (二)歌曲风格:由于歌词是散文式的自由体新诗,句子参差不齐,最长一句有十四个字,聂耳创造性地把它谱成有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的自由体乐段。整首歌曲除具有前后一致的昂扬振奋的精神外,还采用了主导动机贯穿发展的手法,以引子中大三和弦分解的号角式的音调,作为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并在最后两句加以变化再现,造成首尾呼应,达到完美和统一。 (三)历史影响:这首歌曲在影片中一经唱出,立刻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久就唱遍了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的演唱和录制的唱片,更使这首中国人民的战歌载誉世界。由于它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建国以后,便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词、曲作者简介 田汉(1898-1968)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字寿昌,湖南长沙人,自“五四”运动起,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早年留学日本,1925年创办进步文艺团体南国社,后积极投入左翼文化运动,对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写的歌词作品(经聂耳谱曲),影响较大的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打长江》、《慰劳歌》及小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等。 聂耳(1912-1935)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自幼喜爱民间音乐,1925年入云南省立师范学校,此间初步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思想教育。1930年到上海后,积极为左翼进步电影、戏剧作曲配乐和参加左翼音乐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沼海游泳时溺水而逝。 聂耳是我国杰出的革命音乐家,他以短促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三十余首歌曲;四首民族器乐改编曲和十余篇音乐评章。他以音乐为武器,想帝国注意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顽强的战斗,为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2.《歌唱祖国》 王莘词曲。作于1950年9月。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前进的步伐。歌曲由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二者在节奏、结构、音调诸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3.《我们走在大路上》 李劫夫词曲。1963年发表的这首歌曲,正是六十年代初我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团结一致、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的写照。歌曲采用主、副歌形式。主歌部分音乐跌宕、流畅;副歌部分音调高昂,节奏铿锵,将进行曲音乐推向高潮。歌曲语言凝练、结构严谨,引人奋发向上。 4.《祝酒歌》 歌曲选择了1976年胜利的十月举杯欢庆的场面,生动表达了粉碎“四人帮”后人民群众的欣喜心情和九亿神州普天同庆的激动心情。歌曲采用带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第一乐段含蓄、宛转,各句基本上在中低音区回绕进行;第二乐段则通过节奏的紧缩和向上的旋律线,使情绪逐渐昂扬;第三段“今天啊畅饮胜利酒”处,是歌曲的第一个小高潮,并在不断高涨的热情中结束全曲。 5.《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于1982年。歌曲描绘出一副八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秀丽画面音乐上采用了领唱与合唱的形式。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领唱为猪,明亮而抒情,唱出了家乡田野美丽的景象;第二层次,领唱与合唱相映交错,仿佛表现出一个欢乐的劳动场面;第三层次以合唱为主,独唱女高音以花腔点缀,热情而富于光彩,唱出了农村的新面貌和农民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6.《春天的故事》 这首中型的抒情合唱曲描述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总师——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宏伟气魄。音乐由引子、主体、尾声三个部分构成。引子和尾声由模仿式二声部写成。旨在渲染“春天的故事”里所蕴结的深刻内涵。中间由女高音独唱的部分是歌曲的主体,音乐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描绘出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正如春风般唤醒了壮丽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以委婉抒情的旋律、富于变化的节奏创造出一个生动朴实的音乐主题,抒发了全国人民爱戴小平同志,歌颂美好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的赏析。 教学难点: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受。 教具:音像设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意图 一、上课 师生用击掌的方式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你好,你好,老师你好。 进行简单的节奏与练声训练。 二、导入新课 1.播放录象《50年阅兵式》和《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2.师导入:启发谈话,引出课题:音乐的风格(板书:音乐的风格——是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3.用“谈话法”分析介绍有关常识。 1. 迅速凝聚学生注意力。 2. 引发学生对了解音乐全貌的兴趣。 3.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三、赏析《义勇军进行曲》 (1)介绍作者背景 (2)感受体验歌曲的时代风格。 1.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作者、背景。 2.采用“主观式”听赏,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 因这首歌曲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故采用“主观式”听赏。 四、赏析《松花江上》 (1)介绍作者背景 (2)感受体验歌曲的时代风格。 1.结合音乐,教师介绍作者、背景。 2.采用“联想式——感情式”听赏。 3.背唱感受最深的片段。 此歌曲感情色彩很浓,通过历史画面和“联想式——感情式”的听赏引发学生与音乐作品本身所赋予的情感内容产生共鸣。 背唱——是对作品感受和主题记忆的反馈。 结论:同一历史时期产生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音乐风貌。 《国歌》:歌曲基调高昂雄壮,激励人们向上,前走嘹亮的军号声;中间的三个“起来!”把音乐推向高潮;结尾句坚定有力,号召英雄的中华儿女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歌曲节奏松而不弛,分割拍的运用表现了坚定、自豪和战斗精神,富有时代性。歌曲旋律也很质朴流畅。 《松花江上》这首激越人心的壮歌,是为抗日救亡时期的需要而作,它的深沉的旋律,激昂的情绪和悲愤的呼喊,曾激起多少爱国同胞投身到抗日队伍中去。歌曲根据歌词的发展而采用了带结尾的二部曲式,全曲以倾诉性的音调贯穿,音乐语言形象朴素,极富感情色彩。 及时消化,加深记忆,对全教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赏析《春天的故事》了解背景,感受风格;赏析《走进新时代》了解背景、感受风格。 结论:产生于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在表达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音乐风貌。 1. 听赏歌曲《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 2. 在教师的启示下,谈出两首歌的时代背景和欣赏感受。师:《春天的故事》里这个老人指的是谁?生:邓小平。师:谈谈你们对这首歌有何感受。 《走进新时代》作于1997年,在这一年里我国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1997年7月7日香港回归)这首歌曲它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3.通过对《春天的故事》和《国歌》的感情对比,得出结论二。 培养学生独立感受音乐的内容,形式、哲理美的能力。 六、总结教学 1.综合比较四首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风格特征,得出总结论:产生于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在表达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音乐风貌。同一历史时期或相近历史时期产生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音乐风貌,从而体现出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2.布置课外听赏与讨论。如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月亮带表我的心》和周杰伦的《东风破》、《千里之外》风格有什么不同。 3.结束语:通过对本课学习使我们清楚了一个道理,要深刻全面地感受理解一个作品,必须了解它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风格。最后,让我们以新的理解和感受,再认真的听一次《义勇军进行曲》。 总结教学,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音乐的时代风格。 七、下课 用击掌的方式行下课礼。 师:同学们再见 生:再见,再见,老师再见。 教学后礼仪
/
本文档为【第三课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