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趋完型律看电影音乐的功能

2017-12-04 6页 doc 18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趋完型律看电影音乐的功能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趋完型律看电影音乐的功能 作者简介:晋争(1984,),男,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心理学。 一切心理现象中的整体都不可分解为元素, 也就是说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且大于部分之和,并决定各部分的性质,这便是格式塔心理学趋完形律的基本思想[1]。格式塔心理学注重研究意识经验和人的行为,认为意识经验自成“格式塔”(即完形),强调 感知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反对心理现象的元素分析[2]。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所见”之物不是实际存在之物,而是“呈现”之物,这种观点为视觉艺术尤其是电影创作和...
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趋完型律看电影音乐的功能
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趋完型律看电影音乐的功能 作者简介:晋争(1984,),男,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心理学。 一切心理现象中的整体都不可分解为元素, 也就是说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且大于部分之和,并决定各部分的性质,这便是格式塔心理学趋完形律的基本思想[1]。格式塔心理学注重研究意识经验和人的行为,认为意识经验自成“格式塔”(即完形),强调 感知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反对心理现象的元素分析[2]。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所见”之物不是实际存在之物,而是“呈现”之物,这种观点为视觉艺术尤其是电影创作和欣 ,拓宽了电影研究的视野。从广义上说,“格式塔”适用于心理学整赏,提供了理论支持 个研究领域。电影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载体或“听觉”艺术,当然也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之列。然而,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应用到对电影艺术的分析却历经了漫长的过程。 一、格式塔心理学派为无声电影护航 德国心理学家Munsterberg 于1916 年发表的《摄影剧,一次心理学研究》,是电影理论史上第一部有分量的理论著作。他以格式塔式的“整体构成”原理解释画面的似动现象和深度感的幻觉,认为似动现象和深度感不仅产生于生理的视觉暂留现象,而且依赖于把画面组织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内心体验过程,也就是完形过程,这是大脑的积极参与静止画面的结果[3]。他用心理学的探讨了电影的心理根源和特征, 从电影的经验的感知入手, 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视觉艺术。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Arnheim 的《电影作为艺术》从视觉表现手段的发生学元素出发, 系统研究了电影画面的物理特征、视觉表现手段和电影作品的艺术特性,强调心理结构能力说和审美主体的能动性, 并以此提出了局部幻象论和形象偏离说[4]。局部幻象论论证了观众满足于局部幻觉的合理性,由于感知活动的创造性参与,影片只要再现事物的关键性部分,观众就会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就足以引起完整 也就是说只要银幕上的故事与现实生活大致相似, 银幕的幻觉,而无需再现事物的全貌。 形象与原型大体相同,观众就会产生真实感,就可获得完整的、高度集中的和更具艺术性的形象。局部幻象论还阐述了电影画面的表现手段与再现的现实之间的差别, 也就是不同一性。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归根结底是在感性上对形式的把握,从这一根本观点出发,艺术与现实之 间的不同一性视为艺术的源泉,即:电影艺术潜力的发挥在于艺术地运用这种不同一性。所以,局部幻象论指出, 以艺术的方式运用这些基本差别正是发掘电影艺术潜力的途径, 从而反对完整再现现实的电影表现手段。电影形象与现实事物之间的这种不同一性被Arnheim 归结为:立体和平面;深度感强和弱;人工照明和没有彩色; 画面大小随观众与银幕的距离不同而变异;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变异等等。局部幻象论以此不同一性为依据,延伸出了形象偏离说,形象偏离说认为只有在现实与表现手段不一致的场合, 才能体现电 影的魅力。这个理论实际上旨在无声电影的真实性。Arnheim 在其1957 年重版的《电影作为艺术》中继第25 卷第5 期晋争: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趋完型律看电影音乐的功能 续强化他维护无声电影的立场[5], 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大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味。 不可否认的是, 格式塔心理学派极力为作为视觉艺术的无声电影辩护, 为无声电影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理论贡献。不仅如此,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出发,即 使在无声电影时代, 电影音乐也是包含在无声电影之中而不可分解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从形象偏离说出发可以解释艺术与现实之间的不同一性, 也就是技术上有意的缺失可以表现出电影的感染力, 但它从来没有否定电影音乐在无声电影中的作用。 二、从格式塔心理学观点看音乐在电影中出现的必然性电影诞生之初,不过是一个“伟大的哑巴”,为了让它发出声音,人们想尽了。在此后的很长时间内,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例如:放映影片时让配音演员站在幕后说话、在放映现场进行音乐伴凑。最终弥补“哑巴”缺憾的是电影设备与技术的进步。1895 年12 月在路米亚兄弟电影于巴黎的首映中, 有了第一位现场钢琴师,直到后来的从1910 年开始很多大城市在放映电影时开始有管 乐师, 或整队管弦乐团的配合,1926 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拍摄了由唱片配音的歌剧片“唐璜”,1927 年诞生了世界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手”,1928 年华纳公司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从此,有声电影便风靡全球。1936 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标志无声电影时代的结束。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 年3 月上海明星公司拍摄的腊盘发音的“歌女红牡丹”,同年6 月,试映了片上发声的“雨过天晴”。在这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电影音乐自始至终都是参与其间的。声音进入电影带来了电影美学形式的变化, 带来了电影时空结构的突破, 尤其是电影的叙事时空和非叙事时空在电影声画观念上的演变, 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视听艺术[6]。在格式塔心理学派看来,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整体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是不可替代、不可分解的[7]。人 们欣赏电影,就是欣赏电影音乐,反之亦然。音画不可分解,分解开来,要么看画,要么听音,就不成其为电影艺术了。对欣赏如此,对创作也是如此。要使画面与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浑然天成,才是成功的电影艺术。帮助观众追求最大的精神享受, 指导创作者追求最佳的艺术境界、艺术想象、艺术效果,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对电影欣赏与创作的贡献。 三、电影音乐功能的格式塔趋完形律分析纵观现代电影的发展历史,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整体的组成部分, 其逐渐在显示出它的蓬勃的生命力。在现代电影中,音乐与视觉画面一起共同构筑银幕空间,推动叙事,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电影音乐需要融于电影的银幕造型设计之中, 以一种既具有一定独立性, 同时又具有视觉配合性的音乐方式组成电影艺术的视听美感。例如,在现代任何一部电影中,片头音乐起开场白的作用, 主要用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而主题音乐贯穿始终,起到标记电影影响力的作用,用于辨识,使观众对整部片子留下独特的印象;场景音乐和插曲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 增加整部影片的节奏感。从艺术总体性的角度来看,影片的连贯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音乐要贯穿始终。目前越来越多对电影音乐功能的研究应运而生[8-10],但对电影音乐功能的分析还仅仅局限于主观的评述上。现代电影创作中的最具代表的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毫无疑问是蒙太奇,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 以不同方法拍摄的画面排列组合起来以叙述情节和刻画人物。当不同的画面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画面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电影“天使爱美丽”,由于故事情节碎片过多,电影中大量运用了蒙太奇。在影片中,顺叙贯穿整部电影,倒叙有戴安娜王妃的去世,父亲的故事,插叙有卖水果的商贩,咖啡店的爱情,玻璃人等,这些可谓叙述蒙太奇运用的代表之作;片子的开头,爱美丽的童年和她生活中的片段,可谓表现蒙太奇运用的代表之作。电影把美丽优雅却平凡的巴黎, 古怪精灵却纯洁善良的主人公爱米丽,平凡不如意却充满希望的生活,不确定却勇敢的爱情,孤独却充满想象渴望爱情的心灵,都逐个碎成片段?,电影中由作曲家Yann Tiersen 制作的背景音乐贯穿电影始终, 在观众重新组合这些碎片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作用产生的原因, 本文建议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来分析电影音乐的功能。借鉴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应从整体上去把握电影, 而不是将电影肢解为各个画面元素。所以,音乐作为画面的重要载体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简单来说,现代电影是由两大元素构成的,电影画面和电影音乐。电影画面包含了背景,道具,演员的行为等,它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严格与现实世界分离;第二,必须有效地把握现实事实的整体性特征, 后者体现了格式塔心理学有机整体观念的一个具体运用。电影音乐的功能也正是体现在它与电影画面的结合方式上:一是音画同步,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音画关系,音乐与画面表现着同样的节奏、速度、情绪、意境和倾向,有效地把握现实事实的整体性特征,观众在观看画面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接受音乐;二是音画对位,音乐与画面表现着不同或相反的节奏、速度、情绪、意境和倾向,音画相辅相成,对立统 一,从另一个侧面来丰富画面,形成新的寓意;三是音画游离,音乐不渲染影片的细节,而是用相当独立的姿态以自身的音乐力量来解释或发掘影片的内涵, 起着衔接画面、转换时空的作用。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出发, 观众在观赏电影时不仅对电影画面产生了生理机制,例如视觉暂留现象,而且依赖于观众的想象,联想与记忆,依赖于把各个画面构成动作整体的心理过程, 依赖于形象与情景的再创造,所以,观众对电影信息的接受,是一个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等多层次的心理活动[9],同理,观众对电影画面的接受, 才能在自己心目中获得一种完形。格式塔趋完形律认为“格式需要借助想象力的参与, 塔”一词既不是部分相加而成的事物, 也不是一个混沌的现象,其本身兼有整体和现象两种含义。这其中整体有许多特性,这些特性不附在于某个单一的部分,而是在部分构成整体时新生成,或者说是突现出来的,即整体不仅仅是部分之和。据此, 可以把整个电影视为一个“格式塔”,一个整体,那么电影绝对不是各个画面按照线索发展简单的拼接, 这种拼接也不仅仅停留在“叠加”的意义上,这些单独的画面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多种多样的音乐艺术内容和音乐表现形式, 使画面有机地整合观众对它的接受过程中。此外,格式塔趋完形律还存在这样的观点, 它认为人们在面对知觉给定的任何视觉排列时, 易于以稳定且连贯的形式把完全不同的元素加以组织, 而不是把这些元素当成不可理解和缺乏组织的一些混乱元素[11]。在电影中,每一个画面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单独的元素, 电影音乐加速了对电影中完全不同的画面(元素)间的组织,这也为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利用实验对电影音乐的功能进行客观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本文档为【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趋完型律看电影音乐的功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