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天津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开发思考

2017-09-26 7页 doc 20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天津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开发思考天津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开发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现代化,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和家庭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长等条件的满足,从前只属于特权阶层的旅游行为变得大众化,然而城市发展也逐渐趋近“同质化”,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互补共赢性,将二者巧妙融合,既可以带动若干相关产业,又能以其经济收益保护文化遗产。鉴于其他地区的古镇老街开发范例,对天津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开发进行研究 关键词,古文化街,老街开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
天津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开发思考
天津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开发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现代化,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和家庭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长等条件的满足,从前只属于特权阶层的旅游行为变得大众化,然而城市发展也逐渐趋近“同质化”,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互补共赢性,将二者巧妙融合,既可以带动若干相关产业,又能以其经济收益保护文化遗产。鉴于其他地区的古镇老街开发范例,对天津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开发进行研究 关键词,古文化街,老街开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7-0158-03 一、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的意义 随着发展,许多本土文化消亡、流变,地方传统与历史文脉被割裂。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与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变得越来越相似。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历史经验,经过漫长的发展呈现出各色文化特征,才使得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我们不得不重视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传递。文化作为一 种抽象事物,需要一定的载体予以呈现和展示,进入现实公共文化生活和现实文化生产中,才能实现转化,我们应该找出一条使文化资源与当代社会消费需求相适应的道路 随着交通、资金、闲暇等方面的限制解除,旅游大众化。旅游活动与文化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旅游是一种流动的文化活动,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渠道,将文化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能够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鲜明的文化资源又可以作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反过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旅游开发范例 ,一,“乌镇模式” 上海的“新天地”模式、桐乡的“乌镇”模式因其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范本 乌镇在2001年推出的东栅景区和2003年启动的西栅景区景。开发景点20多处,主要由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具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传统商铺区和水乡风情区组成,设有停车场、购物街、餐饮、住宿接待设施,并配有导游服务等 1999年,乌镇首次进入保护古镇遗产程序外部整治,将修复目标定位在一百年前。在整个古镇保护过程中,老街管线地埋,抬头不见电线电缆、低头难觅水管槽道,为了布置的古镇的“原汁原味”场景,多处征集寻求当时的建筑材料, 复原部分重要厅堂、典型居民区的原貌,利用原有建筑改造,建筑内部空间进行重构,将历史物化闲置公共建筑注入新的功能,补贴传统特色老字号商店,强调传统手工艺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历史街区传统老店的恢复,使旅客还能通过恒益药店和乌镇邮局,染坊、油坊、茶馆等,看到过去老百姓来早市、喝早茶、抽早烟的社会生活场景[1]。为了增添乌镇的人文气息,当地还重新编排评弹、皮影戏和花鼓戏等一些文艺节目,组建乌镇越剧队、老年京剧队,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古镇生活 乌镇保留了独特的地方习俗和文化传统和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河网密布,港汊纵横,民居临河而建,街道两旁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筑,小桥、流水、古宅,体现了的江南古镇风韵,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美誉。因其在“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方面的成功而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其合理的发展模式也被联合国称为“天人合一”的“乌镇模式” ,二,上海“新天地” 有近一个世纪历史的上海“新天地”原属法租界,是以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而成的颇具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餐饮、商业、娱乐和购物步行街。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分。北里由多幢石库门老房子所组成,并结合了现代化的建筑、装修和设备,化身成多家高级消费场所及餐厅,时装专门店、 时尚饰品店、美食广场、电影院及极具规模的一站式健身中心,还有适合举办各类活动的占地250平方米的广场。南里以现代建筑为主,旧建筑为辅,荣获诸多国内外建筑奖 “大部分为旧式或新式里弄,少许花园洋房”是石库门独特的文化积淀,为了重现石弄堂的昔日光景,改造旧城依从“整旧如旧”原则。保留了街巷的空间尺度,部分建筑基本保留,一些保留外墙和屋顶,在老房子内加装现代化设施,增设地下管道、通讯电缆、消防系统等基础设施。剩余部分建筑内部拆除重建[2],为了贴近原貌,依据从上海档案馆找到的当年残存图纸进行重建,专门从国外进口防潮药,尽量保留原有砖瓦 改建后,新天地现有商铺百余家,其中餐饮类占总量的四成,包括中式餐厅、欧美餐厅、东南亚餐厅、酒吧和茶坊等,其他还有服饰精品店、家居饰品、传统文化工艺品店,以及新概念电影中心及大型水疗中心,出售各类中国味工艺品、居家用品、纪念品的中华文化商城等,中西合璧,风格独特。另外,还有特意按照20世纪20年代里弄住户模式建成的石库门“屋里厢”展示馆,石库门博物馆则通过对老上海居家环境的重现,让大家了解原汁原味的20世纪初上海人家的生活形态和上海的历史文化,追寻历史回忆,展示本土风情,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到独特的海派文化 ,三,“乌镇模式”与“新天地模式”带来的经验启示 1.成功之处,合理定位和大力宣传 ,1,乌镇。通过科学的市场分析,乌镇一期定位为观光市场,二期则定位在商务市场和休闲市场,由专业团队管理,确立高端市场的定位,营造静谧的环境氛围。对海外游客,大力宣传乌镇的中国历史文化特色,对北方游客,宣传“枕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特色,对城市居民,则利用纯朴的乡土气息吸引人们来体验。与中青旅的合作,也为之带来大量的客源 政府大力营销,在宣传方面投入巨大,先后与多家电视、新闻媒体展开合作,广泛参加国内外各大型国际旅交会。先后成功举办香市花车巡游烟花大会、首届中国桐乡乌镇水乡童玩艺术节等大型宣传活动和节事活动并赞助拍摄电视剧《似水年华》,塑造出乌镇“远离世俗纷扰”的形象。延续历史文脉,全方位打响乌镇知名度。 ,2,上海“新天地”。新天地在大都市文化的碰撞更为剧烈。上海“新天地”将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于上海的商务区白领阶层、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士、来到上海旅游的海外游客以及国内游客等[3]。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选择老字号的品牌,独特个性的商户入驻,让中老年人走进它怀旧,年青人觉得时尚,外国人认为它很“中国”,中国人则感觉很洋气 在此举行过一系列潮流的活动,例如迎2008农历新年主题花卉展、“浪漫情人节环绕新天地”主题活动、秋冬时装季、万圣夜系列精彩活动,圣诞庆祝活动等。更是借助2008年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举行新天地新年倒计时晚会,营造出一个国际化的气氛,让海内外各界人齐聚新天地,感受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2.警示之处,开发与破坏的不平衡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适度商业化之间总是很难掌握平衡,“乌镇模式”与引起跟风潮流的上海“新天地”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乌镇西栅景区基本空心化,再难感受到景区内原有居民的生活人情。过度商业化冲淡了古镇韵味,正如一些游客抱怨西栅景区中的酒吧一条街,惊扰了乌镇的宁静,破坏了氛围。上海“新天地”从空间的组织方式上进行较大改动。过于现代化的招牌和装潢与住宅原有的风格相矛盾。很多人感慨新的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历史文化只留下了一个外壳和零星的元素。我们需要商业的元素,但要避免过度商业化 三、天津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开发 ,一,天津古文化街发展现状 天津最初是渤海湾上的一个渔村,北宋年间南北贸易繁荣,天津成为漕粮中转之地,人口聚集,金元时期凭借“地当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的地理优势形成了商业和人口的聚集地。明代朱棣由此渡船,“天子渡口”遂更名为“天津”。随着海运的兴盛,“护海女神”妈祖,由南方传播到北方,元泰定年间三岔河口一带建立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在古代是祭 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场所的天津古文化街现已成为津门十景之一 古文化街由仿中国清代民间小式店铺组成,匾额楹联,建筑风格独特,主要工艺品、文玩字画、古旧书刊、珠宝玉器、旅游纪念品等,还有泥人张艺术博物馆、玉皇阁、天后宫等景点,充满“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加入现代化管理元素的古文化街商业旅游区,新增防盗监控系统、消防、餐饮、卫生等设施,街内设有卫生间36个,监控摄像头百余个,景区周边停车场可停纳近千辆车 但景区资源分散,又缺乏有效的运营,发展凝聚力不足,古文化街内多是个体商贩经济,资产运营效率普遍偏低,经营不规范的文玩店、小饭店比比皆是,导致景区整体商业格局混乱,有损景区整体形象。除此之外,景区内旅游信息服务、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尽完善,传统商业模式效益有待提升,缺乏业态创新,推介力度不够,开发还浮于层,具有品牌认知度的特色文化旅游尚未形成,中、高层管理人员比例较低,既掌握商业相关知识,又具备文化旅游产业管理经验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二,未来发展思路 1.挖掘“老城津韵”品牌的民间渠道。发挥“中华老字号”品牌优势,与现有商业、餐饮、景区布局相结合。推广街区的民间技艺,鼓励独具天津特色的手工、演艺、绝技、饮食、 风俗等走进群众,强化旅游资源品牌提升,全面推广民间津文化,作为津韵文化的支撑和补充,通过国内外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津文化,通过举办风俗活动、旅游节庆、文化博览节等提升,合理布局以“老城津韵”地方特色为主的专卖店、展示中心和专题博物馆,塑造“津”文化旅游的品牌。开辟民俗游精品线路,增设人力车、电瓶车、马车等体验式交通工具增强沿途的趣味性和便捷性,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老城津韵” 2.形成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以特色文化和休闲旅游为主线,融合休闲娱乐、商贸服务、酒店餐饮等行业,通过提供全功能旅游服务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打造天津市文化旅游核心区。以体现都市时尚为主题,大力发展融合休闲、体验、展演、文化等元素的配套商业服务,利用闲置楼宇招商发展体验休憩商业综合体,组合规划片区内食、住、行、游、购、娱等业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建设经济型酒店、青年旅馆等适合大众消费业态,实现景区内旅游活动的全功能服务,放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带动商旅文融合发展,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将整个老城片区打造成京津冀区域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 3.加强宣传与专业人才引进政策。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托南开区“三区三带”文化产业布局,面向京津冀地区、华北、华南等地区,实地考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合作 与交流模式和途径,加大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力度,广泛宣传老城片区规划、建设、招商信息,以此扩大社会知名度。适应商旅文融合发展的需求,切实提高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完善专业人才的吸引、使用和激励政策,加快引进领军人才,造就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构筑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高地 四、结语 一旦出现成功的改造案例,各地便纷纷效仿,造成重复建设和雷同。然而杭州西湖天地如法炮制上海新天地,不仅没有一炮打响,反而是一片冷清,所以我们在对历史街区和建筑进行保护、整修和再利用时,应该发掘自有的独特资源,不是简单地对历史的“恢复”,也不是对历史的“遮掩”,而是一种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的“创造”。立足于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及发展优势,发展不同业态,充分挖掘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旅游与市场相融合,统筹发展旅游业、文化、商业及全功能服务产业,充分发挥产业融合的倍增效应。实现特色发展,将区域优势转化为功能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 郑世卿,王大悟.乌镇旅游发展模式解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10,. [2] 赵晔,姚萍.从上海新天地看历史遗产的保护利用[C]// 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3] 张斌,张皖婷.大都市休闲街研究――以上海新天地开发为例[J].经济论坛,2009,,5,. [责任编辑 李晓群]
/
本文档为【天津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开发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