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0国审小麦品种[方案]

2010国审小麦品种[方案]

2018-01-07 6页 doc 19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2010国审小麦品种[方案]2010国审小麦品种[方案]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5 品种名称:山农19 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83(3)-113/1604)F3//886059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早熟1天,比周麦18早熟1.9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春生分蘖较多,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差。株高86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平展细长、深绿色。茎秆弹性好,抗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层厚,穗多,穗小。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近圆形、均匀,饱满...
2010国审小麦品种[方案]
2010国审小麦品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5 品种名称:山农19 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83(3)-113/1604)F3//886059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早熟1天,比周麦18早熟1.9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春生分蘖较多,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差。株高86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平展细长、深绿色。茎秆弹性好,抗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层厚,穗多,穗小。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近圆形、均匀,饱满度一般,黑胚率偏高。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2.8万穗、44.2万穗,穗粒数30.7粒、31.8粒,千粒重43.8克、40.3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81克/升,硬度指数67.0、67.7,蛋白质含量13.94%、13.93%;面粉湿面筋含量31.1%、30.8%,沉降值27.8毫升、33.2毫升,吸水率60.6%、61.0%,稳定时间1.9分钟、2.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68E.U、274E.U,延伸性153毫米、166毫米,拉伸面积38平方厘米、66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9.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2.5,;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4.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9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3.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2万苗。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 审定: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阳、信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 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应采取调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预防倒春寒。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6 品种名称:山农20 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PH82-2-2/954072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天,与周麦18相当。幼苗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偏迟,春生分蘖多,抗倒春寒能力较差。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小、上冲、深绿色。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熟相较好,对肥水敏感。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卵圆形、均匀、较饱满、有光泽。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3.2万穗、45.8万穗,穗粒数32.9粒、31.8粒,千粒重43.1克、40.2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中感条锈病和纹枯病,慢叶锈病,白粉病免疫。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中感白粉病,有颖枯病,中感至高感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05克/升、786克/升,硬度指数66.0、66.8,蛋白质含量13.57%、13.80%;面粉湿面筋含量31.4%、30.9%,沉降值29.6毫升、31.4毫升,吸水率61.5%、62.5%,稳定时间3.2分钟、3.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04E.U、282 E.U,延伸性152毫米、146毫米,拉伸面积45平方厘米、58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4.9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3.9,;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2.3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8.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1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苗。注意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春季水肥管理可略晚,注意控制株高,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 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阳、信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7 品种名称:新麦26 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新麦9408/济南17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天,与周麦18相当。幼苗半直立,叶长卷,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较弱。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平展、深绿色。抗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卵圆形、均 0.7万穗、43.5匀、饱满度一般。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 万穗,穗粒数32.3粒、33.3粒,千粒重43.9克、39.3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感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抗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叶锈病、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88克/升,硬度指数64.0、67.5,蛋白质含量15.46%、16.04%;面粉湿面筋含量31.3%、32.3%,沉降值63.0毫升、70.9毫升,吸水率63.2%、65.6%,稳定时间16.1分钟、38.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28E.U、898E.U,延伸性189毫米、164毫米,拉伸面积158平方厘米、194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4.6kg,比对照新麦18减产2,;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1.4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5.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8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1.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8日至1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2万苗。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 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应采取调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预防倒春寒。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8 品种名称:苏育麦1号 选育单位:连云港市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烟1668/鲁麦21号 特征特性:半冬性,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2天,比周麦18晚熟1天。幼苗匍匐,叶短小、浓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低。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迟,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慢,抽穗较晚。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上冲、深绿色。茎秆弹性差,抗倒性差。熟相一般。穗层厚,穗多,穗小。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卵圆形、饱满度一般、粒小。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8.1万穗、50.5万穗,穗粒数33.4粒、33.8粒,千粒重36.6克、35.1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赤霉病,慢叶锈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06克/升、798克/升,硬度指数51.0、51.4,蛋白质含量13.70%、14.03%;面粉湿面筋含量28.2%、28.5%,沉降值29.2毫升、31.9毫升,吸水率54.6%、55.4%,稳定时间4.1分钟、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52E.U、386E.U,延伸性147毫米、141毫米,拉伸面积53平方厘米、7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9.5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3.5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3%。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0.4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高肥水地块8万苗左右,中肥水地块10万苗左右,低肥水地块15万苗左右。注意 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该品种抗倒伏性差,春季水肥管理可略晚或适时喷施矮壮类化控药剂,控制株高,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在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易发生倒伏的高水肥地块种植应采取措施控制株高,防止倒伏。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9 品种名称:郑麦9962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豫麦18/ Ta971832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4)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1天。幼苗近直立,叶长卷,叶色黄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冬季抗寒性中等,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对春季低温敏感,抗倒春寒能力较差。株高77厘米左右,株型半松散,旗叶长、略披,下层略郁闭。抗倒性较好。较耐后期高温,灌浆较快,熟相好。穗层厚,穗多,穗码稀。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长圆形、均匀、饱满,光泽度好,黑胚率低。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4.3万穗、41.7万穗,每穗粒数31.4粒、32.8粒,千粒重44.7克、41.9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赤霉病,中感纹枯病,慢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中感条锈病、叶枯病、白粉病,颖枯病较重。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11克/升、824克/升,硬度指数66.0、67.6,蛋白质含量13.73%、13.29%;面粉湿面筋含量26.2%、26.6%,沉降值29.2毫升、31.7毫升,吸水率57.6%、60.4%,稳定时间4.6分钟、3.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62E.U、355E.U,延伸性102毫米、93毫米,拉伸面积36平方厘米、4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8.3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4.4,;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0.2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2.8%。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1.9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1.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苗左右。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注意适时播种,防止冻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
本文档为【2010国审小麦品种[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