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7-09-20 2页 doc 12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在北京举行谈判。在这次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1954年6月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和这两国总理重申并确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指导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和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都蕴含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精神,以后它便成为许多国家公认的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普遍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在北京举行谈判。在这次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1954年6月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和这两国总理重申并确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指导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和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都蕴含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精神,以后它便成为许多国家公认的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普遍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和可行性,是因为它超越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界线,从承认每个国家一律平等出发来考虑国家关系。其基本内涵是每个国家既有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又有不侵害他国利益的义务,权利与义务对等。因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的愿望,有了广大中小国家的支持,它就能长期地发挥影响,并取得国际法理上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际交往范围狭窄,周恩来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改变了外部世界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它首先就使中国与亚洲邻国的关系产生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的亚洲邻国大都是中小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也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担心中国会实行扩张主义,谋求地区霸权,因此对中国存在种种疑惧和不满。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首次出访缅甸,6月28日到达仰光。对于这样一个 共产主义大国 的总理,缅甸总理吴努不知如何接待才既不失礼,又能讲出自己郁积已久的心里话。当他发现周恩来对接待工作很满意,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丝毫没有 大国架子 时,才一改当初拘谨的态度,坦诚地 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吴努在会谈中谈到,缅甸人口只及中国的云南省,缅政府一直担心中国对缅甸有领土野心,因而十分恐惧。为不便客人见怪,他接着马上声明自己所讲的某些话只是一种 友好的埋怨 。周恩来耐心地听了吴努的讲话后,首先感谢缅甸在联合国支持中国,称缅甸拒绝接受美援,反对美国在缅建立军事基地。接着又说:我们的 立国政策就是把自己国家搞好,没有领土野心。根据中国共产党的经验,革命是不能输出的,输出必败。吴努非常满意地说: 阁下这次来访,起了很大的作用,消除了缅甸人民对中国抱有的恐惧的相当大部分。 当年12月,吴努回访中国,在北京饭店宴会上以诙谐幽默的方式笑谈中缅关系,他说: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但是又自信是蚂蚁虽小,也会爬到大象的鼻孔里,咬其柔软部分,使大象感到麻烦不安~ 这席话引起哄堂大笑,活现出一个小国对大国的复杂心态。当毛泽东接见他时,他再次表示: 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总理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 1955年4月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以诚恳的态度大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承诺中国不搞大国沙文主义,打动了它的亚洲听众。除少数国家还要等一等、看一看外,其他国家都开始相信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不再把中国看成一个敌人或一种威胁。于是,柬埔寨、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尼、巴基斯坦等国的首脑接踵而至地访问中国,希望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1956年,周恩来对这些国家进行回访,受到无以复加的隆重欢迎,人们像对待一位和平的天使来一睹他的风采。缅甸总理吴巴瑞抬举周恩来说: 周总理以他的风度、礼貌、殷勤和对我国福利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是我们这一时代的第一号胞波。
/
本文档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