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word】 巩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果尚需结构改革

【word】 巩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果尚需结构改革

2018-09-03 17页 doc 42KB 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word】 巩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果尚需结构改革【word】 巩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果尚需结构改革 巩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果尚需结构改革 宏经济 巩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果尚需结构改革 ?吴秀波 内容提要:尽管紧缩的货币政策取得部分成果,但是造成通胀的货币因素并未明显削弱,如外汇 占款增长迅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未触及存量货币供应量,新增贷款并未明显减少等,与2008年 不同,外围经济环境不会出现急剧恶化情况,为我国治理通胀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从中长期看,要 彻底治理通胀问题,必须汇率,利率,税率齐动,积极进行结构改革.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外汇占款货币供应总...
【word】 巩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果尚需结构改革
】 巩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果尚需结构改革 巩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果尚需结构改革 宏经济 巩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果尚需结构改革 ?吴秀波 内容提要:尽管紧缩的货币政策取得部分成果,但是造成通胀的货币因素并未明显削弱,如外汇 占款增长迅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未触及存量货币供应量,新增贷款并未明显减少等,与2008年 不同,外围经济环境不会出现急剧恶化情况,为我国治理通胀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从中长期看,要 彻底治理通胀问题,必须汇率,利率,税率齐动,积极进行结构改革.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外汇占款货币供应总量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8—015—05 针对经济增长出现过快的苗头尤其是流动性和通胀的巨 大压力,从2010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实际上开始在逐步收紧, 2011年以来宣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迄今央行已12次调高存 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并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总 体上看.今年以来以稳健货币政策为主要特征的宏观调控取得 了积极的效果,截至今年5月份货币供应量,M2的同比增 速从去年的299%,21%下降为12.7%,15.1%,其中M2增 速创下近30个月的新低(仅高于2008年10月的148%).受国 内电力短缺,汽车销售放缓,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放缓,房地产市场下滑,以及国91,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中国 经济增速正在逐步放缓过程中.与此同时.一些中小企业的资 金比较紧张,部分媒体对一些企业带有倾向性的采访也夸大企 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为此,有部分人士认为我国紧缩的货币政 策出现”超调”,中国经济会发生”硬着陆,要求央行放松货 币政策,以增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超调论的依据是当 前的CPI已经是今年的高点.未来CPI会自动走向可控状态,宏 观经济政策的重心应回到保增长.本文认为,今年是”十二五” 开局之年各地都会安排较多的投资项目,而且中央安排的万 亿保障房项目在落实资金来源后会拉动多个行业的稳健发展 与2008年相比,外部环境有惊无险,中国经济不存在”硬着陆” 风险.相反由于5月份CPI指数高达55%.南方粮食生产大 省久旱转涝,猪肉价格节节攀升未来物价上涨压力依旧存在, 紧缩货币政策取得的成果亟待巩固. 一 ,造成通胀的货币因素并未明锃削弱 (一)外汇占款增长迅速 外汇占款已经成为央行被动发行货币的源泉,965E占款增 长迅速的势头目前尚未得到明显的扭转.据央行统计数据,2011 年5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3764亿元,较4月增长21%.截 至2011年5月末,我国91,汇占款余额累计达2439亿元.今年以 来,我国新增人民币91,汇占款大约1.8万亿元.而且.在央行 201O年6月开始鼓励实行人民币结算的背景下,由于人民币存在 升值预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进口和出口中的运用比例不 均匀,出口往往采取美元结算,而进口采取人民币结算.例如 今年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总金额25847亿 元其中实收3925亿元,实付2192.2亿元.收付比为1:5.造 成的后果是一方面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4月底, 香港市场人民币存款已逾4500亿元.这些资金目前的投资渠 道较少正通过合法与非法的方式回流内地市场,增加人民币 的供应:另一方面,由于申请购汇的减少,导致央行必须结入 更多的外汇,形成更多的91,~E占款数,作为高能货币经过流 通后,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会形成数倍的购买力. (_二)对冲流动性的”资金池”对货币存量影响 有限 对冲外汇占款的资金池”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 市场操作两大部分.尽管今年每月一次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 行为导致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经达到21.5% 的历史高位,但是面对源源不断的外汇占款.在国外被称之为 猛药的准备金率在我国只是起到了”消炎镇痛”作用.今年 以来,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冻结2.2万亿元的资金, 理论上也就能够回收新增的1.8万亿元~,191,汇占款(还没有考 虑6月份新增部分). 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另一工具由于经常存 NEWFINANCE15 oo一 期__ ,一 A 总 UG 第 US 2 T 7. 20 期 11 8总第27O期宏观经济 在央票到期且发行成本较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高.对冲流动性的 效果有限.截至5月末.今年共发行央行票据37期共8290亿 元,共进行正回购操作24次.共12500亿元,央行票据操作效 果总体是投放流动性.同期正回购操作效果是回笼流动性.总 体来看,前5个月除了3月份公开市场操作实现流动性净回笼 外,其余各月均为流动性净投放. 显然,两大”资金池”的共同作用仅仅是对冲掉了被动增 发的货币及部分到期央行票据,而存量货币根本没有减少.M2 从年初的73万亿元上升到5月末的7634万亿元. (三)”贷款难”是个结构问题 作为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因素,银行信贷的活跃程度将间 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到物价的走势.备受部分专家诟 病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其实是个结构问题.因为从总量来看. 尽管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信贷作了诸多限制.但银行同期 实际新增贷款并没有减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人 民币新增贷款3.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大约5千亿元.但 是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却大大超过去年同期.据统计, 前五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7085款,达到2010年 全年发售量的72%.今年前五个月通过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进行 的信贷投放规模已经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因此.如果算上理 财产品中的信贷部分,实际新增人民币贷款并没有减少,而是 增加. 贷款难”的症结恐怕还要从银行自身寻找.根据央行6月 份发布的《2O11中国金融稳定》.银行信贷集中度正在提 高,银行业贷大,贷长,贷集中”问题进一步加剧.从贷款 期限来看.截至2010年年末.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连续19个月 超过3O%,全年新增中长期贷款6.95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 的832%.同比上升15.7%.从贷款投向来看,个人贷款,制 造业,批发及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四类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 达66.7%,同比上升7.2%.根据财新媒体报道.工农中建交 等五大行因为铁路贷款的原因”单一客户(集团)集中贷”均 超过15%的监管目标值.而铁路等交通建设周期长,往往需要 5-8年才能产生正收益,如此巨大的借贷资金,在未来还款期 集中到来时.将面临巨大的信贷压力与还款风险.”存短贷长” 使得银行可供信贷的资金极度短缺,这是”贷款难”的真正原 因”贷款难”是银行2009—2010年问疯狂信贷的恶果. (四)货币供应总量活化风险加大 首先,货币供应总量依然巨大.5fl末,M2同比增长15.1%. M1同比增长12.7%,M2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进入央行今年设定 16NEWFINANCE 的16%的同比增长目标.仅从同比数据上看.似乎调控目标已 经达到.今后没有必要继续紧缩.但是.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增 速是在前两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放松货币,从而在较高的 基数上实现的,与正常年份不具有可比性.2006年底我国M2 为34.55万亿元,当年M2增幅为158%GDP为21万亿元; 2011年5月末.M2为76.34万亿元,短短四年多的时间.M2增 长1.2倍,而同期GDP增长不到1倍. 其次.存款活化迹象明显.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11万亿 元.同比多增195亿元.但是如果进一步分析存款构成,其 中,住户存款增加71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L~/jI]4697亿元 财政性存款增加3531亿元.联系到今年5月财政收入单月超万 亿元的事实,就可以发现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出现下降趋势. 较多的货币供应总量和不断增加的存款活化趋势依然是未 来通胀的主要推手,管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与经济增长速度 相适宜的货币供应量依然是央行的首要目标. 二,外围经济形势有利于国内治理通胀 理论上,如果汇率能够自由浮动,外围经济形势对国内物 价走势的影响不大.现实中,由于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 率,外围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国内有影响.2008年8月正 当国内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保增长,控通胀”时.金融危机 的风暴从美国席卷而来.使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陷入被动.时 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当时中国政策”超调”,并以此来和 今天的政策对比.实际上.2008年7月中国CPI高达6.3%.PPI 则高达10%,防通胀的政策没有任何错误.2008年的政策失误 在于没有料到金融危机来得如此迅速.今年,外围的经济形势 依然不容乐观.但是.外部环境有惊无险.应该不会重蹈2008 年的覆辙.从较长时期来看.在新的支柱产业未形成前美国, 日本,欧盟等三大经济体普遍面临”高负债,高赤字的主权 债务风险.势必造成本币贬值,民众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收 缩等现象,对我国的出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短期内 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经结束,受滞胀风险约束. 后续量化宽松政策难以出台: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由于欧洲 伤不起”,最终将解决.外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给我国巩固治理 通胀成果带来有利条件. (一)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经结束 美联储当地时间6月22曰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 至025%的水平不变.以刺激美国就业增加和经济复苏.美联 储在会后声明中还称将在今年6月底结束去年推出的第二轮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2).并维持将到期的国债本金进 行再投资购买美国国债的政策. 2010年11月,美联储正式推出QE2从2010年11月至2011 年6月底.每月动用750亿美元合计6000亿美元购买长期国债. 期望作为药引子”达成如下目的:压低国债收益率,维持较 低的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水平,减少失业率;推升资产价格.利 用财富效应提高消费贡献:通过货币贬值.减少对外债务负担. 自从推行QE2以来.其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在国外美联 储被指滥用美元霸权,肆意印钞,遭到多方抨击,在国内,美 联储也被谴责应对不力,未能肩负起”促就业,稳物价”两大 使命.美国失业率最近重拾升势5月份升至9.1%.而国内物 价在能源,食品的带动下也逐渐走高,核心消费价格指数5月 份环比上涨0.3%.为近三年来新高显示出通胀压力已向非 能源和食品等众多商品价格以及生产环节传导的迹象.在这一 背景下,美国民众的消费意愿受到抑制,奥巴马政府的支持率 也降至新低.最关键的问题是,QE2所释放的巨大流动性并未 被实体经济吸纳.而是转到了资本市场兴风作浪,以原油,铁 矿石为代的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 场国家面临输入性通胀风险. 随着QE2的结束,在QE2刺激实体经济复苏效果不明显以 及国内外批评声较多的背景下.美联储对于是否推出QE3仍处 于政策观望期.国际金价,油价在6月底出现大幅回落.曾经 给我国带来巨大压力的输入性通胀因素暂时减弱.给我国治理 通胀带来有利条件.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不会恶化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在是否施以援手方面进 退两难.一方面,依靠希腊本国难以偿债.救援资金不知何时 能够收回.2010年希腊的GDP是2300亿欧元.已经比一年前下 降45%.而公共债务已经累积到3250亿欧元,债务与GDP的 占比已经超过了14O%.即使按照乐观的估计,到了2013年.预 计希腊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将接近16O%是一般认可的 可持续负债规模比例的两倍.根据分析希腊若要单独偿还债 务,必须在未来30多年里GDP年均增长12%.这个速度对于希 腊来说.是一个无法完成的神话.另一方面,根据国际清算银 行最新发布的数据.过去一年来,通过停止面向希腊发放新贷 款,资产减记,提高拨备以及提高资本充足比率等方式.欧洲 银行业已将其整体对希腊债务的风险敞口降低了3O%至1363 亿美元.但是,这些银行对希腊以外的脆弱国家如葡萄牙,爱 尔兰,西班牙和意大利债务的风险敞口仍高达2万亿美元.一 旦希腊危机不能解决.其他脆弱国家的银行将面临挤兑风险. 导致流动性危机.截至去年底,德法两国的银行业持有的希腊 外债占后者总外债的6O%以上.对希腊的新一轮援助不可避 免因为放任希腊不管将意味着更多的欧元区国家受到传染, 届时不堪重负的欧洲银行业很可能会重演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 倒闭时的悲剧. 总之.两害相权取其轻,欧洲最终会给希腊施以援手欧 洲经济形势的稳定将给我国治理通胀带来有利的条件. 三,治理通胀需要”三率齐动”,推动结构改革 引起通胀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汇率,利 率,税率等三大价格体系直接决定社会阶层经济利益的划分. 这是真正的政治经济学.通俗地说.利率是使用资金的价格.其 高低决定国内储户阶层与贷款人阶层的利益,如果实际利率为 负值,储户利益受损.而贷款人受益;汇率是使用人民币购买 外国商品的比价直接划分中国人Sntb国人之间的利益,如果 汇率被人为压低,则中国人补贴外国人:税率是政府提供公共 服务的价格,直接关系到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利益流向,如果 税率过高.则表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价格过高,纳税人的利 益受损.在”低利率,低汇率,高税率”组合下.一方面,民 众的收入增长滞缓.抗通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政府压低利 率补贴企业,导致投资需求加大.过剩的产能需要出口消化,因 此需要压低汇率补贴出口,出口部门带来tl,,E占款.大量的资 金刺激更多的投资需求,引发生产要素价格的全面上涨,用工 荒,”电荒”,”煤荒”,通胀压力周而复始.当前,结构失衡典 型表现为三大价格体系的扭曲.为此,亟待调整汇率,利率,税 率的形成机制. (一)调整汇率形成机制 人民币内在价值直接决定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1993年人 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时毕业的大学生才70万.现在每年毕业的大 学生超过600万,中国已经成全球制造中心,出口产品已由当 初的纺织品转换为机电产品.中国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人民 币的内在价值有很大的提升.当人民币内在价值被人为低估时, 必然需要通过对外升值或对内贬值的方式达到均衡.当人民币 不能对外升值.必然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与人民币升值仅影 响出口部门相比,对内贬值的过程就是物价的持续上涨过程, 影响国内所有部门.政治风险很大.从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 NEWFINANCE17’ 2 r2 708总第期U宏观经济 制看.由于存在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 性等两大特点,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扭曲从而使人民 币汇率基本上体现的是政府意志,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汇率. 1.变更强制结汇制引导外汇占款 外汇占款已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重要来源.2011年人民币 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中国应通过有效引导的方法.将外汇占 款的增长控制在有效范围,才能实现全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目 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变更现行的强制结汇制.做到少结 汇.可考虑的方法有:个人和企业结汇限额控制,减少境外企 业的上市,减少对外商投资的招商引资活动,减少出口退税额, 严查外汇管制政策的执行情况等,目前看这方面仍有较大的余 地.另外要做到多售汇.可考虑的方法有:支持商业银行向央 行购汇以缓解外汇存款的不足,以财政政策鼓励境外投资降 低进口关税,扩大海9b,E款的限额,鼓励金融机构开办QDII业 务等. 2.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 尽管从2006年开始,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 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但由于央行可以自主确定权重.人民币 中间价的确定仍旧控制在央行手中.尽管央行宣布建立人民币 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机制,但是货币篮子里的货币种类以及 权重并没有公开.央行干预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汇率的市场化改革需要央行逐步放弃汇率目标通过基准利率 的调整来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最终人民币汇率水平将由市场 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由于目前仍旧存在利率管制,因此市场化 的汇率水平难以形成.现实的做法是央行应逐步放宽人民币对 美元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波动幅度.让人民币汇率变动有 更大的弹性.使人民币能够较快地向均衡汇率靠拢. (二)调整利率政策 从2010年2月至今.已经有16个月的实际利率是负利率. 长期的负利率必然扭曲资源的配置.一方面存款人不愿意所 存资金面临缩水,纷纷寻找其他投资渠道加重社会资金的炒 作:另一方面,贷款人因为资金成本低廉,大量贷款,造成资 金没有流向最能发挥效率的行业或部门.严格的利率管制使得 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差异巨大,大量信贷资金从银行流出.进 入地下钱庄等灰色金融领域.风险极大.显然.当前正规金融 系统出现流动性紧俏,银行不得不高息揽储.而全社会融资总 额则出现货币流动性泛滥{体现为通胀压力高企),恰恰就是人 民币利率偏离均衡值所致.从短期来看.加息有利于疏导即有 -I8NEWFINANCE 的货币存量;从中长期来看.放松利率管制.促进利率市场化 有利于发挥利率的调控功能. 1.加息有利于疏导既有的货币存量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控制增量的方法只能 控制资金的供应,对于资金的需求却无能为力,要抑制需求.只 有提高使用资金的价格.在经济正常增长情形下.已经高达76 万亿元的M2肯定还会不断增加.成为诱发通胀的笼中之虎”. 加息相当于给老虎喂肉”.是疏导货币存量的最好方式.提高 多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使真实利率转为正数,这样能使社会资 金重新回到银行.成为银行沉淀资金.对物价不构成影响.2O 世纪90年代的贴息保值存款起到很好的降通胀作用. 2.放松利率管制,促进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 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 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也应 合理地调整储户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从长期来看.加快存 款利率市场化,是化解负利率环境的根本之法.目前为止,我 国国内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都已经基本 实现了市场定价,外币利率的市场化已基本到位,只剩贷款下 限和存款上限方面存在管制.而在贷款利率方面.面对私营企 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方面,银行在贷款利率上有一定的定价能 力.在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大企业的贷款利率也在上浮.取 消贷款利率下限或者扩大下浮比例在目前来看意义不大.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整个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最为艰难的一 步.有关部门试图控制存款利率的向上浮动,是出于保护银行 利益的考虑.目前.存款利率上限与贷款利率下限之间有约3% 的利差,贡献了银行利润的8O%.但是.管住了存款利率.而 对于理财产品的利率.则鞭长莫及.实际上.一年期存款利率 已经丧失作为基准利率的功能.商业银行以此利率根本吸收不 到存款.难以维持正常运行. 存款负利率的消失,有利于经济利益从企业部门回归居民 部门.一方面.可减少企业因低资金成本而盲目投资的冲动 另一方面,作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利息收入的 提高有利于增强居民抗通胀的能力. (三)调整财政收支结构 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巨额政府财政赤字.会导致央行 货币超发.最后传导到消费品物价上.表现为CPI上涨.但是 《中国人民银行法》禁止政府向央行透支来弥补赤字.而且近两 年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并不大(两年1.95万亿).更说明财政 赤字并非物价水平高企的推手.但是.这并不表明财政对物价毫 无影响.今年全国1,5月份累计财政收入468万亿元,同比增 长32%.近年来财政收入每年都在大幅增长,如2O10年 213%,2009年11.7%2008年16.3%,2007年324%,2006 年244%,2005年19.9%,2004年216%.财政收入增速均大 大超过同期名义GDP增速.财政收入超常增长受益于三大因素: (1)基于办公软件的普及与互联网的便利,税收征管水平大大提 高;(2)名义通胀率的低估实际物价水平高于统计局公布数据: (3)名义税率过高,目前适用的大部分税种,税率都是1993年 税制改革的成果,税率的匡算依据是当时的经济总量与所需的税 收收入.在分税制实施前,地方政府收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 此.名义税率必须定得高些才能完成税收任务.分税制实施后. 地方政府征税积极性大增.而过高的税率则一直沿用下来.显 然,在国民收入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政府拿得越来越多,说明企 业和居民拿得相对就少,即所谓”国富民穷”.一个例证就是按 照官方公布的5.5%的CPI水平,并不比2008年年初的物价水平 高但是央行的调查表明居民对物价的不满创近年之最,说明居 民抗物价上涨能力下降,从另一角度说明其收入增长有限. 目前中国税收的主要构成是间接税,包括企业增值税,消 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以及进口商品的关税等等.除非一种 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需求弹性无穷大,对这种商品或劳务的课征 的税负完全由生产厂商自己来负担,从而不会推高其销售价 格:实际上.绝大多数商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中课征的税负最 后都是要计入商品和劳务的最终价格而推动其价格上涨的.中 国人去境外购买商品,看似疯狂,实则理性.因为该商品进入 境内销售所需缴纳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远高于赴境外购物 的路费. 如果政府征收的税款存入国库.成为财政盈余.不形成购 买力,对物价的影响有限,但实际上,政府的支出增长更快,财 政收入永远不够花,中央政府的预算可以产生赤字从而合法举 债,地方政府的预算不能直接产生赤字.只好通过自己的”白 手套”一城投公司来融资举债.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行为, 相当于商业银行对财政部门发放贷款.由此扩大了社会信贷总 规模增加了货币供给总量.如果银行不持有国债.而是将其 转售给非金融机构和居民.表面上仅仅发生了资金使用权的转 移.但是由于财政部门的边际支出倾向大于非金融机构与居民 的边际消费倾向(否则不会有财政赤字),由于货币乘数扩大, 导致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也会增加. 政府手中掌握大量的资金.如2010年财政收入83万亿元. 土地出让金收入3万亿元形成庞大的集团消费能力,必然推 高物价.同时,财政资金的投入具有很大的杠杆作用.正如本 次4万亿元的刺激.带动的信贷资金目前已高达20万亿元, 对通胀的形成作用巨大. 众所周知,通货膨胀会使债务人受益债权人受损.而多数 情况下财政部门都是最大的债务人.只要通货膨胀率高到足以 使实际利率为负值.财政投资的各种低回报甚至无回报的项目, 都可以通过土地,建筑物等资产的溢价而实现账面盈余.这样 不仅提高了债务偿还能力,而且可以通过重新评估,重新抵押 撬动更多的信贷资金,增强支出扩张的”可持续性”,自然易于 为各级财政所乐于接受.因此,在中央银行意识到通货膨胀压 力,并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时,财政部门往往会有不同的声音. 在货币政策发挥总量控制之时,财政政策需要更多进行结 构调整.通过财政收支结构的调整.可以在抑制通胀的供给方 面比较精准地着力.要调整财政收支结构.财政政策短期内必 须从目前的积极回归稳健.财政政策回归稳健的涵义如下:首 先,明确政府职能,明确以收定支原则.重新匡算税率.遏制 政府投资预算的软约束.减少政府债务的发生:其次,降税以 提高民众应对通胀的能力.例如提高工资薪金的起征点,降低 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税负,降低部分产品进口环节的关税 以减少中国人到国外抢购中国制造的商品的疯狂行为;第三,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降低出口退税率以减少全国人民补贴出口 部门进而补贴外国人的行为.以财政纪律硬性削减政府开支, 那样才能有效实现货币回笼,从速抑制通胀. 参考文献: 1.潘永东,控通胀需要财政政策更多给力[N],金融 时报,2011—06—20 2.蒋旭峰,不得不防的QE2.5[N】,经济参考报, 2011—06—24 5.边绪宝,贷币政策”超调论”言不符实[N],证券 时报,2011—06—24 4.杨思媛,”硬着陆”之忧引发货币松紧之辩[N], 第一财经日报,2011—06—21 作者简介: 吴秀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NEWFINANCE19
/
本文档为【【word】 巩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果尚需结构改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