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药理学课件_青霉素g[精华]

2017-10-13 3页 doc 14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药理学课件_青霉素g[精华]药理学课件_青霉素g[精华] 青霉素G(Penicillin G) 单 位: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 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青霉素历史 发现者: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时 间: 1928年 命名时间: 1929年 临床前研究: 1939年, 钱恩、弗罗里 临床使用时间: 二战时期 临床首次使用地点 :美国 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细菌细胞壁的基础成分―― 胞壁粘肽(由N-乙酰葡萄糖 胺和与十肽相连的N-乙酰胞壁酸重 复交叉联结而成)。 青霉素的抗菌谱 G+菌(革兰氏...
药理学课件_青霉素g[精华]
药理学_青霉素g[精华] 青霉素G(Penicillin G) 单 位: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 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青霉素历史 发现者: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时 间: 1928年 命名时间: 1929年 临床前研究: 1939年, 钱恩、弗罗里 临床使用时间: 二战时期 临床首次使用地点 :美国 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细菌细胞壁的基础成分―― 胞壁粘肽(由N-乙酰葡萄糖 胺和与十肽相连的N-乙酰胞壁酸重 复交叉联结而成)。 青霉素的抗菌谱 G+菌(革兰氏阳性菌) 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 色链球菌、不产酶金葡菌及多数表葡菌等; G+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 G+厌氧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 难辨梭菌、乳酸杆菌等。 青霉素的抗菌谱 G-菌 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 G-杆菌:百日咳杆菌; 溶血性链 球菌引起 咽炎、 扁桃体炎 腥红热、 败血症等 体内过程 吸收: 肌内注射吸收快且完全,0.5-1.0小时达血药高峰浓度,并可维持4.0-6.0小时。 分布:青霉素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并能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组织中包括炎症时的脑脊液和房水中并达到有效浓度。 排泄:青霉素G几乎全部以原形经尿排泄。 过 敏 性 休 克 出 现 的 症 状 产 生 的 原 因 及 时 的 抢 救 有 效 的 预 防 症 状 过 敏 性 休 克 出 现 的 症 状 产 生 的 原 因 及 时 的 抢 救 有 效 的 预 防 原 因 内含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 水溶液不稳定,可发生: 降解反应:生成青霉噻唑酸、 青霉烯酸等降解产物; 聚合反应:青霉素G或6-APA生成 高分子聚合物; 这些具有致敏性的反应产物 (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 成抗原,引起变态反应。 原 因 内含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 水溶液不稳定,可发生: 降解反应:生成青霉噻唑酸、 青霉烯酸等降解产物; 聚合反应:青霉素G或6-APA生成 高分子聚合物; 这些具有致敏性的反应产物 (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 成抗原,引起变态反应。 过 敏 性 休 克 出 现 的 症 状 产 生 的 原 因 及 时 的 抢 救 有 效 的 预 防 抢 救 停药; 皮下或肌内注射0.1% 肾上腺素 0.5-1.0mg,症状未明显缓解者每隔约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H1-受体阻断剂等,以增强疗效,防止复发; 其它:补充血容量、升压、给氧、使用人工呼吸机等。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激动α、β- R,产生较强的α型、β型作用: 兴奋心脏;舒张冠脉;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介质。 抢 救 停药; 皮下或肌内注射0.1% 肾上腺素 0.5-1.0mg,症状未明显缓解者每隔约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H1-受体阻断剂等,以增强疗效,防止复发; 其它:补充血容量、升压、给氧、使用人工呼吸机等。 过 敏 性 休 克 出 现 的 症 状 产 生 的 原 因 及 时 的 抢 救 有 效 的 预 防 预防:重在预防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用药; 详细询问病史; 用药前必须皮试; 青霉素需现配现用;静脉给药选用适宜溶媒; 避免病人在饥饿状态时用药; 注射青霉素后必须至少观察30分钟; 必须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 总 结 目的 全面了解青霉素G 难点 理解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原因 重点 掌握青霉素的抗菌谱及临床 主要适应症; 掌握过敏性休克发生时如何急救 及如何有效地预防。 谢 谢 * * 青霉素G(Penicillin G) 青霉素历史 抗菌作用机制 抗菌谱 临床应用 体内过程 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G(Penicillin G) 青霉素历史 抗菌作用机制 抗菌谱 临床应用 体内过程 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 + PBPs 阻止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十肽聚合物的交叉联结 细菌细胞 壁的缺损 外 界水分渗入菌体 细胞膨胀、变形 细胞破裂溶解而死亡。 自溶酶的作用下 青霉素G(Penicillin G) 青霉素历史 抗菌作用机制 抗菌谱 临床应用 体内过程 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致病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青霉素G(Penicillin G) 青霉素历史 抗菌作用机制 抗菌谱 临床应用 体内过程 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 肺炎球菌所致大叶性肺炎、中耳炎 脑膜炎球菌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放线菌病 钩体病 梅 毒 与抗毒素合用治 疗: 破伤风白 喉 青霉素G(Penicillin G) 青霉素历史 抗菌作用机制 抗菌谱 临床应用 体内过程 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G(Penicillin G) 青霉素历史 抗菌作用机制 抗菌谱 临床应用 体内过程 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喉头水肿、肺水肿致呼吸 困难等症 血管扩张导致循环衰竭,出现: 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律失常等症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致昏迷、 抽搐等症 返回 致敏原 (初次) 机体 IgE(抗体) +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IgE-肥大细胞、IgE-嗜碱性粒胞 致敏原(再次) 脱颗粒 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如组胺、缓激肽、SRS-A) 皮肤 (荨麻疹) 呼吸道 (哮喘、 变 应性鼻炎) 胃肠道 (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 全身性 (过敏性休克) 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 肾上腺素(adrenaline) 首选
/
本文档为【药理学课件_青霉素g[精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