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017-10-14 24页 doc 46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邹平县中医医院护理部 2012年1月10日修订 1 目 录 高热护理常规 ----------------------------------------------------------------------2 神昏护理常规 ----------------------------------------------------------------------7 脱证护理常规 --------------------------------------------------...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邹平县中医医院护理部 2012年1月10日修订 1 目 录 高热护理常规 ----------------------------------------------------------------------2 神昏护理常规 ----------------------------------------------------------------------7 脱证护理常规 ---------------------------------------------------------------------11 中风护理常规 哮病护理常规 ---------------------------------------------------------------------15 ---------------------------------------------------------------------21 2 高热护理常规 因外邪侵入肌表或机体 外感高热证(表证期、表热证期、里证期)、 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饮少量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 3.饮食护理 3 (1)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 (2)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 (3)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 4.情志护理 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5.临床护理 (1)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2)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 6.并发症护理(高热惊厥) (1)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转向一侧,解开衣领及腰带,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有义齿者应取下。加用床挡,防止坠床。 (2)针刺人中、合谷、太冲、涌泉,或用10%水合氯醛15~20ml灌肠或应用其他镇静药,解除抽搐。 (3)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气吸入。 (4)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声、光等各种刺激。 (三)辩证施护 1.外感高热 (1)表证期 1)室内空气清新,光线充足,通过发汗来退热,但发汗不能太过,应以微微 出汗为佳。 2)中药宜温热服,在服药后给热粥或热姜糖水饮用,以助药力,并稍加盖被使之汗出。 3)忌冷敷、酒精擦浴、扇风等,不利于驱邪降温。 4)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为佳。 (2)表热证期 1)室内空气清新,光线柔和,注意通风,室内温度不宜太高。 4 2)配以必要的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块冷敷等,防止热极生风。 3)饮食以清淡流质为主,并辅以各种新鲜的瓜果汁液以生津解热。 (3)里证期 1)辅以各种物理降温法,及时降温防变。若出现皮肤冷而体温反而上升时,可采用酒精浸泡桂枝、细辛、肉桂、生姜、红花、白芷、防风等药加温擦浴,因酒精可以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而达到降温的目的,中药可以温经通络,通利血管。忌发汗退热,因发汗可以伤津耗气,使热邪更甚。 2)将口服中药的第三煎,或用清热泻火通便的中药做保留灌肠,此法既有利于排除毒素减轻中毒症状,又可通过直肠的吸收起到抗菌消炎、清热凉血的作用。 3)配合针刺合谷、曲池、大椎、风府等穴,或用十宣、少商穴点刺放血。 4)当热结肠胃出现便秘、腹胀或疼痛拒按时,应及时用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等中药煎汁灌肠通便以泻火排毒退热。 5)当热盛伤津耗气,突然出现出汗肤冷、四肢不温、脉微细无力时,是正不胜邪,阳气衰微的表现,应选用人参、附子急救回阳。 6)饮食忌油腻、辛辣刺激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注意补充水分。 2.内伤高热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2)应注意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取得患者配合,争取早日康复。 (3)忌用物理降温法,以防伤风助邪或继生外感,也忌各种发汗为主的退热药法,以防汗出过度而致使阴亡阳。 (4)对阳虚患者,应防寒保暖,多给高热量饮食,忌滋腻寒湿之物。对阴虚患者,应防热保阴,多食生津养阴的食物,少用温燥辛辣之品,忌烟酒。 (5)对汗出较多的患者应勤换衣被,注意皮肤的护理。 5 (四)健康教育 1.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3.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4.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积极治疗原发病。 6.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 6 神昏护理常规 因多种疾病引起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以神志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神昏,临床有轻重之别,一般分为神识恍惚、神志迷蒙、昏迷、昏愦有轻至重的四个层次。病位在脑。意识障碍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 2.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 3.生活方式、排泄情况。 4.心理社会状况。 热毒内陷证、痰浊内闭证。 5.辨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去枕平卧位,举颌仰额位。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涎。 (3)中暑神昏患者,应将其放置在阴凉通风的病室;烦躁不安者,加床档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有义齿应取下;抽搐者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四肢厥冷者,注意肢体的保暖,严防冻伤、烫伤。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翻身。 (5)遵医嘱留置导尿,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加强口腔、眼睛、皮肤护理。可用盐水或中药口腔护理;不能闭目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的发生。 (7)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7 1)遵医嘱设专人护理,做好危重护理记录。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面森、肢温、汗出、二便情况,出现异常,立即医师,配合抢救。 3)出现昏迷程度加深、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疸等,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用药护理 (1)严格按医嘱用药。 (2)中药汤剂宜温服。 3.饮食护理 (1)要保证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神昏初期可从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2,3天后仍神昏不醒,可采用鼻饲法供给营养。 (2)鼻饲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汤、果汁、牛奶、豆浆、鸡蛋等。 (3)患者恢复吞咽动作后,改用口进食。 4.情志护理 患者若清醒之时,易产生恐惧、紧张、求生等心理变化,应为患 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与康复氛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5.临证护理 (1)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遵医嘱给予吸氧,随时吸出气道的分泌物。 (2)神昏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治疗。 (3)脱证亡阳者,遵医嘱迅速给药、注意保暖。 (4)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等穴。 (5)谵语狂躁、大便秘结者,遵医嘱鼻饲中药通便,必要时灌肠。 (6)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胱区域或遵医嘱行导尿术。 6.并发症的护理 (1)肺炎咳嗽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流通,温度适宜,每日紫外线消毒。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2)按时翻身扣背,刺激患者咳嗽,使痰液排出。痰液黏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用吸痰 8 器。 3)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4)每日口腔护理至少2次,充分保持口腔清洁。 (2)淋证 1)注意多饮水,饮食可多食赤小豆粥、冬瓜汤清热利湿通淋之品,也可用白茅根、车前子、木通煎水代茶饮,忌油腻、肥甘、辛辣之品。 2)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若留置导尿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更换尿袋,必要时行膀胱冲洗。 3)观察小便的色、质、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压疮 1)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1,2小时翻身一次,在骨突处用红花酒精按摩,并用气圈、海绵垫托扶,保证足够的营养。 2)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更换床单,并经常用温水擦洗臀部、背部,女患者冲洗会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对于汗多的患者,出汗后要用毛巾及时将汗擦干,更换汗湿的衣被。 4)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三)辨证施护 1.热毒内陷证 (1)腹满便秘者,可用增液承气汤口服或保留灌肠。 (2)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腰带,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守护在患者身旁,防止碰伤、坠床,但不可强按,以免损伤。 (4)针刺或指掐人中、素髎、十宣、涌泉等穴。 (5)高热时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若体温持续不降,可采用物理降温法降温;若体温骤降,为病情转危,应准备抢救。 9 (6)汗出过多者应及时擦干,更换湿衣、湿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 压疮。 (7)如为时疫瘟病,还应注意隔离防止传染。 2.痰浊内闭证 (1)呕吐的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 (2)若呕吐频繁不止,呈喷射状,且呕吐物为咖啡色或呕血,为病情转危,应准备抢救。 (3)患者痰液壅盛,喉中痰鸣者,应设法帮助其排痰,以免阻塞气道,影响呼吸。 (4)痰液黏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吸痰。 (四)健康指导 1.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2.平素起居有常,作息定时,避免过劳。 3.注意饮食调摄,做到饮食有节,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忌食肥甘、油腻、生冷、烟酒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4.积极防治有关的感染性疾病;加强原发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等的治疗,避免药物中毒,预防中暑、烫伤等意外。 5.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 10 脱证护理常规 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苍白或潮红,呼吸微弱,口开手撒,汗出如珠,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脑、经络、气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的变化。 2.饮食习惯、排泄状况。 3.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 阳气暴脱证、真阴耗竭证、邪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心气不足证、气质血瘀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 (3)注意保暖。 (4)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 (5)尿失禁者,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并定时冲洗膀胱,保持外阴清洁。大便失禁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6)准确记录出入量,患者6小时无尿,注意检查是否尿潴留,尿闭者及时报告医师。 (7)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正确记录出入量,患者每24小时尿量小于500ml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1)严格按医嘱用药。 11 (2)中药汤剂宜温服。 3.饮食护理 宜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情志护理 (1)患者元气已弱,劝患者安定情绪,注意静养。 (2)做好患者家属的劝慰工作。 5.临症护理 (1)四肢不温、汗出者,可予四肢放置热水袋等保暖,遵医嘱给予参附汤或 艾灸。 (2)高热者,遵医嘱给予十宣放血或针刺退热。 (3)喉中痰鸣、喘促痰厥者,及时吸痰,遵医嘱立即吸氧。 6.并发症护理 (1)心功能衰竭 1)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维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一般患者可取平卧位,对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2)控制静脉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1.5ml(20~30滴),防止心衰加重。 3)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2~4L/min。观察吸氧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随时评估呼吸困难改善的程度。 4)加强口腔、会阴、皮肤的护理。 (2)肾功能衰竭 1)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2)脾肾阳虚者,病室向阳,避免潮湿阴冷。 3)重者卧床休息,轻者适当活动。 4)加强口腔、会阴、皮肤的护理。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测量体重、血压,有腹水者定时测量腹围。 (三)辩证施护 1.阳气暴脱证 12 (1)患者平卧于床,不要随意搬动,立即准备抢救,做好特护记录。 (2)建立静脉通路,持续给氧,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及脉象,在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3)注意保暖。 (4)可予大剂量参附注射液静推,同时针刺人中、内关、涌泉等穴位,醒脑开窍,并灸关元、神阙等穴,回阳固脱。 (5)根据病情需要调整输液速度,初期200~300ml/h,血压回升,脉象增强,补液速度逐渐减慢;如脉微绝者,血压持续不升者,给予补液,加大血管活性药物剂量。 (6)大汗淋漓者,鼓励喝水,保持皮肤干燥,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受凉,预防肺部感染及并发症。 2.真阴耗竭证 (1)烦躁者稳定其情绪,使其精神内守,阳密阴固。 (2)密切观察小便量,小于30ml/h者为血容量不足,快速补充血容量,加快输液速度,并给予生脉注射液静滴。 (3)中药独参汤分服,神昏者胃管少量鼻饲。 (4)多饮水果蔬菜汁,忌食辛辣发散之品。 3.邪毒炽盛证 (1)注意监测体温波动,防止高热惊厥,必要时辅以物理降温。 (2)烦躁者,应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坠床。 (3)中药白虎汤温服。 (4)给予流质饮食并多饮水。 气阴两虚证 4. (1)保持病室安静,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其心理负担,使其树立信心。 (2)能进食者进食清淡、高热量、富含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流食,忌食油腻生冷及辛辣之品。 5.心气不足证 13 (1)保持病室安静,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其心理负担,使其树立信心。 (2)给予持续吸氧。 (3)密切观察患者心悸、出汗、胸闷及胸痛的症状,监测患者脉象,如心悸发作、脉结代时需监测心电图。 (4)服用生脉饮,以补益心气。 (5)胸痛发作时嘱其禁食,平时予清淡流质饮食。 6.气质血瘀证 (1)口唇青紫明显者,需持续有效的吸氧。 (2)注意观察出汗、脉象、气息的变化并详细记录。 (3)脉象微欲绝者,可补充血容量。 (4)腹胀明显者,可予腹部热敷,进食消胀行气之品。 (5)疼痛剧烈者,针刺内关、膻中等穴,持续捻针,缓解疼痛。 (6)遵医嘱给予活血行气的中药汤剂温服。 (四)健康教育 1.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 2.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3.久病初愈,应注意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注意保暖,防止正虚邪袭,变生他证。 4.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忌食生冷、油腻刺激之品,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14 中风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并与自然界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中风,亦称“卒中”。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 辨证:中经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风火上扰清窍证,痰湿蒙闭心神证,元气衰败、心神散乱证,邪热内闭心窍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2)病室安静、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重视患者个人卫生,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5)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 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6) (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眼 睑 (7)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 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8)伴神昏者应转入单人病室或抢救室,设专人看护,并做好护理记录。神志不清者取平卧 15 位休息,躁动不安着加床档,防止坠床。 (9)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急性期患者若血压升高,呈潮式呼吸表明病情危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 3)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样呕吐,意识障碍加重说明颅内压增高,要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4)患者出现呕血、便血情况时要禁食,恢复饮食后要进流质或是饮食。 2. 给药护理 (1) 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 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神志昏迷三天以上或有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进食,同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以保持营养。 4. 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 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5. 临症护理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持续使用可降低耗氧量,保护脑细胞,观察有无肺部及尿路感染。 (2)元气衰败者,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16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 便秘者,顺时针按摩腹部,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6.并发症护理 1)咳嗽 ( 1)每3~4小时轻轻变动患者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容易排出。 2)喂食时要特别小心,避免误吸。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压疮 1)帮助患者每两小时更换1次体位;在受压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等,保持皮肤干燥。 2)按摩受压局部,以改善血液循环。 (3)呕血 1) 遵医嘱禁饮食,恢复饮食后给予少量半流质或流质易消化饮食。 2)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及胃粘膜保护剂。 3)观察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的变化,判断有无继续出血的迹象。 (4)心脑综合症 心脏有缺血性改变,心律失常,神志昏迷,发生心肌梗塞。 1)保护心脏功能。心肌有严重损害或心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宜慢。遵医嘱合理应用脱水剂。 2)做好情志疏导,保持心静平衡。同时保持病房舒适安静,限制探视人员。 3)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 4)对个别严重、顽固心律失常者,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心衰者可用强心剂 (三)辩证施护 1.中经络 中经络者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1)保持居室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音、暴怒、抑郁,保持情绪稳定。 17 2)入睡困难者,辗转反侧,烦躁不安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睡前睡前按摩涌泉穴100次。 3)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黄瓜、梨等,忌大蒜、葱等辛香走窜之品。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1)眩晕重者,应卧床休息,防止摔倒。 2)3天以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舌质不红,无眩晕头痛、病情平稳,可以进行功能锻炼;若舌苔变黄厚腻,口臭,便秘,脉弦滑而大,说明已转化为痰热腑实证,即汇报医生。 3)饮食宜黑豆、藕、香菇、桃、梨,忌羊肉、牛肉、狗肉、鸡肉、乌梅等。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1)室温不宜太高,衣被不可太厚,避免冷风直接吹入。 2)用通腑化痰饮服药后2~3次稀便及说明腑气已通,不需再服。若服完上药后,未见大便,可报告医生,继续服药,以泻下为度。 3)如果出现嗜睡,朦胧,说明病情加重向中脏腑转化,即汇报医生。 4)饮食宜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萝卜、绿豆、丝瓜、冬瓜、梨、香蕉、芹菜等,忌羊肉、牛肉、鸡肉、对虾、鱼、韭菜、辣椒、大蒜等。 (4)气虚血瘀证 1)体弱多汗者,居住环境宜温暖避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 2)由于气虚血瘀,手足肿胀或 肤色紫暗,可用中药或温水浸泡以消肿化瘀,然后自动或被动的做屈伸运动,以疏通经络,消除肿胀。 3)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如山药薏苡仁汤,黄芪粥、莲子粥、白菜、冬瓜、丝瓜、木耳、赤小豆等。 (5)阴虚风东征 1)阴虚火旺,五心烦热,甚则潮热盗汗者,可用五倍子粉水调外敷神阙。病房宜通风凉爽,但避免凉风直接吹入。 2)避免情志刺激,勿惊恐、郁怒,防止复中。 3)饮食宜养阴清热为主,如百合莲子粥、薏仁粥、甲鱼汤、淡菜汤、面汤、银耳汤、黄瓜、 18 鹿角菜汤、芹菜等。 2中脏腑 中脏腑以突然昏迷而半身不遂等证或以九窍闭塞为临床表现。中脏辨闭证与脱证,闭证属实,脱证属虚。 (1)风痰上扰清窍证 1)患者肢体强痉拘挛、躁动不安,应将指甲剪短,双手握固软物,以免被伤。 2)轻轻按摩强痉的肢体,疏松缓解肌肉筋脉的拘挛。保持功能位置,切忌强劲拉伸。 3)若有大便干结,可用生大黄粉1~3克装胶囊口服或溶化鼻饲以通腑泄热。 4)饮食可加白菜汤、丝瓜汤、萝卜汤、芹菜汤、小米粥、面汤、橘汁、西瓜汁、油菜、鲜木瓜汤等,忌油腻、厚味肥甘、生湿助火之品。 (2)痰湿蒙闭心神证 1)肢体瘫软者,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和肩关节脱臼,四肢不温。 2)饮食宜偏温性食物,如石菜花、萝卜汤、糯米、油菜、南瓜等。 (3)元气败脱,心神散乱证 1)元阳败脱危重阶段,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综合抢救。中药可用红参,附子煎汤鼻饲或参附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静点,以回阳固脱。 2)观察病情变化:?观察舌的变化。若舌体紧缩、卷曲,为肝气欲绝的垂危表现;若舌苔花剥而腻,多为痰浊未化、正气枯竭、胃气大伤的危重症。?观察 汗的变化,若全身大汗淋漓、汗液较清晰、淋漓不止、冷汗、黄豆珠样、颗粒不明,标志病重。?观察神的变化,是否有神、无神、假神。详细记录,及时汇报医生。 3)口张不合用湿纱布覆盖口部,保持湿润。 4)四肢厥冷,适当给与热水袋保暖。 5)可用艾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20分钟,有助于回阳固脱、 (4)邪热内闭心窍证 1)病情凶险,应严密观察面红、身热、躁扰不宁、肢凉、舌红绛、苔黄褐等症的变化,还有频繁呃逆、抽搐、呕血及戴阳证出现,均做好记录,同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19 2)神昏高热时可用宣统擦剂擦治外,遵医嘱刺人中、百会或三棱针点刺十二井穴出血,以泻热开窍。 3)口噤不开者,应用开口器,启开上下牙齿,加牙垫,以免咬伤舌头。 (四)健康指导 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 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 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复中。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6.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7.康复护理 (1)急性期应帮助患者将肢体摆放在功能位,按摩关节,活动小关节。恢复期指导患者做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2)语言功能障碍的训练,根据失语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训练原则:由粗到细,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 (3)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根据吞咽功能障碍特点,选择进食方法、体位、事物的状态和种类。 (4)自理能力的训练,锻炼患者梳头、洗脸、刷牙等。 20 哮病护理常规 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导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以发作性喉中痰鸣有声,呼吸急,甚则是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喘息不行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在肺、脾、肾。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的诱因以及是否接触过敏原。 2.哮喘发作症状及伴随症状。 3.生活处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 冷哮证、热哮证、虚哮证、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咳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2)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少尿、浮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咳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冷哮宜热服。 21 -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 (2)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 效果和反应。 (3)对喘症患者慎用镇静剂。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 (2)憋喘多汗者,嘱多饮水。 (3)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大便通畅。 4.情志护理 (1)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 (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5.临症护理 (1)痰气交阻者哮喘发作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拔火罐等。 (2)痰热阻肺者痰色黄粘稠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翻身拍背。 (3)哮喘伴有表证发热者,遵医嘱针刺或服用中药。 6.并发症护理 (1)呼吸衰竭 1)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 2)合理用氧,对II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对于严重的呼吸衰竭患者,可给予面罩给氧,危重情况给予机械通气。 3)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尿量等,并详细记录。 (2)慢性肺心病 1)解除患者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使其安心治疗。 2)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给予低流量持续氧气吸入。 3)病室环境整洁,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预防压疮发生。 4)控制呼吸道感染,按医嘱给抗菌素,注意用药方法和用药时间。 5)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20~30滴/分为 22 宜,以减轻心脏负担。 (三)辩证施护 1.冷哮证 (1)冷哮证患者病室宜向阳温暖,胸部保暖,注意四时气候变化,御寒保暖,中药汤剂一般宜热服。忌生冷之品,服凉性药物时可加生姜、葱白调味反佐。 (2)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咳痰难易,痰色、量,并做好记录。 (3)加强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激动与紧张心理,教会自控方法,保持良好心态,安心养病。 4)哮喘发作时给以针灸、拔火罐治疗。 ( 2.热哮证 (1)热哮证患者室温宜偏凉,病室空气新鲜,避免接触灰尘、烟雾、花草及刺激性气味等,严禁吸烟。 (2)热哮证患者禁食辛辣、刺激之品,可食用丝瓜、冬瓜、黄瓜等,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哮喘发作伴有表热证者,针刺大椎、曲池、合谷等穴。 (4)积极寻找过敏原,劳逸结合,预防哮喘再次发作。 3.肺脾气虚证 (1)病室空气新鲜,室温宜偏暖,患者卧床休息,保暖,适时增加被服。 (2)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其通畅。 (3)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之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4.肺肾两虚证 (1)有哮喘发作先兆者:主诉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者,应给予治疗和护理。避开过敏原,按医嘱给予治疗,穴位按摩大椎、肺余、足三里等,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 23 (2)饮食忌鱼腥、烟酒、海鲜发物。 (3)居室内不要放置花草,养狗、猫等宠物及铺地毯等。 (4)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劳,以免加重病情。 (四)健康指导 1.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居室内切勿放置花草,禁止养宠物及铺设地毯。 3.戒烟酒,忌食海鲜发物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 4.保持良好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诱发哮喘发作。 5.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劳逸结合,节制房事。 6.积极寻找过敏原,预防哮喘复发。 24
/
本文档为【危重患者护理常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