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西方经济学最经典的笔记总结14

2018-09-11 28页 doc 605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8246

暂无简介

举报
西方经济学最经典的笔记总结14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名词解释: 1.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 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1)实际利率与投资: 投资被视为外生变量参与总需求的决定,但一项投资是否可行,首先要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由于用于投资的资金多半来源于外借,利息可视为其成本,即使资本是自有的,投资者也会把利息看作是投资的机会成本,从而把利息当作投资的成本。而预期利润率可视作收益。当前...
西方经济学最经典的笔记总结14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名词解释: 1.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 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1)实际利率与投资: 投资被视为外生变量参与总需求的决定,但一项投资是否可行,首先要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由于用于投资的资金多半来源于外借,利息可视为其成本,即使资本是自有的,投资者也会把利息看作是投资的机会成本,从而把利息当作投资的成本。而预期利润率可视作收益。当前者小于后者时,投资是可行的,当投资预期利润率固定时,投资需求就与利率成反向变动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投资函数,可写作。一般而言,假定投资需求与利率存在线性关系,即。其中,为自主投资,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注:这里的利率是指实际利率,即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 所反映的函数关系,作图即得投资需求曲线,又称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 (2)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MEC):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三大基本定律之一。资本边际效率是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为。R代表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代表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代表资本品在第年年末的处置残值,代表资本边际效率。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升都会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由左上向右倾斜,表示资本边际效率之值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将曲线上各资本边际效率之值与利息率作比较,即可得均衡投资量。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则此项投资就值得。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表明,投资量(i)和利息率(r)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小;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 (3)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是存量概念,投资则是流量概念,相当于本期资本对上期资本的改变值。当利率下降时,若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就会上涨,在相同预期收益情况下,r就会缩小。这个缩小了的r就是投资边际效率。由于投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边际效率,因此,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比资本边际效率曲线陡峭。它更精确地反映了投资和利率间存在的反方向关系。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的曲线,就是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MEI)。MEI 即投资需求函数。 (4)预期收益与投资: 实际利率水平是从投资使用的资金成本角度探讨投资需求的,影响投资需求的另一个方面:预期收益。预期收益:即一个投资项目在未来各个时期估计可得到的收益。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有: ①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预期: 若预期投资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会增加,就会增加投资,假设一定的产出量会要求有一定的资本设备量来提供,则预期市场需求增加多少,就会相应要求增加多少投资。总之,对产出的需求预期会影响投资的预期收益进而影响投资意愿。 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加速数,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称为加速原理。 ②产品成本: 投资的预期收益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投资项目的产品的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者的工资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劳工成本上升会降低企业利润,减少投资预期收益。总的来说,随着劳动成本的上升,企业会越来越多地考虑采用新机器设备,从而使投资需求增加。这也是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投资需求会随工资的上升而上升。 ③投资税抵免: 投资税抵免的政策:即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它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投资税抵免政策对投资的效用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政策是临时的还是长期的。 (5)风险与投资: 所谓风险,包括未来的市场走势,产品价格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动,实际利率的变化,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等。 2.托宾的“q”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提出了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可以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托宾称此比率为“q”。其中市场价值就是这个企业的股票的市价总额,它等于每股的价格乘以总股数。重置成本是指建造这个企业所需成本。q<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设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相反,q>1时,说明新建设企业比较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这是区别于凯恩斯理论的一种投资需求理论。 3.加速原理:当产品需求增加引致产品生产扩大时,为增加产量,要求扩大生产能力,为此要求增加资本存量,要求有新的投资,新增加的投资与产量增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式i=b△y表示,b一般是大于1的正数,就是说产量的增加引致资本物更大数量的增加。 4.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它表示的是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上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完毕)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推导出IS表达式。 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 推导出IS表达式:或 可见,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以为纵轴,为横轴所画出的IS曲线是由左向右下倾斜的,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IS曲线表示的是,与任一给定的利率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因此这条曲线称IS曲线。 IS曲线推导图示 (2)IS曲线的斜率:在两部门经济中,由,可看出,IS曲线的斜率为。IS曲线斜率的大小,即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①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②边际消费倾向。一定时,越大,IS曲线斜率越小,IS曲线越平缓,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大。 是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投资变动的程度,若值较大,即投资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小,即IS曲线较平缓。原因:投资对利率较敏感时,利率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投资的较大变化,进而引起收入较大的变化,反映在IS曲线上就是:利率较小变动就要求有收入较大变动与之相配合,才能使产品市场均衡。 是边际消费倾向,若较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也会较小,原因:较大,意味着支出乘数较大,从而当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时,收入会以较大幅度的变动,因而IS曲线就较平坦。 在三部门经济中,斜率变为,税率对IS曲线斜率亦会产生影响,当一定时,税率越小,IS曲线越平缓;越大,IS曲线越陡峭,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小。原因: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时,税率越小,乘数会越大;税率越大,乘数会越小。 注意:上述影响IS曲线斜率的说明,是以预期不变为前提条件的。 引入预期,比如说当前利率下降,企业预期未来实际利率不会像当前这么低,则企业就可能不会按这一系数变动投资,即不会增加多少投资,从而收入也不会增加那么多。即所表示的投资敏感程度下降了,或者说比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变小了。 对于乘数引入预期后,比如人们预期不会持久的收入变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就都很有限,即边际消费倾向较小,因而乘数也较小。说明乘数在存在预期的情况下也要小一些。 综上,引入预期后,IS曲线会变陡峭些。 (3)IS曲线的移动:由IS曲线表达式可看出,引起IS曲线移动的有以下几种因素:①乘数性因数,即上面提到的和,当增大或减小时,IS曲线变平缓发生逆时针转动;反之,IS曲线顺时针转动。②自主性因素,即自主性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自主性税收。当、、增加或减少时,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平移距离为其改变量乘以各自乘数。反之,IS曲线向左下方平移。其中,政府支出的增加和税收的减少属于增加总需求的膨胀性财政政策,的减少和的增加属于降低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若实行膨胀性财政政策,会引起IS曲线向右上平移;若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IS曲线则向左下平移。可见,由IS曲线可清楚看出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 5.流动性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是由凯恩斯 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它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实际利率呈负相关。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收入(Y)呈同方向变动,可以表示为L1(Y);由交易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利率(r)呈反方向变动,故可以用L2(r)表示。这样,有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L)就可以表示为:L=L1(Y)+L2(r)。(完毕) 人们之所以产生对货币的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随时可作交易之用,随时可应付不测之需,随时可作投机用,因而人们对货币的偏好就成为流动偏好。 6.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个人和企业出于交易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收入水平以及惯例和商业制度,而惯例和商业制度在短期内一般可假定不变,所以: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7.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动机。 根据预防动机持有货币,对个人来说是应付失业、患病等意料不到的需要;对于企业来说,其目的在于预防不时之需,或者准备用于事前没有料到的进货机会。这种支出都是突发的,不确定的。故货币的预防性需要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8.投机动机:指人们为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在投机需求中,凯恩斯假定人们持有财富的形式只能有两种形式:货币形式和债券(或者有价证券)形式,预期利率上升,债券的预期收益减少,债券价格下降,人们更多持有货币。人们之所以不用全部货币购买债券,是因为想利用利率水平或有价证券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行投机。 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即利率上升)而需要把货币保留在手中的情况,就是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有价证券价格的未来不确定性是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必要前提,这一需求与实际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对利率的预期则是人们调节货币和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据。总之,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利率越低,货币需求量越大。 9.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10.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认为人们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需要持有货币。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收入成正比,即,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即。由于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与利率成反比,因此,货币需求函数可写作:代表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附:名义货币量:不管货币购买力如何而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实际货币量(m):即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需求量。名义货币量=实际货币量×价格指数。) 货币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 垂线L1表示为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曲线,它和利率无关,故垂直于横轴。L2线表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曲线,最后呈水平状,表示“流动偏好陷阱”。 11.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通货加上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用M1表示)。在此定义下,货币供给量可视为外生变量,由国家货币政策加以调节,因而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广义的货币供给(M2):即狭义的货币供给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 12.LM曲线:(1)含义: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推导出LM曲线的表达式。以为横轴,为纵轴所画的LM曲线是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的。 (2)LM曲线的斜率:由可看出LM曲线的斜率为。LM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①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一定时,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②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一定时,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缓。一般情况下,LM曲线斜率为正值,LM曲线由左下向右上倾斜,这一区域称为中间区域,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时,货币投机需求将成为无限,即为无穷大,LM曲线斜率为零,LM曲线成为一水平线,这一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当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即为零时,LM的斜率为无穷大,LM曲线为竖直线,此时被称为古典区域。 (3)LM曲线的移动:由LM曲线表达式可看出,引起LM曲线移动的有以下两种因素:①货币需求对收入及利率的敏感系数、的影响。当增大或减小时,LM曲线越陡峭,发生逆时针转动。反之,LM曲线顺时针转动。②实际货币供给量。当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或物价水平P下降,LM曲线向右下方平移。反之,向左上方平移。其中,名义货币供给量由国家货币当局根据需要而调整。增加货币供给量属于膨胀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LM曲线可清楚地看出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 13.鲍莫尔-托宾模型:由鲍莫尔和托宾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模型。 鲍莫尔—托宾模型研究的结论是交易需求层面的货币需求对利率是敏感的。这个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人们持有货币是有机会成本的,即持有货币的替代资产如债券的利息收入。而持有货币的好处是避免了交易成本,持有债券是有交易成本的。人们在应付日常交易的时间段里,可以频繁的置换货币和债券,只要利息收入大于交易成本。当利率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必然增大。只要在不影响日常交易的时间内,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大于持有债券的交易成本,人们就愿意放弃一部分货币转而持有债券,以谋求利益。反之亦然。可见交易需求对利率也是敏感的,即交易需求与利率水平呈现负相关。 同样,沿着鲍莫尔—托宾模型的思路可以得到谨慎动机也与利率水平呈负相关。鲍莫尔—托宾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愿意持有的现金额,每期开始时个体收入,b表示为债券的交易费用,i表示债券利率。这个模型又称平方根法则。 对于货币需求而言,它的意义如下: (1)收入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 (2)交易费用b的增加,将是债券需求减少,货币需求增加; (3)债券利率i的增加,将是债券需求增加; (4)价格的变动使b,同时变动,结果使作同比例的变动。 附(版本二):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托宾深入地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同利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 “平方根定律”),这一定律也称为鲍莫尔模型,交易性货币需求可写为(式中,表示某一时期可预见的交易支出,表示每次出售证券而获得的货币量,表示每次出售证券获取现金所需支出的手续费,r表示市场利率),它表明:①货币的交易需求,并不与交易(收入)总量依同一比例变化,而是与交易总量的平方根依同一方向变化,这称为“平方根定律”;②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利率有关,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会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利率上升而减少,这就补充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③由于存在着交易成本b,所以就需要持有一定货币。这印证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 14.货币幻觉:简言之,当市场价格上涨时,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货币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的现象。 当价格变动或货币存量变动,而其他真实变量如实际收入、相对价格、实际利率以及包括实际现金余额在内的实际财富等皆未变动时,人们由于只注重名义价值的改变而改变对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和需求的一种心理错觉。此时,人们不是对商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货币幻觉可能来自对币值的错误估计,从而货币幻觉是个人(或企业)的一种非理性抉择行为。如果准确地估计到名义货币量的实际值,在其真实财富未变而只是名义收入变动,并且其嗜好、习惯等未改变时,经济主体是不会在供给(或需求)商品或劳务时作出与原先不同的抉择的。以工资为例,人们易于发觉绝对货币工资增减的变化,而较难发现物价水平的变动,当物价与工资按同一比例提高时,人们会把货币工资的增加视作实际工资的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使实际的消费水平上升,这时就存在货币幻觉。货币幻觉的另一个例子是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在存在正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只有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利率才是投资者实际得到的利率水平,这种区别在决定投资支出时尤为重要。 15.利率对货币需求的效应:利率对货币需求的效应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假设利率提高了,这表示预期的债券价格会提高,就会鼓励财富拥有者冒更大的风险--少持有货币,多持有债券。这就是利率提高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如果利率下降,替代效应就会朝向相反的方向——多持货币,少持有债券。可见,替代效应使货币需求和利率朝相反的方向变化。利率的变动还会产生另一种效应,即“收入效应”。由于利率提高意味着财富拥有者收入的增加,这将使得他多持有货币;反之,如果利率下降,财富拥有者的收入减少,则收入效应将使得他少持有货币。这样,收入效应使货币需求和利率朝同方向变化。凯恩斯学派认为,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替代效应要大于收入效应,因此,货币需求总是同市场利率呈反方向变化的。 16.有效需求:对有效需求有两种理解:①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有效需求指有支付能力的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与之相区别的是名义需求,这种需求只是一种愿望而没有支付能力。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经济的产量水平和就业水平。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②在新古典综合学派的非均衡理论中,有效需求指的是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时,即厂商提供的商品量等于居民户的需求量,居民户提供的劳动量等于厂商的需求量时,居民户对商品的需求和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总和。 二、简答题: 1.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什么?LM曲线是怎样得到的?请画图说明。 答:(1)所谓货币市场均衡就是指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时的状态。假定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 推导出LM曲线的表达式:。以为横轴,为纵轴所画的LM曲线是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的。 从这个等式中可知,当为一定量时,增加时,必须减少,否则不能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是货币的交易需求(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它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它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因此,国民收入增加使货币交易需求增加时,利率必须相应提高,从而使货币投机需求减少,才能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反之,收入减少时,利率必须下降,否则,货币市场就不能保持均衡。 (2)LM曲线实际上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推导过程如下: 图3-12  LM曲线推导过程 象限(1)中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 象限(2)则表示当货币供给为一定量时,应如何来划分用于交易需求的货币和投机需求的货币。由于,所以,或,那条和纵横轴都成45度角的直线就表示这种关系。 象限(3)的曲线是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 象限(4)表示与货币市场均衡相一致的利息与收入的一系列组合。包含了以上三个象限的。这样,将一系列使货币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点连结起来,就描绘出LM曲线。 (2)LM曲线的斜率:由可看出LM曲线的斜率为。LM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①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一定时,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②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一定时,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缓。 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一般比较稳定,所以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一般情况下,LM曲线斜率为正值,LM曲线由左下向右上倾斜,这一区域称为中间区域,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时,货币投机需求将成为无限,即为无穷大,“凯恩斯陷阱”,LM曲线斜率为零,LM曲线成为一水平线,这一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当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即为零时,LM的斜率为无穷大,LM曲线为竖直线,此时被称为古典区域。 2.LM曲线有哪三个区域?在这三个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有什么不同?这三个区域分别与什么样的经济状况相对应? (本题的另外一种问法是“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1) LM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的倾斜线和垂直线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 图3-11 LM曲线的三个区域 (2)从LM曲线的斜率来看:由可看出LM曲线的斜率为。LM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①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一定时,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②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一定时,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缓。一般情况下,LM曲线斜率为正值,LM曲线由左下向右上倾斜,这一区域称为中间区域,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时,货币投机需求将成为无限,即为无穷大,LM曲线斜率为零,LM曲线成为一水平线,这一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当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即为零时,LM的斜率为无穷大,LM曲线为竖直曲线,此时被称为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之间的区域即为中间区域。 (3)从三个区域的经济含义来看:①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流动性陷阱”的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也就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穷大。凯恩斯认为,当利率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的风险极大,债券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券很可能亏损,人们愿意长期持有货币,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 在凯恩斯区域,经济一般处于萧条时期,这时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无效;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会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②在垂直阶段,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k/h趋向于无穷大)。由于“古典学派”认为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货币需求的利率无弹性,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古典区域。 在古典区域,经济一般处于繁荣时期,这时如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指挥提高利率而不会是收入增加,但如果实行使LM曲线右移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不但会降低利率还会提高收入水平,所以,这个时候,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③在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LM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为无穷大,在凯恩斯区域为零,而在中间区域则为正值。因此,在中间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及经济状况介于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之间。 (3)LM曲线的移动:由LM曲线表达式可看出,引起LM曲线移动的有以下两种因素:①货币需求对收入及利率的敏感系数、的影响。当增大或减小时,LM曲线越陡峭,发生逆时针转动。反之,LM曲线顺时针转动。②实际货币供给量。当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或物价水平P下降,LM曲线向右下方平移。反之,向左上方平移。 其中,名义货币供给量由国家货币当局根据需要而调整。增加货币供给量属于膨胀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LM曲线可清楚地看出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 流动性陷阱:在凯恩斯区域,LM为水平状态,货币投机需求无限。此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能降低利率,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极为有效。凯恩斯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情况就是如此。 相反,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货币投机需求为零。导致IS右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只会增加利率,而导致LM右移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会极有效。这符合古典学派以及货币主义的观点,被称为古典区域。 3.用图形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从失衡到均衡的调整。 答:(1)商品市场和货币的一般均衡: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LM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IS与LM的联立方程得到。 (2)两个市场的失衡及调整: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即I>S,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收入上升,组合点右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I<S,有超额产品供给,从而导致收入下降,组合点会左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曲线左上方时,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M,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导致利率下降,提高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下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曲线右下方时,L>M,有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上升。这四种调整使不均衡组合点最终趋向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3)两个市场一般均衡的调整。若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都会发生变动。 下面举例来具体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从失衡到均衡的调整过程。 IS曲线和LM曲线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个区域:Ⅰ、Ⅱ、Ⅲ和Ⅳ[如图3-14(a)所示]。这四个区域的点既不在IS曲线上,也不在LM曲线上,是一些非均衡的点。不同区域中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情况如下表所示。 区域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I I<S 有超额产品供给 L措施
来刺激有效需求。 2.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请概括地阐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提示:你可以先画一个简要的图表,然后根据这一图表阐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纲要。)(中南财大2003研) 答:凯恩斯经济理论纲要: (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 (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 (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6)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凯恩斯认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 消费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即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都用来消费,而投资需求不足是由于投资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 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就是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通过乘数原理引起多倍增加; 货币政策:就是用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收入。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要点还可以用上面说过的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数学模型来表示。 1. ………………………………………………………………………储蓄函数 2. …………………………………………………………………………投资函数 3.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4. ………………………………………货币需求函数 5. ………………………………………………………货币供给函数 6.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根据1、2、3可求得IS曲线。例如,设=-a+(1-),I=e-dr,则I=S时,得IS曲线为:   或   根据4、5、6可求得LM曲线。例如M、P为已知,则,则时,得LM曲线为:   (或) 或     (或) 求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即可求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 3.评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南财大2000研) 答:(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式中,为货币总需求,是指由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水平,是收入水平的函数;是指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是利率的函数。 (2)货币需求理论的含义如下: ① 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三种动机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把货币总需求划分为出于各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对传统理论进行突破的主要表现。 ②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凯恩斯认为,交易媒介是货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用于交易媒介的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存在稳定的关系,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为收入水平稳定的正向函数。收入越多,此项货币需求越大;收入越少,此项货币需求也就越小,人们所拥有的依赖于收入水平的货币需求不仅出于交易动机,而且还出于“预防动机”,即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情况而持有货币的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都很不敏感。 ③ 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水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时间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的一定数量的货币,这里的投机活动最典型的就是买卖债券,因为凯恩斯把资产分为货币和债券,货币无收益,债券有收益但价格波动。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当前利率水平,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及投机者对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如果整个经济中有许多投机者,而且每个投机者所拥有的财富对于所有投机者的财富总额是微不足道的,那么,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就成了当前利率水平的减函数。可见,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④就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问题,凯恩斯又进行了特殊情况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流动性陷阱”假说: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将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贮藏起来。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被称为西方经济理论的革命,其突出贡献是:深入探讨了货币需求动机,提出了以投机需求为中心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从而把利率变量引入货币需求函数之中。这一“革命”为中央银行运用利率杠杆调节货币供应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凯恩斯把货币需求量与名义国民收入和市场利率联系在一起,这就否定了传统数量论者关于货币数量直接决定商品价格的说法,使货币成为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对通过收入政策和利率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借鉴意义。 但是,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凯恩斯把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前者取决于收入所得,与利率无关,但一些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利率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也有较大影响。任何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都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货币收入取得和支用之间的时差内,没有必要让所有用于交易的货币都以现金形式存在。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现金转化为生息资产的形式,待需要时再变现,人们持有现金的成本等于将有息资产转换为现金的实际成本和持有现金丧失的利息收入之和。因此,货币的需求不但与利率有关,而且关系极大。 ②凯恩斯在货币投机需求理论中认为,人们对未来变化的预计是自信的,并在自信的基础上决定自己持有货币还是债券。由于个人预计不同,因此总有一部分人持有货币,另一部分人持有债券,二择其一,而不是两者兼有。然而现实情况往往与凯恩斯的理论不吻合,即投资者对自己的预期往往是犹豫不定的。一般人对财富持有选择都是既持有货币,同时又持有债券,即人们持有财富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资产组合,而不是单一资产。 (4)20世纪50年代,一些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在深入研究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时发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还存在缺陷,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这些新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鲍莫尔-托宾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相当敏感的“平方根定律”,二是托宾的多样化资产选择对投机性货币需求影响的“资产选择理论。” 4.试述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特征。 答:分析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特征,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决定持币者交易与贮藏需求的主要变量。根据西方的货币需求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决定我国交易与贮藏需求的变量应当有如下几个: ①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决定持币者交易与贮藏需求的一个经济变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的收入水平增长过快,对货币需求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相对独立地位的确立,企业收入必须随着积极性的发挥而迅速增加,使之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交易需求会增加,但贮藏需求增长更快。 ② 收入的分配结构。在收入量为一定时,因收入分配的结构不同,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同。 ③ 市场供求状态和预期物价变动率。当预期物价上涨率有增无减时,人们就会持有更多的货币,以随时购买物品,从而增加货币的交易需求;反之,当未来市场供求平衡、物价平衡时,人们就会增加储蓄,从而增加货币的贮藏需求。 ④ 利率因素。利率对个人的货币需求一直具有弹性。对机关团体、企业来说,过去的弹性很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利率的弹性趋强。 综上所述,若以代表持币者的交易与贮藏需求的货币量,以代表收入水平,以代表收入分配的某一种结构比率,以p代表预期物价变动率,以代表银行利率,则可得出持币者交易与贮藏需求的函数式: (2)决定持币者投资货币需求的变量。投资需求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一种货币需求。决定持币者投资货币需求的主要变量有:银行利率;固定证券(债券)利率;变动证券(股票)收益率;预期物价上涨率,用字母表示分别为。对于持币者的投资货币需求,实际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选择对象为货币、证券和实物资产,选择的依据主要是三种资产的收益率比较,还要权衡流动性和安全性。此外,收入水平和分配结构对投资需求也有影响。这样,持币者的投资货币需求函数为: (3)持币者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包括持币者的交易需求,贮藏需求和投资需求,若表示持币者的货币需求,则有,但是在上述变量中还需加入制度因素(W)这一变量。这里所指的制度因素不同于西方一些经济学者所指的制度因素,而是一个同市场因素相对立的抽象概念。它包括因管理体制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各种制度性约束,如管理价格、管理利率、对融资的行政干预等等,如对证券市场的约束将影响到资产选择与替代;管理价格与管理利率导致这两种因素弹性较小等等。最后,还需加入其他各种可能偶发的因素,即随机变量。通过以上综合考察,可以归并出持币者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为: 5.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国民收入如何变动?其变动机制是什么? 答: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具有上升的压力,国民收入下降。 具体的变动机制是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需求,从而影响了总需求,继而决定了国民收入。投资和利率是反方向的变化,当利率上升的时候,投资降低。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水平上升,直到达到均衡利率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不断下降,直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水平。 6.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答: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财务约束,因此凡是影响和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财务约束条件的因素,也就是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收入状况。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又可分解为收入水平和收入时间间隔两个方面。 在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成正比,这是因为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是其总财富的一部分,而收入的数量往往决定着总财富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同时,收入的数量对支出数量也有决定性影响,收入多则支出多,而支出多则需要持有的货币量也多。 如果人们取得收入时间间隔越长,则人们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增大;反之则反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收入通常是定期地取得,而支出则是经常陆续地进行,在两次收入的间隔中,人们要持有随时用于支出的货币。两次收入的间隔越长,人们需要持有的货币越多。 (2)信用的发达程度。如果在一个社会信用发达,信用制度健全,人们在需要货币的时候能容易地获得现金或贷款,那么人们所需要持有的货币就会少些,人们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货币先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待需要使用货币时,再将其他金融资产出售以换回现金。另外,在信用制度发达的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交易可通过债权债务的相互抵消来结算,这也减少了货币的需求量。而在信用制度不发达,融资不方便的经济中,人们要取得现金或贷款不太容易,于是人们宁愿在手头多持有些货币。一般说来,货币需求量与信用的发达程度成负相关关系。 (3)市场利率,在正常情况下,货币需求与市场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反是。当市场利率提高时,一方面会增加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另一方面又会使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吸引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以便在未来有价证券价格回升时,获取资本利得,所以人们将减少货币需求量。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方面会减少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会使有价证券的价格上升,人们为避免将来证券价格下降而遭致资本损失,就会抛售有价证券,转而持有货币,从而使货币需求量增大。 (4)消费倾向,货币需求与消费倾向一般呈同方向变动关系。即消费倾向越大,所需要用作购买手段的货币持有量就越大,反之则反是。 (5)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这三个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可用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达式来说明: 式中,M代表货币需求量,P代表物价水平,Q代表社会商品可供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从可以看到,货币需求与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6)心理预期。货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人们的心理预期的影响。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心理预期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期;二是对物价水平的预期;三是对投资收益率的预期。当人们预期市场利率要上升时,会增加货币需求,反之则反是;当人们预期物价水平要上升时,则会减少货币持有,反之则反是;当人们预期投资收益率上升时,也会减少货币持有量,反之则反是。 (7)人们的资产选择。人们进行资产选择的原因有三:一是保值,二是生利,三是心理偏好。当人们偏好货币或持有货币的收益率高时,就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否则,就会减少货币需求。 7.用IS—LM 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者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1)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作用的原因 按西方经济学家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因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将引起资本损失风险变得很小(债券价格下降到很低的程度),这就使得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这是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使本金因债券价格下跌而损失,因而手中任何的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再保留在手中,导致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由于利率涨到足够高度使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而与利率无关,因此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 古典学派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只和收入有关,而和利率波动无关,因此,垂直的LM曲线区域被认为是古典区域。当LM呈垂直形状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这正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和主张。因此,古典学派强调货币政策作用的观点和主张就表现为IS曲线的移动(它表现为财政政策),在垂直的LM曲线区域即古典区域移动不会影响产出和收入,而移动LM曲线(它表现为货币政策)却对产出和收入有很大作用,如图3-15和图3-16所示。 图3-15 财政政策无效 图3-16 货币政策有效 LM曲线呈垂直形状时货币政策极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的原因在于,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被人们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极为有效。相反,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作用。 (2)凯恩斯主义者强调财政政策作用的原因 凯恩斯主义者强调财政政策的原因在于,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因为凯恩斯所处的时代正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此时的利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其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跌,而不会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LM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如图3-17所示。相反,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保留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不可能,因此货币政策无效,如图3-18所示。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图3-17 财政政策有效 图3-18 货币政策无效 8.比较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均衡的分析(IS-LM分析)和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说明IS-LM分析在哪些方面得出了与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不同的结论。 答:(1)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以两部门经济为例) 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AE=Y。其中AE=C+I,Y=C+S。因此AE=Y,即C+I=C+S,I=S。这就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恒等式。如果I>S,则意味着计划总需求大于实际产量,厂商的非合意存货减少,为了增加合意存货,厂商必然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供给,直至I=S;如果I
/
本文档为【西方经济学最经典的笔记总结1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