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踏雪寻梅

2017-05-17 3页 doc 7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踏雪寻梅踏雪寻梅 今年本是一个暖冬,却不料立春后竟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雪后的世界银装素裹,这对被雾霾笼罩的北京而言,实在是天赐美景,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去颐和园寻梅的念头。   一路上,我不禁想起儿时的梅景。   过去   还记得儿时,每逢下雪,我便缠着爸爸妈妈去颐和园看梅。   雪多,梅多,看梅的人也多。来看梅的人总是很长时间的看着,亦或说品味着,不时感慨几句,诸如:“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梅花香自苦寒来”。那时我年幼,自然领悟不到如此风雅的境界,只是独爱那一片高大挺立的整株整株的覆雪,覆...
踏雪寻梅
踏雪寻梅 今年本是一个暖冬,却不料立春后竟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雪后的世界银装素裹,这对被雾霾笼罩的北京而言,实在是天赐美景,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去颐和园寻梅的念头。   一路上,我不禁想起儿时的梅景。   过去   还记得儿时,每逢下雪,我便缠着爸爸妈妈去颐和园看梅。   雪多,梅多,看梅的人也多。来看梅的人总是很长时间的看着,亦或说品味着,不时感慨几句,诸如:“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梅花香自苦寒来”。那时我年幼,自然领悟不到如此风雅的境界,只是独爱那一片高大挺立的整株整株的覆雪,覆冰的梅树上盛开的或红,或粉,或白,或青的梅花。那花开得锦簇,如是舞者摇曳的裙摆被冻结在一瞬间,与周遭衬出了一种震撼的美。   我看到这梅花开的好便想折几枝回家养,可却够不到。于是,我便缠着爸爸、妈妈帮我折几枝,爸爸、妈妈便一唱一和地对我说起“要爱护环境”;“梅若在温室中养就没有意义了”。我怕又要被说也就不再说什么。有时,有梅从枝头落地,我就贪嘴的捡起来吃,那梅吃起来冰冰的,有些苦,但也回甜、回香。   现在想想儿时独爱梅外在美的想法真是简单、肤浅,调皮、贪吃的行径只觉得好笑。当时不解的东西,如今却觉得是再正常不过的认知,想来这就是成长吧。   想着,我们已经来到了看梅的地方……   现在   如今,不过短短几年,记忆中的梅景竟荡然无存。   本就不大的雪还被扫了个干净,梅连一株都不见踪影,看梅的人也只有零星几个。来者多是一副失望透顶的神情,扫兴地离去。还有一些来往匆匆的看梅者带着一台相机,说是来摄影。可他们看梅去,几分钟就走了。不说细细的品味梅,恐怕连看也没看真切!就像只是来拍梅的。可拍梅总有个去处,如今的梅呢?   原来如今还有梅,只不过如今的梅却是在一个暖和的屋子里摆着展览的奇形怪状的矮小盆景。询问侍弄这些梅的人,为何不将梅摆出去凌雪绽放?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这些梅因为培养成姿态弯曲的样子,完全符合了对梅的审美中的美的,脱离了笔直的凡梅之列,算是奇梅,金贵极了,若是抗不住寒,死了,就可惜了。   至此,我不禁想起了龚自珍先生的《病梅馆记》,这样的梅不就是其中所形容的夭梅病梅吗?我想梅之所以美,之所以自古来都备受尊崇、赞美并不是因为它奇怪的姿态,而是因为它或坚贞,或傲气,或高洁,或不争的风骨,是因为它象征,展现的在千年来人们所追求、向往的美好的品质与高尚的精神。因此我爱梅,比起爱这些温室中锦上添花的“奇梅”,我更爱在风雪中“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的“凡梅”。   我想象着未来的梅景…….   未来   如期而至的漫天大雪中,有一丛丛整株盛开的梅,还有一群群看梅的人细细的品着梅。   那笔直挺立红梅、粉梅、白梅、青梅树上则有花繁密地绽开在覆着或薄或厚的雪,甚至挂着钟乳石般一排冰柱的深褐色梅枝上,而像这样的整株的梅成丛成群。看梅的人在梅丛中互相交谈各自对梅的品读与理解,时不时的感慨几句“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其中也有许多像我一般的孩提在踏雪寻梅中成长。
/
本文档为【踏雪寻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