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熟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

熟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

2010-08-31 3页 pdf 178KB 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4116

暂无简介

举报
熟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 2005年 3月第 2期 No.2 Mar. 2005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XJRNAL W2~AN UNIVERSITY 0F 肼 MH)ICINE 第 20卷 总第 117期 V_01.20 Serial No.117 · 文献研究 DoClllllentaty Study· 熟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 A Study 011theHistoricalChon~ ofPreparationMethod ofRadixRehmonniaePraeparata 张丽萍z Liping...
熟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
2005年 3月第 2期 No.2 Mar. 2005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XJRNAL W2~AN UNIVERSITY 0F 肼 MH)ICINE 第 20卷 总第 117期 V_01.20 Serial No.117 · 文献研究 DoClllllentaty Study· 熟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 A Study 011theHistoricalChon~ ofPreparationMethod ofRadixRehmonniaePraeparata 张丽萍z Liping,李 军Li J帆,张振凌ZhangZhenling,王 磊WangLei 河南中医学院 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要:目的:弄清熟地黄历代炮制演变情况。方法:查阅从汉代至清代中医药学本草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熟地黄清蒸法 始见于汉代《金匮要略方论》,酒蒸法始见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酒墩 法见于明代。结论:熟地黄采用蒸制法炮制从汉代一 直沿用至今。 Abstract:Objective:To ascertain the historial changes of preparation method of Radix Rehmanniae Praeparata in different periods. Methods:Docu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were consulted and classified from Han Dynasty to Qing Dynasty.Re— suits:Steaming in clearwaterwasfoundin Synopsis ofPr~cmtions oftheGo/denChamber inHartDynasty.SteaminginliquorwaS found in Leigon Treatise on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m Dyrasties.Stewing in liquor Was found in the Ming Dynasty.Conclusion:The steaming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e han Dynasty and are still used today. 关键词:熟地黄;炮制;历史沿革 Key words:Radix Rehmanniae Praepamta;preparation;historical changes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83.3 文献标识码 Docum ent code:A 文章编号 Article ID:1672—6839(2005)02—0069—03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 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 载,为常用中药之一。地黄入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 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等。地黄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加工 后,其性味、功效亦发生相应的改变。鲜地黄性寒、味甘苦, 以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为主。鲜地黄经加工焙干后名干地黄 或生地黄,其性寒 、味甘,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主。干地 黄经蒸制后名熟地黄,其性由寒转温,其味由苦转甘,其功效 由清转补,以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为主L1 J。临床根据其不同 的功效,分别用于不同的病证。地黄的炮制方法及炮制品的 质量对临床疗效会直接产生影响。纵观历代本草,地黄的炮 制方法有十余种之多 J,有些方法沿用至今。目前各地的炮 制方法尚不统一,乃至影响到临床准确用药。为此,研究熟 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变化轨迹及前人的炮制原始意图、 前人的炮制经验和临床体会,可为开展熟地黄饮片炮制 规范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熟地黄炮制方法历史沿革 在熟地黄的炮制方法中,历代本草对熟地黄加工炮制方 法的记载颇多,根据加工方法和所用辅料的不同有:蒸制;酒 制 ;姜汁制;砂仁制 ;砂仁沉香制 ;砂仁茯苓酒制 ;蜜 制 ;乳制 ;童便制;醋制;盐制;红花或蛤粉炒制 。 ;制炭 等。熟地黄的历代炮制方法沿革见表 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编号:2001t~701A55 — 22) 表 1 历代地黄炮制沿革简况表 1.1 地黄蒸制法 地黄采用蒸制法加工最早文献记载见于汉代《金匮要略 方论》“畋 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 汁” 。在南齐《刘涓子鬼遗方》中有“切,蒸焙”[10],唐《外台 秘要》有“细切蒸之极熟”_l¨的记载。熟地黄一词始见于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其炮制方法为“采地黄,去其须、叶 及细根,捣绞汁以渍肥者,著甑中,土若米无在以盖上,蒸之 一 时出,暴燥,更内汁中,又蒸汁,尽出,便乾之。⋯⋯”[12]。 孙思邈《千金翼方》日:“斤数拣择一准生法,浸讫,候好晴 日 便早蒸之,即暴于日中,夜置汁中以物盖之,明朝又蒸,古法 ,· 6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5年3月第2期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J 0F唧4ANUNⅣERSrrY0F Ic No.2 Mm:. 2005 熟地黄炮制⋯A Study⋯ 竖堕苎:: 堕 旦 竺 第20卷 总第 117期 V01.20 Serial No.117 九遍止,今但看汁尽色黑熟,蒸三、五遍亦得” 。其炮制过 程重蒸三、五遍,质量要求色黑。由文中所述“古法九遍 止”可知,炮制熟地黄蒸制多次的方法在此之前即有,但尚未 见文献记载。 宋代对熟地黄的蒸制标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证类 本草》引图经日“今干之法:取肥地黄三、二十斤,洗净,更以 拣去细根及根节瘦短者,亦得二、三十斤,捣绞取汁,投银铜 器中,下肥地黄浸漉会浃,饭上蒸三、四过,时时浸漉转,蒸讫 又暴,使汁尽其地黄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糖” 。对熟地黄 炮制品的质量提出了“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的质量标准。熟 地黄的这种质量标准要求一直沿用至今。 1.2 酒制熟地黄 酒制熟地黄是地黄传统制法之一。梁代《本草经集注》 采用酒浸法,记载有“得清酒良”[1 。南北朝沿用了蒸制外, 始创以酒为辅料来拌蒸,《雷公炮炙论》日“凡使生地黄去皮, 瓷锅 上柳 木甑 蒸 之,摊 令 气 歇,拌 酒 再 蒸,又 出令 干 ⋯ ⋯ ”[1 。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有“⋯⋯亦可直切(地 黄)蒸之半 日,数以酒洒之使周匝至夕出暴乾”_1 ,同时又出 现酒浸制法“酒(二升)渍三宿出暴,还内酒中取尽暴干”_l 等记载。宋代对地黄的酒制法出现了“蒸九遍用酒制造”和 “洒酒九蒸九曝,焙干”的方法_l ,此外亦有用酒洗法制 作n 。至金元时期,除沿用酒蒸等制法外,又采用了酒煮法 和酒炒法等 2 。明清时期仍沿用酒九蒸的炮制方法,而在 炮制工艺方面又首创用酒墩 的方法:“好酒拌匀置瓷瓮内包 固重汤煮一昼夜,胜于蒸者名熟地黄”[2卜 ,采用酒蒸法和 酒炖法炮制熟地黄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熟地黄传统炮制的主 要方法。 1.3 酒与砂仁制熟地黄 采用酒与砂仁制熟地黄始见于明代《本草纲 目》,“以好 酒入缩砂仁末在内,拌匀,柳木甑于瓦锅内蒸令气透曝干,再 以砂仁、酒拌蒸(曝),如此九蒸九(曝)乃止”_2 。此法是将砂 仁加入酒中共蒸制的一种炮制方法。此后又相继出现有砂 仁炒制 J,砂仁、酒、茯苓煮制 J,砂仁、茯苓制 J,砂仁、沉 香制 等炮制方法。清代多沿用明代的炮制方法,另有砂仁 煮制 ,砂仁、酒、姜拌蒸 等不同的炮制方法。目前有部 分地方规范仍采用酒与砂仁制熟地黄的炮制方法。 从熟地黄炮制历史沿革可知,采用蒸制熟地黄和酒蒸制 熟地黄应用历史最悠久,但不论哪种制法对熟地的质量和制 作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一是要求制品“色黑如漆,味甘如 饴”,二是要求炮制的时间较长,即“九蒸九晒”。 熟地黄的现代炮制方法多沿用传统的清蒸法和酒蒸法。 《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了清蒸法和酒蒸法,《全国中药炮 制规范》收载了清蒸法、酒蒸法和砂仁酒制法【27]。部分省市 地方炮制规范除上述方法外还收载有砂仁陈皮酒制;陈皮砂 仁白酒蜂蜜制;白酒生姜汁砂仁粉制等。见表 2。 近年来又出现了采用高压蒸制法制备熟地黄的炮制工 艺 ,具有生产周期短、燃料消耗少、节约时间、污染少、效 率高等优点。“热压”对药物穿透力强,受热快,药材质量可 · 70 · 达到传统的“黑如漆、亮如油、甜如饴”的标准。 表 2 熟地黄全国各地炮制概况 2 历代医家对熟地黄炮制目的的认识 古代医家对熟地黄炮制 目的的认识随着长期的临床医 疗实践逐步加深。早在梁代《本草经集注》有“得清酒良”的 记载n ,认为地黄加酒炮制后可得到较好的疗效作用。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5年3月第2期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J(姗 AIJOF}皿NANUNfVERsI丁YOF INE ~旷J]Ic {E No.2 Mar. 2005 熟地黄炮制⋯A Study⋯ 张丽萍⋯Zhang Liping‘ 第20卷 总第 117期 Vo1.20 Serial No.117 代提出“干地黄《本经》不言生千及蒸干,方家所用二物别,蒸 干即温补,生f则平宣,当依此以用之” 。可见当时已认 识到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使药性发生了改变,应分别应用。 宋代《本草衍义》称“生与生干长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该 用熟者”l2 。认为地黄经过蒸制以后可以改变生地黄的大 寒之性而用于临床治疗。金元时期对地黄炮制目的的认识 又有所发展,指出:“生则性大寒而凉血,熟则性寒而补肾”, 认为酒制地黄“酒洒蒸如乌金,假酒力则微温,大补,血衰者 须用之。治外之上酒制” J,指出了生地黄、蒸制熟地黄 、酒 制熟地黄药性和临床作用的区别。认为生地黄性大寒而凉 血,蒸制熟地黄性寒而补肾,酒制熟地则性微温而补血及治 病位在外部或 部的病证。明代《本草蒙荃》对地黄用砂仁、 姜汁等辅料炮制的目的提出了“⋯⋯拌姜汁炒不泥膈痰,(凡 饮酒人服此,必依制之,酒病多痰,恐滞膈作胀蒲也。)如上达 补头脑虚,或外行润皮肤燥、必资酒浸、方促效臻”I3 。《本 草纲目》认为:“洒炒则不妨胃” 。《本草通玄》“酒炒制其 寒”l3 。清代《得配本草》在总结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鲜 用则寒,干用则凉。上升酒炒,痰膈姜汁炒,入肾青盐水炒。 阴火咳嗽,童便拌炒”,“痰多姜汁炒,行血酒炒,润肠人乳炒, 纳气理气砂仁炒 ,降火童便煮”等见解 。通过以上历代医 家对地黄炮制的认识可知,随着地黄炮制方法的发展,对其 炮制目的的认识也在逐步地加深,并指导临床应用。认为地 黄炮制的目的主要在于改变药性和减轻某些副作用,以适应 临床应用。通过加入不同的辅料炮制以纠其偏性达到临床 的最佳治疗 目的。现代认为:经蒸制后的熟地黄,质厚,味 浓,其性由寒转温,其味由苦转甜,其功能由清转补,以滋阴 补血,益精填髓为主。清蒸熟地滋腻碍脾,加酒蒸制后,则性 转温,主补阴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更有 利于补血,并使之补而不腻。 3 讨论 通过查阅历代有关文献表明,熟地黄炮制的目的主要在 于改变生地黄的大寒之性,蒸制后药性转为寒(凉)而主补肾 虚,而经酒制后则性转为微温主补血虚。砂仁制则取其疏滞 理气作用以纠其偏寒偏滞之性。传统采用砂仁拌蒸、姜汁拌 蒸熟地黄的炮制方法,是在复方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对此历史上亦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必须限制在“中寒见呕”、 “胀满”等情况下才可应用,也有认为熟地黄并不“腻膈”,不 必砂仁制,亦也有认为砂仁制是“乱其性矣”,不妥当。对此 应作进一步地研究。 熟地黄的炮制方法最早见于汉代,主要的炮制方法有: 蒸制熟地黄、酒煮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姜制熟地黄等方 法。其中蒸制法、酒蒸制法和酒烛 制法仍沿用至今。近年来 有采用加压炮制熟地黄的方法,可缩短炮制时间,其质量亦 可达到传统标准的报道。 历代用酒炮制熟地黄均采用黄酒,并以绍兴产黄酒为 佳,认为:熟地黄质厚味浓,滋腻碍胃,酒之后则性转温主补 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更有利于 补血,使地黄补而不腻。近年来对熟地黄炮制加洒与否的问 题曾作了部分研究,其化学成分、药理和临床疗效未见显著 差异 ]。但由于各地的临床用药经验不同,对其实验结果 尚有各 自的见解。熟地黄炮制的时间文献记载不尽相同,有 “蒸三、五遍”、“九蒸九晒”等,但对熟地黄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是一致的即“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的标准。为此,有必要对 熟地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中医临床 用药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叶定江,张世臣.中药炮制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90 291. [2]王孝涛.历代中药炮制法打:典(古代部分)[M].南昌:江西科学技 术出版社 ,1984.71—75. [3]罗周彦.医宗粹言[M].何敬塘梓本,1912.33. [4]李中梓.本草通玄[M].康熙刊本,1678.27. [5]龚廷贤.鲁府禁方【M].北京:1It.界书局,1936.49 [6 王节斋.明医杂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礼,1985.339. [7]杨时泰.本草述钩元[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28. [8]费伯雄.医醇剩义[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 [9]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8. [1o]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37. [11]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人民 生出版社,1955.440. [1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485. [13]孙思邈.千金翼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61. [14]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1955.149. [15]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群联出版社,1955.44. [16]张骥辑.雷公炮炙论[M].成都义生堂版,1962.12. [17]许叔微.普济本事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7. [18]史堪.史载之方[M].商务印书馆,1955I8O. [193洪遵.洪氏集验方[M].商务印书馆,1956.25. [20]危亦林.世医得救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854. [21]龚廷贤.寿世保元[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257. [22]缪希雍.炮制大法·草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7. [23]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893. [24]张景岳.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071. [25]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32. [26]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70. [27]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88.47—49. [28]邢安之.熟地黄的高压蒸制法[J].中药材,1985,(4):37. [29 3寇宗爽.重刊本草衍义[M].大东书局,1936.2. [30]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37. [31]陈嘉谟.本草蒙荃【M].文茂堂藏版,7. [32]李中梓.本草通玄[M].康熙刊本,1678.27. [33]严西亭.得配本草[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17. [34]李庆华.熟地黄炮制工艺初探【J].中成药研究,1980,(3):29. 编辑 :韦大文 收稿日期:2005—01—30 作者简介:张丽萍(1964一),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讲 师,从事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Add:450008河南 省郑州市金水路 1号 · 7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熟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