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8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

2010-07-06 11页 pdf 387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3953

暂无简介

举报
8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 第24卷 第1期 2005年 1月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PR0GRESS IN GEOGRAPHY Vo1.24,No.1 Jan.,2005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 — — 以西安地区为例 黄金火-,-,吴必虎 (1.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 100871;2.莆田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摘 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础上,以西安地区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系 统空间结构的模式和优化问题。首先,在分析哈格特空间结构模型和冈恩的目的地地带模型的基 ...
8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
第24卷 第1期 2005年 1月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PR0GRESS IN GEOGRAPHY Vo1.24,No.1 Jan.,2005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 — — 以西安地区为例 黄金火-,-,吴必虎 (1.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 100871;2.莆田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摘 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础上,以西安地区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系 统空间结构的模式和优化问题。首先,在分析哈格特空间结构模型和冈恩的目的地地带模型的基 础上.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节点、区内路径、入El通道和客源地市场等六个要 素构成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并按照旅游开发的时序关系,阐述了该模型在不同阶段的演变 形态和特征。其次.实证分析明:西安旅游区目前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通过 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西安旅游区可演变为较为理想的扩展模式。 关 键 词: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优化;西安 中图分类号:F592.99 不同学科体系对空间结构存在不同的研究视角。在旅游地理学中,空间是指旅游经济客 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 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对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特征的把握及其在旅游开 发、规划、营销、管理中的应用,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 的建立能够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关键性的答案.因此.加强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研 究尤为重要。 作为我国传统旅游目的地.西安地区在全国旅游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西安地 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不仅可为产品开发、线路组织提供决策依据,而 且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西安旅游区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1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旅游系统概念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使得描述和理解旅游及休闲活动的基本特征,规范旅 游学科研究成为可能.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证探索。 国外学者对旅游系统空间结构进行的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提出并归纳 了多种空间结构描述的数学模型和地理方法.应用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区位论【 、核心—— 边缘理论模型 同时这些模型也被广泛应用到旅游开发的实践当中,例如,Weaver(1998) 利用核心——边缘理论模型对加勒比海地区的特立尼达和多巴格、安提瓜和巴布达群岛进 收稿日期:2004—10:修订日期:2004—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1036)。 作者简介:黄金火(1964一),男,福建莆田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规划。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黄金火等: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 117 行了案例研究171:前苏联地理学家建立了地域游憩系统的概念来描述旅游空间结构模式嗍。 形成了旅游经济地区组织的基本规律。我国学术界对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客源市场[9~tol和旅游资源等内容 31 对于陕西及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除经典的区划研究外【 。也主要集中在客源市 场。包括关中地区游憩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塌。西安典型海外游客空间转移模式研究【垌. 西安境外游客市场结构特征和客流量时间变化规律及其与旅游热点城市之间空间流动模式 的研究【 。除此之外。杨新军、马晓龙(2004)也以西安旅游区为例。对区域旅游系统空间要素 进行了提取与刻一【瑚。但总体来看,国内外现有研究过于偏重单项要素,如旅游区划、旅游市 场和旅游资源等有限个体领域。而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从系统角度全方位进行空间结构模 式的研究成果甚少,研究广度有限.且缺乏统一范式。 2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及其评价 2.1哈格特空间结构模式 1977年英国著名地理学家哈格特(P.Hag:gett)描述空间结构模式与秩序时。从宏观层次 将区域抽象为点,从而识别出六个几何要素:A运动模式,表示事物的空间移动特点:B路 径,表示事物运动沿着特定的路线;C结点,表示运动路径的交点。诸多结点控制着整个系 统;D结点层次,表示各个结点的重要程度;E地面。位于由结点和路径形成的框架中;F扩 散,地面的时空变化过程叫空间扩散【 (如图1)。哈格特所描述的空间结构模式。在要素提 取时主要面向系统间的联系和作用。完全忽略了区域系统内部状况和作用关系的描述.缺乏 对系统内部之间各要素空间关系的结构和阐释 图1 Hagget的空间结构模型(据哈格特,1967) Fig.1 Spatial structure model of Hagget 2.2冈恩目的地地带模型 与哈格特不同,冈恩(Gunn,1988)从微观层次对旅游地域系统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了旅 游目的地地带的概念,并认为它由吸引物组团、服务社区、中转通道和区内连接通道四个要 素组成[2Ol(如图2),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地域系统。显然,冈恩从目的 地带出发,他对要素的提取仅仅限定在区域系统内部。不可能考虑目的地带外部因素,所以 缺乏目标市场与系统内部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的考虑.也没有涉及外部游客进入旅游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18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24卷 域内部的方式以及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所以他的研究也不能完全反映旅游地域系统 的实际情况。 图2 Gunn的目的地地带模型(据冈恩,1988) Fig.2 Destination belt model of Gunn 2-3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 本文认为.区域旅游系统由旅游目的地内部各种对旅游活动过程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所 有因子共同作用而形成,具有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与功能的旅游系统 为了全面反映旅游目的 地空间结构的实际特征,必须在旅游系统尺度上.充分考虑所有宏观与微观影响因子。本文 在Gunn旅游目的地模型的基础上.参考以前学者对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研究成果.将 视点主要放在旅游目的地这一微观层次进行研究,将吸引物视为节点、目的地视为面域、交 通线路视为连接,则旅游系统空间构成的各关键组成要素包括旅游目的地区域(Tourism Destination Districts)、旅游区(Tourism Districts)、节点(Nodes)、区内路径(Routes)、入口通道 (Gateways)和客源地市场(Origin Markets)。这六种要素是区域旅游空间构成的基本单元.各 要素之间的空间相互关系和形成模式如图3所示。即在目的地核心吸引物影响下.游客通过 对目的地的认同,从客源地市场经外部交通进入旅游目的地区域.并凭借区域内部旅游路径 对不同旅游区内的旅游节点进行访问 节点 入口通道 图3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 Fig.3 Spatial structure model of district tourism syste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黄金火 等: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 119 这种从区域尺度建立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充分考虑了客源地和目的地 (O—D)两 个区域的实际发育状况。并通过交通方式将模型的各个组成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 个有机系统.能够相对完整地表述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空间发展的实际状况,相较于哈格 特的空间结构模式和冈恩目的地带模型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3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化 旅游业总是不断发展演化.经历一种由不发达状态逐渐向发达状态过渡、由不成熟逐渐 向成熟方向演进的过程。旅游地域要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使旅游地域系统具有十分丰富 的内部形态和结构.而这些类型各异的内部形态结构是确定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模式的基础 和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地域系统常常对应有不同的旅游形态和空间结构,旅游发展重 心、动力机制及模式选择也必然存在差别。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用差异化发展模式与发 展机制。因此。在对旅游系统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区域旅游发展所 采用的模式。根据旅游地域系统的内部形态结构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可以把区域旅游发 展模式分为(a)凝聚模式、(b)放射模式和(c)扩展模式(如图4)三种类型。 3.1凝聚模式 该模式形成于起步阶段的旅游地域系统(见图4a)。旅游活动首先在一些先天资源优势 突出、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零散景点产生,通过少数几个代表性旅游地的开发、建设,形成单 旅游中心——腹地体系的空间结构.在少数旅游景点发展的基础上,带动和协调整个区域旅 游业整体发展。游客大多是具有多中心型心理特征的探险型旅游者或当地居民。旅游活动基 本处于自发状态。随着游客进入数量的增加。当地居民逐渐形成了旅游开发的意识。开始向 游客提供一些吃、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的服务,形成旅游业发展的雏形。但劳动力素质及服 务状况差.旅游接待设施不足等问题导致旅游业经济效益较低。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旅 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狭小,与域外联系松散,次级旅游分区也未形成;旅游开发处于R—P共生 阶段,节点数目有限,规模小、景观单调,综合吸引力低;旅游路径系统薄弱,旅游流流向呈单 向性;客源地市场仅具有近域游客吸引向性,且较为脆弱,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波动明显,旅 游业缺乏成熟稳固的产业链和横纵向联系.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 3.2放射模式 该模式对应处于成长阶段的旅游地域系统.是在凝聚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过 渡阶段(见图4b)。随着旅游景点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区内旅游资源潜力被充分认识。R—P 提升模式下旅游开发投入加大。产业规模也随之扩大。通道系统滞后的矛盾取代旅游接待设 施不足成为制约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地方政府逐渐将建设重点转向基础设施。而可 进入性和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使游客量进一步扩大.中心地对周边旅游流的扩散作用也开 始显现,依托主要旅游城市。特色次级旅游区形成。此时。区域内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服 务体系,旅游功能已基本健全,路径通达度亦有提升,旅游流动呈现出双向,线路组织有了较 大灵活度和选择余地;节点相互联系在一起,综合吸引力增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来影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O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24卷 响敏感度降低.具有全国吸引向性的、较为成熟、稳定的客源地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旅游目 的地空间结构呈现出以中心地为核心、以主要交通通道为轴线的互动体系。 3.3 扩展模式 该模式对应于旅游地的成熟阶段,是区域旅游系统演进的最终结果(见图4c)。旅游业 的进一步发展,使区域内更多景区(点)得到开发,旅游综合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域范围进 一 步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和通道系统的改善使系统内部形成了成熟、完备的 旅游服务网络体系。中心旅游地在区域内已具有较强的集散功能.对旅游地域系统的功能、 规模及发展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在此影响下.旅游目的地区域进一步向外扩展.形成若干具 有“飞地”性质的二级旅游目的地区域.形成中心旅游地为中心——次级旅游中心——旅游 腹地通道的网脊式空间结构 旅游业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形成以旅游业为 主导的成熟产业链和产业前后向联系:次级旅游地依托旅游通道与上一级中心地建立联系. 形成更广阔的区域吸引范围 这种现象使各级旅游中心地对旅游流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得到 最大程度发挥.发达的旅游通道体系使游客流向改变更容易.区域旅游经济系统运行紊乱的 可能性提高.旅游地之间恶性竞争经常出现。因此.扩展型目的地空间结构的形成并不一定 意味着区域旅游经济系统的成熟,还需要研究各级旅游地的比较优势.强化合作与协调,以 形成更合理旅游业分工体系.尽量避免矛盾出现 (a)凝聚模式 (b)放射模式 (c)扩展模式 图4典型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 Fig.4 Representative spatial structure model of district tourism system 4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与优化 4.1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的特征 以西安市为中心的西安地 区是我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和最早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地区,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南、 铜川五地市。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初期,随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 的伟大发现之一”的兵马俑的发掘和 1979年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秦 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立.西安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开始出现端倪。但是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优 先国际旅游而后国内旅游的发展历程特征.以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轰动效应的双重影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黄金火 等: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 121 响下.初期西安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以凝聚发展模式为其主要特征(图5a),即区域内部未形 成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旅游系统空间网络,游客在该地区的空间流动方式主要面向有限的主 要节点.旅游流空间上的流向极度不均衡,旅游线路利用以西安——兵马俑的利用率最高, 这种特征对后期西安地区旅游流的时空分布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2002年该地 区主要线路旅游流的基尼系数仍达到0.7 ”。 西 a 凝聚模式 西线 b 放射模式 图5 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 Fig.5、District tourism system model of Xi’an 线 随着中国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发展重点从单纯重视国际旅游到国际旅游和国 内旅游并重的转变.经过20年的发展,西安地区旅游产品类型和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演变 逐渐进入一种新的阶段,表现出新的特征。由于咸阳、渭南、宝鸡等其它城市旅游业的进一步 发展.从游客空间行为上分析,外地游客来西安旅游时,其空间行为不单纯地表现为对特定 节点的偏好.而是表现为“汇聚”——“放射”两个阶段的时间序列模式,即首先沿不同方向汇 聚到旅游中心城市西安,然后以西安市为基营,将旅游行为沿不同路径向下扩散,空间流动 表现出显著的单向放射特征[2”。从旅游服务体系空间结构上分析,西安市作为西北地区最重 要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无疑在西安地区旅游城市体系当中居首要地位.是旅 游服务和信息的主要承担者,而地级城市则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特征使资金流、信息流、物流 等服务要素也呈现出以西安市为中心向外单向放射的特征.无论从旅游开发时序.还是从发 展的重要性上都可以得到相应验证。可见,尽管旅游业已经在西安地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 主导产业,但旅游服务体系,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显示出强烈的欠 发达特征。但总体上看,西安地区旅游系统处于放射发展模式(图5b),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 在:旅游线路体系发育不完备,缺乏成熟的环形线路,游客旅行过程中返回路上花费时间过 多;线路空间利用率极不均衡,旅游事故频发;旅游服务过度依赖少数大城市,游客满意度下 降等 4.2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 4.2.1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目标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致力于旅游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体现,突出 可持续性。优化过程中,以区域旅游资源结构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接待服务设施的现有条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2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24卷 及发展基础.稳定区域旅游行为层次结构,建立一套相应于旅游资源结构的对应变换模式, 为区域旅游管理提供战略性方向和发展对策。主要内容就是探索旅游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旅游业空间关系的和谐性、旅游业空间网络的完备性。目前西安地区旅游系统属于空间放射 模式.该模式表现的弊端限制了区域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经济效益的发挥,为使西安地区旅游 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从空间结构上突破现有放射发展模式,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区域 旅游的实现以旅游线路为发展平台,因此。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不能脱离交通通 道现状.必须在客观审视产品特征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与交通通道网络现状结合,给出与 现状相对应的具体的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4.2.2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笔者认为.主要优化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与陕南、陕北地区联系,拓展旅游目的地空间。实践证明,不同类型、具有较强 互补关系的旅游资源(或项目或旅游地)如果能够做到共同促进、协作发展,那么便可以增加 这一旅游“新集合体”的总体吸引力和外部经济效应.从而在大尺度范围内旅游市场竞争中 获得更大发展机会。达到互惠双赢的目的。陕西全省按照地理特征一般分为陕南、陕北和关 中三大区域。关中旅游区区域范围狭小。没有拓展空间,必须加强区域间合作,促进对称性兼 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关中向陕南、陕北地区拓展形成更广阔的区域。使三大地理分区旅游 业协同发展、相对集中。为扩展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形成提供条件。同时。协调旅游空间竞争和 空间合作的关系.重塑新型旅游区域关系.实现“双赢(win—win)”甚至“多赢(multi—win)”的 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第二.完善旅游产品谱系。实施多元化旅游产品战略。在拓展旅游目的地空间的基础上。 西安地区旅游业发展应根据三大地理分区旅游资源类型不一、“聚集优势”不同、“景点群落” 多样化的有利条件,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实施多元化旅游产品战略,满足游客不同细分市场 的需求。陕北围绕延安市重点开发革命胜迹观光的“红色”旅游产品、围绕黄帝陵重点开发节 庆体验旅游产品、围绕黄河壶口瀑布重点开发自然观光游产品、围绕黄土高原重点开发民俗 生态旅游产品,形成“一红三黄两帝”四个独特性龙头产品.并辅以饮食旅游、乡村旅游等项 目.完善旅游产品谱系。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关中和市内地区在逐步充实和完善周秦汉唐四 大遗址区旅游项目的基础上,通过线路组织,对现有产品进行整合,选择几个能突出代表西 安整体形象的大型节事活动。形成若干专题性旅游项目;陕南缺乏高级别旅游吸引物,但秦 岭丰富的植被资源和优美的环境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在传统以观光功能为主的旅行方式 将逐渐被以度假休闲功能为主的旅行方式所取代的大背景下。该区应重点开发度假旅游、生 态旅游、探险旅游等产品。 第三。加大旅游线路建设力度,解决交通瓶颈问题。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主要实现方式 在于线路组织。主要优化措施包括:延伸西安——黄陵旅游高速公路至延安.加强关中与陕 北的联系。并以延安为中心,建设延安——榆林等拓展区内的旅游线路。形成陕北拓展区成 熟的线路体系;开辟西安——汉中、西安——商洛、汉中——商洛高速公路,加强关中与陕 南、汉中与商洛的联系,形成空间上的环路。并以汉中为中心强化陕南拓展区内部线路的联 系。就关中地区内部而言,主要是拓宽通往秦岭北麓风景旅游区的几条主要公路,完成西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黄金火等: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 ]123 西至周至、东至蓝田秦岭北麓“绿色观光廊道”的建设,尽快实现渭河北岸“黄色观光廊道”的 立项建设.并将两条廊道有效衔接。同时,将目前流行的精品线路化整为零,充填一些正在崛 起的景点.按照强弱结合和内容互补的原则重新设计线路。在地方公路建设中,主要解决经 过各峪口进峪路的通道问题.但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特别要注意旅游公路建设与旅游区景观 保护相互协调的问题。 第四.注重入口通道设计,完善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人I-I通道是游客旅游目的地的第一 印象区.对游客旅游区整体形象感知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形象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决定 了设计要建立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在区域空间上要分核心地段和一般地段、光环区和阴影区 来策划.注重点面过渡;在概念上要有从整体到局部的衔接;在时间上要突出旺季和事件性 旅游形象的氛围营造,分阶段按时序建设。在西安火车站、咸阳国际机场、旅游者进出郊县景 点的巴士站(丰庆路、玉祥门、南稍门等)等客流集聚性入口建立、完善旅游导引系统和宣传 系统。利用这些地区人流密集的条件.重点建设几个具有西安文化底蕴和风格的雕塑作品. 向游客重点展示华夏盛世京都文化与黄河文化;净化周边环境,烘托意境流的氛围;在外国 人经常出入的站点增加相应的外文解说牌示、在旅游者前往饭店、观景点、娱乐场所途中所 经过的干线道路,完善为旅游者服务的解说服务,将汉字、拼音双重牌示改为汉字、英语双语 牌示;在光环效应区建立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点牌示、忠告牌示、服务牌示等各类景点解 说体系。 第五,细分目的地市场,针对性重点营销。陕南、陕北和关中三区应制定整体旅游对外促 销发展规划,树立大市场观念,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在细化目的地营销市场的基础上,争取国 际国内市场、远近客源市场和新老客源市场都能保持持续增长。面对多元化的国际旅游客源 市场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一要突出日本、美国、欧洲诸国等传统主要客源市场.针对不同需 求,强化专题促销,加大西安古都游、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游、宗教文化游等方面的促销力度. 同时,大力开发韩国、俄罗斯、中东、东南亚穆斯林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等近距离市场.在国际 市场上形成多层次的促销热点:二要积极开发适合不同类型游客的专题性旅游产品和旅游 项目,寻求新的海外客源市场。国内市场开拓要以加强区域联合、办大活动、创新品牌、争名 品牌为原则。围绕秦岭生态旅游产品、陕北民俗旅游产品和关中传统文化旅游产品为切入点 做文章,搞精、搞好度假休闲旅游项目和观光旅游项目,开发参与性强、娱乐味浓的旅游产 品,重点开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和周边省区省会城市的客源市场 4.3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社会经济客体空间组织具有不同发展阶段及形式.一定区域可以通过最佳组织形成最 佳空间结构从而达到最佳发展状态。通过对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要素的分析、优化及 其发展模式的总结,笔者认为.基于优化措施下西安地区最终形成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发展 模式应为扩展模式 按照优化措施要求,通过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独立旅 游目的地区域,即以陕北延安、陕南汉中为扩展中心,突出延安、汉中等城市在旅游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西安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分区独特的区位条件。培育延安、汉中为二 级旅游中心地,最终打造为以关中地区为主体.以陕北扩展区和陕南扩展区为侧翼的大西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4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24卷 “ 一 体两翼”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如图6),使陕南、陕北、关中景点群落网络化、互动化发展, 南联北扩.达到增强总体旅游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拓展旅游目的地空间的目的。其 中.西安旅游目的地区域仍旧是未来优化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 南、铜川等五个市。目前这个核心区域内部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旅游发展基础,今后工作重点 是人口通道建设和旅游环线的建设。陕北扩展区和陕南扩展区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今后工 作重点是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促进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节点的进一步培育和完善。 5结论和讨论 图6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Fig.6 Optimal district tourism system model of Xi’an 旅游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系统内部具有复杂的联系机理,同时,在系统发育不同 阶段各因子的表现方式和作用过程也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准确把握不同类型旅游地开发所 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该阶段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于区域旅游开发具有指向性作用。分析表明.为 了实现旅游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尽可能与区域发展条件相互吻合,旅游地开发初期、开发 中期和开发后期应分别采用区域旅游开发的凝聚模式、放射模式和扩展模式。西安地区旅游 业发展处于放射模式发展阶段,其比较优势尚未得以充分发挥.而基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 构模式构建的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是实现西安地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可持 续增长的概念性框架。而诸如体制、政策等柔性要素对区域旅游系统发展和优化的影响需要 进一步研究。 事实上,任何地理模型的建立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对现实地表空间发育状况的一种抽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黄金火等: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 125 所以立足于区域尺度的地理模型。只能代表旅游空间结构的部分状态,并不能反映所有旅游 地空间的实际状况。本文所提供的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也存在一定的表征“盲区”,例 如.本模型就不能全面反映近来学者所关注的大城市周边区域环形都市带旅游空间结构特 征等,因此,理论上讲,对不同区域或尺度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研究需要在对区域特征和 空间结构实际状况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择相对应的便于操作的应用模型对区域发展过程 进行对应模拟和预测。从这个意义上分析,本文提出的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也存在很 大的应用上的不足.但是这种不足并不妨碍本模型在对特定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中 的实际应用效果。众所周知,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区域性非常强的交叉学科,其学科特征本身 决定了得到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区域旅游发展实际状况的普适模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 本模型的不足相信能够得到广大研究者的理解。当然,关于更为成熟的、完善的区域旅游系 统空间结构模型研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的课题 参考文献 【l】Christaller,W.Some considerations of tourism location in Europe:the peripheral region—underdeveloped couiltrles— recreation areas,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1964,12:95-105. 【2】Miossec,J.M.Elements pour Ime Theorie de I’Escape Touristique,Les Cahiers Du Tourisme,C-3,CHET,Aix—en— Provence,1976. 【3】Gormsen,E., e spatio-temporal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attempt at a center-peripery mode1.In La Con— sommation D’espace Par le Tourism et sa preservation,Chet,Aix-en-provence,1981:150~170. 【4】Lundgren,J.OJ.,Tourism impact/isl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Caribbean.Tourism:Economic,Physical,and Social Im- pacts.Longnmn.1973. 【5】Hills,T.and Lundgren J The impact oftourism in the Caribbean,A methodological study.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 1977,4(5):248~267. 【6】Briton,S.G. r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ourism in a neo-eolonial economy:A i case study.Pacific Viewpoint,1980,2l(2): 144~65. 【7】Weaver,D.B.Peripheries ofthe periphery:Tourism in Tobago and Barbuda.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1998,25(2):292- 3l3. 【8】普列奥布拉曾斯基,克列沃谢耶夫.苏联游憩系统地理.吴必虎,蒋文莉译.华东师范大学旅游教育专业印行,1982. 【9】张 捷,郁金康,周寅康 等.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地理学报, 1999,54(4):357-364. 【lO】吴晋峰,包浩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地理学报.2002,22(1). 【l1】刘春玲,刘 岩.临城小天池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空间结构拓扑结构分析.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6(1):64~65. 【l 2】张锦河,赵 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1):99~103. 【13】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人文地理,2003,18(1):1-5. 【14】王兴中.秦岭北坡旅游资源评价与区划研究:以秦岭南五台山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8(4). 【l5】赵 荣.西安市旅游者游憩活动空间分析(专题报告).西安市旅游局,1996. 【16]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人文地理,2001,16(6]:44-46. 【l7】张 红.我国旅游热点城市境外游客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人文地理,2000,15(2):56~57. 【l8】杨新军,马晓龙.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人文地理,2004,17(1):76~81. 【l9】约翰斯顿,R⋯G地理与地理学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O】Gunn,C.A.Vaeatlonscape: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New York:Van Nestrand Reinhold.1988. 【21】马晓龙,吴必虎.西安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5):95~97. J● -_H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24卷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m System:Its Model and Optimization A Case Study of Xi’an HUANG Jinhuo .WU Bihu (1.The Center for Recreational and Tourism Researc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2.Putian University,Putian,Fujian,35 1 loo)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y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l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 gional tourism system,taking Xi’an as an example.Firstly,“the spatial structure model”of Haggett and ‘‘destination belt model”of Gunn are evaluated,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model of tourism system is re-constructed,which composes of 6 elements including tourism destination region,tourism district,node,route,gateway and oriented market.Thus,the evolution sha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in different stages are explain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rder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Secondly,it is proved by the positive analysis tha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m system in Xi’an tourism district at present is at the radiation model stage, and with the re-organ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ts spatial structure and tourism routes,the op- timal and perfect model in Xi’an tourism district should be extension mode1. Key words:regional tourism system; spatial structure;model optimization;Xi’a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8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