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法医人类学 第十四章 骨骼入土时间的鉴定2

法医人类学 第十四章 骨骼入土时间的鉴定2

2010-03-26 27页 ppt 24M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77474

暂无简介

举报
法医人类学 第十四章 骨骼入土时间的鉴定2null第十四章 骨骼入土时间的鉴定 Estimating the date of skeleton第十四章 骨骼入土时间的鉴定 Estimating the date of skeletonnullnullnull 1987年8月,广州水下作业人员在阳江海域意外发现一条古代沉船,随之被国家文物部门命名为“南海一号”。对“南海一号”6次探摸中,已发现了6000多件文物。大多数的铜钱是北宋时期,小部分铜钱是南宋时期。推测,沉船年代是在南宋早期。nullnull教学目的: 学习骨骼入土时间的形态学检验、物理学检验...
法医人类学 第十四章 骨骼入土时间的鉴定2
null第十四章 骨骼入土时间的鉴定 Estimating the date of skeleton第十四章 骨骼入土时间的鉴定 Estimating the date of skeletonnullnullnull 1987年8月,广州水下作业人员在阳江海域意外发现一条古代沉船,随之被国家文物部门命名为“南海一号”。对“南海一号”6次探摸中,已发现了6000多件文物。大多数的铜钱是北宋时期,小部分铜钱是南宋时期。推测,沉船年代是在南宋早期。nullnull教学目的: 学习骨骼入土时间的形态学检验、物理学检验、化学检验及生物学检验方法。 教学要求: 熟悉用形态学检验、物理学检验、化学检验、生物学检验四种方法推断骨骼入土时间。null影响尸体腐烂、崩解的因素: 1.死亡的情况; 2.尸体的既存情况; 3.尸体所处的环境(土壤、温度、湿度、昆虫等) 土壤分析-湿度、酸度、含石灰质情况null水中尸体的腐败: 水的温度、深度、水流情况 食肉动物的情况影响更大 暴露在空气中的尸体: 崩解速度快于土中、水中尸体 法医昆虫学 八波次的昆虫侵袭波 跨度时间为死后当时至3年null尸体在地下腐烂速度的影响因素: 1.埋葬时的腐败情况(入土为安) 2.衣着的性质 3.有无棺木及性质、密封程度等null第一节 形态学检验 尸体组织及其附属物在土中的腐败乃至消失的一般规律为:软组织及内脏器官完全分解消失需3~5年;肌腱和韧带、软骨的分解消失则不少于5年;骨骼脱脂与干燥的时间一般要大于10年。一般纺织品在土中4~5年时无法辨认,毛织品则需10年,皮革、丝织物则要20~30年才会使形态改变,呈土或粘土样状态则往往要60年之久。null(一)骨骼颜色的改变 骨骼的颜色改变是土中遗骨发生改变的最早现象。黑钙土null草质碳酸盐土壤null埋葬不同时间的尸骨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而同一时间则色调一致。 遵义医学院案例。 颜色改变推测入土时间只是初步估计。null(二)骨骼的空洞化、风化及崩解 骨骼的空洞化=骨质疏松症 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现象。 由于入土骨质脱钙、有机成分崩解以及无机成分转化为碳酸盐等,骨骼逐渐出现空洞化、风化及崩解。 null中性土壤—骨骼可能完全不受破坏。 酸性土壤—因温度不同骨质将在25-500年崩解。 富于腐殖质的土壤中,遗骨的外层可在50年内剥离。 骨骼的空洞化常始于5年左右,骨骼的风化在长骨最先于干骺端开始。nullnullnull第二节 物理学检验 一、紫外荧光反应 根据有机质,特别是蛋白质经紫外线照射后发出的荧光及颜色反应,可用于推断骨骼入土时间。null较近年的骨骼,由于有机质的存在而呈现强度的蓝紫色荧光。 埋葬后的几年因出现脂肪浸润期,荧光减弱,呈黄橙色。 埋葬时间>100年的尸骨,出现一个由内向外逐渐增强的灰褐色边缘带。 100-200骨皮质的中央蓝色荧光逐渐减弱,其周围呈灰褐色或白色的荧光区。 nullnull二、超声波传导速度 随着骨骼入土的时间推移,骨骼的结构发生改变,对超声波回声传导速度也降低,利用这一特点,可用于时间的相对判断。一般在100年以内变化不大,故此方法用于鉴别百年之前或之后的骨骼入土时间,在实际法医工作中应用极少。nullnull三、微量元素分析 骨骼内的无机金属元素如钙(Ca)、硅(Si)、铁(Fe)、锰(Mn)、锶(Sr)、铝(Al)等随埋葬时间的增加微量元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各元素的比值中,有一定的规律性。null?null四、放射性同位素测定 放射性同位素14C随时间的改变逐渐衰变为14N和12C。由于有机体内的14C死后的分解半衰期为5730年。null 黑钙土 为半干旱草原地带发育而的暗黑色土壤, 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松辽平原、内蒙古、西北地区。 null草质碳酸盐土壤 有在泥灰岩基础上形成的,也有在山地形成的。 泥灰岩形成的草质碳酸盐土壤见于沿海缓缓倾斜的阶梯地带。 山地草质碳酸盐土壤PH8.3,湿度较大。
/
本文档为【法医人类学 第十四章 骨骼入土时间的鉴定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