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食用菌实训教案

食用菌实训教案

2020-07-08 2页 doc 73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xxj7584

暂无简介

举报
食用菌实训教案实训一 食用菌的形态特征观察(2学时)一、实验目的1.弄清食用菌生活史的基本过程。孢子---菌丝体---子实体---孢子2.掌握孢子印及孢子的收集方法。3.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4.观察和掌握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二、实验材料1.各种干、鲜食用菌子实体,液浸标本,干制标本。品种有:平菇、香菇、双孢磨菇、金针菇、草菇、鸡腿菇;银耳、黑木耳、毛木耳;猴头、竹荪、灵芝;紫陀螺菌、松乳菇。2.各种食用菌菌丝体(菌种)。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识别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首先观察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特征。...
食用菌实训教案
实训一 食用菌的形态特征观察(2学时)一、实验目的1.弄清食用菌生活史的基本过程。孢子---菌丝体---子实体---孢子2.掌握孢子印及孢子的收集。3.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4.观察和掌握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二、实验1.各种干、鲜食用菌子实体,液浸标本,干制标本。品种有:平菇、香菇、双孢磨菇、金针菇、草菇、鸡腿菇;银耳、黑木耳、毛木耳;猴头、竹荪、灵芝;紫陀螺菌、松乳菇。2.各种食用菌菌丝体(菌种)。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识别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首先观察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特征。然后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菌盖组成,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等。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实或中空等。(二)观察双核菌丝及其锁状联合的形态构造1.将清洁的载片中央滴半滴水。2.用接种针(或解剖针)于试管斜面或培养料内挑取少许菌丝体置于载玻片液滴中,并用接种针或解剖针将菌丝体挑开使之分散。3.用镊子加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4.用高倍镜观察双核菌丝体及锁状联合的形态构造。四、实验1.根据实验情况填写下列表格: 食用菌名称 分类地位 主要形态特征 主要功能        2.学习体会。实训二、三 食用菌一级菌种的制作技术(6学时)备注:一级菌种制作分两次实验完成,第一次实验主要配制培养基并灭菌、检验灭菌效果,占用4学时;第二次实验主要进行菌种分离、转管及培养。占用2学时。(时间不够利用课外时间补)食用菌又名母种,多用试管作为容器,因此又称试管种,是指经组织分离、孢子分离或基内菌丝分离而得到的菌丝体。一级菌种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分离、纯化、扩大、转管和菌种保藏。一级菌种的制作过程可分培养基的制作、灭菌、接种和培养等几个主要阶段。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掌握培养基的制作、消毒与灭菌、菌种分离(组织分离)、转管、培养等操作技术和方法。  二、实验材料手提式高压灭菌锅、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玻璃漏斗、漏斗架、止水夹、铝锅、电炉、1000mL量杯、纱布、棉花、18mm×180mm试管、细线绳、防潮纸或牛皮纸、刀、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琼脂、2cm厚长形木条、pH试纸、1mol/LNa0H溶液、1mol/LHCl溶液、酒精灯、75%酒精消毒瓶、75%酒精消毒棉球瓶、无菌培养皿、镊子、解剖刀、接种针、待分离的菇种、待移接的菌种、火柴、记号笔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培养基的制作1.配方: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2.配制方法(1)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挖掉芽眼,称取200g,切成1cm3的小块或薄片。(2)将切好的马铃薯块放人铝锅内或大烧杯中,加水1000ml,放在电炉上煮沸后维持15~20min,至马铃薯熟而不烂。(3)用4层湿纱布(纱布需浸水后拧干)过滤,由于马铃薯在煮沸过程中,有部分水被蒸发掉,所以过滤后的马铃薯汁,应加水补足水分至1000ml。(4)将称好的琼脂加入马铃薯汁中,在电炉上用文火煮,直至琼脂完全融化(边煮边搅拌),再次用4层湿纱布(纱布需用热水浸湿后拧干)过滤。最后加入蔗糖等可溶性物质,搅匀。(5)调节pH值:培养基中的酸碱度(即pH值)是影响菌丝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基配好后应根据菌种对pH值的要求进行调节。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配好后,pH值一般为中性,所以不必调节。如培养基低于所要求的pH值时,应向培养基中滴加1mol/L的NaOH溶液;若培养基高于所要求的pH值,应滴加1mol/L的HCl溶液进行调节。边滴入,边搅拌,边用精密pH试纸或pH计测定,直至合适为止。应该注意的是培养基的酸碱度在灭菌前不宜调至pH值6.0以下,否则灭菌后培养基不凝固。有些菇类的培养基要求在pH值6.0以下的,要待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滴加盐酸或乳酸等进行调节。(6)补水至1000ml。(7)分装试管:培养基配好后应趁热用分装漏斗进行分装试管,装入试管高度的1/5~1/4,分装时应注意不得使培养基粘在试管的口壁上,以防污染杂菌。(8)塞棉塞:培养基分装完以后应立即塞上大小合适的棉塞或透气的胶塞。棉塞或胶塞应塞入试管内2/3,外留1/3。(9)捆扎试管:将塞好棉塞的试管7或9支扎成一把,在棉塞外面包一层防潮纸或牛皮纸,再用线绳扎紧,防止灭菌时棉塞被冷凝水浸湿。(二)灭菌培养基分装完后应立即灭菌。根据培养基的成分选择灭菌的压强和时间,如培养基成分中有高温下容易破坏的物质时,可采用0.5kg/cm2或0.8kg/cm2的压强,一般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采用1.05~1.1kg/cm2的压强,灭菌20~30min。灭菌方法:母种培养基的灭菌常用手提式高压灭菌锅,其操作步骤如下:1.装锅:先在外锅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灭菌物品直立放入内锅,试管口或三角瓶口向上且不要贴锅边,避免冷凝水浸入试管或三角瓶。灭菌物品不要装得太满,留出一定空间,便于蒸汽流通,否则易造成灭菌不彻底。2.盖上锅盖:盖锅盖时应将锅盖上的排汽管插入锅内壁管孔内,然后对角线方向拧紧锅盖上的螺丝,并将放汽阀直立打开,安全阀横向关闭。3.排放冷空气:将灭菌锅放在电炉上加热,当锅内蒸汽大量排出时再继续排汽3~5min,关闭放气阀。4.升压、保压、降压:当压力表指针指到1.05kg/cm2处时(灭菌所需压强)开始计时,继续维持该压强20~30min。灭菌结束待压力表指针自然回到“0”位时打开放汽阀,排出锅内剩余蒸汽后,打开锅盖。注意切忌在压力表未到“0”位时就放汽,以免试管内的培养基向上冲浸湿棉塞,造成以后菌种的污染。5.摆斜面:试管取出后一定要趁热摆斜面,将试管斜放在一根2cm左右厚的木条上,使试管内的培养基成一斜面。斜面的长度一般为试管长度的1/3~1/2。用于保藏菌种的试管斜面应适当短些,以减少蒸发面积。气温较低时,在摆好的斜面上面覆盖一条厚毛巾,以免在试管壁上产生大量水珠,影响接种和培养。当培养基冷凝后,即可收起备用。(三)菌种分离——组织分离所谓组织分离,是指取菇体或耳片一小部分组织进行分离培养菌种的方法。菇体组织是菌丝的扭结物,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将它移接在母种培养基上。经过适温培养,即可得到能保持原来菌株性状的母种。因此,用组织分离方法得到的菌丝体,如经过生产实践证明性状优良,即可做母种使用。菌种分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中以无菌操作方法进行分离,才能减少污染。无菌操作是制种过程中最基本的操作方法,要求操作熟练,动作迅速。1.大型伞菌的组织分离方法及操作步骤(1)选择品质优良,朵形正常、肉厚、无病虫的种菇供组织分离。分离时以幼菇(六七分成熟)为好,它的组织再生能力强。此外,实践证明风干的子实体也可进行组织分离。(2)分离时应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先用酒精棉球将手擦拭消毒,再用镊子夹取酒精棉球将菇正、反面消毒。(3)用手将菌柄撕开,但手千万不得碰撕裂面,避免杂菌污染。(4)将解剖刀经酒精灯火焰灭菌后,从菌柄和菌盖交界部位切取大豆或绿豆粒大小的组织块。以无菌操作方法,将切取的组织块用接种针移至母种试管斜面培养基。此外,用接种钩直接勾取一小块组织移至母种试管斜面培养基,分离效果也很好。(5)塞好棉塞,注明菇种、分离日期及地点。(6)放到温度适宜的温箱中培养,1~2d后,检查有无污染,发现污染及时挑出。2.组织分离的质量检查组织分离后的试管斜面,经过7~10d培养后,若在斜面上或组织块周围,没有任何杂菌生长,只有从组织块上长出的洁白、粗壮纯净的菌丝体,说明组织分离成功。经过再次移接,生产试验,性状表现优良,即可做母种使用;相反,若有其他杂菌生长,说明组织分离时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使得组织分离失败。(四)母种移接(转管)和培养母种移接(转管)要在无菌的环境中以无菌操作方法进行,要求操作熟练,动作迅速。其操作如下:1.左手平托两支试管,手指按住试管底部,外侧一支是供接种用的菌种试管,内侧一支是待接母种的试管。2.右手拿接种针或接种铲,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其柄部,将接种针或接种铲插入75%的酒精消毒瓶中消毒,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接种针或接种铲的顶端,逐渐将杆部也在火焰上慢慢通过,这样反复3次即可将接种针或接种铲彻底灭菌,切记最后一次灼烧后不能再浸人酒精瓶中,应在火焰旁自然冷却。3.将左手平托的两支试管管口靠近火焰,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将外侧的菌种管上的棉塞拔出,再用中指和无名指拔出内侧试管口上的棉塞央在手中(不得放在桌子上或台面上),将两支试管口迅速移到酒精灯火焰旁边。4.将烧过并冷却的接种针或接种铲伸人母种试管中,在菌丝斜面上勾取火柴头大小的一块菌丝块,迅速放到待接试管斜面的中部,将试管口在火焰上烧一下,然后立即塞上棉塞。5.接种完毕,再将接种针或接种铲在火焰上灼烧灭菌。以免使接种的菌丝扩散,造成污染。6.菌种接完后,贴好标签或用记号笔在试管壁上注明菌种名称及接种日期等。7.将同类菌种扎好,送到该菌所要求的最适温度下(恒温箱或恒温室内)培养,一般培养2d,检查有无杂菌生长,7~15d母种菌丝即可长满斜面。(五)母种质量检查通过培养,在试管斜面上长出洁白、粗壮的菌丝体,说明接种成功。若在试管斜面上出现有光泽、粘液状培养物或呈黄、绿、灰、黑等毛状物时,即是污染,不能使用。优良菌种的感观应具备“纯、正、壮、润、香”的特点;“纯”指菌种的纯度高,无感染杂菌,无斑块,无抑制线,无“退菌、断菌”现象;“正”指菌丝生长无异常,具有亲本正宗的特点;“壮”指菌丝发育粗壮,长势旺盛,有力;“润”指菌种含水量适中,无干缩、松散现象;“香”指具有品种特有的香味,无异味。而菌种生产性能(产量高低、品质优劣、抗逆性强弱)的考核,通常只有根据栽培试验的结果才能得出结论。 四、实验报告五、思考题1.组织分离方法能获得优良菌种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用组织分离的方法获得母种,为什么要进行出菇试验后才能应用于生产?3.怎样才能分离出纯净、优良的菌丝体?4.如何提高母种移接的成功率?5.如何获得优质的母种?实训四 食用菌二级菌种的制作技术食用菌二级菌种就是把培养好的优良母种菌丝体,移接到谷粒、木屑、粪草或棉籽壳等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使其进一步扩大繁殖而成的菌种。这样的菌种又叫原种,可以直接用于栽培,但人们目前主要用它来繁殖三级菌种。不同菇类,原种培养基成分不同。一般草腐菌(双孢蘑菇、草菇等)可用粪草原料配成;木腐菌(香菇、平菇等)可用木屑或棉籽壳加麦麸或米糠为主要原料来配制;谷粒种适用于大多数食用菌生长。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用作原种培养基的配方越来越多,原料也越来越广。一、实验目的通过以棉籽壳为原料制作原种,使同学们掌握食用菌原种的制作方法和接种技术。二、实验材料灭菌锅、接种箱、培养室、菌种瓶、棉籽壳、麦麸、石膏、过磷酸钙、蔗糖、天平、水桶、大盆、防潮纸(或牛皮纸)、小线绳、聚丙烯塑料薄膜、锥形木棒、接种铲、75%酒精消毒瓶、75%酒精消毒棉球瓶、镊子、酒精灯、母种等。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棉籽壳原种的制作方法1.配方:棉籽壳78%,麦麸或米糠20%,过磷酸钙1%,蔗糖1%。含水量60%~65%。2.拌料:先根据要做原种的数量,算出各种原料的用量。然后称量、混合,加水拌料。混合时,先将棉籽壳和麦麸混合在一起,过磷酸钙和糖混溶在拌料用的水中。拌料时,边加水边搅拌,边测试含水量。3.测定含水量:拌好料后,用手抓一把培养料,捏在手中紧握,以手指缝中有水渗出但水不往下滴为适,此时含水量62%~64%。4.装瓶: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原种瓶或塑料袋中,边装边压实(但不得过紧),一直装到瓶肩处为宜。5.打孔:装好培养料后,用锥形木棒从瓶或塑料袋中央向下打1个洞,洞深距底部2~3cm。这样可以使瓶下部培养料通气良好,有利接种后菌丝迅速向培养料中蔓延。6.擦瓶:将瓶口和瓶外粘的培养料擦掉,以免接种后污染杂菌。7.封口:用棉塞塞住瓶口或用透气膜包住瓶口,再包一层防潮纸(或牛皮纸),用线绳将瓶口扎好,准备灭菌。8.灭菌:方法同母种的灭菌方法,灭菌压强一般为1.4~1.5kg/cm2,灭菌时间为1.5~2.0h。9.接种:接种箱消毒与母种相同。接种时一人拿母种试管,在酒精灯火焰旁用接种钩(铲)将试管内斜面上菌丝体切成小块;另一人将原种瓶瓶口倾斜在酒精灯火焰旁,将瓶盖掀开一个小缝,这时拿母种试管的人迅速将切好的一小块母种移接到原种瓶内,瓶口用酒精灯烧一下,然后立即把原种瓶口盖严,扎好。一般一管母种接四五瓶(袋)原种。10.把接种好的原种瓶送到所需温度的培养箱或培养室内培养。11.接种后应经常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发现污染瓶,立即挑出,灭菌淘汰。12.生长好的原种菌丝洁白、粗壮、纯净,可用来扩大繁殖栽培种。(二)原种质量检查无论麦粒原种还是棉籽壳原种,接种后在25"C左右培养20~40d,菌种即可长满瓶。品质优良的原种,菌丝洁白、纯净、有食用菌特有的香味。若出现黄、绿、黑等颜色的毛状物或菌瓶内有酸、臭味道,即是污染杂菌,不能使用。应将其灭菌后在远离培养场地处深埋。四、实验报告五、思考题1.如何获得优质的原种?2.制作原种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备注:因二、三级菌种制作过程和方法大同小异,为节省教学时间,二、三级菌种制作同时进行。整个制作过程分两次实验完成,第一次实验主要配制培养基并灭菌、检验灭菌效果,占用4学时;第二次实验主要进行接种和培养。占用2学时。共计6学时。实训五 食用菌三级菌种的制作技术食用菌三级菌种是由二级菌种进行移接扩大繁殖而成的,是直接用于栽培的菌种,因此又叫栽培种。其制作方法基本上与原种相同。菇类不同,制备栽培种所用培养基的成分也有差异,常用的培养料有木屑、棉籽壳、粪草和菇木等。栽培种既可用瓶装,也可以用聚丙烯塑料袋装。袋装具有装量多,便于携带和容易挖菌等优点,但使用塑料袋时要仔细检查,有时塑料袋有沙眼或封口不严,容易污染。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掌握栽培种的制作方法和接种技术。 二、实验材料接种室(箱)、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棉籽壳(或木屑)、麦麸(或米糠)、过磷酸钙、石膏、水桶、盘称、搪瓷量杯、锥形木棒、聚丙烯塑料袋或菌种瓶、颈圈、棉花、防潮纸(或牛皮纸)、细线绳、接种勺(或大镊子、接种铲)、小镊子、酒精灯、75%消毒酒精瓶、75%消毒酒精棉球瓶、火柴、记号笔等。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培养基的制作1.配方:棉籽壳78%、麦麸或米糠20%、过磷酸钙1%、糖1%。料:水=1:1.3~1.4。2.拌料:根据制种需要按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称量各种原料。然后将棉籽壳和麦麸等不溶于水的原料干拌均匀。过磷酸钙、蔗糖等溶于水的原料先混溶在拌料用的水中,再泼洒到棉籽壳等干料上搅拌均匀。 3.测培养料水分:培养料拌好后,用手抓一把料握在手中,用力捏紧。以手指缝中有水渗出但无水滴滴下为宜,这时的含水量为62%~64%。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再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4.装袋: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边装边压实,一直装到塑料袋容积的3/5左右。5.打孔::装好培养料后,从袋中央用锥形木棒打1孔,孔深距袋底部2~3cm。6.封袋口:将塑料颈圈或无棉盖体的环套在塑料袋口上,然后将袋口外翻,塞上棉塞或盖上无棉盖体的盖子。棉塞的外面还要包一层防潮纸(或牛皮纸),用线绳扎好。擦净塑料袋外面所粘的培养料。(二)灭菌由于栽培种数量大,小型灭菌锅不合适,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购置大型立式或卧式电热高压蒸汽灭菌锅。此锅容量较大,一次可以灭菌17cm×33cm的塑料袋90袋左右。灭菌时应按灭菌锅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栽培种由于装量较多且较实,一般要求灭菌压强为1.4~1.5kg/cm2,时间为1.5~2.0h。栽培种也可以采用土蒸灶进行常压灭菌。土蒸灶通常用砖砌成。灶上用砖和水泥砌成筒状。灶的后边留有烟囱,灶门可以侧开、前开或是顶开。灶的底部安放一个大铁锅(装水用),锅上放置锅屉,供放菌种袋使用。在土蒸灶的门上(或壁上)可留一小孔放置温度计,灶旁还应安装一个加水管,一端伸入锅内部距锅底约40cm,另一端露在外面便于加水,并可根据加水管是否冒汽来判断锅内是否缺水,如锅内缺水,则会从加水管里冒出大量蒸汽,此时应及时加入热水。使用土蒸灶灭菌时,先把锅内加好水,把待灭菌的塑料袋(或瓶)装到筐里,再分层放进去,关上灶门加热。当灶内水沸腾后,继续蒸煮8~10h。当灶内温度下降到30"C左右时,取出菌种袋,放在接种室内准备接种。 (三)接种和培养1.接种:接种间消毒与母种相同。栽培种的接种方法与原种接种相似。两人合作接种时,一人以无菌操作方法用接种铲或大镊子取一小块原种;另一人在酒精灯火焰旁打开栽培种袋口(袋口应倾斜在火焰旁,切勿直立),迅速将原种接到袋中。塞上棉塞或盖上无棉盖体的盖子即可。2.培养:接种完毕,将栽培种袋搬到适宜这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一般比最适生长温度低2~3℃)、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的培养室内培养。(四)栽培种质量检查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遇有污染袋及时检出处理掉,不得与好的菌种袋放在一起。经30~40d的培养后,菌丝可长满栽培袋,即可供栽培使用。若菌袋内长出原基,说明菌种已老化。若有黄、绿、黑等杂色斑点或连成片时,说明菌种已污染,不可使用。四、实验报告五、思考题1.制作栽培种的技术关键是什么?2.综述母种、原种、栽培种在生产上的作用?实训六 平菇栽培技术(8学时)备注:平菇生长期间的管理、采收和销售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一、实验目的通过棉籽壳袋栽平菇的实验,使同学们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技术。二、实验材料新鲜无霉变的棉籽壳、过磷酸钙、石膏、25%含量的多菌灵、宽20~25cm的聚丙烯薄膜塑料筒、高锰酸钾、来苏儿或新洁尔灭、生石灰、大桶、塑料绳、剪刀、铁锹、栽培种、脸盆、75%消毒酒精、脱脂棉球、锥形木棒、火柴、培养室、出菇场等。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配料:棉籽壳99%,过磷酸钙1%,多菌灵0.1%~0.2%,培养料混合拌匀后的含水量为60%~65%。2.拌料:拌料时,先称好棉籽壳,倒在已消毒好的水泥地面上,再把称好的过磷酸钙及多菌灵用水溶解,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棉籽壳中,边拌料边加水,直到均匀为止。3.测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与做栽培种相同。4.装袋接种:采用宽20~25cm,长40~50cm的聚丙烯塑料薄膜袋。一端用透气塞封口,先装入一层已掰成蚕豆粒大小的栽培种,再装入一层厚约5crn的栽培料(边装边压实),再加一薄层栽培种,如此重复,直到快装满塑料袋时,最后在袋口放一层菌种,用透气塞塞紧袋口。也可仅在塑料袋的两端和中间部位放菌种,袋口扎紧后打孔通气。栽培种的用量一般为培养料的15%~20%。5.培养:将接完种的菌袋,运到培养室中平放在培养架上培养。需要码放时,不要堆得太高。培养室要求室内卫生、清洁、通风良好。在较低的室温(15℃左右)条件下培养,能显著降低污染率。袋筒培养一段时间,应进行翻袋。目的在于让菌袋各部位发菌一致,并在翻袋的同时挑出污染袋。经30~40d菌丝可长满全袋。6.出菇管理:当袋筒内菌丝长好后应立即搬到出菇室进行出菇。出菇室要求清洁卫生、通风透光、保温、保湿性能好。出菇室的地面以水泥地面或砖面为好。(1)原基形成期:光线和变温刺激有助于原基分化,此时菇房应有散射光照射,菇房温度以10~15℃为宜。菌袋在这样的条件下再继续培养3~7d,菌丝开始扭结形成原基(菌袋两端出现米粒状的扭结物)。此时应将袋筒两端透气塞拔掉,使袋筒通风换气,向室内空间喷雾状水,保持室内相对湿度80%~85%。(2)菇蕾形成期:原基得到空气和水分后生长很快,形成黄豆粒大小的菇蕾,这时应将袋筒两端多余的袋边卷起,使菇蕾和两端的栽培料露出袋筒。菇蕾形成之后,除需要光照外,菇房温度还应稳定,这样有利于菇蕾的生长发育,一般保持在15~16℃。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80%~85%,要给予适当的通风,否则菇蕾会因缺氧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通风应在喷水之后进行,以免菇蕾因通风而失水干缩,甚至死亡。(3)子实体生长期:菇蕾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形成长大。此时对氧气和水分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应加大菇房的通风,提高菇房内的相对湿度。一般采用增加通风次数,延长通风时间的方法来增加菇房内的氧气,排除二氧化碳。子实体生长时期菇房相对湿度要求在85%~90%,达不到时应在菇房喷雾状水。喷水次数应根据当时外界的天气情况和菇房湿度的大小而定。喷水的原则是勤喷少喷,每天喷水两三次,每次喷水后,通风30min左右,并增加光照。总之,子实体生长时期的管理关键是要协调好通风、湿度、温度及光照之间的关系。7.采收:子实体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收标准应根据商品的需求而定,如盐渍平菇,菌盖长至3~5crn时即采收,而鲜售时可适当大些。第一潮菇采收后,要将残留的菌柄、碎菇、死菇清理干净,停止喷水2~3d,让菌袋中的菌丝积累养分,然后再喷水促使第二潮菇原基形成,整个生产周期可收获三潮菇。 四、实验报告五、思考题1.平菇的栽培方法有哪几种形式?试分析各种栽培方法的优缺点?2.简要说明平菇袋栽每一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技术。实训七 金针菇栽培技术(8学时)备注:金针菇生长期间的管理、采收和销售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金针菇又名毛柄金钱菇、冬菇、朴菇、金钱菌、朴蕈等,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金针菇分布于世界各国,其中以日本、中国产量最多。我国主要采用塑料袋栽培。因塑料袋栽培,袋口直径大,菇蕾可以大量发生,且透气性好。此外,塑料袋的上端拉直后,既能遮光,又可保湿,起到瓶栽时套袋作用,可简化工艺,方便操作,降低成本。袋栽的最大优点在于能提高产量,在同等栽培管理水平下,袋栽的生物学效率比瓶栽高30%左右,还能提高菇质,缩短生产周期。因此,袋栽已成为国内金针菇栽培最常用的栽培方式。一、实验目的通过金针菇的袋栽实验,使同学们掌握金针菇栽培的基本方法和管理技术。二、实验材料锯木屑或棉籽壳、麦麸、石膏、蔗糖、过磷酸钙、菌种瓶或聚丙烯塑料袋、颈圈或无棉盖体、防潮纸、细线绳、磅秤、量杯、水桶、金针菇栽培种、大镊子或接种勺、75%酒精棉球、75%酒精消毒瓶、酒精灯、记号笔、火柴等。三、实验内容与方法金针菇袋栽工艺流程为: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搔菌→出菇→驯养→生长→收获1.原料的选择:金针菇的代料栽培取材广泛,柳、榆、栎等阔叶树种的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加些辅料均可用于栽培金针菇。2.培养料配方(1)棉籽壳78%,麦麸20%,糖1%,石膏粉1%。(2)棉籽壳39%,木屑39%,麦麸20%,糖1%,石膏粉1%。(3)木屑75%,麦麸20%,玉米粉2.9%,糖1%,石膏1%,硫酸铵O.1%。3.拌料:按配方称量所需要的棉籽壳和麦麸,在光滑水泥地面上撤一层棉籽壳,再撒一层麦麸,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混完。将所需的蔗糖、石膏溶于水中,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麦麸堆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培养料拌好后,闷30min,使料吸水均匀,含水量60%~65%,测定含水量方法同栽培香菇。4.装袋:将拌好的料装入17cm×33cm聚丙烯折角塑料袋中,装料时,先在袋中放入少量培养料,用手指将袋底部的培养料压实,使袋底成方形,便于竖放在床架上。装料时要求松紧适宜,袋面要平整,若皱褶太多,栽培时会从袋壁空隙长出无效子实体,消耗养分。塑料袋的装料高度为袋高的1/2左右,袋口用塑料套环或无棉盖体封口,最后将塑料袋表面擦净。5.灭菌:装好栽培袋后,放人高压灭菌锅内灭菌,压力为1.4kg/cm2。保持1.5~2.0h,或放人常压灭菌锅内灭菌8~10h。6.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即可搬进接种箱或接种室内进行接种,先挖去菌种表面的老化菌丝,将菌种捣散后再接种。接种量以布满培养料表面为好。可使发菌均匀,料面菌龄一致,出菇整齐。接种方法与接栽培种相同。7.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搬进23~25℃的培养室内,摆放在架上进行培养,栽培袋不能堆放过高,一般三四层即可,培养室要求通风、清洁、黑暗、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65%。培养2~3d后,在接种块周围长出白色菌丝,10d左右即可长满料袋的表面。一般每隔10d左右翻堆一次,使发菌一致。经过30d左右的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菌袋。8.管理(1)搔菌:菌丝长满菌袋后,拔掉透气塞,翻卷袋口,用特制的小铲取出老接种块,并把表面压平。随后将菌袋送到出菇室,直立在床架(或地面)上,并在袋口上盖一层无纺布或纱布。此外,可采用堆袋覆膜的方法进行出菇,堆袋覆膜可提高场地利用率。具体方法是将袋口翻卷至料面,把两个菌种袋底部相对平放在一起,高度以五六层为宜,长度不限。在出菇场地及四周喷足水,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菌袋。此法保温、保湿良好,后期又可积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长。搔菌后不要同时大幅度降温,因为搔菌会造成大量伤口,低温不利于其伤口愈合。搔菌后保持室温18~20℃,以利菌丝愈合,3~5d后,即可见到料面萌发出一层白绒绒的菌丝。这时再降温至10~12℃,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85%,给予散射光照,进行光诱导。每天要定时通风换气,每天的通风次数与时间,依当时的气温和天气情况而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应喷水,喷水时雾滴要细,喷头喷向空间和无纺布或纱布上,将无纺布或纱布喷湿,不能将水直接喷在料面上,以免发生死菇、烂菇现象。经过10~14d的培养,料面就可出现菇蕾。(2)驯养:当出现菇蕾后,就可将菌袋移到3~5℃的驯养室,室内要求通风,可在菇房安装空调,从不同角度进行吹风,风速可控制在3~5m/s,空气相对湿度为75%~80%。驯养5~7d后,即有菌盖与菇柄的分化。(3)出菇管理:当菌柄长到3~5cm长时,将翻卷的袋口拉直,同时要进行降温、降湿,具体措施是停止向地面洒水,室温控制在4℃左右,掀去塑料薄膜等覆盖物,通风换气,保持1~3d,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长出原基,已发育的子实体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这样菌柄就会长得圆而结实。此后,进入菌柄伸长阶段,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质量分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子实体生长时应控制菇房温度在5~8℃,空气相对湿度85%~90%,完全黑暗或极弱光,二氧化碳质量分数控制在0.11%~0.15%时可促使菌柄伸长。(4)采收:金针菇的采收标准为:菌盖开始展开,即菌盖边缘开始离开菌柄,开伞度在3分左右,菌柄伸长显著减慢为采收适期,此时菌盖直径1~2cm,菌柄长13~15cm。用于鲜销的金针菇,可延迟到菌盖6分开时采收,但不可太迟。采收时,用一只手按住培养料,另一只手轻轻握住菇丛基部拔下,随即用小刀切除粘有培养料的根部。为了保证采收质量,一般采收前2d降低相对湿度至80%~85%,使菇体表面干燥。采收的鲜菇切忌喷水和浸水,以免影响商品质量。采收后用长镊子将培养基表面的菌膜和枯萎的小菇清除掉,盖上无纺布或纱布等覆盖物进行养菌,经过15~20d,便可采收第二潮菇。四、实验报告五、思考题:金针菇栽培的特点是什么?
/
本文档为【食用菌实训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