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的关系探究——正音字母来源揭示

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的关系探究——正音字母来源揭示

2010-03-16 18页 pdf 728KB 2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1767

暂无简介

举报
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的关系探究——正音字母来源揭示 《民族语文))2001年第3期 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的关系探究 — — 正音字母来源揭示 照那斯图 宣德五 [提要]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渊源关系。正音的基本字母源于 相应的八思巴字母,不过正音的创制者不是引进完整的字母,而是截取其部分笔画, 作为整个字母表的基础,设计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字。 在朝鲜历史上,李氏朝鲜第四代国君世宗大王(1397—1450)是后世人们颇为称颂的一位 君主,他在巩固和发展朝鲜王朝封建社会方面多有建树,而最为人们称道的便是他倡导和组织 了民族文字——训民正音...
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的关系探究——正音字母来源揭示
《民族语文))2001年第3期 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的关系探究 — — 正音字母来源揭示 照那斯图 宣德五 [提要]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渊源关系。正音的基本字母源于 相应的八思巴字母,不过正音的创制者不是引进完整的字母,而是截取其部分笔画, 作为整个的基础,设计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字。 在朝鲜历史上,李氏朝鲜第四代国君世宗大王(1397—1450)是后世人们颇为称颂的一位 君主,他在巩固和发展朝鲜王朝封建社会方面多有建树,而最为人们称道的便是他倡导和组织 了民族文字——训民正音的创制。训民正音是朝鲜民族对世界文化宝库作出的巨大贡献,也 是中朝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页光辉篇章。 一 训民正音的制订 1.-OIl民正音的名称问题 李氏朝鲜世宗25年(公元1443年)12月(按此推算,实际应为公元l444年1月),在世宗 主持下,经过一些精通汉语音韵和蒙古语等其他民族语文的集贤殿学者的共同努力,创制了能 准确记录朝鲜语的民族文字——训民正音,并于世宗28年(公元 1446年)颁布推行。当时的 集贤殿大提学郑麟趾在《训民正音》的跋文中说:“癸亥冬,我殿下创制正音二十八字,略揭例 义以示之,名HiJil民正音”。至今学界还有人沿用这一名称,叫“正音文字”。但是“训民正音” 是正式颁布时所使用的名称,因此可以说是“官名”,与此名称同时出现在史籍中的还有另一 俗称,这是与汉文相对而言的,即所谓的“谚文”。进入2O世纪以来,“训民正音”逐渐发展为 现代的朝鲜文,而“朝鲜文”、“韩文(hangtu1)”也就成为现代通行的名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训民正音”除指这一文字的名称外,刊载这一文字的书名也叫 ((-01l民正音》。《训民正音》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是1446年颁布正音文字时所刊行的“解例 本”,由《例义》、《解例》两部分组成,全书除正音字母和举例所用单词外全用汉文叙述;一是 “谚解本”,全名为《世宗御制训民正音》,刊印在喜方寺本《月印译谱》卷首,此外还有两种单 行本,一种是朴胜彬家传本,另一种是Et本宫内省图书寮所藏抄写本。① ① 黄有福:《训民正音》,《中国民族古文字》,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编,1982年。又,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1987年。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谚解本”实际是《训民正音》例义部分的谚文翻译本,只是其内容的末尾又增添了有关汉 语齿头、正齿等汉字音的记写规则。在“解例本”失传后曾是研究《训民正音》的主要依据。 “解例本”在失传四百多年后,于1940年7月在朝鲜庆尚北道安东李汉杰家中被重新发现。 “解例本”的例义部分包括世宗亲自撰写的阐明创制训民正音宗旨的序文以及对这套新文字 所作的规定与说明,这是训民正音这一文字方案的本文;正音文字创制成功后,世宗立即指令 集贤殿学者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等人集体撰写解例部分,这是对上面所说训民正音本文的 解说,主要说明其制字原理,分制字解、初声解、中声解、终声解、合字解、用字例,后附有郑麟趾 所写的跋文。从“解例本”被重新发现时起,便成了研究正音文字最重要的文献依据。 2.训民正音创制的历史背景 在训民正音创制以前,朝鲜民族曾长期以汉文为书面语,它完全与口语脱节,于是在直接 使用汉文的过程中,又逐渐摸索创制了一种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来标记朝鲜语的特殊的文字形 式,称为“吏读”。①但是吏读仍不能自由精确地标记朝鲜语,正如世宗在《训民正音》本文的 开头所说:“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 矣”。这样,朝鲜民族就迫切希望创制出一种能精确标记口语的民族文字。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李氏朝鲜王朝。至世宗朝,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巩固政权,有必要加强文治,而作为 其重要的之一,就是创制能精确标记口语的本民族文字,以便在百姓中推广。世宗在《训 民正音》序文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可见,世宗 倡导和组织训民正音的创制,正是适应了这一客观形势的需要。 世宗本人精通儒学,对中国的音韵学、文字学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又在集贤殿集中了一批 精于此道和通晓周边其他民族语言文字的学者。加上在长期使用吏读的过程中,对朝鲜语的 语音系统和语法结构逐步加深了认识,也为创制音素文字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李氏 朝鲜王朝在建立后就设置了司译院,分汉语、蒙古语、女真语、日本语四学。研究这些语言文 字,不仅为训民正音的创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也直接推动世宗采取措施,组织创制本民 族文字。其中尤以元朝八思巴文字的创制给世宗以最大的冲击。据《元史》记载:“至元六年 (公元1269年),诏颁行于天下。诏日:朕惟字以书言,言以纪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国家肇基 朔方,俗尚简古,未遑制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楷及畏吾字以达本朝之言。考诸辽、金及遐方 诸国,例各有字,今文字浸兴,而字书有阙,于一代实为未备。故特命国师八思巴创为蒙古 新字,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已。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 其国字副之”(《元史》卷202)。世宗决定创制训民正音,未尝不与此有关。当时与其相邻的 中国境内一些少数民族如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等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且都是与 表意的汉字不同的表音文字。具有民族自主意识的世宗也必定从周边各民族的语文政策中得 到启示,遂决定组织集贤殿学者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等人创制本民族的表音文字。 正如申叔舟的《保闲斋集》卷11附录中所说“列国皆有国音之文,以记国语,独我国无之, 御制谚文字母二十八字。”当代韩国著名语言学家李基文教授就是从东亚文字发展史的观点 出发,认为训民正音反映了汉字文化圈内的塞外文字音素化之潮流,是集东亚音素文字之大成 页。 10 ① 宣德五:《朝鲜文字的变迁》,《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408—41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而创制的。① 3.<训民正音》(解例本)之理论渊源 综观《训民正音》(解例本)之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制订诠释训民正音的理论基础,正是中 国宋代的程朱性理学和汉语音韵学、文字学。 世宗元年(1419年),网罗宋代诸儒学说的(性理大全》已经传人,影响颇大。世宗本人对 此书极为重视,并组织集贤殿诸学士共同研究,除四书五经外,对收录在<性理大全》中的太极 图、太极图说、皇极经世书、易学启蒙、律吕新书等作了深入的钻研。<国朝宝鉴》世宗9年的 记载就说:“上览性理大全,谓集贤殿应教金钩日:予试读之,义理甚精,未易究现,尔可刻意观 之,以备顾问。”由此可见,宋代性理学对训民正音的制字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世宗之重视声韵文字,与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当时他们和中国一样,强调文字 声韵研究之重要性。与训民正音创制同时编纂的旨在规范当时朝鲜汉字音的<东国正韵》,⑦ 在申叔舟为其撰写的序文中就说:“欲究圣人之道,当先文义,欲知文义之要,当自声韵,声韵 乃学道之权舆也。”因此,他们对正音、正声是十分审慎的,“训民正音”之名即渊源于此。 汉语音韵学发展到这时,已和易学的太极阴阳五行说结合起来。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就 是明证。他把语音按“开发收闭”、“平上去人”等类别,分别与“水火土石”、“日月星辰”等自 然现象相比附,列音排字以备推演。他把“声”(韵类)和“音”(声类)与“天”、“地”相比附,称 为“天声”“地音”,两者相唱和可以产生万音,所谓声音唱和也就是声韵互相拼合的意思。《皇 极经世书》的“声音唱和图”附有详细的注,对36字母和韵图加以说明。另外,郑樵的<七音略 序》也说:“七音之韵,起自西域,流人诸夏⋯⋯华僧从而定之,以三十六为之母,重轻清浊,不 失其伦,天地万物之音,备于此矣。虽鹤唳风声,鸡鸣狗吠,雷霆惊天,蚊虻通耳,皆可译也,况 于人言乎。”<训民正音》对制字原理的解释可以说与上述理论是一脉相通的。《训民正音解例 · 制字解》中一开头就说:“天地之道,一阴阳五行而已。⋯⋯故人之声音,皆有阴阳之理,顾 人不察耳。今正音之作,初非智营而力索,但因其声音而极其理而已。”郑麟趾在其跋中也说: “殿下创制正音二十八字,⋯⋯字韵则清浊之能辨,乐歌则律吕之克谐,无所用而不备,无所往 而不达,虽风声鹤唳,鸡鸣狗吠,皆可得而书矣。”《训民正音解例》中在具体阐述其制字理论 时,也运用了阴阳五行之说,并与自然现象相比附,如其《制字解》中就说:“夫人之有声,本于 五行,故合诸四时而不悖,叶之五音而不戾。”世宗和当时集贤殿的一批学者正是吸收了中国 音韵学的理论方法,来制订和诠释正音文字的。他们采用了汉语音韵学中的“牙舌唇齿喉半 舌半齿”、“全清、次清、全浊、不清不浊”等语音分类法,并用一个汉字代表字的方法标注字母 之音,这只要看一看<训民正音》本文所列字母表便可得到证实,如“1,牙音,如君字初发声”、 “亡 ,舌音,如斗字初发声”、“日,唇音,例如弩字初发声”、“ ,齿音,如即字初发声”、“石,喉 音,如挹字初发声”等等。 以汉语七音36字母表和训民正音23初发声汉字代表字表为例,进行比较,更可以清楚地 ① 李基文:<训民正音创制之基础>,<东洋学>1O(檀国大学),1980年;<东亚细亚文字史潮流>,‘东亚 研究)(西江大学),1981年。 ⑦ <东国正韵>于世宗29年(公元1447年)完成,次年正式颁布。申叔舟受世宗之命为其作序,序中提 到:“⋯⋯乃因古人编韵定母,可并者并之,可分者分之,一并一分,一声一韵,皆桌宸断,而亦各有考据,于是 调以四声,定为九十一韵二十三母,以御制训民正音定其音,⋯⋯书成,赐名日东国正韵。” 1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看出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 七音 牙 全清 见 次清 溪 全浊 群 不清不浊 疑 全清 全浊 汉语七音36字母表 舌头 舌上 唇重 唇轻 齿头 正齿 喉 端 知 帮 非 精 照 影 透 彻 滂 敷 清 穿 晓 定 澄 并 奉 从 床 匣 泥 娘 明 微 喻 心 审 邪 禅 训民正音23初发声汉字代表宇表 七音 牙 舌 唇 齿 喉 半舌 半齿 全清 君 斗 警 即 挹 次清 快 吞 漂 侵 虚 全浊 虫q 覃 步 慈 洪 不清不浊 业 那 弥 欲 间 穰 全清 戌 全浊 邪 半舌 半齿 来 日 对于中国的文字学,世宗等人也极为重视。尤其是郑樵的《=六书略>,影响颇大。郑樵《=六 书略>的序文中说:“圣人之道,惟藉六经,六经之作,惟藉文言,文言之本,在于六书。六书不 分,何以见义”。这种重视文字之传统理论在世宗倡导创制训民正音的过程中确实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郑樵所说的“六书也者,象形为本”在《=训民正音解例>解说其制字原理时有明显的 体现。<制字解>中就解释说“正音二十八字,各象其形而制之”。 4.训民正音的制字法 《=训民正音>的制字原理虽渊源于汉语音韵学、文字学,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结合了朝 鲜语的特点,发挥了独创性,构成了不同于世界任何一种文字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下面根据 《=训民正音解例>中对训民正音制字原理的解释把训民正音的制字方法概括如下: (1)汉语音韵学采用二分法,把一个音节切分为声和韵,而《=训民正音>则根据朝鲜语音节 结构的特点,采用三分法,把一个音节切分为初声、中声、终声。中声是音节中最核心的部分。 初声相当于汉语中所说的声母,终声相当于汉语闭音节的辅音韵尾。而“终声复用初声”(《=训 民正音>),即终声和初声用相同的字母表示。这样,就以初声、终声为一方,设计了辅音字母。 以中声为另一方,设计了元音字母,制定了一套非常科学的简单易学的音索字母。 (2)据《=制字解>解说,正音字母以象形为本。辅音字母象发音器官之形。又根据声厉与 不厉的原则,确定了相对来说其声不厉的5个基本字,即牙音]、舌音L、唇音口、齿音八、喉音 。为制字之始。其他辅音字母则在这5个基本字的基础上,或加画,或略改变其形体而成。例 如舌音,其基本字是L[n],声最不厉;加画为亡[t],声出稍厉;再加画为E[t‘],声又稍厉;略 异其体则为己[1]。又如齿音的基本字是A[8],因声稍厉而加画,于是由A而 [ ],再由 而大[ ‘]。这样,发音部位相同的辅音字母在形体上都包含有共同的因素。 l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元音字母的设计反映了朝鲜语元音和谐的特点。同样有3个基本字母:“·”、“一”、 “I r,.,分别表示阳性元音、阴性元音、中性元音。其余8个元音字母是由这3个基本字母生成 的,可分为初生字母和再生字母。阴阳配对的元音字母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在 “一”的上方或“I”的右方为阳性元音,在“~”的下方或“I”的左方为阴性元音。另外,“·” 在“一”的上方或下方为圆唇元音,在“I”的左方或右方为不圆唇元音。 正音文字这一套音素字母的特点突出地体现了它的科学性。 (3)正音28字母虽属音素符号,但其创制者并未赋予这些字母以独立性。正如《解例· 合字解》中所说:“初中终三声,合而成字”。这就是说,这些字母的拼写单位是音节,辅音和元 音字母拼写成一个一个的音节,且拼写成的音节非线性排列,而是叠成一个个方块形的结构。 (4)世宗等人创制正音文字,反映了汉字文化圈内的塞外文字音素化的潮流,为什么又把 音素字母拼写成一个个方块形的音节呢?笔者认为,这固然是受方块汉字和八思巴字书写单 位的影响,同时也是创制者分析研究了朝鲜语词汇构成特点的结果。当时朝鲜语的词汇构成 已存在着固有词和汉字词两个体系,而反映社会制度、精神文化的词语几乎都是汉字词。汉字 词如直接用汉字书写,则有其表意明晰、视觉反应敏捷的优点,而世宗等人创制正音文字时必 然会意识到这一特点,因此采用简单笔划,设计出音素字母,这些字母拼写成方块的音节,为夹 写汉字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训民正音》颁布以后,世宗又命权踺、郑麟趾、安止等人著 《龙飞御天歌》,命首阳大君著《释谱详节》,这是运用正音文字的最初文献,都是采用正音文字 和汉字并用的双重结构的形式,其意既在试验初创的拼音文字之性能,也在于证实正音文字和 汉字并用的双重结构书面形式的可行性。这一实践表明了世宗拟建立双重结构文字体制的意 图。当然这并不排斥不识汉字者根据朝鲜语的汉字音用正音文字来拼写汉字,这样便可以 “人人易习,便于日用”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训民正音创制者创制这套音素字母时,是充分考虑到文字的简易性、 实用性和科学性的。 二 关于训民正音起源问题的研究 由于对一些文献资料和训民正音制字理论的理解角度不同,关于正音文字的渊源关系,众 说纷纭。其中有的说法,如日本神代文字起源说,薛聪创作说、了义创作说、乐理起源说、28宿 起源说、窗户象形说等,或早已受到学界的批判,或在学界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这里就不再赘 述,仅就以下8种起源说及其依据概述如下。 1.发音器官象形说 郑麟趾等人在《训民正音解例》中指出初声象发音器官之形,而中声则象天地人三才。 申景涪(1712—1781)在《训民正音韵解》中除在“象形”条中提出初声之五行象形说外,还 提出了发音器官象形说和唇舌发音作用象形说。 洪良浩(1724—1802)在《经世正音图说序》中也提出初声象形之说,例如他说:“],君初 声,牙音,象牙形”、“L,那初声,舌音,象舌形”、“口,弥初声,唇音,象口形”、“八,戌初声,齿 音,象齿形”等等。 姜玮(1820—1884)、池锡永(1855—1935)、李允宰(1888—1943)等人也都持类似的看法。 当代元老学者崔铉培(1894—1970)在其著作《正音学》中明确指出自己主张发音器官象 l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形说,并对此作了论证,甚至认为中声也是象发音器官之形(见<正音学=》第713—722页)。 日本学者白鸟库吉据申景涪之训民正音图解,认为谚文字体之起源乃象发音器官及其作 用之形,并非借用或模仿他国文字,是独创之文字。① 2.太极起源说 郑麟趾等人在(i/iI民正音=}中运用了阴阳五行太极之说来说明制字原理,这便成为后世太 极说之根据。 申景涪认为初声象形是制字之根本原理,而象形有五行象形、发音器官象形、唇舌作用象 形三种。他所著(i/iI民正音韵解=}“中声解”的圆图则说明中声乃由太极之动静而生成。 后人鱼允迪(1868—1935)在<朝鲜文字母讲话>中也认为:“盖东洋理学之基点是太极。太 极即阴阳两分子之混成体”,“世宗大王推演阴阳之理,亲制谚文字母二十八字”。 今人尹德钟等进一步论述了太极之说,并用河图洛书、阴阳八卦太极图解说了训民正音排 列顺序和运用之妙。⑦ 曹永镇也力主太极说,认为谚文根本的原形是象征天圆地方的o(·)和口,以这两个图 形为基础,初声制定5个基本字,使之符合于五音的发音器官,中声基本字则与三才和五方位 相一致。③ 西方学者盖乐(J·S·GaLe)在<朝鲜文字》(The Korean alphabet,1912)中认为要探明谚 文之渊源,应以东方思想之根源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原理来说明。 3.本国古代文字起源说 申景涪之《训民正音图解=}序中曾说“东方旧有俗用文字”。 宣祖l6年(1583年)2月挖掘出“非谚非梵非篆”的法首桥碑文。 权惠奎(1890—1950)、金允经(1894—1969)等学者( 此认为,谚文是以不完整的朝鲜古 文字为本,进行研究,又广泛参考各国文字制成。 今人大邱大学教授权在善在其论文<谚文之起源=}⑤中具体论证了一些古文字的存在,认 为谚文起源于古之俗用文字,完全继承了本国的文字传统。 4.古篆起源说 <世宗实录=}在世宗25年癸亥 l2月条中说:“是月上亲制谚文二十八字,其字仿古篆”。 郑麟趾在<训民正音>跋文中也说“象形而字仿古篆”。这都是古篆起源说的依据。此说的代 表人物有李德懋、盖尔等人。 李德懋(1741—1793)在<青庄馆全书=}的<盎叶记=}中提出:“训民正音初终声通用八字皆 古篆之形也。1,古文及字,象物相及也。L,匿也,读若隐。亡,受物器,读若才(按:一作 方)。己,篆己字。口 ,古围字。甘,篆口字。八,篆人字。o,古圈字。” 盖尔(Gale,James Scarth,1863—1937)在((Transactions of the Kore. 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VOL IV—part I,1912)中也认为正音字形渊源于汉字古 ① 白鸟库吉:<关于谚文的构造>,<史学杂志>第四十三编第七号,昭和七年七月。 ⑦ 尹德钟等:<训民正音起源论>,国文社,汉城,1983年。 ③ 曹永镇:<论训民正音字形之起源),<国语国文学),1969年。 ④ 权惠奎:<朝鲜语文经纬>,1923年。 @ 载<黄熙荣博士颂寿纪念论丛>,集文堂,1983年,第197—226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篆,如“ ”乃古篆“上”字,“一”乃古篆“下”字等等。 5.梵字起源说 李朝成宗时就有了梵字起源说。成倪(1439—1504)在其文集《慵斋丛话》中谈到:“其字 体依梵字为之”,这是训民正音颁布后首次出现的梵字起源说。此后,李啐光(1563—1628)、 黄胤锡(1729—1791)、李能和(1869—1943)等人也都认为谚文全仿梵字。 主张此说的日本学者有伊藤东涯、山冈浚明、黑井治德、金泽庄三郎等人。金泽在其论文 《论朝鲜语》①中比较了谚文字母和梵文字母。认为谚文元音字母 I·I一一和辅音字母o L八 口1均源于梵字。 l9世纪后半期,西方学者有不少人持梵字起源说。如阿斯顿(Aston,William George,1841 — 1911)、查伊尔斯(Herbert A·Giles)等人。 6.西藏文字起源说 主张此说的是罗尼(L6on de Rosny)、赫尔伯特(H·B·Hulburt)等一些l9世纪的西方朝 鲜语学者,他们主张谚文辅音字母来自藏文,但元音字母与藏文无类似处。 7.契丹、女真文字起源说 西方学者阿贝尔 ·莱缪查特(Abel R6musat)在《Recherches Sur Les Langues Tartares》 (1820)中指出了最早把谚文介绍到欧洲的哈盖尔博士(Dr.Hager)的谬误。并认为谚文不是受 汉字、藏文的影响,而是以十一、二世纪侵扰朝鲜半岛的鞑靼族使用的契丹或女真文字为基础 制定的。 8.八思巴字起源说 最初提出这一主张的是李朝学者李澳(1681—1763),他在其文集《星湖镶说》中作如下推 论:“元世祖时巴思八者,得佛氏遗教。制蒙古字,⋯⋯后世与我之谚文同科。意者明初必有其 法也。我国之始创也,设局禁中,命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等撰定。时皇朝学士黄瓒,罪谪辽东, 使三问等往质,凡往返十三度云,以意臆之,今谚文与中国字绝异,瓒何与焉?是时元亡才七十 九年,其事必有未泯者,瓒之所传于我者,抑恐外此,更无其物也。” 柳僖(1773—1837)在《谚文志》中也认为:“我世宗朝命词臣,依蒙古字样,质问明学士黄 瓒以制”。 主张此说的日本学者有高桥亨和白鸟库吉等人。白鸟库吉在《谚文》②一文中曾认为谚文 由梵字一西藏文字_+八思巴字发展而来,后来又改变了观点,主张发音器官象形说。 1940年7月发现了训民正音解例本后,发音器官象形说几成定论。当今的一些学者也都 对模仿另一种文字之说持否定的态度。但这些学者中也不乏有人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训民正音 与八思巴字之间确有某种联系。 朝鲜著名语言学家洪起文虽然批判了李澳把伟兀真和帖月真混为一谈的错误说法,指出 他和柳僖所说的黄瓒所教乃蒙古字是牵强附会之说,但他对训民正音与八思巴文之间具有某 种关联性仍然表明了保留的态度,认为“其核心之点也很难无条件地加以抹杀”。③ 韩国李基文教授也同样指出:“1940年发现解例本后,过去曾提到过的起源说几乎都销声 ① 载于‘朝鲜总督府月报>第一卷第六号。明治四十四年十一月。 ② 载‘史学杂志>第八编第一号。明治三十年一月。 ③ 洪起文:‘正音发达史(下)>,汉城新闻杜出版局。1946年,第29页。 l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匿迹,唯独对八思巴文和训民正音的关系还提出了新的论述。⋯⋯给人以一种感觉,即此说非 比寻常。”① 汉城大学国语国文学系教授金完镇在2O世纪8O年代仍然认为:“在创制音素文字训民正 音方面,八思巴文字所起的示范作用,我持肯定的观点。”“参照现存的蒙古字韵,可以这样认 为:用训民正音代替八恩巴字来注音,原则上是以CVC这一框架来观察汉字的。而传统的韵 书,其特点是以声母、韵母二分法来分析音节的,训民正音则取初声、中声、终声的音节三分法, 这一发展应该说是看到蒙古韵书里的八思巴文字注音表记而得出的想法”。⑦ 弘益大学教育大学院院长、国语教育系教授李觐洙也在其论文中从文字创制的背景和目 的、从创制和颁布过程中韵书的编纂和颁布以后一系列的语文政策、从文字的构成原理及其运 用方面论述了训民正音和八思巴文之间的关系。③ 当今论述此说最具代表性的是启明大学的俞昌均教授。他的论文《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 的相关性》④具体论述了训民正音和八思巴文之间的关系,并把牙舌唇齿喉半舌半齿等代表音 的正音字与八思巴字作了比较,认为它们在字形上相类似,如]一 1、亡一 、日一日、八一 等。他还认为由一定的字形诱导出其他字形,这一原理也是依据八思巴字的构成法。 综观4O年代以前有关这一问题的学说,其研究方法大多是依据某些文献资料进行推论, 其中多有牵强附会之说。即便是把正音文字和其他文字加以对照研究,也缺乏对有机的联系 作规律性的说明,难以避免偶然的类似。发展至今,当今学界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认为训民正 音的创制尽管有可能参考了邻近诸民族的文字,但都否认外来文字起源说,强调正音文字完全 是独创的文字体系,而发音器官象形说则成为当今学界的主流。 三 正音文字与八思巴字关系的论证 借鉴、继承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之基础则是继承和借鉴,没有继承和借鉴创新就成为无本 之木、无源之水。坚持开放,吸收一切外来的对我有用之物,是为了更好地充实和发展民族主 体性。训民正音的创制者大概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创制了训民正音。而我们也是从这样的 认识出发,对正音文字和八思巴字的关系做了审慎的考察。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直接的渊源 关系。这可以从字母表和有关正字法问题两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1.字母的形式和内容的一致性 训民正音共有28个字母,其中辅音字母17个,元音字母11个。 下面按辅音和元音分别讨论与八思巴字的关系。 按《训民正音解例·制字解》的说法,这l7个辅音字母中,5个是基本字母;其余9个是在 这5个基字上加画而构成;有3个是异于这些的“无加画之义”的字母。列表如下:⑤ ① 李基文:<与训民正音创制有关的几个问题),<国语学)2,1974年。 ⑦ 金完镇:<对训民正音创制的研究),<韩国文化)5,1984年。 ③ 李觐洙:<训民正音的创制及其政策),‘黄熙荣博士颂寿纪念论丛),集文堂,1983年。 ④ 俞昌均:<训民正音和八恩巴字的相关性),<赵仁济博士还历纪念论丛),1977年,第95一lt6页。 ⑤ 关于训民正音字母表及其变化情况详见宣德五<朝鲜文字的变迁>,<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国民 族古文字研究会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l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基本字母 加画字母 无加画字母 岔 \ 牙 1 [k: ==1 [k‘] O [玎] 舌 L [1r1] 亡 [t:E [t‘] 己 [1](半舌) 唇 口 [m] 日 [P]Ⅱ [P‘] 齿 /、、[s] [叮]大 [叮‘ △ [z](半齿) 喉 O [o] 一0 (?]古 [h] 很明显,正音的辅音字母字体在结构上有三类:第一类是基字,由一个要素构成,独自表示 一 个语音;第二类是加画字,加画可以是一个(初生字),也可以是两个(再生字),由两个或三 个要素组合而成,其中的基础要素是基字,这类字可以称为派生字;第三类是无加画字。“无 加画字”这是我们根据训民正音的说法起的名字。有的学者称它们为“变形字母”或“异体 字”。从表面看,己、△、0这三个无加画字母似乎也是加画字:0[0]与0[o]、己[I]与亡 【t]、△[z]与入[s]有关,两者不仅在字形上有共同之处,在发音部位方面也相同。不过,训民 正音解释“o而百、石而古,其因声加画之义皆同”后紧接着又说“而唯O为异。半舌音己、半 齿音△亦像舌、齿之形而异其体,无加画之义焉。”这里,训民正音强调这些字母不是派生字 母,这些字母里不含基字,不可与派生字母相混淆。这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在后边再详细讨论 这个问题。 人们不难看出,派生的辅音字母是训民正音设计者的创造,因此应该澄清它们在渊源上与 其他文字包括八思巴字母没有直接的关系,尽管其有的形式与八思巴字相同,例如亡[t]与 [t]、E[t‘]与臣[tJ],因为正音的亡是在基字L基础上派生的,E是在初生字亡的基础上派生 的再生字。所以把训民正音辅音字母的派生字与其他不同文字包括八思巴字的相关字母相联 系,说起源于后者,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这种正音和八思巴字母形式上的雷同,也见于个 别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之间,如正名 [叮]与八思巴字 [0],对此也不可误解。 在我们看来,在正音的辅音字母中真正与八思巴字有关系的是那些基本字母和无加画字 母。具体地说,正音辅音字母的5个基字,与相应八思巴字母之间存在有机联系,把它们相互 对照便可知晓: .1 一 五1 L — II 口 一 入 一 o 一 [k] (司) [n] ( ) [m] [s] [o] 分别解释如下: 1,这是八思巴字母 的右上角,即其横和竖的9O度转折笔划。 L,这是八思巴字母 的左下圆笔直化的左下角转折形式。八思巴字母否I在篆体形式里 1—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左下圆形笔划一律方化做U-_J,如诸多篆体形式中最简单者为司,①因此训民正音的L与八思巴 字母 的篆体形式左下角竖横转折笔画相当。 口,这是八思巴字母 的左下角圆形笔画的方化形式。在八思巴字篆体字母里 的左下 角均为方形结构,如 训民正音的口与八思巴字篆体字母左下角相当。 八,这是八思巴字母 的左下角的直立形式,或是左半部左右两个斜笔。 o ,这是八思巴字母州的左下部的封口形式。 无加匦字母己[1]在形式上与八思巴字母 [日]几乎完全相同,但实际上与后者无关,这 是偶然的巧合 。按照正音“制字解”的特别解释,它不是初生字亡[t]上加“1”的再生字母。 因此我们认为它来自八思巴字母日[1],是其简化形式,即去掉左右两个竖笔而保留中部笔画 而成。这里要说明的是,训民正音对己的注音汉字是“榈”,“榈”属来[I]母,其音值正好与八 思巴字母日相当。 无加划字母△[z]也源于八思巴字,具体说它与R[ ]有关,是其左下圆形笔画的改变形 式,因为在基字里已有正方形的口[m]字母,把R中所取的圆形笔画改成三角形,以获得自己 的区别性特征。 至于无加画字母O,有关它的音值训民正音特别解释说“唯牙之O,虽舌根闭喉声气出 鼻,而其声与。相似,故韵书“疑”与“喻”多相混用,今亦取像于喉,而不为牙音制字之始。”这 里说得很明白,O与。往往自由交替,所以把。作为。的变体即异体字看待。这样一来,如果 我们对。的起源的说法能够站得住,那么O的起源当然也属八恩巴字 ,是左下角 这个部 分。 训民正音的元音字母共有I1个,按其笔画结构分为单画、二画和三匾字母。单画字母就 是基本字母,有3个,它们可以成为其他元音字母的基本要素。二画字母和三画字母都是合成 字母,分别在三个基字上添加一笔和二笔构成。元音字母按发音部位、结合关系分为阳性、阴 性和中性,按发音唇状分为圆唇和不圆唇。列表如下: 合 成 字 母 基本字母(单画字母) 二画字母 三画字母 圆唇 -王.[0] 一 [jo] · [A] 阳 不圆唇 卜 (B] [jB] 圆唇 ’,-[u] 一[ju] 一 [IⅡ] 阴 不圆唇 ·l [0] :l[j。] I [i] 中 不圆唇 如同辅音字母,元音字母的合成字也是为训民正音设计者所创造,因而它不可能在起源上 与其他文字例如八思巴字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有关系的只能是它们的基本要素——三个基字 即一个形式像“天圆”的圆点“·”,一个像“地平”的横线“一”,一个像“人立”的竖线“I”。 18 ① 有关八思巴字篆体字母,详见照那斯图<八思巴字篆体字母研究>,<中国语文)19so年第4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它们表示的语音分别是[^]、[III]、[i]。 我们认为,它们的起源也可以与八思巴字的相应字母相联系,说明如下: · ,是由八思巴字州变来的零声母符号0的变体,将原来的空心改为实心减缩而成。在八 思巴字里,元音a没有专门字母,当表示词首的零声母的州后不写任何元音字母时,这个零形 式就表示元音8。传统看法甚至认为州就是表示词首的元音8。因此,我们认为在训民正音里 用实心的圆点做元音[^]的字母是八思巴字州的另一功能的巧妙运用。 一 ,这个字母可以与八思巴字的 [u]相联系。训民正音把八思巴字的弧形笔画改为直 线笔画,并取了它一截(当为顶部一截)。八思巴字b的最简单篆体形式是口,正音字母一与 其右边上部笔画相当。 l,这个字母可以与八思巴字的 [i]相联系。训民正音把八思巴字的弧形笔画改为直线 笔画,并直立而取其一截(当为右部一截)。八思巴字 的最简单篆体形式是c:1 正音字母I 与其右边笔画相当。 训民正音的一和 l与八思巴字的口和。\之间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在字形结构上具有 相互对立依存的辨证关系:训民正音的一和I是一个直线笔画的横竖对立,八思巴字的 和c、 是一个左上右下相对斜对角缺口的对立。这种字形结构上的共性进一步证明正音和八思巴字 两者的传承关系。 如果单从笔画形式考察,训民正音的一和 l在八思巴字里还有相同的东西,分别为字头符 “ 一 ”和连接符“I”。但后者不表示实际语音,在内容上与前者似乎不存在内在的联系,因此我 们作出了训民正音这两个字母起源于八思巴字母 和c、的解释。这里要说明的是,I和 表 示的音值完全相同;一和b表示的音值舌位的高低、前后部位相同,只在唇状方面不一样。 我们之所以把训民正音字母表的8个基字和三个无加画字母与八思巴字的相应字母联系 在一起,因为在两者间不仅存在形式上的一致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内容上存在有机的联 系,即它们所表示的语音几乎个个完全一样。这两种文字字母之间的对当关系如此整齐、系 统,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不可能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之间存在有机联 系的客观反映。 如上所述,训民正音字母表的来源是八思巴字,但它引进的不是整个字母表,也不是相关 字母的完整形式,而是它们局部即部分笔画。借鉴其他文字的这种方法,对朝鲜人来讲已有先 例。我们看到在吏读文中语法成分是用固定的汉字来标记的,后来把这些汉字加以简化,只用 其偏旁或个别笔画,这类字被称作“口诀字”,分为“整字”(原来的字形)和“略字”(汉字偏 旁)。“略字”例如:涯一厂、也一..,、是一人、面一厂、古一口,等等。当朝鲜人创制自己的民族 文字时,选择符合自己语言的八思巴字系统,摘取其相应字母的部分笔画,作为自己文字的基 本符号和基础,这自然是他们创制吏读改造汉字经验的再利用,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的发展。这 也是创制新文字时借鉴音素文字系统的一个创举,是一个成功的经验,这种音紊文字的引进方 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若干正字法内容的相似性 (I)音节的分析 上文提到,训民正音对音节的分析与汉语不同,未采用汉语音韵学把音 节分析为声和韵的二分法,而是把一个音节切分为初声、中声、终声,采用了三分法,突出了朝 鲜语的特点。不过,训民正音对“终声”的定义是“复用初声”,这样一来训民正音形成了以初 声和终声为一方,以中声为另一方的语音分类体系。对字或音节的分析方面,脱离汉语音韵学 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这种理论方法,恰与蒙古语言文字学中的语音分类完全相合:初声和终声=辅音,初声是处 于音节首的辅音,终声是处于音节尾的辅音;中声=元音。《训民正音》又说,“中声者,居字韵 之中,合初、终而成音。”(《中声解》)这里的“成音”是指形成独立的字或音节,指出成字或组 成音节的决定因素是中声(元音),反映了中声在音节里的核心作用。对“中声”的这种分析, 也与蒙古语相似。关于元音的这种性质和地位,十四世纪的蒙古语言学著作《蒙文启蒙》写 道:“元音能够自由发音,例如na、ne等如无元音参与不可能发出来。”① (2)字母的合成 前面曾指出,训民正音字母有基字、派生字和无加画字三种。基字和无 加画字是原字,是直接从八思巴字相应字母截取的那部分笔画或其变体。派生字母则是在基 字上添加笔画而成,换句话说派生字母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符号组合而成。这种训民正音字 母的构成方法,与八思巴字元音字母的构成有雷同之处。八思巴字元音字母中有司(i)、 (U)、司(e)、 (0)4个是独立运用的合体形式,它们单个儿成字或作为词的第一音节首出现 于词首。⑦从组成要素分析,它们由表音的基字、字头符、连接符三个成分组合而成。基字分 别为 、b、一-、 ,是词首司、 、 、 出现于词中和词末的形式,均源于藏文, 即藏文e\,b 即藏文 ,_.或是藏文e\(i)的变化形式,或是藏文-\的倒置,人是藏文 的倒置。司、 、 、 顶部的“一”为字头符,是零声母符号州的简化形式。字头符与基字之间有一竖线“I”,使两 者相连,这是连接符。字头符与基字i、e的连接符用于右侧,与基字o、u的连接符用于正中。 训民正音以基字为基础创制了合体的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其构成方法与八思巴字元音 字母相似。 (3)元音在字首冠以零声母符号 训民正音的。是专门表示零声母的字母。元音出现于 字首时左边或上边必加0,与其他以辅音起首的字相对称。这种书写法特点与八思巴字完全 相同。在八思巴字里,所有元音字母处在词首时均带零声母符号州或其简化形式“一”③:在元 音a和e前是州(’);i、u、e、0前是一。对比如下: 训民正音 八思巴字 o} a 州 ’(a) 0·I 9 ’e O l i 司 i 0 U U —r. e — 0 。 o o (4)元音的阳性、阴性、中性 元音字母 ·,“以其出于天而为阳也”。合成字中它居上方或右方者也属阳性元音。 元音字母一,“以其出于地而为阴也”。合成字中它居上方者也属阴性元音。 元音字母 I,以其出于“人为万物之灵而能参两仪也”,因此它属于中性。 这实际上揭示朝鲜语的元音和谐律:在一个词中,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相对立,只有属性 ① 转引自丹金达格巴著‘(蒙文启蒙>诠释>,收录于‘蒙古语文研究资料>第1版修订本.内蒙古语言文 字研究所编,1959年7月,第8页。 ⑦ 参阅照那斯图‘蒙古文和八思巴字元音字母的字素分析>,‘民族语文)1999年第3期。 ③ 可参阅照那斯图‘八思巴字中的零声母符号>,‘民族语文)1989年第2期。 2O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同的元音才能共处,而中性元音既可与阳性元音在一起,也可与阴性元音在一起。训民正音 对元音的这种解释和分类。与蒙古语言文字的理论方法完全相同。 (5)书写单位 训民正音是一种典型的音素文字。但它的书写单位是音节,把组成一个 音节的相应字母上下左右排列成一个方块形状,即训民正音所说初中终三声合而成字。初声 或在中声之上,或在中声之左;中声 ·和一在初声之下,I在初声之右;终声在初声和中声之下。 在一个音节范围内把作为音素单位的有关字母按这样的规则排列,这是训民正音的一个独到 之处。不过,把音素文字拼合成一个音节,就像一个方块汉字似地作为书写单位,这一点与八 思巴字相同。训民正音书写单位的这种非线性排列法也与契丹、女真等北方古代民族文字相 同。因此,对于训民正音书写单位的确定,起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训民正音的行款也与汉 文相同,多种迹象表明,在行款和书写单位的形成方面,主要是吸取了汉字的影响。其中以音 节作为自己书写单位这一点与八思巴字一样,不过恰恰在这一问题上完全忽视了朝鲜语和蒙 古语在类型上属于粘着语这个本质特点,因为把表义单位——词语按音节分开书写。混淆了词 与词的界限,在认读上造成了困难,从这一点来看,不能不说是这两种文字的一个缺陷。 (6)文字的性质 关于八思巴字的性质,元世祖忽必烈皇帝至元六年(1269)颁字诏书说 得非常清楚:“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已。”现存文献证明,八思巴字所标记的语言除 蒙古语外,还有汉语、藏语、梵语、维吾尔语等多种语言。《训民正音》虽然没有直说用于多种 语言,但从其有关内容看,它的用途不限于记录朝鲜语,至少还包括汉语。《训民正音》备有声 调符号,字母表中包括专门用于汉语的字母,如挹母(影母)和除 以外的轻唇音表记等都是 针对汉语设置的。《世宗实录》卷102世宗25年癸亥l2月条中就指出:“是月上亲制谚文二 十八字,⋯⋯凡于文字及本国俚语,皆可得而出。”这里所说的“文字”,与“本国俚语”相对而 言,显然指的是汉语文。申叔舟在《洪武正韵译训》(1455)序中说:“我世宗庄宪大王,⋯⋯创 制训民正音若干字,四方万物之声,无不可传”。成三问在《直解童子习》序中也说:“⋯⋯既作 训民正音,天下之声,始无不可尽矣。于是译洪武正韵,以正华音。”成倪的《慵斋丛话》中也有 这样的话:“世宗设谚文厅,命申高灵、成三问等制谚文⋯⋯本国及诸国语音文字,所不能记 者。悉通无碍。”这些说法与八思巴字“译写一切文字”,其性质实有相通之处。 上面我们从<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两种文字本身的特点去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 《训民正音》的主要字母取材于八思巴字母,它在正字法内容方面也有不少是直接或间接接受 了八思巴字的影响。 下面我们再从社会历史背景这一侧面来考察,以证实我们的看法与我们所发现的记载都 是相吻合的。 众所周知,蒙古人与朝鲜人之间的联系,从中国的蒙元时期直到《训民正音》诞生的李朝 世宗时期从未中断过。随着人员的往来,经常的接触,相互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字是自然的事 情。据有限的记载,自高丽到朝鲜世宗朝,蒙古学一直是一门活跃的学科。郑麟趾的《高丽 史》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述,当年高丽与蒙古的朝廷交涉时所用译员多为高丽人(详见卷26(元 宗世家》,卷123(康允绍》)。当然,这些译员所用语言不一定全是蒙古语,但绝不能不包括蒙 古语。 这里还要提一桩远在元朝时期朝鲜人直接接触八思巴字的事。在韩国现存一份元顺帝于 元统二年正月宣付李达汉的圣旨抄件,此文献单纯以八思巴字书写,其译音是汉语,但未附相 2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应汉字,内容是“李达汉可承袭父职,就带原降虎符,授武德将军、高丽万户府万户”。① 李氏朝鲜建国初,太祖二年(1394)设立司译院,最初只有汉学,第二年增设蒙学(据小仓 进平《朝鲜语学史》)。《太祖实录》(3年6卷)又有一条记载:“习蒙语者,能译文字,能写字 样,兼写伟兀者,为第一科;只能写伟兀文字,并通蒙语者,为第二科。”这里的“伟兀”和“伟兀 文字”指的是回鹘式蒙古文,属第二科;“能译文字”、“能写字样”是指元国书“蒙古字”,即八 思巴字,属第一科。 从分类次第看,当时两种蒙古文中八思巴字仍占优先地位。有关这两种文字,《世宗实 录》卷l9还有一条较详细的记载:“礼曹启,蒙古字学有二样:一日伟兀真,二日帖儿月真。在 前,诏书及印书用帖儿月真,常行文字用伟兀真,不可偏废。今生徒皆习伟兀真,习帖儿月真者 少。自今,四孟朔取蒙学才,并试帖儿月真,通不通分数依伟兀真例从之。”此处的“伟兀真”在 蒙古文里是uyi~/ur iin,意思是“畏吾式”(伟兀式),指回鹘式蒙古文。“帖儿月真”无疑也是蒙 古语的译音,但它所对音的词有待考定。这个可能是tub/ur iin的音译,这是八思巴字在蒙古 语里的早期名称,见于元代蒙古文文献,意思相当于“蒙古新字”——八思巴字在汉藉文献里 的最早名称。“帖儿月真”也可能是蒙古语dtirbel iin的音译,这是“方块式”的意思,特指字体 方形的八思巴字,近代好多语言中普遍使用这个名称。这一记载表明,此时两种蒙古文的地位 已经发生变化,两者的位置完全倒了过来,但仍有人学习八思巴字。 李朝世宗为了创制本国文字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其中包括复设集贤殿,网罗当时的名学 者如申叔舟、成三问、郑麟趾等,“命申高灵成三问制谚文”(成倪《慵斋丛话》),与他们共同商 讨文字方案。我们注意到,在这些学者中有人精通蒙古语和蒙古文——八思巴字,申叔舟就是 其中的一位。韩国著名学者金完镇教授在其论文《对训民正音创制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协 助创制训民正音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申叔舟通晓汉语、日本语、蒙古语、女真语,能不借翻译官之 助而交流思想。”与《训民正音》的创制和颁行使用相配合,当时编纂过一系列的韵书,其中包 括《东国正韵》、《洪武正韵译训》等,申叔舟是这些书的主要作者。他在《洪武正韵译训》序文 中说“蒙古韵与黄公绍韵会人声亦不用终声,何耶,如是者不一,此又可疑者也。”又《四声通 解》中所载申叔舟编撰的《四声通考》之凡例中也指出:“唇轻声非敷二母之字,本韵及蒙古韵 混而一之,且中国时音亦无别,今以敷归非”;“人声诸韵终声,今南音伤于太白,北音流于缓 弛,蒙古韵亦因此音,故不用终声”,这里的“蒙古韵”是指八思巴字译写汉语的一部韵书,或是 现已遗失的《蒙古韵略》,或是现存抄本的《蒙古字韵》。 我们考虑到上述社会背景和几种迹象,就八思巴字直接影响训民正音的具体途径,可以作 出如下的推测:李朝世宗御制《训民正音》的初步方案出自于精通蒙古语和蒙古字,对于“蒙古 韵”和汉语音韵学颇有造诣的申叔舟、成三问等学者之手。 既然正音字母的来源是八思巴字母,那么,当时为什么不做交待呢?这只能用当时的历史 背景来解释。 ’ 大家知道,创制《训民正音》这是一件大反文化传统的举措,自然遭到一些人的强烈反对。 ① 详见金芳汉《八思巴字新资料》(载汉城大学文理学院东亚文化研究所《东亚文化》第1O辑,1971); 包祥《汉城发现的八思巴字文献》(载《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照那斯图《关于 元统二年正月八思巴字圣旨抄件汉译中的若干问题》(载同上1995年第3期)。 2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时。官方为了减少推行新文字的阻力,回避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李能和指出,“郑麟趾、 崔万里等所谓字仿古者,以皆儒者故。讳言梵字而日古篆也。”①可见这与当时排佛崇儒崇尚汉 文有关。我们认为,具体原因可能很多。其中包括一个重要的政治原因,这就是因为八思巴字 是元国书。创制《训民正音》的l5世纪中叶,朱元璋建立明朝还不到8O年,此时元王朝后裔 在中国北部建立自己的政权。一直为复辟进行活动。对明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朝鲜李朝世 宗,如果公开宣布新创文字采用的是元国书,在国内外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而担心被反 对者利用。或对明朝的关系产生误会,造成不良影响。对《训民正音》字母的真正来源隐而不 彰。可能是李朝官方的策略,学者们所造“象形而字仿古篆”这种似是而非之说是这方面的一 个明显迹象。郑麟趾在跋中道出的“若其渊源精义之妙,则非臣等之所能发挥也”这句话,很 值得耐心寻味。 四 对几种起源说的评论 我们只对有代表性的几种说法进行评说。 1.象形说 此说出自当时的学者。在直接参预《训民正音》制订工作的世宗朝学者为御 制《训民正音》作出的诠释中多次出现过这种说法。 《解例 ·制字解》开头的概括叙述中说“正音二十八字。各象其形而制之。”紧接着解释了 有关字母的象形特征,摘录如下: 牙音],象舌根闭喉之形。 舌音L,象舌附上腭之形。 唇音口,象口形。 齿音八。象齿形。 喉音o,象喉形。 O。亦取象于喉。 半舌音己,半齿音△亦象舌齿之形。 ’ 。形之圆,象乎天也。 一 。形之
/
本文档为【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的关系探究——正音字母来源揭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