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民国普票

2014-05-01 50页 ppt 12M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1818

暂无简介

举报
民国普票null 中华民国邮票 ——普通邮票 中华民国邮票 ——普通邮票普通邮票普通邮票中华民国邮政自1912年1月30日发行“临时中立”邮票,至1949年9月发行改作“银圆”邮票,发行普通邮票历时38年。除邮政总局发行的以外,还有各省的限省贴用和地方加盖发行的邮票。表示邮票面值的币制有:银圆、法币(也称国币)、金圆券等。还有各个地区使用的地方币制,如台币和东北币和无面值的单位邮票。普1 加盖“临时中立”邮票普1 加盖“临时中立”邮票1911年(民前1年)...
民国普票
null 中华民国邮票 ——普通邮票 中华民国邮票 ——普通邮票普通邮票普通邮票中华民国邮政自1912年1月30日发行“临时中立”邮票,至1949年9月发行改作“银圆”邮票,发行普通邮票历时38年。除邮政总局发行的以外,还有各省的限省贴用和地方加盖发行的邮票。示邮票面值的币制有:银圆、法币(也称国币)、金圆券等。还有各个地区使用的地方币制,如台币和东北币和无面值的单位邮票。普1 加盖“临时中立”邮票普1 加盖“临时中立”邮票1911年(民前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全国响应,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国体既改,前清邮票自不应再用,将库存伦敦版蟠龙无水印邮票15种(半分、1分、2分、3分、4分、5分、7分、1角、1角6分、2角、3角、5角、1元、2元、5元)交由造册处,以5号宋字于票面中央加盖横行红或黑色“临时中立”4字,备过渡时期售用。此项加盖票,因加盖文字不妥遭到反对,仅在福州邮局售出3分、1元、2元、5元以上4种,随即停售。其余11种,均未发行。 1912.1.30(民国元年一月三十日),5号宋字加盖于清代蟠龙无水印票。普2 加盖临时中立 中华民国邮票普2 加盖临时中立 中华民国邮票1912.3.20(民国元年三月二十日),五号宋体字再加盖于“临时中立”加盖票,也因所盖文字欠妥,复交造册处,再度以5号宋字直行加盖红或黑色「中华民国」4字,与「临时中立」成十字形。“临时中立”邮票再度加盖“中华民国”字样的同时﹐还以伦敦版蟠龙无水印原票,由造册处以5号宋字加盖直行红或黑色“中华民国”4字。 普3 加盖宋体字“中华民国”邮票普3 加盖宋体字“中华民国”邮票1912.3(民国元年三月),五号宋字加盖于清伦敦版蟠龙无水印票,由造册处以5号宋字加盖直行红或黑色“中华民国”4字。全套自半分至5圆共15枚,发交各地售用。普4 加盖大“国”字“中华民国”普4 加盖大“国”字“中华民国” 1912.3(民国元年三月), 1分及2分邮票需用特多,造册处加盖的票已经不足以使用,另将伦敦版蟠龙票交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加盖,也用5号宋体字加盖于清伦敦版蟠龙无水印票, ,但“国”字大,通称“加盖大国字”。普5 加盖楷体字“中华民国”邮票普5 加盖楷体字“中华民国”邮票1912(民国元年),5号楷体加盖于清伦敦无水印蟠龙邮票。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承印的无水印蟠龙邮票,尚有部分没有运出,经电该厂即行就地加盖直行楷体红或黑色“中华民国”字样,通称“蟠龙加盖楷字”。普6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普6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1913.5.5 (民国2年)中华邮政发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邮票。全套共19枚。图案有三种。帆船图、农获图、宫门图。 凹版印刷,伦敦华德路公司承印。普7 北京一版帆船、农获、牌坊普7 北京一版帆船、农获、牌坊1915年,中华邮政再次发行普通邮票。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另行雕版,图案与伦敦版基本相同。全套共22枚。面值除与伦敦版相同的19枚外,新增加1分半、1角3分、20元3种。前期纸质较厚,后期较薄。凹版印刷,北京财政部印刷局承印,故又称“北京老版”。 该套票中20元高值票留存较少。2元邮票有较为著名的中心倒印变体。1917年发行装有北京老版帆船票的“中华邮局邮票册”,为我国最早发行的小本邮票。 普8 北京二版帆船、农获、牌坊普8 北京二版帆船、农获、牌坊北京先后二次印制的帆船票,版模各有特点,制图对照说明如下: 一版 1.“中华民国邮政”横框下有垂直线。2. 横框上小圆珠有光影黑线。(普8.16) 1. 横框上端两旁之花纹比较简单。2. 数值下无珠形小圈。(普8.18) 1. 中心圜桥门图黑色。2. 半圆框下边为双线。(普8.20) 二版 1. 横框下无垂直线。2. 小珠上无光影黑线。 1. 横框两旁之花纹碎杂。2. 数值下有小圈。(普8.19) 1. 中心图桉彩色。2. 半圆框下边为单线。(普8.21)普9 北京一版加盖“暂作”改值普9 北京一版加盖“暂作”改值民国11年11月1日起调整邮资,明信片印刷品等由1分增至2分,平信由3分增为4分。当时因圣诞节及阳历新年,贺柬邮件剧增,2分邮票需用增多;再平信邮资既改4分,3分邮票用途大减,库存颇丰,乃提出一部份加盖改为2分邮票应用。由财政部印刷局以5号宋字及特大之阿拉伯数字浇制全版50枚之凸版,在票面中央加盖“2cts”两侧加盖“暂作贰分”字样,另以小星4粒盖于原印面值四角。19年因需1分邮票,备搭配其他面值邮票售用,经照前例,将3分票一批交由财政部印刷局,以5号宋字浇版于票面中间分上下加盖“1ct”两侧加盖“暂作壹分”字样,自同年10月下旬起发行。 2分,红色加盖出现一种变体票:倒盖。 普10 北京二版加盖“暂作”改值普10 北京二版加盖“暂作”改值民国11年11月1日起调整邮资,国内平信邮费由3分改为4分,事前曾添印大量4分邮票备用。惟加价未久,自12年1月1日起又恢复旧费率,4分票因而滞存。3分票库存渐少,于是将4分票加盖改为3分票。此后每因调整邮资,致使若干种邮票之供销不能平衡,乃将存票较多者加盖改值,以应需要。 普11 伦敦一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11 伦敦一版孙中山像邮票 1931.11.12-1937北伐成功,全国统一,国民政府奠都南京,经第10次国务会议议决,邮票图案改印国父暨诸先烈遗像,以示崇敬而垂不朽,由行政院转令照办。 初次印成之票,共5亿余枚,因发现其误将国徽之白日内圈印成双线,通称“双圈”,当即急电德纳罗公司指正。经该公司将母模上国徽内圈双线填实,改成较粗之单线,通称“单圈”,重制新版赶印。至10月下旬,第1批票到,立即转发各地邮局,自20年11月12日 国父诞辰开始发售。库存5亿余枚双圈国徽邮票,因数量庞大,经于20年11月13日备文转请交通部部长核准后,随同单圈票一起售用。 普12 伦敦二版孙中山像邮票普12 伦敦二版孙中山像邮票“伦敦二版”俗称双票。1931年(民国二十年), 1分,橘黄,出现一种变体票:“中”字下的第二条横线完整。(原票为“中”字下的第二条横线近右端中断) 2分,橄绿。4分,绿。20分,蓝。1元,褐、红棕。2元,红棕、蓝。5元,灰绿、红。普13 北平版烈士像邮票 普13 北平版烈士像邮票 民国20年由先烈遗嘱提供先烈遗像照片多帧,经慎加选定后,先由德纳罗公司镌制凹版邮票母模,再由财政部印刷局翻版印製。票面图桉格式与国父像伦敦版大致相同,中央为先烈像,框以椭圆花圈,中央顶端为国徽, 全套12枚,分刊6位先烈遗像: 半分及2分半 邓铿烈士像 1分及5角 陈英士烈士像 3分及3角 廖仲恺烈士像 8分及1角3分 朱执信烈士像 1角及1角7分 宋教仁烈士像 2角及4角 黄兴烈士像 普14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 “暂作”改值邮票 普14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 “暂作”改值邮票 民国26年国内各地互寄平信邮资为5分,库存4分邮票既不适用,且与5分票同为绿色,发售时易于混淆,以部分加盖改为1分票,以便与未加盖之4分票搭配售用。又2角5分及4角邮票用途亦不多,分别加盖改为1角及8分邮票售用。 1分红字加盖(原为4分绿),出现两种变体票:窄版等长线、宽版。 普15 香港中华一版中山像邮票 普15 香港中华一版中山像邮票 1938.11.11发行 七七事变以前,邮票均由北平财政部印刷局或英国德纳罗公司印制。抗战军兴后,自27年起改在香港印制。 最初由香港中华书局以雕刻凹版双套色印制3种,以国父像为中心图案。国徽两旁双横线内为空白,通称“空框”。 第1批印成1元、2元、5元三种邮票 国父像领下钮扣只见半个圆圈,第2批续印1元、2元两种,钮扣完整,通称“半钮”及“全钮”。普16 香港中华二版中山像邮票 普16 香港中华二版中山像邮票 1939.3 香港中华书局第3批所印国父像邮票图案仍与前印者同,只有国徽两旁双横线全部充满垂直短线,通称“实框”。此票印制之际中华书局发生工潮,印制工作停顿,乃将一部份印成而未打孔之票,交由香港大东书局代为打孔,大东打孔机齿度14度,较中华打孔12.5度为细密,故有“细齿”及“粗齿”之分。粗齿票15种均全,细齿票则仅有2分、5分(绿)、1元、2元、5元、10元等6种。 普17 香港中华二版大东齿 中山像邮票 普17 香港中华二版大东齿 中山像邮票 1939.12.6(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六日),雕刻版,香港中华书局 2分,橄绿; 5分,绿; 1元,褐色,红棕; 2元,红棕,蓝; 5元,灰蓝,红; 10元,紫,绿。普18 香港中华二版改版 孙中山像邮票 普18 香港中华二版改版 孙中山像邮票 1940(民国二十九年),雕刻版 香港中华书局 香港中华书局后期所印,国父像2分及8分票,印版曾有修饰。2分票阿拉伯数字「2」字之下横起首处;8分票国徽右旁花纹上。2分,橄绿,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普19 香港中华三版有水印 孙中山像邮票 普19 香港中华三版有水印 孙中山像邮票 1941.8.16(民国三十年八月十六日),雕刻版,三版有水印票分为实心全钮和实心半钮两种,面值相同,票色相差不大,价格上实心半钮略高于实心全钮,香港中华书局印。普20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20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0.1(民国二十九年一月)雕刻版,香港大东书局。大东版孙中山邮票可分为有水印和无水印两种,两种票图案、刷色、版式,齿度相同,无水印票缺8分1种。一套10枚。普21 香港商务版烈士像邮票 普21 香港商务版烈士像邮票 1940.6(民国二十九年六月),先烈像邮票原在北平财政部印刷局印制,七七事变发生,北平沦陷后,即无法续印,于是将前印先烈像邮票原模,交由香港商务印书馆翻版添印。北平印者有12种面值,香港添印时,因业务之需要,加印2分、4分、5分、1角5分、2角1分、2角5分、2角8分7种,全套共19枚: 香港商务印书馆同样是雕刻凹版印制,其图案、刷色大致与北平版相同,惟港版除一部份1分(初期所印)及2角1分票外,其票面「中华民国邮政」的「政」字第3笔与反文一撇相连,北平版则没有相连。 普22 孙中山像加盖 “暂作肆分”邮票 普22 孙中山像加盖 “暂作肆分”邮票 1940.10.20 民国29年9月20日起调整邮资,本埠平信费,每20克由2分改为4分,4分邮票用量骤增,新票未印成前,经先将库存最多之5分邮票于票面两旁及下端,加盖「暂作肆分」及阿拉伯「4」字,改值售用。 4分,出现两种变体票:“暂作肆作”、双联,一枚漏齿。普23 孙中山像加盖 “暂作叁分”邮票 普23 孙中山像加盖 “暂作叁分”邮票 1940年9月20日(民国29年)起,国内各地互寄平信邮资每20公分由5分调整为8分,各地提出一部份库存5分票就地加盖,改为3分邮票,以备搭配5分邮票售用。并定出加盖格式,规定「暂作」2字盖于票面右侧,「3分」2字盖于左侧,阿拉伯数字「3」在下端。 普24 纽约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24 纽约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1.2.抗战前期,除了在香港印制大批邮票外,并曾交由纽约美国钞票公司(American Bank Note Co. of New York)以雕刻凹版印制国父像邮票一批,国父像居中,边框设计简洁美观,上刊国徽,数值分列2角。全套16种,分数及角数票系单色,圆数票国父像为黑色,另套印不同颜色之边框。 null2009年1月18日,2元国父像倒盖票在斯宾客拍卖行邮票拍卖会上拍出£72,000的价格。 普25 孙中山像加盖 “暂作柒分”邮票 普25 孙中山像加盖 “暂作柒分”邮票 1941年(民国30年)11月1日国内邮资调整,各地互寄平信邮资每20公分由8分改为1角5分,当时1角5分票库存不多,于是将存量较多之8分邮票提出一部分照以前加盖「暂作3分」例:就地加盖「暂作7分」字样,备搭配8分邮票售用。但至同年12月1日,国内平信邮资再度改为1角6分,其他尚未加盖的各地区,没有再加盖。数字的字体较小,位置略高,与「作」「分」2字相齐。普26 孙中山像烈士加盖 “改作一分”邮票 普26 孙中山像烈士加盖 “改作一分”邮票 1941年(民国30年)11月1日新闻纸邮资由半分调整为1分,半分邮票不复适用,各区邮政管理局分别将存票就地加盖改作1分票售用。普27 孙中山像烈士加盖 “改作肆角”邮票 普27 孙中山像烈士加盖 “改作肆角”邮票 1942年8月发行 民国27年间,因4角邮票用途不多,曾将大量先烈像北平版4角邮票加盖「暂作捌分」票。民国30年11月1日起国际平信邮资自5角增为1圆,国内快信邮资自2角改为4角。当时5角票存数尚多,4角票则感缺乏,经总局通令各邮区将存余的5角票加盖「改作4角」应用。至民国31年12月1日邮资再度调整,除已由东川、西川、云南、湘粤等区加盖发行外,其他尚未加盖的各区即不再办理,此票也称“湘粤加盖”。普28 中信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28 中信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2.9.15(民国二十一年),凸版,无背胶,一套14枚, 重庆中央信托局。 民国30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不能继续印制邮票。经讨论由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处以凸版印制新票,图案格式及边框花纹与国父像纽约版邮票相似。 抗战期间,物资缺乏,制版及印刷技术均不够水准,所用纸张也只能就地取材,种类复杂,可分为土纸与道林纸2大类。土纸1面光滑1面粗毛,颜色不甚洁白﹐系由四川铜梁县中央造纸厂供应﹐背面有条纹﹐通称铜梁纸或中央纸﹔另有无纹土纸1种乃中元造纸厂出品,通称中元纸。道林纸又可分为中道林与西道林2种,国产道林纸系龙章造纸厂出品,故又称龙章纸,纸质粗松,容易撕损,齿孔起毛;西道林纸为市上舶来品存货,纸质坚密,光亮洁白,齿孔撕裂不易。普29 百城一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29 百城一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2~1945(民国31年~34年),雕刻凹版,无背胶,道林纸,19.5*22.5,100(10*10),[P]福建南平县百城印务局。民国31年由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处承印的常用邮票,最高面值为5圆。由于业务需要,经与福建南平县百城印务局订约,印制较高面值雕刻凹版邮票,仍以国父像为中心图案,格式与香港版大致相同,最初印成之票未及打孔,即予售用,故称无齿票,其后陆续印行点线齿及疏密不一之圆齿孔票。 普30 中信版孙中山像加盖 “国内平信附加已付”邮票 普30 中信版孙中山像加盖 “国内平信附加已付”邮票 1942年10月9日邮政总局各区政管理局及办事处,因收支不能相抵,亏损甚多,奉准于邮资之外,加收附加费,要求各区将库存中信版1角6分票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字样备用。原定自1942年11月1日起施行,平信附加费为1元。共收1.16元。邮政总局又于1942年10月26日急电各区不发行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付”票。但福建、湖北、甘宁青、安徽、河南等邮区未及时收到电报,如期出售加盖票,故此加盖票也在有些邮区尚未正式发行。普31 中信版孙中山像加盖 “改作伍角”邮票 普31 中信版孙中山像加盖 “改作伍角”邮票 民国31年[1942年]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处开始承印邮票之初,平信单位邮资为1角6分,故1角6分票印存甚多。至民国31年12月1日,平信邮资调整为5角。所存1角6分邮票已不适用,除曾通令各区以一部份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付」之票划线改作5角外,12月7日再次通电各区,着于票面 国父像上下左右4角加盖「改作伍角」字样,并在下端加印「50」阿拉伯数字。普32 中信版孙中山像 划线“伍角”邮票 普32 中信版孙中山像 划线“伍角”邮票 民国31年10月9日,邮政总局通电各区管理局及办事处,以邮政收支不能相抵,亏累日巨,于是,加收附加费,由各区先将库存中信版1角6分邮票,就地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字样。原定自是年11月1日起实行,附加费为1元。嗣奉令缓办,于10月26日再急电各局不予发行,但边远地区,因交通不便,转令未能及时到达,届期仍有若干地区售用数日。 同年12月3日再电各区,以国内邮资奉准调整,平信费每单位5角,挂号费每件1元,挂快费每件1.5元。5角邮票需要骤增,赶印不及,着先利用前已加盖之「国内平信附加已付」邮票,将加盖字样划销,再于票面上端,另盖「5角」2字售用。普33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 “改作贰角”邮票 普33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 “改作贰角”邮票 1942年,中华邮政邮资变更,各地所存面值1角3分、1角6分、1角7分、2角1分、2角8分等邮票已不宜使用,邮政总局则命令各区管理局,将所存这些面值的邮票,一律就地自行加盖“改作贰角”字样,自1943年起陆续售用。加盖原票为“京烈版”、“港烈版”、“中华版”、“纽约版”等。各地加盖字样各有不同。普34 百城二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34 百城二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4.2~1946年(民国33年2月至35年),凸版,仿宣纸、国产道林纸、外国道林纸、网纹纸、带纹水印纸、砑光纸、印花纸,无背胶,福建南平百城印务局。16枚一套。 战时交通不便,东南各区所需邮票由重庆总局供应,往往缓不济急。为解决远道配发邮票困难,经将中央信托局承印邮票的原模交由福建百城印务局,用凸版翻印,专备东南各区邮局售用。普35 重庆中华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35 重庆中华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4.1.29(民国三十三年),一套9枚,凸版,土纸,无背胶,重庆中华书局。 民国32年以后,邮票销售数量日见增加,仅由中央信托局印制处承印已感不敷,经另与重庆中华书局订约添印。仍以国父像为中心图案,图形较其他各版为大,半面向右,着中山装,框为椭圆形。所用土纸1面光滑,背面极粗糙,以凸版印制,叁圆面值之红色票颜色深浅颇不一致。普36 邮政储金图邮票 普36 邮政储金图邮票 1944.10.5~1945(民国33年~34年),雕刻版中央信托局印制处。 由于币值变动,需要高额邮票,于是以邮政储金业务为图案,印发邮票。图之中央绘邮局营业处柜台,门上小圆框内有1「储」字,右上角大圆框内绘投钱入扑满图,象征储蓄,顶端小圆框内绘邮徽。普37 伪暂售票改作“国币”邮票 普37 伪暂售票改作“国币”邮票 1945.9.17~9.5 1945年(民国34年)8月抗战胜利,由于运输拥挤,光复区邮局所需国币邮票,一时无法自后方运到。自9月12日起暂以伪政权所加盖之中储券「暂售」邮票,按200对1的比率折售国币;同时将「暂售」邮票,交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以5号方体铅字浇制凸版,加盖绿色国币面值,按200对1的比率改为国币邮票,自9月17日起陆续发售。普38 伪华北票改作“国币”邮票 普38 伪华北票改作“国币”邮票 1945.10.9(民国34年),民国34年胜利之初,河南邮区对外交通尚未畅通,邮票一时供应不及,经呈准以原在华北的伪组织邮票就地加盖改值,以应需要。所用原票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印刷局(原北平财政部印刷局),所印之仿版先烈像邮票,原已加盖「华北」2字,经另以粗横线将「华北」2字划销,并用5号宋体铅字,分2直行在人像2旁加盖绿色「国币」等字样。自民国34年10月9日开始发行,俟新邮票发到,于同年12月15日公告停用。 普39 重庆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39 重庆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5.12~1946.1,凸版,土纸,无背胶,重庆大东书局。 赣州大东书局江西印刷分厂迁渝后,改称大东书局重庆印刷厂,承印国父像邮票,图案与中信版相似,惟改绘椭圆白框,上端为国徽。 普40 重庆中央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40 重庆中央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5.12(民国三十四年),凸版,重庆中央印制厂 由中央信托局印制处改组后的中央印制厂,改版印制的邮票,图案仍与中信版所印的相似,但像框改为正圆形。普41 伦敦三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41 伦敦三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6.4.10(民国三十五年),雕刻版。 抗战期中,邮票多在后方印制,国内因限于技术及物质条件,制品均嫌粗陋。续向英国伦敦德纳罗印刷公司订印国父像邮票,仍用该公司以前所镌之凹版原模,故式样与伦敦1版完全相同,只有以前所印圆数票均双色套印,此次改用单色,故有国父像伦敦单色票之称。 全套原有7种面值,其中1元、2元两种于民国33年10月发行。20元、30元、50元等3种于民国35年3月起发行。正式发行只有5种。4元、5元两种以前印制了,三版就没再印。普42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 “国币”改值邮票 普42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 “国币”改值邮票 每套12枚,民国34年10月 原票为先烈像香港版,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以特制之5号楷字及阿拉伯数字加黑白相间之棋盘式花框,浇制凸版,加盖黑色,数值分列两旁,上端印阿拉伯数字框。普43 上海大东一版中山像邮票 普43 上海大东一版中山像邮票 1946.6(民国三十五年),雕刻版,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 抗战胜利复员后,第1次在上海交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以雕刻凹版印制国父像邮票,上为国徽,格式与以前所印者大致相同,惟边框花纹较为精细。全套11种,自20元至5,000元,最大面值5000元票系双色套印(桔红、暗绿)。普44 伦敦四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44 伦敦四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7(民国三十六年),雕刻版,20*22.5mm,[Pr]英国伦敦德纳罗公司 此版式票仍以国父像为主图,图案格式为左右两旁边框改绘火炬,通称“火炬式”。普45 上海大东二版中山像邮票 普45 上海大东二版中山像邮票 1947,中华邮政发行。全套共17枚。历次所印国父像邮票,像均居中,两边花纹对称,此票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另镌新版,国父像略向左移,右边上角刊直行数值,下方缀以梅花数朵,上刊国徽,并饰以连环花边。 普46 孙中山像改值高额邮票 普46 孙中山像改值高额邮票 1948年,中华邮政邮资大幅度上涨,各版孙中山像邮票面值已不适合使用,于是便在这些邮票上加盖高额“国币”面值售用。计有永宁一次加盖6种,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加盖,特征是面值框内为“工”字形花纹;永宁二次加盖3种,特征是面值框内为“八”字形花纹;大业一次加盖3种,特征是右上角及左下角各有二个五角星;大业二次加盖3种,特征是面值框内为菱形花纹。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加盖。 普47 上海大东版中山像邮票 普47 上海大东版中山像邮票 1948.7.23~1948.9.11(民国37年),雕刻版,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 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日常交易金额动以万计,前印大东二版邮票最高面值50万元,尚感不敷,经再版续印高额票1批,图案与前印者完全相同,惟未套印双色,阿拉伯数字之角分位删去。全套12种面值,分两次发行2万元、3万元、4万元、5万元、100万元于民国37年7月23日发行,其余则于37年9月11日发行。普48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 “金圆”改值邮票 普48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 “金圆”改值邮票 48年8月20日币制改革,政府明令以金圆券代替国币,规定每1金圆合国币3佰万元。时间仓促,新邮票赶印不及,改币之初即照上述比率,以国币邮票折合金圆券值售用。同时赶印加盖改作金圆邮票,自10月7日起普遍售用。各种法币面值邮票自49年1月1日起一律停售,存于公众手中者,可通用至49年1月底为止。普49 包裹印纸改作“金圆”邮票 普49 包裹印纸改作“金圆”邮票 1948.12.17(民国三十七年上海三一印刷公司 原票为伦敦德纳罗公司凹版印制的国币面值包裹印纸。由上海三一印刷公司以5号楷字及方体阿拉伯数字,浇版黑或红色,加盖「改作邮票」及「金圆×圆」字样于票面主图的两旁,阿拉伯数字在下端。普50 上海大东一版孙中山像 金圆邮票 普50 上海大东一版孙中山像 金圆邮票 1949.1.6(民国三十八年),雕刻版,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 自民国37年8月20日改革币制通用金圆券后,一面暂将余存之国币邮票加盖改值售用,一面积极筹印金圆邮票。票面正中印国父像,大致与该厂以前各项凹版所印者相同,不加边框,亦无陪衬花纹,图案简洁。普51 上海中央版中山像金圆邮票 普51 上海中央版中山像金圆邮票 1949.1(民国三十八年),雕刻版,道林纸,无背胶,中央印刷厂上海厂。 金圆邮票除由大东书局凹版印制外,同时另由中央印制厂上海厂用大东厂镌制之原模翻版印制10元及20元2种邮票,图案格式与大东厂所印者相同,惟中央版「郵」字左旁1长划与右旁1竖不连,大东版则相连。普52 印花税票改作“金圆”邮票 普52 印花税票改作“金圆”邮票 1948年,币值改“金圆券”之后,留存大量的“国币”面值印花税票。为供应“金圆”面值邮票应急,中华邮政就将印花税票加盖邮政标记暂代邮票使用。印花税票原票有平版及凹版印刷两种。平版承印厂有大东、大业、中央、振明四厂;凹版有大东、大业等不同版别,细微处各有特征可分。 印花税票加盖“金圆”简述如下: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用黑、红、蓝色加盖于平版各版,不计版型区分共10种;上海现代书局用黑色或红色加盖4种;上海三一印刷厂用黑、红、蓝、绿色加盖16种;汉口复兴的商馆用黑、蓝、绿加盖11种。普53 上海大东二版孙中山像 金圆邮票 普53 上海大东二版孙中山像 金圆邮票 1949.3(民国三十八年),胶版,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 金圆券贬值速度很快,邮资一再调整,邮票耗用量日增,以凹版印制邮票,缓不济急,即以前印金圆邮票图案用照相制成胶版,以平印方法印制。图案文字与凹版票相同,惟版纹较粗。 大东1版与2版除齿孔不同外,其版式显着不同处为:大东一版「國」字之一点,在横地右边,与横相连。大东2版「國」字之一点,在1横的上边,与横及上端相连。普54 重庆华南版孙中山像 金圆邮票 普54 重庆华南版孙中山像 金圆邮票 1949.4(民国三十八年),胶版,重庆华南印刷厂。 民国38年春,京沪受到威胁,由上海印制邮票供应西南各区,中断,于是将大东书局沪厂印制金圆邮票之原图案,以照相制成玻璃版,航寄重庆,交由华南印刷厂翻制胶版,用平印方法添印。图案文字虽相同,惟版纹更较大东厂平版者为粗糙,纸质亦较粗松。 华南版与大东1、2版之区别为:華南版「華」宇之「艹」部,左边「十」字呈不规则之点状。大东1、2版「華」字之「艹」部,左、右之「十」字均极清晰。普55 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 普55 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 国民党政府自1948年8月发行“金圆券”,行用不到十个月即已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银圆虽未明另为通货本位,实已取代了“金圆券”。邮资随物价飞涨而不断大幅度上涨,印刷高面值邮票也无法适应需要。1949年中华邮政只得发行无面值“单位邮票”以供急需,各类邮件的资费,均用银圆为基数,发售邮局按照当日银圆牌价折合“金圆券”售用。“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全套共4枚:“国内信函费”为火车轮船图,桔黄色;“国内挂号费”为泰山玉皇顶图,红色;“国内快递费”为邮递员图,紫色;“国内航空费”为飞机图,绿色。 平版印刷。1949年5月,上海大东书局印刷。 普56 上海大东版飞雁图 基数邮票 普56 上海大东版飞雁图 基数邮票  民国38年4月以后金圆券贬值,若干省区,市场上已开始以银圆为计值,渐有恢复银本位之势。邮资于同年5月13日起,恢复以前之银圆基本费率,同时另印基数邮票售用,规定在使用银圆地区按照基数售收银圆,在使用金圆券地区,则按当地折合率折售金圆券。   此票采用双雁飞越地球为图案,盖寓飞雁传书遍及世界之意。 普57 印花税票改作基数邮票 普57 印花税票改作基数邮票 1949.5.13(民国38年)(1)上海正中书局加盖(2)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加盖(3)上海永宁印刷厂加盖 印花税票改作基数邮票,上下花边与以前加盖之印花税票改金圆邮票相同。中央分3行横刊「中华邮政」「邮资××」及阿拉伯数字。全套9枚,普58 印花税票改作单位邮票 普58 印花税票改作单位邮票 1949.5(民国38年)广州南京印务局。 广东邮政管理局奉令将印花税票一批,交由广州南京印务局,以特制锌版加印改作单位邮票,计国内信函费3种,国内挂号费,国内快递费及航空费各1种,国内航空费单位票另列于航空类。 加印格式大致与印花税票加印之金圆邮票相似,惟上下花边不同,中央分2行横刊「中华民国邮政」及「国内××费」字样。加盖颜色黑、红或深棕色。普59 上海大东版孙中山像 改作基数邮票 普59 上海大东版孙中山像 改作基数邮票 1949.6.4(民国三十八年),福州知行印刷局。 褔建邮区因业务需要,奉准将国父像上海大东1、2、3版邮票,交由福州知行印刷局,以4号楷字及5号书版体阿拉伯数字活版,于国父像两侧加盖黑色「邮资XX」字样,下端加盖数值。自1分至4角共12种,其中7000圆改1分票,系用手工逐枚加盖,字型较其余11种为大。普60 重庆华南版孙中山像 基数邮票 普60 重庆华南版孙中山像 基数邮票 1949.6.8(民国三十八年),胶版,道林纸,重庆华南印刷厂。 邮资自改银圆费率后,一边在上海印制飞雁基数邮票,一边另在重庆交由华南印刷场用前印金圆邮票之国父像图案印制基数票,故图案文字版式等与该厂所印金圆票大致相同,惟右下端之数值加刊「邮资」两字。 普61 香港亚洲版单位邮票 普61 香港亚洲版单位邮票 1949.7(民国三十八年),胶版,点线齿,道林纸,香港亚洲石印局。 上海局势紧张,经另在香港交由亚洲石印局续印单位邮票,仍用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所制地原版翻印,其图案文字均与上海印制者完全相同,版纹、墨色、纸张亦极相似,上海印的为圆齿孔,香港印的为点线齿。普62 孙中山像金圆改作 银圆邮票 普62 孙中山像金圆改作 银圆邮票 民国38年7月2日再度改革币制,8月1日起邮资一律照银元券收费,以国父像华南版及上海大东版金圆邮票2种,由重庆、广州两地加盖改作银圆邮票。
/
本文档为【民国普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