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从情志论治慢性胃炎_谢秀丽

从情志论治慢性胃炎_谢秀丽

2014-04-14 4页 pdf 316KB 8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3992

暂无简介

举报
从情志论治慢性胃炎_谢秀丽 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治法 。 故治疗此病选用柴芍六君颗粒 。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 ; 党参 、 获等 、 白术健脾益气 ; 白芍 、 甘 草缓急止痛 ; 用半夏 、 陈皮协助健脾化湿 , 并能降逆止呕 , 消痞散积 。 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也在加大 , 使更多人有焦虑 、 抑郁倾向, 而这些心理因素可 能会影响胃十二指肠的运动功能 。 Ta ll ey 等 l’] 研究发现 , F D 患者的焦虑 、 抑郁等精神症状评分显著 高于正常人 。 国内也有学者5l[ 认为 FD 患者的...
从情志论治慢性胃炎_谢秀丽
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治法 。 故治疗此病选用柴芍六君颗粒 。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 ; 党参 、 获等 、 白术健脾益气 ; 白芍 、 甘 草缓急止痛 ; 用半夏 、 陈皮协助健脾化湿 , 并能降逆止呕 , 消痞散积 。 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也在加大 , 使更多人有焦虑 、 抑郁倾向, 而这些心理因素可 能会影响胃十二指肠的运动功能 。 Ta ll ey 等 l’] 研究发现 , F D 患者的焦虑 、 抑郁等精神症状评分显著 高于正常人 。 国内也有学者5l[ 认为 FD 患者的焦虑 、 抑郁等情绪障碍明显高于器质性消化不良的发病 率 , 说明二者存在相关性 。 黛力新是一种新型的三环类抗焦虑 、 抗抑郁混合制剂 ,主要成分为二盐酸 氟呱唆吮和美利曲辛 ,前者为一种神经阻滞剂,低剂量即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 后者为一种双相抗抑 郁剂 , 小剂量使用时有兴奋作用 , 因此该药具有抗抑郁 、 抗焦虑和兴奋特性 。 柴芍六君颗粒联合黛 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或 (和 ) 抑郁患者 , 能明显提高疗效 。 参考文献 (略 ) 从情志论治慢性胃炎 谢秀丽 , 周福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广州 5 10405 ) 【摘要】 中医学认为情志因素与慢性胃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这与西医学把慢性胃炎归属于心 身疾病的理论一致 。 本文试图从中医学的七情致病理论出发阐述情志因素致病特点 、 对慢性胃炎的 致病机制 , 并以此探讨从情志方面治疗慢性胃炎 。 【关键词】 情志; 慢性胃炎 ; 机制 ; 治疗 中医学将慢性胃炎归属于 “ 胃院痛 , ’ 、 “ 痞证 , , 、 “嘈杂 , , 、 “ 一止酸 , , 、 “ 呕吐 , , 、 “ 胃痞 ” 、 “ 胃胀 , , 、 “腹胀 , , 等范畴 Jl[ 。 主要表现为上腹胃脱部近心窝处痞塞 、 胀满 、 疼痛 , 伴见暖气 、 吞酸 , 恶心欲呕 , 食欲 不振等症状121 。 其病因包括 : 外邪犯胃 , 饮食伤胃, 情志不畅 , 素体脾虚 。 西医学把慢性胃炎归属 于心身疾病 , 与中医学的情志致病理论一致 。 1 古代文献有关情志因素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的论述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之脾胃病范畴 。 李东垣 3[] 在脾胃学说中很重视心理病机 。 所著的 《内外伤辨 惑论 》 在病因学说中尤其注意内伤忧思 。 《脾胃论》 明确提出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 的命 , 他说 “ 凡怒 、 忿 、 悲思 、 恐 、 惧皆损元气 。 夫阴火的炽盛 , 由心生凝滞 , 七情不安故也 ” 。 《脾胃论 》 中 , 李氏阐发饮食失节而致病 , 同时也论述情志因素发于心脾 , 而致心火亢盛 , 从生杂病 。 “ 饮食失节 , 寒温不适 , 脾胃乃伤 。 此因喜 、 怒 、 忧 、 恐损耗元气 , 资助心火 , 火与元气不两立 , 火药味胜则乘 其土位 , 此所以病也 ” 。 可见情志因素与脾胃病有着密切联系 。 慢性胃炎的主要表现之一为“ 胃院痛 ” , 中医学认为可引发此症的原因很多 , 其中 , 精神刺激 、 情志波动是主因之一 。 《素问》 便曰 : “ 木郁之发 , 民病胃脱当心而痛 。 ”意即忧思恼怒 , 可使肝木郁 滞 , 失其疏泄 , 甚者横逆犯胃 , 发为疼痛 。 陈无择亦说 : “若五脏内动 , 泊以七情 , 则气痞结聚于中 脱 , 气与血搏 , 发为疼痛” 。 指出精神情感因素与胃脱痛发作之间的因果联系 。 《名医类案》 卷六中 第二十一局全国中西 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载有胃院痛类病案近三十例 , 其中半数以上因情志剧烈波动而引发或复发 , 许多患者并有着性情急 躁 、 多怒 、 善忧愁等气质特点 。 足见此症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l’l 。 2 情志因素致病的理论研究 2 . 1 情志定义 情志因素 , 即西医病因学中的心理因素 。 而情志是七情与五志的合称 , 泛指人的精神活动 , 常 以情感 、 情绪 、 思维 、 意志等形式表现出来 , 包括喜 、 怒 、 忧 、 悲 、 恐 、 惊等六种不同的情感 、 情 绪变化 。 宁代医家陈无择将情志所伤作为三大致病因素之一 , 指出: “ 七情 , 人之常性 , 动之则先从 脏腑郁发 , 外形于肢体 , 为内所因 ” , 强调了情志因素在中医病因学说中的重要性151 。 .2 2情志致病的病机特点 .2 2 . 1 情志致病 , 皆为内伤 《灵枢 ·百病始生》 篇去 : “夫百病之始生也 , 皆生于风雨寒暑 、 清湿喜怒 , … …喜怒不节则伤 脏 , 脏伤则病起于阴也” 。 此处的“ 喜怒” , 概言情志 , 包括喜 、 怒 、 忧 、 思 、 悲 、 恐 、 惊七情 ; “ 不 节” , 提示情志变化失去深度 (如持续的时间过久 、 刺激的强度过大 ) 时发生 : “ 脏” , 泛指脏腑 , 内 也 , 阴也 。 可见 , 早在 《黄帝内经》 中就已经将七情作为内伤性致病因素 。 由于七情致病易引起各 种以脏腑功能失调 、 气血运行紊乱为病理特征的疾患 , 故后世医家多将七情致病称之为“情志内伤” 5l] 。 .2 .2 2 内伤脏腑 , 首犯气机 , 易伤阴血 七情损伤脏腑 , 首先是损伤脏腑气机 , 而气机升降失司 , 又可使相关脏腑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 。 所以 《灵枢·寿夭刚柔》 篇指出 : “ 忧恐忿怒伤气 , 气伤藏 , 及病藏” ; 李东垣则认为 , “ 凡喜怒 、 忿悲 、 忧思 、 恐俱 , 皆损元气” 。 故 , 怒则气上 , 恐则气下 , 思则气结 , 悲而气消 , 喜则气缓 , 惊则气乱 。 气为血之帅 , 气行则血行 , 血滞则血癖 , 气逆则血上 , 气陷则血脱 , 故情志致病则常影响到血分而 导致血病 , 另一方面 , 血是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 情志活动异常 , 未有不影响神明之府 、 扰及 血分者 。 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五脏的精气血 , 七情主要通过影响脏腑气机 , 导致气血运行紊乱而 发病 , 脾主运化 , 为气血生化之源 , 为气机升降之枢机 , 七情内伤 , 气结于中 , 使脾气不行 , 导致 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常 , 出现不思饮食 , 院腹胀闷 , 眩晕健忘等症 5[] 。 .2 3 “ 思伤脾” 现代研究 不同的情志变化隶属于不同的脏腑 , 脾在志为思 , 思则伤脾 。 西医学将在胃肠和神经系统双重 分布的肤类称为“脑肠肤 ” , 胃肠运动除了通过交感神经 、 副交感神经的去甲肾上腺及乙酞胆碱进行 调节外 , 还有种类繁多的脑肠肤从中枢和外周进行着调节 。 张氏等通过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提出 : 中医 “ 思伤脾” 的理论 , 与“ 脑肠肤 ”学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 当脑力劳动过度或精神紧张时 , 可使消 化功能减弱 , 表现为食欲减退等 , 此即中枢脑肠肤对胃肠分泌和运动的影响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 放因子 ( C盯 ) 是一种中枢脑肠肤物质 , 有抑制狗及大鼠胃的排空和延缓小肠转运的作用 。 过度思 虑 、 思考是一种不良持续的紧张刺激 , 有时还会出现情绪的抑郁 。 持续紧张刺激 , 可引起脑中 5 ·H T 有促进 C R F 释放的作用 , 故亦可导致食欲减退 、 胃肠消化功能减弱 , 而这些正是中医 “ 思伤脾 ” 理论 客观 、 可靠的依据 6l] 。 3 从情志出发治疗慢性胃炎的相关研究 3 . 1 从“ 心 , ,论治 导师周福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了心胃相关理论 , 认为心神与胃肠功 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 特别是心主神 (精神心理因素 )的功能与胃肠 (消化系统 )主受纳 、 腐熟、 延化 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水谷等功能之间的密切关系 。 从生理角度来讲 , 心主神明 , 乃精神所舍 , 《灵枢· 日问》 云 : “ 心动则 神伤 , 故五脏六腑皆摇 。 人体的各种情志活动 , 都是心神活动的组成部分 , 即情志发二J几心而应」二五 脏 , 胃肠道的活动受心神的制约与调控 。 病理上 , 心神与脾胃亦相互影响 。 如果胃的受纳 , 腐熟与 通降功能失常 , 则可导致心失所养出现心烦 , 失眠等症 ; 脾虚失运 , 气血亏乏 ; 邪浊中阻 , 清气不 升 : 肠腑燥结 , 神志昏乱 ; 阳明火热 , 扰乱神志 ; 经脉病变 , 神志失常 。 同样情绪波动则影响心 , 而思虑过度则劳其神 , 心神失调则伤其脾也碍其胃 , 导致脾胃纳运功能异常 , 出现纳呆 、 脱胀 、 便 塘或便秘等症状 17一8] 。 根据以上理论 , 对存在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 、 失眠多梦等症状的胃肠病患者从 心论治 , 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辨证 、 诊断和治疗 , 用调心安神和胃之法起到良好的效果 。 3 . 2 从“ 肝 , ,论治 肝主疏泄 , 具有调畅情志的作用 。 脾胃的受纳运化 , 中焦气机的升降 , 有赖于肝的疏泄 , 《素问·宝 命全形论》 : “土行木而达 。 ”所以病理上会出现木旺克土 。 或土虚木乘 。 《索问·至真要大论 》 中“ 木郁 之发 , 民病胃脱当心而痛”说明肝为起病之源 , 胃为得病之所 。 肝气易乘脾胃 , 慢性胃炎中常见肝胃 不和的证型 。 陈芝云等9l] 实验研究发现 : 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存在着胃 、 食道运动功能障碍 、 胃肠 激素分泌异常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而情绪失常会导致这一系列变化 。 余恒先【’ 01认为 , 肝失疏泄在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中极其重要 , “ 医者善于调肝 , 乃善治百病 ” ,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要善于调 肝 , 包括疏肝和胃 、 泻肝清胃 、 滋阴柔肝 、 温补肝脾等方法 。 卜平 11 ’ l等发现 , 疏肝健脾类中药对植 物神经功能紊乱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 能消除消化道局部炎症 , 促进胃排空 、 抑制胆汁返流 、 消除幽 门螺旋菌 , 以此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95 % 。 吕美农等 I ’ 2】认为 , 更年期妇女慢性胃炎患者 患病的主要病因是情志抑郁 、 易躁 , 其临床症状 、 发作与加重均与肝郁呈正相关 , 故以忌刚用柔 , 治肝安胃为治疗更年期妇女胃院痛的原则 , 治疗 94 例萎缩性胃炎患者 (均为更年期妇女 , 年龄 45 ~ 5 5岁 ) , 总有效率为9 .6 8 % 。 3 . 3 心理治疗 《灵枢 ·师传》 曰 : “ 人之情 , 莫不恶死而乐生 , 告之以其败 , 语之以其善 , 导之以其所便 , 开 之以其所苦 。 虽有无道之人 , 恶有不听者乎 ? ” 这是心理疗法经典性的引征 , “ 告之以其败 ” , 即指出 疾病的危害 , 引起病人的重视 , 使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 “ 语之以其善” , 即指出只要 一与 医务人员积极配合 , 治疗及时 , 措施得当 , 是可以恢复健康的 , 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 “ 导之 以其所便” , 即告诉病人如何进行调养 , 指出治疗的具体措施 , “ 开之以其所苦 ” , 即解除病人消极的 心理状态 , 克服内心的苦闷 、 焦虑和紧张 。 说明在治疗心身疾病时 , 从心理问题着手是根本之法 。 华佗在 《青囊秘录 》 中说到“善医者先医其心 , 而后医其身” , 这就说明古代医家对心理治疗的认识 及其重要地位3l[ ] 。 临床医生在用药物治疗与情志有关的慢性胃病同时 , 有时还须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 。 王小奇 [川 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和患者心理气质特征出了 : 语言开导法 、 鼓励和安慰法 、 保证疗法 、 暗示疗 法等四种心理治疗方法结合治疗胃脱痛 。 邢乔 l’ 5】用心理一行为疗法治疗慢性胃炎 3 5例 , 结果表明与对 照组 (丽珠得乐 ) 比较 , 治疗组有效率显著提高 (治疗组 86 .4 % , 对照组 58 .3 % ) 。 许多有经验的医 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科普教育 ,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 也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 4 展望 对于情志因素与脾胃疾病的关系 , 历代医家都给予了一致承认和高度重视 , 《内经 》 所记载的包 含五行相克原理的情志相胜法 (如喜胜悲等 ) 就是一种 “ 取象比类” 的朴素的心理疗法 。 随着 “ 生物 - 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 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心理 一社会” 医学模式的发展 , 情志因素致病越来越受到现代临床研究的注意 , 随着对其现代病理生 理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 , 必将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理论 , 提高临床疗效 , 降低本病 的复发率 , 为慢性胃炎的治疗开创新的天地 。 参考文献 (略 ) 调气活血中药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胃排空影响的研究 王松坡 , 孙玉舫 , 蒋振明 , 张存钧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 , 200 08 0) 【摘要】 目的: 观察调气中药 、 活血中药及其合方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 A G )的疗效及胃排 空的影响 , 并从胃肠激素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 。 方法 : 采用限期饮水给药造模法建立大鼠萎缩性胃 炎模型 , 分别应用调气中药 、 活血中药及调气活血中药治疗 8 周 , 观察不同组别胃粘膜萎缩 、 胃排 空情况及血浆血管活性肠肚 ( vl P ) 、 血清胃动素 (M O T ) 、 血浆胆囊收缩素 ( C C K ) 水平 。 结果 : 调气中药 、 活血中药均能显著改善大鼠胃粘膜病理异常 , 降低萎缩的发生 ,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 P > .0 05 ) 。 调气 、 活血中药配合有进一步降低萎缩发生的趋势 , 但尚达不到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 调气组大鼠和调气活血组大鼠的平均胃排空率 ( 53 . 2 1士9 . 11% 、 50 3肚 13 . 22 % ) 显著高于模型组大鼠 ( 33 . 85士一0 . 760,0 , P < 0 . 0 1 ) , 而与正常组大鼠无差异 ( 5一87士6 . 72% , P > 0 . 0 5 ) 。 活血组大鼠胃排空 率 ( 37 .0 7士.7 52 % ) 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P( > .0 05 ) ; 各组大鼠血浆 vi P 值均无明显差异 P( > .0 05 ) 。 模型组大鼠血清胃动素 ( M O T ) 明显低于正常大鼠 P( < .0 0 1 ) 。 调气组大鼠和调气活血组大鼠血清 M O T 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大鼠 P( < .0 05 , P < .0 0 1) , 而与正常组大鼠无差异 P( > .0 05 ) 。 活血组大鼠 M O T 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P( > .0 05 ) 。 模型组大鼠血浆胆囊收缩素 ( CC K ) 明显高于正常大鼠 P( < .0 01 ) 。 调气组大鼠和调气活血组大鼠血浆 C C K 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 P( < .0 05 ) , 而与正常组大 鼠无差异 P( > .0 05 ) 。 活血组大鼠血浆 CC K 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P( > .0 05 ) 。 结论 : 调气中药 、 活 血中药均能显著改善大鼠胃粘膜萎缩情况 。 调气活血中药对大鼠胃排空有明显改善作用 , 其机制可 能与调气中药上调 M O T 及下调 C C K 有一定关系 , 活血中药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 调气活血 ; 胃排空 : 血管活性肠肤 : 胃动素 : 胆囊收缩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 G ) 是临床常见病 。 研究 CA G 的诊治规律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同 时能从发病学上降低胃癌的发生 , 是胃癌二级预防的之一 , 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义 。 全国名老中医张镜人教授擅长 CA G 的治疗 , 提出“ 调气活血法”为主治疗 C A G 取得了比较满意 的疗效 。 本研究从实验角度探讨了调气活血中药对 C A G 大鼠的病理疗效及胃排空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实验药物及制备 调气方 : 由孩儿参 、 白术 、 八月扎 、 香附等组成 , 按既定工艺制备成浸膏 , 含生药 1 . 20 留ml 。 活血方 : 由丹参 、 赤芍 、 徐长卿、 血蝎等组成 , 制备成含生药 1 . 35 留ml 的浸膏 。 调气活血方 : 由上
/
本文档为【从情志论治慢性胃炎_谢秀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