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宫颈癌宫旁浸润150例相关因素分析

宫颈癌宫旁浸润150例相关因素分析

2014-03-22 2页 doc 27KB 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516

暂无简介

举报
宫颈癌宫旁浸润150例相关因素分析宫颈癌宫旁浸润150例相关因素分析 宫颈癌宫旁浸润150例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宫颈癌宫旁浸润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影响宫颈癌宫旁浸润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乐山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0例临床IA-II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宫旁浸润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χ2 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宫颈癌宫旁浸润率为16.7%(25/150)。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与宫旁浸润间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生长方式、间质浸润...
宫颈癌宫旁浸润150例相关因素分析
宫颈癌宫旁浸润150例相关因素 宫颈癌宫旁浸润150例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宫颈癌宫旁浸润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影响宫颈癌宫旁浸润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乐山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0例临床IA-II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宫旁浸润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χ2 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宫颈癌宫旁浸润率为16.7%(25/150)。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与宫旁浸润间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生长方式、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宫旁浸润相关。结论 肿瘤生长方式、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为宫旁浸润的高危因素。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世界上每年大约有50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有新发病例约13.15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1/3,另外近20年宫颈癌发病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1,2]。虽然手术和放疗是目前宫颈癌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治疗在保持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的阴道、卵巢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而宫颈癌宫旁浸润与否又是能否手术治疗的分界点[1]。因此提高宫旁浸润判定的准确率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宫颈癌宫旁浸润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影响宫旁浸润的高危因素,以期为宫颈癌分期及个体化治疗的制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50例患者全部选自乐山市人民医院2004-01/2008-12间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按2003年国际妇产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 )分期法分为:IA,IB,IIA,IIB。初诊患者年龄23~61岁,中位年龄41岁。平均孕次3.31(0~10)次,平均产次1.43(0~6)次。术前有12名患者接受宫颈环切术(LEEP),无一例接受化疗或放射治疗(1) 1.2 诊断标准 术后大体标本及全部病理切片均由两位妇科肿瘤病理专科医生复核确认。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l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宫旁浸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χ2 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宫旁浸润的单因素χ2 检验 统计学检验显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与宫旁浸润间具有相关性(P<0.05);而临床症状、肿瘤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阴道浸润、宫体浸润、年龄、绝经与否、孕次、产次与宫旁浸润无关(P>0.05)(表2)。 2.3 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与宫旁浸润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将以下临床病理因素:FIGO分期、肿瘤病理类型、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直径、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阴道浸润、宫体浸润、年龄、孕次、产次、绝经与否与宫旁浸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统计学结果显示:肿瘤生长方式、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宫旁浸润相关;其余各临床病理因素均未进入回归方程,提示这些因素与宫旁浸润的关系可能相对次要或无关。 3 讨论 宫颈癌最常见的扩散方式为直接蔓延,由于宫旁组织较疏松,淋巴管丰富,很易受累,因此癌瘤常沿宫颈两侧宫旁组织和主韧带蔓延,向后沿宫骶韧带蔓延[2]。宫旁浸润被纳入宫颈癌的分期标准[9],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Metindir J[3]对93名I-II期宫颈癌病人的分析结果显示,宫旁浸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目前宫旁浸润的判定基本上是由两名妇科肿瘤医师通过盆腔检查来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9],即使在麻醉状态下,有丰富经验的妇科肿瘤医生有时也难以对宫旁浸润与盆腔慢性炎症作出分辨,甚至在手术直视、触诊下确定的“阳性病灶”也有许多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炎症,而非肿瘤转移。Baltzer[4]报道临床宫颈癌宫旁浸润的错误估计达67.1%,而本资料统计高达75.0%(20/25)。宫旁浸润的临床判定是术前分期的主要难点,是导致分期偏倚的主要因素[1,9]。术前宫旁浸润估计过高,将使部分宫颈癌患者丧失手术机会,尤其对于年轻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较放射治疗在保留患者卵巢及阴道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1],因此提高宫旁浸润判定的准确率至关重要。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生长方式、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直径与宫旁浸润相关,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前三者与宫旁浸润相关。Atasii T[5]等对200名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认为宫旁浸润与淋巴结受累密切相关,Kamura T[6]等也认为宫旁浸润与淋巴结多处转移独立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判断是否属内生型肿瘤、间质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识别来协助宫旁浸润的判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另外,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MRI的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宫颈、子宫、盆腔其他脏器、盆腔内间隙及盆壁的解剖层次,有利于显示肿瘤组织侵犯的范围。有研究表明MRI对淋巴结转移判定的准确率约为69%[7],对宫旁浸润判断的准确性为88.3%[8],虽然对较大的肿瘤,MRI有时并不能准确区分肿瘤与肿瘤周围水肿,导致宫旁侵犯的过高估计 ,但仍提示MRI是目前判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的最佳无创性方法。虽然FIGO规定MRI检查目前尚不能作为改变临床分期的依据[9],但当临床对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等的判断存在疑问时,可借助MRI检查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个体化治疗的实施提供参考。 4 结论 宫颈癌宫旁浸润与否是目前临床分期的主要难点,也是能否手术治疗的分界点,因而提高宫旁浸润判定准确率至关重要。我们可以结合MRI检查以及患者的肿瘤生长方式、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等对宫颈癌患者的宫旁浸润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
本文档为【宫颈癌宫旁浸润150例相关因素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