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试论中锋运笔

2014-03-15 5页 doc 103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1809

暂无简介

举报
试论中锋运笔HYPERLINK "http://shop.freehead.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20&page=1" \t "_blank" 高云峰      中锋运笔是由篆书的圆笔发展而来的,历史悠久,论述很多。宋沈括《梦溪笔谈》十七《书画》中记载:“五代书家徐铉善小篆,映日观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乃至屈折处亦正当中,无所偏侧处。”近代江南书法名家萧退庵论书时说:“惟所谓中锋法不于篆中求,终身不能得,就清代看能中锋惟邓顽伯一人,此翁于篆独深耳。”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锋运笔的...
试论中锋运笔
HYPERLINK "http://shop.freehead.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20&page=1" \t "_blank" 高云峰      中锋运笔是由篆书的圆笔发展而来的,历史悠久,论述很多。宋沈括《梦溪笔谈》十七《书画》中记载:“五代书家徐铉善小篆,映日观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乃至屈折处亦正当中,无所偏侧处。”近代江南书法名家萧退庵论书时说:“惟所谓中锋法不于篆中求,终身不能得,就清代看能中锋惟邓顽伯一人,此翁于篆独深耳。”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锋运笔的难度大,书家对通往中锋的途径认识以及对中锋运笔技巧的推崇。 中锋也称为正锋,与侧锋相对,要点是在运笔时笔锋在笔画中线上运行。有人把中锋当成宪法,要求笔笔中锋。这种说法不无偏颇,但也说明中锋运笔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的作用。     为什么毛笔就能写出中锋的笔画呢?只有从毛笔笔锋的构造形态上和在纸上的运行状态来研究,才能解开中锋运笔的密码。我们知道,笔的笔锋分为笔根、笔腹和笔尖三个部分。写字是用墨,墨中含有大量的水,而水具有向下流注的特点,而墨中又含胶,可以使笔锋聚拢在一起而不散乱。在写字时,笔腹以上部分直立,(见图1)并不接触纸张,笔腹以下的部分笔毛折伏在纸上,折伏的笔毛在纸上运行就写出了笔画。笔毛有弹性,可以随着书写时提按,笔锋在纸上时起时伏。从图1可以看出,笔尖至折伏处这段距离,从笔画中间向两侧边缘逐渐变宽,折伏处最宽,笔尖处最窄。图1中的3、4、5、6四个部分逐渐延长,从中间向两侧如果划分成几个部分,最宽处笔毛最短。我们知道墨是附着于笔毛上的,笔毛越长着墨量越多。因此,从折伏于纸上笔毛的宽度变化看,从两侧向中间的笔毛逐渐延长,也就是笔画两侧边缘至中间的笔尖着墨量梯次递增,因此写出的笔画从边缘向中间含墨量逐渐增加,其颜色也逐渐加深(见图1)。这样的笔画线条浑厚、圆润、刚健、挺拔、遒劲、流畅有立体感。      应该注意的另一点是,中锋行笔的整个过程中,笔锋始终是聚拢在一起的,笔尖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心线上运行,也就是在“描”,属纯正的圆笔篆法,写出的笔画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笔锋不能散开,不能按扁,如果按扁,就成了“刷”字,刷就成了方笔隶法,虽然刷时笔锋也正,但写出的笔画墨色均匀一致,没有立体感。 中锋运笔为什么这样难呢?这要从书法史的发展来探讨。汉代后,作为中锋运笔的主要载体篆书逐渐衰落,继之兴起了更加便于书写和更加有艺术性的字体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隶书的初期继承了篆书的余绪,笔画中存在着很大比例的中锋运笔,逐渐过渡到以方笔为主发展成为刷字,中锋运笔的比例和机率就更少了。楷书是一种方圆兼备的字体,其笔画又是方起方收,只有中间一段是中锋运笔。起笔和收笔动作较为复杂,中间段的中锋运笔简单,所以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起收笔,加之多数人写的是小字,因字小,笔画短,只是直线运行,起笔收笔之外的中间段就更短了,这样中锋运笔的比例和机率更加少了。到了清代,碑学兴起,方笔刷字更加盛行,楷书中的中锋也越来越少。大凡学书者,多从楷书和碑帖入手,所见到的只是已经成形的字,具体怎样写成的就无从考究了,即使有老师当面指导,也多从笔画形态、字的结体、篇章布局等方面指导。现行书法教学中的技法教学也很难让学书者把握中锋运笔的要点。学书者精神多集中在字上,写字工具与手的关系和运动形式往往被忽略,因此,难以在笔画形态上登堂入室,有时需多年的书写实践才能体悟到。即使能熟练地中锋运笔,多数人会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只能附会成笔法神授,用神话来解释中锋运笔,给中锋运笔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或者说,在书写过程中引起兴趣的只是字的形态与神韵,至于怎样写出往往被忽略。所以有人为了掌握中锋运笔只得去学篆书,在学篆的过程中逐渐把握中锋运笔。笔者习书得力于孟繁禧所著《如何临习九成宫》(以下简称《临九》)颇多,依法临习,获益非浅。在阅读《临九》前,临出的笔画总是不尽人意,尤其是行草书因笔画变化多,临习难度大,学习《临九》后,按其要求只需轻轻地捻动笔杆,其笔画形态就会跃然纸上。如果学书伊始就使用此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大大地加快学书进程,即使从方圆笔法间杂的楷书学起也能较快地把握中锋运笔的要领。现将临习体会就教于书学同道,为初学者和从事书法教学的同道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临九》虽然提出了捻转笔杆的技巧,但未把它提高到中锋运笔的高度来认识,所以不一定能引起学书者的注意,并且笔杆捻转方向讲解的不详细,一些笔画的捻转方向和笔者的实际体会也不一致。《临九》在书写一个笔画的形态、曲度、方向变换时对捻转笔杆叙述过少,也不适于对技法的传授。现将我所体悟的楷书的主要笔画的中锋运笔技法简要介绍如下: 横画的写法是逆锋入笔或横画竖入笔后,边顿笔边以顺时针的方向捻动笔杆,调正笔锋至笔画正中向右运笔。执笔不要过紧,过紧则运转和捻动笔杆不灵。在运笔过程中应当随着笔画的俯仰或顺或逆时针方向及时捻转笔杆,调整笔锋在笔画中心的位置上运行(见图2)。竖画的写法是逆锋入笔或竖画横下笔之后顿笔,同时按逆时针方针捻转笔杆,调正笔锋直至收笔(见图3)。      据我体会较难写的笔画是点、钩和弯度较大的撇、捺等笔画。钩的尾端和点的形态基本相似,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其入笔和竖画相近,逆锋或竖画横入笔后顿笔稍向下运笔,同时按逆时针方向捻转笔杆逐渐提起笔锋收笔,钩用出锋收笔,点用藏锋收笔。撇的入笔与竖大致相同,入笔顿笔后先逆时针捻动笔杆将笔锋调正至笔画的中心线上,再按照笔画曲度向左下运笔,边运笔边顺时针捻动笔杆,直到收笔(见图4)。捺画一波三折,捻动笔杆要变换三次方向。入笔顿笔同时按顺时针捻动笔杆完成第一个曲线;再按逆时针方向捻动笔杆向右下方运笔完成第二个曲线;然后再按顺时针方向捻转笔杆,直至出锋收笔(见图5)。捻动笔杆看起来很简单,但对初学者来说其难度还是很大的。书写时由于受笔杆的俯仰,笔画的运行方向、角度和弧度及执笔力度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使这个简单的动作难以完整实施。     为了较快地掌握中锋运笔的技巧,笔者摸索出一套中锋运笔的空写操,经练习,可较快地掌握中锋运笔要领。坐立均可,全身放松,右手执笔,臂微屈,把笔伸出在体前,高与胸齐,目视笔端。先按顺时针画一圆圈,边运笔边按逆时针方向捻动笔杆;接着逆时针画一圆圈,边画边按顺时针方向捻动笔杆。然后按点、横、竖、撇、捺凭空练习,同时按笔画的要求捻动笔杆。每天要练30—50次,持之以恒地经过各个角度、方向和弧度的练习,以后在书写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笔画都写的得心应手了。 2855000688776872507.jpg (20.65 KB) 2009-6-7 15:45                    图1                                         图2 2009-6-9 21:31:17 上传 下载附件 (7.78 KB)                                          图3 2009-6-9 21:31:17 上传 下载附件 (9.19 KB)                                                 图4 2009-6-9 21:31:17 上传 下载附件 (9.4 KB)
/
本文档为【试论中锋运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