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九十年代初美籍华人社会经济态势研究

九十年代初美籍华人社会经济态势研究

2014-03-10 10页 pdf 2M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1788

暂无简介

举报
九十年代初美籍华人社会经济态势研究 第 � � 卷 第 � 期 � � �� � � , � � � � � � � � 年 � 月 � � � , � � � � 人口研究 �� �� �� ��� � � � �� �� � 九十年代初美籍华人社会 经济态势研究 ’ 黄润 龙 鲍思顿 【内容摘要 � 用美国人 口 普查及有关 的资料 , 本文研究了 �� 年代初期美籍华人的英文 及 中文应用能力 、 受教育水平 、 行业与职业分布特 点 、 �� 年经济收入 , 以及华人加入美国国 籍的状况 。 【作者简介 � 黄润龙 , 男 , �� 年毕业...
九十年代初美籍华人社会经济态势研究
第 � � 卷 第 � 期 � � �� � � , � � � � � � � � 年 � 月 � � � , � � � � 人口研究 �� �� �� ��� � � � �� �� � 九十年代初美籍华人社会 经济态势研究 ’ 黄润 龙 鲍思顿 【内容摘要 � 用美国人 口 普查及有关 的资料 , 本文研究了 �� 年代初期美籍华人的英文 及 中文应用能力 、 受教育水平 、 行业与职业分布特 点 、 �� 年经济收入 , 以及华人加入美国国 籍的状况 。 【作者简介 � 黄润龙 , 男 , ��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 , �� 年毕业于伦敦大学 , 双硕士学位 , 美国得克萨斯 � �� 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学者 , 现任南京人 口 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 鲍思顿 , 男 , 美国得克萨斯 � �� 大学社会 学系教授 , 原系主任 。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 、 文化 、 科学 、 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日趋频繁 , 海外侨 胞的数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 尤其在北美地 区 。 ��� �� �� � � 等研究了 �� 年代初美籍亚裔人 口 的社会经济状态‘ , � �� ��� �� �� 利用美国海关资料研究了亚裔新移民的职业分布情况 � 。 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 至 � � � � 年 � 月 � 日零点全美国 � � �� 亿常住居民中 , 有欧洲移 民及其后裔为 �� � �� , 占绝大多数 � 非洲移民 �黑人 � 占 � � � �� � 拉美移民或西班牙后裔 占 � � � � � � � 亚 洲移民及 夏威夷人 占 � � �� 写 � 而当地 的土族印地安 人和爱斯基摩人仅 占 � � �� � � 。 除了欧洲移民及其后裔 , 其余几类都被称为少数民族 。 在美国 , 亚裔移民是一个表 现十分突出的民族 , 在亚洲移民中华裔 比例最大 , 占了 �� �左右 。 � � � � 年美国国情咨文中克 林顿总统指出 “这些亚裔移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 , 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和他们作为公 民的良好 表现增强了美国的国力 。 他们代表着我们大家都能够实现的未来 ’,� 。 应用 � � � 年美国人 口普 查资料 � �抽样数据 , 本文将探讨 �� 年代初美籍华人的社会经济状态及其变化趋势 。 若无特 别说明 , 本文定义的美籍华人仅是指 � � � � 年 � 月 � 日在美 国居住并取得三个月以上注册居住 权 �包括美国公民 、 居民及移民� 的自我确认属于中国种族的人 , 这里的中国包括我国大陆 、 台湾 、 港澳地区 。 � 美籍华人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手段 , 也是生活 、 学习 、 工作的主要工具 。 尤其对于移民而言 。 如果 研究出生在中国的华人 , 则 � � � � 年他们的英语程度分别为 � 。� � �的华人小于 � 岁不作统计 , � � � �的华人仅能讲英语 , 英语很好 、 较好的占 �� � � � , �� � � � 。 英语不好 、 不会英语的华人 占 � � � �肠和 � � � � � 。 如果研究属于中国种族的华人 , 则 � � � � 年其英语水平分布情况如下 � ‘ 本项 目获得 中国国家出国 留学基金委员会 �� ��� �� 的资助 , 社会学系博士生但虹小姐 、初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 在此一并致谢 � 李金 开先 生阅读 了本文的 人 口研究 � � 卷 � � ��的美籍华人小于 � 岁 , � � � � �仅能讲英语 , �� � � � , �� � � �英语水平非常好 , 较好 , � � � � � 和 � � � � 的美籍华人英语不是很好或不会英语 。 华人的英语水平还与年龄有关 。 分析表明 � � � � 年 �� 一 �� 岁英语程度最好 , 其中英语不 是很好 、 不会讲英语的比例之和仅为 � � � 而 �� 岁及其以上老人英语程度最差 , 上两项 比例 之和高达 �� � 。 华人英语还与在美国居住时间有关 。 例如 � � � � 年普查 , �� 一 �� 年移民中英 语不好和不会讲英语的比例高达 �� � � � , � � �� 年普查时 , 这批移民的比例就降到 �� � �� , 而 英语较好 、 非常好的比例之和 由 � � � � �增到 �� � � � 。 如果将资料进行等加权处理 , 研究则表明在亚裔美国人中 , 华人英语水平低于 日本人 、 印 度人 、 菲律宾人 , 而高于美籍韩国 、 越南人 。 主要原因是印度原是英国的殖 民地 , 菲律宾原 是美国属地 , 日本人到美国的平均时间较长等缘故 。 暑一方面 , 美国是个多元化的民族大熔炉 , 各种民族语言 、 方言都合法存在并流行。 中 文已变成除英语外在美国非官方场合使用最多的五种主要语言之一 。 如果不考虑英语 , 在家 里 、 非官方场合讲西班牙语占 �� � � � , 讲法语 、 德语 、意大利语和中文的分别占 � � � � , � � � � , � � � �和 � � �写 , 为 �� � � � 万人 , 占华人总数的 � � � �写 。 � � �。年普查表明 , � � � � �的美籍华人 在家里仍然讲中文 �� � �环讲闽南 、 客家等地方语言 � , 其中包括 �� � � �出生在美国的孩子 。 当 然他们的中文水平仅停留在听说理解能力上 , 中文的阅读 、 书写尚有一定困难 。 相比较其它 亚裔人 , 虽然很多人早已适应 了英语 。 但 � � � 年 � � � � �的美籍日裔 , �� � � �的美籍菲律宾人 , � � � � �的美籍韩国人 , �� � � �的印度人 , �� � � �的美籍越南人在家里仍用他们自己的语言 , 因 此人们解释为亚裔特别是华裔有一种到美国旅居 、 叶落归根的思想 , 趁着年轻时在美国赚些 钱 , 然后 回国发展的想法居多 , 或者认为他们于美国社会有距离 , 没有完全熔融于美国社会 , 认为美国是个文化沙漠 ‘。 实际上很多华人是要子女继承和发扬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 、 道德观 念 , 以保持和中国的联系 。 在历史上华人吃了不少语言的亏 , 多掌握一种语言无非多一条就 业谋生的出路 。 � 美籍华人的受教育程度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 � � � � 年初在美国的世界各国留学生为 � �� � �� 人 , 其中中国 大陆学生为 � � � � 人 , 接近 �� � � 台湾为 � � � � 人 , 香港 � � ! � 人 , 合计为 � � � � 人 , 再 加上马来西亚华人 �� ! � , 印度尼西亚华人 � � �� , 泰国华裔 � � �� 及新加坡华裔留学生 , 实 际华裔学生将超过 � 万人 , 占留美学生总数的 �� 写 � 。 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都应聘于美国大中 企业 、 或学校 、 研究所担任教学 、 研究等专业职务 , 而成为新一代移民 。 美国很重视居 民的文化教育 , 克林顿总统上台后提出全面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准 , 将义务 教育从 �� 年 �高中 � 提高到 �� 年 �大学专科 � 水平 , 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 资料分析表明 美籍华人平均受教育水平较当地居民为高 , 但两极分化很严重 。 � � � � 年普查资料表明 , �� 周 岁以上人 口中初中 �� 年级 � 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华人较当地居民为高 �女性为 � � � �环比 � � � �肠 , 男女合计为 � � � �写比 �� � � � � , 同时大学毕业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人 口 比例华人也 是远高于当地居民 。全美国华人中有 �� � ��受到大学本科教育 �当地居民为 �� � �� 肠� 。 � � � � � 得到硕士及其以上学位 �当地居民 � � �� � � , � � � �取得博士学位 �当地居民为 � � �� � � 。 而 在新泽西州 、 得克萨斯州 、 宾夕法尼亚州 、 加利福尼亚州硕士学位拥有者占当地 �� 岁以上华 人总数的 �� � � � 、 � � � � � 、 �� � � �和 � � � � � 。 学士学位拥有者美国居民平均为 � � � �� , 美国 � 期 黄润龙等 九十年代初美络华人社会经济态势研究 华人平均为 �� � � � 。 在新泽西州 、 得克萨斯州华人中学士 比例高达 �� � � � , 加利福尼亚州为 �� � � � , 宾夕法尼亚州为 �� � � � 。 尤其在新泽西州每 ‘� 个 � � 岁以上的男性华人中就有一个博 士 , 每 � 个 �� 岁以上的女性华人中就有一个学士 。 � � � � 年 �� 一 �� 岁华人中有 �� � � �正在上大学 �男性 �� � � � , 女性 �� � �� � , 而当地居 民仅为 �� � � � �男性 �� � �� , 女性 �� � � � � 。 再如 �� 一 �� 岁的华人中 �� �受过大学本科及 其以上的教育 , 当地居民仅为 �� � � � 。 在华人中 , 男性受教育程度比女性略高一些 , 尤其是 博士 、 硕士学生 。 罗波 � 发现 �� �的亚裔移民有专业特长 , 而多米尼亚 、 墨西哥移民仅占 �� 写 和 �写 。 一个明显的原因 , 华裔接受了传统的儒家学说一一 “万般皆下品 , 唯有读书高” 。 在美国 要想出人头地 , 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有卓越的交际能力 、 较高的教育水平 、 良好的社会 关系和专业背景 。 � � �� �� 和 � �� 统计有关后发现 , � � � � 年亚裔 构成哈佛大学新生的 �� � , 麻城理工学院新生的 �� � ,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的 �� � 。 �� � �� �� � 等统计发 现‘ ,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本科生 中 , 白人学生比例从 � � � � 年的 � � � � 降低到 198 9年 的 44.9% , 同时亚裔学生却由 20 .7% 增加到 27 .3 % 。 而 19 90年加州白人居民为 58 .1% , 亚 裔仅占 9.7写 。 此外 , 申请读大学的亚 裔中学生 1985一1988 年成绩中位数都为 4.0 , 白人学 生同期为 3.85 到 4.0 , 其他民族的学生成绩仅为 3 , 4 到 3. 5 。 华人各年龄段受教育水平资料分析表明 (表 1) , 年轻人平均受教育水平高于年龄较大者 , 1 9 90 年博士学位拥有者集中在 35 一54 岁年龄段 (占总人 口 5 % 以上 ) , 尤其是 45 一49 岁华人 中有 8.1% 得到博士学位 。 硕士学位拥有者集中在 25 一39 岁年龄段 (占总人 口 20 % 以上 ) , 尤 其是 30一34 岁华人中有 25 .2% 得到硕士学位 。 32 . 8 % 的 25 一29 岁华人拥有学士学位 , 20 一 表 1 19, O年各年龄组美籍华人受教育程度 (单位 :% ) 博士 15一19 20一24 25一29 30一 34 35一 39 40一44 45一49 50一54 55一59 60一64 65一69 70十 合计 男性 女性 文盲 1一4 年 5一8 年 9一n 年 高中在读 . 高中毕业 0 . 4 0. 1 7 .6 52 , 2 , 8 . 6 1 5 . 5 1 . 2 0 . 1 1 . 8 4 . 4 3 . 7 2 0 ‘ 7 1 . 8 0 . 5 2 ‘ 5 3 . 5 3 . 0 1 2 ‘ 2 2 . 3 0 6 2 . 9 4 1 2 , 8 1 3 8 2 . 7 0 . 9 5 . 7 4 . 9 4 , 1 1 4 ‘ l 3 , 9 1 4 7 . 2 6 . 0 4 . 8 1 4 4 4 . 9 2 . 2 6 . 8 5 . 4 5 . 2 1 6 . 3 6 . 6 3 . 4 1 0 . 4 5 . 7 4 . 4 1 6 ‘ 2 1 0 . 9 6 . 1 1 4 . 9 6 . 4 5 . 4 1 6 . 4 1 5 . 6 7 . 4 1 6 . 9 7 . 3 7 . 6 1 6 4 1 6 . 8 7 . 9 1 5 . 9 6 一 7 6 . 4 1 5 . 8 2 6 . 5 7 . 9 1 4 . 1 6 . 0 5 . 6 1 2 . 7 6 . 6 2 . 6 7 . 7 8 . 2 4 . 7 1 5 . 0 5 . 5 3 . 9 9 . 5 7 . 9 4 . 3 1 2 . 5 8 . 7 4 . 9 1 0 , 5 8 . 0 4 . 5 1 2 . 5 大学 15.3 44 8 20 7 19, 0 1 8 3 1 8 ‘ 4 1 5 ‘ 3 1 6 1 1 3 。 4 1 2 . 2 1 2 . 4 1 0 4 1 8 . 6 1 6 . 2 1 8 . 5 学士 0. 2 2 0. 5 3 2.8 2 5. 3 2 1. 7 2 1 .1 19 .0 17 , 0 1 3 . 0 9 , 1 1 0 . 7 9 . 8 1 8 7 1 6 . 8 1 8 . 2 硕 士 0. 0 2 7 2 1. 2 25 2 22. 5 17 4 16 7 13 5 9 1 5 .4 5 . 1 5 4 14. 3 1 7 2 9. 7 0. 0 0 .0 1 , 7 4 , 0 5 0 5 . 2 8 1 6 . 6 4 . 5 2 . 1 2 . 3 1 . 5 3 , 6 5 . 7 1 . 2 资料源于 : 1 990 年人 口 普查中的 6 % 抽样调查 , 即 6 % P U M S (A R C ) 。 45 岁华人中拥有学士学位的人数比例超过 20 % 。 如果考虑 25 岁及其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数 , 则 1990 年华人男性为 14 .03 年 , 女性 人 口研究 2 2卷 为 12.90 年 , 比 1980 年 (男 13.46 , 女 10.62) 、 1 9 7 0 年 (11.61 , 1 0 . 4 3 ) 都有较大提高 。 但 与同期亚裔美国居民相 比 , 华裔平均受教育年数仍略低于印度 、 日本 , 而高于越南 、 菲律宾 及美国白人居民 。 华裔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 , 对子女的成长寄托很高的期 望 , 经常鼓励子女参与集体活动 , 将华人的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 青年学生每年都有 优秀的表现 。 据华侨经济年鉴 1995 年报道5。 1) 总统奖是美国中学生的最高荣誉奖 , 每年依学生成绩及各方面的表现在全美国及其驻 外机构选出 140 一150 名代表 , 由总统夫人在次年 6月于 白宫主持举行颁奖典礼 。 1 9 9 4 年有 n 个华裔学生得奖 , 占总数的 7.38 % ;1988 年有 17 个华裔学生得奖 , 占总数的 12.23 写 。 然而 , 华裔学生仅占全美国学生的 1% 左右 。 2) 美国大学董事会于 199 5年 8 月 23 日公布了高中学生学业评估测试 SA T 成绩 , 全美 国 10 0 多万高中生参加了测试 。 、 .数学总平均为 428 、 4 9 8 分 ; 华裔学生为 425 、 5 3 0 分 ; 美籍非洲学生语文仅为 3) 1995 年第 55 届全美国西屋科学奖参赛者来自679 比赛 , 复选入围 40 名中华裔为 8人 , 进入前 10 名的就有 逐 , 40 名复选入围者华裔为 20 写 。 4 8 2 分; 美国白人学生平均为 421 、 3 5 6 分 。 所学校的 1 667 名学生 ; 通过多次 3人 。 1 9 8 8 年 1 300 名学生参加角 4) 美国总统教授奖始创于 1992 年 ,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办 , 经各大学校长推荐提 名获博士学位不满 8 年的终生教授 , 担任教职并从事科研有杰 出贡献者 。 1 9 9 4 年度总统教授 奖候选人来自 46 个州 27 0 人 , 最后 30 名获奖者中出生在外国的有 13 人 , 5 人为华裔 , 其中 3 人来自大陆 。 每人获得奖状一枚 , 科研基金 50 万 (分 5年 , 每年 10 万) 。 当然也有一些华人千方百计地想让自己的子女继承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 、 伦理道德 , 然 而他们却眼睁睁地看着在美国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子女 , 非常自觉地采用了与绝大多数美 国人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 俗称黄香蕉—即黄皮 白心9。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其包容并且融合各种思想 , 种族的力量同样是不容置疑的 。 3 美籍华人的行业 、 职业分类 十九世纪五 、 六十年代华人都在美国西部矿井 、 铁路等行业从事最艰苦的开矿 、 修铁路 等苦力劳动 。 1 8 8 2 年的 “排华法案 ” 使各地华人都被排挤 、 受迫害 , 他们不得不集中在都市 的某一区域 (现都已发展为唐人街) , 进行华人间的自我服务 , 同时根据当时美国社会的需要 , 经营洗衣房 、 餐馆 、小 吃等服务性行业 。例如 1880 年维多利亚市 80 % 的洗衣房是华人经营的 。 进而发展为零售及批发的买卖交易 。 二战后 , 美国国会废除 “排华法案” , 华人开始开拓就业 范围 。 第二 、 三代华人工作遍及各种各样领域 。 1 9 7 。年统计表明 , 56 % 华人从事白领 (脑力 劳动) 工作 , 这比例远高于美国平均水平 。 美国不少社会学者认为华人受教育程度高 , 家庭 稳定 , 这些优势就必然转化为理想的工作 。 也有不少美国人认为美国的财富在犹太人口袋里 , 智慧在中国人脑袋里 , 美国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将本地的人才 、 资源合理地配置 , 使其发挥最 大的功效 。 据奥兰多的肯尼迪国际航天中心资料记载 , 阿波罗登月工程中有 1/3 的高级工程 师是华人 , 在福特 、 通用 、 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 , 波音飞造公司 、 杜邦化学工业公司 的专家技术人员中 , 华人的比例也很高 。 1 9 8 9 年 16 岁及其以上从事劳动生产的华人中(表 2) , 绝大多数工作于零售业(24 .29 % ) , 专业技术及相关服务行业 (2 3.05 % ) 和制造业 (18.6% ) 。 如果与同期当地居民相比 , 华人 期 黄润龙等 九十年代初狡摘华人社会经济态势研究 相对集中在餐饮业 (1 5.1% 比 4 .7 % ) , 纺织成衣业 (5 .4% 比 1. 6 % ) 等行业 。 华人较少在建 筑业 (2 .4% 比 6.2 % ) , 农林渔业 (0 .4% 比 2. 7 % ) 。 如果进行产业划分 , 0 .4 5 % 的华人工作 在第一产业 (当地居 民为 2.69 % ) , 21 . 22 写和 78 . 34 % 的美籍华人工作在第二 、 第三产业 (当地居 民为 24 .55 % 和 72 .76 % ) 。如果与十年前相 比 , 美国华人的行业分布有了一定的变动 , 1 9 8 9 年华人在服务业 、 批发销售业 、 保险金融业分别增加了 1.7 , 1 . 4 和 1.4 个百分点 , 而在 零售业 、 制造业 、 公共管理部门减少了 2.4 , 1 . 7 和 1.4 个百分点 。 如果与同期美籍亚裔人相 表 2 198 , 年 16 岁及其以上华人和美国居民受雇佣者的行业分类 (单位:% ; 收人: u s $ ) 农 、 林 、 渔业 矿产业 建筑业 制造业 昨衬用商品制适业 食品及类似产品 纺织 品和纷 织机琴 打 印 、 出版及相 关行 业 耐 用商品制造 业 家具 、 木料及木 制品业 金属工业 机械及计算机设 备 电子元件与仪器 交通运输设备 交通运输 、 电讯和公共辜业 商品批发业 商品零售业 食品和奶乳品店 、 面包 餐饮服务业 银行及信托机构 保险 、 不动产和 其他金融 维修 、 加工业 私人住 它管理服务业 其他个体服务业 休闲 、 娱乐服务 专业技术及相 关服务 医院 医疗保健 业 (除医院) 教育部门 公 众事务 管理 业 美籍华人 0.445 0.206 2.412 18.597 8.944 0.820 5.401 1.298 9.653 0.241 0.439 2.424 2.756 1.742 5.684 4.802 24.291 2.871 15.063 3.288 5 234 今 4 . 0 2 9 0 . 4 0 7 3 . 1 1 0 1 . 0 2 9 2 3 . 0 4 5 3 . 9 6 3 3 . 0 0 0 9 . 2 8 0 3 . 4 2 0 美国居民 2.693 0.625 6.237 17.688 6.962 1.215 1.564 1.679 10.727 1.104 1.699 2.042 1.642 2.189 7.093 4 384 16.844 2.887 4.723 2.053 4。 8 4 9 3 . 3 2 9 0 . 5 4 3 2 . 6 2 8 1 . 4 1 5 2 3 . 3 3 8 4 . 4 9 9 3 . 8 7 1 8 . 3 2 8 4 . 7 8 7 华人一居 民 华人经济收入 一 2 .2 48 一 0 .4 19 一 3 .8 25 0 .9 09 1 。 9 8 2 一 0 .3 95 3 .8 37 一 0. 38 1 一 1.0 7 3 一 0. 86 3 一 1. 26 0 0 .38 2 1. 11 4 一 0. 44 7 一 1. 40 9 0. 41 8 7 .44 7 一 0 0 16 10 .3 39 1.2 35 O ‘ 3 8 4 0 . 7 0 0 一 0. 13 6 0. 48 2 一 0. 38 5 一 0. 29 4 一 0. 53 6 一 0 .87 1 0. 95 3 一 1. 36 7 1 6 6 95 4 0 5 20 2 7 347 2 4 693 1 7 126 19 120 10 935 20 89 0 31 62 6 19 23 6 24 52 2 3 6 34 3 3 2 06 1 3 8 17 5 2 9 10 8 2 4 20 5 14 1 39 11 9 47 12 8 59 23 9 67 27 8 90 23 74 1 9 74 5 15 81 5 13 94 7 2 3 18 7 2 9.8 54 2 7 03 2 1 0 37 9 28 59 9 资料来源 : 1 99 0 een su s o f po pu la tio n , S o e i a l a n d E e o n o m i e e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e s , U S , 1 9 9 3 , 居 民资料 P : 21 , 美籍华人 P : 109 , 华人经济收入由 P U M S 资杆计算 而得 。 比 , 华人在农林业 、 .建筑业 、 娱乐业 比例最低 , 而在零售行业 比例为最高 。 美国社会学家 B ar rin ger 等认为华人就业必须克服语言 、 文化 、 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 美国 人 口研究 22 卷 是个移民国家 , 种族歧视不太严重 , 但是就业的信息网络 、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 供销行情 , 对 新移民尤其是亚裔移民是很难找到的‘ , 他们一般靠有限的亲戚朋友帮助 。 但是华人一般 3一 5年就能适应新工作 , 5 一10 年就能作出卓越的工作成绩 。 尤其是 80 年代以后的华人大部分 来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都市 ‘“ , 很多人在赴美前就有了优良的受教育背景 、 很好的职业 、 优秀 的业绩 。 他们将较少具有早期移 民那种文化 、 传统 、 社会差异 , 较短适应期使他们能尽快地 融合于美国社会中去 。 华人 的职业分布 (D istrib ution of O eeup atio n ) 分析表 明 , 有略 多于三分之一的华人 (35 . 8 % ) 工作在管理 、 技术的职位上 , 有略弱于三分之一的华人 (3 1.17 % ) 工作在商业 、 后 勤岗位上 , 六分之一左右 (16.48 % ) 工作于服务性行业 , 还有六分之一服务于其它职业 。 如 果 对 比当地居 民 , 美籍华人的职业分布大都集中在管理和 专业技术的职业 上 (35 .8 % 比 26 .4 % ) , 其中包括工程师和 自然科学家 (8 .76 % 比美国居民的 2.59 % ) , 医生 、 教师等专业 技术领域 (2 0.7% 比 14 .1 % ) 。 其次是服务性职业 (16 .48 % 比 13.22 % ) , 其中包括餐饮 、 食 物服务行业 (12 .08 % 比 4.47 % ) 。 而美国居民较多地工作在精密仪器 、 手工业品制造和维修 职业 (5 .62 % 比 n .32 % ) , 及操作员 、 劳力和装配员 (1 0.57 % 比 14 . 87 % ) 。 资料统计表明 , 1 9 8 9 年华人收入较高的职业是医生 、 律师和工程师年收入都在 4 万以上 , 而服务行业工作人 员 、 零售商业工作人员收入较低 , 年收入平均都在 1 万美元以下 。 从历史上看 , 男性专业技术领域就业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 。 1 9 6 。年为 19 .7% , 1 9 8 0 年为 30 .3% 。 华人女性在管理职业方面有较大幅度增加 , 从 1970 年的 3.8% 增加到 1980 年的 10 .4% , 1 9 90 年的 14 .9% 。 而在农林渔等行业有较大幅度下降 。 T e m m e 根据职业的荣誉感 、 收入等提出职业的体面程度” 。 内科医生最高为 88 分 , 农业 工人最低为 10 分 。 52 分及其以上为经理 、 董事 、 专业技术人员 。 33 一51 分为 白领和精密仪 器制造业 劳工 。 33 分以下为蓝领 。 B a rr in ge r 等分析表 明‘ , 美籍华人的职业声誉分为 45 .1 分 , 仅次于美籍印度人 52. 1 , 而高于 日本人 43.5 , 美国白人 42 .3 , 菲律宾人 42.4 , 韩国人 41 . 1 , 越南人 37 .6 和黑人 35 , 1 及墨西哥人 35 . 1 。 计算同时表明 , 第二 、 三代的华人子女平均分数 为 48.7 ; 10 一25 年的移民也处于移民后的鼎盛时期; 男性华人 (47 .2) 高于女性华人; 受教 育多的要高于受教育少的华人 。 K an j an aP an 利用海关资料统计了 1988一90 年进入美国 20 一64 岁的移民职业分布情况 , 。 统计表明从中国迁入的专业技术人员占了移民总数的 n .81 % (其中我国大陆占 49 % ) 。 在专 业技术人员中有 28.73% 的数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员来 自中国 (大陆占其中 25.4% ) , 有 17 .87 % 的工程师来 自中国 (大陆占其中 37.9% ) , 有 13 .67 % 自然科学工作者来自于 中国 (大陆占其中 40 .8 % ) , 有 7.71 % 医护人员来自中国 (大陆占 57 .8% ) 。 然而同期中国入境人 数仅占全美移民入境人数的 6.2% 。 4 华人的经济收人分布 25 到 64 岁美籍华人的在业人数 比例明显高于当地居民 。 1 9 7 9 年华人女性在业人数比例 为 61 .2% , . 远高于相应白人居民的 52 .7% 和黑人居民的 56 .0% 。 华人男性在业人数比例为 83 , 9 % , 而当地白人居民 、 黑人居民仅为 82 .1% , 6 7 . 7 % ; 若与同期美籍亚洲人相比 , 男性 华人仅低于印度男性 (8 7.9% ) 和 日本人 (87 .0% ) ; 女性仅低于菲律宾女性 (6 9.7% )‘。 经济收入是美国社会中移民是否成功的最客观判据 。在将受教育水平转化为经济收人时 , 期 黄润龙等 九十年代初共绮华人社会经济态势研究 职业及工作时间是关键因素 。 L ee 认为没有证据说华人科学家 、 工程师的工资水平低于当地居 民‘2 。 W o n g 则争辩说考虑到华人的受教育程度 、 工作投入时 间 , 华人的实际收入落后于其应 得的经济收入‘3 。但不管怎么说 , 要取得相同的收入 , 华人要花数倍于当地居民的时间与精力 。 美籍华人在 1989 年平均年收入为每人 14 877 美元 , 与同期亚裔美籍人相 比 , 仅低于 日本 人 19 373 美元 , 印度人 17 777 美元 , 而高于菲律宾人 、 韩国人 、 越南人 、 柬埔寨人和老挝人 (分别为 13 616 , 1 1 一7 8 , 9 0 3 3 , 5 1 2 1 , 5 5 9 7 ) , 并且 比 1979 年的华人平均收入 11 738 美元 提高了 26 .7% 。 美籍华人家庭收入的特点是贫富不均 , 即两头高 、 中间低 , 穷的比例高 、 富 的 比例也很大 , 中产阶级少于当地居民 , 平均经济收入略高于当地居民 。 例如 198 9年收入低 于 5000 美元的家庭华人占 4.46 % (当地居民占 3.97 % ) (表 3) , 而年收入高 一J 几 5 万美元的家 表 3 198 , 年美籍华人和美国居民的年家庭收人差异 (单位:% ) 住宅户 美国居 民 美籍华人 家庭 已婚夫妻家庭 低 于 $ 5 00 0 $ 5 00 Oto $ 9 99 9 $ 10 00 Oto $ 14 99 9 $ 1 5 00 0to $ 24 99 9 $ 2 5 0 00to $ 34 99 9 $ 3 5 00 0to $ 49 99 9 $ 50 00 0to $ 74 9 99 $ 75 00 0to $ 99 99 9 $ 10 0 0 00 以上 中位数 ($ ) 众数 ($ ) 6.18 7.52 差异 1.34 9 27 7.09 一 2. 18 8 .84 7 .35 一 1 4 9 17 .53 15 .84 13 .48 12 .88 一 4.0 5 一 2.9 6 17 14 9 8 1 1 16 .2 9 18 .4 3 一 1. 57 3. 45 3 9 0 56 76 20 3 美国居 民 美籍 华人 差异 居民 华人 差异 3.97 4.46 0.49 5.59 5.1 一 0. 49 7 .1 9 7 .0 5 一 0. 14 10 .8 7 14. 85 3 .9 8 16 。 3 8 1 3 . 2 6 一 3. 12 14 .9 6 12. 65 一 2 .3 1 16 .5 12 .5 8 一 3. 92 16 .7 4 12. 17 一 4 .5 7 20 .4 1 6. 81 一 3. 59 2 2.3 6 16. 8 一 5.5 6 18 .2 3 2 0. 68 2 .45 2 1.0 7 21. 6 0 5 3 6 .3 3 10 .3 8 4. 05 14 .0 0 2 1. 93 7 .9 3 5 .4 2 9. 68 4 .26 35 .2 25 4 1. 31 6 6 .09 1O口 11LO工JJ口UIL,1 3 8 . 4 5 3 4 6 . 7 8 0 8 . 3 2 7 4 3 . 8 0 3 5 1 . 9 3 1 8 . 1 2 8 资料 来源 : 1 99 0 een su s o f po pu latio n , S o e i a l a n d E e o n o m i e e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e s , U S , 1 9 9 3 , 居 民资料 p : 23 , 美籍华人资料 p: n 7 庭华人占 40.74 % (当地居民仅占 29 .98 % ) , 而其间的中产阶级华人占 54 .8% (当地居民占 66.05% ) 。 平均华人家庭年收入为 51 93 1 美元 , 当地居民仅为 43 803 美元 。 已婚家庭也是类 似 。 但是在 198 9年 , 华人中仅有 5.97 % 得到社会养老金 (当地居民为 15.60 % ) 。 12 . 97 % 的 华人平均享受社会救济金 6 29 1 美元 (而对比 26 .32 % 的当地居民平均享受救济金为 7 77 2 美 元 )。 其间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 另一方面美国不是天堂 , 华人中穷困的比例也很高 。 1 98 9 年美国政府出贫困线一89 年年收入 63 10 美元及其以下 。 贫困线依家中人数 、 有无 65 岁以上老人 、 有无 18 岁以下儿童 而略有变动 。 这个最低生活线应该说是 比较科学的 。 普查表明 , 华人中有 n .08 % 的家庭生活 在最低生活线以下 (当地居民为 9.97 % ) , 也有 9.88 % 的 已婚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当地 居民为 5.51 % ) 。 在已婚家庭中 , 家中有 65 岁以上老人或 18 岁以下儿童的处于贫困线以下的 华人家庭竟分别达 13.01 写 (当地居民为 5.72 写) 或 10.63 % (居民为 7.26 % )。 这一部分很 人 口研究 22券 可能是新移民 , 或者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华人 。 如果进一步考虑个人经济收入的贫困情况而不是家庭的贫困情况 (表 4) , 则 90 年普查资 料表明 14 .01 % 的华人个人收入低于贫困线 (当地居民为 13 .12 % )、 15 . 24 % 的 65 岁及其以 上的华裔老人处于贫困线以下 (当地居 民为 12 .79 % ) 。 尤其是租房者处于贫困线以下竟达 35 .89 % (当地居民为 24 .20 写)。 这充分说明华人中新迁入者 (租房户 )、 老人及受教育程度 较低者贫困程度较为严重 。 表 4 1, 8 , 年个人生活费处于贫困线以下的美特华人和美国居民比例 (单位:% ) 美国居 民 美籍华人 华人一居民 没有血缘关来的住 宅户户主 (租房户) 24 . 20 35 . 89 11. 69 昨家庭住 宅户户主 1 9. 34 26. 65 7 .3 1 65 岁及其以 上的老人 25.58 36.73 11.15 贫困线 以下的个人比例 13 .12 14 .01 0.89 18 岁及其以 上处贫困线以下人 口 比例 n . 33 . 14 .03 2. 70 “ 岁及其以上处贫困线以 下人 口 比例 12 . 79 15 .24 2. 45 带有 18 岁以 下孩子处贫困线 以下人 口 比例 17 . 92 13 .66 一 4 .26 带有 5 岁以下孩 子处贫困线以下人 口 比例 20 .05 12 .64 一 7.41 带有 5一17 岁孩子 处贫困线以 下人 口 比例 17 , 03 14 . 06 一 2 , 97 在贫困线 12 5 % 以下 的人 口 比例 17.46 18.36 0.90 在贫困线 200 % 以T 的人 口 比例 30. 96 31 .5 2 0 , 5 6 资料来源 : 1 99 0 cen su s o f po p u lation , S o e i a l a n d E e o n o m i e c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e s , U S , 1 9 9 3 , 居 民 p : 24 , 美 籍华人 p : 119 · 有些人认为美籍华人在物质生活 、 意识形态上 已完全抄袭了 “白人模式 ” , 以收入多寡作 为个人奋斗成功的唯一 。 当他们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时 , 就产生一种错觉 , 认为已经打 进美 国社会 , 根本没考虑文化和同化问题 。 他们对政治 、 参政议政漠不关心 。 当然也有不少 新的知识阶层移民在默默地耕耘以图在美国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 中占一席之地 ”。 5 美籍华人加人美国国籍的状况 尽管美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外国专家的支持 , 然而出于保护本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 美国 对国外人 口迁移一直采取限制的态度 。 特别是近几年 , 大量的迁移人 口影响了美国公民社会 福利的分配和提高 ,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 降低了每年迁美的人 口配额 , 限 制移民取得美国公民的有关社会福利待遇 。 由此 , 在美 国的外国移民纷纷要求归化一加入美 国籍 。 1 9 9 0 年华人中 31 .5% 出生在美国或美属地 ; 29 .9% 已取得美国籍 ; 38 .7% 未入籍 。 统 计表明加入美国籍是和迁美的时间 , 本人的年龄 、 文化 、 工作性质 、 英语水平 , 是否出生在 美国或美属地 , 是否在美国有直系亲属等因素密切相关 。 如果不考虑 出生在美国或美属地的 华人 , 未入美国籍的比例比较高的是 35 岁以下和 60 岁以上年龄段的华人 。 35 岁以下的华人 很可能是新移民 , 而 60 岁以上的老人可能是新移民也可能是英语水平比较差而通不过考试 。 未入美国籍的华人 比例随着迁美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 , 1 9 8 5 一90 年迁入美国的华人中 , 未人 籍的比例高达 94 .7% , 1 9 80 一84 年 、 1 9 7 5 一79 年 、 1 9 7 0 一74 年迁入美国的华人中 , 未入籍 人 口 比例迅速下降到 67 . 4 % 、 3 5 . 3 写和 20 .3 % , 1 9 5 0 一” 年迁美华人中未入籍的 比例最低仅 为 9.1% , 6 0 年代及 40 年代迁美的华人中未入籍比例都在 10一15 % 之间 。 美籍华人平均未入 期 黄润龙等 九十年代初奖箱华人社会经济态势研究 籍的 比例为 56 , 42 % 。 未入美国籍的华人比例随着年龄变化则不明显 。 35 一59 岁的华人未入 籍比例相对低一些 。 实际上 25 岁以下的华人 中出生在美国或美属地的比例相对高 , 5 岁以下 年龄组 、 5 一9 岁 、 1 0 一14 岁 、 1 5 一19及 20一24 岁年龄组这个比例分别为 93 , 5 2 % 、 8 0 . 6 6 % 、 55 · 8 7 % 、 3 9. 0 3 % 及 29 · 54 % 。 因此若考虑出生在美 国或美属地情况后 , 25 岁以下华人未入 籍比例很快降到 50 % 以下 , 5 岁以下未入籍比例仅为 5 , 1 % 。 从总体上看 出生在港澳地区的华人未入美国籍的比例最低为 45 .06 % 。 实际上 1950 一 74 年迁入美国的人 口中 , 台湾出生的华人未入籍的人 口 比例最低 ;1975一 90 年迁入美国人 口 中 , 出生于港澳及中美外第三国的未入美国籍的人口 比例最低 。 1 8 4 0 的美国西部淘金到今天高度发展的科技社会 , 美籍华人艰苦创业在美国社会中的影 响 、 作用 、 潜力 已随着美 国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得到承认 。 移民初期他们迷惘 、 仿徨 、 忧虑 、 沮丧 、 有失落感 , 大多都面临过激烈而无情的市场竞争及多年的惨淡经营 。 他们以坚强的心 理素质 、 认真的工作态度 。 并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勤奋 、 节俭 、 谨慎 、 勇敢 、 顽强的拼搏精神 , 在美国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取得一席之地 。 他们在经济上 、 事业上是成功的 。 但他们珍惜今 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 仍小心翼翼 , 谨小慎微地时刻提 防来自人为、 环境及自然界的灾难 。 在 美国他们被誉为成功的少数民族 ’‘。 参考文献 : 1 Barringer , H e r b e r t R . , R o b e r t . W . G a r d n e r , M i ‘h a e l J . IJe v in , 1 9 9 3 , A s i a n s a n d p a c 访c lslanders in the U nited S tates, R u s s e l l S a g e F o u n d a t i o n , N e w Y o r k 2 K a n j a n a p a n , W i l a w a n , 1 9 9 5 , T h e i m m i g r a t i o n o f A s i a n P r o f e s s i o n a 1 s t o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 1 9 8 8 一 199 0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i g r a t i o n R e 刃 z e w , V o l 2 9 , p p 7 一 33 3 B u re au of th e C en sus 转引唐珍 , 环球时报 , i n U S A , S ta t 谊stie a l A b str a c t o f th e U S , 1 9 9 5 , p : 1 1 4 1 9 9 7 , 1 0 一125 华侨经济 年鉴 出版社 (台湾) , 1 9 9 5 , p 46 4, 华侨经济年鉴 6 L ob o P , 1 9 9 3 , A r e t h e s t r e e t s p a v e d w i t h g o l d ? A n e x a m i n a t i o n o f t h e s o e i o e e o n o m i e o u t e o m e s o f A s i a n a n d L a t i n o i m m i g r a n t s t o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 A n n A r b o r , M i e h i g a n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e h i g a n , P o p u l a t i o n S t u d i e s C e n t e r , J u l , 5 3 P . R e s e a r e h R e P o r t N o . 9 3 一2 82 7 B ub zel , J . M . a n d J . K , A u , 1 9 8 7 , D i v e r s i t y o r D i s e r i m i n a t i o n ? A s i a n A m e r i e a n s i n C o l l e g e 、 T h e P u b lie In te re st , S p r i n g 8 A l m a g u e r , T h o m a s , e t a l l 9 9 0 , T h e D i v er s i t y P r o j e e t : A n l n t e r i rn R e p o r t t o t h e C h a n e e l l o r , B e r k e l e y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a l i f o m i a ,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t h e S t u d y o f S o e i a l C h a n g e 9 S e e T e r e s i t a A n g , 1 9 9 2 , T h e C h i n e s e l m m i g ra n t : 一 一 S eleeted w riting s of P roj 几 Ch inben s e‘ , p u b l i s h e d b y E L J A Y P r i n t i o n C o . , I n e , M a n i l a 1 0 B a r r i n g e r , h e r b e r t R . , a n d S u n g 一 nam C ho , 1 9 9 0 , K o r e a n s i n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 A F a e t B o o k . P a p e r N o i 感. U niversity of H aw a ii , C e n t e r f o r K o r e a n S t u d i e s 1 1 T e m m e , V . L l o y d , 2 9 7 5 , O e e u p a t i o n a l M e a n i n g a n d M e a s u r e s . B u r e a u o f S o e i a l S e i e n e e R e s e a r e h , W a s h i n g t o n , D . C 1 2 L e e M , 1 9 9 3 , A s i a n 一b orn seien tists and eng in eers :their im m ig ration flo w an d lab or m ark et ad justm en t , K o re a JO u rn a l of P OP u l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P m e n t , J u l ; 2 2 ( 1 ) : 6 9 一 88 1 3 W o ng , M o r r i s o n G . , 1 9 8 0 , C h a n g e s i n S o e i o e e o n o m i e S t a t u s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M a l e P o p u l a t i o n i n t h e U n i t - e d S t a t e s f r o m 1 9 6 0 t o 1 9 7 0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i g ra t i o n R e v i e w , V o l 1 4 , 5 1 1 一 525 14 K itan o H arry H . L . , R o g e r D a n i e l s , 1 9 9 5 , A s i a n A m e r i e a n E m i g e r g i n g
/
本文档为【九十年代初美籍华人社会经济态势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