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欧洲战争艺术 第十章 现代战争的顶峰

2014-02-19 50页 doc 1M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2901

暂无简介

举报
欧洲战争艺术 第十章 现代战争的顶峰      第十章 现代战争的顶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阿彻·琼斯 [美] [出自《西方战争艺术》] 1987 法国和德国军队 法国和德国的计划 德国新的进攻计划 1940年德国的突破 德军突破的原因 德国的迂回运动 德国的胜利:使用四种武器系统的拿破仑式战争 空军起决定作用:不列颠战役 俄德战争的战略战术条件 1941年俄国战役中的战略性包围 德军1942年后勤战略的失败和俄德战争的结局 分散、集中和再次迂回:登陆与诺曼底战役 英军在北非的首次乘车作战和击败意大利军队 乘车英军与乘车德军之战 新式和改进的武...
欧洲战争艺术 第十章 现代战争的顶峰
      第十章 现代战争的顶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阿彻·琼斯 [美] [出自《西方战争艺术》] 1987 法国和德国军队 法国和德国的计划 德国新的进攻计划 1940年德国的突破 德军突破的原因 德国的迂回运动 德国的胜利:使用四种武器系统的拿破仑式战争 空军起决定作用:不列颠战役 俄德战争的战略战术条件 1941年俄国战役中的战略性包围 德军1942年后勤战略的失败和俄德战争的结局 分散、集中和再次迂回:登陆与诺曼底战役 英军在北非的首次乘车作战和击败意大利军队 乘车英军与乘车德军之战 新式和改进的武器 技术与战略的相互作用 战略轰炸 以两类主力战舰进行的海战 德国潜艇战役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首先进攻法国、英国和波兰。德国人重演了1914年的战略,所不同的是首先运用内线兵力,集中力量打击较弱的波兰军队,以便实现速战速决,而与此同时法国则正在进行战争动员。德国拥有48个现役师,波兰陆军则有30个现役师和组建起来的10个后备师。德军装备了比波兰多得多的坦克,而波兰则几乎没有反坦克火炮。由于德波边境线长达1,750英里,所以波兰没有足够的兵力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那样,建立起一条哪怕是脆弱的稳定防线,更不能像同一场战争中的西方战线那样筑壕对峙。 作战略图10.1 德军多方向同时进攻波兰   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配有能参善谋的参谋部的德军于1939年9月1日秘密集结,由西北两个方向同时发起了进攻。由于波兰军队将很多部队控制在后方准备反击,使得首次突击就全力投入的德军得以快速突进。在南方德军集中起来的军队所面对是波兰最薄弱的部队,因此德军仅用9天时间就推进了140英里,抵达华沙以南的维斯图拉河,因而使德军能调头北上,沿该河西岸发展,与其横扫南方的军队会合,抵达大批波兰军队集团的后方。通过两翼包抄,德军完成了对波军的战略包围。在波兰军队的后方,德军迅速粉碎了波兰为恢复后方交通线而进行的组织不力的攻击,到达华沙。此次战役按预先计划于9月17日结束,与此同时,俄国军队从东方发起了进攻,与德国瓜分了波兰。    9月17日,法国军队完成了动员、集结,准备以由反坦克障碍物加强的筑垒地域迎战德军大规模后备役类型师的部队。波兰的失败和俄国人的入侵,使法国放弃了任何以进攻行动支援波兰的企图,取而代之采取了防御的战法。虽然双方军队面对面地对峙,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几百码范围内挖掘战壕,实施小规模的战斗和相互炮击。不仅如此,正如数千年来不主动实施战役的军队的传统作法一样,双方都保持着较大的距离。法国充分利用了这一机会训练了军队。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报纸把这一缺乏主动性和没有接触的时期称为“假战争”。   在波兰战役中,德军的坦克被证明是无价之宝,展示了比1918年盟国坦克在对付德军大纵深筑垒防御和集中的大密度野战炮兵方面大得多的效能。规模更大、训练更为有素的德国空军很好地履行了传统上由轻骑兵执行的战略职能,不仅在侦察,而且在瘫痪波兰铁路和有效攻击公路交通线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德国使用摩托化车辆输送补给和部队,对快速取得胜利做出了贡献。同时德军的14个装甲或全摩托化师发挥了主要作用,而其重要作用是当时许多观察家所没有意识到的。 法国和德国军队   德国在东线取得胜利之后,所要面对的将是法国。但是,这一战役直到1940年5月之前都没开始。因为1919年的和平条约把德国陆军限制在10万人以内,因此德国与法国相比,缺少武器储备和训练有素的兵员储备。但是,德国利用这一段战争间隙训练和组建了新的作战师。到战役爆发时,德国已经拥有了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装甲师,用于对法国作战。而法国由于受到意大利怀有敌意的中立的牵制,仅将其110个师中的94个师用于对德作战。不过,从许多本质方面来说,德军所面临的还是比他强大得多的军队。   由于信赖防御的战术力量,英法联盟依据长期战争的判断制定战略,企图发挥基于封锁作战的后勤战略的作用,一旦英国有效地扩大了空军力量,便用以轰炸德国的工业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英国以与此相同的程序组建大规模陆军之前,法国决不计划进攻,而这一过程持续了战争的前一年半时间;而且,法国本身要使其军队达到理想的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1914年,德国仅占领了法国北部的一小片领土就剥夺了法国很大的钢铁工业生产能力。为防止此类意外的后勤战略发生作用,法国特别强调保护其领土。由于保存人力资源与此战略是一致的,所以法国在与德国接壤的边境上构筑了新的防线,而这条防线是普法战争以来从未据守过的边境线。既然如此,他们就不仅计划将用于增加防御边界部队人力的资金用于构筑要塞,而且打算以此减少因缺少永备工事而造成的戍边法国人的牺牲。   事实证明,加强东部的对德防御比较容易,因为孚日山脉位于莱茵河这道天然屏障的西岸,但从莱茵河至卢森堡之间就没有多少易守难攻的防御屏障了。于是法国工兵在这条边境线上构筑了绵亘的坚固要塞,而要塞的构筑则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部经验。这样法国将其与德国接壤的全部边境要塞化,而且越是薄弱的地区工事越坚固。由于在1914年重型榴弹炮的火力便已经能够击穿比利时要塞的炮台,所以新型炮台装有厚达15英寸的装甲。为防止炮塔被落在附近的重型炮弹炸毁,法国工兵还在其周围砌了块石、混凝土,并在外面用每块面积为1平方米的铸铁块包起来。由于采用机械装置输送和装填炮弹,所以要塞火炮的射速比野战火炮快得多。   为守备部队精心构筑的防毒气掩蔽部的前方布设了铁丝网和反坦克障碍物,并由从机枪到135毫米火炮各种武器构成的交叉火力掩护。这些防御仅仅为部队提供了第一、第二道防线,防御部队还必须挖掘两道防线之间以及通向后方的堑壕。由于现存炮兵均无法对这些钢铁和混凝土构筑的防御设施造成严重破坏,所以法国人能够有效地坚守第一道防线,并能安全抵御以猛烈突然轰炸为特点的“胡蒂尔”进攻系统。任何企图突破这条以国防部长安德鲁·马其诺名字命名的防线的进攻,都必将陷入持久的作战。在这种作战中,防御者所占有的防御优势和在炮兵上的优势将决定作战结局。   法国倚重其拥有11,000门野战火炮的炮兵,每个师的火炮几乎比德军多50%。双方陆军主要使用的仍是在某些方面经过改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炮,并保留了野炮和榴炮。法国除了拥有5,600门75毫米野炮外,还装备了6,000门25毫米反坦克炮。这种反坦克炮的初速为3,000英尺/秒,能击穿任何类型的德国坦克。此外,法国还装备有1,000门新型的47毫米反坦克炮,其弹丸不仅能击穿任何德军坦克的装甲,而且如果在其继续飞行的弹道上有坦克的话,还能再次击穿。   坦克是法国依赖的另一种优势。针对德国的2,600辆坦克,法国部署了大约3,000辆。此外,法国还修复了500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雷诺型坦克和一些装有机枪的小坦克。双方都装备有装甲车,德国稍微比法国多一些。法国坦克外形比德国大,加厚了装甲,加强了火炮,但牺牲了一些速度。表10.1列出了法国R-35轻型坦克与德国轻型坦克的性能。较小口径的德国坦克炮比大口径的法国坦克炮初速快得多,但几乎没有可能击穿法国坦克的厚装甲,而法国的坦克炮虽然初速较慢,却能击穿德国坦克的防护装甲。双方坦克在停止生产前,都进行了改进,并加大了重量。法国还装备了另一种比R-35型坦克速度更快、装甲稍薄的轻型坦克,但其中有一些比R-35型坦克的火炮射速更快,且装甲厚度相当。   中型坦克的区别不大。当时德国的III型坦克与法国的S-35型坦克有过性能比较(见表10.2)。1939年德国开始装备这种新型坦克,它装有1门身管较短的50毫米火炮,其性能类似于法国的47毫米火炮,装甲加厚到30毫米,时速达25英里。 表10.1 法德轻型坦克性能比较 -- 德国 法国 重量(吨) 7.2 9.8 速度(英里/小时) 25 13 最厚装甲(毫米) 30 45 火炮(毫米) 20 37 表10.2 法德中型坦克性能对比 -- 德国 法国 重量(吨) 18 20 速度(英里/小时) 20 25 最厚装甲(毫米) 14.5 55 火炮(毫米) 37 47   法国还有重32吨的夏尔-B重型坦克,其时速为17英里,装甲厚度60毫米,在炮塔上装有1门47毫米火炮,在坦克车身上装有1门75毫米榴弹炮。德国坦克在重量上无法与法国坦克匹敌,虽然德国也有一种重18吨、在炮塔上装有1门75毫米榴弹炮的坦克。 插图10.1 夏尔-B型坦克   这些都是很概略的比较,有许多性能没有进行对比。比如法国坦克的装甲有较大的倾角,因此法国的坦克比德国的坦克有较大的抗毁能力。但是法国决定节约兵力,减少了坦克乘员的数量,这对法国坦克的战斗力影响重大。德国坦克的炮塔较大,易受攻击,却给炮手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而在法国坦克的炮塔中,只有车长能够操炮,作业困难,特别是在又要指挥引导坦克又要射击时更是如此。   尽管德国和法国的军事理论就像它们的武器一样,相同点远多于不同点,但这些区别却是重大的。有鉴于此,德国人坚信并力图完善其1918年的分散渗透战术,而法国则偏爱集中指挥和控制,包括对炮兵射击目标的选择。例如,法国式的渗透战术要求下级部队在遇到支撑点的时候,使用攻击分队包围和攻击之,而不是迂回到敌人后方,以此对上级负责。法国人之所以喜欢反映其信念的严密控制和按部就班的作战,是基于他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即进攻的一方不能对敌人的防线实施战略突破,因为守方总是能够使用机动能力更强的预备队重新建立堑壕式防御。而另一方,德国人则继续强调1918年他们所实施的突破作战,突破之后的目的是达成“连续的包围作战”。 [ 注:罗伯特·阿伦·道蒂《灾难之源:法国陆军理论的发展(1919-1939)》(康涅狄格州,哈姆登出版社,1985年),第109页。 ]   因此,法国的进攻作战理论虽然体现了霞飞元帅有关包围作战的探讨,却明显缺乏实质性进步。虽然法国并未放弃进攻,但他们显然认为防御是主要作战形式,并将其进攻理论与火力优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他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的经验。当然德国人既不相信防御能力的优势,也不相信法国军队所倚重的火力令人生畏,因为他们自己的补给非常充足。   除了法国外,德国还必须与英国职业军队的9个师作战。这些英国师拥有600多辆坦克。由于这支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因此就像比他们规模小得多的前辈在1914年那样,能够做出与其规模极不相称的重大贡献。当1940年5月法国和德国开战之时,双方都与其前辈在1918年作战那样,大多数的师都是徒步行军,马拉火炮。双方陆军都编有7个全摩托化步兵师,这种师的士兵均可乘车行军。德国还有10个装甲师,每师装备200至300辆坦克。法国有3个由骑兵发展起来的轻机械化师,3个由步兵改建的装甲师,在这两类部队中,都还有至少1个以上的师正在组建之中。这两种师各有坦克约200辆。另外,法国还有5个骑兵师,每个师都有一些坦克、小坦克、装甲汽车、摩托化步兵和骑兵。总体上看,德国有17个全摩托化师,而法国有18个。由于法国军队规模略小,因此比例稍显高一点。除此之外,法国的每个集团军还有一些用于配属步兵师作战或作为独立分队使用的坦克;而德国则不同,他们将数量有限的坦克集中组建了装甲师。   德国与法国关于坦克使用理论上的差异比坦克数质量上的差别更重要。许多法国领导人仍抱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观点,把坦克看作步兵和炮兵实施突破的助手。确有法国人曾计划使用装甲师进攻堑壕式防御体系,他们也确曾设想赋予轻型机械化骑兵师以多种作战任务,包括突破后迅速发展胜利;但是,惜用拥有1,000多辆坦克的这两种类型师,反映了在按部就班的进攻中把坦克作为步兵和炮兵随伴兵器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与之相反,德国将其所有坦克都集中在10个强大的装甲师中。虽然德国高层指挥官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把坦克集中起来的思想,但其下级指挥官却早有想法。同时这些师的存在,并且集中在军里,使德军坦克部队具有了与法国坦克完全不同作战潜力。   在空军方面,德国具有物质上的优势。法国不重视空军的历史同德国重视空军历史一样长,而这种滞后又由于他们在重建航空工业时不愿放弃正在生产的飞机型号而更加严重了。他们以为只要等待,就一定会有更好的飞机。这就意味着法国的作战飞机不仅数量少,而且性能落后。例如,法国只有200轰炸机,而德国却有1,700架轰炸机。法国侦察机和战斗机的数量仅及德国的70%。法国大多数战斗机时速仅300英里,而德军战斗机时速却达到350英里。直至1940年春季战役爆发时,法国的飞行中队才开始接到大规模战时生产的现代化飞机。   英国部署在法国的轰炸机数量是其盟国的两倍,战斗机数量则是其盟国的1.2倍,飞机质量也比盟国的好一些。到1940年春天,英国飞机生产量超过了德国,但盟军要以这种生产优势创造出与德国空军相匹敌的均势,还需要一年的时间。制空权理论的宣传和怀疑者的嘲笑使人们对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半信半疑。但空中劣势却使许多盟国指挥官极为不安,尽管他们对这种力量失衡的结果尚没有明确的概念。   法国不希望德国沿边境进攻,而希望德国像1914年那样,通过比利时实施迂回运动。但与此同时,法国在比利时边境却没有精心构筑防御工事,甚至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业区靠近比利时边界。为了不使这一重要地区成为战场,法国计划快速向比利时机动部队,在距法国边界尽可能远的地方与德国交战。这一战略不仅可以保护法国的工业区,而且还可以对比利时工业及其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隙建立的强大陆军(20多个师)提供最大的支援。德国如果像法国设想的那样作战,还必须通过荷兰,那么它将面临荷兰的10个师。除此之外,盟国还在安特卫普至险峻的阿登山区之间地区,每2公里就部署了1个师的兵力。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如果不采取突然袭击的话,如此密度的防御,即使进攻一方炮兵拥有3:1的优势也不可能突破。何况盟国的炮兵还比德国强大,几乎是德国的两倍,而且还没有把比利时的要塞炮兵计算在内。   德国将军们的计划确实与法国所期望的相同——仍按1914年的计划,经比利时实施大迂回。由于考虑到盟军的火力和防御的战术密度,德国选择这一作战计划并非出于狂热,而是因为若向马其诺防线进攻,希望更加渺茫。经比利时、荷兰进攻,使盟国在该方向的力量至少增至136个师,与德国实施进攻的136个师相当,但盟国在炮兵和坦克方面则力量更强,而且比利时和荷兰拥有筑垒据守的防御优势。   但是,德国拥有一个被人们低估了的优势,那就是与对手相比,其军队士气高昂、战术技能娴熟。德国拥有这种优势,部分原因应归咎于法国军队的变化。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法国停止了动员预备役补充现役部队的,而采用由正规部队训练新兵,另外组建正规的部队架子,当需要扩编新部队时,即在此基础上组建。这一制度与陆军各部队训练自己的预备役人员的制度相比,在组织上远不能令人满意,如由各部队训练自己的预备役人员,那么当预备役人员被征召时,就能立即找到早已熟悉的领导和战友。   为了动员,法国现役师(其中一半稍多的师未用于占领筑垒地域固守)失去了2/3的现役军官,而以预备役军官取而代之。但是各师保留了2/3的士官和55%的士兵,缺额由预备役补充。如果这些师在动员后有机会进行共同训练的话,那么尽管其中预备役军官占了很大比例,其效能就会很快接近1914年现役师的水平。除这些师外,法国还组建了1/4的野战师,其中23%的军官和17%的士官是从现役部队中抽调的,剩余部分则由预备役人员补充;而所有士兵则都是预备役人员。法国陆军1/5机动师是一种很像旧时德国战时后备军的二级预备役师。这些部队的军官除5%左右是正规军官外,其余全部是预备役人员,其中最老的预备役军人只在很久以前接受过最简单的军事训练。这些临时组建的部队缺乏共同服役的经验和训练有素的领导。   此外,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生率较低,在1935-1938年期间法国军队训练并退役到预备役的人员仅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相应年份的一半。早年退役官兵中的较大部分仅受过1年训练,而不是1934年和1905- 1913年间所采用的两年训练制。某些正在陆军服役的预备役人员原先接受的是水兵或飞行人员的训练。因此,1939年的法国军队无论在组织上还是在训练上,均比1914年的状况差得多。与此相反,德国虽然仅编组了50个现役师,但它们以正规军为骨干,按传统的方式征兵、训练和编成,人员也是从同一地理区域抽调的。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曾参加过波兰战役。   由此不难看出,在法国众多部队乃至现役师中没有一个师达到德国常备师的水平。虽然法国士兵都曾接受1年的训练,但其技能不熟练,在1939年以前没有受过更多的训练,不具备服役经历,而且对他们的指挥官也不熟悉。同时,现役部队中由预备役人员补充的2/3的军官既没有正规军官的技能,也不熟悉其下属军官和士官。   法国的现役师尽管由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但自17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着缺乏实战经验的不足。依靠军事契约虽能集中起由老兵组成的部队,但他们互不相识,也不熟悉他们的指挥官,而且法国军队非常缺乏地区性征兵所带来的凝聚力。这种兵员所具有的勇敢精神曾为一位法国革命的战士赞美过:“我们愿意一同当兵,因为当一个士兵被他人所熟悉、所热爱时,失败便不那么可怕,胜利则更加辉煌。” [ 注:约翰·林恩《共和国的刺刀:革命的法兰西的陆军战术和动力》(伊利诺伊州,厄本纳出版社,1984年),第170页。 ]   除此之外,一级预备役师几乎全部都是预备役人员,现役军官和士官的数量不足1/4,有经验的军官则更少,但或许更为重要的是,缺少职业士兵,预备役军人从未在同一部队服过役。缺乏共同服役的经历,妨碍了军官之间及其与其他级别人员之间的协同工作。除上述问题之外,二级预备役部队几乎完全没有训练有素又有经验的军官。   由于这一制度把训练和作战编成分离开来,所以在动员时就失去了那种由共同服役或来自同一村庄、地区所产生的团队意识。就活力来说:法军部队没有士气和凝聚力;战友之间互不熟悉;外行充斥着重要的指挥领导岗位。   法国高层司令部意识到了这支被其参谋长称为“由极易激动的预备役军人组成”的军队的弱点,他们认为克服这些弱点的办法就是仅局限于防御行动,直至指挥官和士兵在服役中获得了足够的能力,部队培养起了团队精神。法军的进攻理论忽视了军队成员的缺陷所起的作用,因为他们把进攻作战看做按部就班、深思熟虑实施的行动,认为部队行动完全由师以上司令部控制,依赖炮兵从后方打击看不见的目标,更多的是依靠步兵在训练中所获得的技能,对战术经验和部队士气则依赖较少。当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使他们认识到防御的重要性,并需要计划周密且以炮兵为依靠的进攻,但是法军兵员系统在作战初期也未给法国高层司令部多少选择余地,因而更加强了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的决策,几乎从一开始就摆出了防御的态势。 [ 注:道蒂《灾难之源》,第32页。 ]   这段“假战争”为法国军队提供了无价的准备时间。由于在一起服役和训练,士兵及其指挥官在提高作战技能、协同工作能力和部队凝聚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法军与德军相比,时间还是太短暂了。德军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其后备役军人的基本训练就进行了两年。   德国也有效地利用了这段时间。参加春季战役部队中几乎一半的师都完成了1939年10月至1940年4月训练计划的大部分内容。新组建的部队都从参加过波兰战役的部队中抽调了一批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官。德军不仅运用波兰战役的经验教训来训练新部队,而且根据与波兰军队作战的经验充实和修正了老部队的训练计划,并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但是,这些额外的训练都不能与一个无与伦比的东西的价值相比,那就是在波兰的作战。那次战役完成了在任何最精心计划的训练中都无法比拟的机动训练。前线士兵、指挥官和参谋人员除了学到作战知识外,还学到了在实战条件下大部队运动和作战的经验。机动能够充分检验通信状况和某些补给计划,但与实力几乎与自己相当的坚决抗击的对手作战,并实施250英里的对进进攻,却检验和教育了德军的每一支部队。   与波兰军队作战,德军付出了伤亡3万人的代价,但它却给德国军队提供了一次提高模拟难度的训练机会。炮兵发现平时训练的高度价值,因为他们射击的是看不见的目标,确实就像作战中一样。但是对于以班、排、连为单位进行机动的步兵来说,平时训练就不可能逼真模拟战斗情况了。在线式作战的全盛时期,腓特烈大帝经过周密全面战前训练的步兵虽然没有打过仗,却能在奥地利老兵面前显示出优势。但是与需要在进攻中运用渗透战术和防御中必须依靠某些运动等非典型反应相比,在队列中射击、列队和行军,训练与作战并没有什么两样。   因此与波兰人的作战,提供了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提供的训练机会。担负法国战役指挥的两个集团军群的指挥官都曾在波兰战役中统率过德国集团军群,主要集团军4/5的指挥官同样也在波兰指挥过作战。所有法国指挥官都没有这样的经历,而这一根本区别对所有曾在波兰作战过的军和师都产生了影响。当德国进攻时,德军显示了比法军高得多的作战技能,就主要得益于参加了波兰战役。   然而,德军在实战中所获得的训练不会是永久的财富,因为当他们进攻比利时时,盟军也将获得同样的有利条件,这是一个利用其力量和火力确保阻止德军推进的机会,因为这些都是明显可见的确定性因素。 法国和德国的计划   德国击败波兰之后,令将军们惊恐不已的阿道夫·希特勒下达了立即经比利时和荷兰进攻法国的命令。由于许多部队在波兰战役役后尚未进行足够的训练,而且摩托化装备也正在检修维护之中,所以德军将领认为进攻法国的时机还不成熟。通过推诿、阻止、拖延以及恶劣天气的帮助,他们把进攻一直推迟到1940年5月。前个秋季制定的战役计划仅仅确定了有限目标,即使用主力进入比利时,向西部的根特和海岸推进。与1914年计划所预想的一样,此次战役计划并没有表现出德军参谋部企图进行决定性战役。在以施利芬流产的决定性战役开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4年期间,关于防御优势的理解和对法国军队战斗力的畏惧,使德国参谋部始终不敢考虑任何比推进到海岸和占领比利时大部更大胆的进取性目标。   由法军参谋长莫里斯·甘末林最后确定的法国作战计划,把法国第一集团军装备精良的10个师和英国远征军的9个师部署在那慕尔北部前线20英里的正面上,比利时军队的14个师则负责掩护其余到安特卫普40多英里的正面。其他比利时师从前沿阵地后撤,准备用于增强前沿部队。此外,法国第七集团军(编有7个师)打算沿海岸向安特卫普推进,那里是与荷兰接合部,并有位于德军进军部队翼侧的阵地。由于甘末林将军1914年曾在霞飞元帅的司令部任职,第七集团军可能具有霞飞缔造的第六集团军的某些相同的作用,1914年该集团军被部署在德军进攻队形的翼侧。该计划希望法国部队快速运动,以便在东部尽可能远的地方与德军交战,因此要求法国、英国和比利时的军队控制安特卫普与那慕尔之间的戴尔河一线。 作战略图10.2 法国和德国的初期计划   在那慕尔以南,甘末林计划以其第九集团军向前运动,占领从法国边境以北到那慕尔的默兹河段这道难以克服的屏障。他推测德军通过阿登山区进攻到达默兹河一线至少要用一周多的时间,而且到达的部队不多,因为阿登山区山高林密,道路稀少。由于第九集团军面临的是相对软弱的对手,并有充分的时间增强默兹河防线,所以其每英里部署的兵力还不到其他地区的一半。德军和法军早就知道,阿登山区的地形对于大部队来说,即使不是完全不能通行,也是严重障碍。已经占领阵地的法国第二集团军控制着法(国)-比(利时)边界,组成了一道连接第九集团军和位于法(国)-卢(森堡)边界的马其诺防线。所有这些集团军组成法国第1集团军群,由比劳特将军指挥。   法国其余绝大部分部队部署在与德国接壤的边界上,同时监视德军可能通过瑞士所进行的机动。这一兵力区分并没有得到甘末林的副手阿尔方斯·乔治斯将军(负责指挥德国当面的部队)的赞同。   甘末林(68岁)、乔治斯(65岁,不同意甘末林的兵力区分)这两位法国将军互不对眼,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差别。甘末林离开霞飞的司令部后曾成功地指挥了一个师,并当过一个短时期的军长。乔治斯1914年在法国指挥一个营作战时负伤,其余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参谋岗位上度过的。在甘末林因学者气质和待人冷淡而使许多人对他敬而远之的同时,乔治斯却形成了广泛的交际圈,并有许多赞赏者。尽管1934年在马赛,乔治斯与法国外交部长欢迎南斯拉夫国王时发生了几乎致命的事故,但认识他的人仍认为,他精力充沛、直言不讳,适于担任指挥官。当时,他们在码头迎接国王,此后3人同乘敞篷汽车缓慢通过街道接受人们的欢迎;突然,一名刺客跳上汽车向国王和外交部部长开枪。在汽车停止的同时,乔治斯勇敢地冲出汽车与刺客搏斗,身体数处受伤。医生只救活了乔治斯,从此以后,将军似乎从来就没有完全康复。   乔治斯认为,掩护马其诺防线和莱茵河的集团军群的师太多,但当他未能劝说该集团军群司令官分出一些之后,并未命令该司令官放弃任何一个师。不过,乔治斯的不安扩展到整个作战计划,因为投入了如此众多的兵力,本来就小的预备队所剩的兵力更寥寥无几了。   这样部署的结果,使甘末林只有3个师可以机动使用到任何地方,乔治斯仅有21个师作为不大的预备队。其中还有5个师,包括另外1个正在组建中的装甲师尚未完全做好战斗准备。21个师中的6个师部署在比利时正面作为预备队,5个师靠近瑞士部署,以防德国经由该国绕过筑垒地域。其余的10个师(包括1个摩托化师和2个装甲师)则部署在瑞士到海岸的漫长防线的中央。   甘末林并未感到不安,因为整个兵力区分,包括指定这么多的预备队都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先例,1914年甘末林曾在霞飞的司令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经验告诉他,所有未完全投入作战的是士兵都能组成预备队,霞飞就运用过这一思想。当时从洛林和阿尔萨斯前线抽调兵力组建了第六集团军去打击正在实施迂回的德军。由于他知道只要4天时间就可以把1个师的兵力通过铁路输送到法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并曾在1914年协助对这些战略进攻部队的运用,所以甘末林显然没有考虑那位1914年担任营长的人的担心。   而且,甘末林的计划适合当时的条件。实践证明在长期战争中,保护比利时的领土、劳动力和资源将是十分重要的,而只有快速的行动和强大的陆军才能做到这一点。在莱茵河到卢森堡之间适合大部队行动的地形上,有马其诺防线的坚固筑垒地域作为屏障,并有机动部队支援。对于那些不适合大部队行动的地区:莱茵河边境、南部的孚日山脉,以及马其诺防线与平原之间的阿登地区(比利时预期战场),都有足够的部队守卫这些工事比较薄弱的地区。   德国最初的计划确实正如甘末林所期望的那样,并同法国人一样,也相信法国人具有实施成功防御的能力,这些因素都使甘末林的计划得以批准。如果不是德国人完全改变了他们进行战役的整个路线,那么乔治斯的疑虑就会被人彻底误解。 德国新的进攻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最有能力的军人对于改变德国的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波兰战役时的南方集群司令官格鲁德·冯·伦德斯泰特将军,接任了阿登山区当面的A集团军群司令官,其参谋长是埃里克·冯·曼斯坦因将军。他们两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生涯中,因其卓越的指挥才能获得了极高声誉。贵族出身的伦德斯泰特在其退休后63岁时被召回,在波兰指挥一个集团军群时,就充分展示了他的指挥才能。由于和平时期的职业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作为军参谋长在俄罗斯作战,使其成为成熟的指挥官。曼斯坦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是一名参谋军官。他比伦德斯泰特小10岁,曾在陆军总参谋部任职,并在波兰战役中担任伦德斯泰特的参谋长。在这次战役中,他们的集团军群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战绩。   当伦德斯泰特和曼斯坦因了解了向比利时进攻的计划后,由曼斯坦因起草,伦德斯泰特签发了一系列表示反对的备忘录,并建议把主要力量转换到A集团军群方向,设想由此突破后从南部和西部割裂比利时的盟军部队。    11月,曼斯坦因与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进行了商讨。古德里安是20年代由学校分配来的中尉参谋,那时他就在研究坦克的作用,并在坦克的使用方面有很深的造诣。30年代他晋升很快,1937年出版了一本关于坦克战的专著,并且成为德国豹式坦克师作用的带头鼓吹者。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曾负责一支无线电特遣队,使古德里安具备了给德国坦克装备优秀的通信系统的条件和能力。这些鲜明的理论和保障,使各豹式坦克师理解了古德里安对他们的热切希望。   开始讨论的问题是装甲师能否通过阿登山区。步兵出身的曼斯坦因受到从古德里安关于坦克师一旦突破就应向纵深突贯的观点的极大影响。曼斯坦因新的备忘录反映了他从古德里安那里所受的影响,并导致这位心情急切的参谋长被任命担任一支远征军的指挥官。   一件看似不幸的事件帮了曼斯坦因和德国的忙。一位携带进攻比利时战役部分进攻计划的德国军官去一个空军基地的军官俱乐部。在酒吧欢快的气氛中,他受命乘飞机而不是坐火车去参加会议。第二天早上,飞行中碰上了恶劣天气,这位军官的轻型飞机被迫在比利时着陆。由于打火机打不着火,因而在被比利时军队抓住之前,他未能将全部计划毁掉。比利时把所获得的情报通报了法国。   这一事件和德国计划本身的不足,使希特勒不得不推迟了进攻时间。这既给德军参谋部赢得了时间,但也迫使他们重新研究作战方案。在重新审查中,曼斯坦因的建议受到了重视。与此同时,希特勒也获悉了曼斯坦因的计划,并立即召见了他。希特勒意识到这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曾有过的一个念头,但当时他只是下士,还不能清晰、系统地表述这一思想。希特勒接受了曼斯坦因的思想,立即命令参谋部制定相应计划。   现在,受命制定新计划的德军司令部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集中45个师(包括10个装甲师中的7个)组成A集团军群,配置在阿登山区当面;B集团军群只编29个师,仍按原计划行动,以制造假相,使法国人深信德国是在那慕尔以北实施主要进攻。新的计划对沿默兹河的突破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在那里德军的坦克师会遇到掘壕防御的法国部队的抵抗。许多德国将领不相信他们能在无援助的情况下突破默兹河,仍然认为他们必须一直等待,待步兵完成其为时9天的行军后,才能在炮兵的的支援下实施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传统突破。但是当许多德国将领持与甘末林相同想法的同时,另外一些像古德里安那样的德国将领则认为,面对掘壕防御之敌的抵抗,坦克师能够突破默兹河。 作战略图10.3 法国和德国的最终计划   事实上,德军参谋部对突然集中兵力和解决突破问题所给予的关注如此之大,以致于除了追求胜利的行动之外,什么也不考虑。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突破层层设防的阵地是如此困难,成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以致变成了谁对这种防御进攻,谁就等于自取灭亡。执行突破任务的部队突破后可以转而向南,打击沿马其诺防线部署的法国军队;也可以向西,直指英吉利海峡,甚至可以直接进攻巴黎。但是在缺乏明确方向的情况下,坦克师的指挥官们都希望达成曼斯坦因的目标,向海岸推进。 1940年德国的突破    1940年5月10日晨,德国发动了进攻。根据自波兰战役以来煞费苦心制定的战略,德军首先进攻荷兰和比利时,由于没有得到德军在阿登地区当面集中了绝大多数坦克师和步兵师的情报,甘末林将军命令其部队向比利时增援。与忧郁的乔治斯将军不同,满面笑容而又自信的甘末林嘴里还哼唱着军乐,下达了反击德军进攻的命令。法国第7和第1集团军的摩托化部队第一天就到达了目的地,徒步部队仍在后面缓慢前进,部分坦克还在铁路平板车上输送。   德国以空袭法国50个机场的行动揭开了战役序幕,共摧毁了4个机场和60架法国飞机,以及一些英国、荷兰和比利时的飞机。第二天,此类空袭又摧毁了3架法国飞机和少量其他国家的飞机。在这些空袭中,德国也损失惨重,一个航次的21架中程轰炸机就被法国战斗机击落7架,被防空炮火击落1架。德军空军似乎把主要方向集中在荷兰,盟军向比利时的推进未受干扰。   德国计划避开对设有筑垒地域的法国边境进攻,开始只与荷兰军队作战,并克服比利时边境的筑垒地域。双方主力部队在到达戴尔防线前,不应在比利时境内遭遇。在阿登地区几乎没有战斗,比利时的大多数部队都向北撤退,从比利时边境到默兹河之间的65英里,德军行动只能叫做开进。于是德军在崎岖多林,地形非常不适于大量坦克行驶的阿登地区没有遇到任何坚决的抵抗。   由于7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和35个步兵师必须通过一个道路稀少的地区,所以德军参谋部制定了异常周密的行动计划,各部队的准备是如此充分,实施是如此精确,以致数千台车辆根据其雄心勃勃的计划推进时几乎没有碰到任何困难。   德国进入比利时的纵队是为了引诱盟国轰炸机,英国立即用其过时的费尔雷战斗攻击轰炸机低空攻击。5月10日英军被德军防空火力和战斗机击落了13架轰炸机。第二天,英军又损失了攻击同一目标的全部8架飞机。与此同时,英军和比利时军队空军在突击更靠北面的德军纵队时遭受了惨重损失。    5月12日,法国6架布雷盖式轻型轰炸机的遭遇说明了进攻者的困难。这些现代化高速飞机以树顶高度进入,突击德军的一支行军纵队。但是,装有炮塔的德军20毫米和37毫米自动高炮击落了6架中的5架,而剩下的1架也丧失了返回基地的能力。其中一架飞机空投了数枚炸弹击中装载德国士兵的卡车,另一架法国轰炸机撞进了德军纵队。德军非常重视防空,实际上使盟国空军无懈可击,甚至在没有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也能成功地保护庞大的集中起来的军队进入阿登地区。后来法国空军为了安全,从较高的高度袭击德军,但是对德军的毁伤效果甚微。   战斗机使轰炸机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了,这种局面在德国12架过时的J-87俯冲式轰炸机的悲惨命运中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些飞机尽管是固定起落架,速度也比较慢,但作为轰炸机还是有效的。当时这些飞机刚完成了一次空袭正在返航,突然遇到了法国的5架低速战斗机。这些具有时速100英里优势的战斗机配备1门20毫米航炮和2挺机枪,把比它们更过时的德国轰炸机全部击落,并立即以空中格斗将一群正在出动的德国俯冲轰炸机驱散,而自己却无一损失。   虽然这些事件凸显了空中进攻者的困境,但展示了充足的由训练有素人员操纵的防空飞机上的火炮的威力;同时也证明,这种现像与轻型步兵与轻型骑兵的对抗的情景类似。这些空战也再次肯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充分显示了轰炸机和侦察机面临战斗机攻击时的脆弱性。战斗机是设计用于专门与其他飞机作战的飞机。   同时,敌对双方的部队根据其计划展开运动,除德国针对比利时和荷兰防御的机动取得成功外,法国投入部队的时机也比他们曾经希望的更早。为了在法国第1集团军全部抵达戴尔防线之前迟滞德军行动,法国的2个装甲师向戴尔防线以东推进,与正向戴尔防线推进的2个更强的装甲师之一发生交战。这场第一次以坦克为主的交战结果虽然对作战胜负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对德军的机动却起到了阻止作用。这次交战再一次说明,在同类武器系统的交战中,防御的一方具有优势。在更北方,当法国第7集团军抵达荷兰领土时,发现荷兰军队已经后撤,向安特卫普撤去,从而使甘末林对保留一支部队在翼侧阵地,威胁德军进攻的希望破灭了。   但是5月13日和14日,比利时根据甘末林计划与法国装甲师共同作战,在比他们强大的德军对手之前后撤,不过他们还是守住了戴尔防线,直至法国第一集团军于14日全部到达。由于强大的盟军在安特卫普至那慕尔一线构筑了工事,德军进攻受阻。他们最初的尝试性进攻被击退。态势相对稳定下来。 作战略图10.4 德国进军比利时   但是在阿登地区,战事的发展一如德军计划。由于对盟军航空兵空袭进行了有效的防御,德军在通过阿登山区的进军中,只遇到了被派来迟滞德军的法国5个骑兵师的有限抵抗。法军希望且不幸的是他们也深信,德军在这一地区的进攻主要使用步兵,而且兵力有限。由于法军骑兵师基本上是侦察部队,所以只编有炮兵、车载步兵、装有机枪的小坦克和少量轻型坦克及乘马骑兵。这种脆弱的部队对德军的迟滞只能是短暂的,其主要原因是德军庞大的坦克师集群几乎都自动迂回或包围法军占领的任何阵地。坦克部队展示了他们战术进攻的性质。例如,当坦克遭到法军105毫米榴弹炮的拦阻时,它们就向翼侧迂回,攻击这些炮兵阵地的后方。即使在不便行动的国家,坦克部队也证明它们适于采用德军步兵所擅长的渗透战术。 作战略图10.5 坦克师抵达默兹河   到5月12日傍晚,进军3天之后,德军已经抵达默兹河。5月12-13日夜间,德军坦克师的车辆打开前灯快速接近该河,并计划于第二天发起进攻。2个装甲师将抵达默兹河北部的迪南,2个师位于中部的蒙泰米,3个位于南部的色当。虽然乔治斯和甘末林都意识到他们在阿登山区所面临的德军比原来预想的更多,但仍未察觉德军企图。5月11日,乔治斯虽然命令其预备队按最初计划向前运动,但基于早先对其军队部署中部薄弱区的担心,所派的5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都给了第二集团军。他之所以加强第二集团军,是因为他毫不怀疑,德军将实施迂回,并会把主要方向指向第二集团军的翼侧,其目的是到达面向德国的筑垒地域部队的后方。这种机动企图早在1914年德军就曾尝试过。   乔治斯以投入预备队的方式开始增强默兹河的南部防线,这是战线的一部分。尽管乔治斯没有意识到,但实际上在该地区他所拥有的部队比计划的更少。法军以2个二级预备役师占领了色当周围地区,而向其进攻的却是德军的3个坦克师。法军的预备役师不仅只有20名正规军官,而且部队士气低落、训练缺乏。两个师的兵员都仅在十多年前受过一年半的训练,现实战斗效能完全得益于自9月动员以来所进行的训练科目。这些科目的训练质量因单位而异,而部署在色当的两个师的下属单位在5月10日前的7个月中,却几乎没有从这些科目的训练中取得任何效果。此外,这些部队还没有完成反坦克和防空武器的补充。就算这些部队受过良好训练,开战以来它们的任务也只是警戒毫无战事的防区。   再往北的迪南附近,一个现役摩托化师连接着第九集团军和配置在那慕尔以北的第一集团军的右翼,并有2个一级预备役师正在开进,准备占领该师右翼的阵地。这2个预备役师有23%的正规军官和17%的正规土官。虽然两个师距离目的地都很远,但他们计算了充足的时间,因为法国既没有想到德军会在5月16日前抵达默兹河,更没有想到此后不久就会发起进攻。但是德军到达得比法国人预料的更早,尽管到达的只有1个师所属的乘卡车行军的2个营。而在德军到达默兹河时,所有法国部队均未到达。5月13日晨,第9集团军3个师的27个营中只有19个到达默兹河。此时,法军在默兹河战线上平均每6英里正面只有不足1个师的兵力,其中还算上了1个很弱的骑兵师。这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最小的兵力密度。除骑兵师外,有一个师据守15英里正面,而另一个师则据守21英里。在法军作战条令中,每个师的防御正面不得大于5-6英里。   德军2个坦克师对位于迪南的尚未完全占领阵地且未做好准备的法军部队发起进攻,并立即取得重要胜利。甚至在5月13日发起攻击的前夜,能征善战的欧文·隆美尔将军麾下的德军就已经渡过了默兹河。5月13日全天,领导有方、作战经验丰富的德军士兵不断涌过默兹河,炮兵和坦克火炮则在岸边给予火力支援。胆量、能力和坚韧使德军在对岸站稳了脚跟;工兵开始架设浮桥,反坦克炮和坦克也开始输送过河。    5月13日日终时分,尽管不得不对付周边法军小股部队的抵抗,但德军已由默兹河向内陆推进了2英里,并控制了3英里宽的河岸。法军实施了2次缺乏组织的反冲击,其中一次是骑兵师的坦克部队实施的,但均被德军击败。第二天,正当扩大登陆场,并使用刚建成的舟桥通过坦克之时,德军又击退了法军一次无力的反冲击。接着,德军3个步兵师加入战斗,会同2个装甲师把登陆场向纵深扩展了10-12英里。尽管法军又调上来另一个师,但德军滩头阵地的扩展,使其防线上各个师的正面几乎达到10英里。 作战略图10.6 法军从迪南溃退   由于放弃了迪南沿河防线,兵力薄弱、战线绵长的法军防线面临着被拥有2个坦克师(装备有500多辆坦克)的德军突破的危险。法军惟一的预备队第一装甲师行动迟缓,最初是因为铁路输送时遭到德军空袭的迟滞,后来又因为等待上级关于支援迪南方向还是支援戴尔防线的决定,最后则是因为司令部工作效率低下,燃料补给安排极差。直到5月14日黄昏,它才到达第二天实施反击的出发阵地,但此时它所面临的是一个更强大的敌人。这个敌人在波兰作战的背景上又增加了勇敢而又顺利地渡过默兹河的战绩。   与此相反,南部的蒙泰米周围,战事的发展基本符合法军的计划。在这里,5月13日德军2个坦克师中的1个试图渡河,但没成功;14日,2个刚刚在南部渡河未成的步兵师与之会合。法国守备师是一支扼守默兹河中部防区的现役部队,自战争开始时就已占领了阵地。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占有熟悉其整个阵地的优势,沿河岸筑有坚固工事,并有极好的炮兵观察点。当德军士兵企图用橡皮船渡河时,法军的机枪和准确的炮火击退了他们,乘船的士兵尚未被击毙或击伤,火力就击穿了他们的橡皮艇。两天来,只有很少的德军士兵到达对岸,但是在法军的炮火和反击面前,只能勉强守在原地。   由于缺乏突然性和炮兵优势,德军没有取得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同条件下对预有准备防御之敌进攻相同的成功。由于构筑了良好的工事,这里为数不多的法国人(法军现役师的代表)以行动表明,在熟悉地形的筑垒防御中,经过充分训练但缺乏作战经验的士兵也能有良好表现。这些在默兹河防御的法军,在炮兵按照观察员指示准确射击,机枪射手从混凝土工事、隐蔽良好且构筑有堑壕的支撑点向河面扫射等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德军得益于波兰战役的战术技能上的优势,在这里却无用武之地;而其大量坦克在默兹河天然障碍面前也无能为力。   但是在南部的色当附近,德军的进攻甚至比北部迪南附近取得的进展更大。在那里,德军计划用3个坦克师渡河粉碎法国2个缺乏训练的二级预备役师的抵抗。每个坦克师都对进攻作了周密计划,中央的第1坦克师在其原有3个步兵营的基础上又加强了1个工兵营和4个步兵营,并得到其他两个师炮兵火力的支援。法军只有1个师,也就是第五十五师,收到了德军军长兼坦克专家古德里安麾下3个坦克师将于5月13日下午3时发起进攻的情报。   但是,法军军长不相信德军能于13日发起进攻,因为他认为德军要等到重型炮兵到达后才能发起进攻。然而,古德里安是战术航空兵和坦克师的鼓吹者,他有高空水平轰炸机300架、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各200架的支援。由于他能够以这些飞机替代重型炮兵实施火力支援,所以他计划立即发起一次典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式的进攻。紧接着,德军发动了强大空中突击,而法军在第9和第2集团军的整个战线,只出动了250多架次飞机。据悉,他们击落了21架德军飞机,而自己损失了12架。   在德军步兵试图乘橡皮艇强渡60码宽的默兹河之前,德军中型轰炸机就于上午7时从高空开始了袭击。中午120架俯冲式轰炸机每架投放了2枚500磅重的炸弹。由于一枚500磅的炸弹与10英寸炮弹的重量差不多,而且薄壳的炸弹装药比炮弹装的多得多,所以飞机对法军部队的突击效果相当于许多超重型火炮。虽然轰炸机没有炮兵精度高,但是他们的巨型炸弹确实具有破坏力,它掀起的烟云,使许多法军师的后备役老兵惊惶失措,也驱使许多炮兵士兵急于寻找掩蔽部而不是向集中在默兹河东岸的德军射击。这种高强度的空袭一直持续了3个多小时,而后向法军阵地的后方延伸。   下午3时,德军第1装甲师发起攻击,并立即取得了成功。进攻中它们只遭到少量零星炮火和微弱的机枪射击,训练有素、技术熟练的德军毫不费力地渡过默兹河,并完全制服了意志消沉的防御者。到下午4点,德军工兵已开设了一个渡口,半小时之后开始架桥。其他两个装甲师由于没有得到空军的支援,面对据壕防御的步兵和强大的炮兵火力,突击多次失利,只有少量人员渡过了河。但是第1坦克师在夜间取得显著进展,使德军的登陆场扩展到宽4英里,纵深6英里。   德军进攻的成功部分地归于法军第五十五师的自行瓦解。这些首次参战的法军士兵,士气低落、凝聚力缺乏、训练不足,在夜间面临强大空袭和德军第1坦克师进攻的快速胜利时便惊慌逃窜。第五十五师逃跑的士兵错把己方的坦克当作德军的坦克,将失败的情绪扩散到后方和右翼的第七十一师,而当时七十一师既没有遭到轰炸,防御也没有失利,甚至还以加强它的炮兵支援了五十五师。   当军心涣散的法国士兵于当夜和5月13-14日凌晨溃退的时候,乔治斯就认识到了这场灾难的后果。14日凌晨3时,到其司令部的访问者发现他在为前线崩溃以及德军在阿登地区、比利时和荷兰以料想不到的速度推进的现实而伤心落泪。尽管他刚命令2个师增援第九集团军的右翼,并命令装甲师加速运动,但是他明白这些部队以及先前命令增援第二集团军的预备队在5月14日是不可能赶到的。虽然14日这天乔治斯看起来身体不适,并显露出紧张情绪,但他和他的司令部还在继续发挥作用。然而,极力效仿霞飞元帅虚伪沉着风度的甘末林将军却没有认为事态已发展到有必要进行干预的程度。5月14日,乔治斯已耗尽了他的预备队,便命令从驻守在法德边境的部队撤出1个军又1个师。   在5月14日的色当登陆场,虽然法军军长很快就使用1个由坦克营支援的步兵团实施反击,但事态的发展还是充分证明了乔治斯在凌晨的担心是正确的。法军对德军步兵和坦克的反击一开始取得了成功,但德军的坦克立即实施反冲击,并以巨大代价击退了法军的步兵和坦克。这次反冲击是第七十一师崩溃的序幕,该师有病的师长带头逃窜,全师随即土崩瓦解。   抓住了法军的弱点,强悍精明的古德里安将军命令其3个坦克师中的2个向西发起进攻,留下步兵团和1个坦克师防守登陆场,以免遭到当地法军预备队的微弱反击,以及早被德军空军发现的正沿铁路和公路向色当运动的法军新锐部队的突击。这些部队在德国空军的突击下,已经损伤过半。虽然德军向西进攻的坦克师面对法军推进到突破口的1个二级预备役师、1个旅的殖民地职业部队和1个骑兵师,但德军还是成功地向西推进了6英里,而且在当夜2个装甲师均完成了前出运动,做好了15日晨再次发起进攻的准备。古德里安的下级指挥官们担心法军会从南侧实施反击,反对如此冒险的进攻,但是古德里安成功地坚持了自己的企图。   德军指挥官之所以担心,很可能是因为当天盟军空军的行动已显示出对在色当渡过默兹河的德军极大的关注。5月14日,盟军对色当的桥梁实施了5次独立的袭击。其中一次,共出动了67架英国老式单引擎轰炸机,并有比此数量更多的战斗机护航。但是德军高炮和战斗机给予迎头痛击,击落32架英国、7架法国轰炸机,可能还有40架战斗机遭到毁伤。要击中桥梁是很困难的,它们只受到了极小的破坏。实际上,当日白天盟军的轰炸机部队受到重创。由于盟国战斗机的生产能力大,足以抵消其损失量,所以其空中力量成为对付德军飞机的一种基本防御力量。尽管战斗机,特别是法国装有加农炮的战斗机,只能装载小型炸弹,但仍能对道路上的车辆和部队实施对地攻击。    5月15日是德军进攻的第6天,法国面临一个全新的态势:德军在色当、迪南周围已经站稳了脚根。德军登陆场的扩大削弱了法军防线,降低了防御法军的兵力密度,而德军的坦克师已全部渡河,其中800辆位于色当方向,500辆位于迪南方向。如此大量集中的坦克面对仓促掘壕据守、反坦克炮和地雷极少,而且没有天然障碍可资凭借的薄弱防御,是根本不可能失败的。再者,士气旺盛而又拥有优势的德军,在每个登陆场均处于内线,因此他们能够在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实施进攻敌人时,而在其余两个方向实施防御。 作战略图10.7 德军坦克师在色当的突破    5月15日,古德里安将军在色当方向利用已有阵地继续向西进攻,粉碎了法军的坚决抵抗。其当面的法国殖民地旅一直抵抗至兵力损失30%,德军击毙了该旅的2名上校,并俘虏了另一名上校。在稍远的南线,法军两天前派出的预备队中的1个现役团,由于指挥得力,训练有素,坚守了整整一个白天,只是在兵力损失达1/3,击毁20辆德军坦克而自己损失了所有反坦克火炮之后才撤退。在该团的防御战斗中,他们得到了3辆作为固定火力发射点的32吨夏尔-B型坦克的火力支援。这种坦克几乎是德军最大型坦克的2倍。在此次战役中,夏尔-B型坦克多次显示了它的威力。这一方面显示了法军坦克装甲政策的明智之处,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德军37毫米反坦克炮的弱点。击败了法军的这些部队,使德军能够调头向北,攻击法军1个二级预备役师防守的防线。在拥有500辆坦克和富有战斗经验的德军老兵进攻面前,法军薄弱的防线一触即溃。古德里安的坦克师于5月15日完成了向西进攻的突破。   在古德里安集中兵力突贯法军仓促准备的防线的同时,他的其余部队阻止了乔治斯将军前一天
/
本文档为【欧洲战争艺术 第十章 现代战争的顶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