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从_人机大战_到人机共生_童天湘

从_人机大战_到人机共生_童天湘

2014-02-09 8页 pdf 232KB 1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8516

暂无简介

举报
从_人机大战_到人机共生_童天湘   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 13, No . 9, 1997 从 “人机大战”到人机共生 童 天 湘   1997年 5 月 3日- 11 日, 人和机器进行一场世 纪之战。最终 IBM 的计算机 “深蓝”以 3. 5: 2. 5 战 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这与克隆羊进 而可能克隆人的科技进步一样 ,令世人震惊。如果说 克隆人是 “伦理原子弹”, 那么机器战胜人便是 “理 性氢弹”。科学无禁区, 必将冲破任何伦理、道理和 人性尊严的阻碍, 导致 21世纪掀起一场伟大的智能 革命, 创造出人机共生的智能社会。 ...
从_人机大战_到人机共生_童天湘
  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 13, No . 9, 1997 从 “人机大战”到人机共生 童 天 湘   1997年 5 月 3日- 11 日, 人和机器进行一场世 纪之战。最终 IBM 的计算机 “深蓝”以 3. 5: 2. 5 战 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这与克隆羊进 而可能克隆人的科技进步一样 ,令世人震惊。如果说 克隆人是 “伦理原子弹”, 那么机器战胜人便是 “理 性氢弹”。科学无禁区, 必将冲破任何伦理、道理和 人性尊严的阻碍, 导致 21世纪掀起一场伟大的智能 革命, 创造出人机共生的智能社会。 神话与现实   早在 1957 年, 也就是在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科学 形成之后的第一年, 人工智能奠基人之一、美国心理 学家、决策理论家(不久之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卡内基- 梅隆大学教授西蒙 ( H. A . simon) 就预言: “在10 年内, 数字计算机将成为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除非按规则不许它参加比赛”。〔1〕可是 10 年过去了, 计算机棋手并未成为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因此, 美 国哲学家德雷福斯 ( H. L . Drey fus) 讽刺说, 这是 “他们创造出来的神话”。他认为, “关于人工智能研 究, 与其说象科学不如说象炼金术”。〔1〕然而, 现在神 话已变成现实, 计算机终于打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 军。也是人工智能的一次胜利。尽管如此 , 我们毕竟 等了 40 年, 这个世界冠军实在来得太晚。的确, 人 工智能即有成就, 也有挫折,这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共 同命运。   机器在体力方面早就超过人, 它能不能在智力 方面也可超过人? 这是哲学上和科学上长期争论的 问题。事实胜于雄辨。如果你认为机器在智力方面也 能超过人, 那末你最好把这样的机器造出来。进行这 种智力实验最好的选择, 就是机器下棋。在大多数西 方人的观念中, 奕棋 (国际象棋) 是纯智力竞赛,   棋赛是智力的试金石。1950 年, 英国著名计算数学 家图灵 ( A . M . T ur ing ) 发表《机器能够思维吗?》一 文, 他希望“在一切纯智力领域内, 机器将是最终和 人相竞争。但是, 最好从哪一个领域开始呢?⋯⋯许 多人以为, 像奕棋这种很抽象的活动也许是最好的 领 域。”〔2〕 1956 年, 信 息 论 创 始 人 申 农 ( C. E. Shannnon) 发表 《奕棋机》一文。他认为 “奕 棋问题的研究是想发展可以有实际的应用的技术”。 从“奕棋机开始进行研究是很理想的。不管是在容许 的动作 (走棋子) 方面, 还是最终的目标方面 (将 死) , 问题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这既不是简单到了平 凡无奇的地步,而又不难求出令人满意的解答。在给 出机器在这类推理方面的能力的明确量度标准之 后, 这样一个机器可以作为人的对手。”〔2〕   实际上, 奕棋机问题早就提出来了。18 世纪末 和19 世纪初, 匈牙利发明家沃耳夫岗·冯·凯姆丕 林用一个称作马艾泽耳自动装置的奕棋机在欧洲大 陆招摇过市, 获得大量观众, 轰动一时。那时出现了 许多想解释它的操作的论文, 而大多数分析家十分 正确地指出, 这个所谓自动奕棋机是由一个藏在里 面的奕棋能手操作的。这不是神话而是骗局。   1914 年, 西班牙发明家 L·托累士·伊·魁伯 多进行了一次诚实的设计奕棋机的尝试, 他设计了 一个奕一局残棋 (由王和堡垒对王) 的装置。奕王和 堡垒一边的机器不管它的人类对手怎样走, 可以在 几步之内将死对方。   自从计算机问世之后, 人们才开始探索运用计 算机奕棋问题。并且博奕 (机器下棋也是一种博奕) 成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期望在 1957 年以后的 10 年内能使计算机棋手成为国际象棋的 世界冠军。然而,第一个 10年确实是令人失望的。纽 厄尔、肖和西蒙的程序走法合乎规则但很不高明,在 1 它的最后一次正式比赛 ( 1960 年 10 月) 中, 没走上 35走, 就被一个年方 10岁的新手击败。机器下棋没 有取得什么好的成绩, 不能不说是人工智能的一次 挫折。德雷福斯却幸灾乐祸地评论说:    “当纽厄尔等人的程序输了五、六局棋的时候 ——在中局中, 他们创造出来的神话正被棋师们挫 败——他们保持沉默。三年后, 他们又开口讲话时, 却没有讲出他们的困难和失望之处, 而是好像又从 那个神话中止处接续了下去: 西蒙在《行为科学》上 发表了一篇文章, 宣布有一个程序,高度创造性地下 了几盘象棋残局, 其中含有‘一些组棋史中所记 载的一样困难’。文章中提了提这个程序把这些残局 限制为必须连续将军从而大大减少了相关棋步的数 量, 但并没有对此加以强调。相反, 这里面包含着即 使在中局中用近似简单启发法也可下至棋师水平的 意思, 这是会把人引入歧途的。因此, 这篇文章给人 的印象是: 对博弈的预测几乎已经实现了。由于有了 这种进展, 随时随地都可以宣称说有象棋冠军的出 现。一位苏联控制论者当听到了西蒙对十年间所作 的估计时, 确实把这一估计说成是 ‘保守的’。兰德 公司的弗里德- 格鲁恩伯格 ( Fr ed GRuenberger ) 提出成为世界冠军还不够劲——我们的目标应该是 ‘一个比任何人下得都要好的程序’。这种愈演愈烈 的混乱, 使人们想起了那种理应神奇的能分泌出为 自身呼吸所需泡沫的法国兽。    “格林布拉特即使在 Mac Hdck (程序) 的全 盛时期也不曾做出任何预言, 这可谓他的一大功绩。 而至于西蒙和他们的世界冠军程序, 是足有十个年 头过去了, 计算机实现起来充其量不过是 C 级业余 棋手。”〔1〕   格林布拉特编制的下棋程序 M ac Hack 有较 强的能力, 它参加了一些比赛, 赢了好几盘棋, 还击 败了这位程序设计者, 展现了机器棋手的潜力。因 此, 1966 年, M IT (麻省理工学院) 机器人工程的 第二把手帕波特正确地评价说, “西蒙的预言作为对 该领域研究者们认为是不久将来的一种可能目标的 表述, 是合情合理的。”〔1〕从原则上说,设计出世界冠 军的国际象棋程序是完全可能的。   这个“不久的将来”, 既不是第二个 10年, 也不 是第三个 10 年, 而是第四个 10 年。从 1989 年开始, 机器棋手终于可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进行较量, 而 且展开了一次又一次 “人机大战”如今已是第三次。   第一次“人机大战”于 1989 年 10 月在纽约艺术 馆进行。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与名为 “深 思”的计算机对奕“深思”是卡内基- 梅隆大学创造 的, 它每一步棋能 “考虑”6500万个可能性。显然, 这是人做不到的。然而, 比赛进行两局, 结果都是卡 斯帕罗夫获胜, 因而得到 1 万美元的奖金。   卡斯帕罗夫下棋能力的打分是 2780, “深思”只 有 2550, 稍高于一些象棋大师的平均分。卡斯帕罗 夫认为,计算机缺乏足够的辨别和想像能力,它无法 意识到它将陷于困境。但他又说, “计算机将来还可 以大大改进。在两三年内, 它可以同最厉害的象棋大 师较量”。   第二次 “人机大战”于 1996年 2月, 在费城由 IBM 公司的超级计算机 “深蓝”与卡斯帕罗夫比赛 “深蓝”凭自己每秒能运算 1 亿次的实力, 在第一盘 交锋中勇敢地击败了它的对手, 成为世界上第一台、 第一次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的机器棋手。然而好景 不长,卡斯帕罗夫凭自己的经验,在后五盘中发挥出 色, 最终以 3 胜 2 平 1 负, 总比分 4: 2 打败 “深 蓝”。人称卡斯帕罗夫捍卫了“人类的尊严”。机器没 有 “尊严”可言, 它会甘心失败吗? 不论怎样, 机器 毕竟在第一盘战胜过世界冠军, 人工智能毕竟不是 幻想。   第三次 “人机大战”于 1997年 5 月在纽约曼哈 顿进行, 仍然是 IBM 的超级计算机 “深蓝”与国际 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对阵。这是决定命运的一 次决战, 赛前双方都作了准备 “深蓝” ( Deep  Blue ) 已经变成 “更深的蓝”( Ceeper Blue) , 速度 较去年快 1 倍, 达到每秒运算 2亿次, 它是 “更快、 更灵、更深蓝”, 专门对付卡斯帕罗夫, 向人类智能 挑战。卡斯帕罗夫也不示弱, 决心还要战胜“深蓝”, 为捍卫人类尊严而战。遗憾的是, 这位 12 年来无敌 手的棋王, 居然被一台机器打败。在 6 局比赛中, “深蓝”2 胜 3 平 1负 , 以 3. 5: 2. 5 的总比分战胜卡 斯帕罗夫。他在最后一局, 完全丧失了斗志, 不到 1 小时便举手投降。往日的冠军风彩, 今日不见 了。       难道就这样失去了人的尊严?不,卡斯帕罗夫不 服气,他还要为人类尊严再战。再战, 也许他会胜利, 最终捍卫人类尊严。或许他还会失败, 又意味着什 么? 等着瞧吧, 好戏在后面。 2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 13 卷 第 9 期   然而机器却十分平静, 它败不馁、胜不骄, 就连 70万美元的奖金也分文不取, 只是默默地展现机器 的智能。如果电脑有自我意识,它也会认为自己是迟 到的冠军, 而不会像卡斯帕罗夫那样认为要等到 2010 年。不论你怎样想, 是惊讶还是哀叹, 或是喜 悦, 这一天终于来到。我们只能面对现实, 展望未 来。     机器的智能   棋赛是一种博奕。虽然博奕和游戏都是一个英 文词 game, 但国际象棋比赛毕竟不是简单的儿童游 戏。博奕是对策, 需要博奕论 ( Thero y  o f  Gam es) 或对策论进行研究。1994 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就发给了三位博奕论的研究者。我国著名的哲学 家和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称博奕论为竞赛论。并指 出数学家冯·诺依曼 ( John Von Neuamnn) 和经 济学家摩根斯特恩 ( Dskar Morgenstein) 合著的 《竞赛论和经济行为》开创了一门数学和经济学的交 叉学科。他认为: “第三类是 ‘实力性和策略性的竞 赛’。按照这种竞赛的规则, 参加者实力强的和策略 运用得当的, 就会取胜, 相反的就会失败。这里说的 实力, 包括智力和狭义的体力。智力也是一种蕴藏在 一个人身体之内的力量, 而且它同一个人整个身体 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各种棋类、牌类竞赛都已 经很正确地列入体育竞赛的范围之内。”〔3〕   在这一类竞赛中, 参加者的素质对胜负起决定 性作用。就棋赛而言, 智力 素质是关键。但外部因 素、体力因素和心理因素也有影响。卡斯帕罗夫这次 与 “深蓝”的竞赛, 承受了 “沉重的压力”, 他赛后 在记者招待会上说, “我已经没有力气了”。这说明卡 斯帕罗夫的败阵, 与他的体力不佳与心理波动有关, 可是计算机却没有这种现象,特别是这台“深蓝”, 它 是一台拥有 32 个节点的 IBM RS/ 6000SP 超级电 脑, 其程序是用 C 语言编写的, 操作系统是高度并 行系统, 在国际象棋比赛中为选手每步所分配的 3 分钟内计算 500 亿步, 具有 200 万开局和终局的数 据库。这是人不具备的。而恰恰是机器取胜的重要原 因。   然而, 棋赛毕竟是智力竞赛, 机器没有智能、仅 凭高速运算和高量存储就可取胜是难以想像的; 同 样一台没有生命的机器有智能也令人不易理解。卡 斯帕罗夫深有体会地说: “几年前, 对于计算机是否 拥有智慧我总是抱之一笑。这种很容易用智谋战胜 的机器固然计算得很快且多, 但是它能有智慧吗?计 算机本身分辨不出显而易见的相同或不同, 而是通 过千万次运算来区分, 这根本不能算是智慧。“然而 现在我不再那么肯定了。1996 年我在费城同 ‘深 蓝’的比赛迫使我重新考虑这个问题。有时我真的会 有这台机器偶尔也会有智慧的感觉。”〔4〕智慧是人脑 内在因素,智慧的外化体现为智能行为。机器战胜世 界冠军, 就其效果而言, 与人的智能行为是同等的。 因此, 既不能不说“更深的蓝”有智能, 也不能就说 机器智能与人的智能没有区别, 因为电脑与人脑在 一些功能上的相同,不等于在结构上也是相同的。正 是结构上的不同, 计算机才有高速运算和高量存储 的特点。   显然, 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是重要的。这次 “深 蓝”计划设计者之一的许峰雄指出,如何再加快电脑 运算速度应该是这次竞赛活动的意义所在。如果有 “最深的蓝 ( Deepest Blue)”, 它要战胜包括卡斯帕 罗夫、卡尔波夫、阿南德等人在内的所有高手, 按照 现代电脑国际象棋专家汤普森的看法, 它必须每秒 运算 10 亿次。固然运算速度越快越好; 但是, 如果 像 《亚洲周刊》( 1997 年 5 月 25日 ) 所说: “‘深 蓝’下棋只有‘穷举法’这一招, 根本没有任何学习 功能。”那末, 即使计算机每秒运算万亿次, 也是不 够用的。仅仅计算, 单凭 “穷举法”, 并非人工智能, 可能是人工愚蠢。果真如此, 机器就没有智能。   国际象棋有 10120的可能走步, 要穷尽所有的走 步,并从中选择了·最·佳的一步,即使用每秒运算万亿次的计算机, 也需要 10101年, 比地球的历史长得多。 除非地球毁灭了,计算机还能一直运算下去。这类问 题, 就是 “指数爆炸”, 或者说 “组合爆炸”是问题 本身性质决定的, 与机器的类型无关。因此, 不论是 机器还是人脑, 都不可能选择·最·佳的一步而确保绝对的胜利。相反, 追求“·最·佳”、“·最·优”有可能走向它的反面。西蒙用英国一句谚语提醒人们: “最好是 好的敌人”。   人脑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能避开“组合爆炸”, 下棋时可以走出 “高着”, 但不一定是 “最佳”的一 步。这恰恰是机器要向人脑学习的东西。虽然现在的 3 从 “人机大战”到人机共生  机器不能思维也没有 “直觉的方程式”, 但可以把人 处理问题的方式编入智能程序, 使不能思维的机器 也有智能, 使机器能做那些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做的 事, 也就是人工智能。   计算机模拟智能, 有两种方法: 一是算法, 二是 启发。所谓算法, 就是为了使问题得到一个解, 而规 定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所采取的步骤。一个算法, 就 是确定一个计算过程的一连串步骤, 它应满足两个 要求: ( 1)应用算法于一定的初始资料上 ,如有答案, 则必能在有限步骤内得出; ( 2)算法适用于解决一整 类问题, 而不只是某一特定问题。   所谓启发式, 按照“Heur istic”一词的原意, 是 “有助于发现的”或“发明的艺术”。启发式程序设计, 就是从人的智能行为中得到启发, 找出人解决实际 问题的规律性, 把一些技巧, 策略, 经验法则、简化 规则以及其他有助于求解复杂问题的方法, 编进程 序中。采用启发式设计的目的,一般是为了缩小所求 问题的解答的空间搜索范围。例如机器下棋, 采用启 发式程序设计, 就可以避免前面所说的那种“组合爆 炸”。   1962年, 塞缪尔 ( A . L . Samuel) 设计的下跳棋 的机器能打败美国一个州的棋赛前冠军罗伯特·尼 莱, 就是基于启发式的程序设计。他输了以后说: “我和这部机器下了一盘棋, 它完美无缺, 没有一步 失误。自从 1954年我最后一次比赛失败以来 , 就不 曾遇到过一个人, 棋力会象这部机器一样。”但是, 当 这部机器还是“生手”的时候, 甚至连会下跳棋的孩 子也能打败它, 只是经过许多回合之后才能转败为 胜, 原因就在于“积累经验”和 “进行学习”。这样, 机器能体现了人的智能。著名的塞缪尔程序之所以 取得成功, 因它应用了机器学习 ( Machine Learn- ing ) , 能依据经验改进操作。”〔5〕   虽然启发式方法对人工智能很有用 , 许多专家 系统采用了启发式程序设计。正是专家系统、知识工 程的兴起, 为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开辟了成功之 路。〔6〕但是, 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程序应当卑屈地模仿 人的认识过程, 而不利用计算机的特有长处——高 速运算和高量存储。这次 “深蓝”的取胜, 也说明机 器智能不必死板地模仿人脑。   因此, 设计国际象棋的程序, 并使机器在“人机 大战”中取胜, 理应将算法与启发两种方法结合起 来。虽然“深蓝”推理技术的资料尚未发表, 但国际 象棋大师、曾获美国全国冠军的本杰明的参与就具 有启发意义。他会把自己的棋艺、技巧、对策和经验 贡献给机器的。与本杰明一道工作的其他科学家认 为,本杰明帮助他们提高了计算机的能力,使它注意 到自己的阵地, 使它对战略的“理会”和某些棋子相 对重要性的鉴别更深刻。这也许是“深蓝”在选择较 佳策略等棋力因素方面有 “突飞猛进”的原因。    “深蓝”如何 “构想”象棋的每一步? 它对每步 棋作出决定前,有四个主要考虑: � 保王——电脑替 王所处位置的安全性估值, 以作出防卫棋步; � 步调 ——力求每一步皆有助于操控棋局; � 棋子——每 只棋子各有价值,但在不同位置和棋局的不同阶段, 价值会相对调整; 位置——电脑就棋子周围能够作 安全攻击的四方格数目估值。控制愈多四方格,愈处 于优势。这种“构想”, 显然是受到人类棋手的启发。   然而, “深蓝”没有人类棋手 “审时度势、纵观 全局”的能力, 它必需要经过几十亿步的运算, 因此 又必需采用算法。就此而言, “深蓝”在本质上不具 备判断能力, 没有全局观, 它只是在计算, 不停地快 速计算。甚至权衡利弊得失在机器内部也只不过体 现为某个函数的计算值“深蓝”不会“犹豫不决”, 它 只是根据某几个算法, 根据描述棋子位置、关系、着 法、可能的行走路线, 势力范围等等, 求解一个对奕 的优化着法顺序列, 并且按照对手的着法对每一步 重新计算, 重新估价, 调整策略。一旦算出几个可能 的着法的评价函数的值,比较它们的大小,就是选择 的理由。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对人类棋手而言体现 着一种结构, 潜在的势力对比甚至 “美的韵味”, 然 而在电脑 “眼里”, 只是位置的函数而已。”〔7〕   为了发挥“深蓝”的高速度和大容量的优势, 充 分利用算法的特点尤其重要。利用算法可以实现智 力量化, 把下棋走高着、取胜这样质的困难性, 化为 量的复杂性,运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大容量来解决。 这种把质的困难性化为量的复杂性。恰恰是由量变 到质变的反过程。然而, 哲学家只发现量变到质变的 规律,还未曾发现质变也可还原为量变。当计算机通 过复杂的计算解决质的困难性问题时, 又是由量变 到质变的过程。结果是困难性问题得到解决。便体现 了机器智能。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 便是又一例。 4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 13 卷 第 9 期    “深蓝”的软件系统是基于国际象棋知识的系 统, 建立了丰富的知识库, 输入 200万开局和终局的 棋谱, 是众多象棋大师的经验和知识的集成, 是集古 今智慧之大成, 也可称之为国际象棋专家系统, 至少 是利用了知识工程的方法。这一技术,在决胜局起了 决定作用。前 5局战平, 第 6 局 “深蓝”执白先行。 比赛以著名的卡罗- 卡恩防御开局, “深蓝”从知识 库中找到了这种开局的所有著名的对局 , 从而最终 取胜。   机器下棋要取胜, 就得有学习功能。如前所述, 塞缪尔的跳棋程序之成功就在于机器学习。西洋跳 棋有 1040的可能选择的走步, 比国际象棋简单, 它的 程序设计尚要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 按理国际象棋 的程序更要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早在 1961 年, 控 制论创始人维纳 ( No rber t Wiener ) 就特别谈到博 奕机的学习, 这种博奕机能使自己根据经验改进自 己行为的战略和战术。“让我们假定在每下了几盘棋 后, 机器都要求暂停而利用它的设备去作其它目的 的工作。在暂停的时间内, 它不去和对方下棋, 而是 对所有记录在它的记忆装置上的前面几局棋的情况 进行审查, 以便确定对各个子,对控子和移子等等的 不同估值给予什么权重, 才能最有利于取胜。这样, 机器就不但从自己的失败中学习而且从对方的胜利 中学习。现在它用新的一套权重值代替老的一套并 作为一部新的更好的机器来继续进行博奕, 这样的 机器就不再是一部死棋性的机器, 一次可以取胜它 的花招, 最后总归要失效。不但如此, 它还可以在时 间的进程中吸收对方的某些对策。”〔8〕他认为, 这样 的机器不易被击败。我想,它正好用来对付卡斯帕罗 夫的怪招。   “深蓝”获胜的一个秘密, 就是每场对局结束后, “深蓝”小组都会根据卡斯帕罗夫的情况, 相应地修 改特定的参数“深蓝”虽然不会思考, 但这些工作实 际上起到强迫它学习的 “作用”。这也是卡斯帕罗夫 始终找不到一个对付 “深蓝”的有效办法的主要原 因。〔9〕尽管这种学习与塞缪尔编制的能自行改进的 程序所实现的机器学习不同, 但毕竟不是“根本没有 任何学习功能””。只不过是由人辅助的机器学习, 体 现为“人机复合智能”。人机协作也是人工智能的一 条可行的现实途径。 人类的尊严   机器有智能, 它在“人机大战”中战胜人, 意味 着人类尊严的丧失吗?   卡斯帕罗夫赛后表示, 他的对手并不是“深蓝” 主机, 而是参与 “深蓝”计划的全体科学家, “是一 群人如何运用电脑的硬、软件来向一个人的智慧和 反应挑战”。所以, 《亚洲周刊》( 1997 年 5 月 25 日 的另一篇文章) 说, 电脑胜人脑, 华人是赢家”, 因 为这群人中的主要人物是来自台湾的许峰雄和谭崇 仁。这一看法是指电脑的背后是人, 它是由人制造 的, 也是由人操作的, 虽然电脑胜人脑, 实质上还是 人的胜利; 人的尊严不是降低了, 反而提高了。难怪 卡斯帕罗夫不服气, 仍然高傲! 可是别忘了, “深 蓝”的程序是自动运行的, 输赢不是许峰雄们暗中敲 定的。有时电脑走出的怪着, 令谭崇仁们也惊奇。   国际象棋联合会冠军卡尔波夫说, “深蓝”战胜 的只是一个人, 而不是人类。他认为, 这台计算机是 可以战胜的。这一看法意味着人类没有丧失尊严,只 有卡斯帕罗夫一个人丢了面子。因为卡尔波夫、世界 排名第二的棋手阿南德⋯⋯等人可以战胜 “深蓝”。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这些好手都失败了,或者说计算 机能战胜任何人, 人类尊严还能不动摇吗?   许峰雄认为,电脑和人脑下棋各有所得,其实都 是赢家。他还指出, 如何再加快电脑运算速度应该是 这次竞赛活动的意义所在, “因为节省时间毕竟是人 类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谭崇仁重申, 这项有历史 意义的应用科学实验是希望通过国际象棋这一规则 较简单的形式, 探讨充分发挥电脑系统解决复杂问 题的途径。将对药剂学对比研究,金融风险评估和各 种公共决策等产生助益。依据他们二人的见解,这次 竞赛应是科学的胜利,即检验了计算机的能力,也提 高了人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不涉及人类尊严问题。   计算机的能力还会再增强, IBM 正在为美国能 源部研制每秒运算 3 万亿次高超级计算机, 将用于 模拟核爆炸。这种新计算机是模拟武器试验计划中 的一种。叫做 “蓝色选择”。如果这种新计算机用于 下棋, 将会无敌手。更重要的是它可用于军事对策, 特别是未来战争是博奕型战争, 战争的胜负主要取 5 从 “人机大战”到人机共生  决智力而不是武力, 更需要对战略、策略进行对策模 拟。这样就能先进行一场虚拟战争, 再进入实战。下 棋是博奕, 战争是更大的博奕。计算机下棋只不过是 虚拟战争的前奏。因此, 不是电脑战胜人脑, 而是人 战胜人。试问人类尊严在何方?   不论是人的尊严还是人类尊严, 都需要作价值 判断。就这次“人机大战”而言, 由于负者只获得 40 万美元奖金而不是 70 万美元, 就认为失去人的尊 严, 这是金钱价值观。如果认为负者不如胜者智能 高, 这是智能价值观。能否由此而断定负者的智能价 值是 40 万美元呢? 实际上, 智能是无价之宝, 很难 用金钱来衡量。从智能价值观看, 智能是财富, 智能 是资源, 智能是比金钱、土地更为重要的资本。智能 就是力量, 它推动物质经济转向智能经济, 促进工业 社会进入智能社会, 导致世界财富的一次大转移, 转 移到开发智源、创造知识的高智者手中。世界首富比 尔·盖茨的财产达 140 亿美元, 就是由高智能创造 的, 是用高智能开发软件挣来的。然而至今还没有一 种经济学能阐述智能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 需要一种 新的智能经济学进行研究。   工业社会活动的中心人物是经济人。这种人, 讲 究经济效益, 追求物质财富, 视金钱为价值尺度, 难 免大鱼吃小鱼, 进行动物式的生存竞争。经济人实属 “经济动物”, “人为财死”与 “鸟为食亡”是同一类, 为了自己, 排斥他人。这种人的信条是: 人是自私的 动物, 机器奴隶是被利用的驯服工具, 在这里, 有什 么人的尊严、人类尊严!。   由工业社会发展到智能社会, 社会活动的中心 人物, 就由经济人转移到智能人。这种人 , 讲究思维 效率, 追求智力财富, 视智能为价值尺度 , 进行求发 展的智力竞争, 从而脱离动物式的生存竞争。   智能人的特点是具有智能价值观, 重视开发智 源, 既开发自然智源, 又开发人工智源, 并在开发智 源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能。从智能价值看, 机器智能 与人的智能都有价值, 应该一视同仁。机器智能既不 是洪水猛兽, 人的智能也不是唯我独尊。因此, 智能 机与智能人在智能面前一律平等,不受歧视, 不分尊 卑。   人类的尊严是上帝赋予的还是自封的? 上帝是 全能、全智的, 它只把智能、尊严给予男人和女人, 而不给动物和机器。如果是人类自封的,那末人类便 是全能、全智的, 他不允许机器分享智能。过去拉美 特里说: “人是机器”, 这是对神的挑战; 今天有人又 说 “机器是人”这是对人的挑战。   智能是人的特权吗? 它使人类具有至高无上的 尊严吗?   智能是人特有的,还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不同的 哲学观点, 有不同的回答。断定智能是人特有的, 必 然坚持“人为万物之灵”,故人有不可侵犯的尊严。这 是 “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   智能主义与 “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智能观不 同, 它坚持大智能观, 智能并非人特有的, 而是自然 演化的必然产物。智能主义由物理空间走向智能空 间。生物智能、 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在智能空间中 各就各位, 体现智能的层次性、阶梯性, 表明智能是 进化的、相互作用的。不同层次的智能, 智能度是不 同的。植物有很低的智能, 处于智能空间的一个极 端; 人有很高的智能, 处于智能空间的另一个极端; 石头没有智能, 处于智能空间的坐标原点。虽然, 动 物智能与人的智能处于同一智能空间, 但两者是有 区别的。动物智能只能处理信息、选择适应性行为; 人的智能则能处理知识,选择优化行为;机器是模拟 智能, 既可模拟动物智能, 又能模拟人的智能, 选择 相应性行为。〔10〕   然而,在地球的智能空间中,并不能容纳星外智 能, 何况宇宙中并非 “只有一个地球”, 尚需宇宙的 智能空间,容纳更多的星外智能。在那里有外星人的 智能, 外星动物的智能, 外星机器的智能。尽管地球 智能一直在寻找星外智能, 至今没有信息; 但是, 地 球的理智判断, 宇宙的智能空间不仅存在, 而且太 大,大到难以寻找的程度。很可能人类智能还处在宇 宙智能空间的最低层, 尚不具有可与星外智能进行 对话的能力。   智能是智力的外化, 是物质自我发展的高级现 象, 是自然演化的一个层圈: 地圈→生物圈→智力 圈。正是智力圈使演化着的宇宙进行自我认识,创造 星球文明, 展现智能的光辉五彩缤纷, 照亮全宇。人 的智能只不过是宇宙光环上的一个小小的亮点。如 果没有大自然的支撑,就会暗淡无光。只有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地球文明才会光芒万丈。只有人与机器和 平共外, 才会有人机文明的辉煌未来。 6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 13 卷 第 9 期 共生的社会   “人机大战”是人机竞争的序幕, 展现着一个新 时代即将来临。这个新时代, 我们称作智能时代。21 世纪 “人类将面临一场 ‘智能革命’, 人工智能是高 科技的核心, 生命科学是主导科学。”〔11〕看来, 智能 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 这种结合又 会促进智能革命。   1997年, 接连发生两大历史性的事件: 公开克 隆羊问世和机器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 “深蓝”冠 军和克隆“多莉”携手迎接新时代的来临。这两件事 好像是偶然的巧合, 实际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然而, 悲观主义者却垂头丧气、慌恐不安, 似乎大难临头, 人类尊严在一片哀叹声中消失。乐观主义者则欢心 鼓舞, 深信未来是美好的, 美好的未来需要去创造。 让我们用智慧和科学去创造未来,创造新事物, 创造 新社会。让我们抬起头、举双手来迎接智能革命。   智能革命由三股洪流汇合而成: 一是计算机发 展为智能机, 实现计算机革命;二是机器人发展为智 能机器人, 实现机器人革命;三是信息网络发展为智 能网络, 实现网络革命。于是, 信息高速公路就会发 展为智能高速公路, 通向智能社会,不是人们常说的 信息社会。所谓 “信息社会”, 只不过是工业社会向 智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并非一种独 立的社会形态。〔12〕   智能社会是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共同创造的。 正是智能机器实现智能的转换与利用而导致智能革 命。才会奇迹般地创造出智能社会。如果没有智能机 器放大人的智能, 人的智能仅仅依赖自然的进化, 则 是十分缓慢的。反之, 如果没有人的智能进步, 也就 没有机器智能的进步。因此,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是 彼此互补、相互促进的。两种智能的互补共进, 乃是 创造智能社会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并且是智能社 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 智能社会是人机共生的社会。在这个社会 里, 既有自然人, 也有机器人; 既有智能人, 也有智 能机。人和机器, 既和平共处, 又友好竞争。所以智 能社会也是人机竞争的社会。正是智能竞争推动智 能社会发展。和平、竞争与发展是智能社会的主流。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 没有发展也不会太平无事, 只 有和平竞争、共同发展, 才能共存共荣。   智能社会是高智结构的社会, 既需要人的高智 能,也需要机器智能。智能机器是新一代智能生产力 的代表,它使智力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智能生 产力系统的基本形式是人机智能系统, 它有两个基 本要素:人的高智能和智能机器。智能生产力推动智 能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智能社会的经济基础。如果 认为这样的智能社会也是神话, 那末这个神话也同 样会变为现实, 虽然包括智能技术在内的高技术是 智能社会的技术基础, 但这个社会的本质是由新知 识和高智能力决定的。实际上, 在现时代, 不论政治 斗争、经济竞争还是军事战争, 实质上都是智力战、 人才战,这已经不是空洞的言词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只不过在智能社会, 智力竞争取代生存竞争而成为 一种基本的竞争形式。   智能社会的智力竞争, 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人群 与人群之间的竞争,也体现在智能人与智能机之间。 因此, 智能社会中的人机共生, 是在竞争中寻求共 生, 又在共生中展开竞争。这种竞争有时很激烈, 乃 至出现工作职位的争夺战。当机器没有智能时, 它只 能放大人的体力, 可以代替人手工作, 在人机竞争中使 “人手贬值”, 抢了一些“蓝领”工人的饭碗; 当机器有 智能时, 它能放大人的智力, 可以代替人脑工作, 在人 机竞争中又使 “人脑贬值”, 抢了一些 “白领”职员的 饭碗。这叫做结构性的失业, 是难以避免的。    1986 年, 美 国 科 幻 小 说 家 阿 西 莫 夫 ( I. A simov ) 就考虑有一种潜在的危险, 也许是最大 的危险,就是机器人越来越高级,具有灵巧的双手和 多种感官, 最终会达到 “有几分理性的程度”。到了 那时,难道它们不会从人的手里接过越来越多、越来 越复杂、越来越有创造性的工作吗。”〔13〕岂不是真的 会像一位美国未来学家所说的那样, 我们进入到“无 工作所干的社会”, “我们人人都担心失业”吗?阿西 莫夫的回答是:“人毕竟是其高明之处, 不可及之外, 古往今来, 无不如此。如有机器人 (包括电子计算 机) 相助, 我们或许还有希望拯救自己和世 界。”〔13〕   固然人有高明之外, 但是机器智能发展的速度 比人的智能进化快得多,正在日益逼近人的智能。如 果人的智能不能加速进化, 也会落后的。因此, 人的 智能必须加速进化, 才能在持久的人机智能大战中 立于不败之地。 7 从 “人机大战”到人机共生    人脑的进化实在太缓慢, 我们再也不能等待自 然的恩赐, 该是掌握自己进化命运的时候了, 实现智 力的人工进化, 为什么我们利用生物技术能够改变 植物和动物的性状和品种、培育出集父母本的优良 性状于一身的生物新品种, 就不能利用生物技术改 变我们自己、从基因水平上提高人的智力呢?为什么 能克隆羊, 就不能克隆人呢?   现在克隆人主要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伦理问题。 然而, 人们的伦理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科学 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对于一对没有生育能 力的夫妇来说, 用自己的体细胞克隆一个孩子, 总比 自己的宠物更可爱, 也可感受 “天伦之乐”。从生物 多样性出发; 反对克隆人也不能自园其说。因为克隆 人还是人, 也会谈情说爱、生儿育女, 不同基因型的 克隆人之间的结合或与常人的结合所生后代, 具有 “杂交 “优势, 还可促进人类自身的进化。从法律上 禁止克隆人既不可取、也禁不住。禁止克隆人比禁止 地下核试验难得多, 即使有人 “地下克隆人”, 也很 难用技术检测手段发现它。中国不克隆人, 乌克兰要 克隆人, 美国法律禁止利用联邦经费克隆人, 但不禁 止私人资助克隆人。最近克林顿只是宣布 5年内不 得克隆人, 但允许进行克隆人的研究,为日后留有余 地。令人惊奇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哈罗德 ·瓦默斯宣布人体克隆“令人不能接受”,仅一周后, 他就在国会作证说, 他可以想象一对不育夫妇利用 克隆疗法帮助生育的情景。历史证明,任何政府法规 和宗教戒律都不能阻挡科学前进的步伐。宗教扼杀 科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天的教会不得不为 伽利略平反, 被迫承认进化论,还要宣布宗教裁判所 烧死布鲁诺是错误的。这是科学对偏见的胜利。   法律不能禁止克隆人, 但可限制克隆人的范围。 例如, 不允许克隆像希特勒那样的恶魔, 但允许克隆 像爱因斯坦那样的高智者, 这里仅指基因复制, 而不 是在思想、行为诸方面复制出一个完全一样的人。一 个人的高智能, 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环 境和教育的因素, 就智力进化而言,基因的遗传特征 是内因, 环境和教育是外因。内因是根据 , 外因是条 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天才人物的奥秘 也许就在这里。因此, 克隆高智人, 未必不是实现智 力的人工进化的一条途径, 为什么一定要 “禁止通 行”呢?   生物技术与智能技术的结合, 将会形成真正的 “智力工程”,加速智力的进化。在生物技术与智能技 术的结合点, 会研制出生物智能机, 从而成为 21 世 纪高科技革命的突破口。生物智能机体积可以很小, 甚至研制出纳米 ( 10- 9米) 生物智能机。这样小的 机器能够植入人脑, 形成一种新的人机共生形态 ——脑机共生体,从而成倍地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真 正进入人机共同思考的新时代。 参考资料    〔1〕Hubert L. Deryfus , What Comfw ters Can 't  Do, Harper & Row Pub lish ers , 1979. 中 译本休伯特·德雷福斯: 《计算机不能做什么》, 生活, 读者·新知三联书店, 1986。    〔2〕《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编缉部编: 《控制论哲学 问题译文集》(第一缉) 商务印书馆, 1965。    〔3〕于光远: 《漫谈竞赛论·漫谈聪明学》, 国际文化 出版公司, 1995。    〔4〕王匀煦: 《“深蓝”背后——闻所未闻的故事》, 《光明日报》, 1997年 5月 13日。   〔5〕Elaine Rich , Aat if icial Intelligence, Mc Graw - Hil l Book Company, 1983.   〔6〕A. Barr and E .A .Feigen baum  ( Eds ) Th e  Handbook of ARtif icial Intelligence, Vol. I, Pitman, 1981.   〔7〕段永朝: 《人的对手还是人》, 《计算机世界》1997 年第 9期。    〔8〕N. 维纳: 《控制论》, 科学出版社, 1985。   〔9〕王 炼: 《人机大战了犹未了》, 《人民日报》, 1997 年 5月 13日- 14日。    〔10〕童天湘: 《智能社会的形态描述》, 东北林业大 学出版社, 1996。    〔11〕朱丽兰: 《部署未来, 迎接挑战》, 《光明日报》, 1997年 1月 1日。    〔12〕童天湘: 《智能革命论》, 香港中华书局, 1992。   〔13〕I. 阿西莫夫: 《机器人·社会·未来》, 《交流》, 1986年第 2期。 【作者简介】童天湘, 1922年生, 中国社会科 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 员、科学、技术与社会 ( ST S) 研 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 会副理事长。 邮编 北京 100732 (本文责任编辑 马惠娣) 8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 13 卷 第 9 期
/
本文档为【从_人机大战_到人机共生_童天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