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到哪儿都不晕.

2014-02-07 6页 doc 230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到哪儿都不晕.到哪儿都不晕.   长假结束了,十五快来了,这段儿时间注定要“奔”忙了。哎!晕车晕机晕坐船,各种晕啊! 从医学上说,晕车、晕船和晕机统称为晕动病,这个病虽不属疑难杂症,但是由于症状令人非常难受。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缓解晕动症,还真有这么几个小妙招。 在出发之前: 1、踏上旅途之前,一定不能过饱或者过饿。饥饿乘座,因肠胃里空荡荡的,经颠簸容易出现体力不支和恶心、呕吐等现象;过饱或吃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平时我们习惯吃8~10分饱,那么出发前最好只吃4、5分饱,而这个量可以是你平时吃的饭量的一半左右...
到哪儿都不晕.
到哪儿都不晕.   长假结束了,十五快来了,这段儿时间注定要“奔”忙了。哎!晕车晕机晕坐船,各种晕啊! 从医学上说,晕车、晕船和晕机统称为晕动病,这个病虽不属疑难杂症,但是由于症状令人非常难受。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缓解晕动症,还真有这么几个小妙招。 在出发之前: 1、踏上旅途之前,一定不能过饱或者过饿。饥饿乘座,因肠胃里空荡荡的,经颠簸容易出现体力不支和恶心、呕吐等现象;过饱或吃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平时我们习惯吃8~10分饱,那么出发前最好只吃4、5分饱,而这个量可以是你平时吃的饭量的一半左右。 2、不要吃的太油腻,这样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如果胃里不能很好的消化食物,会很容易导致晕车。 3、不要吃产气的食物,比如牛奶,豆浆,含糖类比较高的食物。这些食物会让我们的肠胃有不舒服的感觉。 4、踏上旅程之前一定要睡个好觉,用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旅途,如果上车之前就已经不舒服了的话,我们要拿什么来对抗晕车之苦呢?睡眠充足,精神就好,可提高对乘车颠簸运动刺激的抗衡能力。     长途晕动族必备法宝:生姜、橘皮、风油精、伤湿止痛膏 1、在乘座前一小时,取伤湿止痛膏1片贴于肚脐(神阙穴)上。如乘座超过一天,第二天另换一贴。可以有效地预防晕眩现象的出现。 2、出发前可口含生姜2片,生姜能温胃止呕,这样恶心呕吐的症状便能大大减轻。 3、行驶途中将鲜姜片拿在手里,随时放在鼻孔下面闻一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将生姜片贴在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好,长时间粘贴一直到下车,可减轻或避免晕眩现象的出现。 4、乘座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两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也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5、 在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一些简单的小习惯来帮忙: 1、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就不容易晕车。 2、晕车药的口服时间应在乘坐交通工具前半小时,过早过晚都会导致效果不好或没有效果。 3、心情不要紧张,要保持精神放松,不要总想着会晕车。最好找个人跟你聊聊天,以分散注意力。 4、乘车时穿戴要舒适,不要穿太紧的衣服,应尽量穿着宽松一点的服饰。 5、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过分在体内游动,有助于预防晕车病的发生。 6、乘座位置要舒适、固定,运行时背部要有依靠,头部应适当固定,尽量避免过度的摆动。 7、搭乘汽车时,轮胎上方的位置震动力大,使人感到颠簸不断,有晕动症的人应尽可能避免坐这样的位置。 8、 有晕眩习惯的人乘座车船,要尽量选择坐比较平稳且与行使方向一致的座位。并且应保持空气的流通。 9、行程中不要低头看书、杂志、手机之类,也不要盯着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目光尽量看向远方的风景。如果可能, 最好闭目养神,若有睡魔侵袭,那就恭喜您尽快入睡为妙!   晕车真的发生了: 1、当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 2、如果晕眩现象比较严重时,可以用咬手指或捏大腿等方式,将痛觉妨碍晕车讯息送到大脑,这也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晕车现象。 记住四个穴位是随身自带的晕车药: 1、合谷穴: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也就是常说的“虎口”处。此穴位可直接作用于胃肠,有非常好的缓解头晕、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的作用。 2、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两筋之间。这个穴位通“心”,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按压内关穴是治晕车最常用的方法。 3、足三里:是指外膝眼下三寸处与胫骨前脊外一寸点的交叉部位。按压时须根据个人的耐受程度,按压上述穴位3-5分钟,感觉到有酸胀感时就可停止。 4、神阙穴:就是我们的肚脐眼,可以在肚脐放上清凉油,也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度按压,对于恶心呕吐腹胀的情况能起到预防和缓解的作用。
/
本文档为【到哪儿都不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