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地理知识点

地理知识点

2014-01-08 5页 doc 1M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9953

暂无简介

举报
地理知识点2006年中考知识点整理 中考知识点整理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考点讲解: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循环,一天内影子长度的变化都是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大致自转一周定为一个太阳日,一日约等于24小时。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转动叫公转。由于地球是侧着身子转的,所以地球的自转轴道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3.5°,叫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
地理知识点
2006年中考知识点整理 中考知识点整理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考点讲解: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循环,一天内影子长度的变化都是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大致自转一周定为一个太阳日,一日约等于24小时。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转动叫公转。由于地球是侧着身子转的,所以地球的自转轴道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3.5°,叫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的周年变化,极昼与极夜的出现从而在地球上产生四季的更替。夏季是一年内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季节。(直射点的范围,太阳高度角与影子的关系)公转一周时间365.2422天 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365.2422天) 1.二十四节气:节气是把季节和农业生产时序相结合的计时方法,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节气对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指导和预告作用。在北半球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一天称夏至(南半球刚好相反)24节气根据四季更替(地球公转)划分,24节气是阳历 2. 农历与月相:(形成原因: )(周期29.53天) 月相: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新月(塑)(初一,二)(有可能出现日食)——上弦月(初七,八)——满月(望)(十五,十六)整夜可见(—有可能出现月食)—下弦月(二十—,二十二)—新月。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称朔望月=29.53日。农历十五、十六是满月。(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农历:春节,端午,重阳,中秋,元宵),清明为阳历 2.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其他地区无直射 3. 太阳与月球: (月球总是同一面对着我们,为什么?) 月球概况:天然卫星,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本身不发光,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昼夜温差大,可达300℃,月球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大多数环形山是宇宙物体冲击月球表面和月球火山活动的产物。月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月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黑暗部分:平原和低地。明亮部分:山脉和高原(高地)(思考:有引力吗?) 太阳概况: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生氢核聚变)是气体组成的球,太阳是地球及人类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外部由内向外分三层:光球层(人眼直接可以看见)、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太阳表面温度较低处称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光球层)的活动周期是11年。日珥和耀斑产生于色球层,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日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496×108千米。(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什么?) 4.太阳活动与人类: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风过于强烈时,将会A、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B、产生磁暴现象,冲击电网。C、在地球两极地区上空形成极光。 D、危及星际航行。E、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健康。 当太阳黑子和耀斑活动增强时,太阳光中过强的 紫外线对皮肤造成损伤。 5. 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万千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九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都不停地自转,同时也自西向东地绕太阳公转。 •行星: •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木星和土星。 •它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卫星多。 •木星是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 • 木星上有大红斑(怎样形成的?) •木星赤道南侧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涡。 •思考:土星上的光环是什么?•由各种尘埃和固体小块组成。 •水星上没有空气,布满了环形山。 •金星和火星有点像地球,是固体星,表面有大气,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木星和土星有固体的核心和几万千米厚的氢、氦等构成的大气。 •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都笼罩着氢和甲烷气体。 慧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拖着尾巴的星星) 构成: 彗核: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组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涝灾害言重。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 大约76年一次(中国最早发现) 哈雷慧星: 最远的行星—体积最大的行星—— 体积最小的行星公转周期 6、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关注神五,神六 7、银河系:由恒星(像太阳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和星际物质组成。 1光年=94 608亿千米(距离单位) 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 形状:侧看:中间厚、四周薄的圆饼 正看:象一个大旋涡,由四条螺旋状旋臂从中间伸出。 从地球上看:象一条横贯夜空的银河(太阳在中心吗?) (5)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赤道平面附近,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1光年约94605亿千米),太阳系作为一颗普通的恒星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8宇宙:(无边的,膨胀的) 星系:由几亿甚至上万亿颗恒星和星际气体以及尘埃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叫星系。星系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银河系只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一个星系。 宇宙:宇宙是均匀的、膨胀的,宇宙起源于大爆炸。证据哈勃对星系光谱的研究 宇宙的构成是: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宇宙 地球的演化:诞生46亿年,炽热的熔岩球,38亿年生命在原始海洋中诞生。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化学起源与外星起源(各自的证据是什么) 9、探索宇宙 宇宙是广阔无限的,无始无终的,但我们看到的宇宙始有限的。 P116说明:随着宇宙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将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肉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探测器)——载人航天器 旧阶段(地球上) 新阶段(走出地球) 2、探索宇宙的目的,利用宇宙的 (1)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宇航衣,银白),失重状态 (例如太空种子,果实大,但只能种一年) (2)太阳能资源 (3)矿产资源(如月球) (宇航服应具备的功能?) 3、负面影响——太空垃圾 处理:(1)推到其他地方 (2)回收 4、航天器:航天器可以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大类。无人航天器主要包括:人造卫星、无人航天飞机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主要有载人航天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航天器的高位置以及宇宙空间的高洁净、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都是非常有用的空间资源。 (二)人类生存的地球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40000千米。 列举地球是球体的方法:1)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2)登高望远(3)天涯海角总走不到边(4)麦哲伦的环球航行(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 2. 地球内部结构: 圈层结构:从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地幔顶部、地壳组成岩石圈,地幔的岩石圈下部为软流层) 3.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是剧烈的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内力作用)(形成的原因) 4.火山地震分布及地震灾害预防活动 (1)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2)原因:地壳变动 (3)防震自救的措施: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4)板快构造学说: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创建。 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 4.大陆漂移说(魏格纳)证据是什么?(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 板块学说: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陆和海底的板块都在软流圈上“漂浮” 不断地发生:碰撞(形成山脉)和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交界处是火山和地震最集中的地带。 (六大板块的位置与名称,日本地震形成的原因)(与我国(亚欧板块)相接的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5.外力作用对地下的影响:外力作用主要指风力(风蚀城堡)流水(平原和三角洲,溶洞),冰川(角峰,冰斗谷)波浪,生物,它对地形的影响缓慢而持久,使地面变得平坦,内力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 6、土壤:土壤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构成。(如何证明)土壤一般可分为砂土、粘土和壤土。砂土通气性能好,但保持水的性能差,容易使植物缺水;粘土保持水的性能很好,但容易积水,透气性能很差,这样会使植物根系腐烂;壤土中砂粒和粘粒的比例适中,壤土通气和保持水分性能都好,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植被对土壤有保护作用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的开发。 (一)土壤的污染的原因 (1).化学污染: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土壤板结)使用,都 可能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2).生物性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污染。 (3).物理污染:如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白色污染。 (二)土壤的过度开发也是土壤资源受到破坏的最大威胁之一。 如过度的放牧或者过度的垦荒等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盐渍化,使地球上的土壤资源面临危机。 (三)自然因素(如风吹、下雨)也会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 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 10、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淡水占2.53﹪)(可利用0.3℅) .水循环的过程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丰富,冬春季短缺,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空间分布不均,东南部多,西北部少。2、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4。是世界的缺水国家之一。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富营养化污染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海水淡化,南水北调,建水库,水污染治理,节约用水 11. 天气和气候: ①天气:天气是一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如气温、湿度等)和大气现象(如云量、雾的能见度等)的综合,也就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的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天气是短时间尺度的大气过程,天气的主要组成要素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人工降雨的主要方式2种) ②气候:气候是一地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包括该地多年的大气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是概括了大量天气过程而显示出来的大气规律,是长时间尺度的大气过程,其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等。 ④我国东部季风气候:我国东部地区是季风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湿润程度较高,雨热同季,风向、降水随季节而显著更替,局部有旱涝和寒害的威胁,冬季南北气候差异显著,气温和热量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⑤我国西北地区干旱气候:西北地区深居欧亚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及受高山高原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到达,以致降水甚少,气候干旱,自东向西干旱程度逐渐增强,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大,但光照、热量资源丰富。 ⑥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和洪水。防灾和抗灾措施: (5).人工降雨 (1)冷云人工降雨 ①用飞机或气球把冷冻剂_一干冰喷撒到云中,使云内的温度迅速下降,这样过冷水滴极易冻结,从而可形成大量冰晶。冰晶增大增多,即可下落为雨。 ②云内播撒碘化银,形成大量人工冰核,从而使云中形成很多冰晶。冰晶增大增多,即可下落为雨。 (2)暖云人工降雨 用飞机(或高炮、火箭)向云层播撒氯化钙、氯化钠等吸湿性强的微粒,将这些微粒作为凝结核,在云中吸收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合并成为雨滴,降落为雨。 12 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PM2.5) 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像温室玻璃一样,来自太阳的光能能很好地穿过到达大地使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反射却很少能穿透这层二氧化碳,使得它具有保温作用。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滥砍滥伐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白色污染,臭氧的破坏,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重金属污染 13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本文档为【地理知识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