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华侨华人文献概述

华侨华人文献概述

2014-01-07 4页 doc 29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55820

暂无简介

举报
华侨华人文献概述一、20世纪以前的华侨史研究20世纪以前,还谈不上系统的华侨史研究,但在游历国外的航海家、旅行家和外交使节所写的游记和回忆录中,也记载了很多华侨的情况 华人华侨史文献概述 一、20世纪以前 20世纪以前,还谈不上系统的华侨史研究,但在游历国外的航海家、旅行家和外交使节所写的游记和回忆录中,也记载了很多华侨的情况。最早较详细记载海外华侨情况的,当推宋代朱彧所写的《萍洲可谈》,其中已谈到“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到了元代,江西南昌人汪大渊于14世纪初曾两次乘船访问东西洋各国,归国后于l394年写成《岛夷志略》,共10篇...
华侨华人文献概述
一、20世纪以前的华侨史研究20世纪以前,还谈不上系统的华侨史研究,但在游历国外的航海家、旅行家和外交使节所写的游记和回忆录中,也记载了很多华侨的情况 华人华侨史文献概述 一、20世纪以前 20世纪以前,还谈不上系统的华侨史研究,但在游历国外的航海家、旅行家和外交使节所写的游记和回忆录中,也记载了很多华侨的情况。最早较详细记载海外华侨情况的,当推宋代朱彧所写的《萍洲可谈》,其中已谈到“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到了元代,江西南昌人汪大渊于14世纪初曾两次乘船访问东西洋各国,归国后于l394年写成《岛夷志略》,共10篇,所记内容多为作者亲身经历的情况,直接谈到了中国人和当地人居住在一起。周达观于13世纪末随元使前往真腊(柬埔寨)居住一年,归国后写成《真腊风土记》,其中“贸易”条记有:“国人交易皆妇人能之,所以唐人到彼,必先纳一妇人者,兼亦利其能买卖故也。明代,15世纪初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费信、巩珍归国分别写成《瀛涯胜榄》、《星槎胜榄》和《西洋番国志》都详细具体地叙述了海外华人在当地的生活情况。明代福建漳州人张燮(xiè)有《东西洋考》,记载了17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对侨居马尼拉的华人进行的一次大屠杀和华人与菲律宾人联合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英勇斗争,可以说这是我国关于西方殖民者迫害海外华人的最早记录之一。清代这方面的著作就更多了。比较著名的有谢清高口述,扬炳南(一说吴兰修)笔录的《海录》。谢是广东梅县人,从小即出外当海员,遍游从越南到西北沿海的一带地区。他在《海录》中大量叙说了18世纪后期华人在上述地区从事垦殖、采矿、商业等活动情况。还王大海的《海岛逸志》、李钟钰的《新加坡风土记》,对西方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半岛后当地华人的情况,有比较翔实的记载。上面提到的这些著述,都还不能算是对海外华人情况专门的、系统的叙述。 最早记录华侨活动的一本专书是印尼(雅加达)华侨所写的《开吧历代史记》。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記载了从万历三十八年 的活动。还有一本类似的书《兰芳公司历代年册》,记述了18世纪中叶华人罗芳伯等在西加里曼丹开发金矿、建立行政组织以及他们与荷兰殖民者对抗的事迹。以上所举,不过是几个例子,但足以说明中国古代学者是注意到对华侨史研究的。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著述按今天的来衡量,还谈不上是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但这些都是作者对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的记载,都是第一手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20世纪以来的华侨史研究 (一)萌芽时期(20世纪初)。19世纪末叶,华侨在侨居国艰苦创业、惨淡经营,已有一部分人致富发达。就华人社会来说,经济地位已有所提高,社会组织也逐渐健全,汇归祖国赡养家庭的款项为数可观,一些华人还开始投资于祖国的工商业。与此同时,一些在殖民地或欧美国家接受西方教育的华侨,在海外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的变法活动,思想和政治上的影响逐渐加强。在这一背景之下,国内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注意研究华侨问题。当时维新派创办的刊物如《新民丛报》、《清议报》、《时务报》等报刊上,已出现了有关华侨问题的报趋。如《清议报》刊登了檀香山华侨来稿“檀香山华人被虐惨状”,记载了1899—1900年间檀香山华人聚居区被焚的事件。1903年10月《新民丛报》发表“美国禁约问题”谈到了美国排挤歧视旅美华工的情况,并转引当时国外华侨报刊上的文章,主张华人起来抵制美货,以声援被迫害之华工。 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排斥、歧视华工的情况且益多,国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讨论、研究华侨地位的文章,提出了一些保护救助海外华侨的建议。如1909年4月的《外交部》便发表了孟森的“论爪哇侨民诮定国籍法”一文。该文简要地回顾了荷兰虐待爪哇华侨的历史,阐述了清政府应早日制订国籍法以保护侨民的主张。但上述文章都是涉及华侨现状问题的报道、讨论和建议,还不能说是专门的华侨史研究。国内最早可称为华侨史研究的是梁启超于1905年发表在《新民丛报》63期上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该文后以单行本出),虽然叙事简略,且有不少错误,但毕竟是对具体的华侨历史人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步其后尘的有署名“羲皇正胤”,发表在《民报》上的“南洋华侨史略”(1910年),概述了华侨在南洋地区活动的历史,其中有很值得参考的资料,可以说是我国学者撰写华侨史的最初尝试。 由于华侨在推翻清朝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后,华侨问题更为人们所重视,当时出现的各种刊物上对华侨问题都有所论述。如《民报》1卷2期的《南洋华侨势力之一斑》、《东方杂志》8卷12号的《泗水华侨与荷兰警察之冲突》都对当时华侨的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1913年11月,上海华侨联合会还编辑出版了 有不少关于华侨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文章、调查,虽然该杂志持续时间不长,但它是我国归国华侨创办的第一本专门论及华侨问题的杂志。 (二)始动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20年代下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战争期间,有一大批华工出国参战,他们在国外的状况、待遇引起了国内人士的普遍关心,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内刊物上出现了很多关于参战华工的报道,如1918年6月《东方杂志》发表的罗罗的文章《华工赴欧实况》,详细记载了参战华工的来源、待遇、境况。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也常可以见到这方面的报道和评论。同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在美殖民地华侨的经济实力有所增长,关于华侨经济方面的报道也逐漸多起来。 (三)发展时期(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标志着华侨史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的事件是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的设立。该部可称为我国研究华侨问题的第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组织。暨南大学的前身是南京暨南学堂。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设立了侨务委员会,1928年前后将原在南京的暨南学堂,扩大为综合性大学,鼎宗旨是“促进华侨文化”、“教育华侨子弟”。该部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任是刘士木。刘士木早年曾在日本东京大学专门部殖民科学习,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海外部秘书,在何海鸣主编的《》发表过一些文章。他向当时暨南大学校长郑洪年建议设立这个门机构,目的主侨务旬刊要是出版刊物,对海外侨胞进行宣传,鼓励他的子弟归国深造,同时也进行华侨问题的研究工作。该部的另一位负责人为李长傅,他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世界的华侨》从全世界范围较全面地探讨了华侨的历史。南洋文化事业部编出版了《南洋研究》、《南洋情报》和《南洋丛书》等。李长傅为《南洋研究》的主编。在这些刊物中,有不少涉及华侨史的文章和专著,如刘士木的《荷领华工惨状记》。 《中国殖民史》。将研究的视野扩大到全世界。《南洋研究》上还发表了一些华侨史译著,如日本人林新作的《华侨之研究》。坎贝尔所著《中国苦力移殖》也在该刊分期刊过,除暨南大学出版的有关华侨史著述外,还有几部书也考价值,反映了三十年代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如温雄飞的《华侨通史》、张相时的《华侨中心之南洋》、刘继宣……。 日本人曾把该书译成日文,列为满铣绰,亚经济调查局南洋华侨丛书之一。 与此同时,侨居东南亚的华人也已注意到华侨史研究的重要性。1940年旅居新加坡的郁达夫、张礼千、许云樵、刘士术、李长傅、姚楠等人创办了中国南洋学会,该会编辑出版《南洋学报》和《南洋学会丛书》,其中发表了不少东南亚华侨史的、专著和资料。其中如《新加坡华族会馆志》、《黄乃裳与新福州》、《东南亚华裔闻人传略》、《战前陈嘉庚的言论史料与分析》、《马来亚、新加坡华人文化史论集》等,对华侨史研究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抗日战争爆发后,当由于战争,这一时期的学术性著述并不太多,但仍有几本华侨史专著出版问世,如姚楠的《马来亚华侨史纲要》和《中南半岛华侨史纲要》,罗香林的《罗芳伯所建婆罗洲坤甸兰方大总制考》,反映了我国学者在这一时期所做的工作。 (四)解放以来的华侨史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侨务工作,华侨史研究工作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6年厦门大学成立了南洋研究所……成立了东南亚研究所,分别办有刊物《南洋问题》、《南洋问题资料译丛》和《东南亚研究资料》。这些刊物上也经常发表一些华侨史的论著,如英国学者珀塞尔的名著《东南亚华人》、美国学者斯金纳时《泰国华人——史的分析>,即是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此外,中山大学历史系和云南历史研究所也有一部分人在从事华侨史研究。到文化大革命前,《厦门大学学报》和《中山大学学报》上已发表了多篇很有份量的华侨史论文。十年动乱中,华侨史研究受到很大冲击,这种局面一直到1979。之后各地都出版了不少华侨史的著述。如中山大学东南亚《华侨史论文资料索引》,分门别类汇集了已发表的中文华侨史论文篇目。郑民、梁初鸿等编辑的《华侨华人史书刊目录》,则把国内外出版的有关华侨华人历史的中、英、日文的书目订海外中文报刊,按国别或地区汇集,作为工具书,两者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大学南洋研究所的《印度尼西亚华侨史》,中山大学研究所的《华工访问录》、陈翰笙主编的《华工出国史料》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史料价值。国外有影响的华侨史著作如海外华裔学者李国卿的《华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等也得到翻译出版。
/
本文档为【华侨华人文献概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