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拖拉一点也无妨

2013-12-11 21页 pdf 865KB 2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57553

暂无简介

举报
拖拉一点也无妨 拖延 28 天,终于手打出电子版! 【28 天典故戳这里→http://book.douban.com/review/6171811/】 去序言、引言、附录版,还原全书正文所有内容。 【此版本仅供学习交流与基友共享,如喜欢请购买正版书籍!】 (To:Dear N,若不是你说 Kindle 看图不方便,我这个拖延症患者绝不愿意亲手敲出一本书给你看…=///=) 东云 第一章 待办事项清单 ...
拖拉一点也无妨
拖延 28 天,终于手打出电子版! 【28 天典故戳这里→http://book.douban.com/review/6171811/】 去序言、引言、附录版,还原全书正文所有内容。 【此版本仅供学习交流与基友共享,如喜欢请购买正版书籍!】 (To:Dear N,若不是你说 Kindle 看图不方便,我这个拖延症患者绝不愿意亲手敲出一本书给你看…=///=) 东云 第一章 待办事项清单 早在好几个月前,我就想写这篇文章了。为何我终于动了笔?是因为我终于有空了吗? 非也。我有学生作业要批改,有教科书订购单要填,有一份国家科学基金的申请要审阅,还 有一堆初稿要读。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正是为了不去干那些事!这就是我称之为“结 构化拖延法”的精髓之所在。我发现,这项了不起的策略能令拖延者们化身高效能人士,使 他们因高产和善用时间而备受众人的尊敬与崇拜。 [好吧,起码算我“重新发现”的吧。1930 年,罗伯特•本奇利(Robert Benchley)为《芝 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撰写了一篇题为《成事要诀》的专栏文章,在文中他写道: “只要某件工作不是某人当时本该做的事,不管工作量多大,他都能够完成。”如其所示,本 奇利已然认识到了这项基本原理。而且我估计,肯定还有其他同他一样身为结构化拖延者、 想法深邃的思想家也发现了这一点。待我回头再作些深入研究吧。] 每位拖延人士,都会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往后拖。结构化拖延法则正是一门关于如何利用 这一消极特征、让它为你服务的艺术。在这个概念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拖延不等于两手 一摊,什么都不做。爱拖延的家伙们极少什么都不做,他们的确会做些略微有用的事,比如 做做园艺啦,削削铅笔啦,画个重新整理文档的简图以便自己有空时去收拾啦什么的。为何 拖延者们愿意做这些呢?因为做了这些,就可以不去做那些更重要的事。而如果他们的待办 事项里只剩了“削铅笔”这一件,那么天底下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促使他们拿起削笔刀了。拖 延人士完全可以积极有效地处理一些有难度、时效性强的重要任务,只要他们可以借此逃避 去做更重要的事。 结构化拖延法正是利用了拖延者的这种心态,为某人必须完成的那些任务梳理出一个结 构来。你把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按重要性列个清单,在脑子里想想也行,或者专门写下来也可 以。你甚至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优先级清单”,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 也要有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于是,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最上 方的任务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人士就变成了有用的人!事实 上,他们甚至还能像我一样赢得“做事高效”的好名声哩。 我把“结构化拖延法”演绎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一回,就是同太太一道在一栋名为“索托楼” 的斯坦福学生公寓里担任“公寓指导老师”(resident fellow)的时候。每到傍晚,尽管有学生 作业要批改,有教案要准备,还有委员会的事要处理,我还是会走出我们紧邻公寓楼的小屋, 跑到学生活动室里去跟住在那儿的同学打乒乓球,或是去他们的房间里侃大山,或者就只是 坐在那边翻翻报纸。于是我因此赢得了美誉——大家都觉得我是位很棒的公寓指导老师,像 我这种愿意花时间跟本科生们打成一片,并去了解他们的教授级人物,还真是举校罕有。我 这么安排还不赖吧——打打乒乓球就不用去做那些更要紧的事了,还能赢得一个“契普斯先 生”契普斯先生(Mr. Chips)的美名。 拖延者们往往采取完全错误的做法。他们尽量少向别人作出许诺,还以为如果自己手头 上只有几件事要做,他们就能改掉拖延的毛病,顺顺当当地把事做完。可这完全违背了拖延 者的基本天性,也破坏了他最重要的动力源泉。根据我之前下的定义,清单上那寥寥几桩任 务将被归为最重要的级别;那么避免去做这些事的唯一选择,就只剩什么也不做了。这可是 一条沦为无所事事的“沙发土豆”(而非高效能人士)的不归路啊。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问:“清单最开头的那几件重要任务怎么办?永远也不做了?”不得不 承认,这的确是个问题。 诀窍就在于,要为优先级最高的位置选对任务。最理想的备选任务有两个特点:第一, 它看似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但实际上并没有);第二,它看似重要得不得了(但实际上并不 是)。幸运的是,这种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大学里的绝大多数工作都能归入此类,而且我 敢肯定,大多数其他大型机构里的情形也是一样。 就比如在我目前的任务清单里暂列第一的这件事吧,是要为一本讲语言哲学的著作写一 篇点评文章。这东西本该在 11 个月前就写好的。为了不去写它,我已经完成了不计其数的 重要事务。几个月前,出于愧疚,我给编辑写了封信,对人家说我实在太抱歉啦,这么晚还 没交稿,同时也表达了我准备动笔的良好愿望。当然了,写这封信本身也成了我先不去琢磨 那篇文章的一个理由。可结果呢,我也并没有比其他作者晚交多少。再说这篇文章到底能有 多重要?也并没到登峰造极、无可匹敌的地步嘛,所以比它更加重要的事总归还会冒出来。 于是到了那时候,我就会开始动笔的。 另一个例子是填写教材订购单。我写这篇文章时正值 6 月,10 月份时我要开一门认识 论的课。我已经错过了书店要求提交订书单的最后期限。 有了这样一个日渐紧迫的截止日期,这件事很容易被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我得对你们非 拖延人士指明一点:截止日期总是在被拖过一两周以后,才会真正让人开始产生紧迫感)。 我几乎天天收到系里秘书发出的提醒;学生们有时也会问我,新学期要看什么书;而那张还 没填写的订购表,就不偏不倚地躺在我的桌子正中,压在空薯片袋的底下。这件事在我的清 单上几近顶端,弄得我心烦意乱,激励我去做另一些也算有用却没那么重要的事。不过实际 上啊,书店已经接到了大量没有拖沓恶习的老师们填好的表格,正忙得不可开交呢。只要我 把自己这份赶在仲夏之前提交,时间就应该刚刚好。我都盘算好了,要从办事效率颇高的几 家出版社那儿订几本大众熟悉的著作,我一向这么干。毫无疑问,从现在到(好比说)8 月 1 日之间,我肯定还会接到某个更重要的任务。到了那时候,我心里就舒服多了,可以动手 填这份表格,以免去做那项新任务。 读到这里,善于观察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实践结构化拖延法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的。 因为你得对自己用上一种“金字塔式传销”的招数,才能保持高效状态。一点没错,你要为那 些夸大重要性、虚设截止日期的任务投入自己的精力,同时还得让自己相信,这些任务的确 既重要又紧迫。这都不是问题,因为说到底,所有拖延人士都拥有一流的自欺本领。何况, 还有什么能比利用一种性格缺陷去抵消另一种性格缺陷的负面影响更高贵的呢? =============================================================================== 第二章 拖延与完美主义 如果你是个结构化拖延者,你多半会在心里把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之内要做 的事情列一个单子,有些人甚至还 现在你已经读完了第一章。不出我所料的话,你已经认识到,尽管自己做事爱拖延,但 你是一名 已经完成很多有价值的工作的结构化拖延者。于是你不再瞧不起自己了。但你也 很想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减轻这拖延的毛病。在接下来的几章里,我会告诉你几条有用 的建议。 我收到过一封内容有趣又极有见地的读者来信,来自一位读过前面那篇谈及结构化拖延 的文章的女士。就让我称她“伊小姐”吧。伊小姐经营着 一家皮具服饰公司,同时在写小说。 她在电邮里写道: 我想感谢您写的那篇文章。我的未婚夫和我都是拖延者。他把您的文章发给了我,我简直不敢相信, 您写到的那些东西,我是多么熟悉啊!由于我无法坚持完成好多任务,或者说,是我故意选择不去做吧, 我一直忍受着强烈的负罪感和情感折磨。因为我知道自己完全有能力做成那些事,但出于种种原因,我就 是不去做。我将此归结于自己对失败的恐惧——如果我不去完成任务,就 不必遭受拒绝和面对挫败;而一 旦我完成它,其成果就不可避免地要经受我自己个人价值判断的严格把关。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最大 的困扰就是 如何通过自己这一关。 我有一本小说三部曲没写完,皮具服饰公司的订单还没填,一张有待开始录制(并完成)的唱片小样、 一部绘本小说、还有无数的插画和素描没有动笔。我总是去干别的小事,比如把画笔洗干净分类放好,整 理电脑空间以便腾出地方来储存那个尚未开始的音乐项目,好小说的章节并为其中的人物及情节写下 好长好长的概要……因为这些事让我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就要开动起来了。我甚至还给一些冉冉升起的乐 队写了信,跟他们说我正在录制小样,这也是设法给自己定个目标,还有一个完成任务的确切日期吧。可 人家回了信,说这消息令他们很兴奋,期待听到我的样片。而这只是加剧了我的恐惧感,令我更加不敢开 始,也害怕随之而来的拒绝。 我的拖延症是如此病入膏肓,以至于我不愿对任何人作出什么承诺,因为我知道自己肯定会 让他 们失望。所以我只敢让自己失望——总是避开重要目标,只做不太重要的事。您在文章里写到的现象跟我 太像了。得知其他人也可能会这样,令我非常震惊,甚至哑然失语。在自我激励的领域里,从不曾有人以 这种方式,让我获得了自我理解。 非常感谢您。 伊梅尔达伊小姐是一位极富洞察力的拖延达人,因为她发现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但二 者孰先孰后?是先有拖延呢,还是先有完美主义情结?我认为,是完美主义导致了拖延。我 之前一直没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关联,因为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个完美主义者。许多拖延人士 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完美主义情结,原因很简单:我们从来也没干过什么完美的事啊,就连 接近完美的事也没干过。从来没人告诉过我们,我们将某件事做得完美无瑕,我们自己也 从 没这么觉得。我们误以为,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就是要经常或有时,或者最起码也得有那 么一次吧,表现得很完美。但这是对“完美主义”基本概念的误解。 我所说的完美主义,完全是停留在脑海里的幻想层面的东西,而非真实状况。举个我自 己的例子吧。有人找我办件事——比方说,一家出版社请我评审一部书稿,看看它值不值得 出版,如果值得出,在哪些方面还能做些改进。我接下了这个活儿,或许是因为出版社答应 免费送我几本(我以为自己会看的那种)新书吧。 于是,我马上切换到了幻想模式,我想想自己正在写着一份精彩绝伦的审读报告;我想 象自己全面而深入地阅读了手稿,给出的意见鞭辟入里,大大提高了作者的写作水准;我想 象出版社编辑接到我的报告后感叹道:“哇哦,这是我有史以来拜读过的最好的评审意见!” 我想想自己的报告百分百准确、百分百公正,无论对作者还是在出版社,都提供了莫大的帮 助。 为何我会生出这些幻想?天知道!又或许,我的心理医生知道吧!没准是我小时候的到 来自父亲的称赞不够多;没准是那时候我(毫无疑问,偶然间)干了件特别漂亮的事儿,被 他狠狠表扬了一番;也可能,这种幻想根本就是遗传的。不过我们这本小书,充其量只是个 由若干步骤构成的实用指南,可没打算搞什么精神(第一步是阅读之前这一章《结构化 拖延法》;现在是第二步;如果我还能琢磨出其他的步骤,会将它们写进后面的章节里)。所 以呢,我们就别去操心“为什么”的问题了;关键在于,如果你是一名拖延者,那种普普通 通、平凡无奇的拖延者,类似的幻想很可能也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这就是我所说的“完美主义”,它不在于你真的做了什么完美(或是接近完美)的事, 而是要借用手边的任务来满足自己的白日梦,让你幻想自己把事做的十足完美——或至少是 极为出色。 对于完美结果的幻想是如何导致拖延的呢?做到完美可不容易(最起码,我猜它是不太 容易吧。或许有一天,我也能完美地做出件什么事,到那时候我就能确定了),你得需要时 间吧,而且还得做足准备。显然,为了审读这份书稿,我得把它细细读一边。这得花上几个 小时。我还希望跳出稿子的限制,读读作者援引的参考资料,确保作者的观点正确中肯。有 几位我很崇敬的哲学家就是这样写书评的,给人的印象深刻级了。要想这么干的话,我就得 去泡图书馆。实际上,如今你用不着真的跑到图书馆去。这种东西在网上多着呢——只要你 知道怎么查。不幸的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个叫做 JUTOR 的东西,能在线查到大量的 学术期刊。如果你在斯坦福校内工作,在图书馆里就可以登录,可要是在家里也能用上这东 西就好了,因为我为了写这份审读意见,可能要熬到很晚。而要想在家里使用 JUTOR,你得 先安装一个叫做“代理服务器”的东西。我最好搞明白这东西怎么弄。 几小时过后,我结束了对代理服务器安装方法的研究。基本上,“结束”的意思就是, 我投降了!每次我以为自己把这玩意装好了,但它却还是没法用,甚至搞得电脑黑屏。可就 算我确实把服务器搞定了,有一件事我也不会搞定——动笔写审读报告我会拿出足够多的时 间来,把全书浏览一遍,形成一个自己的观点,可我不会完成这份报告,甚至不会开始着手 做这件事。最后我会觉得的自己就像个笨蛋,毫无疑问。 然后呢?然后我就干别的去了。极有可能是,书稿渐渐湮没在各种便条、信件、空薯片 袋子和一沓沓文件的底下。东西在书桌上堆积起来(请参看有关“平摊型”的第六章)。然 后,大约过了六星期,我收到一封出版社发来的邮件,编辑问我几时能够拿出审读报告。要 是她之前跟我打过交道,这封邮件就会在我所承诺的日期到来前的一两天发给我;而如果她 此前没跟我合作过,就会在期限过后的若干天才发到我手上。 现在,我终于着急慌忙地动手了。我的幻想也随之换了情节:我不在想象自己正在奋笔 疾书全天下最棒的审读报告。我想到的是,有个女郎正坐在牛津大学出版社位于纽约的办公 室里。她曾保证能够拿到那份书稿的评审报告,而如今却两手空空地去参加编辑会议。 “我很抱歉,”她对老板说,“我相信了这个斯坦福的家伙,可他说话不算数。” “不必说了”,她的老板回道,“你被炒了。” “可我家里还有三个年有的孩子,我先生还待在医院里,我们的房贷也到期了……”她 恳求着。 “很遗憾,”他回答,“但我得为公司的利益考虑。” 我想想自己跟这位女士见了面,她狠狠瞪了我一眼。“是你害我丢了工作!”她说。 然后,就轮到作者了。没准,他能否拿到大学的终身教职,就取决于这本书是否被同意 出版。也许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一部当其作者的任命决定接受权衡只是却被我搁在案头 无人问津的杰作。或许有一天,整个哲学界都会知道,这位理当拿到聘书的可怜人之所以没 能获得终身教职,就是因为约翰·佩里捂着稿子没有看——就像物理学期刊的编辑毙了爱因 斯坦早年的论文一样(我不确定是否果有其事——我是打算查查来着,可还没抽出空)。 到了这份上,我在桌上堆着的文件、杂志,未拆的信件里翻找,一阵恐慌袭上心头:难 不成我把书稿弄丢了?我不得不再跟出版社要一份吗?是否应该扯个谎,说我以为自己已把 原稿随书评一起寄回去了,但它肯定恰好装在了那只被抢匪掳走的公文包里?——喔,找到 了。我花了几个小时读完它,写了一篇很是过得去的报告,然后把它寄了出去。 现在,咱们来分析一下事情的过程。首先要注意的是,鉴于我是个结构化拖延者,我借 着这份报告做成了好多其他事。比如说,我可能把代理服务器给设好了。要是哪天,一位同 事郁闷地说:“我很想在家里用 JSTOR,可我不会设置代理服务器。”我就能洋洋自得地答道: “噢,我家那个是几星期前弄好的,好用得很。”“你竟然还能挤出时间干这个?”他满怀崇 敬地问。我没有回答,得意之情却溢于言表。 其次,拖延是个允许我对自己网开一面的理由:对于一件无需做到完美的任务,就不去 苛求完美了。按理说只要截止日期还远,我就有充足的时间去图书馆,或是在家熬上一整夜, 为这部书籍写出一份深刻、博学又完美的评论,担当截止日期近在眼前的时候,我就没工夫 追求什么完美了,我的坐下来,写一篇不够完美但足以交差的文章。在我的幻想中,完败的 惨状代替了完美。于是我终于动笔了。 到头来,结果都还好。我完成了审读,时间也不算太晚,编辑抱住了工作,书稿得以出 版(或没有),作者拿到了聘书(或没有)。的确,那份报告不够完美,但也足够好了。所以, 结构化拖延法看起来还是很管用的嘛。 可问题是,我们还能做得更好一点吗?这些关于完美主义的幻想,浪费了好多人的时间, 也引起情绪上的振荡。我们能否避免这些呢?如果我立马就坐下来,花上四五个小时准备书 评,那么出版社编辑、作者还有我自己都能省不少事,只要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允许自己交 出一份不那么完美的答卷。有什么办法能帮我们做到这一点吗? 嗯,我认为办法是有的,不过这需要我们拿出一点自律精神来——不用太多,一点就够。 想要控制住自己那些关于完美的幻想,你需要做的就是我所说的“任务验伤选择”( task triage)。“验伤选择”(triage)这个概念,最基本的意思是根据紧急程度进行分类排列,最 常见的使用情景是在战场上、自然灾害现场或拥挤的急诊室里,当初期医护人员做治疗决策 时。医务人员要决定哪些伤员已无存活可能,哪些人如果得到立即救治还能活下来,哪些可 以加以安抚,稍后诊治。其实,我所说的决策方法跟这个概念并不是那么相似,但我就是很 喜欢“任务验伤选择”这几个字的读音。或许,咱们可以把拒绝某项任务看做对它见死不救。 有些事情先放一放,问题倒也不大,但对于大多数任务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你着手做的 时候,心里要有数:做到“蛮好”就可以了,或许比“蛮好”再好一点儿,但是犯不着追求 完美。你必须养成习惯,接下一件任务时就逼着自己分析一下,看看“不那么完美”的代价 有多大,好处又有多少。你必须问问自己:把这件事做到完美无缺,有多大意义?比起“蛮 好”的结果,“完美”会更有用处吗?比起“一般般”又如何呢?你还得问问自己:在这件 事上,我真愿意做到完美无瑕的可能性有多大?结果完美与否对我来说有多大区别?对别人 呢? 答案往往是“没那么完美”也就够了,而且,反正我心里本也打算也就做到这个程度。 所以,如今我允许自己哪怕把事情做得比“完美”差一点点,也不要坐等任务过期。也就是 说,不妨现在就开始做(或者,顶多拖到明天吧)。 =============================================================================== 第三章 待办事项清单 如果你是个结构化拖延者,你多半会在心里把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之内要做 的事情列一个单子,有些人甚至还会把它写下来。清单的第一项是一件看似极为重要的事情, 激励你去做底下那些看起来没那么重要的事。但是说实话,出于这样那样的理由,那件事并 没那么关键。这就是我所说的“次序清单”。单子上都是比较长期的任务,会占用你一天、一 周、一个月,甚至更长,没准它还要花掉你一辈子——如果你的清单开头写的是“学中文”的 话。 这一章里我要说的是另一种清单:当日待办事项清单。很多拖延者们都用这个办法。你 或许认为,这张清单的目的就是提醒你要做哪些事情。它的确有这个功用,可这并不是最主 要的用途。当日待办事项清单的主要功能是,让爱拖沓的家伙们每做完一件事就可以把它划 掉。在某一条事项旁打个钩,或是潇洒地大笔一挥把它删掉,会让我们在心理上轻松一点。 这个动作让我们觉得自己是行动派,很能干,不是懒骨头。这让我们有了心理上的动力。 你可以在电脑上做这个清单。实际上,很多程序和网站都有挺不错的清单格式可以用, 比如 Outlook,Gmail,LazyMeter.com。但这些都不是最理想的,因为你把一件任务勾掉之后, 它就悄然无声地消失了。如果能在任务底下重重地划一道红线,还伴随着胜利完成的“唰唰” 声,那就满足多了,可我至今还没找到有这种功能的程序 我在上床睡觉前会列个清单,放在闹钟旁边。清单是这样的: 1. 关掉闹钟; 2. 别按“小睡”按钮; 3. 起床; 4. 去浴室; 5. 别回来躺下; 6. 下楼; 7. 煮咖啡。 等到我手捧一杯咖啡坐下,我已经做完了七件事。感觉真好,真了不起,我的一天在飞 一般的神速中开始了。做这些事我无需提醒,可我的确需要有人拍拍我的肩膀,称赞我一下。 要得到这种成就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列个清单,这样我就可以把完成的任务划掉了。 把大任务拆成小块,每完成一个就鼓励自己一下,这个做法是很有理论依据的。《道德 经》里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在罗伯特•莫勒(Robert Maurer)的著作《改善之道》 (One Small Step Can Change Your Life:The Kaizen Way)中发现了这句引文。“改善”是源自日 本的一种哲学思想,指的是通过小小的、可执行的步骤,日积月累,取得持续不断的改进。 如果你说你正在实行“改善之道”,而不是简单一句“努力让自己少拖沓一点”,这听起来就像 你在修炼某种武功心法,多酷啊。 结构化拖延系统也有分崩离析的时候(这种情况极少,但非常吓人):出于这样或那样 的理由,那件你避而不做、鼓励你不停去做其他事情的大任务必须要完成了。此时你要做个 极为关键的动作:把宏大的、令人望而却步的大任务拆分成小的、没那么吓人的任务。小说 家安妮•拉莫特(Anne Lamott)在她写给作家们的书《一只鸟接着一只鸟》(Bird by Bird)中 这样写道:三十年前,我哥哥十岁。他要写一份关于鸟儿的作业,他原本有三个月的时间, 却一直没有动手。到了交作业的前一天……他坐在厨房的桌子前,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桌子 上满是活页纸和铅笔,以及那些没拆开的讲鸟类的书。工作量太大了,他手足无措,不知该 从哪里做起。父亲在他身旁坐下,搂住他的肩膀,说道:“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孩子。先从 一只鸟开始,然后是下一只。”无论面前的任务是大还是小,是罕见的难题还是日日重复的 劳役,把它拆分成没那么困难的小块。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必要的话,就一个翅膀接着一个 翅膀。这样一来,你的每日清单会变得相当详细。一旦完成清单开头的几项简单任务,你就 会有一种流畅的成就感。这张清单里应该包括“要做”,也包括“不要做”。比如说: 8. 倒第二杯咖啡; 9. 在桌子旁坐下,不要窝在沙发里; 10. 打开电脑; 11. 不要看邮件; 12. 不要上网乱逛; 13. 打开 WORD文档; 14. 找到“达米特书评”那个文件夹,打开。 这就是我今天的任务清单。我成功地做到了“打开 WORD 文档”,然后点开了“达米特书 评”。迈克尔•达米特(Michael Dummett)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写了一本命题宏大的 小册子,名叫《想法与现实》(Thought and Reality)。品质很不错的英国哲学期刊《心智》(Mind) 请我写篇书评,我答应了。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好几遍,书评的开头都写好了,但要写完还是 挺难的。为一份顶级期刊写重要哲学家的重要作品的书评,这可是个挺吓人的活儿。这件事 在我的清单上名列前茅。截止日期老早就过了,但是在哲学界,顶级期刊好像对不按时交稿 这事儿也习惯了。哲学家大概都是些怪人吧。编辑部要打交道的结构化拖延者肯定不止我一 个。无论如何,今天我是写不完啦。所以,我转而去写这一章——工作中的结构化拖延。 你还可以做个预防性的任务清单:花点时间想想看,如果你的一天从早晨开始就拐上了 岔路会是什么情景,然后你可以据此采取些预防措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昨天晚上我在电 视上看了《当哈利遇见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我就知道,我极有可能今天一早就上 谷歌去搜搜女主角梅格•瑞安(Meg Ryan),看看哪些她主演的片子是我还没看过的。一旦我 上了网,找到了最想找的东西,我很难就此罢手: 我看到了,梅格嫁给了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是奎德兄弟里头的哪一个?我去 维基百科上搜搜丹尼斯•奎德。噢,是帅的那一个,早该猜到的嘛。瞧哇,他父亲是吉恩• 奥特里(Gene Autry)的堂兄弟!好久没想起吉恩•奥特里了,还记得他那首《风滚草》(Tumbling Tumbleweeds)吗?真好听。不知道 iTunes 上有没有……如此下去没完没了。 要想不浪费这么多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不要上网去搜梅格•瑞安”记在清单上。 把其他可能会让人分心的事情也写下来,提醒自己别做。(在后面一章里,我会深入谈谈上 网的坏处。) 这个建议,再加上待办清单,应该对你有帮助。这些办法没法根治拖延的习惯,但这一 类“自我操纵”的策略能让做事拖沓的人变得高产高效起来。 我想再强调一遍的是,你必须提前把这个待办清单写好,前一天晚上就很不错(但也别太早 了,免得还没放到闹钟旁边就找不到了)。睡觉前,你可以想象一下起床之后做完一大堆事 儿的情景。千万别等到闹钟响了之后再琢磨今天你想干什么,否则,你的清单上很可能就会 加上一项“翻个身,继续睡”。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闹钟。咱们这些结构化拖延者很可能会把闹钟按掉,然后翻身接着 睡。很多闹钟都有“小睡”功能,让赖床变得更为简便。如果你能从床上伸手去把“小睡”键给 按掉,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好的办法就是再买个闹钟,响声很大的那种,比 第一个的响铃时间晚两分钟,然后放到厨房的咖啡壶旁边。 =============================================================================== 第四章 放点音乐吧 《找到节奏》(Get Rhythm)是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的一首好歌。歌里唱到, 擦皮鞋的小男孩对黑衣男子说,“郁闷的时候就打打拍子,欢快的节奏会赶走烦恼”。这不仅 是个好建议,还是咱们这个“战拖”方法的第四步。我不是说,如果你这人缺乏节奏感,就 应该努力培养它,当然这也是个令人十分崇敬的目标。我就是个五音不全的人,证据确凿。 在旧金山巨人队的棒球赛上,观众们会击掌给队员们鼓劲,每逢这种时候,我环顾四周,总 是发现我比人家慢半拍,反之亦然。这挺尴尬的,可这并不意味着我没像大家一样卖力加油。 显然,音乐和情绪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我们用“悲伤”或“快乐”这种描述情绪的 词语来形容音乐。我们对孩子哼唱摇篮曲,让他们安静下来——当然,像我们这种没有音乐 细胞的人,就只能放摇篮曲唱片给孩子听了。哼唱也能让我们自己平静下来,而进行曲则能 给人昂首阔步的感觉。即便是没有这样的感觉,它起码也能让我们对行军的感觉好一点儿— —如果出于某种原因我们必须行军的话。当我们闷闷不乐的时候(爱拖沓的人经常这样), 一首节奏极富感染力的欢快歌曲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咱们这些拖延者的确会收到郁闷情绪的困扰。究竟是拖延导致了郁闷,还是郁闷导致了 拖延,我也不知道。但不管是哪一个在先,这两个因素总是相辅相成。有些抑郁个案需要心 理疗法或药物的帮助,或是两者都需要。但是,据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恰当的音乐往往很有 用处,话费也少得多。 但这里有个问题。不合适的音乐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如果你比较郁闷,提不起劲来,你 需要听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的《启动我》(Start Me Up),或是艾瑞莎·弗兰克林(Aretha Franklin)的《尊重》(Respect),如果你还惦记着约翰尼·卡什那首《田纳西旗帜》(Tennessee Flat Top Box)也不错。他的拿首《伤害》(Hurt)就不行了,唱的全是他弄伤自己,想看看 自己是否还能感受到痛苦。 可是,当忧郁袭来的时候,恰恰就是《伤害》这种歌唱出了你的心声。我猜,大概这正 是布鲁斯音乐(注:布鲁斯音乐也称蓝调,其英文 Blues 也有“忧郁”之意——译注)名称 的由来吧。早上起来,我情绪有点低落。两倍、三杯、四杯咖啡都没用,我还是打不起精神。 或许听听音乐会好一点?噢,这儿有一张约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的专辑,我可 以听他大唱威士忌和女人(确切点说,是女人们)如何毁了他的生活。但显然这没什么用。 我需要听的是像《欢乐音乐妙无穷》(注: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于 1962 年的歌舞剧。 ——译注)里《七十六把长号》(Seventy-six Trombones)那样的歌。听到这首歌,心情就变 好了。它的节奏让我浑身是劲,跃跃欲试。剧中哈罗德·希尔教授带领河畔城乐团,走过爱 荷华小镇的场景,不禁让人忆起高中乐队在半场休息时的模样——记忆这东西真奇怪,高中 岁月其实挺遭罪的。因此,答案很简单:如果你起床之后心情不好,就把这首《七十六把长 号》放进或 CD 机理,或是在你的 iTunes 里选中,不管你用什么听音乐,把它放出来就是。 但是,如果你一醒来就觉得不爽,谁替你挑音乐呢?此处就用得上科技手段了。不一定 非得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造出来的东西不可。那种老式的、能定时开机的收音 机就可以,只要你能找到一个在清晨播放轻快音乐的电台就行。头一天晚上你调到那个台, 喜不喜欢里头播的歌都没关系。或许你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最不想在一大早听到的歌就是《星 条旗永不落》(注:美国国家进行曲。——编注)。或许你是个仇英分子,不愿听滚石乐队大 唱《启动我》。这些都不要紧。选一个快活的电台,把音量开大,设定好时间,然后把收音 机放得离床头远一点,到时候你就会有劲起床的。一大早上你不打回去挑选电台,但你可以 前一天晚上就弄好。 当然了,世上有好多轻快的歌曲,但凡正常人都不介意听一听,哪怕他们当时并没有听 这种歌的心境。很多经典歌曲都很合适。所谓经典,我指的是 20 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摇滚和乡村歌曲,如今的电台里都管这些叫“老歌”。我不明白为什么。本尼·古 德曼(Benny Goodman)、宾·克罗斯比(Bing Crosby)和耐特·金·科尔(Nat King Cole) 才是老歌手,是我父母那辈人听的。滚石、披头士、老鹰乐队,他们的歌都是很棒的经典音 乐啊。人人都应该承认才是。 如今,你用不着非得依靠本地电台里快活的早班主播替你选歌了。你自己就可以挑一些 能让你快活起来的歌曲,让你精神百倍地开始新的一天。当然了,你得挑个心情愉快的时候 (少有是吧)先把这些歌选好。 你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让音乐来帮你“战拖”。把它跟上一章讲到的“一只鸟接着一只 鸟”的策略一同运用。好比说,你想把车库整理一下。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一下子肯定收拾 不完,但有了合适的音乐,你就能顺利开始。找一张最喜欢的 CD 放上,下定决心,挽袖子 开始干活,一直感到这张 CD 放完。更好的办法是,先挑选一些让人干劲十足欢快音乐,它 们甚至可以是那些能让你主动想要去归置旧工具的歌曲,把它们编成个“车库整理歌单”。 当然了,此处有个潜在的危险。你可能会决定在动手收拾车库之前,先从音乐库里把合适的 歌找出来,结果你就埋头整理音乐去了,忘了收拾车库。 为“鼓励歌单”选个,并不是要你评价哪首歌或者哪个演唱组合最棒。或许你认为披头 士的《嘿,朱迪》(Hey Jude)显然比《噢-啦-滴,噢-啦-达》(Ob-La-Di,Ob-La-Di)好得多, 但后者就更适合在早晨听。我碰巧就认为尼尔·戴蒙德(Neil Diamond)比贝多芬强,就算 你不认为如此,你还是得承认,她的歌里有很多都相当带劲。卡崔娜与波浪乐团(Katrina and the Waves)没有进入摇滚名人堂,但你很难否认,《阳光漫步》(Waliking on Sunshine)是一 首能让你蹦蹦跳跳的快活歌曲。依敝人只见,最适合早晨叫醒我的歌就是蕾西·J·多尔顿 (Lacy·J·Dalton)的《黑咖啡》(Black Coffee)。 这首歌证明,即使歌词十分忧伤,甚至带点心理不大正常的感觉,只要节奏对味,照样 很合适放在“鼓励歌单”上。这跟咱们前头举得几个例子不大一样。《黑咖啡》这首歌的词 儿并不算振奋人心。“吐司烤糊了,窗外大雨倾盆,多尔顿感到爱人也将离她而去——可她 还有咖啡的陪伴,帮她熬过这个悲催的日子。”尽管这首歌传达的信息很郁闷,可旋律十分 快活,特别有感染力。听到这首歌,你只会想着喝上一杯黑咖啡,然后精神百倍地开始干活, 而不会陷入多尔顿的诸多烦恼之中。 =============================================================================== 第五章 电脑与拖延 从某方面来说,电脑是拖延者们的恩物。爱拖沓的人总是要耗到最后一分钟,等到“不 能再拖的确定无疑的”截止日期就要找上门来时,才把活儿交出去。如果要交的东西可以用 电子邮件发,那拖延者的“最后一分钟”肯定还要更加接近最后期限。以前可不一样,在极 为不变的旧年月里,你只能去邮局,就算在没那么不方便、也没那么久远的年月里,联邦快 递最快也要隔夜才到。如今发封电邮就行了,对方立即就能收到。如果你运气好,住在亚洲 或欧洲,甚至美国东海岸也行,而对方住在西海岸,截止时间又眼看就要到了,那对方收到 电邮的钟点比你发出它时还要早哩。 可对于拖延者来说,电脑也是个祸害,因为人们太容易把时间浪费在毫无价值,又与手 边任务毫无相干的事情上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处理电邮和上网。 说到电邮,我必须承认,至今我还没想出什么好方法能帮拖延者避开它特有的危险。我 希望把我自己的困难说出来,起码能让面临同样问题的人不感到孤单吧。然而,要说如何抵 制没完没了地上网。然而,要说如何抵制没完没了地上网,鉴于本人向电脑屈服的丰富经验, 我倒真有一些建议可供分享。 电邮悲喜剧 回想以前那会儿,绝大多数的信件都是装在信封里,被邮递员送来的。那时候我就不擅 长即使处理它们。我做这些事颇有自己的节奏。信件来了,我开始拆信,出于某些原因,我 会坐下立即处理几封。其他的事情,比如账单,我把它们堆在一起,每月肯定会处理一次。 我终于还是养成了按时付账的习惯,因为不这么干的代价太惨痛。其余的信有的拆了,有的 没拆,都堆到桌子那头去,“以后再说”。渐渐地,有些信件终于掉到了地板上,很久没人注 意,或许永远也没人搭理了。就这样,案头的信件堆保持在“可控状态”,变成了一个任务 仓库,不想做其他更紧急的事情时,我就到这里头来翻几件做做。 这个处理方法偶尔会导致糟糕的结果。有些掉下去的,或是埋在堆里从没打开过的信实 际上十分重要。但这种情况不多。如果对方真的很期待回信的话,一般会打电话给我,或是 再写一封信来催。那样我就会从信堆里把它翻出来处理掉。就算是我,也没蠢到不去理会某 些标着“紧急”字样的信件,比如国税局的。 这个方法远称不上完美无缺,可有时候竟也有好处。我年轻的时候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 校(UCLA)做过一阵子助理教授,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工作。那个研究生项目不算大,我总是 把申请信都堆着,直到系主任提醒我下次开会该提交最佳候选名单的时候再处理。大约 10 年后,那时候我已离开了 UCLA,正打算为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所筹集点资金。我约了硅 谷一位 CEO 吃午饭,他的公司是做调制解调器的,产品质量非常好。当时,人人都想在家拨 号上网,1200 波特的调制解调器是最先进的型号,还挺贵的,谁都想要。而这家公司的产 品最好,这位 CEO 的事业正风生水起。 午餐期间他告诉我,以前他在加州的一所州立大学念本科,读的是哲学专业,曾经申请 过 UCLA 的研究生。他想读研,只不过是因为他不知道毕业之后想干嘛。他一直没收到 UCLA 的回复,但在等消息的期间,他创立了自己的调制解调器公司,从那以后就财源滚滚。我跟 他说,我知道怎么回事儿:他的申请寄到了我这儿,堆到了桌子后头,然后掉到了地上, 所以我一直就没看见过,我一下子觉得好内疚。 可这家伙十分感谢我这样处理他的材料。拿一个哲学硕士的学位(即使是 UCLA 这样的 名校)一般来说不会让人名利双收。若是因为想不清楚自己毕业之后该干什么而读研,就更 是如此了。所以对他来说这是件好事。那次他没给研究所捐钱,倒是送了我一个最好的 1200 波特的调制解调器。 你或许以为,电子邮件出现后,我的信件处理情况该有所改善了吧。比起处理老式的信 件,回复电邮要简单多了。可是,结构化拖延者的心理轻轻松松地就智取了现代科技——起 码对我来说是这样。 如今,我的绝大多数邮件不会堆在桌子上了,而是堆在了电脑的收件箱里我用的是 Gmail 邮箱,它清除垃圾邮件和分门别类的功能很强大。遇见我不愿想也不想马上就删除的 邮件,我就把它们归到文件夹里去,但我敢肯定,只有当我的结构化拖延症彻底发作的时候, 我才会去看这类邮件,比如国会女议员发来的报告、forests.com 关于最或是扶轮社近环境 遭到破坏的材料,或是扶轮社(注:地区型社会团体,以职业交流及提供社会服务为宗旨, 每个社员都来自不同的职业。——编注)的会议记录,等等。 余下的邮件都堆在我的收件箱里。不知为何,绝大多数邮件我在收到的当天就处理掉了, 但我从来不会全部处理完。我尽量偶尔处理一下那些没打开过的电邮,特别是收件箱里的邮 件接近 100 封的时候。对方有时会给我发个小提醒,说之前发来的邮件是不是没收到呀,然 后我就去翻找,尽量回复掉。可是,就像以前那些会掉到桌子底下的信件一样,还是有些邮 件被我忘掉了,很久都没处理。有时,当我终于点开这些电邮时,心里内疚极了。好在我对 付内疚的本事相当不错。每有一封被我忘掉数月之久的电邮,就会有那么一封我立即回复掉 的(为了躲避某件更重要的事)电邮,其速度之快令收件人大惊失色。 我已经尽量利用电邮来管理信件了。我建立了一个名叫“真正紧急,不得忽略”的文件 夹,强迫自己隔一阵子就把看上去很重要,但收到当天不想处理的邮件挪进去。可随后我就 把它忘了,几个月之后才无意中看见。 Gmail 邮箱有个标记功能,你可以给邮件打上个小星星,然后归档存放。它立马就从收 件箱里消失了,成就感油然而生。但这跟丢到垃圾箱里不一样,过一阵子,当你干劲十足的 时候,你可以选中这个带有星星标记的文件夹,这些邮件就显示出来了。这看上去真是个好 方法,可以让我把现在不想处理,但又想从收件箱里挪走的重要邮件做上标记。可结果是, 这个文件夹里积攒下的邮件又跟收件箱里的差不多了,所以也没多大用处。而我野心勃勃, 准备集中火力对付标星邮件的时候可谓少之又少。 不过,结构化拖延者倒是有个优势,可以帮他们避开电子邮件的头号危险。走啊年,当 你收到信之后,就算你立即坐下来写回信,等你收到回信起码也得各个五六天了。可现在呢, 总有那么一拨人,刚一收到你的回复就马上又给你回了一封信,把球又踢了回来。这让拖延 者沮丧透了,他还没来得及拍拍自己的肩膀,称赞一下自己刚处理了一封邮件呢,对方的回 复又来了!这种人渐渐明白,我并非他们的同类,因为即使我飞快地回复了原来那封邮件, 他们再次回过来的那封我肯定会拖一段时间。行动迅速的高效达人对此十分郁闷,有些人就 把拖延者从自己的常用联系人名单中删掉了。可不幸的是,并非人人都能学乖。 上网逛逛没问题,可别迷路 有些人会在电邮里附上相关的网址,点开这些链接,简直就是一头栽进了兔子洞。你很 可能花了好几个小时,在网页间转来转去,结果蓦然抬头才发现已经日落西山,一天已经过 去。有时候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积累起一些专门的小咨询,比如盖谷仓用的金属瓦片 (如果你有谷仓的话,反正我没有),或是塔吉克斯坦的历史之类的。这些东西偶尔会派上 用场,充当谈资,或是做填字游戏时帮个忙。但你很可能一耗就是一两个小时或者一两天, 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从一个无关的链接点到另一个链接,这有点像看垃圾电视节目。单凭意志力,很难管住 自己。我会花上近一个小时的工夫,只为等着看一把金厨牌菜刀卖多少钱,或是蔬菜保鲜袋 价值几何,还有那个做成贝斯模样、用的时候会唱“99 瓶啤酒”的开瓶器是什么价格。尽 管我一个都不想买,可我还是忍不住想看。此时我需要一个能打断魔咒的东西,比如该吃午 饭了,或是一阵内急,得上厕所,插播个无聊透顶的广告也行,或是节目里出现了帕里斯·希 尔顿(Paris Hilton)(注:帕里斯·希尔顿是美国名媛,话题女王。)或格伦·贝克(Glenn Beck)(注:格伦·贝克,美国知名脱口秀主持人)。 我发现了一个小窍门,能在我忍不住想上网闲逛的时候管住自己。那就是,等到某件肯 定会发生的,能打断我的事情快来了的时候再上网。比如我饿了,或是过不了多久太太肯会 拉我过去干个急活儿,要么就是我已经赶到了内急的前兆。如果你用的是笔记本电脑,那还 有个法子:上网收邮件之前把电源线拔掉,电池没电了,魔咒自然就打破了。可是,随着电 池的性能越来越好,这一招也不大管用了。 如果没有别的招,你就定个闹钟,一小时之后响铃。当然,塔吉克斯坦的历史你可能就 要少了解一点咯。 =============================================================================== 第六章 “平摊型”人士的呼吁 从本质上说,左撇子并没什么不方便的,但是,当整个世界都是为了右撇子们而设置的 时候,事情就真的有点别扭了。比如大学教室里的椅子就在右手边设有一块小翻板,方便人 们记笔记。坐在这样的椅子里,左撇子只能左胳膊悬空写字,或是别别扭扭地将就一下:把 右胳膊肘支在小板上(那本是右撇子们放笔记本的地方),把笔记本放在狭窄的左扶手上(那 本是右撇子们用来放胳膊肘的)。咱们不妨把左撇子叫做“情境障碍”:碰到了只考虑了右撇 子需求的情境,左撇子就成了障碍。 我不是左撇子,可我也有个没那么著名的情境障碍。在这个为“叠放型”认识设置的世 界中,我是个“平摊型”的人。这个话题很值得讨论,因为以我的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结 构化拖延者都属于“平摊型”。 “叠放型”人士指的是那些惯用叠层式文件筐的人。有朝一日,这种东西必将沦为模糊 的回忆,因为到时候全世界都不用纸张啦。可是现在,这种文件筐还占据着许多办公室。对 于“平摊型”的人而言,这奇形怪状的东西就像是在提醒你,世上还有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 活方式。但叠放型人士的确经常用这东西。实际上,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叠放型,只要看 他会不会用这种文件筐就行了。以下这些快活的建议来自萨利·艾伦(Sally Allen),她的博 客教人如何整理收纳,变得井井有条: 让纸张“流动”到终点站去。噢,你是说没有终点站这回事吗?我的朋友,那就是叠放起来的文件堆 呀……迷路的纸正在寻找回家的路……创建一个适合自己的归档系统,就好比在彩虹的尽头找到一罐金子。 一个好用的归档系统能帮你重掌控制权,提升你的专业形象,提高你的办事效率。 我相信萨利·艾伦是个可人儿,而且他说的都没错。可她是个叠放型的人。叠放型的人 认为,把一小时后(或是一天后、一周后)要用的资料存放到层叠式文件筐里是件很自然的 事儿。要用哪份材料的时候,伸手把那一层抽出来就行了。可他们不明白,在平摊型人士看 来,这种做法是多么怪异呀。 有一天,我打算给帕罗奥图诊所写封信,解释一下我的账单出了毛病,我要付的钱应该 没那么多才对。这件事情颇为复杂,账单啊,信件啊什么的,在我面前摊了一大堆。还没等 我写完,时间就到了,我该起身去干别的事了。遇到这种情况,叠放型的人会把这些资料统 统收起来摞成一堆,放到文件筐里回来再接着写,要是我这么干了,桌面上就会出现一处没 放任何东西的空间。这种空白就是叠放型的标志,铁证如山。 当然,我不是这么做事的。我把没写完的信留在桌子上,材料直接摊在桌面上。严格地 说,它们并不算是“直接摊在”桌面上,因为下头还垫着其他没干完的事呢,比如批改了一 半的作业、写了一半的讲义、读了一半的小册子。 事实就是,我是个平摊型的人。我喜欢把手上在做的事情全部都平摊在眼前,召唤我继 续回来做。要是我把东西都摞好收紧层叠式的文件筐,那我就从此再也看不见它们了。问题 不在于我找不到(虽然这种事也的确发生过),而是我根本就不去看。我天生就不会打开那 种多层文件筐,抽出一沓做了一半的文档,然后接着做。 你可能会想,电脑会解决这问题吧。非也,上一章里你也看到了。平摊型人士会把所有 的文档都摊在电脑桌面上,最后电脑桌面就跟真的桌面一样乱。就像我之前说的,我这种人 看邮件的时候,只会处理收件箱里的。要是我建个文件夹,命名为“紧急事项”,那肯定一 点用也没用,我永远也抽不出时间来打开它。 我也用文件筐这种东西,我拿它来:(1)把做完的、从此再也不打算看第二眼的东西存 放起来;(2)把不愿看、但扔掉又不太好的资料存放起来。比如说,一位前同事把她刚写完 的论文发给你看。文章又臭又长,扔了吧,不太地道,何况下次见到人家时你还得撒谎。但 是,如果你把这篇文章放到了文件筐里,你就可以说:“嗯,我把它收起来了,准备今年夏 天看。”意思就是说,你有个贴着“今夏阅读”的文件筐,而且你把它放进去了。这样一来, 你并没有撒谎——尽管你今年夏天(或是此后任何一个春夏秋冬)读它的概率是零。 瞧瞧我的桌面,这模样大概要遭到萨利·艾伦这种叠放型人士的批评了。这类人认为, 堆满了纸张的桌面是混乱无序的象征。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就好比一个左撇子学生,正扭着 身子在小桌板将就着记笔记。你不能说人家身体不协调吧。问题在于,这学生有情境障碍, 就跟平摊型人士的遭遇一样。整个世界都是为了叠放型的人设计的,方便他们借助文件筐这 种东西把纸张都摞起来。平摊型人士可用的地方只有桌面、文件筐的顶层表面、身边的椅子, 还有地板。要是有个适合平摊型人士的收纳系统,我们也能跟别人一样井井有条。 我有个主意:应该把现有的办公桌面换成旋转桌面,就像中餐馆里用的那种。这种桌子 上还有一层稍小的桌面,可以旋转,覆盖了底面的大部分,只余下食客们放碟子的空间。各 式菜肴都放在旋转的桌面上,转动一下(动作要轻,除非你想把蘑菇鸡片甩到衬衫上),人 人都能够得着。 直径四米五的旋转桌大概够用了。我的整个人生都可以摊开放在上头。我可以把它分成 若干个扇形区域,以字母命名。写完了给诊所的信之后,我就把桌面一转,找到写着相应字 母的那一块,把材料放上去。(“医疗”那格可以叫做 M,“诊所”是 C,然后“信件”叫做 L,“未完成”叫做 U,“烦心事”叫做 S。要是我有个宣转卓,我肯定能摸索出起名的窍门。) 把文件在旋转桌上摊开之后,我肯定能注意到所有的文件,一个也不会落下。若是摞着 放,这种青睐它们是肯定得不到的。而且,我肯定能把文件归置得井井有条,就像叠放型人 士能做到的一样。 有一点我得承认,我的办公室大概是四米八乘以四米八,直径四米五的旋转桌必然要占 据很大空间。我能想象到,这大概就像是照片上火车模
/
本文档为【拖拉一点也无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