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1孟德尔

2013-11-19 22页 ppt 1M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42028

暂无简介

举报
1.1孟德尔null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孟德尔 孟德尔,奥国人,天主神父。1856年开始在修道院的花园做豌豆遗传试验。1865年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划时代论文,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00年才引起遗传学家、育种家的高度重视,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阅读课本P2-3,注意课本中以下名词:阅读课本P2-3,注意课本中以下名词:自花传粉 自交 闭花授粉 纯种 人工杂交 异花传粉 去雄 父本 母本 性状 相对性状导读问题导读问题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 孟德尔为解...
1.1孟德尔
null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孟德尔 孟德尔,奥国人,天主神父。1856年开始在修道院的花园做豌豆遗传试验。1865年发表了为《植物杂交实验》的划时代论文,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00年才引起遗传学家、育种家的高度重视,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阅读课本P2-3,注意课本中以下名词:阅读课本P2-3,注意课本中以下名词:自花传粉 自交 闭花授粉 纯种 人工杂交 异花传粉 去雄 父本 母本 性状 相对性状导读问题导读问题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的? 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作了哪些假设?他又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具体做法? 孟德尔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科学实验? 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课本P4-6,注意课本中以下名词:亲本 杂交 正交 反交 自交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比 遗传因子 显性遗传因子 (基因) 隐性遗传因子 纯合子 杂合子 配子 测交 分离定律 阅读课本P4-6,注意课本中以下名词: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豌豆是自花、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 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性状能稳定遗传 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实验同种(或同品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人的某些相对性状人的某些相对性状nullnull孟德尔实验中的概念和符号孟德尔实验中的概念和符号亲本(P):实验中互相交配产生后代的植株或个体 父本(♂):提供雄配子的个体或植株 母本(♀):提供雌配子的个体或植株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显性性状:在F1代中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在F1代中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孟德尔实验中的概念和符号孟德尔实验中的概念和符号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方式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 高 × 矮 F1 高 F2 高787 矮277 比例 3 : 1⊕null 为什么F1全为高茎,矮茎性状消失了吗?为什么F2出现了性状分离?并且分离比为3:1?是偶然吗?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 可见,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如果这些实验数据是你得到的,你将如何解释实验现象呢?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不相融合也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举例:纯种高茎豌豆 DD 纯种矮茎豌豆 dd 杂合高茎豌豆 D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 高 DD × 矮 dd 配子 D d F1 高 Dd F2⊕3 : 1null 以上解释仅仅是孟德尔认为的,到底正确与否,还要通过试验验证。而且一个正确的理论,不仅能够解释出现的问题,还应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的结果。现在你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孟德尔的假说,看看这个假说是否是正确的。null验证内容— F1是否为杂合子,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是否分离进入不同配子了? — 使F1中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都能分别在后代中表现出来; 那么由高茎和矮茎相对性状测交试验图解测交×高茎矮茎d隐性纯合子配子测交后代杂种子一代d高茎矮茎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验证1 : 1null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杂合子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进入 不同的配子 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随机地遗传给后代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控制相对性状控制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Rr分离定律的内容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null科学实验方法 假说—演绎法科学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释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反复实验得出结论null只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而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细胞质的遗传因子的遗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
本文档为【1.1孟德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