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说程朱理学

说程朱理学

2013-11-06 4页 doc 22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99499

暂无简介

举报
说程朱理学说程朱理学 作者: 陈毓秀 陈寅恪说:“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钜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这话对也不对,汉唐儒学缺乏基层同化能力,无力与佛道争夺群众。但宋儒发明了群众性儒学,在元明之际深入民间,自此之后,佛道节节败退,几乎沦为俳优倡戏,这在中古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倘若说在唐代是上层的儒学士大夫驾驭着佛教中国的话,那么到了满清便是摇身一变,佛教-萨满教统御着儒教中国。 数卷残编阿姨曾指出过:六朝至中唐,佛教实质掌握大多数中国民众。佛教出版物多于儒教十...
说程朱理学
说程朱理学 作者: 陈毓秀 陈寅恪说:“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钜者,实在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这话对也不对,汉唐儒学缺乏基层同化能力,无力与佛道争夺群众。但宋儒发明了群众性儒学,在元明之际深入民间,自此之后,佛道节节败退,几乎沦为俳优倡戏,这在中古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倘若说在唐代是上层的儒学士大夫驾驭着佛教中国的话,那么到了满清便是摇身一变,佛教-萨满教统御着儒教中国。 数卷残编阿姨曾指出过:六朝至中唐,佛教实质掌握大多数中国民众。佛教出版物多于儒教十倍,包办大部分社会慈善与公益事业,至苏东坡时代仍然如此。中唐以后,佛教禅宗化,学术传统迅速衰退,几乎不再有新著作问世。明清出版物中,儒教通俗读物占据绝对优势。大多数社会事业由儒家宗族包办。无文群众儒化由朱子一流人物开展,与士绅阶级禁淫祠活动互为表里。实质等于消灭多神教、驯化佛教。至元末与明清,普通僧侣地位降低至游民水准。高级僧侣急于文人化,不再关心教义研究。 但在佛道最初席卷中国的日月里,与其说僧侣们是长驱直入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不如说是趁虚而入。因为汉代的儒学着重解决的是政治制度构建的问题,董仲舒们殚精竭虑的思索该如何驯化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帝国,对是否包办心灵世界未置一辞,抑或者说力有未逮。而宋代儒学处理的则是心灵秩序,儒生与君王该如何相处早已不是一个问题。在面对如此强大的佛教中国,宋代的儒生竟然能够神奇的大逆转,是件相当神奇,乃至有点诡异的事情。宋代儒学的出现,并不一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如果没有宋代儒学的努力,中国或许早就不是中国了。如果勉强类比的话,朱熹战胜佛教的历史意义,就仿佛在而今有人能够彻底击败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佛教如同后现代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弃绝和放逐,招来了儒生们最沉重的反击,引用朱熹的评价就是:“只是个大浑沦的道理,至于精细节目,则未必知。”“庄老绝灭义理未尽,至佛则人伦灭尽,至禅则义理灭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程朱理学,或者说更宽泛意义上的宋明理学诞生的目的,原本是为了解决当时的政治困境,后来衍生出内圣和外王两大路径,亦或者说外王是主要的,内圣只是附带的添头。面对北宋亘古未有的历史危机,唯一与之相似的便是晚清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儒生们原本想解决的是如何建构一个全新的利维坦,解决无法彻底动员国家资源以抵御外侮的难题。然而全新国家的制度建设,最终统统告以失败,两宋弹指间灰飞烟灭,大明朝同样是亡在落后的财政体系无法充足有效地汲取资源,抵御天灾人祸。 然而自王安石变法失败,因其引起的党争间接地导致北宋灭亡以后,南宋的儒生们逐渐放弃了他们外王的理想,一头扎进内圣的添头当中。但这依然有其政治目的,即通过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来感化君王,“致君尧舜上”。儒家的性本善学说使得儒生们真诚地相信只要感化了君王,让君王也成为圣人,那么天底下的难事自然也就将迎刃而解。所以在明代,为什么儒生们会前仆后继地参与诸如大礼议之争的事情中来,就在于这是与他们的价值体系所着眼之处。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他们信念的根基,至于某位君王气急败坏的脸色,是他们殉道光辉微不足道之脚注。而对现实的关怀,使得儒生们顺带着批判了佛道,因为佛道不经世致用,属于“不治国家、不事民生”的无用之学,又蛊惑人心,使人伦理尽失,自绝于天地之间。战胜佛教是添头的添头,本不是儒生们最关注的重点,出于解决政治危机的考量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理论体系而附带讨论的。 历史或许证明了,不论是外王亦或者内圣,儒生们的都落花流水付之东流去。错有错着,偶有耦合。佛教,倒确乎是被儒生们打倒了。但说起来,佛教的失败一方面是儒教借助佛教的宇宙观改造儒教,赋予了儒家先天匮乏的本体论。现今所谓新儒家他们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依然不出宋人窠臼,只不过有些人披上了层西哲的外衣,看上去新鲜了许多罢了。而另一方面,则是佛教自身的溃败,唐代佛教如日中天之时禅宗的出现就像日后凋亡时代的净土宗一般,即意味佛教的中国化,同样意味着佛教的庸俗化和衰亡化。只是前者尚在肌理,后者则是病入膏肓。 禅宗是一门非常奇怪的学问,他既是僧侣们在进行精深的玄学思辨之后的产物,同时又摧毁了整个玄学的体系,就好像癌细胞从肉体中诞生,并最终将得不到外力救治的人自我抹杀掉。佛教是中国人在接触近代哲学以前最思辨的思想体系,既拙于实践,又拙于务虚的中国人单凭自己的努力不大可能孕育出佛教这样逻辑清晰的思想,一如同根本不可能培植出西方哲学来。佛教对中国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或许是唐宋以来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禅宗彻底放弃了穷追到底的努力,他们既无精力也无热情,对某项概念进行最深刻的反思归纳总结,他们这群前现代的后现代主义者,是最彻底的后现代主义者,比佛教其他支派更加后现代主义,沉湎于语言游戏之中而迷失了自我,久久不能自拔。 当佛教逐渐禅宗化以后,原本佛教打下的江山被儒教给接收过去,作为一个局外人看着儒教扛着红旗反红旗,颇有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喜感。对玄学思辨不厌其烦的探索,被省力装逼的扯淡所取代。自禅宗引入中国以来,在慧能手上集大成。我们不能否认,慧能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但这就好像我们说德里达是伟大的思想家一样——但然后呢?一个逐渐庸俗化的佛教,出现净土宗这样面向底层只要口喊阿弥托福便能省时省力成佛的支派,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在宋明理学墙内开花墙外香,顺手击败了佛教以后,自身不争气的佛教徒地位迅速下降,并游民化。游民在帝国的秩序当中,第一要紧的便是集结于地下,在散沙般的阿米巴社会里聚成一团以自保,而僧侣的加入使得这些地下社团神秘主义化,这群社会的渣滓败类怀着对旧秩序的不满在神秘化的氛围里形成了弥赛亚主义,于是一个个不断激进化。元明清三朝地下世界里,有如此之众的秘密教会和教团起事,相当大的功劳我觉得还真应当归功于理学上。朱重八这个前任僧侣是这个历史的开端,而天平天国是其未完的尾声,只有到红色中国,余韵方才散尽。 后记: 理学号称三教合一,佛道皆有思想被吸纳。但在基督教未进中国之前,与佛教相比,道教永远是战五渣。士大夫有排佛的,但从无辟道的。因此本文只着重讲佛教。除了佛道以外,域外诸教同样有思想被吸纳进来,这也是需要考量的。 高勇说:“我觉得这样笼统的研究宋明理学还是不扎实,张载、程颐、程颢、朱熹这几个人前后相继的一个过程,对相当多的读者来说,他们对这些基础都不了解,很容易以你的评论对理学标签化。”说的甚是,所以本文只供引玉之用。 又:本文是从思想史的外部讨论事情,思想史内部的发展这条线在文章里面比例不大。单纯就朱熹来说,他是用全新的一套东西重新阐释先秦儒家的著作,朱熹在这个意义上可以从诠释学来理解,有人评价他是中国的“施莱尔马赫”。我们可以看见,朱熹将先秦的儒学给颠倒过来,仁/理作为一个本体成为儒学新世界的根基,就仿佛康德完成的哲学里的哥白尼大转换,如果就思想体系建构的宏大和完整来说,朱熹远远超过了孔夫子之后的任何一个儒生(包括夫子在内),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他是中国的阿奎那的缘故吧。从思想史上看,朱熹是全面地将先秦儒家给重新解释了,而且他的解释有很强的学术支持,在这一点上其他的理学家望尘莫及。我不是儒教徒,但将明清以来中国的失败归因于程朱理学或许是有欠考量的。朱熹以来理学家的思想是解决政治危机失败后的产物,而不是引起政治危机的因由。导致帝国全面困顿的根源,是这个帝国实在太大了,大一统的帝国只会产生行政无能的吏治国家和一团散沙的阿米巴社会。词云:百代皆行秦政治,中国的政治危机从秦国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统治天下开始,便已注定。希求自由又全盘接受大一统,无异于爱苗条而不舍甜食。 张居正改革跟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政府能够直接掌控的税收,动员足够的资源来抵抗外辱,解决天灾带来的危害。但这个问题,直到国民党都没有解决,这就是为什么黄仁宇在他的小说里一直感慨中国政府的税收实在是太少。至于本朝,两样心思,一样道理。经济是行政无能典型中的典型,官僚颟邗,倒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90年代的财政联邦主义,中国政府的行政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就那样了,大一统国家连总体战也不可能像小国那般顺畅,虚耗的政治资源实在太多了。 李澔詺Yanus在从网上的评论: 敦煌文书载,唐天宝间,村镇依然以夫妇+子女+老人三代家庭、单身家庭为主,无有大小宗法。村落姓氏混杂,多为迁徙齐民编户而来,第一大姓多不过什一。村民间通过社邑维系(互助巷、佛巷),社司三官不同姓,彼此相对平等。待到宋代,同姓聚居渐多,还原了秦代以前同姓而居的原貌,共同祖先伦理得以发挥影响,持续到今天。不知是这种同姓而居的宗法生活,衍生出了程朱伦理;还是程朱伦理反馈强化了这种宗法村社结构。《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乡村宗族存在形态考论》而初级古文化爱好者所崇拜的汉朝、唐朝(本渣同宗…),由于长期对外扩张,村社不断分离外迁,反而缺少这种稳定宗法结构。无论怎样,宋代之后,某地区才有了血缘维系的基层自组织结构,承托皇权而独立于皇权——算起来尚不超过一千年。 高勇: 有几个关键问题要反复讨论,一个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应对是什么,文章以内圣和外亡的矛盾阐述是否尽意,第二个是理学的思想来源是否以佛教为第一,在本体和辩证认识方面理学还是有很多道家思想 回复 2013-11-02 08:44 举报 我是Σβ: 阿姨你没有研究过民间宗教吧?明以后下层兴盛的恰恰是三教合一的新兴宗教 回复 2013-11-02 08:46 举报 高勇: 还有一个老问题,理学是否可以称作儒教。理学的切入讨论这篇基本的考虑,一个是在政治国家秩序层面,一个是与佛教的泛宗教争夺层面。 回复 2013-11-02 08:51 举报 陈毓秀: 回复高勇: 在我看来,宋明理学最重要的关注点还是政治制度建构的考量,也就是外王,在外王失败了以后转向了内圣这个添头,即致君王,得君行道,关注点还是现实政治。战胜佛教是添头的添头,本不是儒生们最关注的重点,出于解决政治危机的考量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理论体系而附带讨论的。 回复 2013-11-02 10:03 举报 陈毓秀: 回复高勇: 理学号称三教合一,佛道皆有思想被吸纳。但在基督教未进中国之前,与佛教相比,道教永远是战五渣。士大夫有排佛的,但从无辟道的。因此本文只着重讲佛教。 回复 2013-11-02 10:05 举报 陈毓秀: 回复我是Σβ: 大罗教、南无量教、无生老母教、白莲教都有三教的影子,但因为佛教太强势了,所以本文只强调佛教。不过说起来明王转世概念除了弥勒佛信仰和三世佛学说以外,祆教诸支贡献良多,如此方有了元以来满中国的弥赛亚主义。 回复 2013-11-02 10:08 举报 高勇: 回复陈毓秀:我觉得这样笼统的研究宋明理学还是不扎实,张载、程颐、程颢、朱熹这几个人前后相继的一个过程,对相当多的读者来说,他们对这些基础都不了解,很容易以你的评论对理学标签化 回复 2013-11-02 10:10 举报 陈毓秀: 回复高勇:嗯,说的没错。不过本文是在群里展开深夜话题的时候,顺手写成的,也不是当作正经的学术文章写的。 回复 2013-11-02 10:13 举报 陈毓秀: 回复高勇:所以我就发在晚上,这样就没有人看见了。 回复 2013-11-02 10:13 举报 高勇: 回复陈毓秀:我一般不会从思想史的外部讨论事情,更侧重思想史内部的发展,这条线在你的文章里面比例不大。单纯讲朱熹来说,他是用全新的一套东西重新阐释先秦儒家的著作,朱熹在这个意义上可以从诠释学来理解。有人评价他是中国的“施莱尔马赫” 回复 2013-11-02 10:13 举报 高勇: 回复陈毓秀:嗯,写的蛮多了,下了很多功夫,所以咱们切磋一下,你这篇确实还就是主要关注 儒和佛的关系。不过我对佛家的思想把握不太多,朱熹的理学 最主要接受的是佛家华严宗的东西 回复 2013-11-02 10:15 举报 陈毓秀: 回复高勇:你有没有发现,历代士大夫只有排佛的,很少有辟道的,就算有,也是在攻击佛教的时候顺带的。道教的思想体系在儒生看来根本不值一提,关键的对手还是佛教。这就像西学入中国以后,国学家们就很少批判佛道一个道理。 回复 2013-11-02 10:21 举报 陈毓秀: 回复高勇:朱熹将先秦儒学给颠倒过来,就仿佛康德完成的哲学里的哥白尼大转换,如果就思想体系建构的宏大和完整来说,朱熹远远超过了孔夫子之后的任何一个儒生,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他是中国的阿奎那的缘故吧。 回复 2013-11-02 10:24 举报 高勇: 回复陈毓秀:是的,这个我在理解朱熹的时候是注意了,道家根本不是儒家的假想敌,在古代真正的敌人就是佛家,因为佛家毁坏人伦,而且也确实极大削弱了国家的动员能力。儒家对佛教的敌视也不是什么秘密,但凡了解朱熹的人应该都知道 回复 2013-11-02 10:25 举报 高勇: 回复陈毓秀:是的,从思想史上看,朱熹是全面将先秦儒家给重新解释了,而且他的解释有很强的学术支持,在这一点上其他的 理学家望尘莫及 回复 2013-11-02 10:26 举报 我是Σβ: 回复陈毓秀:弥赛亚主义其实是中国固有的东西,在南北朝弥勒下生的宗教叛乱前,其实借的是老子下世的名义,所以寇谦之改革时,伪造了一部经典就是把民间所有自称“李乙”造反的否定掉 回复 2013-11-02 10:36 举报 陈毓秀: 回复我是Σβ: 太平道起义也是如此。但元明清三代,秘密教门起事的思想资源,更多的还是来自佛教净土宗和祆教吧。 回复 2013-11-02 10:43 举报 王明: 回复陈毓秀:哪怕山崩地裂 还有一个理字 战胜海德格尔 曾经在1973的机会 被江青奶奶浪费了 回复 2013-11-02 11:17 举报 王明: 我只能说 近代 有两个人曾经有机会 完成中西文明化合 一个是海德格尔 一个是毛泽东
/
本文档为【说程朱理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