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俄罗斯外交传统中领袖个人决策作用的文化根源

2013-10-12 47页 pdf 2M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6246

暂无简介

举报
俄罗斯外交传统中领袖个人决策作用的文化根源 学校代码:10036 例矽手芗亏(节贸易声学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 硕士学位论文 俄罗斯外交传统中领袖个人决策作用的 文化根源 培养单位: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作 者: 指导教师: 论文日期: 外语学院 俄语语言文学 区域国别研究 张红格 宋艳梅 二。一。年四月 £ T^ -- U KyYIbTypHblHreHe3HCpemalomeHD0.11H JlH皿epaBTpa且HIIHoHHoH口[HH.r...
俄罗斯外交传统中领袖个人决策作用的文化根源
学校代码:10036 例矽手芗亏(节贸易声学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 硕士学位论文 俄罗斯外交传统中领袖个人决策作用的 文化根源 培养单位: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作 者: 指导教师: 论文日期: 外语学院 俄语语言文学 区域国别研究 张红格 宋艳梅 二。一。年四月 £ T^ -- U KyYIbTypHblHreHe3HCpemalomeHD0.11H JlH皿epaBTpa且HIIHoHHoH口[HH.rlOMaTHH POCCHH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苏钮格劢7净 ≯月%El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苏钇格 导师签名屏掺移。 狮年午月粥El 叫萨缈月7日 摘要 俄罗斯历史上深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外交文化,其外交 传统呈现出全方位性、扩张性及外交决策的集权性特征。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 东正教君权神授的思想、以及村社文化促成了统治者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上起决定 作用,这一外交历史传统自沙皇俄国延续至今。 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这种地缘环境使俄罗斯遵循全方位外交的原则,实行 东西方兼顾的外交政策。广阔的疆域以及外来民族的侵袭使俄罗斯民族充满不安 全感,救世主义的理念为历代沙皇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蒙上了合理的色彩,外交渗 透着大国扩张性。专制独裁的统治又为沙阜决定外交政策和方针提供了政治保 障,外交决策权掌握在统治者手里。 俄罗斯历代统治者都是集权力于一身,实行专制统治,尤其反映在彼得一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利钦等人身上,外交决策带有明显的集权特征。中央集权的 国家制度、俄罗斯民族的东J下教信仰及村社文化是领导者外交决策作用的文化根 源。 研究遵循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实证分 析的方法,确定俄罗斯外交传统中领袖个人决策作用的文化根源。这有助于我们 了解俄罗斯外交传统,认识当代俄罗斯外交的特点,把握俄罗斯外交的脉搏,更 准确地预测俄罗斯外交的基本走向,从而制定正确的对俄外交政策,为顺利发展 中俄两国外交关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俄罗斯,外交传统,文化根源,专制集权 AnTope巾epaT f[rlnyloMaTriqecKaJlKyabzypaPOCCHarlMeeToc06yIoH60raTyloHCTOpHIO.Ha He爸OKa3aJIHBHHgI-IHeBOCTOHHagH3mia丑HagryabTypbl.Tpa且HRHSpoccnficro话 ,ⅡHHJIOMaTHHO且HOBpeMeHHOBK.rlloqaeTqelyrM3KCIIaHCHHHIIeHTpaHH3aRHH· CaMoaep承aBHe,H且e丑“BHaCTbuapaOT60ra”BHpaBoCHaBHH,06mHHHa.qKy了IbTypa, HFpa.rlHBa撒Hyl0poabBonpeReJleHHH且HⅡJIoMarHqeclc0亩HOHHTHKHnH且epa.,ⅡaHHa.q Tpa皿HIIH且cym:eCTBOBa.riacIIapCKOVOnepno且aH;10HbIHeRIHeFOBpeMeHH· POCCH只Haxo且,HTCRMem√ayEBponofiHA3Hefi.BBH皿y3TOFO,OHac06mo皿aeT HpHHRHHBCeCTOpOHHefi且HHHOMaTHHHnpoBO且HTnOaaTHKyCyaezoMKyabTypHo话 cneundpalC,,,aBOCTOKaH3anmlaBpa3BHTHH且MH.rIOMaTHqeCKHXOTHOmeHHfiC ,RpyI"TIMHcTpaHaMH.06ttIHpaOCI’bTeppHTOpHHHHatlICCTBHR,apyrnxHaHafi HpHHeC.rlHHapo压yPoccrirlOIIIyIIIeHHeOHaCHOCTH.MeCCHOHH3Mcny搬dtJi paHHOHaHBHBIM060CHOBaHHeM,aJigDKCIIaHCHH.3KCHaHCHOHH3MHpOHHKB 皿HIl2IOMaTHqecKyIOIIOHHTHKy.CaMo皿ep)KaBHenpe皿ocTaBⅡ觚oan且epyrapaHTHHH B03MO)KHOCTH且朋ocyRIeCTBHeHHgCBOefiHOHHTHKH.YlH且ep06.aa.aa.aBce兹noaHOTOfi BHaCTHBpemeHrlH且HHHOMaTHqeCKHXBOnpOCOa- Yla且epE,ipa3HblXnepno;IoBBPOCCHHKOHIIeHTpHpOBaJIHBHaCTI,BCBOHX pyrax,qTOOc06eHHOHm.II.qOoTpameHHeBHOHHTHKeHeTpaI,EKaTepHHrbIIIH EaHtmna.I王eHTpaJIH30BaHHM话rocy皿apcTBeHHbI近pexnM,HpaBocJIaBHeH06IIH4HHaⅡ Kym,TypaCOCTaBHYlHOCHOBy明pemmomefipOflHaH且epaB Bblpa60Tre 丑HHJIOM锄IIeclc0螽IIOJIHTHKH. B ;mccetrratmHnpHMeHaCTCanepeKpecTHagMeTo且OⅡor瑚HayqHOV0 HccHe皿OBaHHR,BK.rllOqaloIRaRB ce6acne且ylomne06meHay'mbleMffroj砺I" COII/40HOFHqeCKHe,HcT0pHIIecKHe,rySlbTypoJ:IornqeCKHeH 皿pyrHe MeTO口IbI.HacTogmeeHccHe且oBaI-IHeCTaBHTtleamoKOMHHeKCH0eH3yqeHHe Ky删TypHororeHe3Hcapemalome螽ponnartaepaBpOCeHfiCKO螽珊IIUIOMaTHHH BHemHe话HOHHTHKe,rOTOpOeHe06xo;mMO皿舰pa3pa60TKanpaBHabHO讶 且HnJIoMaTHI王eclao螽HOJIHTHKHBOTHOIIIeHHHPOCCHH. K.rlioqeBidec.rloBa:Poccna,Tpa,/IMHHOHHag且HHHOMaTHR,Kym,Typa,caMoaepxaBl4e II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俄罗斯外交传统的特点⋯⋯⋯⋯⋯.⋯⋯⋯⋯..4 第一节俄罗斯外交的全方位性⋯⋯⋯⋯⋯⋯⋯⋯⋯⋯⋯⋯.4 第二节俄罗斯外交的扩张性⋯⋯⋯..⋯⋯⋯⋯⋯⋯⋯⋯⋯.6 第三节俄罗斯外交决策的集权性⋯⋯⋯⋯⋯⋯⋯⋯⋯⋯⋯..8 第二章俄罗斯外交传统中领袖决策作用的体现⋯⋯⋯⋯⋯10 第三章俄罗斯领袖外交决策作用的文化因素⋯⋯⋯⋯⋯.15 第一节俄罗斯专制制度与领袖的权威性⋯⋯⋯⋯⋯⋯⋯⋯⋯.16 第二节东正教与民众的-gllJll页性⋯⋯⋯⋯⋯⋯⋯⋯⋯⋯⋯⋯18 第三节村社文化对社会心态的影响⋯⋯⋯⋯⋯⋯⋯⋯⋯⋯..24 结论⋯⋯⋯⋯⋯⋯⋯⋯..⋯⋯⋯⋯⋯⋯⋯⋯.27 参考文献⋯⋯⋯⋯⋯⋯⋯⋯⋯⋯⋯⋯⋯⋯⋯..28 致谢..⋯⋯⋯⋯⋯⋯⋯⋯⋯⋯⋯⋯⋯⋯⋯⋯.31 个人简历⋯⋯⋯⋯⋯⋯⋯⋯⋯⋯⋯⋯⋯⋯⋯..32 O l 3 3 ,●▲,●▲1 1 一用一 一一作一一 一策一 一用决一一作交用一策外作用决的策作交世决策外二交决的娜外交世琳的外一捷钦的得卡利京彼叶叶普节节节节一二三四第第第第 绪论 外交传统是一个国家在外交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持久性的、相对稳定的外交 特征,是一个国家独特的外交思想、外交艺术的综合体现。1地缘、国家实力、 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因素是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最基本的因素,对外交政策有 深刻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行为都深受该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俄罗斯也 不例外。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东方的专制制度和集体主义思想在俄罗斯根 深蒂固,东正教和村社精神保证了俄罗斯民族的统一。俄罗斯独特的文化影响其 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其外交传统带有明显的领袖个人色彩。 国内外学术界对俄罗斯外交传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政论家、史学家也 对俄罗斯外交产生过浓厚的兴趣,认为俄罗斯外交传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 源。俄罗斯出版了一些关于俄罗斯外交的书籍,我国对俄罗斯外交文化的研究也 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对于俄罗斯外交政策性研究较多,文化根源方面的深层次 综合性的研究比较少。因此对俄罗斯外交文化根源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本选题把研究对象锁定于俄罗斯外交传统中领袖个人决策作用的文化根源。 从文化角度分析这一外交特点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外交传统,认 识当代俄罗斯外交特点,把握俄罗斯外交的脉搏,更准确地预测俄罗斯外交的基 本走向,从而制定正确的对俄外交政策,为顺利发展中俄两国外交关系提供参考。 同时,我们可以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俄语学习中,加深俄语爱好者对俄罗斯外交文 化的了解。可以说,对俄罗斯外交文化的研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具有一定 的应用价值,这正是本选题立意之所在。 俄罗斯、中国及美国许多学者都对俄罗斯外交文化进行过研究,并取得了不 少研究成果。 俄罗斯的研究成果: 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H·Bep.2x,qeB)的《俄罗斯思想》(三联书店2004 年)探讨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罗斯思想的主要问题。对俄国的历史与文化的 本源因素及俄罗斯思想的起源与特点作了阐述。通过对俄罗斯文化传统的研究, 民族性格特点的分析,获得对俄罗斯文化和思想的整体认识。他分析了俄罗斯长 期的封建农奴制对民族的深刻影响,指出在俄罗斯人身上各种矛盾的特点结合在 一起:专制主义、国家至上和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为本文对俄 罗斯民众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苏联著名历史学家B.B.马夫罗金(Maapo皿nn)著的《彼得大帝传》(商务 1杜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8月,第l页。 l 印书馆2000年)对彼得时代进行了深入研究,介绍了彼得政治、经济、外交方 面的活动,分析了彼得的个人性格。其中第三部分着重叙述了作为外交家的彼得 大帝。这为本文对彼得时期的外交特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研究成果: 著名国际关系专家杜正艾先生编著的《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7年)对俄罗斯自彼得一世到苏联解体的外交传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 究。其中第二章中论述了俄罗斯政治体制的集权特性,俄罗斯人民顺从专制、崇 拜领袖的心理,外交决策机制具有的集权性,指出领袖个人在外交决策中起决定 性的作用。在附录中作者还论述了俄罗斯最高决策者个人素质、性格特征及外交 特征,这对于我们准确认识俄罗斯外交传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林军著的《俄罗斯外交史稿》(世界知识出版 社2002年)是关于俄罗斯外交比较完整系统的著述,介绍了从基辅罗斯到20 世纪叶利钦为止的俄罗斯外交史,探索俄罗斯外交思想发展的脉络、外交特征及 外交机制的发展演变,着重阐述了不同时期国家领导人在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其 中在第二、三章分别论述了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交政策及特征,这为 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使我们深受启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专家孙成木、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祖熙、中国社会 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主编的《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 1986年)探讨了俄国社会经济发展、农奴制度和沙.钽制度的演变、对外关系方 面的问题。其中在第四、五章分别论述了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及加强,第 十二章讲述了彼得时期的对外政策,第十六章讲述了十八世纪下半期的对外政 策,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达明著的《俄罗斯东正教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介绍 了东正教在俄罗斯的传入、发展及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其中在第三章中论述了 东正教的地位,政权与教权的关系,在第八章中论述了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特点, 指出东正教影响俄罗斯民族性格,对俄罗斯人的精神统治及对世俗文化的影响, 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曹维安著《俄国史新论一影响俄国历史发 展的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着重论述了沙皇专制制度、东 J下教及村社制度。其中在第三、四、六章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这些因素构成了 俄罗斯特殊外交文化特点的原因,对本文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美国的研究成果: 美国历史学家巴巴拉·杰拉维奇(Barbara·Jelavich)著的《俄国外交政 策的一世纪1814—19142(商务印书馆1978年)主要论述从1814到第一次世界 2 大战一个世纪中沙俄对外政策的发展和演变。作者主要从历届沙皇个人的性格去 探寻沙俄对外政策的根源,其中在第一章中讲述了十八世纪的背景,包括彼得和 叶卡捷琳娜的外交活动,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研究俄国史的学者亨利·赫坦巴哈等著的《俄罗斯帝国主义一从伊凡大 帝到革命前》(三联书店1978年)论述了俄国沙皇的对外扩张史。其中在前几 部分探讨了俄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各种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意 识形态各方面的因素。在后面一章叙述了1815-1914年俄国对外政策的几个方 面,指出沙阜作为专制君主控制俄国的对外政策。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尼古拉墚赞诺夫斯基(HnKona话·陬H3aHoBcKH话)、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学教授马克·斯坦伯格(Mark·Steinberg)著《俄罗斯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对俄罗斯各个时期的外交活动进行了介绍。其中第 五部分讲到了彼得一世及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外交活动。 另外,不少学者在他们所发表的相关论著或论文中,也对俄罗斯外交文化有 过论述,但多数学者更注重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研究,而从文化视角研究俄罗斯 领袖在外交中决策作用的成果比较少。因此,专门就俄罗斯外交传统中领袖个人 决策作用的文化根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遵循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实证 分析的方法,确定俄罗斯外交传统中领袖个人决策作用的文化根源。系统法,研 究俄罗斯地缘特征、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及民族性格以分析外交文化根源。 3 第一章俄罗斯外交传统的特点 外交文化,是一国在其历史发展进程、在其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形成的一种 独特的外交思想、认识和艺术综合体。2外交传统并不是孤立的,除了受外交实 践的影响外,还受一个国家、民族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特 性和政治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往往决定该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理念、 策略、方向等。俄罗斯前外交部长伊万·伊万诺夫在谈到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与 其历史文化传统的关系时,说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不可能建立在一 张白纸上。这个政策不可避免的带有由该国地缘政治状况、历史文化特点决定的 继承性。"3外交决策的研究是从国家历史发展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是从人类社会 组织活动的实际经验中得来的。 俄罗斯的外交格调是从18世纪的彼得大帝统治时期开始形成的。在俄国外 交历史上,在外交政策的重要方向时,俄罗斯外交不止一次地从过去寻找经验。 美国的俄罗斯外交史研究专家巴巴拉·杰拉维奇认为,19世纪的俄罗斯外交在 许多方面是按照18世纪确定的路线进行的。18世纪就奠定了俄国对外政策的基 础,而且俄国的外交格调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4俄罗斯外交深受地缘特征、 文化传统、民族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身丰富独特的外交传统。 第一节俄罗斯外交的全方位性 地缘特征在影响外交传统的各个因素中是最稳定的因素,地理位置、邻国的 强弱及距离的远近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的利益和安全状况,从而长期影响 其外交政策取向,进而影响其外交传统思维的形成。研究地缘特征对把握外交传 统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特殊的地缘政治位置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全方位性。5地 缘政治思想对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决策制定和具体实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文化, 这种文化既包含西方式的理性主义与抽象思维,又兼具东方式的内省文化与神 秘主义的特点。正如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所言:“东方与西方两股 世界历史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 不是纯粹的欧州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是世界的完整部分,它将 巨大的东西方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 在相互角力。"o (一)全方位外交的发展历程 2学刚,姜毅: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外交卷)》,北京:人民{I;版社。2001年第257页。 3姜毅:《俄罗斯/{i生气》,世界知识jlj版社,2002年,第12页。 4巴巴拉·杰拉维奇:《俄固外交政策的一世纪》,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l、23页。 5杜iF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上海人民{l;版社,2007年8月,第19页。 6[俄]尼.另岈;豪耶犬:《俄罗斯思想》,北京:三联书店,/996年,第67页。 4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皈依基督教,并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1241年,蒙古人征服了俄罗斯大部分国土,并开始了长达240年的统治。蒙古 的统治迫使俄罗斯民族接受了东方的专制集权制度,又赋予了俄罗斯文化浓厚 的东方色彩。彼得一世的欧化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政策虽然吸收 了西方的文化元素,但它们最终成为沙皇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工具,沙皇的 统治中明显渗透着东方式的专制制度和集体主义理念。 19世纪30至U40年代在俄罗斯产生了两种社会思潮,即“西方派”和“斯拉 夫派’’,20世纪20年代又出现了‘欧亚派’,o“西方派”认为俄国与欧洲历史 发展有共同性,俄国将走西方式的资本主义道路。“斯拉夫派”认为俄国 的历史发展有独特性,村社和东正教是俄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他们 反对走西方道路,主张吸取东方文明中有益于俄国发展的文明因素。西方派与斯 拉夫派的观点并不是绝对排斥对立的,他们在主张俄对外政策的观点方面,就如 同双头鹰一只眼睛向西,一只眼睛向东一般,坚持东西方外交平衡的原则,这构 成了俄罗斯历史上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欧亚派"则是从地缘环境角度看待俄 罗斯文明,认为俄罗斯是在东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不同于欧洲文明与亚洲文明的 欧亚文明,兼有东西方两种文明的特点。 俄罗斯长期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其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的双重性特征。 俄罗斯民族追求自由,崇尚人性,积极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尝试过进行 ·政治体制改革。但由于受东方专制主义的深刻影响,俄罗斯民族同时又极端崇 拜偶像、服从权力。独裁专制在沙皇俄国时期就有着根深蒂固的政治思想基础。 苏联解体后出现的新欧亚主义从俄国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出发,认为没 有俄罗斯的欧洲,就不能称为完整的欧洲;没有俄罗斯的亚洲,就不能称为完整 的亚洲;没有俄罗斯的世界,就不能称为完整的世界。这已成为近年来以‘复兴 俄罗斯,树立大国地位”为目标的‘淦方位外交”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方针o 7面向东 方同时也是以此来平衡西方的一种策略。俄罗斯《独立报》1995年7月21日指出: ‘‘为了使西方能真正地尊重俄罗斯,俄罗斯就得有更大的独立性,包括同东方建 立持久的联系08 俄罗斯取得独立后,确立了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92年5月提出‘‘东 西兼顾”的‘‘双头鹰外交’礅策。1993年4月,提出了复兴俄罗斯、维护国家民族 利益、树立大国地位的外交战略总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1995年俄罗斯总 统叶利钦明确提出了‘‘全方位外交战略:’1996年1月,普里马科夫就任外交部长 后,进一步发展了俄罗斯全方位的外交战略,普京时期继续实行叶利钦时期的全 方位外交战略,使新世纪俄罗斯的外交充满了活力。可以看出,地缘环境因素在 7曾志平: 《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外交》,载《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5期,第58页。 8俄:《独立报》,1995年7月2lU。 5 俄罗斯外交战略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全方位外交理念下的均势外交 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中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传统理论,均势不仅是 一种力量的均衡,也是维持国家之间权力平衡的一种对外政策。91713年西班牙 王位继承战争的各交战国签订“乌特勒以和约”,均势一词第一次被载入国际文 件。均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制度,是相关国家根据各自资源条件达成的相 互依赖和相对稳定的格局。m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历史上的俄国在很长 的时间内是一个带有浓厚的亚洲色彩的落后国家,在地缘政治经济方面都处 于劣势,无法与其他西方国家抗衡,但俄国却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欧洲强 国,这主要得益于俄国善于运用均势外交政策,充分利用强国之间的矛盾来获取 利益和多个强国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来分化其他国家,避免自身卷入冲突并争 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 俄罗斯曾在历史上多次巧妙地利用了均势外交政策,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 失败后,俄国遭受了重创,外交大臣运用这一外交策略恢复了欧洲均势的状态;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联运用均势外交摆脱了被孤立的困境;而在苏联 解体后,俄罗斯采取多级均势的策略稳固与东西方的关系,发展全方位外交; 普京时期均势外交的特征更为明显,他把俄罗斯既称为欧洲国家也称为是亚洲 国家,积极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第二节俄罗斯外交的扩张性 俄罗斯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辽阔地带,大部分地区是被森林覆盖着,俄 罗斯人经常有一种对自然的恐惧感,时刻准备着与自然作斗争。同时有来自波兰、 瑞典、土耳其、法国等的入侵,这造成了俄罗斯人的不安全感和对外来民族的不 信任感。¨东正教信仰又使俄罗斯民族有救世情结,有强烈的弥赛亚意识,“弥 赛亚”一词来源于古犹太语,是从《旧约》的“膏油’’、“涂油”、“受膏者”演变 而来的,意即一个人头上被涂了膏油,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便负有特殊的使命,后 来这个词就被赋予了“拯救”、“救世"、“上帝选定”、“庄严使命”《∥普济天下" 的意义。弥赛亚思想在俄罗斯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均有体现,例如“第三罗马" 的思想。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灭亡后,罗斯很快成为世界东正教的一个 中心,罗斯修士菲洛费伊在致瓦西里三世的信中说两个罗马先后衰落了,第三罗 马(莫斯科)正屹立着,第四个罗马不会再有,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莫斯 科是第三罗马的理论”。俄国人认为俄国是世界上真J下东正教信仰的唯一捍卫者. 9李桂英: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外交文化背景》,载《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8月第13卷第4期,第29页。 10转引白刘大冶:《试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发展》,辽宁人学, 2002年,第3l页。 ¨臼虹刘再起:《苏俄时期革命外交思想中的东iF教文化因素》,载《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l期, 第42页。 6 西欧文明是对东正教的损害和叛离,由于俄罗斯人是最虔诚、最坚定的民族而被 上帝选定为神选民族,被赋予使命的力量来拯救人类,神选的民族是各民族的弥赛 亚,当人类出现危机的时候弥赛亚民族将起到擎天柱的作用。12俄罗斯视东正教为 正统的基督教,自认为是上帝选来拯救世界的“神选民族",俄罗斯民族具有特 殊的救世使命。该民族将东正教的救世使命和国家政权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俄 罗斯民族性格中的民族主义特征和民族优越感,使其具有强烈的大国情结,这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正是这种强烈的安全意识与大国意识, 促使俄罗斯不断侵略他国、扩张领土,以寻求国家安全和强大。俄罗斯历史学 家克留切夫斯基(I(JIlo啦BcKH话)就说过:“一部俄国史,就是一部不断对外殖 民,进行领土扩张的历史”。13 弥赛亚思想促使俄罗斯军事强国主义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沙皇俄国是历史 上侵略性的国家,自形成至U1917年一直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从16世纪第一 代沙争伊凡四世时期就把侵略扩张作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远征黑海但未取得 成功,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发动了25年的立沃尼亚战争,也遭到了失败, 吞并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扩大了帝俄的疆域。在他之后的沙阜也都 毫无例外地继承了他对外扩张的衣钵,使俄罗斯逐渐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并由 众多民族组成的军事封建大帝国。¨军事强国主义向外拓展成为俄罗斯精神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曾指出:“俄国专制制度的全部历史是一部掠夺各地 方、各省区、各民族的土地的历史”。15 18世纪初是俄国封建农奴制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全俄市场的形成,彼得大帝为了寻找出海口建立世界霸权对瑞典发动了历时21 年的北方战争,占领了波罗的海地区,打开了通往欧洲的窗口,并于1713年把 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从彼得一世开始俄国的对外政策开始由地域性蚕 食扩张转向世界性侵略体制。16叶卡捷琳娜二世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企图控 制整个欧洲。18、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罩,沙皇俄国为了经济利益和领土安全频 繁对外扩张。19世纪中期是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为获得廉价的原材 料市场以满足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进一步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由于在克罩木 战争中遭到惨败,沙皇开始将东方作为扩张重点,采用武力镇压民族反抗,扩 大殖民版图。救世使命又成为历代统治者对外侵略的借口。沙皇俄国作为 “神圣同盟”的核心曾以“保护”欧洲的名义,四处镇压欧洲革命,被称为“欧洲宪 ”金雁:《俄罗斯村社文化及J£民族特性》,中国政法人学人文学院,2006年第4期,第102页。 13【俄】瓦·奥·克柳切犬斯基《俄因史教程》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第292页。 14永瑞芝: 《俄罗斯精神》,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5月,第32页。 15陈之骅:‘苏联史纲(1917.1937):9(上),人民jl{版社,1991年版,第26l页。 16马克思: ‘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人民“;版社,1997年版,第8l页。 7 兵”。俄国一面与欧洲列强争夺利益,一面向东扩张领土,用武力征服西伯利 亚、高加索、中亚等广大地区。为了取得巴尔干半岛战略要地,并开通黑海通 往地中海的战略要道,俄打着支援斯拉夫兄弟的旗号,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进行 了几个世纪的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在亚洲进行 野蛮的侵略扩张活动,遭到了亚洲人民的强烈反抗。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 罗曼诺夫王朝,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结束了 沙阜俄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对于沙皇的扩张政策,俄国学者尼古拉·别尔嘉耶夫 曾明确指出,由于俄罗斯居民的居住地缺乏天然屏障,因此‘‘不得不经常扩张他 们的边界,不让他们的敌人接近:’俄罗斯国家正是‘‘为控制广阔土地而斗争的产 物苫17 虽然列宁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结束了沙皇俄国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但是受 长期的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斯大林时期继承了俄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外 交政策带有带有明显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色彩。20世纪70年代,苏联对世界各 地接连不断地进行军事活动,它支持印度分裂巴基斯坦,干涉埃塞俄比亚与索马 里的武装冲突,参与了古巴入侵安哥拉的斗争,准备入侵扎伊尔。越南战争结束 后将越南推向反华阵营,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公然入侵阿富汗。苏联这些活动 是为了同美国争夺霸权利益,这是十分明显的。但它却打着“解放全人类”的旗 号,正是传统的救世情结在发挥作用。18冷战时期,苏联一边与美国争夺欧洲事务 的领导权,一边在亚非拉广大地区展开军事、外交活动。恩格斯(Engels)曾指 出,任何俄国人,只要他是沙文主义者,迟早总会拜倒在沙皇政府的面前。侵略 扩张政策贯穿于俄罗斯历史的始终。 第三节俄罗斯外交决策的集权性 外交决策是决定对外交事物和外交工作的策略和方法,指导着一个国家的外 交活动和实践。外交决策需要有政治权威的核心人物,一个国家的对外决策行为 是决策者在一个复杂环境中认识与行为的结果。"任何一项外交决策的形成都是 由人作出的,研究外交决策最关键的在于研究进行外交决策的人,进行决策的人 又受一定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制约。20专制集权统治下的俄罗斯领袖的外交决 策行为带有明显的集权性,分析俄罗斯专制政治体制的特点,把握俄罗斯决策者 的行为特征,就能把握其外交决策的特点。 纵观俄罗斯历史,其外交决策的变化,多是出于专制统治者的决定,统治者 17冯绍雷等:《困际关系新论》I:海社会科学院j}{版社,1994年版,第105瓦 18祝政宏:《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民族传统理念因素》,载《新疆人学学报》,2002年12月第30卷第4期, 第34页。 19张历历:《外交决策》,世界知识H{版社,2007年6月,第68页。 20杜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90页。 8 的个性特点、情绪的变化及统治者的更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外交决策活 动,造成了外交的不稳定性。G·H·博尔索弗在《1815.1914年俄国对外政策的 几个方面》中谈到,从1815年到1914年这一整个时期,沙皇作为专制君主握有 大权来指挥和控制俄国的外交政策。外交大臣无论任职多么长久,俄国外交政策 仍是沙皇的外交政策,只有沙皇有权作出决定,外交大臣只是政策的执行者,就 连1905年革命之后的宪政改革仍未削弱沙阜对外政策的控制权。射 沙皇时期的领导者是国家同各国一切对外关系的最高决策者,不仅是在沙俄 时期,而且在此后的苏联时期及独立后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制定权都是掌握在 领导者手中。例如,彼得一世的灵活果断的务实外交政策,将夺取黑海出海口转 向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国外交风格,奉行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采取符合自身利益的新的外交路线;尼古拉一世盲目的外 交策略,在东方问题上的判断失误,致使俄国在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进而导致俄 国失去欧洲的霸权地位;保罗一世为反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政策,撤销出兵法国 的,后因利益冲突又与英国、土耳其等国联合反对法国,之后又与拿破仑建 立友好关系,体现出其对外政策的变化无常性;亚历山大一世开始了俄国欧洲霸 主外交时期,并蒙上了宗教意识色彩;克里木战争遭到惨败后,亚历山大二世采 取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俄罗斯领导人拥有绝对的权力,掌控着外交 决策权,使俄罗斯外交决策呈现集权特性,外交政策多变。即使是苏联时期的社 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外交决策也带有明显的集权色彩,带有明显的继承性,在制 定具体的对外政策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苏联常常会习惯性的从过去的对外政策 中吸取经验和教训。22 列宁时期为维护国家利益实行了实事求是、和平共处的外交策略,斯大林灵 活务实的外交手段,在一战后联合德国反对西方民主国家,在德国法西斯反苏时, 利用西方民主国家与德国的矛盾来改善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加强了与周边国 家的联系,从而保证了苏联的安全,1939年后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威胁斯大林开 始改善同德国的关系,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戈尔巴乔夫的专断 外交政策,在对美国的裁军问题上不争取任何人的意见就作出了让步,还改变了 外交决策程序,把苏共中央政治局排除在外。普京执政时期由支持美国反恐,与 美国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到2005年对美国政策实行反击,与欧盟扩大合作, 加强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对美国采取战略妥协到战略反制,调整对外政策。 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的集权性、权威性促使当代俄罗斯政治上的权威主义盛 行,俄罗斯历史发展中民众始终服从于独裁集权的统治,始终依赖于权威的领袖 21亨利·赫坦巴哈: 《俄罗斯帝国主义—伊凡大帝到革命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8月, 第390页。 22桂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J:海人民f}j版社,2007年8月,第100页。 9 人物,外交决策的集权性质甚至延续至今。 第二章俄罗斯外交传统中领袖决策作用的体现 一国的对外决策机制是由其政治机制决定的,该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理 所当然对其决策机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种历史的继承,同时还会继续 对未来发挥影响。决策机制让一国的对外政策成为国家发展中连续性的机制性的 常态,不因外部因素或偶然的意外而任意改变。23俄罗斯外交历史上,领导人的 个人决策作用十分明显。从沙阜俄国到苏联时期直至今天,外交决策的制定带有 很深的个人专制集权色彩。本章将着重分析外交传统开始形成的彼得一世时期、 专制集权达到顶峰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苏联解体后的叶利钦时代和当今普京 时代领袖个人的外交决策作用。 第一节彼得一世的外交决策作用 俄国作为一个欧洲大国的外交史是在1682年随着彼得大帝的即位而开始 的。彼得大帝不仅使俄国参预了西欧的政治,而且为下一世纪的俄国外交政策制 定了方针。24因此,我们从彼得一世开始研究俄罗斯外交决策。彼得一世的外交 方针凸显了沙皇在俄罗斯外交决策中的决定作用。 1695年为夺取黑海港口亚速夫,彼得曾2次出征亚速城堡,但均遭到了失 败。彼得认真总结了战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他意识到俄国没有能封锁从海 上通往亚速城堡通道的海军,没有统一的指挥,因此必须发展俄国的海上力量。 于是进行了军事改革,他下令建造军舰,组建士兵团队,于1696年7月攻克了 亚速夫。为夺取俄国通往黑海的出口,彼得下令建立一直庞大的海上舰队,并派 贵族和士兵去往欧洲学习造船业务,他还亲自访问欧洲造船厂和工厂,学习欧洲 先进的科学技术。到彼得晚年时期,俄国已经具备了一支大规模的常备军,成为 独立强大的军事力量。 地方制度的改革使俄国形成了统一的行政制度,上下更为统一协调,沙皇的 命令得到了迅速的贯彻执行。宗教方面,彼得一世通过限制宗教权力削弱了教会 的势力,教会听命于沙皇,沙皇的权力进一步扩大。沙阜控制国家的政治经济外 交各方面的活动,彼得本人制定外交的基本原则,并坚定不移地奉行这些原则。 为实现对外政策的广泛计划,需要新的外交机构,彼得便设置了俄国驻外的代表 团,并指导大使的行动。大使在长期的外交活动中学会了制造有利于俄国的舆论, 善于利用欧洲列强的矛盾为俄国谋利益。25彼得还建立了外交委员会,并监督和 参与委员会的工作,外交委员会中集中了俄国的所有对外政策。 23张历历:《外交决策》,世界知识⋯版社,2007年6月,第422页。 24[荚】巴巴拉·杰拉维奇:《俄固外交政策的一世纪1814.1914)),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4页。 25[苏】B.B.马犬罗金:《彼得人帝传》,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65页。 10 1700年彼得为争夺出海口把战略重点转向北方波罗的海一带,开始了同瑞 典的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马克思(Marx)曾说过:“彼得大帝第一次对土耳 其作战的目的是征服亚速海,一方面是对鞑靼人传统斗争的继续,另一方面只不 过是对瑞典战争的序幕。”26只有波罗的海是直接通往欧洲的水域,当时的俄国 是内陆国家,彼得为把俄国变成海上强国,将征服波罗的海作为军事活动的中心。 1700年11月纳尔瓦战役俄国惨败,彼得意识到军队力量薄弱,开始整顿军队, 1709年7月在波尔塔瓦战役中俄国打败瑞典,取得了胜利,这在欧洲史上起了 重大作用。诗人普希金曾写到:“民族改革的成就是波尔塔瓦战役的结果,欧洲 启蒙之舟停靠到了被夺得的涅瓦河岸。’’2 7 8月彼得从基辅前往波兰,10月与丹 麦建立了反瑞典联盟11月攻往罩加并于1710年7月占领里加。1710年土耳其 对俄国宣战,7月俄国在新斯塔尼列希特附近打败了土耳其军队。1713年瑞典与 俄国海上作战,最终俄国打败了瑞典,取得了芬兰湾和波的尼亚湾,夺得了海上 的统治地位。1717年英国帮助瑞典对抗俄国,军事战争又开始了,由于俄国的 猛攻,瑞典被迫和谈,1721年8月30日,在芬兰签订了和约,俄国获得利沃尼 亚、卡累利阿及芬兰的一部分地区,北方战争结束。俄国变为强大的帝国,彼得 实现了他把俄国变成欧洲强国的愿望。 在东方问题上彼得加强俄国在东方的地位。1714年开始派人远征印度,失 败后彼得把注意力转向商业和战略方面最重要的里海沿岸。1722年彼得远征波 斯,第二年签订了军事条约,俄国得到了里海西岸和南岸以及杰尔宾特、巴库等 地区。俄罗斯辽阔的疆域从太平洋延伸到波罗的海,从北冰洋延伸到阿斯特拉巴 德。 彼得一世打开了俄国通往欧洲的窗口,夺得了出海口,使俄国变为了欧洲强 国,还进行了一些欧化改革,吸取欧洲先进的技术和文明成果,这为后来的沙皇 统治者的扩张提供了经验教训。马克思曾过:“彼得大帝使莫斯科公国老的 蚕食方法丢掉了纯粹地方性质和偶然性杂质,把它提炼成一个公式,把它的目的 加以普遍化把它的目标从推翻某个既定范围的权力提高到追求无限的权力。’’弱 之后的沙皇外交活动也是沿袭彼得外交的基本原则和道路。 第二节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交决策作用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国历史上罕见的女沙阜,自幼就对权利有极大的渴望。 成为俄国沙皇后,她开始了控制国家政权夺取世界霸权的生涯。叶卡捷琳娜二世 时期的对外政策是彼得一世对外政策的继续,其首要任务是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26马克思:《十八世纪俄罗斯外交史内幕》,中译本,人民fl:版社,1979年版,第80页。 27【苏联】B·B马夫罗会:《彼得大帝传》,余人钧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29页。 28马克思:《-}.八世纪俄罗斯外交史内幕》,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3页。 ll 政策,重振俄国国威,扭转俄国的不利局面。她执政之初就写到:“时间会向所 有人表明,我们不会跟在任何人的屁股后面走”。29她的基本目标是打败土耳其 及克里木汗国,夺取黑海出海口,兼并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以及巩固俄国在波罗 的海的地位,如这带有明显的侵略扩张性质。 为争夺世界霸权,叶卡捷琳娜二世不断地进行侵略征服别国领土的活动,并 亲自指导外交事务。当时的波兰地处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把俄国隔绝在欧洲之 外。为融入到欧洲,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后开始实行一系列干预波兰的政策。1764 年派兵镇压波兰人民的反抗,收买反动贵族,把自己的情人斯·波尼亚托夫斯基 推上波兰皇位。1766年强迫波兰议会通过非天主教徒与天主教徒权利平等的法 案。1767年派兵入侵波兰,波兰议会被迫接受决议。1768年土耳其对俄宣战, 为避免外交孤立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72年同普鲁士奥地利签订了第一次瓜分波 兰的条约,俄分得白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1769年控制了亚速海,1770年占领 了克里木半岛,打败了土耳其舰队,1774年与土耳其签订和约,俄取得了黑海 出海口,克里米亚汗国独立,俄获得了土耳其境内的通商特权。1781年为瓜分 土耳其,俄奥缔结了共同防御条约,第二年制定了过分土耳其的希腊计划。1783 年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1787年土耳其要求俄国从克里米亚和格鲁吉亚撤退, 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俄军取得胜利,但由于奥土和约俄国失去了同盟,1792 年俄国同土耳其签订了和约,克里木汗国归俄国,俄取代奥斯曼帝国控制黑海。 1793年俄国与普鲁士、奥地利开始了对波兰的第二次瓜分,叶卡捷琳娜二 世派兵攻入华沙,镇压了波兰民族起义,俄国取得了立陶宛和乌克兰西部土地。 1795年由于在波兰所获利益不均,俄普奥进行了第三次瓜分波兰的行动,结成 了反动同盟,俄国吞并了全部立陶宛、白俄罗斯、大部分乌克兰领土,疆域进一 步扩大。 叶卡捷琳娜二世善于根据不同的局势调整对外政策,以满足自身的利益,具 有天生的外交家特质。19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欧洲封建制度受到威胁,法 国革命也为俄国外交增添了新的内容,除了传统的侵略扩张以外,俄国的外交政 策又有了新的更重要的因素一反革命。俄国从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起,就成为镇 压欧洲革命的宪兵。31俄国与瑞典组成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叶卡捷琳娜二 世在路易十六被处死后,与英国建立了反法同盟,制定了联合作战计划,反法联 盟遭到失败后叶卡捷琳娜二世不但没有停止侵略活动,反而颁布了征兵令派兵镇 压法国革命,但是最终没有成功。 在对东方的政策上叶卡捷琳娜二世基本沿袭彼得一世的政策,入侵波斯,企 29波将会:《外交史》,第l卷,第458页。 30孙成术刘祖熙李建:《俄国通史简编》上,人民ff;版社,1986年11月,第353页。 31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俄国通史简编》上,人民ij;版社,1986年“月,第374页。 12 图侵略印度,占领中国黑龙江领域,并在非洲美洲等地区进行侵略行径。妄图建 立一个包括六个都城(彼得堡、莫斯科、柏林、维也纳、君士坦丁堡、阿斯特拉 罕)的俄罗斯帝国,而且要入侵波斯、中国和印度。32这也是她扩张领土、争 夺世界霸权欲望的体现。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打通了黑海出海口,扩大了俄国的疆域,进一步发 展了彼得一世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她甚至企图将整个欧洲置于俄国统治之下。 她的这种对权力的控制欲是她自小就有的梦想,她的对外活动使俄国的版图大大 增加,国际地位得到提升,确定了俄国大国外交的思想。 第三节叶利钦的外交决策作用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建立了超级总统制的政权体制,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 力,在外交方面总统是对外政策的核心决策主体,任何重大的对外政策方针和行 动的决定都必须由总统来敲定。33总统不仅是外交决策的主体,还是外交决策实 施的主体。叶利钦享有外交方面的更大权力,他的外交活动中个性色彩更加明显。 外交的总趋势由虚幻走向现实,由注重意识形态走向强调国家利益。外交政策的 调整也是冷战后新国际秩序形成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国际战略格局的走向产生了 深远影响。M 叶利钦时期重新确立俄罗斯在世界舞台的大国地位,发挥俄罗斯对世界的影 响力成为了他的外交首要目标。考虑到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及外交遗产和当时的国 际大背景,他放弃了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思想,以俄罗斯民族的利益为出发 点,主张民族主义,把国家主权与安全及领土完整放在首位。”上台伊始为得到 西方的经济援助以推动俄罗斯经济改革,从而恢复发展本国的经济,采取了亲西 方的外交政策,选择了西方的意识形态,以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为指导原则 重返欧洲。由于事与愿违,于1993年到1995年采取了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战略, 但是外交重点仍在西方,这体现了他外交上的务实风格。1996年在第二任期推 行了多极化的外交政策,他主张建立多极化的国际关系体系并指出,21世纪的 世界不允许一个国家,哪怕是最强大的国家发号施令。多极化外交方针反映了俄 罗斯外交政策的全方位性,与美国发展平等务实关系,推进实施独联体国家一体 化的战略,加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活动,增大在这一地区的外交影响力,并与 中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反映了他以国家大局为重,务实的外交风格, 外交逐渐走向成熟。 第四节普京的外交决策作用 32《克留切大斯荩文选》,第5卷,1958年莫斯科版,第335页。 33冯玉军: 《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时事fl;版社,2001年,第116页。 34林军:《俄罗斯外交史稿》,世界知识⋯版社,2002年5月,第475页。 35郑荆刘靖华: 《崩溃还是新生一叶利钦与俄罗斯命运》,中国文学出版社,1993年5月,第216页。 13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外交思维是在国际国内都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的形势之 下形成的。普京就任总统后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的就职演说中提出了俄罗斯 新思想,特别强调了被称作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的价值观即:爱国主义、 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其最终目的仍然是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36 确立了以国家安全和经济为主的新方针,把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俄罗 斯外交的主要任务。国际上科索沃战争、9·11事件的发生及伊拉克战争,国内 经历了艰难的转轨进程,普京继承了叶利钦时期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实行多极化 的外交战略,保持与叶利钦时期政策的连续性。同时发展了灵活实用的国家利益 为根本的外交政策,东西方平衡外交以及能源外交,其独具特色的外交策略提升 的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进行了联邦体制改革,加 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一个垂直的权力指挥系统,使权力集中于中央,这使得普 京能调动更多的国内资源用于对外关系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外交政策实施的效 率。 2001年9·ll事件后俄罗斯积极支持美国反恐,与美国签署了大幅度削减 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确定了双方新型战略关系,俄美关系迅速升温。俄罗斯这 一时期的最主要的任务是维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积极发展国际关系,消 除外来威胁,以振兴经济增强国力。37但当美国推动独联体地区的颜色革命后, 2005年开始普京调整了对美政策,开始实行外交反击。 与欧洲久远的历史、欧洲对俄罗斯恢复经济的重要性,以及俄美关系的恶化, 使普京认识到发展与欧洲关系的重要性。巩固发展俄欧关系,有助于扩大双方经 济合作,为俄罗斯经济争取资本和市场,也可以减轻来自美国的压力以及有益于 俄罗斯融入欧洲。因此在对待欧洲问题上,普京上台伊始就提出俄欧关系第一的 口号,与欧盟共同反对北约东扩。2002年北约20国机制建立,俄罗斯与北约新 型合作关系形成。在核裁军及军备控制方面达成共识,普京还支持欧盟在欧洲安 全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积极发展同欧盟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关系。普京就任 总统后访问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2003年俄欧签署了《联合声明》,双方 加强政治、经济及国际反恐各方面的双边合作。 在东方问题上,源于欧亚主义的思想,普京发展东西方平衡外交,积极发展 同亚洲国家的关系。∞他在上任不久就访问中国、印度、日本、朝鲜等国家,与 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印度发展战略协作等。2004年与中国签署了《中 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进行“和平使命一2005”联合军事演 习,2006年俄罗斯远东石油管线一期开始,2008年俄中两国在联合国裁军
/
本文档为【俄罗斯外交传统中领袖个人决策作用的文化根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