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_伍雄武

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_伍雄武

2013-09-15 17页 pdf 536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742

暂无简介

举报
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_伍雄武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 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 与民族本质的探索¹ 伍 雄 武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关键词 ]民族;民族定义;斯大林民族定义;中国民族 [摘 要 ]斯大林民族定义不是普遍真理,而只是源于西欧历史的特殊理论,它不适用于中国。 但是在我国 /民族识别 0过程中,它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作用就是,启发和引导我 们从语言、地域、经济以及心理素质去深入探索民族的本质 ) ) ) 文化。民族是文化关系的 /纽 结 0 ;民族的本质就在文化之中。文化是分层次的,文化的核心和深...
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_伍雄武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 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 与民族本质的探索¹ 伍 雄 武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关键词 ]民族;民族定义;斯大林民族定义;中国民族 [摘 要 ]斯大林民族定义不是普遍真理,而只是源于西欧历史的特殊理论,它不适用于中国。 但是在我国 /民族识别 0过程中,它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作用就是,启发和引导我 们从语言、地域、经济以及心理素质去深入探索民族的本质 ) ) ) 文化。民族是文化关系的 /纽 结 0 ;民族的本质就在文化之中。文化是分层次的,文化的核心和深层本质,就是民族所以为民 族的核心和深层本质所在。 [作者简介 ]伍雄武,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玉溪师范学院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少数民族哲学与文 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 C95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9506( 2011) 01- 0025- 17 民族关系、民族冲突、民族和谐, ,一系列问,已是当代世界重大问题,甚至是关乎人类社会前途、 命运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都关连到一个共同的根本问题:什么是民族, 民族的本质是什么? 就我 国的情况来说,要回答什么是民族、民族的本质的问题,首先就避不开斯大林民族定义。本文力图从斯大 林民族定义的辨析出发,对民族、民族的本质进行探索, 希望能引起学界的关注。 一、斯大林民族定义辨析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是这样的: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 的共同体。º 可见,他以四个特征来定义民族,来认定一个人类群体是否算得上一个民族。其实在他之前, 这四个 特征已分别在不同场合中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提到, 也为许多民族学家、思想家所认识,斯大林的重 25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第 27卷 )2011年第 1期 Jou rna l o f Yuxi Norm a lUn iversity Vo.l 27 No. 1 Jan. 2011 ¹ º 项目基金:西南边疆项目 /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经验 0 (A08002)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斯大林选集 (上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64. 要贡献在于阐释了四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把它们视为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整体,或者说系统。这整体的内在 联系是怎样的呢? 或者说,在这个系统内,诸元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斯大林提出了两点看法: 第一,四个特征共同构成民族的本质, 因此一个都不能缺少。他说: /这四个特征只要缺少一个, 民 族就不成其为民族0, /只有一切特征具备时才算是一个民族。0¹斯大林的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因为它 合于定义的逻辑要求。本质首先是事物的共性,对于一类事物来说, 部分个体才具有的属性 (特征 ), 就 不可能是该类事物的本质。因此, 如果斯大林定义中的某一特征 (如 /共同语言 0 )是可以缺少的, 那么 它就不是民族的共性、非民族的本质属性了! 所以说, /只要缺少一个, 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 0, 是斯大 林必然的逻辑结论。 第二,斯大林认为,这些特征并不是平列的,其中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地域是基础。斯大林在批判奥 地利社会民主党代表人物施普林格和鲍威尔时, 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当时, 施普林格认为: /民族是思想 相同和语言相同的人们的联盟。0º鲍威尔认为: /民族就是相同的性格共同体。0而 /性格 0 (民族性格 )即 /一个民族区别另一个民族的生理特质和精神特质的总和0。» 斯大林批评他们, 说他们以思想、精神、语 言作为民族得以成立的主要因素,就是使思想、精神的因素脱离其根基 ) ) ) 经济和政治环境,从而成为神 秘、不可理解的东西, 进而 /使民族脱离了它的根基,把它变成了不见形迹的独立自在的力量0。¼ 因此,斯 大林说四个特征都重要,一个都不能少,但是并没有把它们平列看待,而是以经济和地域两个因素为根基。 为此, 他特别批评施普林格等人以精神、文化为民族的主要因素的观点,并由此而认为犹太人、吉普赛人不 是民族,因为他们没有根基 ) ) ) 共同经济、共同地域。 斯大林认为,他所做的定义是普遍的民族定义。他说 /民族不是普通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 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 0时,并不是说 /现代民族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0, 而是说 /一般的 民族 (所有的民族 )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 0,因为他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才可能 产生, 在其他时期产生的人类共同体都算不上是民族,至多是部族、族群。所以斯大林在论述其定义时,从 来不在 /民族 0一词前面加上 /现代的 0、/近代的 0、/资本主义的 0等任何一种定语,就意在肯定:这是 /一 般的0民族概念。进而就认为, 他的定义并不是关于近代西欧民族 (现代民族、资本主义民族 )的特殊定 义,而是适用于全世界一切民族的普遍的定义,凡是不符合这一定义的人类共同体,都不是民族。 这是斯大林的看法, 也是当年 (或许至今 )许多研究者的看法, 因为他们认为, 把斯大林定义应用于 中国,就是把普遍认识、普遍真理应用于特殊的实际,问题在于是否能灵活应用、具体问题具体, 普 遍与特殊相结合。把斯大林定义应用于中国, 当以 /民族识别 0工作最为突出和重要, 5中国的民族识 别 ) ) ) 56个民族的来历 6一书总结这一工作时就说: /在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中,我们既不能生搬硬套 斯大林提出的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民族四个特征作为识别民族的,又不能不把这些民族特征 作为民族识别研究的入门指导; 既要遵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民族问题的理论,又要结合中国的国情 和中国民族的实际, 灵活掌握民族诸特征, 遵循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就在于具体分析具体的情 况 .。即遵循 -马克思辩证法要求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的原则 . , , ,力求体现马克 思主义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科学结合,否则,必将无所适从。0½虽然指出, 斯大林定义所说的民族四特征 26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¹ º » ¼ ½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斯大林选集 (上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6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斯大林选集 (上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6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斯大林选集 (上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6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斯大林选集 (上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67. 黄光学 ,施联朱.中国的民族识别 ) ) ) 56个民族的来历 [M ]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89. 只是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民族四个特征0,但是, 基本的方法仍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普 遍性认识而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现在反省起来,情况可能不是这样,或者说并不如此简单。因为,这种看法的出发点在于认定:斯大林 定义是普遍 (普遍定义、普遍原则 ), 但是, 恰好在这一点上人们又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即认为斯大林定义 不是普遍原则,而只是从近代西欧得出的特殊原则。如: 郝时远先生就说: /斯大林的民族 (±ÈºÑ)定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资本主义上升时代民族国家层面的民族 ( na tion)的科学认识 0。¹ 5中国的民族识 别 ) ) ) 56个民族的来历6一书认为: /斯大林关于民族四个特征的提出立足于他对欧洲现代资本主义发展 之后的民族研究,也就是说,是就现代民族而言。, ,斯大林并没有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的所有人们共同体都必须具备四个特征才算是一个民族。斯大林民族四个特征的理论, 是对资本主义时 期形成的西方民族的科学总结,,0。º 如果斯大林定义并不是普遍原则, 而只是从西欧这种特殊情况得出的特殊原则, 那么, 它对于中国 (另一个特殊 )而言,就不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而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了;把斯大林定义应用于中国,就 不是普遍真理应用于特殊环境的问题,不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问题,而是西欧的特殊原则能否应用到 中国的问题。 就其特殊性而言,近代西欧与中国差异极大,因此斯大林定义基本不适于中国的情况。 首先,斯大林定义限定:民族就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产物。这是它的基本内容, 但表现的是西欧的 特殊性,故不适合于中国。按照这样的限定,一些人认为, 汉族形成为民族只应在 1840年以后;另一些人 认为, 至多只能形成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时期, 即明末清初。这些看法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实 际。现在,汉族形成于前资本主义的时代,它不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已经是人们的共识。这就是说,斯 大林定义的限定,不适合于汉族、不适合于中国。至于中国少数民族,按照斯大林定义的限定,绝大多数都 不应当是民族,甚至都还未进入民族形成阶段,因为,他们都还处于前资本主义、甚至前封建社会的历史阶 段 (社会形态 )。这就与中国的社会实际以及民族工作的实践经验大相径庭了! 这就是西欧与中国这两 个特殊地区之间的区别,以及两者民族概念应有的区别。一些研究者希望为斯大林定义做出辩解,他们认 为斯大林说的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概念,即 /资本主义民族 0或 /现代民族 0的概念,而不是普遍的民族概念。 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说过了,这种辩解不符合斯大林的本意; 斯大林本来就认为, 他所定义的是普遍的民族 概念。如果说斯大林定义的是特殊的民族概念,那么,其特殊之处主要在于地区性 (西欧 ) ,而不在于时代 性 (资本主义上升时代 ) ;他的定义不适合汉族,不是因为汉族是所谓 /前资本主义民族 0,而是因为汉族是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 再者,斯大林认为: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这四个特征只要缺少一个, 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 0, /只有一切特征具备时才算是一个民族。0» 即认为四个特征共同构成民族的本 质,因此一个都不能缺少。但是,从中国民族识别工作的实践来看, 斯大林定义的这种基本要求 (基本内 涵 )不适合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费孝通先生在回顾民族识别工作时就说: 我国 / ,,除少数几个民族已经 初步具有资本主义因素之外,有许多民族还是处在前资本主义阶段,所以它们不具备近代民族的四个要 27 伍雄武: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 ¹ º » 参见:郝时远.重读斯大林民族 (¿±ÈºÑ)定义 ) )) 读书笔记之三: 苏联多民族国家模式中的国家与民族 (¿±ÈºÑ) [ J ]. 世界民族, 2003, ( 6) . 黄光学,施联朱.中国的民族识别 ) )) 56个民族的来历 [M ]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8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斯大林选集 (上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64. 素 0。¹ 王连芳先生主编的5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 6指出:把斯大林定义应用 于中国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就会发现 / , ,一些民族的某些基本特征会发生变化, 有时候是这一个特征 比较突出,有时是另一个特征比较突出, 相应地有时又有的特征不明显, 甚至不具备某个特征。0如, 有些 民族不存在共同的语言,有些民族则没有共同地域,等等。º 5中国的民族识别 ) ) ) 56个民族的来历 6一 书则明确地指出: /在中国民族识别的实践中,无论在一向公认的民族或是待识别的族体, 几乎没有哪个 民族和族体完整地具备着民族四个特征。,,有的民族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50个少数民族使用 的语言在 80种以上,部分少数民族已不具备自己民族独特的共同语言。除几个自治区、自治州的主要民 族有共同的聚居区外,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是杂、散居于全国各地, 共同地域这一特征也基本不存在了。 共同经济生活这一民族特征更加不明显。惟一保留下来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共同心理素质, 其中民族自我 意识和民族感情更为显著。0» 对于这种情况,一些研究者误以为是普遍 (普遍定义、普遍理论 )与特殊 (特殊实际、特殊实践 )的关系 问题,并辩解说, 作为民族的普遍本质,四特征在任何一种 /特殊0中都必定存在着,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在 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四特征也必定存在,只不过作为萌芽而存在。他们引用斯大林的话作为证明。斯大林 说: /当然,民族的要素 ) ) ) 语言、地域、文化共同性等等 ) ) ) 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还在资本主义以 前的时期逐渐形成的。但是这些要素当时还处在萌芽状态,至多也不过是将来在一定的有利条件下使民 族有可能形成的一种潜在因素。这种潜在因素只有在资本主义上升并有了民族市场、经济中心和文化中 心的时期才变成了现实。0¼其实, 斯大林的意思正好相反。斯大林在此仍坚持自己的见解:在资本主义以 前的时期没有民族 (民族还没有诞生 )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即民族还不是 /现实 0, 但是民族已是一种 /可 能 0,因为它可能形成的潜在因素已经存在,或者说, 已经处在萌芽状态。这正如在古代 (奴隶社会和封建 社会 )没有资本主义经济, 但是有社会分工和简单商品交换,因此, 有了形成资本主义的潜在因素和可能; 我们不能说,因为在古代有社会分工和简单商品交换,就说那时有了资本主义经济 ) ) ) 只不过是一种特殊 的、萌芽形态的资本主义经济! 所以我们认为,斯大林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从可能到现实,即从潜在 因素、萌芽状态变为 /现实 0,需要一定的条件, 没有这样的条件 ( /资本主义上升并有了民族市场、经济中 心和文化中心0 ) ,现实事物 (特定的民族 )就只是一种可能,而实际上它并不存在。所以, 用 /萌芽说 0来 论证现实的中国民族是斯大林定义的特殊情况,两者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 但是,如果斯大林定义与中国的实际不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它不适合于中国, 那么中国的 /民族识 别 0何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呢? 要知道民族识别工作正是在斯大林定义指导下、以之为理论依据而进行 的! 这种问题的提出缘于一种误解, 即以为:凡是有指导和根据作用的都是普遍,只有在普遍与特殊之间 才会发生指导的关系。其实有两种指导与依据,一种存在于普遍到特殊的过程中,另一种则存在于特殊到 特殊的过程中,只不过对于后者,人们常常称之为 /启发 0、/参考0、/引导 (向导 ) 0而已。在民族识别工作 中,斯大林定义就是在 /特殊到特殊0的认识过程中起到了启发、参考和引导作用的。 费孝通先生是民族识别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头人之一,他是怎样认识的呢? 1978年, 在政协全国 委员会民族组会议上的发言中,他是这样说的: 28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¹ º » ¼ 费孝通.民族与社会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15. 王连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 [M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6: 115. 黄光学,施联朱.中国的民族识别 ) )) 56个民族的来历 [M ]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101. 斯大林.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 [M ]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斯大林选集 (上卷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77. 在开始进行民族工作时, 我们曾反复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民族的理论, 特别着重学习了斯大林著名的有关民族 的定义, ,我们认为这是对资本主义时期形成的西方民族的科学总结, 应当作为我们进行民族识别的研究工作的指导思 想。怎样运用这个理论来研究我国具体的民族情况是我们做好民族识别的关键。¹ 虽然说斯大林定义 /是对资本主义时期形成的西方民族的科学总结 0,但是仍肯定它是民族识别工作 的 /指导思想 0。但是,到了 1997年,他在回顾与总结民族识别工作时,改变了看法。他是这样说的: 对于民族的形成、所具有的特征进行说明是属于民族理论的范围, 所以民族理论是民族识别的依据和标准。在解放 初, 我们可以用作参考的民族理论是当时从苏联传入的。当时苏联流行的民族定义, 简单地说就是 /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 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0这个定义是根据欧洲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所形成的民族总结出来的。这里所提出的 /在历史上形成0这个限词, 就说明定义里提到的四个特征只 适用于历史上一定时期的民族 ,而我们明白我国的少数民族在解放初期大多数还处于前资本主义时期,所以这个定义中提 出的四个特征在我们的民族识别工作中只能起参考的作用, 而不应当生套硬搬。同时我们也应当承认从苏联引进的理论 确曾引导我们从这个定义所提出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去观察中国各少数 民族的实际情况, 因而启发我们有关民族理论的一系列思考, 从而看到中国民族的特色。º 这里,费孝通先生把原来作为 /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民族的理论 0的 /斯大林著名的有关民族的定 义 0,改成了 /当时苏联流行的民族定义0; 又把 / (这定义 )应当作为我们进行民族识别的研究工作的指导 思想0, 改成了 /可以用作参考的民族理论,,确曾引导我们从这个定义所提出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 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去观察,,启发我们有关民族理论的一系列思考 0。这个改 变十分重要,它证明我们的前述看法是有根据、有来历的。 二、从斯大林定义导向民族的深层本质 那么,从西欧这种特殊情况得出的特殊理论 (斯大林民族定义 ) ,应用于另一个特殊 ) ) ) 中国,它能起 到什么样的参考、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呢? 从民族识别工作的实际进程来看, 它能启发、引导我们去探索贯 穿于特殊之中的普遍本质,从而得出深入一步的普遍认识。 首先,斯大林定义以共同语言为民族的基本特征 (区分民族的基本特征 )之一。他指出: 同一民族须 用同一种语言, /没有一个民族会同时操着不同的语言0。» 以此为指导,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展开了少数 民族语言的调查,并以此作为识别民族的一个依据。这样做的结果发现,汉族与一些少数民族确实有各自 的共同语言,这种语言是他们作为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但又发现,确实有许多民族不是这样的。这些民 族分两种情况:其一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分, 分别说着两种,甚至三种不同的语言;其二是,同一民族在不 同的场合可以操两种不同的语言。就是说,这些民族没有一个共同的语言。这样一来,有共同语言的群体 是一个民族,没有共同语言的也可以是一个民族;语言有时是区分民族的根据,而有时又不是。这就说明, 语言关乎民族的本质特征,但不是民族最深刻的本质特征。这样, 斯大林定义关于共同语言的论断, 一方 面不能作为识别民族的根据,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成为识别民族的 /入门指导 0。费孝通先生就认为, 在中 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中,我们只是把语言 /作为研究的入门指导 0, 即 /从语言这个要素入手 0去取得有关民 29 伍雄武: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 ¹ º » 费孝通.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 [M ] / /费孝通.民族与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 J]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1997, ( 2)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斯大林选集 (上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62. 族历史和民族关系的重要线索。所以,斯大林定义应用于民族识别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 其意义就在于启 发和指导我们抓住语言、从语言出发去把握民族更深刻的本质。 第二,斯大林定义以共同地域为民族之又一特征。实际上,这 /共同地域0是指资本主义市场展开的 空间范围。以之作为民族的特征,即认为在同一个资本主义市场的空间范围 (地域 )内,只会形成一个民 族,因此,在同一个地域上就只有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就建立起一个国家来。但中国的情况与此不同。中 国民族的空间分布,总的来说是所谓 /大杂居, 小聚居0的。所谓 /大杂居 0 (又称 /大分散0 ) ,即费孝通先 生说的: / , ,中国各民族的居住形态并不是区划齐整, 界限分明的,而是互相插花、交错杂居的, 这是中 国各民族间长期交叉流动和相互交往的结果。0如: /我国回族几乎分散居住于全国大部分省区 0。¹ 而彝 族则分散在云南省的所有县市中,但是,又没有哪一个县全是彝族。就此而言, /共同地域 0不是中国各民 族相互区别的特征。但是,中国各民族又是 /小聚居 0的,个别的民族,如藏族其聚居区还是较大的,因此, 地域分布还是表现着民族的区别,在民族识别工作中还是要 /重视民族地区这个要素 ) ) ) 民族聚居区的 位置和他们与相邻民族的关系 0。但是,这并非回到以 /共同地域0为民族特征的斯大林定义, 而是受它的 启发, 从民族地域分布的调查中,认识到地域与民族的关系, 提出 /民族聚居区0的概念,用这个概念来取 代 /共同地域 0的概念。费孝通先生说: /我觉得我们以-民族聚居区 .概念代替民族定义中的 -共同地域 . 为特征的认识是值得令人深思的。0º深思什么呢? 我觉得, 并不是深思普遍认识要与中国特殊情况相结 合,而是深思地域分布与民族究竟有什么关系。 第三,如前所述, 在斯大林看来, /共同经济生活 0是四个特征中根本的、基础的特征。他所谓民族 /是 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 0的论断, 也正是根据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决定整个社会生活 而得出来的,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在同一个资本主义市场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 才能形 成民族。既然这样,那么此之 /共同经济生活 0当然就是指共同的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 )了。但 是,恰恰是这个基础的、根本的特征, 明显地不符合中国的实际。针对斯大林定义以 /共同经济生活0作为 民族的基本特征,费孝通先生在总结民族识别工作时就指出: 我们经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加以检讨后, 也认为这是不符合我们国情的。我已经说过前苏联流行的民族定义是总 结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情况。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在欧洲确曾出现过建立民族共同的统一市场的趋势, 而实际所形 成的是一个超越国界的殖民主义市场。暂且不论这个包括殖民地在内的民族国家市场是否能说是现代民族的特征, 即 以西方现代民族来说, 一个民族内人民的经济生活能否说是 /共同0也是一个问题。这个 /共同经济生活 0显然包括着许 多不同的层次 ,或说是阶级, 甚至有人说是两个民族的矛盾共处。无论如何, 我们不能照搬 /共同经济生活0来作为中国 少数民族的特征。» 在此,他明确地认为, 共同的资本主义市场 (资本主义经济 )不是中国少数民族的特征,也不是一般的 民族的特征。显然,这是就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 ) ) ) 资本主义经济而言的, 那么,一般而言经济生活与民 族有什么关系呢? 费孝通先生暂未论及,但是,当我们把斯大林定义的 /共同经济生活 0应用于民族识别 的时候,必然要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样,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我们从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民族形成的相 互关系入手,必然要深入到探索经济条件与民族形成的关系上。这就是斯大林定义的 /共同经济生活 0给 我们的启发。 30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¹ º » 王连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 [M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6: 115.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修订本 ) [M ]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 8.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修订本 ) [M ]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 8. 第四, /共同心理素质 0,在中国民族识别工作中, 这是一个引起更多讨论、更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的 特征。在斯大林看来,民族的四个特征虽然都重要,一个都不能少,但是经济和地域两个因素是基础,民族 心理素质则是第二性的、次要的。为此,他特别批评施普林格等人以精神、文化为民族的主要因素的观点, 并认定犹太人、吉普赛人不是民族。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斯大林定义出发,对民族心理素质进行考查后 认识到: /这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这个特征可能比其他的特征在形成和维持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上 更见得重要。0费孝通先生举出满、仡佬、畲、苗等众多的民族为例来说明,如: 满族, /就在我们这几代人 中,绝大多数的满人在语言、生活方式上都和汉人相同了, 但是依旧认为自己不是汉人而是满人0;仡佬 族, / , ,以贵州境内来说,现在他们是人口稀少, 居住分散,大多几家几户地居住在一起, 混杂在其他民 族的聚居区里。他们一般都已接受当地民族的语言和生活方式, 一眼很难看出他们的民族特点。尽管这 样,他们还是自己说是仡佬人, 别人也说他们是仡佬人; 不同地方的仡佬人见了面还感觉到是同一民族的 自己人。0¹在 1997年的文章中他再次重申自己的看法。他说: / , ,我觉得理论上值得进一步论证的是 以民族认同意识为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的主要特征。0从斯大林定义的 /民族心理素质 0而想到 /以民族认 同意识为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的主要特征 0,这是一个重要的认识发展。5中国的民族识别 ) ) ) 56个民族 的来历 6在总结民族识别工作时, 也得出相同的、甚至更进一步的看法。它不用 /民族认同意识 0这个概 念,而另行提出 /民族意愿 0。它认为, (斯大林定义所说的 ) /民族特征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识别标准的 客观科学依据,然而仅此是不够的。0还要增加一个 /民族意愿 0才行,所谓 /民族识别的最后决定还必须尊 重本民族人民的意愿,这也是识别民族成分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原则。0可以说, 这是从斯大林定义出发得 出的新的认识。什么是民族意愿呢? 书中说: 民族意愿可以包含民族意识和民族愿望两个部分。民族意识指一个族体的广大人民群众, 包括其领袖人物和上层人 士的族属意识, 他们对于自己族体的认同感, 即一个人们共同体的成员对本族体的历史、特征的认识和感觉, 并互认同属于 这个人们共同体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乃是伴随着民族的形成、发展而形成的, 是对人们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反映, 反 映了客观科学地依据民族特征的实际。民族愿望指人们对于自己族体究竟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 究竟是一个单一的民族 还是某个少数民族的本部分的主观愿望的表现。º 从 /共同心理素质 0引申出 /民族认同意识 0、/民族意愿 0,这是斯大林定义应用于中国民族识别取得 的重要成果,或者说, 在斯大林定义的启发、引导下取得的成果。但是, /民族认同意识 0、/民族意愿 0与 /共同心理素质0有很大的不同。 /共同心理素质0在斯大林定义中是次要的、第二性的特征,而 /民族认同 意识0与 /民族意愿0虽然也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但在民族识别中却被视为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这是从 斯大林定义出发对民族的本质特征的新的探索。 综上可见,在我国识别、界定民族的过程中,斯大林定义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参考作用。它启发 和引导我们从语言、地域、经济以及心理素质去深入认识民族的深层本质。这就是说, /四特征 0 (语言、地 域、经济、心理素质 )以及 /民族意愿 0、/民族认同感 0,都可作为区别民族的特征, 但它们并非是 /只要缺 少一个,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0的东西,因此它们只是体现着 (蕴藏着 )更深刻的本质, 或者说只是表层的 本质。其实除了它们外,宗教、道德、习俗也有着类似的性质和作用 ) ) ) 有时可以成为民族间的区别,有时 又不可以。这就说明,它们还是表层的, 在它们后面还有更深层的、决定的本质。列宁说: /人对事物、现 31 伍雄武: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 ¹ º 费孝通.民族与社会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17- 18. 黄光学,施联朱.中国的民族识别 ) )) 56个民族的来历 [M ]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102. 象、过程等等的认识深化的无限过程,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 0。¹ 说的就是我 们的认识过程。那么,我们如何从表层的特征 (本质 )深入到民族更深刻的本质呢? 三、民族的根本在文化 列宁指出: /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 ,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梯级, 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梯 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0º现在, 在我们面前的是社会现象之网, /民族 0概 念则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这面网的 /网上纽结 0。网是什么? 就是关系, 社会关系。马克思的名言: /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0»这些论述启 示我们,民族作为人所组成的 /类 0 (人的一个类 ) , 其本质即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关 系或关系的纽结、总和。 人类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分成各种不同的 /类0。这些 /类0,究其本质无不在于人与人的关系。如 /阶级0、/民族0。阶级的本质就在于阶级关系。阶级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但表现在 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中。民族的本质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呢? 我认为是文化关 系。民族是文化关系的 /纽结0, 是文化关系的主体 (实体 ), 这就是说,文化不是天然自生的而是由自觉、 能动的人所创造的,并由人来承载和体现的,所以人是文化的主体,就如人是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主体一 样。但创造文化的人不是单个的人, 而是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群体的人。这群体可以是阶级、阶层,但 主要是民族。 民族的根本、本质是文化; 要从文化来理解民族。这大概是不成问题的。斯大林确定的民族四特征, 所以能引导我们去识别、界定民族,就因其导向的是文化, 而其局限也正在于:只是导向文化而未直接、全 面地把握文化。 当今西方学者对于民族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种种不同的定义,但是,这些不同的说法和定义有一个 共同点,这就是从文化来说民族。例如,在当今有较大影响的安德森对民族的界定就是从文化出发的。他 说: /遵循着人类学的精神,我主张对民族作如下的界定:它是一个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 ) ) 并且,它是被想 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0¼这个定义的核心概念就是 /想象 0。想象是什么? 想象 是一种意识活动、精神状态。安德森的意思是说, 民族是由这样一种意识、精神所凝聚的共同体。想 象 ) ) ) 意识、精神活动的内容就是文化,民族是由想象凝聚的,也就是说由文化而凝聚的。由此,安德森认 为要从文化来理解民族和民族主义。½ 在解释自己的定义时,他有一段重要的话很能说明问题。他说: , ,民族想象为一个共同体,因为尽管在每个民族内部可能存在普遍的不道德与剥削, 民族总是被设想为一种深刻 的, 平等的同志爱。最终,正是这种友爱关系在过去两个世纪中, 驱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甘愿为民族 ) ) ) 这个有限的想 象 ) ) ) 去屠杀或从容赴死。 猛然之间, 这些死亡迫使我们直接面对民族主义提出来的核心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种只有短暂历史 (不超过 两个世纪 )的、缩小了的想象竟然能够激发起如此巨大的牺牲? 我相信,只有探究民族主义的文化根源,我们才有可能开始 32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¹ º » ¼ ½ 列宁.哲学笔记 [M ] .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191. 列宁.哲学笔记 [M ] .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7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卷 ) [M ] .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18. 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M ] .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5. 安德森把民族与民族主义当作互为表里的同一概念。 解答这个问题。¹ 从哪里去探讨民族主义 (也即民族 )的文化根源呢? 要从历史上存在的 /一些大的文化体系0去探究。 他说: 我所主张的是, 我们应该将民族主义和一些大的文化体系, 而不是被有意识信奉的各种政治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来 加以理解。这些先于民族主义出现的文化体系,在日后既孕育了民族主义, 同时也变成民族主义形成的背景。只有将民族 主义和这些文化体系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理解民族主义。º 他所谓 /大的文化体系 0,就是指 /宗教共同体0和 /王朝 0。他想从这两个文化体系的兴衰过程中,探 究民族和民族主义的产生,以及它们的特点。这就是从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来探究民族, 与此同时, 他还从 文化的功能与结构来探究民族,这就是他关于语言作为传媒载体的论述。他说: / , ,资本主义、印刷科 技与人类语言宿命的多样性这三者的重合,使得一个新形式的想象共同体成为可能,而自其基本形态观 之,这种新的共同体实已为现代民族的登场预先搭好了舞台。0»这就是说,须从语言 (文字 )的发展史中, 从现代印刷文化的产生过程中,才能探究到民族和民族主义产生的条件与根据。总之,安德森是从文化出 发来探究民族和民族主义的;是把民族和民族主义作为文化实体 (文化共同体 )来认识的。 在 5民族与民族主义6一书中,厄内斯特 #盖尔纳也把民族和民族主义视作互为表里的同一概念,进 行深入的研究。他同样把民族视为文化实体, 由此开始研究的。他在书中说,对民族概念的研究须从 /两 个权宜的、临时的定义 0开始。这两个定义,一个他称为 /文化的0, 另一个称为 /唯意志论的 0,但在我们看 来,都是 /文化的 0,从它们出发就是从文化出发来研究民族。先看第一个定义: 当且只当两个人共享同一种文化, 而文化又意味着一种思想、符号、联系体系以及行为和交流方式 , 则他们同属 一个民族。¼ 显然,这是从文化来定义民族,即他所谓 /文化的0定义。第二个定义: 当且只当两个人相互承认对方属于同一个民族,则他们同属一个民族。换言之, 民族创造了人; 民族是人的信念、忠诚 和团结的产物。某一类别的人 (比如某个特定领土上的居民, 操某种特定语言的人 ), 根据共同的成员资格而坚定地承认相 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时候,他们便成为一个民族。使他们成为民族的,正是他们对这种伙伴关系的相互承认, 而不是使 这个类别的成员有别于非成员的其他共同特征。½ 盖尔纳称此为 /唯意志论的 0定义,因为它以相互的 /承认 0为确定民族的标准 (反之,也即区分民族的 标准 )。这种 /承认0, 表面看来是意志的自由选择, 因此, 盖尔纳称之为 /唯意志论的0,其实这种 /承认 0 是有根据的,如某种 /共同的成员资格 0 (生活于某个特定领土上,或操某种特定的语言,等等 )。这种 /根 据 0即属于文化的范畴,故而这定义也可视为 /文化的0。再者,所谓 /民族是人的信念、忠诚和团结的产 物 0,即是说 /承认 0源自 /信念、忠诚和团结0,是后者的产物, 那么 /信念、忠诚和团结0就属于文化, 就是 文化。所以,作为盖尔纳的出发点的两个定义,都是 /文化的 0,那么,他也是从文化出发来认识民族的。 此外,著名的学者安东尼# D#史密斯更是明确地把民族视为文化的共同体、由文化而形成的人类群 体。他提出两个民族的定义,一个是现代民族,亦称 /民族 0的定义, 一个是前现代民族, 亦称 /族裔 0的定 33 伍雄武: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 ¹ º » ¼ ½ 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M ] .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7. 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M ] .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13. 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M ] .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54. 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 [M ].韩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9. 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 [M ].韩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9. 义。对于前者,他说: , ,民族可以定义为 /一个有名称的人类聚居形式, 它有共同的神话和记忆, 有共同的大人公共文化, 有既定的祖国, 具有经济统一性, 所有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0。¹ 他认为在前现代时期可能找不到这种 /民族0, 但是在这时期中: , ,我倒发现了很多松散的集体文化单元,我们称之为族裔, 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 /具有共同祖先神话和历史记忆、具 有共享文化成分、与历史版图有一定联系、具有一定团结的 (至少在精英层是这样的 )、有名称的人口单元0。º 不论 /族裔0是不是 /民族 0,这两个定义都以文化为主要内涵, 都把民族、族裔作为文化共同体来认 识。特别是,史密斯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认为民族 (现代民族 )的根在族裔 (古代民族 )之中, 这个根 (把 两者连结起来的共性、纽带 )就是文化,为此,他还批判了 /经济还原论0和 /现代主义0, 因为后者否定文化 对于民族的意义。史密斯同样是从文化来认识民族的, 他的观点在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总之,民族的根本、本质是文化, 应当从文化来理解民族。我们的这种观点, 从当代西方一些著名学者 的论述中可以得到支持。 既然如此,那么, 什么是文化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据说,迄今为止对文化的定义已达数百 种之多,比民族的定义还要纷繁混乱。但是,正像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一样,若不深究,在经常的、普通的 应用中, 人们还是有一些共识的。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爱德华 #泰勒, 在其名著 5原始文化 ) ) ) 神 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 6中,开篇就对文化下过一个定义: /文化, 或文明, 就其广泛 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 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0»这个定义列举的各个方面 (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 ) 人们认为都属于文化;它所作的概括 (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才能和习惯 )人们也认为表述了 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此,这个定义虽然还不够深刻与完善,但得到人们的共识。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追 问:为什么这些方面就属于文化? 为什么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其生存、发展所需的才能、习惯就是文化? 其 实,这就是在追问文化的本质。我们认为,文化的本质就在于人的社会性, 在于人的创造性和继承性。文 化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是指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才能、习惯, 不是先天的本能,而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文化概念所表征的,就是人的这种社会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区别。文化的本质在 于人的创造性和继承性,就是说,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才能、习惯不是大自然给与的,不是先天的本能,而 是人类所创造的,它们表现着人的创造性、能动性。但是,就个人和每一个时代的人来说, 这些能力和习惯 又是从前人那里,从当下的社会中学习、继承来的。这又说明,人 (个人、每一时代现实的人 )是前人所塑 造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是被创造的。所以, 文化又表现着人的被创造、人的自我复制 (再生产 ) ,即 表现着人的历史继承性 (历史性 )。为什么泰勒所说的 /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才能和习惯0是文化, 缘由 就在于它们表现着人类的创造性和历史继承性。由于持有这样的看法,我们就很同意这样的论断: 可以简略地说, 文化的本质就在于通过实践活动对环境的改造提升人作为历史主体的价值, 是人作为主体的扩大再生 产。文化本质上是创造价值的活动,是把旧人改造成为新人的活动。¼ 34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¹ º » ¼ 安东尼# D# 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M ] .龚维斌,良警宇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65. 安东尼# D# 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M ] .龚维斌,良警宇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65.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 ) ) 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 [M ].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 陈筠泉,刘奔.哲学与文化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64. 文化体现着人的创造性与继承性,是创造性与继承性的统一。那么, 民族作为文化的主体,也就是创 造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主体了。动物只是适应环境以求得生存, 环境相同, 它们的生活方式 (才能和习 惯 )就相同; 环境不同,它们的生活方式 (才能和习惯 )就不同。它们的同与不同,都不是自己创造的, 都谈 不上是文化。而人与动物不同,人在实践中改造环境,创造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实践是人类自觉的、有 目的的创造活动。实践、人类创造的活动,由需要与价值目标推动,而目的的确立、需要的提出、价值目标 的选择,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民族是各不相同的。人又是有历史继承性的, 是由前人和历史 所塑造的。历史继承性和历史条件的差异,又使得不同的个人、群体、民族在目的的确立、需要的提出、价 值目标的选择上,各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类共同体, 其文化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差别 决定着民族之间的区别,构成了不同民族的特征。 还可以从文化的存在方式和结构来理解民族。文化的存在方式和结构十分复杂, 学者们有多种多样 的说法,如: 二分结构的说法,三分结构的说法,四分的说法, 等等。二分的, 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 化两种 (两重 ) ,早见于 5苏联大百科全书6 ( 1973年版 )。四分的,将文化分为:物质生活文化, 管理文 化,行为习俗文化,精神意识文化。¹ 常见的是三分法。我们也赞同三分法, 认为它较妥当。主张三分的 学者相互略有区别,但区别不大。如庞朴先生认为文化可分为三个部分: /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和 心的部分0º。 赵仲牧先生分文化为: 实物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部分 (层面 )。» 赵先生的观点我比较赞 同。所谓实物文化包括各种工具产品和人为的伴随物,如衣食住行的器物、工具、武器、艺术品等, 也包括 那些具有观念性文化内涵的自然物, 如作为原始崇拜对象的巨石、大树、动物。行为文化包括技术行为文 化、符号行为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技术行为文化, 是指生产和生活中的技术操作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现 象;符号行为文化,指自然语言和各种由 /人工0语言、符号的创制、传播、保存等行为构成的文化; 制度行 为文化,是指由政治、伦理规范所规范的制度行为构成的文化。实物文化和行为文化是 /显在 0的、/表层 0 的文化。观念文化既包括庞朴先生所说的 /文化的里层或深层 0,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 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等, 也包括 /文化的中层 0里的一部分, 即 /隐藏在外层物质里的人的思想、感 情、意志,如机器的原理、雕像的意蕴之类;和不曾或不需体现为外层物质的人的精神产品,如科学猜想、数 学构造、社会理论、宗教神话之类0。由于涵盖这样多的内容,观念文化也就有其进一步的分类和结构,如 分为实证知识、审美观念、宗教观念、道德观念以及更为深层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当然,也还可以 按其他的分类原则而分为个人的主观观念和社会的客观观念, 以及自觉的思想和不自觉的心理倾向,等 等。观念文化是文化结构中 /隐性的0深层的文化。总起来说,实物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面 的区分,是相对的,是在思维中完成的,在现实中,它们相互渗透、结合而构成文化的有机整体。观念文化 只能体现在行为中,而行为和观念最终要对象化为实物,这才能实现自己;但观念文化又是最为深层的文 化,行为由观念支配, 实物体现着观念。文化既然有这样三个层次的结构和存在方式,那么,作为文化主体 的民族,它的内涵和特征也应当是分层的:三层、四层或两层。 基于上述对文化的看法,我认为,民族之间的差异与特点, 实质上就是文化创造性与继承性的差异和 特点, 进而认为民族的区分与文化一样,有久远的历史。当然我并不认为,只要有文化差异发生,那就有一 35 伍雄武: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 ¹ º » 向翔.哲学文化学 [M ]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7: 160. 庞朴.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 [M ] / /张立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62- 63. 参见:赵仲牧.观念文化、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 [M ] / /伍雄武.中华民族精神新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4. 个新的民族诞生了。而是说只有当文化差异达到一定阶段和程度时,民族才会产生。说民族是一个历史 范畴, 就是说只有当文化、文化的差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和阶段时,民族才会产生, 而不是说,只有当资本 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出现的时候,才会形成一定群体的紧密联系和共同利益,才会形成民族。这 也就是说,斯大林所谓: /民族不是普通的历史范畴, 而是一定的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 封建制度消灭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同时就是人们形成为民族的过程。0就是把民族看成特定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的产物,只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 )之中;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也就 是说, 它随着特定的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 )的产生而产生。这在本质上就把民族看成是由经济所决 定,是经济的上层建筑。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民族在本质上是文化的,虽然文化与经济有密切关系, 民族 的产生和存在要有经济作为基本的条件, 但是,民族作为文化的共同体,在根本上由文化决定,和文化一起 萌芽、产生和发展。斯大林和许多西方学者把民族看成资本主义时代、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是片面的看法, 它最多只适合于西欧民族的情况,而不适合于民族的一般情况,特别是中国的情况。中国学者大都认为, 汉族萌发于先秦,形成于秦汉或汉唐。中国少数民族虽然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 但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时他们已形成为民族,而不是所谓的 /部族0。我国学者的看法是符合中国实际的。进一步我们还应当 看到, 民族间的区别和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创造与继承的差异,因此,不能把民族的差异仅仅局限为利益的 对立和冲突,更不能认为实质上就是阶级利益的对立和冲突。这样,所谓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0 的论断是不对的,以为通过阶级斗争和经济关系的变革就可以解决民族问题的思路也是片面的。从发展 来看, 当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消失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民族依然存在。说民族是一种历史现象,是说 它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而不是说它是一种与私有制和阶级斗争共存亡的短暂现象。 从文化的结构和存在方式来看, 民族之间的区别,就其特征来说表现在三个层次或三个方面: 实物文 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现今的一些民族定义,基本上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界定民族的。斯大林定义所 说的民族的四个特征中,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属于实物文化 (物质文化 )的层次, 共同语言则属于行为 文化层次的 /符号行为文化 0,而 /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0当然就属于观念文化的层面了。由 此,斯大林定义涉及到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因而能够表达民族的基本特征,能引导我们去区分和识别民族。 否定这四个特征,撇开它们,那就很难区分和识别民族。但是斯大林定义却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各 特征以及文化各层次的关系问题,二是四个特征是否完备、充分的问题。 就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来说,斯大林认为,四个特征中共同经济和共同地域是 /根基 0, 而思想、精神的 因素是第二性的、依赖的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若要确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确定某一社会形态的性 质 (它是封建的, 还是资本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 ) , 就须把社会视为
/
本文档为【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_伍雄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