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对树立适度消费观现实必要性的思考

2009-08-23 3页 pdf 421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1177

暂无简介

举报
对树立适度消费观现实必要性的思考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现实生活中消费过度和消费 不足的表现 、原 因和危 害以及我 国的资 源环境状 况 .论述 了我 国树立适度消费观的现实必要性。 【关键词】 消费过度 消费不足 资源 环境 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观是以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指导,在继承传统 适度消费思想、吸收传统节俭消费观基本内核的基础上,根据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提出的消费观。它既不主张对物 质财富一味节约吝惜,又不赞成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地消耗滥 用;它是一种使消费者既不为清贫所迫,又不为物质所累的消 费观。这种消费观体...
对树立适度消费观现实必要性的思考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现实生活中消费过度和消费 不足的现 、原 因和危 害以及我 国的资 源环境状 况 .论述 了我 国树立适度消费观的现实必要性。 【关键词】 消费过度 消费不足 资源 环境 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观是以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指导,在继承传统 适度消费思想、吸收传统节俭消费观基本内核的基础上,根据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提出的消费观。它既不主张对物 质财富一味节约吝惜,又不赞成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地消耗滥 用;它是一种使消费者既不为清贫所迫,又不为物质所累的消 费观。这种消费观体现了人类的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符合现 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一种理想的消费观,是当代社会的 主流消费观。本文分析了我国树立适度消费观的现实必要性。 一 、解决我国消费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树立适度消费观 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地 区间发展不平衡,在消费领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大 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过度消费问题和消费不足问题。 1、过度消费的问题 (1)过度消费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 消费状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受西方 消费主义的影响,在~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和青少年中,存在 着过度消费的消费主义倾向。过度消费的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 方面。 第一,炫耀型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使一部分地 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收入分配政策,使一部分人进入富裕 阶层。在 2007中国(温州1)国际奢侈品展上,一套 6800万元的海 南黄花梨家具,一组880万元的海南黄花梨顶箱柜,价值 138万 元的林肯加长版汽车被他们中的一些人订购。商务部发布的 {2006—2007年中国结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指出,2006年 372.84万对城镇新人平均结婚花费约为12.66万元,平均购房 支出为16.29万元,仅此两项叠加在一起,城镇新人平均结婚花 费约为 28.95万元。这相当于两个 3 KI之家的城镇家庭 4年的 总收入。另一个现状是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 国,奢侈品消费规模已占全球的 12%;与此同时,受医疗、教育、 养老等因素影响,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仍然处于解决温饱的消 150 《当代经济》2008年第1期(下) 费阶段。这种豪华消费、炫耀消费会增加人们对社会分配不公 的怨恨,影响人心稳定和安定团结的局面。 第二,公款消费严重。 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326期刊登文章称,公车 消费和公款吃喝一年的总数高达 6000亿元以上,几乎相当于财 政收入的20%左右。 公车消费。据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至少有公车 400万 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 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 以上。 公款吃喝。据各种资料显示,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 2000 亿元以上,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 第三,浪费性消费严重。 一 次性消费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每年因生产一 次性木筷,我国一年将失去500万立方米木材。而我国每年生 产一次}生筷子 1000万箱,需要砍伐 2500万棵树木,其中 600万 箱出口到国外。在一次性带来的方便、快捷的背后是触目惊心 的资源消耗。我国餐桌上的浪费每年达600亿元。 (2)过度消费的原因与危害 导致我国出现过度消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部分高收 入者受比阔斗富的愚昧落后的消费意识的影响外,最主要的是 受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主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代表,在西方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也在不发达国家出现的价值观念 或生活方式,它是一种有明显的价值诉求的意识形态。它追求 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或将消费作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 价值观念,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和实践。它认为 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有效的活动和手段,是自我精神满足 和物质满足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它认为人生的 意义就体现在将物欲的满足与感官的享受当成人生追求的最 高价值。它具有鲜明的物质主义特征,推崇符号消费,具有很强 的感染陛,一旦接受难以摆脱。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主义传人我 国并不断蔓延,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消费观念。受消费 主义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趋向时尚化、高档化、超前化,从 而形成过度消费。 j立度消费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它败坏社会风气,培 养消费主义人格;引发犯罪,导致腐败;侵犯他人利益,危害子 孙后代。过度消费不仅在直接关系上有碍社会伦理文化建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而且它还通过生态环境这个中介形成对他人及后代的利益的 侵犯。过度消费是超出了人自身正当需要的消费,实际上它并 没有提高消费水平或是增进消费效果,它直接与适度消费相 悖。要解决过度消费的问题,必须树立适度消费观,倡导适度消 费。 2、消费不足的问题 (1)消费不足的表现 第一,我国消费占GDP总量的比重逐渐下降。 我国消费率由1992年的62.4%下降到2005年的51 9%,下 降了 10.5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也从 1992年的47.2%下降 到2005年的38%,下降了9.2个百分点,均达历史最低水平。与 其他国家的消费率相比,1993—2004年,高收入国家为78 4%, 中等收入国家为73 5%,低收入国家为81 2%。与我国发展水平 相当的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消费率分别为73.3%和 67 8%。而我 国1992—2005年的年均消费率为58.8%,消费率明显偏低。根据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我国消费率在 61%~65%的区间是 较为合理的。过低的消费率使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问题凸 显。 第二,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逐年下降。 “十五”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呈逐年下降态 势。到2005年底,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已降至75 69%。2006 年为73 96%,比上年下跌 1.73个百分点。但“十五”期间,我国城 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2005年仅比2000年下降3,9个百分点。 第三,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 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由 1992年的72.5% 下降到2005年的55%,下降了17.5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由 1992年的 55.1%下降到 2005年的 40.3%,下降了 14.8个百分点。2006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的消 费倾向为73.6%,同比下降 1.7个百分点;边际消费倾向为 59.1%,下降 10.5个百分点。 。 第四,居民消费支出增幅慢于收入增幅。 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 1759元,扣除价 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 10.4%,增幅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同 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l生支出869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 7.9‰增 幅却同比下降 1个百分点。可支配收入增幅与消费 支出增幅 之间的差距,已经由2005年的0.7个百分点扩大至2.5个百分 点。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 同比实际增长7.4%,加快1.2个百分点;同期农村居民入均生活 消费支出2829元,同比实际增长9.1%,增幅下降2.4个百分点。 (2)消费不足的原因与影响 造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滞后的消 费观念的影响。几千年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节俭消费观念根深蒂 固,因此人们难以形成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 念。其次,人们的消费能力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 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他们毕竟还不富裕。不能过高地估计 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在整体收入水平、财富占有不高的情况下,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目前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目前已达到3.2:1。收入越高的人,边际消 费倾向越低,而中低收入者尽管有消费欲望,却没有消费能力。 中国民众收入水平差距拉大,贫富不均的现象,是国内消费需 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再次,尚未定型的制度改革影响着人们的 预期。我国正在进行的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 的改革。这些改革一方面增大了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同时又 增加了居民的预期支出,从而影响消费支出。最后,不尽人意的 消费环境。主要表现在:消费的硬环境方面,农村消费品市场不 完善,城市服务消费高档化,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消费者维 权难度大;消费的软环境方面,不健康、不文明、不科学的消费 陋俗和少数人公款消费、黄色消费等风气还没有根本改变。 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首先,不 利于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 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任务很重。 为了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步战略目标,我国的经济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拉 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中,近年来我国主要 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没有相应的 增强。这种状况难以为继。投资过旺,而消费没能相应增加,会 导致生产能力过剩,重复建设,造成生产领域的严重浪费。外贸 顺差持续过大,会加大我国同相关国家的贸易磨擦,一旦这些 国家对我国进行报复,势必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不 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目的是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消费不足会影响人民 的生活水平,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也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 展观相违背的。 以上分析说明,近年来我国政府扩大消费的政策虽然取得 初步成效,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要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 好势头,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而要扩大国内消费需 求,树立适度消费观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状况要求树立适度的消费观 消费问题不仅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同时也受到人口和资 源环境状况的影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正处在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 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 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 增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 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特 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 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面临的压 力越来越大。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 2006年我国人口已达 131448万人,占全球 22%,高峰将达 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 列在世界后列。2006年,全国耕地为 18.27亿亩,人均为 1、4亩,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6年我国全年水资源总量25500 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9.1%;人均水资源 1945立方米 ,减少 9.6%,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 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 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年 用水量的 1O倍。而“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 3.85 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 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较严重缺水的 有 1 10座。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0%。我国矿产 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据 测算,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多数矿产资源供 需形势严峻。 《当代经济》2OO8#-g 1期(下) 75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 r 我国的资源不仅人均占有量低,而且浪费严重 ,进 一 步加剧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建国 50多年 来,我国的GEP增长了 10多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 40多倍。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 占世界的比重约 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 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 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 15%左右 ;钢材消费量为 3.88亿吨,占 3O%;水泥消耗 12.4亿吨,占54%。即使考虑到汇率因素,中国的资源产 出效率也是比较低的。 2、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1)水体污染相当严重 据环保总局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 1个地 表水监测断面中有 27%的断面为劣 V类水质,全国约 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有 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存在极 大隐患。据环保总局最新调查数据,全国113个重点环保 城市的222个饮用水地表水源的平均水质达标率仅为 72%,不少地区的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有的城市没有备用 水源,有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存在安全问题。水污染 事故频繁发生。据环保总局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环 境污染事故 1406起,其中水污染事故693起,占全部环 境污染事故总量的49.2%。 目前,我国七大水系的 26%是五类和劣五类,九大湖 泊中有七个是五类和劣五类,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 污染,一些地区甚至已经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与此 同时,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 雨影响。 (2)空气污染严重 目前,数亿国人呼吸不至Ⅱ干净的空气,由于空气污染 引起的健康损失约占GDP的1 8%。 (3)耕地污染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 1.5亿 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 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其中 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 的粮食达 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00亿 兀 0 我国的人口和资源环境状况决定了我国只能倡导适 度消费,而不能提倡高消费。 【参考文献】 『11陈昕:救赎与消费——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 义[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I21倪 瑞华 :可持 续发展的伦理精神 [M].中国社会科 学 出 版社 .2004. l31郑红娥 :社会转型与 消费革命—— 中国城 市消费观 念 的变迁『M1.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6. 『41蔡玉 高、朱 国亮、徐 清扬 :粗放 发展 :滚 滚车轮 下的山 河之伤[11.半月谈内部版,2007(9). [5]陈文玲: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及深层次矛盾U1.宏观 经济研 究,2007(1). 752 《当代经济》2o08年第1期(下) 【摘要】 传统的贸易理论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 产业的 比较优 势的基础 上的 ,是 1,x“生产规模报 酬 不变”和“完全竞 争 ”为条件的 ,而新 贸易理论大量运 用产业组织 市场 结构 、不 完全 竞 争、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我国在利用 自己的比 较优 势和要 素禀赋发展产业闻 贸易的同时,也应 该利 用 国外需求结 构的不同、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发展我国产业内的贸易。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贸易创造效应 比较优势陷阱 一 、引言 随着通讯、网络和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 一 步的加快,世界经济逐渐成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间 的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进 行,而目前的国际分工是由旧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各国资源 的禀赋差异决定的。人民币升值后,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 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环境的挑战,我国必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 比较优势,避开比较优势陷阱,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带来的有利条 件,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贸易中更 好地利用贸易的创造效应,避免其贸易转移效应。 二、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1、传统的贸易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创立了绝对贸易理论。他认为贸易 绝非像重商主义者认为的一种零和博弈,相反斯密认为贸易是一种 正和博弈。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的驱动下,主观上为自己利益的微观经 济主体可通过分工和贸易利用自己的绝对优势客观上为社会工作, 从而实现自利与互利、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相互联系。社会各经济 主体(各国)按照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国 际市场进行贸易,从而实现各自的绝对利益。斯密的绝对利益原理很 好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为国际贸易的发生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依据,但是绝对贸易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个国家在生 产任何商品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时仍然能参与国际分工的现象。 针对绝对比较优势的缺陷,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大 卫·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论处于怎样的状态,经 济力量是强还是弱,技术水平是高还是低,无论有没有绝对优势,都 能够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然后利用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 和贸易使国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从而使得贸易的双方都能 获利。在李嘉图的绝对优势理论中最关键的是机会成本。一个国家即 使总体上处于劣势,可以从诸多的劣势中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李嘉 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回答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但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有差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对树立适度消费观现实必要性的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