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三棱锥中等何种法思想的运用

三棱锥中等何种法思想的运用

2009-01-11 3页 pdf 149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187

暂无简介

举报
三棱锥中等何种法思想的运用 篙; 建j — 一 薰 } 嚣 —■_ ■_ ■■—■ 一 浙 江 陈 斌 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与距离问题,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但有些问题 直接求解会比较困难,若能先构建一个合适的三棱锥,再利用三棱锥的等体 积法思想来研究,往往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 、 求空间距离 1.求点面距离 求点A到面 的距离,若点A在面 内的射影难以定位,此距离可以 转化为以A为顶点。底面在面 内的三棱锥的高,然后利用三棱锥的等体 积法思想求得高. 例 ...
三棱锥中等何种法思想的运用
篙; 建j — 一 薰 } 嚣 —■_ ■_ ■■—■ 一 浙 江 陈 斌 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与距离问,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但有些问题 直接求解会比较困难,若能先构建一个合适的三棱锥,再利用三棱锥的等体 积法思想来研究,往往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 、 求空间距离 1.求点面距离 求点A到面 的距离,若点A在面 内的射影难以定位,此距离可以 转化为以A为顶点。底面在面 内的三棱锥的高,然后利用三棱锥的等体 积法思想求得高. 例 1(2006福建卷)如图 1,四面体 ABCD 中。0、E分别是BD、BC的中点,CA=CB=CD= BD=2.AB=AD=、/ . (I)求证:A0上平面BCD; (II)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 E C 图 1 DBO的距离,也就是DO与EF的距离 (为什么?). 过A作直线DO的垂线,分别交 DO与EF于P、Q 点,则线段尸Q就是所求,又因为A~-PQ,所以所求 就是线段 AP的长度.在 RtADA0中,AP是斜边上 的高,有A尸=旦 手D_= ,则异面直线BD 与EF的距离为 L . 2 用向量法来求解该变式则要简单得多, 具体解答如下 :如图 4建立坐标系 ,则有 ∥= 18 (一3、/2 ,一3、/2 ,8), =(0,3、/2,-8), B--g=~一3 ,0,8),所以可得蔚 、 的一个垂 直 向节为 =(0,、 ,}).于是可得异面直线肋 与 的距离为旦 =24 . n l I ’ 总之,只要同学们勇于探究,完全可以对一些具有 典型性的进行变式解析,培养发散性思维,这对今 后解决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问题是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责任编校 赖庆安 棱锥中等体积法思想的逗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II)求点 E到平面 ACD的距离. 解析 (这里仅对第三个问题进行解析)从题 目所给的条件可知 ,点 E在面ACD内的射影比较难 确定,现把点 E到平面ACD的距离看作是三棱锥 E— ACD的高,利用等体积法思想来求解, 设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为h,’. ∞=V一-CI)E, . · . _ _ 1 hS ,SACD~ A0·S△ ,在 △』4cD中,CA=CD=2, AD: ,.‘ 。= × ×、/2 一( ) = 2;易 -1's 1×孚 ×22 孚 ,.’.^= l×_V__j_ 一 生 :二士 = L,故点E到平面ACD 3 ,SACD | 2 的距 离为 一. 点评 由于 E是 BC中点,则点 E到平面ACD 的距离也可以转化为点 B到平面ACD的距 离,即为 点 B到平面ACD的距离的一半,再利用等体积法思 想来求解、另外,对于线面距 离、面面距离都可以转 化为点面距离来研究, 2.求异面直线距离 求异面直线的距离为高考立体几何的重点之一, 其相关大多的试题要求只局限于图形 中出现公垂线, 或者很方便地作出它们的公垂线;对比较难作公垂线 段相关的距离问题,有的可利用三棱锥的等体积法思 想来解决,能快捷实现解答. 例 2 如图2,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边 长为o,求异面直线』4。 与 .c的距离. 解析 本题要作出公垂 线段十分困难,采用等体积 法的思想来求解.连接』4.C、 』4t 』4.D、BD,显然 IC∥』4.D,这 样 C∥平面A,DB,因此异 面直线』4. 与 .C的距离就 是点C到平面A。DB的距离, 此距 离即为三棱锥 C-A.DB 图2 的高.运用上述例 1的解题方法,采用 一.oB=V, 删 可 求得 :^ o. j 点评 本题 实质是线线距 离转化为线面距 离, 再转化为点面距离.解答的难点是转化线面距离时, 要找一个与线 .C平行,且过线』4, 的面A,DB,这 方可实现用转化思想来求解. 二、求空间角 1.求线面所成角 欲求线』4 与面 所成 的角 (如 图 3),常规 思路 』4 是 找线 』4 在 面 内的射 影,只要 解 Rt△ABC即可 求得,由于点 B在 面a内的 射影往往难以定位,所以一 图 3 般不求』4C的长,而是求BC的长.BC的长就是点 到面 的距离,由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顶点是点 B、 底 面在面 内的三棱锥 ,此三棱锥 的高就是 BC的 长,再用等体积法思想求得 BC的长. 例 3(2006全 国卷 I) 如图4,f.、f 是互相垂直的 异面直线,MN是它们的公 垂线段.点 』4、 在 f-上,C 在上 12,AM=MB=MN, (I)证明』4C上BN; (Ⅱ)若 厶4CB=60。, 求 BN与平面ABC所成角 的余弦值. 图 4 解析 (这里仅对第二个问题进行解析)‘."MN上 AB且 为AB中点,.·.AN=B,v( ;由 (I)知,AN、 BN、CN两两垂直②岫①、②得AC=BC,又厶4CB= 60。,所以AABC是等边三角形. 设BN长度为 1,则AB=、/ ,SA,4BC.~ 、设 点N到面ABC的距离为 、^由 c ,易得 s ,g-^= .记 BN与平面ABC所成角为 , in =丁V3- , 从 而 c。sO= 3 . 点评 命题的背景其实是正方体的一个 “角”, 因此,也可补成一个正方体来考虑.此外,本题还可 t,X直接进行求解. 2.求二面角 在二面角 — n 中,在面 找 一 点』4,作 AB上 于 ,过 点 作 C上0 于 C, 连 』4C, 易 证 AC 为二 面角 的平 面 角.构建一个以』4为顶点, 图5 底面在面 上的三棱锥, 10 蠢 审 L - 一 , 矗 颦 繁 十 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_ 利用体积法可以求得其高AB,若还能求出RtAACB 的边 BC或 AC,则即可求得二面角的大小. 例 4 (2001 全 国卷)如 图 6, 在底面是直角梯形 的四棱锥 s BCD 中 , ABC=90。, 明 J_面 ABCD, SA =AB =BC =1. A AD= 1一 . 图 6 C (I)求四棱锥s-ABCD的体积; (II)求面 SCD与面 SBA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 值. 解析 (这里仅对第二个问题进行解析)在图 6 中,设点 A到平面 SCD的距离为 h(记点 A到平面 SCD上的高的垂足为日,并设平面SCD与平面SBA所 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易证 DA上平面SBA,CB上 s曰.通过已知条件求得:SD=CD=单 ,SB=、/ , 二 SC=、/丁.·.’ Ⅷ严 S-ACD~.'. s△sGD· = sAACD~sA,即 — C — g- . /AED= Rtz,可得 腽 , tan0= 一 = 12一 、, 6 一、/ 2 ’ 点评 (1)若二面角的一个半平面内有一点到另 一 个半平面的距离容易用体积法求时,一般都可以用 这种方法来求解二面角大小.(2)从严格上讲 ,本题 还须考虑锐二面角与钝二面角的情况,若二面角为锐 二面角可以直接采用;若二面角为钝二面角则取其补 角.不过,高考中的参考却只有锐二面角情形, 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遗憾.(3)本题还有很多解法,留 给读者去思考. 三、求几何体的体积 对求解三棱锥的体积,由于三棱锥的顶点 (或底 面)可以任意变换,尤其对于非三棱锥的多面体 (特 别是不规则多面体),如直接求解其体积不易或无法 求解,往往可以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小三棱锥,利用各 个小三棱锥的体积之和求出其体积. 例5 如图7,已知正方体ABCD—A B。C D。的边 长为。,E、F分别是棱 A B 、CD的中点.求四棱锥 曰一C,EAF的体积. 解析 如果直接使用四棱锥 曰一C,EAF的体积公 式,点B到平面 C—EAF的距 离较难求 出.不妨将四 棱锥体积看成两个三棱 锥 的体 积 之 和 ,即有 ∽. 尸 ∽ ,易证 A S△c.旷=S " ,从 而 —c. 产 2V 根据等体积法可 知 :V8 =VF ,这样 便可以迅速求 出四棱锥 . 曰一C1EAF的体积. 曰 图7 C C 连接 EF、BF.v 8 矗 F=2Va一^t:F=2VE-ABF=2X— 1一S△^BF· j ha.=2×}× Ⅱ } 、 j 二 J 点评 本题灵活运用了三棱锥的等体积变换技 巧,既有自身的顶点或底面的变换,也有不同三棱锥 之间的体积转化.这种变换类似于平面几何中的三解 形等面积变换. 当然,在求空间角与距离时,我们还可以用空间 向量来解决,把几何问题代数化.但是,有些题目难 以建立合适空间直角坐标系。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后,相关点的坐标比较难计算,更何况有相当一部分 同学没有学过空间向量,因此等体积法思想不愧是解 题绝境中的一个法宝. 责任编校 赖庆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三棱锥中等何种法思想的运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